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T没调剂录取了,通知书发了,但是不想去读,没去报到,因为我想今年继续报考我中意同阳光玩游戏的学校

GCT复试调剂|2014年GCT复试调剂|GCT院校调剂信息
各专业学位不进行跨类别、跨领域调剂录取;各专业学位类别内、领域内的调剂录取工作,限在考生报考院校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院校之间进行。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不进行跨院校、跨专业调剂录取。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总成绩在182分及以上(单科不限)。
上海理工大学
GCT总分不低于186分、单科成绩不低于30分。
南京邮电大学
GCT总分≥182分,单科≥20分。
北方工业大学
联考总成绩百分位30及以上。
上海海事大学
总分181分以上,单科>30分。
GCT总分在198分及以上,单科30分及以上。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GCT总成绩在180分以上(含180分)。
浙江海洋学院
不低于全国农业推广硕士录取最低分数线
天津工业大学
GCT成绩总分180分及以上,单科分数不限。
天津科技大学
GCT成绩总分180分及以上且百分位30%以上,单科分数不限。
中国海洋大学
限第一志愿报考山东省院校。
山东建筑大学
GCT成绩≥180分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符合第二阶段专业考试条件的工程硕士考生。
苏州科技学院
GCT总成绩180分以上(单科成绩不限)
中国计量学院
GCT总成绩不低于180分(百分位不低于30%)。
无特殊要求
北京化工大学
GCT成绩188分以上,无单科分数限制。
解放军理工大学
GCT考试成绩在181分以上。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学院
GCT总分在181分(含)以上
  复试/调剂&早了解,早准备,不错失任何一个考上理想高校的机会
  为了更好的帮考生了解GCT/十月在职调剂及复试方面的信息,做好十月联考方面复试调剂工作,为此新阳光后续将推出一系列有关考试复试及调剂等相关内容供考生做好复试、调剂相关工作。
1、调剂录取表针 & & &2、
<span class="STYLE1" style="font-family: 宋体; letter-spacing: 0 color:#、调剂注意事项及要领4、调剂常见的问题
<span class="STYLE1 STYLE1" style="font-family: 宋体; letter-spacing: 0 color:#、调剂易出现的误区
  成绩单原件、资格审查表、学历、学位原件及复印件,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两寸照片两张。()
成绩查询&收集调剂信息&提交调剂申请.......()
条件是否符合:首先要看考生自身是否符合该高校的调剂条件&&
  没有接到复试通知可否提前调剂?
  调剂学校已经录取是否可以继续调剂到其他学校?
在职研究生调剂信息咨询
有无学位:
考试地区:
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河北河南云南辽宁黑龙江湖南安徽山东新疆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广西甘肃山西内蒙古陕西吉林福建贵州广东青海西藏四川宁夏海南台湾香港澳门其他 *
原报考院校:
原报考专业:
调剂意向:
调剂热线 李老师:5
1、具备调剂资格的基本条件
(1)参加了全国2014年在职硕士统考的学员(成绩一年有效),持有成绩单原件。
(2)学历、学位情况符合该院校调剂入学的标准,在这里跟大家提醒一下,大多数院校是不接收没有本科学位的考生调剂的。
(3)除农业推广硕士外,报考其它专业学位的考生,可向已报考的院校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其它院校申请调剂录取,不得向其它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院校申请调剂录取;
(4)报考农业推广硕士的考生,如考试成绩达到报考院校所在地区建议分数线者,可向工作单位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院校申请调剂录取;此外,由于目前天津、青海、西藏目前尚无农业推广硕士培养单位,则规定:天津生源可向北京、河北的院校申请调剂录取,西藏生源可向四川的院校申请调剂录取,青海生源可向甘肃的院校申请调剂录取。
(5)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报考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者,只能在报考院校内部申请跨专业调剂录取,跨专业也仅限于相同一级学科下的不同二级学科之间。
2、什么时候调剂成功率最大?
&&&&主动出击,耐心等待!这是调剂成功的关键。当学校公布调剂信息后,考生要仔细阅读调剂事项。若自身符合调剂条件,就应该尽早申请。申请后,一定要耐心等待学校通知。因为各个学校办理手续的时间不一样,有的甚至到开学前再办理跟读手续。建议考生尽量选择本地学校,质量比较有保障。本人分数比较低的时候可选择外地学校,如果外地学校在当地有教学点,一定要了解清楚教学点的背景、实力,以免引起种种难以预测的麻烦!
