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严重吗?

> 了解一些非小细胞肺癌的早期症状表现
了解一些非小细胞肺癌的早期症状表现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了解一些非小细胞肺癌的早期症状表现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非小细胞肺癌在我国医学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患发非小细胞肺癌是非常严重的,相信有很多人都对非小细胞肺癌这个疾病不是非常了解,在日常生活中要想避免患发非小细胞肺癌疾病,我们就需要了解一些非小细胞肺癌的常识。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职称:医生会员 |
已帮助用户:6389178
我的建议:
非小细胞肺癌在我国医学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患发非小细胞肺癌是非常严重的,相信有很多人都对非小细胞肺癌这个疾病不是非常了解,在日常生活中要想避免患发非小细胞肺癌疾病,我们就需要了解一些非小细胞肺癌的常识,那么首先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非小细胞肺癌的早期症状表现有哪些?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carcinoma )与&非小细胞癌&同义。非小细胞型肺癌,包括鳞癌。
我的建议:
、腺癌、大细胞癌,与小细胞癌相比其癌细胞生长分裂较慢,扩散转移相对较晚。非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总数的80-85%。
非小细胞肺癌的症状表现:
1.胸部胀痛。肺癌早期胸痛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隐痛、闷痛、部位不一定,与呼吸的关系也不确定。如胀痛持续发生则说明癌症有累及胸膜的可能。
2.痰血。肿瘤炎症致坏死、毛细血管破损时会有少量出血,往往与痰混合在一起,呈间歇或断续出现。很多肺癌病人就是因痰血而就。
我的建议:
诊的。 这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症状表现之一。
3.低热。肿瘤堵住支气管后往往有阻塞性肺叶存在,程度不一,轻者仅有低热,重者则有高热,用药后可暂时好转,但很快又会复发。
4.咳嗽。肺癌因长在支气管肺组织上,通常会产生呼吸道刺激症状而发生刺激性咳嗽。
上面已经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了关于非小细胞肺癌的症状表现有哪些,希望上面的介绍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自己提醒一旦出现本文介绍的症状要注意及时进行治疗。。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本网站为地方综合性门户网站,部分内容转自网络,均标明出处,如有异议,请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14 Aili, Inc.All Rights Reserved. 德润九州医疗投资有限公司
鄂ICP备号 邮政编码:430312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马智勇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
&&&&&&&&&&&&&&&&&&&&&&&&&&&&&&&&转自《患者教育手册》&&&&&&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虽然科学家们不断地探索非小细胞(NSCLC)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的方法,但取得的成果仍是不能令人满意,例如晚期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仍未超过一年,疗效不确定,部分患者会出现一些毒副反应,如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影响了生活质量,甚至中断治疗。传统的细胞毒性化学药物可比作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因而许多患者对此是谈之色变,而靶向治疗正是科学家们几十年来致力于分辨癌细胞与正常细胞之间分子生物学差异的临床研究成果。&&&&&& 所谓靶向治疗,就是通过基因或分子的选择,有针对性地杀死恶性肿瘤细胞,而几乎不影响正常细胞。这一划时代的生物肿瘤疗法的特点可以总结为4个字:“高效低毒”。一方面,靶向治疗大大提高了肿瘤治疗的疗效;另一方面,靶向治疗减少患者在治疗中的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靶向治疗如何起效?&&&&&& 靶向治疗是指在分子生物学诊断的基础上,利用细胞和正常细胞之间存在的差异,有针对性地抑制细胞生长和增殖,例如,采用拮抗受体、抑制肿瘤生长所需的血管和阻断肿瘤生长的信号传导通路等方法来抑制细胞生长和增殖,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正常细胞和癌细胞膜表面均有一类特殊蛋白质,可以识别一定外界信号并产生相应的反应,我们称之为“受体”。