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正方形表面积怎么求物体,甲、乙两个物体密度之比是2:1,求甲物体的底面积

甲乙两个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已知甲的密度是乙的密度的2倍.则甲、乙物体的底面积之比是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甲乙两个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已知甲的密度是乙的密度的2倍.则甲、乙物体的底面积之比是
甲乙两个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已知甲的密度是乙的密度的2倍.则甲、乙物体的底面积之比是
这道题看起来复杂,其实想通了会很简单P=F/S在此时是行不通的还有另一个P=ρhg设甲的边长为a,则宽和高也为a,设乙的边长为b,则宽和高也为b,P1=ρhg=ρ甲×a×g,P2=ρhg=ρ乙×b×g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所以ρ甲×a×g=ρ乙×b×g因为甲的密度是乙的密度的2倍所以2ρ乙×a=ρ乙×b
a=1/2bS1=a²=1/4b²,S2=b²S1:S2=1:4如图所示示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同,已知甲的质量为1千克,甲的边长为O.1米.试求:(l)物体甲的密度.(2)若在图中对甲、乙两物体同时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高度h(h小于乙物体的边长)后,且沿逆时针方向翻转90度后,则物体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多大?(3)若在图中对甲、乙两物体同时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高度h(h小于乙物体的边长)后,且沿逆时针方向翻转90度后,则判断此时甲、乙对地面的压强P甲与P乙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考点】;.【专题】计算题;密度及其应用;压强、液体的压强.【分析】(1)已知质量与正方体的边长,由密度公式可以求出其密度.(2)由压强公式p=ρgh求出物体随水平地面的压强.(3)根据(2)的结果分析答题.【解答】解:(1)甲的密度:ρ甲=甲V甲=3=1×103kg/m3;(2)开始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甲=甲S甲=甲S甲=甲gS甲=2=9.8×102Pa;由于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则p乙=p甲=9.8×102Pa,实心均匀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ρgh,在图中对甲、乙两物体同时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高度h,且沿逆时针方向翻转90度后,甲、乙两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h不变,物体的密度ρ不变,由p=ρgh可知,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不变,此时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甲′=9.8×102Pa;p乙′=9.8×102Pa;(3)在图中对甲、乙两物体同时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高度h后,且沿逆时针方向翻转90度后,甲、乙各自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不变,由于两物体原来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则现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仍然相等,p甲=p乙;答:(l)物体甲的密度为1×103kg/m3.(2)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甲′=9.8×102Pa,p乙′=9.8×102Pa;(3)由于甲、乙物体各自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不变,甲、乙两物体原来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则现在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点评】本题考查了求密度、压强等问题;应用密度公式即可求出物体的密度;求物体压强时,注意公式p=ρgh的应用.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答题:pywl老师 难度:0.45真题:2组卷:4
解析质量好中差两个实心正方体A、B由密度均为ρ的同种材料制成,它们的重力分别是GA、GB,将A、B均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时,如图甲所示,两物体对桌面的压强分别是PA、PB,且PA:PB=1:2;当用甲、乙两组滑轮组分别匀速提升A、B两物体,如图乙所示,两动滑轮重均为G动,此时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之比为33:40;若将A物体浸没在水中,用甲滑轮组匀速提升,如图丙所示,匀速提升过程A物体一直没露出水面,此时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不计绳重和摩擦,ρ水=1.0×103kg/m3,求:(1)A、B两物体的重力之比GA:GB是多少?(2)滑轮组的动滑轮重力G动是A物体重力GA的多少倍?(3)A、B两个实心正方体的材料密度ρ是多少kg/m3?-乐乐题库
&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知识点 & “两个实心正方体A、B由密度均为ρ的同种材...”习题详情
264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59.8%
