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写作方法的托物言志的文章是什麽意思?它和借物抒情有什麽区别?

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完成1—4题
聪,亲爱的孩子。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我们并没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A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我预料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B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
1.这封信是针对傅聪遇到的什么情况写的?
2.傅雷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告诉儿子怎样面对消沉苦闷的?
3.深入字里行间,细致探究:
(1)“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这句话有何妙处?
(2)信中说及“克利斯朵夫”,他在文中有何作用?请具体说说。
4.文中有些话一定引起你的共鸣和深思。请从文中划波浪线的A、B两处中任选一处,简要谈谈你的启示。
现代文阅读
重建奇迹彰显中国奋进的力量
  ①位于汶川县映秀镇的汶川特大地震震中纪念馆封顶;汶川地震异地安置区首批“农家乐”开业;四川及甘肃陇南地震灾区农房基本完成重建,学生提前搬入新校园……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两周年前夕,纷至沓来的重建喜讯报告着灾区的新生,彰显着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伟大力量。
  ②700多天前,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的一场强烈地震,使8万多同胞遇难,数十万人受伤,数千万人受灾,1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满目疮痍。第一时间的生命大救援过后,重建家园成为历经30年改革开放的中国面临的一场严峻考验。
  ③“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党中央发出了新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非战争性全国总动员令。“三年重建任务争取两年完成!”全国人民对灾区人民作出了庄严承诺。地震两年过去,遭受重创的灾区呈现崭新面貌,一座座新城拔地而起,一个个新村焕发活力,一条条道路穿山越水,一张张面庞重舒笑颜。草长莺飞的川西大地和陇南、陕南地区生机盎然。
  ④“现在,走进四川灾区,最漂亮的是农房,最坚固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群众。”一名网友的观感集中表达了人们的评价;“这些项目的集中交付,展示的是跨越千里的援建深情,给予的是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承载的是加快发展的美好希望。”一个重灾市领导在对口援建项目交付仪式上的话语代表了灾区人民的心声。
  ⑤这是中华民族万众一心、自强不息精神的真实写照。汶川特大地震带给中华民族巨大的痛苦,也把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磨砺得分外鲜明。“汶川不哭,中国加油”“我们都是汶川人”——地震发生后响彻中华大地的呐喊,在灾后重建中化作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举国援建行动。19个对口援建省市10万多名援建人员“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住板房、啃干粮,战严寒、斗酷暑,以令人惊叹的建设速度奉献出让灾区人民放心的优质工程。第一时间奋起自救的灾区人在重建家园中自力更生、不等不靠。“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青川县枣树村农户墙上的标语,表达了灾区人民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
  ⑥这是中国人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灾后重建比抢险救援更为复杂艰巨。它不是物质家园的简单复制,而是要实现作为灾难补偿的历史进步,全面建设更加美好的新生活。重建也不是只讲进度和效率,而是要“好”字当头、又好又快。震后不到两个月,国务院发布的恢复重建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坚持“尊重自然、尊重规律、尊重科学”的原则。为了又好又快地实现重建目标,建设者从一开始就冒着余震威胁在废墟上调查走访,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所有城镇的重建都先编制规划,再有条不紊地统筹安排、整体推进。曾经被地震蹂躏得支离破碎的映秀镇中滩堡村,如今已成为融合民族特色与现代风情的旅游小镇,不但有世界级建筑大师设计的作品,而且集中应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抗震减灾科技。所有重建地区都像这里一样,正在变成人民安居乐业、城乡共同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家园。
  ⑦这是中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防灾减灾的艰辛探索。一个充满智慧的民族总能从灾难中学到更多的东西。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国家不仅设立了防灾减灾日,而且制订、修订了灾后恢复重建条例、救灾条例、防震减灾法等法律法规,政府以及社会对防灾减灾工作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高度。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军队12分钟后就到达灾区,所有转诊伤员无一死亡,7天后灾后重建规划即启动,15天后灾区172所学校全部复课……玉树抗震救灾工作有序、有力、有效,再次见证了中国政府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增强。