3、GCT调剂费用
&&&&能够调剂的考生都是符合相关学校要求的,一般学校不会额外收取任何调剂费用,学费标准也和正式录取学生相同。而且会有正规的学费发票给学生。这里提醒各位考生,如果哪个社会单位或学校以报名费、手续费等名义额外收取费用的,无论数额多少,都请考生谨慎从事。因为招生的不正规可能直接影响到你是否能顺利获得学位。对于重要的材料,如成绩单原件等千万不要交给学校招生办之外的任何单位或个人。
4、2012年接收院校
&&&&在GCT调剂的过程中,选择一个调剂的院校是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也一直困扰着考生。那么一般什么样的院校接受GCT调剂呢?
接受GCT调剂的学校一般是一些非“985”和“211”重点建设的院校的本土学校居多,其次“985”和“211”院校在异地开办的学习中心。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重点院校的热门专业(项目管理等)之外的冷门专业,由于报考的人数不多,也会有部分名额接受GCT调剂。
5、GCT调剂常见问题
&&&& 1、按国家规定,GCT考生如果符合GCT复试条件而不能在第一志愿院校参加复试的,GCT考生档案应送至第二志愿院校或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内调剂。那么,在操作中这一规定是如何实现的?调剂的实现是以第一志愿学校还是以GCT考生个人操作为主?
&&&&答:研究生入学考试与高考不同,GCT考生的专业课试题由各校命题,GCT考生档案也是分校放置,形成省市级规模的集散地有一定困难;目前用以存储 GCT考生档案的计算机软件对于GCT考生第二志愿院校的有关情况比较模糊,同时各校分数线划定、复试时间不一,而第二志愿学校也存在一个生源问题,如果等第一志愿学校调剂可能会贻误时机,所以调剂的实现主要是以GCT考生个人为主。同时GCT Online也提醒想要调剂的GCT考生,一定要有主体意识,主动参与。
2、院校是如何接收GCT调剂生的?
&&&&GCT考生是和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联系还是和专业所在的院、系联系?
&&&&答:在接收调剂生的过程中,研招办主要负责接收GCT考生的调剂申请并转到相关学院,由学院进行考核,发出复试通知,复试合格的GCT考生再由学院报给研招办。如果GCT考生知道学院或专业的空缺信息和联系方式,也可以直接与学院联系。
3、学校接受调剂生会不会收取费用?是不是所有的调剂生都是自费生?
&&&&答:能够调剂的GCT考生都是符合国家复试条件的,在接受过程中与普通GCT考生享受同等待遇,不会收取任何费用。是计划内名额还是计划外名额,主要取决于当年名额的分配与使用情况,并不是所有的调剂生都是自费生。
4、入学时,第一志愿GCT考生和条件较好的调剂生优先权如何?
&&&&答:一般是首先考虑第一志愿GCT考生。这与GCT考试的研究方向定位、学校的考试科目设置、GCT考生日后的学习和研究都是相关的。如果第一志愿GCT考生不足,才考虑调剂。
5、学校接受调剂生的具体标准是什么?校内调剂能否实现?
&&&&答:接受调剂生时各学校的具体标准因各学校的情况而异。一般而言,因为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各学校的考题不同,所以在要求GCT考生必须具有国家规定的复试资格外,一般要求入学考试的统考科目中两科与所调剂专业的考试科目完全相同,两科专业考试科目相同或相近。校内调剂一般是从一个专业调到另一个专业,如果符合上述条件也可能实现,但机率不是很大。
6、没有学士学位的GCT考生可以申请调剂吗?
&&&&原则上调剂只招收有学士学位的GCT考生,但有时有些学校也会放宽条件,所以没有学士学位的考生如果需要调剂,一定要密切关注各校调剂动态,向学校咨询详细的调剂要求。
7、GCT调剂时可以改变报考专业吗?
&&&&如果考生所报专业招生名额已满或有其他特殊情况时是可以的,不过考生在选择其他专业时要考虑自己学习课程和写作论文时的难易程度,以免毕业时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8、国家关于GCT调剂政策有何规定?