两个实心正方体A、B由密度均为ρ的同种材料制成,它们的重力分别是GA、GB,将A、B均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时,如图甲所示,两物体对桌面的压强分别是PA、PB,且PA:PB=1:2;当用甲、乙两组滑轮组分别匀速提升A、B两物体,如图乙所示,两动滑轮重均为G动,此时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之比为33:40;若将A物体浸没在水中,用甲滑轮组匀速提升,如图丙所示,匀速提升过程A物体一直没露出水面,此时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不计绳重和摩擦,ρ水=1.0×103kg/m3,求:(1)A、B两物体的重力之比GA:GB是多少?(2)滑轮组的动滑轮重力G动是A物体重力GA的多少倍?(3)A、B两个实心正方体的材料密度ρ是多少kg/m3?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3-咸宁
分析与解答
习题“两个实心正方体A、B由密度均为ρ的同种材料制成,它们的重力分别是GA、GB,将A、B均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时,如图甲所示,两物体对桌面的压强分别是PA、PB,且PA:PB=1:2;当用甲、乙两组滑轮组分别匀速提升A...”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正方体A、B均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则由固体压强公式P=FS推导出P=GS=mgS=ρvgS=ρShgS=ρgh,两物体是同种材料制成的,知道两物体对桌面的压强之比,利用该公式从而可以计算出A、B两物体的边长之比,从而可以计算出体积之比,最后再利用公式G=mg=ρvg计算出A、B两物体的重力之比.(2)从图乙可知,利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不计绳重和摩擦,对物体所做的功为有用功,对动滑轮所做的功为额外功.则由机械效率公式η=W有用W总推导出η=W有用W有用+W额外=G物hG物h+G动h=G物G物+G动,知道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之比,利用该公式列出一个关于机械效率比值的等式,又知道A、B两物体的重力之比,从而可以计算出动滑轮重力G动与A物体重力GA的比值.(3)在图丙中,物体A受到三个力的作用,竖直向下的重力GA、竖直向上的浮力F浮和绳子对物体的拉力T,则绳子对物体的拉力T=GA-F浮.则机械效率为η=W有用W总=W有用W有用+W额外=(GA-F浮)h(GA-F浮)h+G动h=GA-F浮GA-F浮+G动=GA-F浮GA-F浮+14GA=GA-F浮54GA-F浮=ρAvAg-ρ水vAg54ρAvAg-ρ水vAg=75%据此求出正方体的密度.
解:(1)∵正方体A、B均放置在水平桌面上,∴P=FS=GS=mgS=ρvgS=ρShgS=ρgh,而两物体是同种材料制成的,且PA:PB=1:2,∴PAPB=ρghAρghB=hAhb=12,则A、B两物体的体积之比为:vAvB=(hA)3(hB)3=1323=18,∵G=mg=ρvg,∴A、B两物体的重力之比为:GAGB=ρvAgρvBg=vAvB=18.(2)∵η=W有用W总=W有用W有用+W额外=G物hG物h+G动h=G物G物+G动,∴ηAηB=GAGA+G动GBGB+G动=GAGA+G动×GB+G动GB=3340①式,而GAGB=18,则GB=8GA②式,把②式代入①式解得:G动=14GA,即动滑轮重力G动是A物体重力GA的14倍.(3)在图丙中,物体A受到三个力的作用,竖直向下的重力G、竖直向上的浮力和绳子对物体的拉力T,A物体一直没露出水面,则v排=vA,∴机械效率为:η=W有用W总=W有用W有用+W额外=(GA-F浮)h(GA-F浮)h+G动h=GA-F浮GA-F浮+G动=GA-F浮GA-F浮+14GA=GA-F浮54GA-F浮=ρAvAg-ρ水vAg54ρAvAg-ρ水vAg=75%,化简得:ρA-ρ水54ρA-ρ水=75%,而ρ水=1.0×103kg/m3,解得ρA=4×103kg/m3,即A、B两个实心正方体的材料密度ρ是4×103kg/m3.答:(1)A、B两物体的重力之比GA:GB是1:8.(2)滑轮组的动滑轮重力G动是A物体重力GA的14倍.(3)A、B两个实心正方体的材料密度ρ是4×103kg/m3.
本题为力学综合题,考查了学生对重力公式、密度公式、压强公式、效率公式、阿基米德原理的掌握和运用,知识点多、综合性强,要求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求解,利用好η=W有用W有用+W额外=G物hG物h+G动h=G物G物+G动,η=W有用W总=W有用W有用+W额外=(GA-F浮)h(GA-F浮)h+G动h=GA-F浮GA-F浮+G动是解题的关键.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两个实心正方体A、B由密度均为ρ的同种材料制成,它们的重力分别是GA、GB,将A、B均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时,如图甲所示,两物体对桌面的压强分别是PA、PB,且PA:PB=1:2;当用甲、乙两组滑轮组分别...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两个实心正方体A、B由密度均为ρ的同种材料制成,它们的重力分别是GA、GB,将A、B均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时,如图甲所示,两物体对桌面的压强分别是PA、PB,且PA:PB=1:2;当用甲、乙两组滑轮组分别匀速提升A...”主要考察你对“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与“两个实心正方体A、B由密度均为ρ的同种材料制成,它们的重力分别是GA、GB,将A、B均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时,如图甲所示,两物体对桌面的压强分别是PA、PB,且PA:PB=1:2;当用甲、乙两组滑轮组分别匀速提升A...”相似的题目:
某建筑工地的工人利用滑轮组把一车砖匀速拉到5m高的楼上,共做有用功1.5×104J:(1)这车砖重多少牛?(2)如果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60%,要用200N的力把车拉上去,绳子要拉下多少米?
