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龙的2017年属龙水瓶座运势为什么要这样 我今天淋着雨把充电器送到他家去借给他用,我穿着湿衣服在饭店陪他吃饭

古今异事最新章节列表(天蚕土豆),古今异事全文阅读 - 笔下文学
┊┊┊┊┊┊┊┊┊┊┊
&&&&富含哲理的故事,永葆故事的青春&&&&前言&&&&我们人类早期的文化交流,只能是民间口头传说,其中的奇闻异事,经过传播者加工,即艺术升华,则成了民间文学。由此看来,口头传说,应该是人类文明的先驱。我所在的这里,也是人类社会的礼义之邦,会讲故事的人很多。人们所讲的故事,内容包罗万像,用词雅俗皆俱。在那还没有用上电的时代,每当晚上和闲空,人们常常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要么七嘴八舌,海阔天空地扯上一气;要么听某一个人说些有趣的故事,于是,古往今来的奇闻异事,便陆续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届时,人们往往嗟叹唏嘘,或者哄堂大笑。那些原本无聊的空余时间便在这乐陶陶的气氛中,心满意足地“溜”走了。天长日久,竟成了习惯。这样一来,世上许多奇闻异事,就随着口头语言,流传开来。因此,一些趣味深长,富含哲理的故事,虽然产生在遥远的古代,而我们今天还能听到。&&&&许多文化水平不高,但生活阅历较深,又善于思考问题、精于言语组织的人,出于自己的爱好,常常编些情节生动、哲理深寓、逻辑合理、示人警醒的奇异故事,吸引着人们。这些新编的故事,由于情节生动活泼,内容翔实逼真,不乏生活哲理,不时地充实着趣谈内容,使故事的传说不断地翻新和丰富起来。&&&&故事早期的俚称,叫做“古话经”。既然称“经”,就有它“经典”的实在意义。中国的社会,长期以来,传统思想大体上是以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忠、孝、节、义为主体,还参杂着佛教思想。然而,饱尝生活艰辛的历代劳动人民,却没有循规蹈矩地去追求形式,更多的则是注重生活中的实践。因此,他们所说的故事,多是与生活实际相关联。尽管封建、宗教的东西,长久地驾御着理论阵地,可是,人们实践生活中自由活泼的思想,却仍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正因为这样,创造生活的人民大众,所说的故事,尽管稀奇古怪,有些还荒诞不稽;却都是生活实践中的善、恶、美、丑。同时,他们还按照自己善良的心愿,尽情地对这些善恶美丑,进行着褒扬或鞭挞,想借此使善和美,发扬光大;恶与丑,无地容身。因此,这些故事,大多数都是扬善惩恶的内容,旨在告诉人们: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而且,还都是摆事实,讲道理,令人信服。因为这些故事,大多数具有朴素、普遍的生活哲理和浓厚的人情趣味,所以,任凭历史风雨的涤荡,还都永葆着青春。&&&&我生活在平民当中,从小就熏陶在这些故事里。对于这些故事,常常发生着奇想:我们民间的学问多么广博,其中丰富的哲理,往往发人深省!世上已经出版的故事书虽多,可是,我还没有见到过我所听说的这些故事!