  ⑧中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特殊的历史境遇铸就了中华民族顽强拼搏、自强不息、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伟大民族精神。汶川灾后重建奇迹再一次昭示世人:“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重建,对于灾区发展振兴乃至全面小康宏伟目标的实现而言仅仅是开始。700多个日夜的卓绝奋战显示并化作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伟大力量。凭借这力量,中华民族一次次渡过急流险滩走到今天;凭借这力量,中华民族一定能够战胜未来的各种艰难险阻,在民族复兴的广阔征程上走向新的胜利。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五段划线句中的“这”指代的是什么?(根据③④两段概括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彰显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七段当中加横线部分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受伤的葡萄
文/古保祥
  我看着那个男孩蹲在花坛的旁边出神,我走近他,问他怎么啦,生病了吗?他摇摇头,对我说:“老师,我在等待葡萄发芽。”接下来,他向我讲述了他的杰作,他将嘴里吐出来的葡萄籽种在了地里,他想吃上自己亲手种下的葡萄。
  我对他说:“孩子,你的想法是很好,可是,我要告诉你,葡萄是嫁接出来的,它的籽是不会长出葡萄的。”
  他愣了一下,依然自信地对我说:“我相信自己会成功的。”我无奈地摇头,对他说到上课时间了,快回教室吧。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他上课经常隔着窗户向花坛里张望,我知道他在关注自己的愿望。开始时,他的天真使我有些动容,但过了几节课后,他的这种态度使我无法容忍,因为他的开小差,带动了许多学生都在向窗外张望,他们以为他发现了新大陆,这使我的课堂纪律乱七八糟。我找他认真地谈了一次话,我对他说:“请你不要因为自己的事情而耽误别人的学习,另外,我提醒你,不要去关心你的所谓杰作,你的任务是学习,不是花坛里的葡萄是否发芽。”
  那件事情过后,我以为他会改过自新。但那天上课时,我发现他不在座位上,我以为他家里有事没来,便接着开始上课,讲完课检查作业时,我突然发现他正蹲在窗前的花坛边,很认真的样子,这使我愤怒无比。我跑出教室,到了他面前,让他给我一个他如此任性的说法。
  他显得很激动的样子,“老师,我将葡萄籽移到了花盆里,这样可以起到保护它的作用。”
  我实在忍无可忍,我抓起他的花盆,告诉他:“我要再次告诉你,你的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这样葡萄永远长不出来。”我将他的花盆摔得粉碎,然后,他悻悻地随我进了教室。
  几天后,在花坛的旁边,我看见一个穿粉红衣服的小女孩,她正在将嘴里的葡萄籽吐出来向地里埋,那女孩是邻班的,我有心向她解释一下,后来因为有事便没有上前,后来想想,现在的孩子太天真无邪啦!
  一个月后的一天,我看见那个女孩正在花坛边呼喊着,许多孩子将那里围作一团,我走上前,突然惊奇地发现,正有一排排的嫩叶在地里呼之欲出。
  那个男孩子,正认真地请教那个女孩:“我们老师说葡萄是嫁接出来的,种在地里是长不出来的。”女孩兴高采烈地回答他:“我们老师说,要自己动手尝试一下。”
  我看到那个男孩神情木然地离开了,他的背影令我心痛无比。
(选自《青年科学》2008年第1期)
1.“我将他的花盆摔得粉碎,然后,他悻悻地随我进了教室”这句话中“悻悻”一词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男孩一直渴望着葡萄发芽,文中的哪些句子表现了他的执著?举例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结尾写道:“我看到那个男孩神情木然地离开了,他的背影令我心痛无比。”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文章开头画线句子,请你用神态、动作描写再现男孩当时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本文,你一定受到了很多启示,写下来和大家分享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有梦就有希望。把梦想的翅膀张开,希望之门就会在不远处为我们打开。带着梦想上路,梦想就会变成一股神奇的力量,引导并催促着我们马不停蹄地前行。
上个世纪著名的探险家、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员和纽约探险家俱乐部成员约翰·戈达德,8岁时得到祖父送给他的一幅世界地图。15岁时,写下人生的127项梦想:完成到尼罗河、亚马孙河和刚果河的探险;登上珠穆朗玛峰、乞力马扎罗山和麦金俐峰;探访马可·波罗和亚历山大一世走过的道路;主演一部电影;驾驶飞行器起飞降落;写一本书;拥有一项发明专利:给非洲的孩子筹集100万美元捐款……有梦才有希望,有梦才有动力,52岁时,约翰·戈迭德经历了18次死里逃生,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实现了其中的106个愿望。我们相信,约翰·戈迭德的另外一些梦想肯定也会不断实现。
梦想能激发人的潜能。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是中央电视台曾经做过的一个励志广告。它启示我们,人是有潜力的,当我们抱着必胜的信心去迎接挑战时,我们就会挖掘出连自己都想象不到的潜能。如果没有梦想,潜能就会被埋没,即使有再多的机遇等着我们,也会错失良机。索尼公司是日本著名企业。创办人是并深大和盛田昭夫。这两个人年轻时就产生创办实业的梦想,并立下宏愿,要开发出丰富多彩的视听设备,为改变民众的生活娱乐方式而努力。身边的朋友都认为他们是痴人做梦。直到1946年5月,这两人注册了“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很多人还认为他们不会成功。1958年,公司更名为索尼株式会社,两人& 的事业慢慢做大,周围的人不得不对他们刮目相看。六十几年过去了,如今的索尼公司已成& 为世界上民用电子、工业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及娱乐业等领域的先导企业,井深大和盛田昭夫年轻时的梦想早已成为现实。
梦想是前进的指南针。因为心中有梦想,我们才会执著于脚下的路,坚定自己的方向不回头,不会因为形形色色的诱惑而迷失方向,更不会被前方的险阻而吓退。苹果电脑公司CEO乔布斯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几经起伏,虽多次被董事会罢免,但他始终忠诚于自己的梦想,以其天才的设计赢得了无数用户和同行的热爱、尊敬。由于是公司必不可少的人,他每次被罢免后,都能够东山再起。
梦想人人都可拥有。它和时间一样,对天下苍生都是公平的、既不会厚爱任何人,也不会歧视任何人。只要心中有梦想,山沟里也能飞出金凤凰,苦娃子也能崛起为将军。台湾著名企业家吴灿坤自称是“吃地瓜长大的孩子”。当他17岁时,家里仍在点煤油灯,一天三顿吃地瓜。然而就是在这样艰苦的岁月里,吴灿坤没有忘记自己的理想:长大后,要让家里有电灯,有水泥地板。因为有梦想,上中学时,吴灿坤用功读书,每门功课都拿到“优”,学习之余,他还喜欢收听有关“创业”的专题节目,后来,他创办了灿坤电器,生产的多款小家电在国际上创下了销量第一的纪录。
一位文学家说得好:带着梦想上路,你就会忘记路途的遥远和沿途的劳累。趁年轻,带着梦想上路吧。
(选白《杂文报》,作者廖仲毛)
1.结合全文内容,给文章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2.本文作者是从哪几个发面来阐述观点的?
