求 身边的感动事例孝顺的事例

凤凰号出品
夫妻相守、子女孝顺 这些故事的主角就在身边
原标题:夫妻相守、子女孝顺 这些故事的主角就在身边  每个家庭就像一本书,有读不完的故事,有的章节充满欢笑、温情脉脉;有的一波三折、饱含辛酸与泪水。近日,普陀区真如镇街道评选出“感动真如”十大先进人物,其中有不少特殊家庭的特殊故事。  好丈夫钱业华:  把摔倒的病妻扶到床上  无人帮衬他用了几小时  有一位好丈夫钱业华,他的妻子瘫痪在床10多年,全靠他一个人照顾。  钱业华家住清涧路187弄。每天早上7时,64岁的他准时起床,为瘫痪在床的妻子王成淦量血压、测血压,然后根据测量结果,准备一天的饭菜。如果测量结果偏高,就吃得清淡一点,少糖少盐;偏低,就把饭烧得口味略重一点。  这对夫妻结婚41年了。2002年,王成淦刚退休就查出糖尿病,过了4年,并发症开始出现,需要做血透,一个星期要跑三次医院。“的哥”钱业华只好一边开出租车一边照顾妻子。白天开车,下班后送妻子去做血透,有时妻子住院,他每天操劳家务,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  2009年,王成淦因肾病双目失明,一只耳朵完全失聪,另一只耳朵只能听见微弱的声音,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钱业华一狠心辞职在家专心照顾她。没有工资,只能领失业金,一个月480元,加上王成淦的退休金2000多元,根本不够医疗费用和日常开销,钱业华只得将养老钱拿出来给妻子看病。那时,女儿刚开始工作,自顾不暇,但也省下钱来给母亲看病。  这几年,王成淦总是失眠,有时半夜睡不着又看不见,就拉着钱业华说话,经常一说就是一夜。有时,王成淦吃了利于排泄的药,一晚要起夜五六次,钱业华总是在其左右。  去年6月,王成淦在浴室滑倒,钱业华当时在客厅冲开水,听到动静,赶忙冲进去,可王成淦太重了,根本扶不起来。钱业华最后用腰带将王成淦和自己绑在一起,将她带起来,小心翼翼搀到轮椅上,推到床边,放到床上。就这几个简单的动作,钱业华花了几个小时。  这么多年来,最令钱业华自豪也最歉疚的是自己的女儿。“别的孩子回家都是热菜热饭,可是她放学回家都是冷锅冷灶,有时还要去医院照顾母亲,经常过年都是一家人在医院过的,出去工作了,家里不仅没有办法帮衬,还要她担心。我真的觉得很对不起她。”不过,女儿像钱业华一样很要强,工作、生活、家庭自己都照顾得很好,从来不让父母担心。现在女儿已经成家,两个外孙大的五岁、小的三岁。提起自己的女儿,钱业华很自豪。  7个好子女:  给无法吞咽的母亲喂饭  16年用坏好几个搅拌机  在车站新村30号3号楼里住着这样一对夫妻,丈夫名叫印培诚,妻子名叫陆月媛,1943年结婚时二人21岁,如今他们都已94岁高龄。2001年,陆月媛因急性脑梗,瘫痪在床,7个子女16年来齐心陪伴和照料。  印培诚是沪江大学毕业的高材生,而陆月媛却没读过书。据他们的女儿回忆说,陆月媛虽没读过书,但非常讲道理,做事很有智慧。在家里,无论是父亲还是孩子都很尊敬她,他们都戏称陆月媛是“社会大学”毕业的高材生。  父母相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恩爱孝顺的印培诚夫妇给子女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在2001年,因急性脑梗,当时78岁的母亲陆月媛瘫痪在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甚至丧失吞咽功能。7个子女对老人们的身体都非常关心,从不计较谁照顾父母亲的时间更多,由于其他兄弟姐妹家住得比较远,所以主要由住在隔壁的二姐陆兆麟、和父母同住的三弟陆兆元照顾老人日常生活起居。  如今,姐姐69岁,弟弟也67岁了,照顾起父母来渐渐有些力不从心。但他们还是六时起床,分工照顾父母亲生活起居、买菜、做家务。同时,姐弟俩每隔一个小时就会在本子上记录老人身体情况的变化、每顿饭的食用情况……十几年来,记录的本子都有七八十本,可以堆满整整一张桌子。正是因为子女们的悉心照料,母亲在这十几年里没有再进过一次医院。  因没了吞咽功能,母亲吃东西只能用输液的方式从鼻子里注射到胃里,所以,每天母亲吃的食物要用搅拌机打碎,才能给母亲食用。16年来,他们用坏了好几个搅拌机。  刚开始照顾母亲时,姐姐为了给母亲补点钙,特地买了排骨炖汤给母亲喝,姐姐将炖好的肉用搅拌机打碎混合着肉汤为母亲注射,可是刚注射好,母亲就吐了。后来,姐姐发现只有鱼汤,母亲食用后不会有反应。于是,她每次烧鱼前,都会把鱼的刺一根根剔除,再搅碎给母亲食用。如今,姐姐处理鱼的手法又快又准,堪称一绝。  现在,母亲能一口气从1数到70多了,虽然咬字不是很清楚,但声音很洪亮。