我以为,这也是我们民族文化之一。在现代化的社会里,人们已经没有时间再用言语去传播这些故事了。久而久之,这些故事将被埋没无闻!这么美好的民间文化,就要远离我们而去,多么可惜!于是,我跃跃欲试,要尽力而为,把它们写出来,并希望让它们保存下去!&&&&为此,我经常留心这些故事的结构和它们的逻辑。由于口说的只能算是“影子”,要想将它们变成文字,必须要经过提炼和升华。这对我来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早在十多年前,我就试着动笔来写;写写涂涂,又停了下来。最近几年,算是下了决心,一定要把它们写出来。三年来,简直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写故事书”;从初稿到定稿,总算有了这点东西。&&&&民间所说的故事,雅、俗、清、荤皆有。我选取题材时,本着雅俗共赏的观点,尽量选取文雅、开明一些的。也就是说,我是有选择性地取材,写了这本故事集。然而,由于我见识的限制,所选取的题材,只能是普通百姓中的异常故事,末免题促面窄;与广博浩瀚的民间故事相比,我这点东西,恐怕连九牛一毛也算不上。&&&&中国的民间文化,像是浩瀚的海洋。长期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们,都有意无意地受着这些文化的熏染,意识形态也自然地受着它的影响。我以为,民间文化,要是能更好地挖掘和保存,使优秀的东西更全面地传播下去,我们瑰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宝库,将会更加丰富多姿!日温馨相告:《世说异事》并非是异事,而是世间常见事。譬如劝戒寓深意,读后定会善待自己与世事!&&&&;
&&&&这位先生,真姓真名,哪村人氏,不得而知(注)。只因为他的乳名叫罗盘,书念的又多,还一直没有做官,所以人们都叫他。他虽然早就做了古人,却有许多故事一直流传着;有些还很有意思,说起来令人生趣。&&&&本来应该是正命天子。因为他母亲得罪了灶神,被玉皇大帝撤去了龙骨,换成了狗骨,但却留下了金口。于是,一生惶惶而奔,却无一点正经业绩;然而,由于金口的原因,随口所言,即为真事。因此,有着许多传说。这里记着的,可以见其一斑。&&&&一、从小神灵护佑&&&&从小丧父,由寡母带着生活。一个寡妇,生活本身就不容易;还带着个小孩,加上没有多少经济来源,日子过得十分困难。这大约也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累其筋骨,饿其肌肤”的缘故。罗盘八岁那年,母亲送他去私塾先生那里念书。每天上学、回家,都有三个人同行。母亲看得清楚,以为是别的同学,因而并不在意。上学的路上,有条涧沟,每逢下雨,沟里涨水,总有一个老头背他过沟。每天如此,已成自然,罗盘不以为为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直到了罗盘的十岁。那年寒冬腊月的一天,下着鹅毛大雪。罗盘放学回家,脚上没沾雪尘,身上没有雪花。母亲觉得奇怪,问他:“你从学堂里回来,身上怎么没有沾雪?”罗盘说:“我从学堂里一出来,就有一位老爷爷背着我,还有一位奶奶给我撑着伞。所以,我身上没有落到雪。”