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复习提纲52页图7.4是生产什么

教育部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国家教育资源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成果展示网站
您所在的位置: >
资源展示 >
区域:贵州省
大小:8783.3KB
贵州省凯里市第六中学八年级地理下册《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课件(打包3套) 新人教版
贵州省凯里市第六中学八年级地理下册《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第1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ppt
贵州省凯里市第六中学八年级地理下册《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第2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ppt
贵州省凯里市第六中学八年级地理下册《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第3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ppt
区域:不限地区
大小:5246.4KB
【复习方略】2013版初中地理 知识点十九 珠江三角洲和西双版纳课件+素材(打包9套) 鲁教版
知识框架.ppt
知识表格.ppt
空白地图.ppt
【复习方略】2013版初中地理 知识点十九 珠江三角洲和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旅游收入动画教学素材(flash) 鲁教版.swf
【复习方略】2013版初中地理 知识点十九 珠江三角洲和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旅游收入动画教学素材(flash) 鲁教版.swf
【复习方略】2013版初中地理 知识点十九 珠江三角洲和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旅游景区和跨国旅游线路的分布动画教学素材(flash) 鲁教版.swf
【复习方略】2013版初中地理 知识点十九 珠江三角洲和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的植物动画教学素材(flash) 鲁教版.swf
【复习方略】2013版初中地理 知识点十九 珠江三角洲和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的轮廓图动画教学素材(flash) 鲁教版.swf
【复习方略】2013版初中地理 知识点十九 珠江三角洲和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的动物动画教学素材(flash) 鲁教版.swf
【复习方略】2013版初中地理 知识点十九 珠江三角洲和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的动物动画教学素材(flash) 鲁教版.swf
区域:不限地区
大小:14280.05KB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单元 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课件 (新版)湘教版
区域:贵州省
大小:13.17KB
贵州省六盘水市第十三中学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认识区域 联系与差异 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导学案1(无答案) 湘教版
环节 学生学习内容及要求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了解珠江 三角洲区域的经济特点
3.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积极作用。
4.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了解,感悟区域联系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重难点】
通过 对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了解,感悟区域联系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合作探究,读图分析。
学 基础部分: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1、位置:珠江三角洲位于 中国南部沿海 地区,是由珠江及其 支流冲积而成的三角洲的总称,简称“珠三角”。
2、范围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发展起来的珠江三角洲区域,是由珠江沿岸的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所组成的区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读图找出来)
二、外向型经济 的壮大
1、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1、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区域成为中国吸引外商投资和外企落户的重要区域。通过从境外引进资金、技术、设备与管理模式,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得到迅猛发展,成为中国 外向型产业密集的区域。据统计,珠江三角洲区域生产总值的一半左右是通过国际贸 易来实现的,外贸出口总额占全国的10%以上。
2、区域中心城市广州
广州别称“羊城”,为 广东省省会,是珠江三角洲区域的中心城市 。广州是著名的侨乡,华侨人数居全国各城市之首。广州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汽车、电子、石化 、轻纺、食品、医药等工业部门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广州港是华南地区的国际贸易巨港,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是新兴的国际航空枢纽。广州文化教育发达,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地,粤剧、粤菜、岭南画派、岭南建筑、岭南园林等蜚声海内外。
3、经济特区~深圳