&&&&各类别专业学位调剂录取工作,限在考生报考院校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院校之间进行,不进行跨省(自治区、直辖市)院校之间的调剂录取;各专业学位类别间、领域间均不能进行调剂。招生单位必须核实调剂考生的成绩和报考资格。
&&&&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不进行跨校调剂录取;校内跨专业调剂原则上从严掌握,且仅限于相同一级学科下的不同二级学科之间。
&&&温馨提示:为了您在百忙的工作中不错过报名时间,新阳光教育特开通了在职联考GCT报名提醒服务,只要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免费为您发送最新的报名资讯!
2014年在职联考GCT报名提醒
学员姓名:
手机号码:
联系邮箱:
报考专业:
工程硕士GCT
公共管理硕士
公共卫生硕士
GCT考试相关阅读录取不报到,是失信还是无奈?
去年我省1.5万人高考录取后选择复读
省招办提醒考生慎重对待不要浪费计划_新闻中心_新浪网
录取不报到,是失信还是无奈?
去年我省1.5万人高考录取后选择复读
省招办提醒考生慎重对待不要浪费计划
  资料图片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进入了填报志愿、分批录取阶段,万千考生都期待在高考中“鱼跃龙门”,一步跨入理想中的大学。但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每年全国都有40万左右的准大学生因录取结果不理想而放弃进入大学,我省也不例外,去年就有1/10的考生未报到。省招办再次提醒考生,希望在今年的填报志愿中,考生慎重对待,不要浪费计划。为什么每年有这么多人“考而不上,录而不去”,究竟是考生浪费了计划,还是计划限制了考生的选择?
  【现状】
  不报到人数逐年增加
  高考成绩公布后,高博和父母终于长长地舒了口气,今年他考了552分,这成绩上一本肯定没问题了。去年,他考了502分,比二本线高30分,但不够一本线,被调剂录取到了省外一所二流大学,这让他很沮丧。一直想上重点大学的高博“纠结”了好久,还是没有去那所大学,直接报名进了补习班。
  为了“争口气”,高博比过去更加努力地学习着,552分的成绩让他还算满意,分数线划定后,比重点线高出20多分,他终于可以上重点大学了。他打听到,同上补习班的许多同学也都考得不错,他所在的补习学校是兰州口碑最好的辅导机构,招收了许多高分考生。
  每年,像高博这样首次高考“考而不上,录而不去”的考生越来越多。对专业、学校的不满意、对未来就业的担忧,都造成了大批学生手拿录取通知书,却不去上大学的尴尬状况。2006年,我省省属高校录取不报到人数有2.2万多人,报到率为73%。为减少招生计划的浪费,从2007年起,省招办规定:考生按志愿被录取后,如果没有报到入学,来年高考时,招生部门会将这一情况提供给相关高校,考生承担因缺乏诚信而可能不被录取的后果。2007年未报到人数减少到5282人,2008年不报到人数继续上升到8345人。
  去年,全省共有15486名考生拿到录取通知书后没有报到,其中二本以上的考生就有4094人。而去年我省参加高考人数为28.6万人,录取158166人,未报到人数占实际录取人数的近10%。这就意味着,录取的10个人中,就有1个人没有报到。省内部分院校中,未报到率甚至达到了30%。上海、天津、北京等地的院校在我省招生中,也有部分考生没有报到。
  【影响】
  计划浪费、复读大军庞大
  西北师大招办主任程跟锁认为:“在高等教育资源紧缺的情况下,被录取不报到既是对其他考生入学机会的侵占,也是对高等教育资源的浪费。同时,对高分复读重考不加以任何限制,也是对其他应届考生的不公平。”
  去年,全省不报到人数高达1.5万余人,而这部分人绝大多数选择复读,直接导致今年高考人数再次增加,达到29.1万人,比去年多5000余人。可以这样算一笔账,如果去年这1.5万余人都上了大学,那么今年高考人数就将减少1.5万余人,在今年招生计划不变的情况下,录取率也将大幅增加。相反的是,去年这1.5万余人继续加入复读大军,今年就将和应届生共同“抢夺”为数不多的招生计划。程跟锁分析说:“复读势必成为来年高分考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下一年的应届考生形成冲击,这种高分考生的滞胀现象是否会形成恶性循环?”