母亲说:“那,这两个人呢?”罗盘说:“到了我家院子门口,放下了我,他们就都走了。”“你知道他们是谁吗?”“我没问。”母亲责备他说:“你这孩子,真不懂事,也不问一下人家是谁。”罗盘说:“那有什么问头呢。那老爷爷还每天背我过涧沟呢。”母亲又问:“每天和你一起上学、回家的那两个人是谁呀?”罗盘回答说:“也不晓得。只是我一上学他们就来了,我一放学他们又来送我回家。可是,他们都不念书。”母亲虽然觉得奇怪,却问不出所以然,只好罢了。&&&&罗盘在学堂里的学习成绩十分的好,先生说他有神童一样的天份。加上路上有人接送,使母亲联想到“大人物天生聪明,并有神灵保护”的传说,猜想自己的孩子将来可能就是个“大人物”。其实,也确实如此。罗盘自从降生以后,玉皇大帝就派下了家神、门神、灶神等诸路真神来到他家,各司其职,保护罗盘;又命令土地菩萨负责罗盘的出入安全。那上学的路上,又接又送的人,就是土地菩萨。如是,罗盘的一举一动都受神灵保护。&&&&这年年关,母亲到罗盘舅父家欲借一斗米过年,被他舅父回绝。母亲对其舅父的绝情十分忿慲。腊月二十三,是送灶神上天向玉皇述职的日子。吃过早饭,母亲洗锅洗碗时,想想在困难的时候,连亲兄弟也不肯照应,越想心里越难过;想想自己孩子将来总会发达,自己不会永远受穷。这时,正好一把筷子洗好,她顺手将筷子在锅沿上撘了撘,以漓去水滴,说:“我的儿子将来要是做了大人,先杀他的娘舅!”不想这一把筷子,正搭在灶神的屁股上,把灶神屁股打的生痛。灶神满腹愤怒地上天奏本去了。可见,家中若有真神,一家人的言行都要小心谨慎才行。&&&&二、玉皇撤骨&&&&灶神回到天庭,按照惯例,来向玉帝述职。他忿忿地说:“罗盘一家没有德性。将来坐了天下,恐怕没有老百姓过的日子。他的母亲说:‘如果我儿子做了大人,先杀他娘舅’。连娘舅都杀,哪里还有百姓的活生?我们一年到头在他家里,听不到一句好话;临来时,还打了我四十金棍。现在,我的屁股正痛得难受呢。”说着,将屁股翘着给玉帝看。玉帝其实并没有看出什么,但却勃然大怒。立即下旨:“撤掉罗盘的龙骨,换给狗骨”!&&&&罗盘十岁的腊月二十四,忽然在家中生起大病来:高烧不退,昏迷不醒。母亲急得到处求医。临近过年,又难得寻到;勉强请来郎中,又都束手无策。附近有座大光寺,寺里有个得道和尚,名叫依静,常常夜观天象。这天,看到紫微星界一颗亮星黯然失色,比普通星还暗。又听得山下罗盘病重,心想,这种天象,莫非应在这小孩身上?二十五一早,依静来到罗盘家里。罗盘母亲知道依静有些道行,就恳求依静给罗盘看病。依静来到罗盘房里,见罗盘昏迷不醒,用手摸摸,高烧得烫人。依静出了房门,对罗盘的母亲说:“孩子病得很重,必需立即将茶叶米放进他的嘴里,还要把他放进地洞里去,才可以免于一死。”罗盘的母亲立即把茶叶与米和好,放进了罗盘的嘴里;又将自己家用于藏山芋的地窖拾掇干净,请人将罗盘抬进了山芋窖中。&&&&正在撤罗盘身上龙骨、换给狗骨的天使,见罗盘口中有了“白蛆秽物”,又见被送入了地下;立即上天,向玉帝回复说:“罗盘身上龙骨已经换成了狗骨,只是口中已经生蛆,所以还没有换。目前罗盘已被他家里人埋到地下去了。”玉帝说:“既然如此,罢了!”这样,天使算是交了差。&&&&罗盘自从进入山芋窖后,病态渐渐好转。到了正月初十,已经能够吃点米饭;十五,他从地窖中走了出来,病体渐渐康复。新学期开学时,他还是上学读书。