深圳毗邻香港,是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之一。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里, 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深圳现已成为中国重要的金融中心、商贸中心、信息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综合竞争力在全国城市中名列前茅。
4、珠江三角洲区域的产业特色及其与港澳的 联系
珠江三角洲区域总体上形成了以电子、家电、机械、汽车、服饰、食品等部门为主体的产业格局,商贸金融、交通、物流、会展、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也获得了长足发展。形成了较多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珠江三角洲区域重视产业升级,强调区域创新, 注重加强与香港、澳门的联系,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显著增强。
区域:贵州省
大小:25.83KB
贵州省六盘水市第十三中学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认识区域 联系与差异 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导学案2(无答案) 湘教版
环节 学生学习内容及要求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重难点】
通过对珠江三角洲 区域经济发展的了解,感悟区域联系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合作探究,读图分析。
区域:河北省
大小:59.9KB
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县回民中学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学案(无答案)(新版)湘教版
学习目标 1.利用地图 说明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能够在地图上准确填写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有关的地理事物名称。
3.知道外向型经济模式,并说明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
重难点 1、“开放的前沿”空间概念的形成
2、“外向型”经济的主要特点。
教学过程 学 生 活
复习检测情境导入
自主学习课本51-55页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1、珠江三角洲位于中国南部沿海地区,是由_______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三角洲,与_______隔海相望,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是中国的“_______”。
2、珠江三角洲地形以_______为主,气候类型____________,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珠江三角洲是我国出口创汇型农业基地除此之外还有_____、_____、_____
4、珠江三角洲区域:以___________为核心发展起来的,是由珠江沿岸的___ __、_____、佛山、_____、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所组成的,是中国改革开放的__ _____。
二、外向型经济的壮大:1、表现:珠江三角洲区域成为中国吸引外商投资和外企落户的重要区域。通过从境外引进_____、_____、设备与__________,成为_______产业密集的区域。珠江三角洲区域生产总值的一半左右通过_________来实现,外贸出口总额占全国的_____以上。
2、主要城市:①广州:别称“_____”,_____省省会,珠江三角洲区域的中心城市,著名的侨乡,重要的工业基地,外贸通商口岸,文化教育发达。
②深圳:毗邻_____,是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之一。现已成为中国重要的_____中心、商贸中心、信息中心和_________产业基地,综合竞争力在全国城市中名列前茅。
(3)发展:珠江三角洲区域重视_________,强调区域创新,注重加强与_____、___ __的联系,综合实力和 区域竞争力显著增强。
展示 1.珠江三角洲区域是中国的“南大门”,请运用地图说明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珠江三角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最早的地区。查阅相关 资料,说一说珠江三角洲区域实行对外开放的有利因素?(或者完成52页活 动题②)
(1)区位因素:
(2)人文因素:
(3) 政策因素:
3.“前店后厂”是我国外向型经济区域合作的基本模式。(或者完成55页活动题)
点拨提升解决疑难
理解识记巩固消化
对标小结达标检测
1、“珠三角”地区临江 面海位置优越,这里的“江”和“海”分别指(
A.珠江和南海
B.西江和南海
C.珠江和东海
D.北江和南海
2、下列铁路线不通过珠三角的是(  )A.京广线B.京九线C.广九线D.京沪线
3、下列工业部门中不是“珠三角”的一项是(  )
A.煤炭工业
B.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
C.玩具制造业
D.纺织服装业
4、“珠三角”的外资、技术和管理模式主要来自(  )
5、“珠三角”地区工业发展的突出优势是(  )
A.原有工业基础好
B.能源资源丰富
C.高等教育发达
D.紧邻香港、东南亚,便于引进外资和管理技术
6、下列不属于“珠三角”对外开放优势的是(  )
A.海陆交通便利
B.毗邻港澳
C.气候优越,农业基础好
D.燃料丰富
7、关于“珠三角”的错误说法(  )
A.产品主要通过港澳贸易渠道出口
B.产品大量输往拉丁美洲
C.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出口基地之一
D.大量的产品按照香港的设计加工
8、下列有关珠江三角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珠江三角洲平原广阔,水网密布,自然条件优越
B.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国内市场
C.珠江三角洲的工业产品以出口外销为主D.珠江三角洲是我国的外向型经济开发区
9、读下图回答
(1)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的地区合作以“______________”为基本模式.
(2)珠三角与辽中南地区发展工业的地理条件有何不同?
辽中南地区:
(3)珠三角与辽中南地区主要产业部门有何不同?
