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帮我总结一下初中地理研修结业成果总结。。结业考急用。。

山东烟台的 初中地理结业考试指导与训练P8开始的题以及答案,忘了拿作业急急急p8页开始,第一章_百度作业帮
山东烟台的 初中地理结业考试指导与训练P8开始的题以及答案,忘了拿作业急急急p8页开始,第一章
山东烟台的 初中地理结业考试指导与训练P8开始的题以及答案,忘了拿作业急急急p8页开始,第一章
土地沙漠化,是指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经营活动,原有的脆弱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致使原非沙漠地区出现了以风沙活动为主要特征的类似沙质荒漠环境的退化过程。土地沙漠化及其造成的环境恶化和经济贫困,已被国际社会列为威胁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之一。我国是沙漠化问题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沙漠化问题的形成,是有一个历史过程的。研究、解决今天的沙漠化问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很有必要探究沙漠化形成的历史过程和产生的根源。一我国境内历史上的沙漠化过程,包括干旱地区的沙漠化和半干旱地区的沙漠化。一是干旱地区的沙漠化。干旱地区的沙漠分布在西北地区,它们绝大多数在地质时代即已形成。但在沙漠边缘的一些绿洲地带,由于历史上人为的滥垦、滥牧、滥樵、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中上游大量引灌,下游水量不济?,或受战争等的影响,加之自然因素的作用,使其环境发生变化,一些城镇和居民地被迫迁移,固沙植被被破坏,风沙作用加剧,流沙壅起,农田荒弃,从而形成沙漠化土地,使绿洲演变为荒漠。此种景况主要见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北边缘、乌兰布和沙漠北部、河西走廊和内蒙古西部阿拉善的一些地区。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因有源自昆仑山脉的车尔臣河、尼雅河、克里雅河、和田河、叶尔羌河等河流的滋育,遂发育了沿山麓地带如串珠状分布的绿洲。该沙漠北缘,在塔里木河及其支流孔雀河等的滋育下,亦发育了沿天山南麓分布的片片绿洲。汉武帝派张骞通使西域后不久,这些地区即统一于中央王朝管辖下,发展屯田,兴修水利。作为丝绸之路南道所经的楼兰(罗布泊西北)、且末(今且末)、精绝(今民丰县北)、于阗(今和田)、莎车(今莎车)等地,和丝绸之路北道所经的车师(天山东部)、尉犁(今焉耆南)、渠犁(今库尔勒)、焉耆(今焉耆)、轮台(今轮台)等地均有一定规模农牧业的发展。《汉书·西域传》等史料记载,当时鄯善(楼兰)有居民14100人,其地伊循城,土肥美,遂设屯田;且末有人口6010,皆种五谷,盛产葡萄诸果;精绝有人口3000余,于阗有人口19300;轮台、车师、莎车、疏勒亦皆开屯田。《大唐西域记》记,当年玄奘西行时,精绝周围还是一处难以通行的植物茂盛的沼泽地带。然而今日楼兰遗址早已被流沙吞噬,精绝所在的尼雅河下游三角洲,干涸的河床沿岸稀疏分布着枯死的胡杨,古城被3—5米高的新月形沙丘所包围。汉唐轮台故城、焉耆故城、龟兹故城等亦均荒弃。依考古发掘和文献考证,楼兰古城及其周围古绿洲大约于公元4世纪后期废弃;尼雅河下游的精绝古绿洲约在唐代以后废弃,发生沙漠化。克里雅河下游的喀拉屯废墟与和田河下游的阿克斯比尔遗址中均发现5—8世纪的陶片、铜钱,表明这些古城及绿洲至少保存至唐中叶。