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思想史教育唯一科学的教育指导思想是

常州继续教育职业道德教育题库(含答案)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常州继续教育职业道德教育题库(含答案)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社会主义教育唯一科学的教育指导思想是_百度知道
社会主义教育唯一科学的教育指导思想是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三个面向”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核心李晴茱邓小平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在指导整个改革开放事业中,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十分关心,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邓小平的教育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学习和贯彻邓小平的教育思想,对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邓小平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设计出发,根据我国教育的现状和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提出了“三个面向”的重要思想。这是邓小平教育方法的核心所在。日,邓小平提笔挥毫,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三个面向”反映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教育的要求...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袁贵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_教育部门户网站_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育。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创新发展党的教育理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开创了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条道路,既凝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教育事业的基本经验,又反映了世界教育发展规律,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教育基本理论,又体现了中国国情,既坚持了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原则,又借鉴了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既继承了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深刻回答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一系列带有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为推进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是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唯一正确道路。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教育优先发展之路
  当今世界,随着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力资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人才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关键。面对更加激烈的挑战,我们只有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才能实现人力资源的先行开发,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把我国沉重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为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出发,提出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强国必先强教”的科学论断,制定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作出了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的工作部署,明确把是否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作为检验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是否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十六大以来,在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部署得到有效实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正在实现,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的合力已逐步形成。学前教育加快发展,2011年全国幼儿园比2002年增加5.42万所,在园人数增加了1388万人,学前教育“短板”状况大为改善。义务教育实现历史性跨越,2011年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部实现“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中国领先于其他发展中人口大国实现“两基”意义重大,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标志性成果。高中阶段教育加快普及,毛入学率从2002年的42.8%提高到2011年的84.0%。职业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分别占到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总规模的半壁江山。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从2002年的15%提高到2011年的26.9%。1998年印度大学生数量是中国的两倍,2007年中国大学生数量是印度的两倍。2010年,我国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9亿人,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2000年的3611人上升为2010年的8930人,从业人员中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人数已位居世界前列。我国已经从人口大国转变成为人力资源大国,正在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