只是,来来去去,独来独往,无人陪伴、更无人接送了。&&&&原来罗盘这场大病后,被去销了天子资格,只因为依静的办法,才使他幸运地保住了“金口”。&&&&三、金口的故事&&&&罗盘被换成狗骨后,自己并不觉察。只是性情比以前好动难静,学习兴趣也没有以前浓厚。虽然家境贫寒,母亲还千方百计地使他的书读到了十六岁。那种社会,书读到了十六岁,可谓“浸透了墨水”。因此,一出学堂的门,人们就称他为先生。也不知道什么原因,他一直与仕路无缘,终身没有做官。只落得个人人皆知的“”的称呼。他既没有做官,就没有官的际遇,只好与老百姓接触。因此,他的故事都发生在老百姓当中。&&&&,总是以毛驴代步;走到哪里,骑到哪里。由于既没做官,也不种田,平身多是游山玩水。好在人们尊重斯文,于是,他的衣食饭碗就散布在民间。走到哪里,吃到哪里,用到哪里。虽然没什么财产,却也不受饥寒。&&&&一日,骑着毛驴经过一位编织草鞋的老人面前。见这位老人挺直着腰杆,聚精会神地双手搓绕得不停,甚是灵活。老人草鞋编得精致,比大姑娘做的綉花鞋也不逊色。先生看了很有兴趣,大有羡慕之情。心想,这样的人,应该要有好的生活。于是信口说道:“你左搓右绕,金锅银灶。”老人听了,并没有想到他是金口玉言,却说出了自己心里的想法:“先生,我要是真的有了金锅银灶,还不舍得拿它烧锅做饭呢。”先生心想,这可坏了:老人如果不用锅灶烧饭的话,那不要遭饿了么!还不如让他挣点吃点吧。于是,他改口说道:“你左绕右搓,等米下锅。”从此,凡是编织草鞋的,生活总富裕不起来,都是吃着早餐愁着晚餐。&&&&一个寒风凛冽的冬天,来到繁昌县城以东十五里的城山冲里。见山峦重叠,山上毛竹青翠挺拔,虽是冬季也郁郁葱葱;许多人家门口堆着大堆的陈柴,成批的毛竹正在外运。大人小孩都健康欢乐。看来,这里的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富足,人丁兴旺。他来到一位正在斩柴的妇女跟前,与这位妇女答讪着说:“好来好去好个城山冲,无柴无米能过三冬。”这位妇女因为烧惯了陈柴、吃惯了陈米,深有感触地说:“先生,陈柴、陈米都不好。陈柴里面蛇虫蚂蚁多;陈米里面蛀虫多。不好烧,不好吃。”先生听了,心想,我可是希望你这里能丰足富饶呢,可是你却不领情。于是,改口说道:“城山竹子一条龙,越驮越穷。”从此,城山竹子虽然年年丰盛,可是,居住在城山冲里以毛竹维持生活的人,却再也富不起来。&&&&初春的一个上午,骑着毛驴从谷口的十里长山头上经过。山上松树林立,树阴遮天蔽日。在一块平坦的山地上,刚刚砍伐了一批松树,这里的天空豁然开朗起来,温暖的阳光照着,使人浑身舒畅。罗盘下了驴背,让毛驴去吃青草,自己找了一棵松树档坐下来休息。休息够了,起身赶路。不想,屁股下的裤子,却被松树汁粘在树档上了。他使劲一扯,“呼哧”一声,险些把裤子扯碎。他忿忿地骂道:“你这个烂档瘟的东西!”骂过以后,又突然想起,自己是金口;这么好的树,砍过了就瘟死,今后哪里来的松树呢?于是,他马上补充道:“飞子成林吧。”从此,松树砍过以后,其根部不能像其他树桩那样重新长苗,而是直接腐烂;而其种子生命力却特强,飞到哪里,都能正常生长。因此,松树的子孙还是繁盛不衰。&&&&到泾县做客,好客的泾县农民热情地款待他。吃饭的时候常常将肥肉、好菜放在碗底下,上面装饭。先生吃的时候,越吃越好吃,越吃越肥腻。