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土地管理条例整理中心基本情况表怎么填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河南土地整治网
当前位置: &
& & & 版权所有: 河南省土地整理中心 & 地址:郑州市金水东路18号
豫ICP备:邮编:450016&& 电话:6 邮箱:&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实施意见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来源:省政府办公厅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实施意见
〔2015〕39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2015年我省被国家确定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以下简称确权登记颁证)整省推进试点省。为做好整省推进工作,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我省开展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重要意义
  开展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是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的基础环节,是强化承包农户市场主体地位和家庭承包经营基础地位的必然要求,是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有效手段,是激发农村生产要素内在活力、促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前提,是保护农民土地承包合法权益、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现实问题、化解矛盾纠纷的重要途径。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把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作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任务扎实做好。
  二、总体要求
  2015年全省完成4000万亩左右的确权登记颁证任务,2016年全省基本完成确权登记颁证任务,2017年完成扫尾工作。具体安排为:2015年济源、新乡、鹤壁、焦作、漯河、三门峡、商丘、信阳市和10个省直管县(市)以及通许县全面完成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其他省辖市要统筹安排2015年工作进度,2016年基本完成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三、工作原则
  (一)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开展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必须保持现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要以现有土地承包台账、合同、证书为依据确认承包地归属,坚持原土地承包关系不变、承包户承包地块和面积相对不变、二轮土地承包合同的起止年限不变,严禁借机违法调整、打乱重分或收回农户承包地。对个别村(组)部分群众要求调整地块的,要按照法律和政策规定妥善处理。对确因自然灾害毁损等原因需要调整的地块,按照法定条件和程序调整后再予确权。
  (二)坚持以确权确地为主。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要坚持以确权确地为主,总体上要确地到户,从严掌握确权确股不确地的范围,坚持农地农用。对农村土地已经承包到户的,都要确权到户到地。在经济发达地方、城市近郊区,因实行土地股份合作、纳入城市发展规划、土地很少且地界早已打乱等原因不能确权确地到户的,要严格按照省有关部门制定的确权确股不确地的条件和程序,在农民群众自愿的基础上作出决定,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不得违背农民意愿,行政推动确权确股不确地。不得简单地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名义,强迫不愿确股的农民确股。
  (三)坚持依法规范有序操作。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有关法律,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办法》(农业部令第33号)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查规程(NY/T)》开展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要在不违背法律政策精神的前提下,通过民主协商妥善处理疑难问题。权属争议未解决的不进行确权登记颁证。
  (四)坚持以农民群众为主体。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应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民主讨论决定,做到内容、程序、方法和结果四公开,切实保障农民对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村(组)集体的确权登记颁证方案,要在本集体成员内部充分讨论、达成一致。承包地块面积、四至等材料要经农户签字认可。对外出农户,要及时通知到户到人。鼓励各地在农民群众自愿的前提下,组织农户互换并地,解决承包地块细碎化问题。
  (五)坚持分级负责。各级尤其是县、乡两级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负责。省级主要承担组织领导责任,市级主要承担组织协调责任,县、乡两级主要承担组织实施责任。各级要明确专人,履行专责,做到上下联动,形成整体合力。
  (六)坚持因地制宜鼓励创新。充分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成果,探索符合实际、科学简便、节俭实用的方式方法,妥善解决遗留问题。对内容准确无误、手续完备、无任何遗留问题的她承包地,可直接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在经济和群众思想基础好的村(组),可直接进行股份制改造,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鼓励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将入户调查、公示、实际测量、打印证书等工作交由社会承担。
  四、工作重点
  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核心是确权,重点在登记,关键在权属调查。各地要从实际出发,环环相扣地做好工作。
  (一)清查土地承包档案资料。对农村土地承包相关权属档案资料进行清查、整理、组卷,按要求进行补建、修复和保全,摸清承包地现状,查清承包地块的名称、坐落、面积、四至、用途、流转情况等原始记载,重点解决土地承包方案、承包合同、承包台账种类不齐全、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摸清农户家庭承包状况,收集、整理、核对承包方代表、家庭成员及其变动等信息。支持把档案清查、整理与土地承包管理信息化相结合,推进土地承包原始档案管理数字化。