在癌细胞膜表面,这些受体的表达明显升高。大多数情况下,受体可以被相应的生长因子(我们称之为“配体”)所激活,细胞内随之会发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使得细胞进入增殖状态。正常的细胞不会过度的增殖,但肿瘤细胞的受体不需配体就可以自身相互结合得到激活,进而引起肿瘤细胞增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拮抗剂这类靶向药物,就是通过竞争性地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相结合,阻止其自身的相互结合,最终阻断肿瘤细胞增殖。&&&&&& 此外,癌组织需要有不断生成的新血管来提供养分,才得以长大、转移,这个过程也称为“新生血管”,新生血管是肿瘤生长和转移必需的基础。新生血管可以被由癌细胞分泌的生长因子来调节,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那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抗体就是它的靶向药物,可以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导致癌细胞死亡。&&&&&& 许多实体瘤的生长机制是各不相同的,有可能同时存在多个靶点,理论上如果能同时抑制几个靶点可能比抑制单一靶点更有效,可以同时抑制细胞增殖、血管生成和肿瘤代谢等,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目前有哪些靶向药物?&&&&&&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关键是什么?就是要找到肿瘤细胞存在的靶点,也就是靶向治疗攻击的是肿瘤细胞的某一个或多个靶点,只要肿瘤含有这个靶点,就适合这种靶向治疗。靶向药物根据其作用的靶点,目前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为靶点&&&&& 根据作用的方式又分为两类,一是细胞内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通过抑制细胞内的酪氨酸激酶区激活从而促进细胞的凋亡,这类的代表药物是厄洛替尼,吉非替尼和我国的埃克替尼等;二是细胞外的单克隆抗体,通过阻断配体和受体结合,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如西妥昔单抗。&&&& &2.以血管生成相关的基因为治疗靶点&&&&& 该靶点的药物有贝伐珠单抗,这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与血管形成相关的内皮细胞,从而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最终达到抑制肿瘤的目的。&&&&& 3.以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为靶点&&&&& ALK在肿瘤细胞生长和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ALK基因可通过与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样4(EML4)基因形成EML4-ALK融合基因,从而促进细胞生长,针对存在EML4-ALK融合基因的患者,ALK抑制剂(Crizotinib)即为该类患者的靶向药物。&&&&&& 4.多靶点抗血管生成药物&&&&&& 如范德他尼、索拉非尼、舒尼替尼等,这些药物可作用于多种靶点而发挥抗肿瘤作用,但这类药物目前为止尚无关键性研究得到临床有效性的研究结果。哪些患者适合使用靶向药物?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 尽管靶向药物很多,但目前临床应用最广、临床资料最全的是EGFR-TKI,即厄洛替尼和吉非替尼。EGFR-TKI对亚裔、女性、不吸烟的肺腺癌患者疗效较高,这样的患者也被称之为优势人群,但是后来发现,患者的细胞是否存在EGFR基因突变才是该类药物疗效的决定因素,EGFR突变已经是一个明确的疗效预测和生存预后指标。&&&&&& 由我国周彩存教授主持的OPTIMAL研究显示,接受厄洛替尼治疗的存在EGFR基因突变患者的疗效,是接受常规化疗患者疗效的2~3倍,而且生活质量等各项指标都比常规化疗组的患者好得多。基于相关的研究,目前中国版指南批准EGFR-TKI作为存在EGFR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患者的一线治疗(指患者初次化疗)方案。&&&&&& 此外,如果无法检测EGFR基因状态,而且又不能或不想做化疗的患者,如高龄患者(&80岁)、病情严重的患者等,可以考虑一线直接使用靶向治疗。&&&&&& 如果患者初次治疗选择的是常规化疗,在化疗失败后,可以根据患者的经济情况选择靶向药物。研究发现EGFR-TKI的疗效不差于常规的化疗药物,并且由于毒性小而特别适用于一般状况差的患者。&&&&&&& EGFR-TKI也可作为维持治疗的选择,所谓的维持治疗,即指对经过一线化疗后疾病无进展的患者进行的后继治疗,以维持一线治疗的疗效。