  实践表明,教育是国家和民族发展最根本的事业,优先发展教育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根本任务。必须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明确政府发展和管理教育的责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现教育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育人为本之路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青少年要担负起中华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必须全面提高素质。当前,我国青少年的素质总体上是好的。但是,在新的形势下,青少年成长成才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创新型国家,给青少年提出了新要求;互联网等传媒中传播的一些有害信息,给青少年带来不良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教育必须把育人为本放在首位。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要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从小打牢思想道德基础;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坚持全面发展,促进德智体美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十六大以来,中央专门就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等下发文件,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加强社会实践、培养创新型人才、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等作出专门部署。各级各类学校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着力引导学生形成共同理想和道德规范,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新进展,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大学生入党踊跃,仅2010年一年就发展大学生党员123.6万人,占全国当年新发展党员总数的40.2%。
  实践表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根本使命。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刻苦学习,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以高尚的道德情操、过硬的专业素养、健康的身心素质,担负起崇高的历史使命。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改革创新之路
  我国教育事业已经取得巨大成就,但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渴望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要进一步解决好教育体制机制还不完善、学校办学活力还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还不尽合理等问题,实现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创新。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教育发展为了人民、教育发展依靠人民、教育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对教育改革创新作出总体部署,提出了改革创新的基本思路和具体举措。强调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提出以改革推动发展,以改革提高质量,以改革增强活力,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加快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教育体制机制。明确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深化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改革,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协同创新,扩大教育开放,通过改革创新办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
  十六大以来,中央加强对教育改革创新的顶层设计,组织实施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人才培养体制、考试招生制度、现代学校制度、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扩大教育开放等方面的改革向纵深推进。逐步形成了国务院领导、省级人民政府负责统筹规划实施、以县级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在国务院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理顺和规范政府与学校的关系,形成了学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形成了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教育投入体制改革逐步推进,建立健全公共教育财政制度,强化政府对公共教育的保障责任;改革非义务教育阶段成本分担机制,形成了义务教育由政府负全责、非义务教育阶段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机制。加强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同步发展的教育对外开放格局。
  实践表明,改革创新是教育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最根本原因,是教育发展的最鲜明标志,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的根本保证。必须始终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促进教育公平之路
  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是人民群众最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教育公平始终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目标,但资源配置还不够合理,教育发展还不够均衡,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愿望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短缺的矛盾比以往更加突出。建设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呼声,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价值取向。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强调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明确了促进教育公平的总体要求,强调以促进教育机会公平为关键,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为根本措施,以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权利为基本要求,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重点,不断加大推进教育公平的力度。明确了基本思路,强调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以发展促公平,以改革促公平,以政策支持促公平,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教育需求。提出了保障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强调要着力促进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加快缩小校际、城乡和区域教育发展差距;着力完善国家助学体系,切实解决特殊群体的上学问题,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着力促进教育制度规则公平,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坚持用规范管理维护教育公平。