  “为了让更多的人能上学,每年我们省都要到外省要计划。但现在的情况让我们很尴尬,有的学校说:不是不想给计划,而是给了计划,你们省的学生考上了却不来。我们费尽心思上门要计划,考生却不去报到,第二年我们跟人家怎么要呢?”省招委会副主任、教育厅副厅长孙杰在今年我省的普通高校招生工作会议上说,“被录取而不报到,是对国家招生计划的浪费,同时也侵占了别人上大学的机会,学校要教育考生有社会诚信和公德。我们希望考生能够诚信报考,只要努力学习,任何一个大学都可以让你成才。”
  【争议】
  填志愿就像是一场赌博
  学生接到高校录取通知书不去报到,这种行为是否涉及不讲诚信、浪费教学资源、侵犯他人利益?对此,各方看法大不相同。省内一所高校的招生负责人坦言:“高校录取通知书与请柬是完全不同的,你不填报,学校是不会录取你的,在这一点上,高校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哪怕是调剂,也是需要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同意接受才调剂的。这等于是你先答应了,最后却失约,毫无疑问是不讲诚信。”
  不过,也有许多人并不同意这种说法,他们认为孩子应该有自己选择的权利,这种权利是非常正当的,并不涉及讲不讲诚信及侵占他人利益,如果这种情况出现,那么反思的应该是我们社会。
  作为家长的刘先生说:“出现这种情况,把过错推给孩子是可笑的,首先我们要检讨的是高考体制。填报志愿时,你并不知道每个学校以多少分录取,只能猜测,必然会有失误,为什么这种失误要由考生负担?高校是在以强势的姿态给学生打上‘不诚信’的标签,制约学生的选择权。”至于造成高校教育资源浪费及挤占他人名额一说,刘先生认为,既然每年都会有接到录取通知书却不去报到的学生,高校可以在招生的时候按照百分比设置一个比较弹性的招生名额。
  高博在回忆去年的填报志愿过程时,觉得“就像是一场赌博”,许多学校的分数线每年都有变化,尤其一些重点院校,招生人数少,分数线变化大,只能估算个大概,“一个不小心,就调剂到了不太满意的学校,可是不选择调剂,又怕太孤注一掷。”面对今年第二次填报志愿,他依然非常忐忑。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透露出许多考生的心态:“学得好不如考得好,考得好不如报得好,报得好不如运气好。”
  西北师大招办主任程跟锁分析了造成考生不报到的深层原因:“从文化理念来看,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的高考招生工作一直过分强调统一,而忽视考生的个性化选择,所谓‘一次志愿定终身’,为了保证自己被录取,一些考生的志愿其实并非所愿,使不少人由于一念之差,一辈子从事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工作。‘人才错位’始于高考志愿填报,这并非个别现象。” 一次足以影响未来人生的考试,被要求“一考定终身”,如今看来,过于苛求。
  【远景】
  给考生更多选择权
  事实上,那些“录取后不报到”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无奈放弃的:青春年华如此宝贵,谁愿意轻易地选择重复一年高三的生活?对于学生来说,一年一度的高考是寒窗苦读十余载的一次关键性检验,谁都想要一步通关。但是,紧缺的高等教育资源、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无法满足每个人的愿望。
  从高校的角度,程跟锁建议,高校根据每年的报到率,适当超招;细化学校,或实行平行志愿;取消调剂志愿,实行志愿征集;给考生增加专业选项。“可以肯定的是,高等教育资源的逐步增加,最终将给每一个考生自由选择教育产品的权利。”
  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师大附中高级教师杨涵雄建议考生:“面对自己将来的发展和就业压力,考生对院校、专业的排名以及地域都要有自己的判断。考生在考虑自身利益的同时要慎重抉择,盲目报志愿最后录而不去,是对其他考生利益的一种伤害。”当然,这中间也会促使高校对专业设置进行改革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其实,现在试行的自主招生就是一种双向选择的模式,要全面推行尚需时日。
  有专家表示:考生“录取后不报到”现象,是对教育管理部门提出的一个挑战,是否应该通过必要的制度设计,逐步开辟高考报考绿色通道,让莘莘学子在学校、专业的选择上有更多的余地。确切地说,我国高等教育要持续健康发展,需要这种受教育者的选择权,这样才能让高等教育感受市场竞争的压力。新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中,明确了今后高考改革的方向:将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本报记者 魏娟见习记者 胥辉
Powered By Google
电话: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中意同阳光玩游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