我国的张力教授所主持的一项用吉非替尼进行维持治疗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吉非替尼的维持效果明显比没有进行维持治疗组患者的效果要好,如果患者存在EGFR突变,效果就更明显了。2.贝伐珠单抗&&&&&& 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珠单抗需配合化疗一起使用,在化疗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贝伐珠单抗能够抑制血管新生,两者有协同作用,主要用于晚期非小细胞患者的一线治疗。SAIL研究是评价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药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的安全性与疗效的临床研究,全球共2252例患者参加了该研究,其中亚洲有314例患者加入。在亚裔患者中,贝伐珠单抗取得了相当好的疗效,平均生存期达到18.9个月,远远超过了传统化疗所能达到的效果。但是由于贝伐珠单抗对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因而存在出血等副作用,目前推荐用于非鳞癌、无咯血的患者。3.Crizotinib&&&&&&& 虽然EML4-ALK融合基因仅有4%~10%的阳性率,在EML4-ALK融合基因阳性的患者中,其抑制剂Crizotinib的疗效可达60%以上。美国FDA迅速批准Crizotinib上市,对于EML4-ALK融合基因阳性的患者是个福音。由于该基因较低的阳性率,所以在使用前应行基因检测,只有在阳性的患者中才建议使用。4.多靶点药物&&&&&&&多靶点药物的理论基础在于通过抑制多个靶点阻断多条通路,从而导致细胞死亡。药物很多,如范德他尼、索拉非尼、舒尼替尼等,但是目前疗效还不确定,可能与没有选定特定受益人群相关,目前相关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靶向药物耐药后有哪些对策?&&&&&&&靶向药物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患者会出现耐药现象,即药物不再起效了。耐药的出现与基因突变等因素相关,耐药后的治疗策略仍是一个争议较大的课题。由于发生耐药的原因各异,因此如有条件,建议再活检,进行基因分析,而后由此制定方案。在没有基因检测条件等情况下,根据耐药的特点,可以考虑换药进行其他靶向药物,或是换用化疗或者联合化疗、放疗等。靶向药物的副作用有哪些?如何处理?靶向药物的毒副作用较少,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皮肤改变、。皮疹&&&&&& 多在服用EGFR-TKI后1~2周出现,在第3~4周最严重,发生率在50%以上,严重者约10%。预防措施是减少日晒时间,建议使用防晒指数(SPF)&18的广谱防晒用品。当皮肤损害发生后,根据病变程度,依照严重程度进行逐级处理。皮疹分级:&& Ⅰ级(轻度):范围较局限,几乎无主观症状,对日常生活无影响,无继发感染。&& Ⅱ级(中度):范围比较广泛,主观症状轻,对日常生活有轻微的影响,无继发感染征象。&& Ⅲ级(重度):范围广泛,主观症状严重,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大,有继发感染的可能。&& 轻度皮疹,患者可观察或局部使用复方醋酸地塞米松软膏、氢化可的松软膏或红霉素软膏。对皮肤干燥伴搔痒者,可予薄酚甘油洗剂每日两次货苯海拉明软膏涂搔痒局部。&& 中度皮疹,局部处理同轻度皮疹,并口服氯雷他定片,自觉症状明显者应尽早开始口服盐酸米诺环素。&& 重度皮疹,治疗基本同中度皮疹。必要时可予冲击剂量的甲泼尼松龙;若合并感染,则选择合适的抗菌素进行治疗,并咨询医生考虑暂停、减量用药或中止治疗。&& 虽然皮疹的出现令人非常不适,但是皮疹是一个疗效好的信号,研究发现皮疹越重似乎疗效越好。&& 2.&& 通常在用药12天左右开始发生,大多是轻中度,只有6%的患者是重度。目前推荐的方案为,一旦发生,应该立即服用洛哌丁胺,每2小时一次,直到停止后12小时。&& 3.其他&&& &抗血管新生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蛋白尿、出血、血栓形成等。发生率较高,大部分通过常规的降压治疗,血压可以得到控制。出现蛋白尿的患者需要测定24小时的尿蛋白,如果大于2g,需要停止使用抗血管生成药物。大出血以及血栓形成是抗血管新生药物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临床如果能够很好地排除鳞癌、脑转移以及侵犯大血管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也随之降低。目前,针对非小细胞靶向治疗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许多药物给很多晚期患者带来了希望。对于存在特定靶点的患者群体,靶向治疗降低了治疗的副作用,提高了生活质量,延长了生存时间。因而,当前的研究重点之一是,如何使用简单微创的技术,随时掌握患者在疾病发展中发生变化的生物学信息:明确患者的组织学类型、基因突变状况以及经过治疗后的基因改变等等,从而找到切断肿瘤增殖的途径,并且逆转耐药的发生,这将是靶向治疗发展的方向。在这些方面,我们需要更多研究数据来了解哪些肿瘤和哪些患者最适合靶向治疗、不同肿瘤类型靶点的鉴定以及后续治疗的问题。&
发表于: 21:46
游客(来自浙江省丽水市电信的网友)
讲解细致,权威!
游客(来自湖北省武汉市电信的网友)
马主任辛苦了!