  十六大以来,我国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全面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九年免费义务教育,惠及1.6亿多适龄儿童。这一重大举措,与取消农业税、终结农民种田交税的历史一样,都是惠及民生、载入史册的巨大成就。各学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初步建立,每年资助近1.8亿学生,保证了每个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2600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受益的营养改善计划启动实施,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初步解决。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主要教育发展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正在缩小。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逐步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教育乱收费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普通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取得明显效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得到切实保障。
  实践表明,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最伟大的工具”。促进教育公平,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懈的追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根本目标。必须抓住机会公平这个关键,满足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权利的基本要求,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提高教育质量之路
  追求规模、搞外延扩张而对教育质量重视不够,是我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立足我国现代化建设阶段性特征,顺应国际教育发展潮流,把提高教育质量确立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是时代的要求。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握世界教育发展趋势,提出了提高教育质量的总体框架:树立科学教育质量观,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坚持规模与质量的统一,注重教育内涵发展。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紧紧依靠教师,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提高教育质量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和保障。
  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全面规划提高教育质量的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了人才培养质量体系,建立国家教育质量标准和质量监测评估制度,推动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高中教育多样化和高等教育特色化发展。学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学理念和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学习方式,努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把教师队伍作为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工程来抓。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深入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等,全国农村小学大专及以上学历、初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分别从2007年的63.4%、41.4%提高到2011年的78.6%、62.8%。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2010年的国家三大奖项中,高校获奖比例均超70%。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进一步提高,为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发挥了支撑和引领作用。高校集中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80%以上的研究人员和成果,在党的理论创新和国家重大战略决策中“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更加凸显。
  实践表明,实现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规模是基础,质量是关键。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根本方针。必须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坚持规模和质量的统一,注重教育内涵发展。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站在历史发展的新起点上,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不断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作者: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
  (原载于2012年第12期《求是》杂志)
【浏览字体: 大 中 小】
(责任编辑:王朋)查看: 1695|回复: 0
东师《教育学(高起专)》14秋在线作业答案
东师《教育学(高起专)》14秋在线作业1
一、单选题:
1.社会主义教育唯一科学的教育指导思想是& && && & (满分:3)
& & A. 毛泽东思想
& & B.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
& & C. 邓小平思想