  (二)调查土地承包经营权。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查,查清承包地权利归属。重点做好发包方、承包方和承包地块调查工作,如实准确填写发包方调查表、承包方调查表、承包地块调查表,制作调查结果公示表和权属归户表。以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成果为基础,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为依据,充分利用现有图件、影像等数据,绘制工作底图、调查草图,按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查规程(NY/T)》要求,采用符合标准规范、农民群众认可的技术方法,查清农户承包地块的面积、四至、空间位置,制作承包地块分布图。调查结果经村(组)公示、乡镇确认后,作为确认、变更、解除、注销土地承包合同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依据。对公示内容有异议的,进行补测核实。
  (三)完善土地承包合同。根据公示确认的调查成果,完善土地承包合同,作为承包户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定依据。没有签订土地承包合同的农户,要重新签订土地承包合同;承包合同丢失、残缺的农户,要补签、完善土地承包合同。实际承包面积与原土地承包合同、权属证书记载面积不一致的,要根据本集体确权登记颁证方案确权。属于原承包地块四至范围内的地块,原则上确权给原承包农户。未经本集体成员协商同意,不得将承包方多出的承包面积转为其他方式承包并收取承包费。土地承包合同记载期限应以当地统一组织二轮延包的时点起算,承包期为30年,本轮土地承包期限届满,按届时的法律和保持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政策规定执行。
  (四)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簿。县级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要根据完善后的土地承包合同,以承包农户为基本单位,按照一户一簿原则,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簿,明确每块承包地的范围、面积及权利归属,作为今后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基础依据。已经建立登记簿的承包农户,要补充完善相关登记信息。承包农户自愿提出变更或注销登记的,经核实确认后予以变更或注销,并在登记簿中注明。
  (五)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根据完善后的土地承包合同和建立健全后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簿,在确保信息准确无误、责任权利明确的基础上,按规定程序和修订后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样本,向承包方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由各省辖市、县(市、区)按照统一式样印制。已发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权属证书,由县级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收回销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载明的户主或共有人,要体现男女平等的原则,在尊重家庭意愿的基础上,夫妻双方可共同作为承包方代表和共有人进行登记。实行确权确股不确地的,要向承包方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并注明确权方式为确权确股;承包方有意愿要求的,发包方可以向承包方颁发农村集体土地股权证。在完善合同、颁发经营权证书过程中,本着自愿原则,农户要求公证的,由县级司法行政部门公证机构集中统一办理公证。为与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衔接,今后承包农户可以自愿申请、免费换取与不动产统一登记相衔接的证书。
  (六)建设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应用平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立国家、省、市、县级互联互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应用平台。按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数据库规范(NY/T)》要求,以县为单位,在统一确权登记颁证软件的基础上,建立集影像、图形、权属为一体的确权登记颁证数据库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业务系统,实现土地承包合同管理、权属登记、经营权流转和纠纷调处等业务工作信息化。要以县级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结果和现有资源为基础,逐级汇总,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数据汇总和动态管理制度,实现与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信息共享。
  (七)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要按照《农业部国家档案局关于印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档案管理办法的通知》(农经发〔2014〕12号),认真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编研和利用等工作。档案管理工作要与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同步部署、实施、检查和验收,做到组织有序、种类齐全、保管安全,各类归档材料要符合长期保管的要求。
  五、工作程序
  (一)宣传动员。
  1.成立机构。省辖市、县(市、区)、乡镇要成立由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农业、财政、国土资源、法制、档案、宣传、民族、民政、司法、水利、林业等部门和农办、妇联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领导小组和日常办事机构。村(组)成立由村党组织、村委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负责人以及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代表等人员组成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实施小组,具体负责村(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2.制定方案。各省辖市、县(市、区)要根据本实施意见要求,制定本地具体实施方案,并报上级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备案。
  3.开展动员。采取召开动员会,印发宣传标语等办法和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途径。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和现行农村土地承包政策,讲清开展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意义、内容、方法和步骤,为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对确权登记颁证过程中遇到的普遍性问题,要认真研究,集中宣传解答。