谢谢您给同志们提供前沿信息文章!
游客(来自河南省濮阳市联通的网友)
马智勇大夫的信息
马智勇大夫电话咨询
马智勇大夫已经开通电话咨询服务直接与大夫本人通话,方便!快捷!
近期通话:
父亲61岁,1
前期是因为一次
胃癌已造成肺部
7次化疗,无效
协和化验结果
确诊是鳞状细胞
肺癌中期,已在
所患疾病:肺癌
网上咨询马智勇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马智勇大夫提问
马智勇的咨询范围:健康百科全说
> 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一直是肺癌患者比较关系的一个问题,那么对于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的问题,我们就要了解一下,关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法,那么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就了解一下关于非小细胞肺癌的一些具体的情况。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职称:医生会员 |
已帮助用户:7466169
我的建议:
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一直是肺癌患者比较关系的一个问题,那么对于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的问题,我们就要了解一下,关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法,那么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就了解一下关于非小细胞肺癌的一些具体的情况。对于比较早期的非小细胞肺癌,都应争取手术。假如手术后病理检查中,发现切缘仍有癌细胞,或者胸腔内有癌肿残留,或者纵隔、肺门淋巴结有转移,手术后可以再做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再辅以中药和CIK生物细胞免疫。
我的建议:
治疗。对于能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因身体情况或者其他种种原因不作手术者,应作放射治疗。假如非小细胞肺癌,属腺癌,或者未分化的大细胞癌,手术后,有时还要用化疗。比较晚一些的肺癌,能切除者,还应争取手术。有时手术有困难,还可考虑千术前先放射治疗,或者手术后予以放射治疗。已经有纵隔内的广泛浸润,或者锁骨上淋巴结已经有转移,假如情况还好,还可考虑放射治疗。或者放射治疗和化疗相结合。对于已经有远处广泛转移者,。
我的建议:
则以化疗或者中医中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也以联合化疗为主,常用药物有环磷酸胺、异环磷酷胺、长春花一类、丝裂霉素、顺氯氨铂等。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的适应征:⒈经手术探查、病理检查有以下情况者:①有残留灶;②胸内有淋巴结转移;③淋巴管或血栓中有癌栓;④低分化癌;⒉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为鳞癌腺癌、大细胞癌但不能手术的Ⅲ期患者,及术后复发转移者、其他原因不宜手术的III期病人;⒊有胸腔或心包积液者需采用。
我的建议:
局部化疗。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的禁忌症:⒈年老体衰或恶病质者;⒉心肝肾功能严重障碍者;⒊骨髓功能不佳白细胞在3&10^9/L以下,血小板在80&10^9/L(直接计数)以下者;⒋有并发症和感染发热出血倾向等。对于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的问题,我们通过上面的文章也有了正确的认识,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在平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到关于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这样在治疗的时候,我们才能找到适合患。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本网站为地方综合性门户网站,部分内容转自网络,均标明出处,如有异议,请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14 Aili, Inc.All Rights Reserved. 德润九州医疗投资有限公司摘要:肺癌的生物学行为相差很大,而其中有一种特殊病理类型的肺癌,其生物学行为显著不同于其他,这就是小细胞肺癌。多认为它来源于神经脊的胚胎细胞,然后移行到肺,也可至全身。相对于小细胞肺癌,其他的肺癌如鳞癌、腺癌、腺鳞癌、大细胞癌等统称为非小细胞肺癌。
在确诊肺癌时,医生都会明确的指出,该肺癌属于哪一种分型,通常分为小细胞癌与非小细胞癌,小细胞癌为其中一类,是肺癌中恶性程度较高的一型,生长迅速转移早,存活期大多不超过1年,手术切除效果差但对放疗极其敏感.镜下细胞质少,似裸核。而非小细胞癌扩散转移相对较晚,通常以手术切除为主,生存率较高。
肺癌的生物学行为相差很大,而其中有一种特殊病理类型的肺癌,其生物学行为显著不同于其他,这就是小细胞肺癌。多认为它来源于神经脊的胚胎细胞,然后移行到肺,也可至全身。相对于小细胞肺癌,其他的肺癌如鳞癌、腺癌、腺鳞癌、大细胞癌等统称为非小细胞肺癌。
小细胞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小细胞肺癌的恶性度极高,早期即发生广泛的远处转移,因而患者的生存期很短,平均自然生存期(不经治疗)局限期为12周,广泛期仅5周。但小细胞肺癌对放化疗很敏感。?