如图所示的动滑轮把重为100N的物体匀速提升1m.若不计轮重和摩擦,拉力F为&&&&N;若不计摩擦,轮重为50N,则拉力F′为&&&&N,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2005o海淀区二模)如图所示,在虚线框中有一套机械装置(某一种简单机械),在A处用100牛的力将绳端向下移动1米,能把物体B吊起0.5米.如果这时的机械效率是80%,请回答:(1)虚线框中可能是哪种简单机械?(举两种方案,并画出简图)(2)物体B的质量是多少千克?(g取10牛/千克)(3)若额外功不变,则用这套装置提升重360牛的物体C时,需要在A处施多大的力?
“两个实心正方体A、B由密度均为ρ的同种材...”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将一定滑轮改为动滑轮使用,则它的机械效率在不计绳重和摩擦时(  )
2(2013o重庆)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滑轮组的特点,他将重为3N的物体匀速提高了0.5m,已知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为2N,则绳端移动的距离s及提起重物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
3(2013o乐山)如图所示,不计摩擦,把重G=16N的物体匀速提起所用的拉力F=10N,则关于该动滑轮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该知识点易错题
1(2013o南通)如图所示,用手沿竖直方向匀速拉一个动滑轮,使挂在下面重为G的物体缓慢上升,动滑轮的重力不可忽略,现改变物体的重力G,则动滑轮的机械效率η与物体重力G的关系可能符合下列图中的(  )
2(2011o无锡)用相同的滑轮和绳子分别组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把相同的重物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若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2011o广西)崇左市八大住宅区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如图甲是建筑工地上的塔式起重机示意图,它是通过电动机带动如图乙所示滑轮组起吊物料的.如果这个滑轮组把6×103N的重物在10s内匀速提升10m,绳索自由端的拉力F=2.1×103N,不计一切摩擦和绳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两个实心正方体A、B由密度均为ρ的同种材料制成,它们的重力分别是GA、GB,将A、B均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时,如图甲所示,两物体对桌面的压强分别是PA、PB,且PA:PB=1:2;当用甲、乙两组滑轮组分别匀速提升A、B两物体,如图乙所示,两动滑轮重均为G动,此时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之比为33:40;若将A物体浸没在水中,用甲滑轮组匀速提升,如图丙所示,匀速提升过程A物体一直没露出水面,此时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不计绳重和摩擦,ρ水=1.0×103kg/m3,求:(1)A、B两物体的重力之比GA:GB是多少?(2)滑轮组的动滑轮重力G动是A物体重力GA的多少倍?(3)A、B两个实心正方体的材料密度ρ是多少kg/m3?”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两个实心正方体A、B由密度均为ρ的同种材料制成,它们的重力分别是GA、GB,将A、B均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时,如图甲所示,两物体对桌面的压强分别是PA、PB,且PA:PB=1:2;当用甲、乙两组滑轮组分别匀速提升A、B两物体,如图乙所示,两动滑轮重均为G动,此时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之比为33:40;若将A物体浸没在水中,用甲滑轮组匀速提升,如图丙所示,匀速提升过程A物体一直没露出水面,此时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不计绳重和摩擦,ρ水=1.0×103kg/m3,求:(1)A、B两物体的重力之比GA:GB是多少?(2)滑轮组的动滑轮重力G动是A物体重力GA的多少倍?(3)A、B两个实心正方体的材料密度ρ是多少kg/m3?”相似的习题。如图所示,A、B两个立方体,它们的边长之比为2:1,密度之比为4:5
练习题及答案
如图所示,A、B两个立方体,它们的边长之比为2:1,密度之比为4:5,先将B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A叠放在B的上面,A、B均处于静止状态.则A对B的压强与B对桌面的压强之比pA:pB为(  )A.128:37B.37:128C.37:32D.32:37
所属题型:单选题
试题难度系数:中档
答案(找答案上)
设两正方形的密度为ρA和ρB,则ρA=4ρ,ρB=5ρ,物体B边长为a,则物体A边长为2a,当它们都放在同一水平面上时,F=G,则FA=mAρAg=4ρ(2a)3g=32ρa3g,FB=5ρa3g,sA=4a2,sB=a2,A对B的压强PA=FAsB=32ρa3ga2=32ρag,B对桌面的压强PB=FA+FBsB=32ρa3g+5ρa3ga2=37ρag,则A对B的压强与B对桌面的压强之比pA:pB=32ρag37ag=3237.故选D.