姐姐说,是母亲强烈的求生欲才能恢复得如此好。旁边94岁的老父亲反驳道:“如果没有孩子们的照顾,我们哪能活这么久!”94岁的印培诚说起话来,依然铿锵有力,身上的穿戴也一点不马虎。  好父亲陆龙祥:  大女儿脑瘫他照顾30年  小女儿嫁妆他偷偷攒下  家住北大街居民区的陆伟葶患有先天性脑瘫,无法正常行走、说话,在她6岁时母亲离家出走,留下她和妹妹。父亲陆龙祥30年来又当爹又当娘,一个人承担起照顾两个小生命的责任。  妻子出走后不久,陆龙祥也从橡胶厂下岗了,在居委会的帮助下找了一份保安的工作,一个人的工资不仅负担大女儿的生活开销,还有小女儿的学费,生活很艰难。  每天上班前,陆龙祥都要帮小伟葶洗漱、穿衣、做饭。有时中午回不来,他就提前将面包撕碎,放在碗里用牛奶泡好,当作伟葶的午饭。那个时候的小伟葶,还可以自己用勺子吃饭。  女儿行动不便只能“爬着走”,陆龙祥天天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由于日复一日地“爬着走”,小伟葶膝盖上有厚厚的茧。  前几年,女儿的病情加重,神经系统开始受损,手渐渐失去知觉,也不能自己吃饭了,一日三餐都靠陆龙祥喂。每次吃苦药、大药片、胶囊类的药,对于伟葶来说都是非常艰难的事,咽不下,有时还会卡在喉咙里,憋得眼泪汪汪。为了让女儿吃药,陆龙祥动足脑筋,把药片磨成药粉,和白砂糖搅拌,变成糖水让女儿用吸管吸。  带着女儿去医院看病是件“大工程”,家住七楼的陆龙祥,要将女儿从七楼一步一步背下来,女儿小时候还好,随着女儿长高长壮,每次背女儿下楼都会累出一身汗,停下来休息好几次。  对陆龙祥来说,两个女儿是他最大的骄傲。对于大女儿,他悉心照顾,只求她快乐平安。对于小女儿,陆龙祥更看重她的学习和教育,对她的学习盯得很紧。小女儿也非常争气,一路考上大学,现在成了一名医生。选择医生这个职业,也是因为想更多地照顾父亲、照顾姐姐。  现在小女儿已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孩子,一有空,小女儿就会带着孩子回家看看父亲和姐姐。她或许还不知道,当年父亲从橡胶厂下岗时,拿到一笔赔偿金,在最艰难的时候,陆龙祥都未曾动用过这笔钱,一直到小女儿出嫁,才给她做了嫁妆。他说:“我怕女儿嫁过去,会被人看轻。”  每每有人夸他时,陆龙祥总是不好意思地笑着说:“没啥,我只是做了一个父亲应该做的事。”
本文来自凤凰号,仅代表凤凰号自媒体观点。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朋友圈
凤凰争鸣微信号
来点暖心的!扫这里
东方网上海有关孝道的典故及事例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有关孝道的典故及事例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讲身边好故事 传孝道正能量 - 中国瑞金网
要闻_中国瑞金网
讲身边好故事 传孝道正能量
日 11:43:16
&&市妇联开展&太阳城杯&慈母贤妻孝女&故事征集活动 (记者朱燕)记者从市妇联获悉,从5月2日起至5月25日,市妇联联合瑞金太阳城开展&太阳城杯&慈母贤妻孝女&故事征集活动,引导大家发现身边的慈母、贤妻、孝女的温情故事,传播女性孝老爱亲的正能量,共同营造和谐文明的家庭新风尚。慈母是家人坚实温馨的&避风港&,贤妻是家庭和睦幸福的&催化剂&,孝女,是家庭责任意识的&主心骨&。据介绍,此次征集活动面向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亲情、爱情、孝道为主题,挖掘蕴藏在群众中以德育人、教子成才、夫妻和睦、勤俭持家、敬老孝老的感人故事,展示妇女在推动家庭道德建设中强大的精神引领力量,倡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尊老爱幼、科学教子、勤俭持家、文明礼让、睦邻友善、守望相助的良好家风,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促进社会和谐。此次活动由瑞金太阳城全程协助,携手红都儿女共创和谐文明家庭。活动将评选出一等奖1名,奖金1000元;二等奖3名,奖金800元;三等奖5名,奖金500元;优胜奖10名,奖金300元。同时,征集故事主人公可获得价值300元的&慈母贤妻孝女&礼包一个。
中国瑞金网新闻热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身边的感动事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