由于小细胞肺癌高度恶性,早期就有 广泛的远处转移,因此目前已不主张首选手术,而是全身化疗。对于局限型者(肿瘤局限于一侧胸腔,包括已有锁骨上和前斜角肌淋巴结转移的病人),首先行化疗一周期,再对肿物行放射治疗,然后再进行多疗程的全身化疗。而广泛型者,则以全身化疗为主,经过化疗后疗效显著,肿瘤大部分消失者,可对局部残留的癌肿作补充放疗。?
非小细胞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非小细胞肺癌的首选治疗是手术,尤其是早期病人,只要身体条件能承受均应接受手术治疗,通过手术完全切除肿瘤,达到临床治愈,再辅以术后放化疗,提高生存期。而对于中晚期病人,由于已出现胸壁、纵隔甚至远处转移,手术已无法彻底切除肿瘤,故应以放化疗为主,不宜首选手术。
海口人民医院生物治疗中心符主任表示:小细胞肺癌晚期病情严重,给患者造成的伤害极大,若想减轻患者痛苦,积极配合治疗是关键,患者如何及时采用生物治疗可提高5年生存率近一倍,在进行CLS疗法治疗时,医护人员会采用静脉抽血的方式,从患者的人体外周血中采集80毫升的血液,整个过程毫无痛苦、无风险,也没有放、化疗后所带来的副作用,将抽取的血液进行细胞培养之后,再回输到患者体内,不仅能系统杀灭肺癌肿瘤细胞,还能修复、增强人体免疫系统,防止肺癌出现转移现象,从根本上避免了肿瘤的复发。
查看【】>>
宿主体内的免疫系统,能识别并清除从环境中入侵的病原体及其产生的毒素,以及内环境中因基因突变产生的肿瘤细......[]
为何手术、放化疗后癌症还会复发。转移呢?这是因为,患者体内的癌细胞并没有被清除干净,它们仍潜藏在人体的......[]
我要提问:
请输入你提问的内容
抽烟一定会得肺癌吗。目前中国男性平均每人每日吸烟数已达1945年英国的数字预测,中国与吸烟有关的死亡乾1987...
肺癌晚期的症状。声音嘶哑是肺癌晚期症状之一。控制左侧发音功能的喉返神经由颈部下行至胸部,绕过心脏的大血...
肺癌患者吃什么好。宜吃减轻放疗、化疗副作用的食物:鹅血、蘑菇、鲨鱼、桂圆、黄鳝、核桃、甲鱼、乌龟、猕猴...
CIK‘它是用抗CD3单抗(MabCD3)、Y干扰素(1FN&Y)、 白细胞介素2(1L&2) 和IL&1培养外周血淋巴细胞产生的具...
很多癌症病人在确诊之后,总想知道采取什么治疗方法,需要多少钱。农村来的癌症病人或需要自己支......
申明:中国生物抗癌网登载此文处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您现在的位置: &
非小细胞肺癌的大分割放疗临床研究进展
所属类别: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大分割放疗;剂量分割  0& 引言&&& 在局部晚期或不能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中,放射治疗一直起着主导作用。常规分割放疗已沿用了半个世纪,然而疗效并不满意,NSCLC采用60~70Gy的常规放疗,由于残存的肿瘤细胞会出现加速再增殖,有80%局部肿瘤不能被控制,加大放疗剂量会使总生存率升高,但势必增加治疗时间。Mehta等[1]发现NSCLC是一种增殖较快的肿瘤,倍增时间为2.5~3.3天,治疗时间超过6周,每延长1天生存率就减少1.6%。大分割放疗(Hypofractionated radiation therapy)单次剂量>2.5Gy,可以一次或多次分割。该方法加大单次剂量同时缩短了疗程,既考虑到放疗中肿瘤细胞的再增殖又顾及正常组织的保护,符合放射生物学的原理。加用倍增时间(2.5天) 的时间因子计算有效生物剂量(BED)时,大分割放疗高于常规放疗,并且与临床结果一致。&&& 大分割放疗在立体定向放疗、3DCRT应用之前对晚期NSCLC的姑息治疗应用较多,立体定向放疗1996年应用于体部肿瘤,大分割三维立体定向放疗的应用增多,主要用于早期NSCLC的根治性放疗。复习文献,大分割放疗适应症有以下几点:①经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NSCLC;②不能耐受或拒绝手术;③KPS评分≥70;④临床分期为Ⅰ、Ⅱ、Ⅲ期(1997年UICC分期);⑤无严重的可能影响治疗计划完成的内科疾病。有个别学者对肿瘤大小进行了规定,如日本的Hiraoka等[2]限定肿瘤大小<4 cm,Timmerman等[3]限定≤7 cm。