马上分享给同学
初中三年级物理试题“如图所示,A、B两个立方体,它们的边长之比为2:1,密度之比为4:5”旨在考查同学们对
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密度公式的应用、
……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关于物理的核心考点解析如下:
此练习题为精华试题,现在没时间做?,以后再看。
根据试题考点,只列出了部分最相关的知识点,更多知识点请访问。
考点名称:
压强的定义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压强是反映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是国际制主单位,1Pa=lN/m2
压强的计算公式
一般,压强的计算公式为:P=F/S,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米2。但液体和固体的压强是不一样的,
液体压强公式:P=&gh 式中g=9.8N/kg 或g=10N/kg, h的单位是m , &的单位是kg/m^3; , 压强P的单位是Pa。
固体压强公式:P=F/S,F是压力,S是压力面积
影响压强大小相关的因素:
压强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等于用压力除以受力面积,所以压强只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在压力不变的条件下,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在受力面积不变的条件下,压力越大压强越大。简单的说,大气压强是某一点(测量点)处垂直于地面的单位面积上的空气的质量(重量),这就很好理解啦,大气包围着地球,大气圈的外表面是圆的,那么地球某处海拔越高则其上部的气柱越短(越轻),反之亦然。 但地球上某点的大气压强又不是恒定不变的,变化的原因就是其上气柱的质量(重量)在变化,重量变化的原因是大气的流动。温度更低的大气流动过来则大气压强就会变大;温度更高的大气流动过来则大气压强就会变小。这是因为温度高的大气的密度(重量)小,温度低的大气的密度(重量)大。
对压强公式P=F/S的理解
1.此公式适用于任何情况,即固体、液体、气体的压强计算都可用此公式。
2.此公式中各物理量单位分别是p&Pa、F&N、s&m2。在计算物体的压强时,只有当F的单位为N,S 的单位为m2时,压强的单位才能是Pa,因此在计算中必须统一单位。
3.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强约0.5Pa。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5& 104N。
4.公式中的,是压力而不是重力。即使在某些情况下,压力在数值上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也不应把公式直接写成p=G/S,而应先注明F=G得:P=F/S=G/S。
5.公式中的受力面积S,是指受力物体发生形变的那部分面积,也就是两物体的实际接触面积,而不一定是受力物体的表面积。如图所示,一个圆台形物体置于水平地面上,分别采用A、B两种方式放置,对地面的压力不变,但图A中受力面积是S2,图B中受力面积为S1,而它们都与水平地面的面积大小无关。
6. 由公式推导出F=pS和S=F/P,可用于计算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大小。
考点名称:
密度换算公式:
密度的公式:&=m/V(&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密度公式变化:m=&V、V=m/&
正确理解密度公式:
理解密度公式时,要注意条件和每个物理量所表示的特殊含义。从数学的角度看有三种情况(判断正误):
(1)&一定时,m和V成正比;(因为&=m/V,&一定,m增大,V也增大,所以成正比)
(2)m一定时,&与V成反比;(因为m=&v,m一定,v增大,&变小,所以成反比)
(3)V一定时,&与m成正比。
结合物理意义,三种情况只有(1)的说法正确,(2)(3)都是错误的。
因为同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它不随体积和质量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在理解物理公式时,不可能脱离物理事实,不能单纯地从数学的角度理解物理公式中各量的关系。
常用气体密度换算:
1.干空气密度
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空气所具有的质量, 国际单位为千克/米3(kg/m3 ),一般用符号&表示。其定义式为: & = M/V (1--1)
式中 M&&空气的质量,kg;
& V&&空气的体积,m3。