& & D. 列宁主义
2.产生教育的最具基础性的条件的是& && && & (满分:3)
& & A. 社会实践
& & B. 语言的产生
& & C. 生产劳动
& & D. 学校的出现
3.教师中心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 && && & (满分:3)
& & A. 柏拉图
& & B. 卢梭
& & C. 杜威
& & D. 赫尔巴特
4.下列属于原始社会教育特征的是& && && & (满分:3)
& & A. 系统性
& & B. 制度性
& & C. 无阶级性
& & D. 等级性
5.人们不能随心所欲地制定或废止教育制度,必须依循一定的规律,这说明教育制度具有一定的& && && & (满分:3)
& & A. 客观性
& & B. 强制性
& & C. 价值性
& & D. 教育性
6.在近代,最早系统地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 && && & (满分:3)
& & A. 《爱弥尔》
& & B. 《大教学论》
& & C. 《普通教育学》
& & D. 《教育论》
7.引起并决定教育发展变化的最根本、最内在的因素是& && && & (满分:3)
& & A. 社会生产力
& & B. 文化传统
& & C. 社会制度
& & D. 科技水平
8.“七艺”是指& && && & (满分:3)
& & A. 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射箭
& & B. 文法、法律、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 & C. 文法、修辞、演说术、算术、几何、天文、射箭
& & D. 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9.后来的教育要以以往的教育为基础,与以往的教育有着渊源关系,说明教育的& && && & (满分:3)
& & A. 永恒性
& & B. 生产性
& & C. 继承性
& & D. 阶级性
10.教育的本体功能之一是& && && & (满分:3)
& & A. 减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 & B. 促进生产发展,服务经济建设
& & C. 对政治经济有巨大的影响作用
& & D. 加速年轻一代身心发展与社会化进程
11.培养人的主体意识的基本途径是& && && & (满分:3)
& & A. 社会实践
& & B. 教学
& & C. 劳动
& & D. 课外活动
12.认为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无意识的模仿”的是& && && & (满分:3)
& & A.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 & B.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 & C. 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 & D.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13.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和心理学起源论之所以反科学是因为它们的共同之点都是否定了教育的& && && & (满分:3)
& & A. 阶级性
& & B. 历史性
& & C. 社会性
& & D. 民主性
14.社会主义个性发展观是(& & )。& && && & (满分:3)
& & A. 个性就是个别性
& & B. 个人本位
& & C. 社会本位
& & D. 全面发展个性观
15.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 && && & (满分:3)
& & A. 主体
& & B. 客体
& & C. 教的主体
& & D. 学的主体
16.检验和衡量教育工作好坏,主要看(& & )是否得以实现。& && && & (满分:3)
& & A. 教育目的
& & B. 教育价值
& & C. 教育思想
& & D. 教育理论
17.关于赫尔巴特,下面正确的说法是& && && & (满分:3)
& & A. 提出四段教学法
& & B. 被称为教育评价之父
& & C. 被誉为现代教育学之父
& & D. 提出了泛智教育和自然教育
18.一般来说,在人的发展中有四个因素起主要的作用,它们是& && && & (满分:3)
& & A. 先天的遗传素质、后天的环境、教育、主体的能动性
& & B. 先天的遗传素质、家庭、教育、主体的能动性
& & C. 先天的遗传素质、后天的环境、学校的水平、父母的文化水平和修养
& & D. 先天的遗传素质、后天的环境、教育、个性心理
19.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 && && & (满分:3)
& & A. 脑力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 & B.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 & C. 城乡结合
& & D.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0.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 && && & (满分:3)
& & A. 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 & B. 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 & C. 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 & D. 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二、多选题:
1.学制具体规定着& && && & (满分:2)
& & A. 学校的性质
& & B. 学校的任务
& & C. 入学条件
& & D. 修业年限
2.1958年制定的发展教育事业的“三结合”是& && && & (满分:2)
& & A. 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 & B. 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 & C.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
& & D. 全面规划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3.目前中小学教学中运用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主要有& && && & (满分:2)
& & A. 投影
& & B. 录像
& & C. 模型
& & D. 计算机
4.课外活动的特点是& && && & (满分:2)
& & A. 自主性
& & B. 灵活性
& & C. 实践性
& & D. 伸缩性
5.教育的人口功能主要表现为& && && & (满分:2)
& & A. 减少人口数量,控制人口增长
& & B. 提高人口素质,改变人口质量
& & C. 有利于人口迁移
& & D. 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
6.以下说法中,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着的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的是& && && & (满分:2)
& & A. 重视课程的标准化建设
& & B. 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 & C. 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
& & D. 重视能力的培养
7.美国学制改革的特点有& && && & (满分:2)
& & A. 由“双轨制”向“分支型”学制演变