上述古城址废弃和古绿洲沙漠化的主因,大多在于内陆河流中游一带绿洲开发规模的扩大而导致注入下游的水量减少,以及破坏固沙植被促使沙丘活化之故。至于轮台、渠犁等地的汉代垦区,也由于固沙灌木、草被的破坏招致沙漠北侵而废弃。河西走廊及其北部的阿拉善地区亦是干旱地区沙漠化的典型区域。该地区由汉唐时期的古绿洲形成的沙漠化区域就有10大块,包括民勤县西沙窝、民乐县李寨菊花地、张掖“黑水国”、黑河下游古居延绿洲等,总面积约4700平方公里。宋元以后形成的沙漠化土地则有民勤红沙堡沙窝、青松堡沙山堡南乐堡一带、武威高沟堡沙窝、永昌乱墩子滩等处。位于黑河下游额济纳旗的古居延绿洲,在历史上曾一度繁荣。西汉设居延县,从内地移民万余人来此屯田,开凿了纵横交织的灌溉网络。唐在这里设宁寇军,西夏于此处置黑水镇燕军司,元代又设亦集乃路总管府,开辟屯田90余顷。由于明初以来长城以南、嘉峪关以内河西地区的大规模开垦,黑河中游大量引灌,直接影响到输入下游地区的水源,加之明廷无暇北顾,亦集乃城丧失了在政治上军事上的重要地位,从而使这片绿洲沦为荒漠。今天在这一带茫茫的沙海中仍残存着古居延城、乌兰德勒布井城、温特根博日格城、亚布赖城、绿城、小方城等多座古城废墟和汉长城遗迹,以及历历在目的大面积风蚀弃耕地。二是半干旱地区的沙漠化。此种类型的沙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华北、东北的草原、干草原地带。历史上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破坏,农业与放牧经营方式的频繁更迭,过量的樵柴、放牧、开垦以及战争摧残等,都能造成原有植被退化,地面覆盖物减少,在风力作用下使下覆沙质沉积物被吹扬搬运,从而在草原和干草原地带出现连绵的沙丘。其中尤以毛乌素沙地和科尔沁沙地的沙漠化过程最为典型。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南部的毛乌素沙地,秦汉时代曾“水草丰美”、“群羊塞道”、“仓稼殷积”,唐代在此设夏州、宥州等,进行屯垦。然而唐中后期民族间纷争频繁,军事行动每每引起生产破坏,战火焚烧林木、战马践踏草地屡屡发生,遂招致风蚀作用强化,流沙壅起。唐宪宗?806—820?时诗人李益《登夏州城观送行人》诗吟:“沙头牧马孤雁飞”。公元994年宋朝诏夏州,已明确称其在沙漠中。位于内蒙古东南部的科尔沁沙地,曾是公元10世纪辽国都城上京临潢府的所在,“负山抱海,天险足以为固,地沃宜耕植,水草便畜”,还有“平地松林”。辽在此设军、府、州城25,统县10,发展农垦,以广积粟。迨至公元12世纪末,由于过垦过牧和过度砍伐植被,下覆沙质沉积物随风而起,出现沙害。降及19世纪后期,清政府为增加财源推行放荒招垦政策,由此造成对草场更大规模的破坏。放垦荒地因土质瘠薄,一般经过二三年即因沙害而放弃,继而开垦新草地。旋垦旋弃,遂使草皮成片成片地接连遭到破坏,草原便退化为沙漠化土地。二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人为的不合理的开发经营活动对我国历史上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漠化的形成和发展起着特殊的作用。要解决今天的沙漠化问题,就必须重视历史上的经验教训,追根溯源,考究其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原因,以科学地认识其在人类活动作用下的演变规律,预测其今后的发展方向,制定科学的土地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今后土地利用以及沙漠化治理应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干旱半干旱地区为“脆弱的生态系统”,对其自然资源的开发必须持慎重的科学态度,应十分注意生态系统的弹性范围,掌握适度利用的原则,并适当留有余地。