空气密度随空气压力、温度及湿度而变化。上式只是定义式,通风工程中通常由气态方程求得干、湿空气密度的计算式。由气态方程有:
&&=&0*T0*P/P0*T (1--2)
式中 :&&&其它状态下干空气的密度,kg/m3;
&&0&&标准状态下干空气的密度,kg/m3;
&P、P0&&分别为其它状态及标准状态下空气的压力,千帕(kpa);
&T、T0&&分别为其它状态及标准状态下空气的热力学温度,K。
标准状态下,T0=273K,P0=101.3kPa时,组成成分正常的干空气的密度&0=1.293kg/m3。将这些数值代入式(1-2),即可得干空气密度计算式为:
&& = 3.48*P/T(1--3)
使用上式计算干空气密度时,要注意压力、温度的取值。式中P为空气的绝对压力,单位为kPa;T为空气的热力学温度(K),T=273+t, t为空气的摄氏温度(℃)。
2.湿空气密度
对于湿空气,相当于压力为P的干空气被一部分压力为Ps的水蒸汽所占据,被占据后的湿空气就由压力为Pd的干空气和压力为Ps的水蒸汽组成。根据道尔顿分压定律,湿空气压力等于干空气分压Pd与水蒸汽分压Ps之和,即:P=Pd+Ps。
根据相对湿度计算式,水蒸汽分压Ps=&Pb,根据气态方程及道尔顿的分压定律,即可推导出湿空气密度计算式为:
&w=3.48*P(1-0.378*&*Pb/P)/T (2--1)
式中 &w &&湿空气密度,kg/m3;
&&&空气相对湿度,%;
Pb&&饱和水蒸汽压力,kPa(由表2-1-1确定)。
其它符号意义同上。&
密度公式的应用:
1. 有关密度的图像问题
此问题一般是给出质量一体积图像,判断或比较物质密度。解答时可在横坐标(或纵坐标)任选一数值,然后在纵坐标(或横坐标)上找到对应的数值,进行分析比较。
&例1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m一V图像,由图像可知(&& )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无法确定甲、乙密度的大小
解析:要从图像直接看出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大小目前还做不到,我们要先借助图像,根据公式& =总结规律后方可。
如图所示,在横轴上任取一点V0,由V0作横轴的垂线V0B,分别交甲、乙两图线于A、B两点,再分别从A、B两点作纵轴垂线,分别交纵轴于m甲、m乙两点。则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分别为,&乙= ,因为m甲&m乙,所以&甲&&乙,故C正确。
2. 密度公式& =及变形、m=&V的应用:
密度的公式是& =,可得出质量计算式m=&V 和体积计算式。只要知道其中两个物理量,就可以代入相应的计算式进行计算。审题时注意什么量是不变的,什么量是变化的。
例2某瓶氧气的密度是5kg/m3,给人供氧用去了氧气质量的一半,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是_____;容积是10L的瓶子装满了煤油,已知煤油的密度是 0.8&103kg/m3,则瓶内煤油的质量是_____,将煤油倒去4kg后,瓶内剩余煤油的密度是______。
&解析:氧气用去一半,剩余部分仍然充满整个氧气瓶,即质量减半体积不变,所以氧气的密度变为 2.5kg/m3。煤油倒去一半后,体积质量同时减半,密度不变。
答案:2.5kg/m3;8kg;0.8&10kg/m3。
3. 比例法求解物质的密度
&& 利用数学的比例式来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称之为 &比例法&。能用比例法解答的物理问题具备的条件是:题目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由初始状态到终结状态的过程中至少有一个量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量是由初始状态变成终结状态的桥梁,我们称之为&中介量&。
例3甲、乙丽个物体的质量之比为3:2,体积之比为l:3,那么它们的密度之比为(&& )
A.1:2B.2:1C.2:9D.9:2
解析:(1)写出所求物理量的表达式:,
(2)写出该物理量比的表达式:
(3)化简:代入已知比值的求解:
密度、质量、体积计算中的&隐含条件& 问题:
& 很多物理问题中的有些条件需要仔细审题才能确定,这类条件称为隐含条件。因此寻找隐含条件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以密度知识为例,密度计算题形式多样,变化灵活,但其中有一些题具有这样的特点:即质量、体积、密度中的某个量在其他量发生变化时保持不变,抓住这一特点,就掌握了求解这类题的规律。
1.隐含体积不变
例1一个瓶子最多能装0.5kg的水,它最多能装_____kg的水银,最多能装_____m3的酒精。 &水银=13.6&103kg/m3,&水=1.0&103kg/m3,&酒精= 0.8&103kg/m3)