3.文中画线句“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应怎样理解?
4.请就本文的语言表达和结构特点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
5.联系文章中心,请你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具体谈谈自己的阅读收获。
链接材料:2006年的春节晚会,一位来自山西的放牛娃阿宝走上了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的大舞台,用他那来自大自然的美妙嗓音带给人们全新的享受。从放牛娃到央视“星光大道”年度总冠军,走上春节晚会大舞台,阿宝整整经过了10多年的努力拼搏。托物言志和借物抒情有什么区别吗?_百度作业帮
托物言志和借物抒情有什么区别吗?
托物言志和借物抒情有什么区别吗?
托物言志就是借一个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借物抒情是借一个事物抒发自己的感情,言志比抒情含义更深一层!托物言志 这里是言志 ,体现的是一种希望 志向 精神,将物人性化,带有人的精神;而借物抒情,是通过物的描写 侧面来烘托或抒发人的感情.虽然工具一样,但是作用的对象不一样.在文章驾驭中,它们的界限并不明显.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作文教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作文教案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宁志斌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别
上传: 夏荣巍 &&&&更新时间: 11:20:04
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别: ①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 ②托物言志,更重要的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 (3)托物言志与象征、比兴、比喻的关系 托物言志与象征、比兴、比喻有密切联系。象征要有象征体,那便是物,象征要表达的思想就在作者对物的描写和评价之中。比兴呢?最早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这里的&他物&与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必然是有着紧密联系的。很多诗,既是托物,又兼比兴,又是象征。 例1:&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既是比兴,又是托物,同时也是象征,因为它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也表现了刘焦之情的难舍难分、留恋相许,更是刘焦爱情悲剧的象征。 例2:&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瘦纤腰学不成。&(唐&彦谦《垂&柳》)【析】这是一首韵味很浓的咏柳诗,它不仅维妙维肖地写活了客观外物之柳,又含蓄地寄托了诗人愤世嫉俗之情。开篇极写垂柳婀娜多姿与纤柔飘逸,然后笔锋一转,另辟蹊径,联想到楚灵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的典故,抒发诗人托物寄兴的情怀。于柔情中见犀利,于含蓄中露锋芒,表面上&咏柳而贬美人&,实质上把矛头指向以皇帝为首的官僚集团,针砭时弊,畅快淋漓。这里面有托物言志,有比兴,有用典,有直白。 例3:&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夜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析】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也有人认为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的前两句写自己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却无意于黄莺,表现出诗人恬淡的胸襟;而夜渡无人,水急舟横的景象里,蕴涵着一种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典型例题】 例题1:看下面几句诗,都属于哪种抒情方式?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情 答案:柳词和杜诗是借景抒情,而于诗和郑诗是托物言志。柳词&&;杜诗通过描写恋花飞舞的蝴蝶,自由歌唱的娇莺抒发了对大好春光的喜爱之情;于诗&&;郑思肖是宋末诗人,有浓厚的民族意识,郑诗前两句写菊花远离百花丛,独自开放,表示自己不与元朝合作。后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 启发:通过比较上述四首诗,我们体会到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有何区别:&&&&&A、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B、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例题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诗后问题: 菊&&&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画菊&&&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问:《菊》、《画菊》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品格? 答案:这两首诗都运用了咏物言志法。咏物言志是指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具体描绘以述志抒怀,即所谓&应物斯感,感物吟志&(《文心雕龙》)。它要求作者选择的客观事物与他想表达的主观志趣必须契合交融,能给人以艺术感染和思想启迪。 《菊》、《画菊》都是通过对&菊&的具体描绘以述志抒怀。《菊》抒发作者不求高位,不慕荣利,只求有益于人的高贵志向。《画菊》表现了坚守大义,宁死不屈的崇高民族气节。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本站云标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托物言志的文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