应针对不同地段的生态特点和开发利用的类型确定其适度利用的范围和指标。第二,应从整个流域出发,综合平衡上中下游、农林牧工矿各业以及生态环境方面的用水,加大配水用水的立法执法,建立权威性的统管整个流域的水资源管理机构,对全流域水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优化调度,彻底改变用水的无政府状态,以保证科学合理地调配使用山水、泉水和地下水。上中游地区绝不应不顾下游地区的用水而盲目扩大灌溉。应科学地进行机井布局,严禁超采地下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的经济、生态效益。大力推广适用本地区的节水灌溉新技术,走节水农业的新路子。在规划整个水利方案时,还应特别重视以往被人们忽视的生态用水,在农田灌溉的同时,应考虑到对护渠护田林带林网以及绿洲边缘防风固沙天然植被的供水。第三,坚持开发利用和资源保护并举的原则,积极保护、恢复祁连山、天山、昆仑山、阴山等山脉的水源涵养林草,积极保护、恢复绿洲边缘的固沙植被,运用法律手段,采取坚决果断措施,严禁现有植被破坏,扩大封禁区域,大大加强林草管护,并封育结合,积极营造防护林草,人工固定沙丘,促使沙漠化过程逆转。建立绿洲外围封沙育草、绿洲边缘营育防护林带、绿洲内部营造护田林网相结合的防护体系。第四,严格遵循以水定地、量水种植的原则,土地开发利用的强度要与水资源实际可能承担的灌溉能力相适应,以确定合理的绿洲容量,切不可“超载”滥垦,超规模发展绿洲,否则就很容易招致沙漠化的发生发展。山区、半山区应弃农还林还牧。坚持集约使用土地,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为主要途径,争取对国家有更大贡献。要以草定畜,沙化、退化草场应封禁育草。要把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培育、改造有机结合起来。第五,干旱地区应以水为中心,建立绿洲合理的经济结构与生产布局,实现光、热、水、土资源合理、高效的利用。树立大农业、商品经济、世界市场的观念,因地制宜地发展绿洲优势产品。应以农养牧,以牧促农,以林护农,建设一个农林牧综合发展、有机与无机相结合、生物技术与工程技术相结合、不断扩大物资能量循环的高效稳定的绿洲大农业生态系统,并按照生态规律与经济规律的要求对系统进行有效的调控。(作者: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儿女私情放一边,青灯黄卷夜无眠。文章要得垂千古,板凳甘心坐十年。东汉中期至宋初新旧玉门关并用考 东汉中期至宋初新旧玉门关并用考来 源: 中国长城博物馆作 者:李并成发布时间:
14:12:43.0作为古丝绸路上的重关要塞,伴随着中西交通的发展及其路线的变化,玉门关的位置历史上曾有过几次改徙。学界公认西汉时期的玉门关位于今甘肃省敦煌市城西北约80公里的小方盘城,或在其以西。不少学者又认为隋唐时期的玉门关则迁至敦煌以东。李正宇先生考得,早自东汉建武二十七年(51年)敦煌西北的故玉门关就被罢废,而东迁的新玉门关则出现在明帝永平十七年(74年)。笔者赞同永平十七年东迁之说,考得是年玉门关从敦煌西北故址向东迁徙210余公里,迁至今甘肃省安西县双塔堡附近(唐瓜州城北略偏东30公里许、疏勒河南岸),该关址一直沿用至唐代末年,是为新玉门关。迨及五代宋初,敦煌曹氏归义军政权统治时期,玉门关再度东徙,又从今双塔堡之地向东徙移190余公里,迁至今嘉峪关市石关峡之地。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新玉门关和五代宋初的玉门关设立后敦煌西北原有的故玉门关是否废弃?