& & B. “综合中学”迅速发展
& & C. 初等教育形式多样化
& & D. 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很大
8.社会主义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有& && && & (满分:2)
& & A. 教育思想改革
& & B. 教育制度改革
& & C. 教育内容改革
& & D. 教育手段改革
9.教育对人口的作用& && && & (满分:2)
& & A. 控制人口增长
& & B. 提高人口素质
& & C. 平衡性别结构
& & D. 促进人口流动
10.教育现代化所要实现的价值追求和具体目标是& && && & (满分:2)
& & A. 教育的普及化
& & B. 教育的国际化
& & C. 教育的民主化
& & D. 教育的法制化
三、判断题:
1.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 && & (满分:2)
& & A. 错误
& & B. 正确
2.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质。& && && & (满分:2)
& & A. 错误
& & B. 正确
3.教育有其自身发展变化的规律&&,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无关。& && && & (满分:2)
& & A. 错误
& & B. 正确
4.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也促进着教育内容的更新、教育手段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 && && & (满分:2)
& & A. 错误
& & B. 正确
5.社会教育的涵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 && & (满分:2)
& & A. 错误
& & B. 正确
6.为社会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职能& &。& && && & (满分:2)
& & A. 错误
& & B. 正确
7.教育不只是人类所独有的活动&&,动物界也存在。& && && & (满分:2)
& & A. 错误
& & B. 正确
8.社会教育就是社区教育。& && && & (满分:2)
& & A. 错误
& & B. 正确
9.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 && & (满分:2)
& & A. 错误
& & B. 正确
10.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 && && & (满分:2)
& & A. 错误
& & B. 正确
《教育学(高起专)》14秋在线作业2
一、单选题:
1.古希腊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是典型的( )。& && && & (满分:3)
& & A. 讲授法
& & B. 谈话法
& & C. 陶冶法
& & D. 实践法
2.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 & )。& && && & (满分:3)
& & A. 普及义务教育
& & B. 扫除文盲
& & C. 促进人的发展
& & D. 增强国力
3.学校的出现意味着人类(& & )& && && & (满分:3)
& & A. 文字的产生
& & B. 阶级的产生
& & C. 生产力的发展
& & D. 正规教育制度的产生
4.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 & )& && && & (满分:3)
& & A. 复杂性
& & B. 师范性
& & C. 创造性
& & D. 主体性
5.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规定把发展(& & )的责任交给地方。& && && & (满分:3)
& & A. 基础教育
& & B. 中学教育
& & C. 中等教育
& & D. 职业教育
6.教师形象的核心是(& & )。& && && & (满分:3)
& & A. 教师的道德形象
& & B. 教师的职业形象
& & C. 教师的人格形象
& & D. 教师的文化形象
7.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 )& && && & (满分:3)
& & A. 生产力发展
& & B. 科技进步
& & C. 教育技术进步
& & D. 产业革命
8.学生的兴趣、好恶、意志以及其他个性品质等因素实际上是指( )。& && && & (满分:3)
& & A. 智力因素
& & B. 理性因素
& & C. 非智力因素
& & D. 感知因素
9.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的关系是( )。& && && & (满分:3)
& & A. 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没有差别
& & B. 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 & C. 教育目标可以取代教育目的
& & D. 教育目的可以取代教育目标
10.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是小学阶段思想品德教育的(& & )。& && && & (满分:3)
& & A. 中心任务
& & B. 教育任务
& & C. 一般任务
& & D. 基本任务
11.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的关系是( )& && && & (满分:3)
& & A. 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没有差别
& & B. 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 & C. 教育目标可以取代教育目的
& & D. 教育目的可以取代教育目标
12.教育的发展常常表现出与生产力、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这表明教育发展具有(& & ) 。& && && & (满分:3)
& & A. 相对的独立性
& & B. 一定的超前性
& & C. 一定的滞后性
& & D. 绝对的超前性
13.关于师生关系的理论中,“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 )。& && && & (满分:3)
& & A. 赫尔巴特
& & B. 裴斯塔洛齐
& & C. 杜威
& & D. 夸美纽斯
14.在教学过程的预备阶段,其根本任务是(& & )。& && && & (满分:3)
& & A. 启发学生思维
& & B. 呈现教学材料
& & C. 激发学习动机
& & D. 进行教育评价
15.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 & )。& && && & (满分:3)
& & A. 杜威
& & B. 怀特海
& & C. 布鲁纳
& & D. 克伯屈
16.正确描述教学与智育之间关系的命题是(& & )。& && && & (满分:3)
& & A. 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
& & B. 教学是智育的唯一途径
& & C. 智育是教学的唯一任务
& & D. 智育是教学的次要任务
17.凡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个人或团体都是(& & )。& && && & (满分:3)
& & A. 教育者
& & B. 教育主体
& & C. 教育因素
& & D. 德育指导者
18.教师在上新课之后向学生进行有关教学的谈话,这是( )。& && && & (满分:3)
& & A. 巩固性谈话
& & B. 启发性谈话
& & C. 指导性谈话
& & D. 交接性谈话