  4.培训骨干。省、市、县级要分级组织开展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相关政策、规程和业务培训。省级主要负责培训市、县级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人员;市、县级主要负责培训乡镇有关人员、村(组)干部和具体参与的群众。要抽调熟悉农村工作、了解农村政策的县乡干部,组成工作组和督导组到开展工作的乡镇、村(组)服务指导,使相关政策法规、业务知识以及工作程序和操作规程落实到基层。
  (二)调查摸底。
  1.查清承包底数。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成果和二轮延包以来建立的现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为基础,结合农村土地承包台账、承包合同、经营权证等档案资料,查清承包地块、面积、四至、权属性质、土地种类和经营方式,形成基础数据和矢量图表,作为确权登记颁证的原始资料,并将调查结果落实到户。
  2.查清农户状况。对承包人、承包经营权共有人,承包地块、面积、四至、土地变动等各方面情况和信息进行收集、归纳、整理、核对。
  3.梳理矛盾纠纷。注意发现、梳理已存在和可能发生的土地承包纠纷等问题,充分发挥乡村调解和县级仲裁机构的作用,及时提出解决办法。
  (三)测绘公示。
  1.勘测定界。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查规程(NY/T)》为基本的地籍调查勘测标准,聘用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测绘人员,采用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成果相一致的坐标系统,测量清查农户承包地块、面积、四至和空间位置,测绘编制农户承包地空间位置图。
  2.公示确认。将地籍草图对应户籍信息进行公示确认,在此基础上完善承包合同。对权属存在争议的地块,先依法解决,再予以确权登记。经农户认可并确认无误后由乡镇政府汇总后报县级政府。
  (四)登记颁证。
  1.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簿。根据乡镇上报资料,县级土地承包管理部门编制并建立“一户一簿、一簿一号”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簿,做到权属清楚、合同规范、权证齐全、账簿完善、责任明确。
  2.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按照申请、审核、登记、发证的程序,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簿为依据,由县级政府核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
  3.建立确权登记颁证管理信息系统。按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数据库规范(NY/T)》要求,将确权登记颁证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资料和农户承包土地的准确信息录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数据库,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管理信息系统。
  4.归类存档。按照农经发〔2014〕12号文件,将在确权登记颁证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价值、各种载体形式的历史记录进行分类整理和归档,并妥善保存。
  (五)总结验收。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结束后,省、市、县级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领导小组将依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成果检查验收办法(试行)的通知》(农办经〔2015〕5号),全面检查验收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政府成立由分管副省长为组长,省农业厅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省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综合协调和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农业厅。各省辖市、县(市、区)要建立相应的领导协调机制。
  (二)强化部门配合。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要求,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农办负责政策研究和工作督查;农业部门负责宣传培训、业务指导,做好实施意见的组织实施和考核工作;财政部门负责根据实际需要统筹安排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经费,加强资金监管;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免费提供最新的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成果,指导处理有关权属矛盾纠纷;法制部门负责提供有关法律服务,促进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依法推进;档案部门负责指导做好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相关资料的归档和管理工作;宣传部门负责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宣传报道工作;民族事务部门负责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中民族矛盾的调处工作;民政部门负责提供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中有关行政界线资料,调处涉及行政区划界线的权属纠纷;司法行政部门负责确权登记颁证过程中的法律宣传和法律援助工作;水利、林业部门负责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中的协调配合工作;妇联负责确权登记颁证过程中的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工作。要加强村(组)对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组织领导,切实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村委会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职能作用,动员和组织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三)把握政策界限。严格执行农村土地承包有关法律、政策,在现有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成果的基础上,开展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实测面积经公示后据实登记,作为确权变更依据。实测面积暂不与按承包面积确定的农业补贴基数挂钩,也不与其他需要农民承担的费用和劳务标准挂钩,待中央明确政策后严格按照要求执行。对延包不完善、权利不落实和管理工作不规范的,依法予以纠正。对存在争议和纠纷的,先依法解决,再予以确权登记。工作中既尊重历史,又正视现实状况,充分尊重农户意愿,解决农民实际承包经营的土地面积与原合同记载不一致等问题。