珠江三角洲:
辽中南地区:
区域:广东省
大小:4478.3KB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华侨中学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认识不同区域和珠江三角洲》课件 粤教版
区域:广东省
大小:21.1KB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华侨中学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认识不同区域和珠江三角洲》教学设计 粤教版
一、 设计思路
依据教学目标,学习重难点和学生实际以及中考说明,力求做到以学定教,改变传统的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堂,激发学生探究欲望。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方式,实现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试卷题目和练习册题目的分析,课本、练习册、教辅资料的查阅,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分析,使学生巩固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通过师生的互动,让学生掌握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的教育,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积极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爱国、爱乡的情怀。
三、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堂的教学重点、难点不在于具体的知识点,而在于学会借助地图、资料运用对比、联系等各种学习方法、技能,去掌握知识并解决地理问题的学习结果。
四、 教学过程
(一)评讲测试卷练习的题目
【学生回答】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回答测试卷里题目的答案,并进行对照和更正。
(基本上每个学生都有回答的机会)
【学生提疑】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对测试卷中不懂的或较难的题目提出疑问。
【老师或学生解疑】老师或学生解决提出的疑问。
【拓展法或比较法】解决疑问的过程中注重相关知识点的对比和联系。
例:练习题2、 既是我国商品粮基地,又是著名的工业基地的是
A.辽中南地区
B.京津唐地区
C.沪宁杭地区
D.珠江三角洲地区
区域:江苏省
大小:41.4KB
江苏省涟水县第四中学八年级地理下册《7.1 珠江三角洲》教案 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1.利用地图说明珠江三角洲的重要地理位置;
2.结合地图说明我国区域分工合作的基本模式——“前店后厂”;
3.知道三角洲、城镇化等概念含义。
1.能够在地图上准确填写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有关的地理名称;
2.通过有关地图和材料,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比较能力及相互协作等能力。
1.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的重要位置、经济和城镇的发展状况,认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
2.激发学生对爱国华侨的敬佩之情和身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的自豪感;
3.懂得环境保护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对外开放的前沿”、外向型经济及城镇的发展。
教学难点:
“对外开放的前沿”、外向型经济及城镇的发展。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请到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旅游过或从电视上看过该区新闻或专题报道的同学谈谈他(她)对那里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所见所闻。在学生对所学知识具备初步经验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特点?带着问题进一步学习课文内容。
正是由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优越,它才成为我国面
区域:江苏省
大小:115.5KB
江苏省南京市上元中学八年级地理下册 7.1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重点、难点 1、珠江三角洲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2、理解外向型经济发展状况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
教学流程 (自主学习):导入新课→板书及组内帮扶→成果展示及辩论提升→课堂小结→反馈练习
问题设计、知识要点(含分工)
一、新课导入
广东省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起步最早、经济发展创造奇迹最多的前沿地带。下面我们就来了解这个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
二、自主互助
【对外开放的前沿】
1、阅读课本图7.1说出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
2小组合作1、阅读50-51页课文及图7.2完成52页的活动?
【外向型的经济】
小组合作2、阅读52页课文以及图7.3、7.4
1、分析、归纳外向型经济的主要特点:
2、珠江三角洲外资的主要来源:
3、珠江三角洲的主要产业部门有哪些?
4、珠江三角洲生产的产品销售特点?
5、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的合作模式是:
优势,充当“
” 的角色。
珠江三角洲利用的:
”的角色。
小组合作3、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比较珠江三角洲和辽中南经济特色和条件的差异
学生完成课本54-55页活动3
主要产业部门不同:
珠江三角洲地区
辽中南地区
发展主要产业所依托的地理条件不同:
珠江三角洲
辽中南地区
【城镇的发展】
小组合作4 、学生阅读55页课文及 图7.6
农业用地与非农业用地的交错分布来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镇化
1、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带动了
业的发展和非农业人口的增长。
2、城镇化发展的利与弊?