有的研究者认为,新玉门关是伴随着敦煌西北旧玉门关的废弃而东移设立的,旧、新玉门关是前后不同时代的产物,有旧则无新,新立而旧废。李正宇先生云:“新玉门关乃是旧玉门关的递替。旧关不废,无又置新关之理;西址不废,亦无更建东址之理。由此推之,新关之置,必在旧关罢废之后,二者不得并时而存”。史实果真如此吗?还是让我们通过史料来加以判析吧。笔者注意到,自东汉永平十七年新玉门关设置后,敦煌西北的旧玉门关仍时被利用,并未彻底废弃。《三国志·魏书》卷30注引《魏略·西戎传》:“从敦煌玉门关人西域,前有二道,今有三道。从玉门关西出,经若羌转西,越葱岭,经县度,人大月氏,为南道。从玉门关西出,发都护井,回三陇沙北头,经居卢仓,从沙西井转西北,过龙堆,到故楼兰,转西诣龟兹,至葱岭,为中道。从玉门关西北出,经横坑,辟三陇沙及龙堆,出五船北,到车师界戊己校尉所治高昌,转西与中道合龟兹,为新道。”此处云“敦煌玉门关”,该关既可能指敦煌西北的旧玉门关,亦可能指自敦煌东李并成迁的新玉门关(新玉门关之地当时属敦煌郡冥安县辖,故其关亦可称作敦煌玉门关)。南道、中道皆由玉门关西出,分别经若羌、故楼兰西行,则其所出均应为敦煌西北之旧玉门关,因若羌、故楼兰恰处于旧玉门关西出的必经喉襟,舍此别无他道。新道则“从玉门关西北出”,经车师界高昌(今吐鲁番)转西而行,这就既有可能是出旧玉门关西北行,径取大海道而至高昌”;又有可能是出新玉门关径向西北,取莫贺延碛道(唐代又名第五道)直达今哈密绿洲,再西行至车师界高昌。莫贺延碛道虽路况险恶但路径较为顺直。可见当时旧玉门关并未废黜。《北史·西域传》记,北魏太延(435-440年)中遣散骑侍郎董琬等使西域,琬等还京后具言所见所闻:“其出西域,有二道,后更为四:出自玉门,度流沙,西行二千里至鄯善,为一道,自玉门度流沙,北行二千二百里至车师,为一道……”其中至车师这道是出玉门“北行”(实应为西北行),非“西行”,其距离又远达2200里,无疑该玉门应即新玉门关,非旧玉门关(旧玉门关至车师约台北魏里数1800里),所行道路当为莫贺延碛道。而“自玉门,度流沙,西行二千里至鄯善”的这条道路,依其方向、里距则应是由敦煌西北的旧玉门关而往的。因知当时新、旧玉门关并用不替。迨及隋代,旧玉门关仍未废弃。《隋书·地理志》载敦煌郡常乐县(即唐瓜洲治所晋昌县,笔者考得其故址为今安西县桥子乡南8公里许的锁阳城)“有关官”,向达先生正确地指出该关官“其治所为玉门关”(pp.373-392),无疑此即新玉门关。同书《西突厥传》记,处罗可汗兵败遁于高昌,帝遣裴矩自长安送可汗母向氏“驰至玉门关、晋昌城”。向达先生云此处所记“是自长安西去,必先至玉门关而后抵晋昌”,则此玉门关显然为新玉门关。同书《裴矩传》:“发自敦煌,至于西海,凡为三道,各有襟带”。其中北道从伊吾,经蒲类海等地,至拂林国,达于西海;中道从高昌、焉耆、龟兹等地至波斯,达于西海;南道从鄯善、于阗等地至北波罗门,达于西海。此处记载各道均“发自敦煌”,而非晋昌(瓜州),所出肯定非瓜州北部的新玉门关,而应是敦煌西北的旧玉门关。北道直达伊吾(今哈密),应出旧玉门关径直向北(略偏西)而往(唐代将此道称作稍竿道)。中道途经高昌等地,则应出旧玉门关径向西北,取连接沙、西二州的大海道而往。而南道则肯定是从旧玉门关、或阳关西出,经南山(今昆仑山脉)北麓故道(鄯善道)而往,因旧玉门关、阳关恰地当西出鄯善(今若羌)之必经道口。《资治通鉴》卷181隋大业四年(608年)十月条:“帝以右翊卫将军河东薛世雄为玉门道行军大将,与突厥启民可汗连兵击伊吾,师出玉门,启民不至。世雄孤军度碛。伊吾初谓隋军不能至,皆不设备,闻世雄兵已度碛,大惧,请降。世雄乃于汉故伊吾城东筑城,留银青光禄大夫王威以甲卒千余人戍之而还。”薛世雄由玉门(显然指玉门关)度过砂碛直接兵抵伊吾,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屈人之兵,不战而胜,则其所走肯定是路线较为顺直的莫贺延碛道,所出之玉门显然是新玉门关。