先生对主人说:“泾县人,后来富:泾县土,肥下处。”从此,泾县的老人,一般都拥有比年轻时更丰厚的财产;泾县土地上种下的植物,不怎么需要施肥。地力越往下越肥,植物越长越兴旺。&&&&本来人们穷富悬殊不大,对钱的欲望也不强烈。一天傍晚,一群小孩在晒稻的场地上游玩。骑着毛驴,从这儿经过。觉得这些顽童十分可爱,便骑着毛驴看孩子们嘻戏。看着看着,不觉手中的鞭子滑落到了地上。先生想使唤一下孩子,也是拿孩子取乐。便指着一个小孩笑眯眯地说:“喂,小把戏(对小孩的妮称),你把这鞭子捡来给我。”不想这小孩却不买他的账。又逗趣地说:“谁给我把鞭子捡来,我给他十文铜钱。”当时十文铜钱能买一斤蛮糖(自产的麦芽糖)。捡一根鞭子给十文铜钱,应该不算少了。不料这群孩子不仅没给他捡,其中一位大一点的孩子还说:“我们都有钱,谁稀罕你的钱啊!”无奈,只好自己滚下驴背,拾起了鞭子。临行时,先生想,世界上还是应当人人都珍爱钱财才行。如是,他念道:“穷的穷,富的富;帮的帮,顾的顾。”本来世界上财富分布比较均匀,人们对于钱财的欲望并非十分强烈。从此以后,穷人更穷,甚至穷得连穿衣吃饭都难,只好靠帮工卖苦力生活;富人更富,富得财气压人。形成了人人爱钱,“有钱能使鬼推磨”的局面。&&&&从前,农民种田,不必天天下田劳作。但是,成群的飞鸟老是为害庄稼。人们赶了又来,防不胜防。一日,有一位在大路旁边放牧耕牛的老农,看见骑着毛驴向他走来。走得近了,老农说:“先生先生,你可知道?田里雀子,老赶不掉。”先生听了,伸手在老农的牛背上抓了一把牛毛,往田里一扔,说:“叫你田里长牛毛,你到田里慢慢掏。”本来,这位老农知道他是金口,实指望他能讲一句制住雀害的话;不料他却讲出了让田里长牛毛的话来。从此,农民种的水稻,田里都长着密密麻麻的牛毛草。农民们只好拿着竹杆做成柄的农具到田里除草。雀子虽然不敢再来了,可是,农民们为庄稼除草却一点也不能松懈,大大增加了农民的劳动强度。&&&&仗着自己满肚子的学问,一口的金言,周游民众之中,留下了许多故事。他是精明,是糊涂;对人民做了有益的事,还是做了有害的事,似乎不好定论。他的故事还有很多,这里仅仅只是一鳞半爪。无论如何,他确实是个有名的先生。不过这么有名的先生,却被一个村妇“治”了一回。&&&&四、与村妇较量&&&&一个初夏的上午,骑着毛驴从几位插秧的农民跟前经过。农民们手执秧把,弯腰插秧。其手脚灵活,身形敏捷;看了,产生了像看花观鸟一样的兴趣。于是他对着插秧的人说:“插秧哥,插秧哥,一天插了几千几百棵?”插秧的农民听了觉得好笑,插秧只有问插了多少田,哪有问插了几千几百棵的人?谁又数过插了几千几百棵呢?于是,没有理睬他。第二天,又从这儿经过,见这些人还在插秧,又问道:“插秧哥,插秧哥,一天插了几千几百棵?”这一回,插秧的人认真地考虑起来了:看来,不回答他,他会不罢休呢。于是,有人说一天能插两万棵,有人说插不到,有人说还不止。在他们争论不休时,已经走了过去。这场争论直到吃午饭时还在继续。在家烧饭的主妇秀芹听了争论说:“你们争什么来?”大家七嘴八舌地将田里那先生问的话说了。秀芹听了说;“明天那先生要是再来问的话,你们就这么回答他……”&&&&第三天上午,骑着毛驴仍旧从这里经过,看见这班插秧的人还是说:“插秧哥,插秧哥,一天插了几千几百棵?”插秧的听了,其中一位汉子名叫郑生的说:“得得得,得得得(形容毛驴走路的声音),你一天走了几千几百脚?”