下面就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对NSCLC的大分割放疗情况做一简要综述。  1& 常规分次大分割放疗的疗效&&& 目前大分割放疗的时间剂量分割模式尚不尽相同,按分次方法多分为常规分次和非常规分次两种。在加拿大和欧洲,大分割放疗不少单位采用常规分次,即每日1次,每周5次。大量回顾性研究表明,放疗疗效与剂量分割模式不同程度地相关。Slotman等[4]报告了31例早期NSCLC,用“邮票野”(postage stamp,射野不包括纵隔和肺门)照射,4Gy/次,48Gy分12次的分割模式,每周5次,中位生存时间33个月;1、2、3、4、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81%、72%、42%、33%、8%。加拿大Cheung等[5]用同样的方法研究了33例早期周围型NSCLC,不做选择性淋巴结区照射。中位生存时间22.6个月,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0.1%、46%,2年总生存率比Slotman报道的差,分析其原因可能与病例选择有关。Uematsu等[6]研究51例T1、2期NSCLC患者,总剂量50~60Gy,分5~10次不等,疗程1~2周,3年生存率为66%。Bush等[7]报道了68例不能或拒绝手术Ⅰ期NSCLC结果,采用两种大分割方式,其中22例患者51Gy,5.1Gy/次,另外46例60Gy,6Gy/次,中位随访30个月,无放射性肺炎和食管、心脏晚期放射损伤,3年局控率、疾病特异生存率分别为74%、72%,按分期统计T1、T2期的局控率相差很大,分别为87%、49%。Lester等[8]报道了Ⅰ、Ⅱ和Ⅲb期135例NSCLC的结果,总剂量50~55Gy,分15~20次,疗程3~4周,中位生存期21个月,没有严重的急性或远期毒性,2年生存率为44.4%。  2& 非常规分次大分割放疗的疗效&&& 非常规分次方法各单位不一,每周1次至每周4次不等。不同作者报道了不同剂量非常规分次的疗效。2006年Nyman等[9]报道Ⅰ期45例NSCLC立体定向放疗的结果,总剂量45Gy,分3次,疗程1周,中位BED112.5Gy,T1N0 18例,T2N0 27例,中位随访39个月,急性反应较轻。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71%、55%、30%。该作者正在进行一项多中心随机试验,来比较传统分割放疗与大分割立体放疗的疗效。Song等[10]研究 17例(25个肿瘤)NSCLC大分割立体放疗, 9~15Gy/次,共3次,3天完成,中位随访14个月,23个肿瘤得到局部控制,2例发生晚期损伤,无3、4级放射性肺炎。有作者采用连续大分割放疗,72Gy分24次,24天完成,共25例患者(Ⅰ/Ⅱ9例、Ⅲa/b16例),22例患者中位随访9.7个月,无4级急性放射损伤,2例病人因3级急性食管炎治疗被中断,远期毒性有4级肺损伤和2级食管损伤。1年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8%和72%。作者认为此方法是可行的,但仍需要更多资料来证实[11]。采用单次大剂量立体放疗是否可行尚不明确,Hof等[12] 报道单次大剂量立体放疗的疗效,其方案为单次19~26Gy,中位随访14.9个月,8例患者得到局部控制,1、2年生存率分别为80%和64%,作者认为是可行、安全、有效的,在缩短时间的同时得到了较高控制,但仍需大宗病例和长期的随访。日本Onishi等[13]报道35例Ⅰ期NSCLC的3DCRT疗效,60Gy,5~8天完成,利用呼吸门控和影像跟踪技术,2年生存率为58%。Shioyama等[14]报道51例NSCLC的结果,患者包括Ⅰ、Ⅱ、Ⅲ、Ⅳ期,其中5例为复发患者,中位剂量76Gy(49~93Gy),中位单次剂量3Gy(2~6Gy),5年生存率为29%,Ⅰa、Ⅰb的5年局控率分别为89%、39%。Ⅰa、Ⅰb期患者结果差别很大,可见治疗效果与分期的关系密切。Hiraoka 等[2]研究43例早期NSCLC,48Gy分4次、2周完成,随访3~50个月后Ⅰa、Ⅰb生存率分别为87%、80%,该组病例疗效与分期的关系不明显,分析其原因应与病例选择有关。  