三、课堂小结
四、反馈练习
1、 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其主要的外资来源是(
A东南亚地区
2、 珠江三角洲地区生产的产品主要(
A在国内销售
B 在珠江三角洲地区销售
销往香港、台湾、地区及美国等地
直销往香港、澳门
3、 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对外开放的有利的人文条件是(
B 地形平坦
C 著名的侨乡
D 丰富的矿产资
4、 目前,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地域分工与合作的独特模式是(
①港澳地区——前店
② 珠江三角洲——后厂
③ 珠江三角洲—— 前店
(4)港澳地区——后厂
5、读下图,完成下列 问题。
(1)上图表 示的是
地区,该区南临
省的东南部。毗邻港澳地区,有祖国
(2)填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
( 3)该地区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地区,其大部分地区位于地球五带中的
带,农作物一年可以
(4)本地区主要的南北铁路干线有
首页 上一页30初中地理教学案例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30初中地理教学案例
八年级地理(湘教版)――“我国的人口”教学改进案;在中国地理教材中,“我国的人口”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知识目标:;1.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知道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3.了解我国人口增长情况,知道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4.理解我国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为此制定的基本国;能力目标:;1.学会运用人口资料,计算人口密度;2.学会阅读“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
八年级地理(湘教版)――“我国的人口”教学改进案例
案例说明:在中国地理教材中,“我国的人口”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学好本节对学习各个地区以及各主要省份的人文知识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当今世界人口迅速发展而造成许多人口问题是学生能够听到或看到的,有感性认识。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善于寻求、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牢固掌握知识点,所以设计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以学生为主,老师起一个组织者的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知道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3.了解我国人口增长情况,知道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4.理解我国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能力目标:1.学会运用人口资料,计算人口密度。2.学会阅读“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能够使用图例、注记识别图上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及其分布,培养阅读人口分布专题地图的能力。3.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面积大小、人口多少和人口密度资料,说明人口分布的状况。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方面的基本国情,懂得人口的增长要同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从而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教学建议:关于“中国的人口”的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内容是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及变化情况。我国的人口,是中国地理中非常重要的人文地理知识基础,是同学们学好中国地理,尤其是学好我国工业、农业、交通、城市等知识以及分区地理知识的基础。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只有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才能合理布局工业、农业、交通线和城市。因此,学好本节教材,掌握我国人口分布概况,将为学好后面个章节教材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国人口突出的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青少年比重高,因此解决人口问题的首要途径是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同时要提高人口素质。以我国城乡人口比例看,农村人口多,生育率又高于城市,所以农村的人口问题比城市更严重。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人口总数人口的增长人口问题的对策等几个知识点间是存在密切的因果关系的。我国人口的国情和分布特点、人口问题的对策是本节教材的难点,如何教会学生分析图表和动手作图时本节教材的难点。关于“中国的人口”教法建议:1.在新课的导入方面,可以用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及我国人口拥挤热闹的课件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现状。2.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学生所熟悉的常识。教师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除去利用课本中图1-7“2000世界人口构成”图1-8“全国省级行政单位人口数量”和“活动”的材料之外,还可以联系七年级的世界地理知识,让学生知道我国人口相当于欧洲西部30多个国家人口之和的2倍多,比非洲和拉丁美洲两大地区的人口还多,用这些材料进行渲染,使学生对我国人口众多这一国情有深刻的印象。3.“增长速度较快”是本节的重点内容之一。这部分内容可以分三部分讲授:①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可以结合课文中的“活动”,让学生根据我国1949年----2008年人口数,绘制出1949年以来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看看我国人口直线上升的情况。或者让学生简单算算如果人口自然增长率相同,11亿人和100万人所增加的人口有什么不同,以此理解人口基数大对人口增长的影响。但这种计算不要搞得太多、太复杂。
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我国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比较复杂。这里应主要向学生讲明两个方面。
一是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平均寿命延长,人口死亡率有大幅度的下降。另一方面,由于我们控制人口的工作做得还不够好,人口出生率长期处于较高水平,这两个方面的共同作用,使人口自然增长率居高不下,即使在70年代后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较低的年代,由于已形成庞大的人口基数,每年的新增人口1200万仍是个惊人的数字。