  (四)落实保障经费。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不得向农民收取任何费用。国土资源部门要免费提供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成果。为保障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顺利进行,中央和省财政分别按照每亩10元和5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包干使用。对整市、县(市、区)推进的地方,在中央和省财政补助资金分配时优先给予保障。各地要根据实际将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切实加强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经费管理。
  (五)强化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情况报告、监督检查和成果验收制度。认真执行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进展情况定期上报规定,定期通报各地工作进展情况。加强检查监督和情况调度,坚持定期调研和巡查,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处理意见。确权登记颁证任务完成后,依据农办经〔2015〕5号文件,由县级组织自查、市级组织核查、省级组织验收。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主办: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协办: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备案序号:河南省国土整治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对策--《河南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河南省国土整治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对策
【摘要】:国土整治是许多国家体现政府宏观调控功能的重要手段,它对于协调全局与局部、长远与近期、城市与乡村、发展与环境,以及产业之间、地区之间的利益冲突,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这一论题的讨论,就是对更科学的国土整治工作办法的设想。当前我国国土整治工作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既有章可循又很难简单说清。近年来,我国国土整治工作蓬勃开展,有效地缓解了耕地面积的快速减少,有效地落实了耕地保护战略,同时也出现很多问题。本文在进行实地调研和资料整理的大量工作后,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进行研究。首先阐述了国土整治及管理体制的理论依据和重要性,其次概述了国土整治管理体制历史沿革和现状,接着阐述了河南省国土整治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分析了原因,最后针对河南省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的对策建议。
本文研究中重点选定了国土整治工作中相关管理单位关系的关联性指标,对比分析了河南省国土整治各单位之间关系。将这些现象作为分析研判国土整治工作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切入点,就一些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目前存在的国土整治机构职能上主要问题有哪些。现阶段普遍存在的政府行为的部门利益化和企业化趋向的原因等。通过现实问题和创新解决方法等等一系列问题的分析把这一议题提高到更为广阔和缜密的社会问题讨论的层面上去。
文章还试图寻找成立国土整治领导小组的合作基础和未来可能的方式和原则,提出出台国土整治法,明确各个国土整治管理部门的法律地位及职能的可能性。初步设想了国土整治工作的工作机制,即政府主导、国土搭台、部门配合、群众参与。并提出了相应的资金聚合机制,即渠道不变、管理不乱、集中投入、各计其功。填补了国内本项工作的空白。同时也给各地已开始的国土整治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调研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有效促进我国国土整治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1【分类号】:F301.2【目录】:
ABSTRACT5-10
1 绪论10-14
1.1 研究背景10-11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1
1.2.1 研究目的11
1.2.2 研究意义11
1.3 研究方法11-12
1.3.1 借鉴比较分析法11-12
1.3.2 典型案例实证分析法12
1.3.3 归纳和演绎分析法12
1.3.4 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相结合12
1.4 论文的主要框架及拟采用的技术路线12-14
2 国土整治及其管理体制的理论研究14-34
2.1 国土整治的相关概念14-17
2.1.1 国土整治14
2.1.2 国土开发14-15
2.1.3 国土利用15-16
2.1.4 国土治理16-17
2.1.5 国土保护17
2.2 国土整治的作用17-24
2.2.1 国土整治可以新增耕地17-18
2.2.2 国土整治推进农村产业化发展18-19
2.2.3 国土整治促进新农村建设19-22
2.2.4 国土整治促进矿山环境恢复治理22-23
2.2.5 国土整治有利于地质灾害防治23-24
2.3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理论24-26
2.3.1 外部性理论和公共物品理论24
2.3.2 公共选择理论24-25
2.3.3 府际关系论25-26
2.4 国土整治管理体制的作用26-27
2.4.1 国土整治管理体制是开展国土整治的基础26-27
2.4.2 国土整治管理体制影响着国土整治项目的效益27
2.5 国内外国土整治管理体制的研究27-34
2.5.1 国外国土整治管理体制的发展状况27-31
2.5.2 国内特别是河南省的国土整治管理体制研究与发展31-34
3 河南省国土整治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及原因34-44
3.1 河南省国土整治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34-39
3.1.1 相关管理部门职能不清与缺位35-37
3.1.2 综合管理机构力量薄弱37-38
3.1.3 缺少专门的法律制度支撑38-39
3.1.4 投资分散,资金聚合效益差39
3.2 河南省国土整治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的形成原因39-44
3.2.1 部门垄断,缺少必要的协调机制39-40
3.2.2 政府行为的部门利益化和企业化40-41
3.2.3 管理分散,效益较低41-42
3.2.4 重项目申报、轻项目后续管理42-44
4 河南省国土整治管理体制的改革对策44-50
4.1 改革河南省国土整治管理体制的思路44-45