听了,欣然起来,勒住毛驴说:“前两天你为什么不说呢?”郑生说:“那时候没想起来。”“今天你怎么想起来了呢?”郑生自豪地说:“是我内眷(老婆)说的呗。”“那好,”先生说:“你回去对你内眷说,我明天到你家吃中午饭;要一碗装十样菜,要圆桌子连着长板凳。你可别忘记了。”说完催驴走了。&&&&郑生心想,这可惹麻烦了!吃饭还是小事,那一碗装十样菜,圆桌子连着长板凳到哪里办去?回来向妻子秀芹说了,并埋怨她“聪明竟被聪敏误”。秀芹本来好客,听了笑着说:“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你别烦神。明天中午请先生来吃饭就是了。”郑生不知道秀芹将如何招待这位先生。&&&&第二天中午,果然骑着毛驴和郑生这班插秧的人一起来吃中午饭了。郑生见秀芹没有什么特殊行动,心里暗暗着急。吃饭的时候,秀芹说:“郑生你来。”她指着石磨说:“你将这磨给我搬开,摆在堂前(大堂)中间。我要用这‘圆桌子连着长板凳’招待先生。”郑生听了恍然大悟,啊,原来这就是“圆桌子连着长板凳啊!”是的,那石磨是圆的,算是圆桌子,那磨墩腿是长的,就是长板凳了。正式吃饭了,插秧的人满桌子的荤菜、素菜,还有酒喝;可是,那一“桌”上,只一小碗韭菜炒鸡蛋。郑生当着先生的面问秀芹说:“先生是贵客,只有这一点点菜像什么话呀?”秀芹笑着说:“先生高人,要吃一碗装十样菜,我这韭菜加鸡蛋,就是十样菜了。也实在是对不住呢!”先生看了,也不客气,就坐上了磨墩腿说:“得当,得当。”吃了起来。先生在丰盛的餐桌旁边,吃着这一顿简陋的饭,在坐的人看了既不过意,又暗自好笑;这些人的表情,难免流露出来。本意是不麻烦主人;今天看情况是上当了,又不好声明,心里只怪这村妇太精明。&&&&吃过中午饭,农民们要去插秧;先生也只好告辞。临走,他还想扳回面子。先生叫来秀芹,一脚立在地上,一脚踩着驴鞍说:“嫂子,你说我是上驴背还是下驴背呀?”秀芹见了,心想,这可难说呢,若说他上驴,他下来;若说他下驴,他上去。无论如何也说不准。于是,秀芹赶紧来到门口,一脚门里,一脚门外,面带微笑地说:“先生,您说我是进门,还是出门呢?”罗盘见了,强作笑颜,无可奈何地说:“嫂子,你真聪明。”说着,从随身的行李袋中,拿出一条布围腰(围在腰间的布),送给了秀芹,说:“你围上它,不仅能挡拦尘垢,还聪明过顶。”所谓“聪明过顶”,就是聪明的过头了;也就是说不聪明了。据说,从此以后,妇女考虑事情,总不如男人到位——女人的聪明不及男人,是“害”的!&&&&五、自食其果&&&&初秋的一天,和两位经常相处的处士(念书没有做官的人)从浮山顶上游玩回来。走到笠帽顶下,已经是下午的申时。天气既热又闷,一片乌云遮住了太阳。乌云越积越厚;天空黑压压的,远处已经响起了闷雷。一场暴雨眼看就要来临。三位骑毛驴的先生,急急鞭策坐骑。可是,毛驴只能散步颠簸,不得扬蹄奋飞。附近又没有人家,没有躲雨的地方。眼见得就要被暴雨大淋一场了。&&&&举目朝笠帽顶山上望去,见半山间有一块巨大的岩石,像人戴着的笠帽,悬空地伸向南边;它的下面形成了一个虽不挡风却能避雨的空间。那里面已经聚集了七八个放牛娃,正挤在一起躲雨。小小的岩檐下,已经挤得没有空地,而外层的人仍免不了淋雨。心想,只有叫这些孩子出来,我们才有躲雨的地方。于是,他一边驱赶毛驴向岩檐下跑去,一边大喊:“小放牛的,快跑,石头要倒!”