③“人手”和“人口”、“人的生产”和“物的生产”之间的关系:要让学生明白人既是物质财富的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人生下来就需要衣、食、住、行各方面的物质资料。人口越多,需要生产的产品、耗用的资源和占用的空间越多,在我们国家这个既定的范围内,每人平均占有的就越少。如果我们不注意控制人口,使人口的增长超过物质资料增长的速度,我们的生活水平不但得不到提高,反而要降低,四个现代化的目标不会实现,而且会使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进一步恶化,给我们的子孙后代造成困难。这段课文插有几副图,较为形象地反映了“人的生产”和“物的生产”的关系,突出了人均的观念。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分析这些插图,谈谈这些关系。4.在讲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前,可先联系第一册课本中学过的有关人口与经济、资源和环境相适应的知识,让学生对为什么我国把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有所认识。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口政策,以及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具体要求,应让学生牢记。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白,在实行计划生育的同时,还要努力发展生产。只有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了,才能最终解决我国的人口。5.由于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过人口密度的概念,并接触过人口密度图,在讲“分布疏密不均”这部分内容时,可先让学生完成课文中的“做一做”。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数量”图上,读出江苏、广西、青海、西藏的人口数(江苏7438万、广西4489万、青海518万、西藏262万),并按人口密度大小排列,比较东部沿海两省和西部内陆两自治区的人口密度大小(江苏、广西人口密度大,青海、西藏人口密度小)。通过以上练习,使学生对我国东西部人口分布不均的状况有一个深刻的印象。然后再让学生阅读“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结合课文,自己总结出中国人口分布的特征。中国人口地区分布的不均状况,是历史上长期以来形成的,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条件的关系十分密切。教师不宜把中国人口分布的不平均这一特征作为中国的“人口问题”来讲。最好结合本段课文的内容,联系初中“世界的人口”一章的知识进行教学,让学生搞清楚中国人口分布同地区经济发展和自然条件的关系,使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成为义务教育地理教材“人和环境的关系”这条主线的一个部分,为学生初步建立正确的人地观打下基础。6.在讲授我国“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对照“图1-10我国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百分百”采用列表讲述的方法。 农村人口比例城市人口比例 1990年 73.6 % 26.4% 2005年 57 % 43 %向学生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不断增加。我国目前仍有7.5亿人居住在农村。今后,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和城镇建设的发展,城镇人口的比重还将继续增加。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用我国人口拥挤热闹情景的课件引入2. 数量世界第一(1)学生观察教材图1-7,了解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21%)。(2)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为12.95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3)学生观察教材图1-8并完成教材活动。(4) 教师引导:在世界上人口在5000万以上的国家就被称为人口大国,而我国河南、山东、河北等九省的人口就超过5000万,如果全中国人手拉手站成一列,就能环绕地球40多圈,在世界上,平均5个人中就有一个中国人。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现状。3.增长速度较快(1)根据下表提供的我国人口增长数据,要求学生绘出1949年以来我国的人口增长曲线图,并观察我国的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 年份 人口(亿)194919531956196419741982198519901995200020052008引导:由学生总结后,教师概括:(a) 我国人口基数过大。1949年为5.4亿,1995年时就达到12.1亿。
(b) 增长速度过快。由绘图可知,我国人口呈直线上升的趋势,仅用了59年时间,人口就增长了2.5倍,达到13.3亿。〔提问〕:如果人口自然增长率均为1.0%,10亿人口与1000万人口的两个国家每年各增加多少人口?(前者每年增加1000万人口,后者每年增加10万人口)
〔总结〕: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过大,形成了较高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庞大的人口总量。〔提问〕:(a)新中国成立以前为什么人口增长缓慢?(b)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什么人口呈直线上升的趋势?学生分组讨论人口增长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得出由于旧中国经济落后,战争、灾荒频繁,疫病多,死亡率高,人口增长缓慢。而新中国成立以来,医疗卫生条件有所改善。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口出生率提高,死亡率下降。(2)学生完成教学活动:计算从1949年到1964年和从1964年到1974年,每增加1亿人大约各需要多少时间?1982年到2005年,每增加1亿人大约有需要多少时5.4 5.9 6.3 7.1 9.1 10.3 10.6 11.4 12.1 12.7 13.1 13.3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外语学习资料、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各类资格考试、30初中地理教学案例等内容。 
 初中地理教学案例及其分析 地球的运动观音镇中 杨相敏 初中地理新教材知识条理清晰,内容丰富详实,是使学生们“获得终身发展有用的 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的...   初中地理教学案例 周发财_政史地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教学案例课题:中东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读图说明中东地区的范围、位置;与西亚A区别;分析本区地理 位置...   初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_初二政史地_政史地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案例分析初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发布者:周玲华发布日期: 21:05:20.0 《海陆的变迁》...   初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_政史地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初中地理教学案例 初中地理《大洲和大洋》教学案例 一、设计理念: 当今的新课程改革,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初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联系生活设计不同形式的活动,比如读图探究、角色 扮演、发挥想象等,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究创 ...   初中地理教学案例《世界的聚落》 一、案例背景 课程选自湘教版地理教材七年级上册 “世界的聚落” 。 从地理知识角度看,影响聚落(居住场所)的环境因素包括自然...   初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_其它课程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初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 ---《海陆的变迁》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材分析 ?(一) 、教材的地位作用 &海陆的变迁&...   初中地理教学案例_政史地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八年级地理(湘教版)――“我国的人口”教学改进案例案例说明: 在中国地理教材中, “我国的人口”是一个极其重要...  初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 ---《海陆的变迁》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 &海陆的变迁&一节是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中地理复习提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