《新唐书·地理志》沙州敦煌郡条记,寿昌县“西北有玉门关”。唐沙州寿昌县故址即今敦煌市南湖乡南湖破城7](pp.131—133),其西北的玉门关自然指旧玉门关,可见该关直到唐代仍未见废。《元和郡县图志》卷40并载旧、新两座玉门关,并将旧关特别指明为玉·门故关,以示与新关区别。书中“沙州寿昌县”条:“玉门故关,在县西北一百一十七里。谓之北道,西趋车师前庭及疏勒。此西域之门户也。”寿昌县(南湖破城)西北117唐里(合约63公里)之玉门故关,其位置正是旧玉门关的所在。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虽云故关,但并未言其废弃,明确指出该关仍为“西域之门户”,仍发挥着应有的作用。同卷“瓜州晋昌县”条又载:“玉门关,在县东二十步。”晋昌县(今锁阳城)附近的玉门关自然是指新玉门关。对于这条记载学者曾有异议,认为玉门关不可能距晋昌城如此之近。清人张驹贤对该书的《考证》曰,“二十步”,恐误,王琦引作“二十里”(校勘记第1042页)。由上而见,从东汉永平十七年直到唐末玉门关虽已东迁新址,但位于敦煌西北故址的旧玉门关并未因之废弃,仍在中西交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上主要援引正史资料进行讨论。除正史外,敦煌遗书中更是保留了有关此方面的大量材料,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分析。约纂于武后至开天间的《沙州都督府图经》(P.2005)记,连接瓜州与伊州间的第五道(莫贺延碛道)总置十驿。因该道发自瓜州,径趋伊州,则其肯定是出瓜州以北的新玉门关而往。同卷又记,由沙州向北(略偏西)径至伊州的稍竿道,途经碱泉戍(据《武经总要》该戍位于沙州北320里)、稍竿馆等地。则其所出肯定为旧玉门关,新、旧二关并置不替。同卷“兴胡泊”条记:“右在州西北一百一十里,其水咸苦,唯泉堪食,商胡从玉门关道往还居止,因以为号。”依其所记方位里距,笔者考得唐兴胡泊即今敦煌市城西北约50公里的哈拉淖尔(已涸),位于旧玉门关东约45公里处的通往西域古道的北侧。卷中明确提及“玉门关道”,并注明商胡于此道往还居止,表明当时旧玉门关及其道路仍在使用。言之凿凿,不容置疑。纂于盛唐时期的《沙州地志》(P.5034)记:“玉门关,周回一百二…卜步,高三丈。”沙州的玉门关自然是指旧玉门关。同一时期编纂的《沙州图经》(S.0788)云:“玉门关,(寿昌)县东北一百六十里。汉武帝后元鼎中置,《西域传》云:东则接[汉]。厄以玉门、阳关是也。”所记亦为故玉门关。S.1438《书仪》记,吐蕃占领沙州(唐贞元二年,786年)初期,“玉关驿户张清等,从东煞人,聚徙逃走,劫马取甲,来赴沙州。千里奔腾,三宿而至。东道烽铺,烟尘莫知。”很显然此玉门关位于沙州(敦煌)以尔,相距约三、四天(需三宿)的路程,无疑为新干门关(双塔堡至敦煌城约170公里,恰需三、四天可达)。纂于晚唐的《沙州伊州志》(S.0367)伊州条:“大中四年(850年)张议潮收复,因沙州卅户居之,羌龙杂处,约一千三百人。”P.2854《竖幢伞文》有“奉为尚书北征,保无灾难之所为也”的祝愿,“北征”即指张议潮从敦煌北出远征伊州事,所出必为旧玉门关。《张议潮变文》(P.2962)记,大中十年(856年)回鹘部众与吐谷浑一起来伊州骚扰,攻城略地,议潮于同年六月亲自率军前往征讨,取得胜利,所出亦应是旧玉门关。P.3569《光启三年(887年)四月押衙阴季丰牒》载,是年三月廿二日至四月廿五日,西州回鹘派出了…—支35人的使团出使沙州,逗留月余,受到沙州官府的款待。该使团无疑是从旧玉门关出入的。约作于公元895年末的¨L郎伟驱傩文》(P.3552)称颂归义军政权:“四方宴然清贴,猃狁不能犯边。甘州雄身中节,咀末送款旌坛。西州上拱(贡)宝马,焉祁(耆)送纳金钱。从此不闻枭鸲,敦煌太平[万年1。”