3& 剂量研究&&& 放疗疗效除了与剂量分割模式有关系外,还与总剂量的高低有关,有很多学者在这方面作了大量工作。Onishi等[15]报道了日本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对于245例Ⅰ期NSCLC采用高剂量大分割三维立体放疗,方案为18~75Gy,分1~22次,中位BED108Gy,中位随访24个月,2级以上放射损伤2.4%,局部进展率14.5%,BED≥100Gy、BED<100Gy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88.4%、69.4%,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6.4%、8.1%。作者认为不能手术、BED≥100Gy患者的疗效令人鼓舞,该方法和手术疗效相似。Timmerman 等[3] 报道了一项Ⅰ期实验,对T1或T2 期(肿瘤≤7 cm)NSCLC采用大分割三维立体定向放疗,37例患者进入本研究,3~5个患者为组,放疗开始剂量为24Gy(8Gy×3 次),每组依次递增2Gy×3 次,最高耐受剂量达到60Gy(20Gy×3次)。中位随访15.2个月,总有效率为87%,完全缓解率为27%,6例病人局部失败,失败患者分割剂量均<18Gy×3 次。2005年McGarry等[16]再次报道了该方法的一项Ⅰ期试验,最大耐受剂量达到72Gy。Wu等[17]报告了NSCLC的3DCRT临床Ⅰ/Ⅱ期剂量递增试验结果。50例Ⅱ~Ⅲa/b期NSCLC先用常规分割放疗,剂量42Gy/21次,共4.2周后用3DCRT进行肿瘤加量,单次剂量3Gy,每周5天,肿瘤总剂量分别为69、72、75和78Gy。目前的最高递增剂量已达78Gy,放射后期毒副作用及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Zimmermann等[18]对于Ⅰ期30例NSCLC采用大分割立体放疗,方案为24~37.5Gy,分3~5次,中位随访18个月,CR率33%,PR率47%,总有效率80%,2例复发,5例转移,9例死亡,其中3例死于肿瘤,其余死于其他原因,46%发生放射性肺炎,只有1例3级损伤。目前正在进行长期的随访,观察生存率和晚期反应。Sundstrom等[19]报道了规模较大的一项Ⅲ期试验,将两种方式的大分割姑息放疗与常规放疗进行比较。将421例Ⅲ~Ⅳ期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146例,34Gy分2次;B组:145例,42Gy分15次;C组:130例,50Gy分25次。3组中位生存期没有明显差异,分别为8.2、7.0、6.8个月,3组缓解症状、生活质量评分没有区别,作者认为常规放疗与低剂量短时间大分割姑息放疗相比较对晚期患者未增加益处。  4& 再程大分割放疗疗效&&& 首程根治量后肺癌仍有复发病例,对于复发患者可考虑再程放疗。Kramer等[20]对28例复发的NSCLC进行治疗,患者过去已接受40~60Gy的放疗。再程放疗方法8Gy×2次,于第1天和第8天完成。完成治疗的所有患者咳血和上腔静脉综合症得到了缓解,咳嗽和呼吸困难缓解失败率分别为67%和35%,再程治疗后的中位生存期为4个月,1例发生2级急性食管损伤。因此作者认为大分割放疗是姑息治疗复发NSCLC的有效方法,放疗并发症可以接受。Poltinnikov等[21]对17例复发的肺肿瘤和纵隔进行治疗。中位总剂量32Gy,中位分割剂量4Gy,11例患者疼痛和呼吸困难得到了完全或部分缓解,再程治疗后的中位生存期为5.5个月,7例发生急性食管损伤,3个月内完全消失,无3级或以上损伤发生。
目录:第57期
中国女性青睐暖男!!
本期国公之音――中国女性青睐经济适用型暖男!!大家对此有何看法呢?赶紧来收听今天的国公之音吧!!!
版权所有 福州市国公网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6- Inc.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客服电话:
京ICP备号 公网安备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肺癌小细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