19.社区教育这个概念在国际上正式确立和广泛运用,是在(& & )。& && && & (满分:3)
& & A.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
& & B. 20世纪20年代
& & C. 20世纪70年代
& & D. 19世纪末、20世纪初
20.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是(& & )。& && && & (满分:3)
& & A. 主体活动的选择性
& & B. 主体活动的计划性
& & C. 主体活动的预见性
& & D. 主体活动的创造性
二、多选题:
1.学校管理的功能 (& & )。& && && & (满分:2)
& & A. 保证教育教学的质量
& & B. 看管学生
& & C. 增强办学整体效益
& & D. 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2.新课改的课程结构的特点(& & )。& && && & (满分:2)
& & A. 均衡性
& & B. 综合性
& & C. 选择性
& & D. 针对性
3.下述对小学生个性发展方面的描述,正确的说法有(& & )。& && && & (满分:2)
& & A. 个性已基本形成
& & B. 性格已基本定型
& & C. 兴趣广泛,但不稳定
& & D. 学习动机较为单纯
4.课程计划的主要内容有(& & )。& && && & (满分:2)
& & A. 学科设置
& & B. 学科顺序
& & C. 课时分配
& & D. 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5.当前智育中的主要问题(& & )& && && & (满分:2)
& & A. 智育内容过窄过深
& & B. 忽视学生的实践与创新
& & C. 知识传授的系统性
& & D. 德育方法单一
6.学校教育过程的演进渠道主要有( )。& && && & (满分:2)
& & A. 教学
& & B. 自学
& & C. 课外活动
& & D. 社会实践
7.当代课程改革的共同发展趋势是(& & )。& && && & (满分:2)
& & A. 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 & B. 重视个别差异
& & C. 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
& & D. 重视能力的培养
8.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 )。& && && & (满分:2)
& & A. 语言法
& & B. 直观法
& & C. 技能训练法
& & D. 探索法
9.在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中(& & )。& && && & (满分:2)
& & A. 培养劳动者是总要求
& & B. 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质量标准
& & C.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根本特点
& & D. 深化教育改革是基本途径
10.确立教学原则的依据(& & )。& && && & (满分:2)
& & A. 教学实践经验
& & B. 教师主观思想
& & C. 教学规律
& & D. 教育目的
三、判断题:
1.德育过程是促进个体思想道德社会化和社会思想道德个体化统一的过程。& && && & (满分:2)
& & A. 错误
& & B. 正确
2.对于学生而言,研究性学习是主要的学习方式,接受学习是次要的学习方式。& && && & (满分:2)
& & A. 错误
& & B. 正确
3.福禄贝尔是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 && && & (满分:2)
& & A. 错误
& & B. 正确
4.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 && & (满分:2)
& & A. 错误
& & B. 正确
5.课程评价即课程本身的评价。& && && & (满分:2)
& & A. 错误
& & B. 正确
6.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 && && & (满分:2)
& & A. 错误
& & B. 正确
7.教学过程就是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 。& && && & (满分:2)
& & A. 错误
& & B. 正确
8.教育过程必须坚持教师的主导地位。& && && & (满分:2)
& & A. 错误
& & B. 正确
9.智育就是传授知识的教育。& && && & (满分:2)
& & A. 错误
& & B. 正确
10.个人本位论认为 ,教育目的就是使个人社会化,个人不过是实现社会目的的工具,所以社会的价值高于个人的价值,教育的一切都应服从社会的意志。& && && & (满分:2)
& & A. 错误
& & B. 正确《教育学(高起专)》14秋在线作业3
一、单选题:
1.在原始社会,新生一代的抚养教育任务属于& && && & (满分:3)
& & A. 学校
& & B. 家庭
& & C. 社会
& & D. 家族
2.主张“天命”的教育起源学说是& && && & (满分:3)
& & A.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 & B.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 & C. 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 & D.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3.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 && & (满分:3)
& & A. 教育学
& & B. 教育哲学
& & C. 教学社会学
& & D. 教育方法
4.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的教育家是& && && & (满分:3)
& & A. 皮亚杰
& & B. 赞可夫
& & C. 维果茨基
& & D. 苏霍姆林斯基
5.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 && && & (满分:3)
& & A. 心理过程
& & B. 认识过程
& & C. 逻辑过程
& & D. 信息过程
6.教育的主体形态是(& & )& && && & (满分:3)
& & A. 学校教育
& & B. 社会教育
& & C. 家庭教育
& & D. 终身教育
7.教育的根本职能是(& & )。& && && & (满分:3)
& & A. 促进社会发展
& & B. 传递知识
& & C. 选拔人才
& & D. 为社会培养人
8.“读书之法,在于循序而渐进”一句说明教学中应遵循& && && & (满分:3)
& & A. 启发性原则
& & B. 循序渐进原则
& & C. 巩固性原则
& & D. 因材施教原则
9.人的世界观基本形成于& && && & (满分:3)
& & A. 幼儿期
& & B. 儿童期
& & C. 少年期
& & D. 青年期
10.在(& & )的教育理论中,首次特别指出了科学知识在课程中的重要价值。& && && & (满分:3)
& & A. 杜威
& & B. 斯宾塞
& & C. 赫尔巴特
& & D. 赞科夫
11.李小林私拿水果摊上的一只苹果,经同学揭举,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问道:“李小林,你私拿别人的东西,这已经是第几次了?”李小林低着头回答:“第五次了”。“你为什么不改呢?”“我、我也晓得不对,就是、就是有时忍不住。”教师应从(& & )入手对李小林进行教育。& && && & (满分:3)
& & A. 道德认识
& & B. 道德情感
& & C. 道德意志
& & D. 道德行为
12.现代学校的基本特征之一是& && && & (满分:3)
& & A. 具有宗教性
& & B. 以文法学校和修辞学校为主
& & C. 基础教育是义务的