4.2 改革河南省国土整治管理体制的对策45-50
4.2.1 完善国土整治法律制度45-46
4.2.2 成立国土整治领导小组46
4.2.3 构建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的新机制46-47
4.2.4 改革相关资金使用办法47-50
5 结论与展望50-52
5.1 主要结论50
5.2 创新之处50
5.3 不足与展望50-52
参考文献52-56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丽娜;[D];西南大学;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守恒;秦明周;李晨;;[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1期
郭长强;[J];城乡建设;2004年01期
张健雄,李敏,王宝山;[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年06期
周庆行,杨兴坤;[J];党政论坛;2004年05期
梁海燕;;[J];甘肃农业;2007年02期
史德;;[J];青海国土经略;2007年01期
方立;[J];高校理论战线;1997年10期
薛华,王建初;[J];经济与管理;2004年01期
蔡娟;;[J];今日湖北(理论版);2007年03期
卢晓峰,刘战豫,时三帅;[J];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井敏;;[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一刚(黄刚);[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崔巍;[D];河南大学;2010年
王佳;[D];河南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许跃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谢一帆;古雯;;[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张晓磊;杨术;;[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吴小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李永超;吕天宇;;[J];安徽建筑;2007年01期
陈香兰;;[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03期
易刚;张双喜;;[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11期
郑恒峰;;[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薛森;张文秀;冉瑞平;;[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4期
胡春湘;;[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绪瑾;王鹏程;;[A];深化改革,稳中求进:保险与社会保障的视角——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2[C];2012年
雷绮虹;葛霆;赵连芳;;[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论坛暨第十八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史晋川;王婷;;[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王婷;;[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罗依平;;[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臧雷振;;[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杨雪;;[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胡赛全;詹正茂;;[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井敏;;[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朱立志;;[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岩;[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刘玉栋;[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钱玉英;[D];苏州大学;2010年
李晓霞;[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范兴坤;[D];南京大学;2010年
苏斌;[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马永喜;[D];浙江大学;2010年
金钰;[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高磊;[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滕跃;[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苗菁;[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董培生;[D];郑州大学;2010年
赵清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路永亮;[D];郑州大学;2010年
王建业;[D];郑州大学;2010年
李永和;[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卢绪芸;[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安晨;[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吴刚;[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谢思香;[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姚俊;;[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0期
李佑山;;[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10期
鲍金生;白世明;林赤辉;;[J];北方经济;2009年13期
郭铁民,林善浪;[J];当代经济研究;2001年12期
金晓斌;周寅康;李学瑞;徐国鑫;;[J];地理研究;2011年07期
王军,余莉,罗明,翟刚;[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年02期
张廷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年05期
张正峰;;[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年04期
林善浪;[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李敏;龚绍琦;;[J];广东土地科学;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