解析:最多能装即装满瓶子,由最多装水量可求得瓶子的容积为V=5&10-4m3,则装水银为m水银=13.6&103kg/m3&5&10-4m3=6.8kg。装酒精的体积为瓶子的容积。
答案6.8;5&10-4
2. 隐含密度不变
例2一块石碑的体积为V样=30m3,为测石碑的质量,先取了一块刻制石碑时剔下来的小石块作为样品,其质量是m样=140g,将它放入V1=100cm3的水中后水面升高,总体积增大到V2=150cm3,求这块石碑的质量m碑。
解析:此题中隐含的条件是石碑和样品是同种物质,密度相同,而不同的是它们的体积和质量。依题意可知,样品体积为:
V样=V2-V1=150cm3一100cm3=50cm3 =5.0&10-5m3
3. 隐含质量不变
例3质量为450g的水结成冰后,其体积变化了 ____m3。(&水=0.9&103kg/m3)
解析:水结成冰后,密度减小,450g水的体积为,水结成冰后,质量不变,因此冰的体积为=500cm3=5.0&10-4m3,=5.0& 10-4m3一4.5&10-4m3=5&10-5m3。
合金物体密度的相关计算:
&&&& 首先要抓住合金体的总质量与总体积分别等于各种物质的质量之和与体积之和这一特征,然后根据具体问题,灵活求解。
例两种不同的金属,密度分别为&1、&2:
(1)若墩质量相等的金属混合后制成合金,则合金的密度为____。
(2)若取体积相等的金属混合后制成合金,则合金的密度为_____。
解析:这道题的关键是抓住&两总&不变,即总质量和总体积不变。在(1)中,两种金属的质量相等,设为m1=m2=m,合金的质量m总=2m,则密度为&1的金属的体积V1=,密度为&2的金属的体积V2=,合金的体积,则合金的密度
在(2)中两种金属的体积相等,设为,合金的体积,密度为&1的金属的质量m1=,密度为&2的金属的质量为,合金的质量m总,合金的密度为。
注意:上述规律也适用于两种液体的混合,只要混合液的总质量和总体积不变即可。
相关练习题推荐
与“如图所示,A、B两个立方体,它们的边长之比为2:1,密度之比为4:5”相关的知识点试题(更多试题练习--)
微信沪江中考
CopyRight & 沪江网2015当前位置:
>>>甲、乙两个正方体金属块,已知它们的边长之比是1:3,质量之比是2..
甲、乙两个正方体金属块,已知它们的边长之比是1:3,质量之比是2:9,则甲、乙两金属块的密度之比是(  )A.2:3B.3:2C.1:6D.6:1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甲、乙两个正方体金属块的边长之比是1:3,∴V甲:V乙=1:27;甲、乙两金属块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m甲V甲m乙V乙=m甲m乙×V乙V甲=29×271=61.故选D.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甲、乙两个正方体金属块,已知它们的边长之比是1:3,质量之比是2..”主要考查你对&&密度公式的应用&&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密度公式的应用
密度公式的应用:(1)利用m=ρV求质量;利用V=m/ρ求体积(2)对于密度公式,还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理解①同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密度是定值,它不随质量大小或体积大小的改变而改变。当其质量(或体积)增大几倍时,其体积(或质量)也随着增大几倍,而比值是不变的。因此,不能认为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②具有同种物质的物体,在同一状态下,体积大的质量也大,物体的体积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③具有不同物质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质量也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密度成正比;④具有不同物质的物体,在质量相同的条件下,密度大的体积反而小,物体的体积跟它的密度成反比。密度公式的应用:1. 有关密度的图像问题此问题一般是给出质量一体积图像,判断或比较物质密度。解答时可在横坐标(或纵坐标)任选一数值,然后在纵坐标(或横坐标)上找到对应的数值,进行分析比较。&例1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m一V图像,由图像可知(&& )A.ρ甲&ρ乙 B.ρ甲=ρ乙 C.ρ甲&ρ乙D.无法确定甲、乙密度的大小解析:要从图像直接看出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大小目前还做不到,我们要先借助图像,根据公式ρ =总结规律后方可。如图所示,在横轴上任取一点V0,由V0作横轴的垂线V0B,分别交甲、乙两图线于A、B两点,再分别从A、B两点作纵轴垂线,分别交纵轴于m甲、m乙两点。