& & D. 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
13.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 && && & (满分:3)
& & A. 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 & B. 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 & C. 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 & D. 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
14.社会主义教育唯一科学的教育指导思想是& && && & (满分:3)
& & A. 毛泽东思想
& & B.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
& & C. 邓小平思想
& & D. 列宁主义
15.全国各级各类教育活动必须遵循的准则和宗旨是& && && & (满分:3)
& & A. 教育方针
& & B. 教育政策
& & C. 教育思想
& & D. 教育理论
16.“儿童中心主义”教育理论,违背了& && && & (满分:3)
& & A.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 & B. 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 & C. 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 & D.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
17.倡导个性解放、尊重人的价值的是(& & )。& && && & (满分:3)
& & A. 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
& & B. 神学教育目的论
& & C.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
& & D. 教育无目的论
18.古希腊苏格拉底的“产婆法”是(& & )。& && && & (满分:3)
& & A. 讲授法
& & B. 实践法
& & C. 奖惩法
& & D. 谈话法
19.活动课程是以(& & )为中心组织实施的课程。& && && & (满分:3)
& & A. 学生的活动经验
& & B. 教师的活动经验
& & C. 社会实践需要
& & D. 学生就业
20.人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是& && && & (满分:3)
& & A. 遗传因素
& & B. 教育
& & C. 主观能动性
& & D. 环境
二、多选题:
1.德育过程的基本要素是(& & )。& && && & (满分:2)
& & A. 教育者及其活动
& & B. 受教育者及其活动
& & C. 德育的内容与方法
& & D. 社会环境
2.教育学中的个性概念包含的特征有& && && & (满分:2)
& & A. 独特性
& & B. 稳固性
& & C. 社会性
& & D. 总和性
3.当代课程改革的共同发展趋势是(& & )。& && && & (满分:2)
& & A. 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 & B. 重视教育科学研究
& & C. 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
& & D. 重视能力的培养
4.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 )。& && && & (满分:2)
& & A. 内容的丰富
& & B. 增强国家对课程改革控制权
& & C. 课程结构的更新
& & D. 为课程改革提供物质基础
5.我国学校教育的类别结构主要包括& && && & (满分:2)
& & A. 基础教育
& & B. 成人教育
& & C. 高等教育
& & D. 中等教育
6.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 & )。& && && & (满分:2)
& & A. 中小学教育
& & B. 社会教育
& & C. 成人教育
& & D. 家庭教育
7.“温故而知新”;“对症下药”是指教学应遵循(& & )。& && && & (满分:2)
& & A. 循序渐进原则
& & B.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 & C. 巩固性原则
& & D. 因材施教原则
8.以下说法中,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着的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的是& && && & (满分:2)
& & A. 重视课程的标准化建设
& & B. 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 & C. 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
& & D. 重视能力的培养
9.教育的基本途径有& && && & (满分:2)
& & A. 教学
& & B. 课外活动
& & C. 社会实践活动
& & D. 游戏
10.我国宪法与法律规定的少年儿童合法权利有& && && & (满分:2)
& & A. 生存的权利
& & B. 受教育的权利
& & C. 受尊重的权利
& & D. 安全的权利
三、判断题:
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而发展的人的基本原则 ,是必由之路。& && && & (满分:2)
& & A. 错误
& & B. 正确
2.教师只要把基础知识讲清楚了,学生的能力和智力就会得到发展。& && && & (满分:2)
& & A. 错误
& & B. 正确
3.教育优先发展是现代教育的普遍规律。& && && & (满分:2)
& & A. 错误
& & B. 正确
4.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点,是个体社会化的关键。& && && & (满分:2)
& & A. 错误
& & B. 正确
5.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传授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 && && & (满分:2)
& & A. 错误
& & B. 正确
6.个人本位论认为 ,教育目的就是使个人社会化,个人不过是实现社会目的的工具,所以社会的价值高于个人的价值,教育的一切都应服从社会的意志。& && && & (满分:2)
& & A. 错误
& & B. 正确
7.课程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 && && & (满分:2)
& & A. 错误
& & B. 正确
8.教育优先发展就是不考虑社会及经济发展等情况而只注重教育的发展。& && && & (满分:2)
& & A. 错误
& & B. 正确
9.教育总是随着政治经济的变化而变化,教育是由社会生活条件、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 && && & (满分:2)
& & A. 错误
& & B. 正确
10.义务教育就是指免费的教育。& && && & (满分:2)
& & A. 错误
& & B. 正确
站长推荐 /1
应广大新老学员的强烈要求,经无忧工作室研究决定,奥鹏无忧官方微信正式上线试运营。
微信公共服务平台订阅号 op5ugf ,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可以加关注哦^_^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主义思想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