西州、焉耆(今新疆焉耆)向敦煌进贡,自然是由旧玉门关进入的。这些贡使绝不可能舍近求远,向东绕道新玉门关,然后再向西返至敦煌,如果这样的话至少要多走约700唐里的路程,要多花费七八天的时间。约撰于唐末的《敦煌录》亦记,沙州西有故玉门关。不独终唐一代旧玉门关未废,逮至五代宋初曹氏归义军的时期新玉门关东移今嘉峪关石关峡后,旧玉门关仍屡屡见载。纂于后晋开运二年(945年)的《寿昌县地境》与撰于后汉乾祜二年(949年)的《沙州城土镜》(P.2691)皆云:“玉门关,(寿昌)县北一百六十里。”此云玉门关自然是旧玉门关,当时仍沿而袭用。S.0383《西天路竟》载,由沙州“又西行三十里入鬼魅碛,行八日出碛至伊州。”据《元和郡县图志》卷40,沙州去伊州700里,恰可八、九日到达。沙、伊二州往来出入无疑经旧玉门关。黄盛璋先生考得,该件文书“为北宋乾德四年(966年)诏遣行勤等1 57人西域求法中之一沙门行记,与同次赴印之《继业行程》及《宋史》、《佛祖统记》所记行勤等路程皆合”¨01。可见直到北宋旧玉门关仍未废弃。除上而外,见于五代宋初敦煌各类文书中沙州与伊州、西州相互通使,途经旧玉门关往来的有关记载不绝于册。略举几例:北图殷41号《癸未年(923年)四月十五日张修造雇驼契》记,是日张修造于西州充使,欠缺驮乘,遂于押衙王通通面上雇五岁父驼一头。P.4638vl《丙申年(936年)正月归义军马军武达儿、宋苟子、宋和信状》记,武达儿奉命西州充使,可惜“不达乡际亡殒。”S.4504vg《乙未年(935年?)正月一日沙州灵图寺僧善友贷绢契》记,善友“往于西州充使”。S.4504vf《乙未年(935年?)三月七日押衙龙弘子贷绢契》记,归义军节度押衙龙弘子出使西州。S.5937《庚子年(940年)十二月廿二日都师愿通沿常住破历》记,沙州索僧正去往西州。P.3453《辛丑年(941年)十月廿五日贾彦昌贷绢契》记,贾彦昌缘往西州充使,遂于龙兴寺贷生绢一匹。P.2652va《丙午年(946年?)沙州洪润乡百姓宋口口雇驼契》记,宋口口雇八岁父驼一头“充使西州”。P.3472《戊申年(948年)四月十六日徐留通欠绢契》记,归义军兵马使徐留通出使西州。P.2504p2《辛亥年(951年)四月十八日康幸全贷绢契》记,归义军节度押衙康幸全往于伊州充使。P.3051V《丙辰年(956年)三月廿三日法宝贷绢契》记,敦煌三界寺僧法宝往于西州充使。P.3501v9《戊午年(958年)四月伊州使头康员奴牒》记,康员奴率团出使伊州。P.3501vi《戊午年(9 5 8年)六月康员进贷绢牒》记,归义军兵马使康员进出使西州。·S.6452b《辛巳年(981年)十二月十二日周僧正于常住库借贷油面物历》记,沙州使团出使西州。P. 3579《雍熙五年(988年)十一月百姓吴保住牒》记,沙州神沙乡百姓吴保住等于雍熙二年(985年)出使西州,路上遭贼人打劫,被驱拽至伊州界内,后被赎回。P.2737《癸巳年(993年)九月驼官马善昌状并判凭》记,归义军先都头令狐愿德出使西州。P.2700Lesva《某年五月一日比丘法真状》记,法真出使伊州。S.1284《西州昌富与沙州灵图寺陈和尚书》记,某年二月沙州龙都头出使西州。以上这些使人均应是经由旧玉门关来往的。以上为沙州使者前往伊州、西州等地的有关记载,此外还可见到不少伊州、西州使者前来沙州的史料。P.2049vb《长兴二年 (931年)正月沙州净土寺直岁愿达手下诸色人破历算会牒》记,是月西州使僧来到敦煌,该寺供给饮食。S.3728《乙卯年(955年)二月至三月归义军柴场司判凭》记,西州使者至沙州。敦煌研究院001+P.2629+青山庆示归回藏卷《归义军酒破历》记,乾德二年(964年)正月西州使至敦煌,五月伊州使又到敦煌,均供给酒食招待。S.1366《归义军宴设司面、油破历》记,某年西州、伊州使人皆至沙州,供给饮食。P.2642v《某寺诸色斛斗破历》记,西州使僧至沙外J。P.2032v《后晋时期净土寺诸色人破历算会稿》记,伊州客僧到来,供给面五升食用。