则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分别为,ρ乙= ,因为m甲&m乙,所以ρ甲&ρ乙,故C正确。2. 密度公式ρ =及变形、m=ρV的应用:密度的公式是ρ =,可得出质量计算式m=ρV 和体积计算式。只要知道其中两个物理量,就可以代入相应的计算式进行计算。审题时注意什么量是不变的,什么量是变化的。例2某瓶氧气的密度是5kg/m3,给人供氧用去了氧气质量的一半,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是_____;容积是10L的瓶子装满了煤油,已知煤油的密度是 0.8×103kg/m3,则瓶内煤油的质量是_____,将煤油倒去4kg后,瓶内剩余煤油的密度是______。&解析:氧气用去一半,剩余部分仍然充满整个氧气瓶,即质量减半体积不变,所以氧气的密度变为 2.5kg/m3。煤油倒去一半后,体积质量同时减半,密度不变。答案:2.5kg/m3;8kg;0.8×10kg/m3。3. 比例法求解物质的密度&& 利用数学的比例式来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称之为 “比例法”。能用比例法解答的物理问题具备的条件是:题目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由初始状态到终结状态的过程中至少有一个量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量是由初始状态变成终结状态的桥梁,我们称之为“中介量”。例3甲、乙丽个物体的质量之比为3:2,体积之比为l:3,那么它们的密度之比为(&& ) A.1:2B.2:1C.2:9D.9:2 解析:(1)写出所求物理量的表达式:,(2)写出该物理量比的表达式:(3)化简:代入已知比值的求解:密度、质量、体积计算中的“隐含条件” 问题:& 很多物理问题中的有些条件需要仔细审题才能确定,这类条件称为隐含条件。因此寻找隐含条件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以密度知识为例,密度计算题形式多样,变化灵活,但其中有一些题具有这样的特点:即质量、体积、密度中的某个量在其他量发生变化时保持不变,抓住这一特点,就掌握了求解这类题的规律。 1.隐含体积不变例1一个瓶子最多能装0.5kg的水,它最多能装_____kg的水银,最多能装_____m3的酒精。 ρ水银=13.6×103kg/m3,ρ水=1.0×103kg/m3,ρ酒精= 0.8×103kg/m3)解析:最多能装即装满瓶子,由最多装水量可求得瓶子的容积为V=5×10-4m3,则装水银为m水银=13.6×103kg/m3×5×10-4m3=6.8kg。装酒精的体积为瓶子的容积。答案6.8;5×10-42. 隐含密度不变例2一块石碑的体积为V样=30m3,为测石碑的质量,先取了一块刻制石碑时剔下来的小石块作为样品,其质量是m样=140g,将它放入V1=100cm3的水中后水面升高,总体积增大到V2=150cm3,求这块石碑的质量m碑。解析:此题中隐含的条件是石碑和样品是同种物质,密度相同,而不同的是它们的体积和质量。依题意可知,样品体积为: V样=V2-V1=150cm3一100cm3=50cm3 =5.0×10-5m3得=84t答案:84t3. 隐含质量不变例3质量为450g的水结成冰后,其体积变化了 ____m3。(ρ水=0.9×103kg/m3) 解析:水结成冰后,密度减小,450g水的体积为,水结成冰后,质量不变,因此冰的体积为=500cm3=5.0×10-4m3,=5.0× 10-4m3一4.5×10-4m3=5×10-5m3。合金物体密度的相关计算:&&&& 首先要抓住合金体的总质量与总体积分别等于各种物质的质量之和与体积之和这一特征,然后根据具体问题,灵活求解。例两种不同的金属,密度分别为ρ1、ρ2: (1)若墩质量相等的金属混合后制成合金,则合金的密度为____。 (2)若取体积相等的金属混合后制成合金,则合金的密度为_____。解析:这道题的关键是抓住“两总”不变,即总质量和总体积不变。在(1)中,两种金属的质量相等,设为m1=m2=m,合金的质量m总=2m,则密度为ρ1的金属的体积V1=,密度为ρ2的金属的体积V2=,合金的体积,则合金的密度在(2)中两种金属的体积相等,设为,合金的体积,密度为ρ1的金属的质量m1=,密度为ρ2的金属的质量为,合金的质量m总,合金的密度为。答案:注意:上述规律也适用于两种液体的混合,只要混合液的总质量和总体积不变即可。
发现相似题
与“甲、乙两个正方体金属块,已知它们的边长之比是1:3,质量之比是2..”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8097525618325847925510724381825346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正方形表面积怎么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