彭群;[N];中国证券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向东;[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艾亮辉;[D];浙江大学;2004年
王瑷玲;[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牟大鹏;[D];吉林大学;2010年
田静婷;[D];西北大学;2010年
薛凤蕊;[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叶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郜娜;[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姚妍妍;[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汤博;李俊生;罗建武;;[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3期
侯绍刚;张晏卿;;[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谢庆奎;[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朱光磊,张志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许学工,林辉平,付在毅,布仁仓;[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毛小苓,倪晋仁;[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刘杰;[J];经济管理与干部教育;1996年03期
韩丽,曾添文;[J];重庆环境科学;2001年03期
张元友;叶军;;[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8期
刘晓晖;李先逵;;[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叶京(作者单位:清华大学法学院);[N];中国环境报;2005年
吕霄红?杨东;[N];大众科技报;2007年
李禾;[N];科技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唐根年;[D];浙江大学;2002年
文军;[D];中南林学院;2004年
赵凤琴;[D];吉林大学;2005年
熊鹰;[D];湖南大学;2008年
文森;[D];西南大学;2008年
李谢辉;[D];兰州大学;2008年
贾丹;[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潘如茵;[D];重庆大学;2002年
何剑刚;[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鞠强;[D];新疆大学;2005年
李明;[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陈薇;[D];安徽农业大学;2006年
丛艳静;[D];福建农林大学;2006年
白占雄;[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梁警丹;[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王伯超;[D];新疆大学;2008年
曹爱霞;[D];甘肃农业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宗干;[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年01期
邓英淘;[J];生态经济;2001年05期
郭来喜;[J];地理学报;1983年01期
陈传康;[J];资源科学;1985年01期
吴传钧;[J];水土保持通报;1982年05期
杨述贤;[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4期
苏时雨,苏映平;[J];地域研究与开发;1988年01期
任美锷;[J];地理研究;1983年04期
包浩生,彭补拙,倪绍祥;[J];地理学报;1987年01期
孙坦;[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肖锡红;欧阳明;;[A];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生态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孟旭光;吕宾;;[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刘树坤;;[A];中国减灾与新世纪发展战略——首届“中国21世纪安全减灾与可持续发展战略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王来琴;;[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A];“土地变化科学与生态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刘勋;;[A];中国土地科学二十年——庆祝中国土地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0年
李成尊;汪劲;陈昌礼;;[A];2005年全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李永昌;钱家骁;蒋蔚然;何同宾;任希堂;杨延潘;;[A];中国土地学会1987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87年
易必洪;;[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问题研究[C];2006年
曲耀光;;[A];西部大开发,建设绿色家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曾智;[N];重庆日报;2009年
重庆市国土房管局、重庆师范大学
王孝德 邵景安;[N];重庆日报;2010年
何明华;[N];恩施日报;2011年
秦玲爱;[N];山西科技报;2002年
本报通讯员 陈小平 陈于山 林敏 本报记者 甄运丽;[N];三峡日报;2009年
本报驻巴黎记者
沈孝泉;[N];经济参考报;2000年
秦玲爱;[N];山西科技报;2002年
颜明华 实习生
刘蓟奕;[N];重庆日报;2009年
肖琼;[N];黄石日报;2010年
安翠娟 侯华丽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肖轶;[D];西南大学;2011年
杨华均;[D];西南大学;2008年
常胜;[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守恒;[D];河南大学;2011年
雷萨琪;[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钟华胜;[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葛霖;[D];西南大学;2013年
谢先全;[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丁冬梅;[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宋瑞平;[D];河海大学;2005年
王茜;[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魏兴萍;[D];重庆师范大学;2006年
李人达;[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河南省土地整理中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