P.2988v+P.2909v为西州回鹘使臣在敦煌所写的回鹘语文件,从中可知当时西州回鹘派出了包括都督、地略、将军、啜、刺史、特勤等高级官吏在内的庞大使团出使沙州c11’(P373)。另外,敦煌遗书中还保存有一些西州发给沙州的书信(如S.1284、P.3672bis等),无疑是经由来往于两地间的使者传递的。当时曹氏归义军政权与其毗邻的西州回鹘政权间关系良好,沿途一带社会秩序稳定,因而双方来往的使人、使团无疑会选取敦煌西北旧玉门关就近出人,即如P.2005所言“从玉门关道往还居止”,而没有任何必要和可能舍近求远,绕道它处来往。由上可见,自东汉永平十七年(74年)玉门关东移今安西县双塔堡、五代宋初该关进一步东移今嘉峪关市石关峡后,敦煌西北原有的旧玉门关并未随之废弃,仍在丝路交通中发挥着不易替代的重要作用。考其未废的原因,即在于敦煌一地作为西域门户和丝路交通枢纽的地位自汉泊宋未有改变或明显改变,因而作为由敦煌前往西域的必经要口——旧玉门关自然不会罢废弃置。
我已经借着了,再说你这也不是啊
哦,不好意思那找错啦,我看有p8所以给你啦,望采纳!!
好吧....反正我那两百分没了555555
谢谢楼主!!
去书店看不就行了= =初一期末总结帮我写一篇期末总结、急用!你按照我的分数写一篇、语文63.3 英语94很差.快开学了 急用 不要复制的_百度作业帮
初一期末总结帮我写一篇期末总结、急用!你按照我的分数写一篇、语文63.3 英语94很差.快开学了 急用 不要复制的
初一期末总结帮我写一篇期末总结、急用!你按照我的分数写一篇、语文63.3 英语94很差.快开学了 急用 不要复制的
英语总结: 这次英语考试94分,成绩并不是很理想,所以,通过这次期末英语考试,我对自己英语不足的方面总结了以下几点: 1、语法不过硬,总分15分的语法部分,我足足扣了8分左右,仔细看,原来都是语法不清楚所失的分.大多都是我思前想后,优柔寡断的答题.而往往扣分的也是这种题目.关于失态的变化,副词,名词的适当形式等.这些语法我都朦胧的很.所以,在寒假里我要专注英语方面.仔细加工.一定要把语法搞懂. 2、阅读:阅读的形势可分集中.1、判断对与错2、根据短文选择题3、完形填空4、首字母填空.有事也会有一两篇小对话,要让我们选语句.这次的阅读总分一共为40分,零零散散的分数一家起来就扣了4.5分.而多是扣在完形填空这一栏.所以,我去买了一本《初中英语完型填空300篇》寒假之中一日两篇.这样练习有助于阅读的提高. 数学的总结: 数学这次我考了76分.成绩并不是很理想.我想为什么自己数学总是没能得高分.原因可能有几下两点. 1、粗心,不认真仔细:这主要体现在没能看清题意,做题目的 时候经常将题目抄错.或在做题目的过程中计算错误.如果因为这个扣分是十分可恨的.因此,我知道避免这种事情发生的唯一方法便是:认真仔细. 2、我认为数学的实战攻略为题海战术.题目做多了,提醒接触多了.便不再害怕难题了.更重要的是开动脑筋.像这次考试最后一大题.正五边形有72°,正是变形也有72°,要从多个角度来考虑题目! 语文总结: 语文考试这次63.3分,应该说比较好.但通过这次 的考试,我也找到了点漏洞.和值得我去注意的地方. 1\\基础:基础分这次我满分,那是因为我应该背默都落实了下去,另外,课外古文是要考平时去认真听讲和课外积累的 2\\阅读:共33分的阅读我扣了5分.记叙文扣1分,说明文扣4分.而说明文主要扣的都是作用与概括这种题型的题目,我会将说明文阅读训练那一套卷子认真的阅读一遍的. 3\\作文:40分的作文扣10分,作文要多写和多看文章,文章心意,给人以耳目一新的又有说服力.点名文章的主题的文章自然是高分.所以,我会用寒假的大部分时间看文学作品及作文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中地理教师工作总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