小放牛的认得,知道他是金口,他说要倒,就会倒的。于是,一窝蜂地逃了出来。这三位先生见放牛娃果然让出了地方,一齐钻了进去。小放牛们刚跑出来,还没来得及站稳,就听得“轰”的一声巨响,大岩石在大雨中果然倒了下来。一行三人,连他们的毛驴都被严严实实地埋在了里面。如今,笠帽顶南麓那一堆被称作“罗盘石”的乱岩石,据说就是这个事件的遗物。&&&&活了多大年纪,无从考证。从他骑驴占据放牛娃的躲雨处,那样活泼灵敏的样子来看,估计不足五十岁。可叹的是,他聪明一世,金口玉言,自己却断送在自己的金口玉言上,而且还拉上了两位处士!&&&&注:民间传说:本来是应该做皇帝的,因为被玉皇撤了龙骨,没做成皇帝。但是,辅佐他的文官武将却都下了凡。因为他没有做皇帝,这些文官武将没有领头的人,只好做了梁山上的草寇,数量多达108位。可见活动时期,应该是在北宋徽、钦宗(约1100——1127年)的时代。&&&&;
&&&&徐贡元&&&&徐贡元,字孔赐,别号紫岚,繁昌县弯子店接官亭小兴湖人。明嘉靖(明世宗朱厚熜年在位)辛丑(1541年)进士。他学识渊博,为官清廉,为人正直,不屑阿谀。为官三十载,迁任十四次。当时,与夏言、海瑞、邓元标被称为天下四君子。嘉靖帝赐“徐公书院”正八间正方形亭式建筑一座,海瑞赠:“天下一君子紫岚君子居”匾额一块。万历甲戌(1574年)在家中逝世,享年64岁。住处大路旁有凉亭一座,称“接官亭”,该地名即由此而来。还有牌坊五座。这些建筑,都在后来的战乱中毁去了。&&&&徐贡元由刑官比部郎出任江西德安府时,遇太监运送寿藩梓舆(皇帝的棺木)进京,一路上敲诈勒索,强迫沿途官府送礼。徐贡元不仅不予送礼,还声言要把太监勒索钱财的作为报告皇帝,使太监放肆的勒索,收敛了许多。在该任上时,遭了水灾,他组织百姓抗灾,按工发粮,拯救了数万人。&&&&德安府任期满后,调任顺天府尹,钦赐诰命,掌管**。由于受当朝太师严嵩的谗言与干扰,转大理卿待命(即闲置)两年。&&&&贡元在朝中常常看见一些大臣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制造种种假像,糊弄皇帝。浙江一位官员在天井里放个大钵子,里面装上泥土,种上稻子,又用毛竹筒子将稻子逼着向上长。这稻子在竹筒管制下,居然长出了天井。这一天,这位官员将特别培育的稻子扛到朝中,指着稻子,向皇帝奏本说:“我们浙江,地肥人勤,种出了特别好的稻子来,这是我皇洪福齐天的预兆。”皇帝见了这样的稻子,听他这么一说,非常高兴,马上加封了他的官职,同时也给浙江百姓增加了税赋。贡元对这种为了自己荣华富贵,弄虚作假,不惜牺牲劳动人民利益的行为,不屑一顾。可是,他从中也知道了皇帝有着容易糊弄的性格。于是,他也想方设法来糊弄皇帝。&&&&不过,他想的是为官处世,应该为民谋福。怎么能为民谋福呢?他搜肠刮肚,总算工夫不负有心人,让他想了个办法出来。这是一天在吃饭的时候,由于饭盛得太满了,他老是在一个地方扒拉。吃着吃着,另一边堆得高高的饭倒了下来。这使他大开心窍。第二天,他上朝奏本说:“我主万岁,大事不好,我繁昌倒掉了一座饭箩山,把繁昌县的农田全部压掉了,繁昌的老百姓,别说交钱粮,就连自己饭也没的吃了!”皇帝听了果然大吃一惊,说道:“爱卿,这样一来,如何是好?”贡元说“皇上爱民如子,百姓遭了天灾,皇上只有免除他们全部钱粮,发放救济才是。”&&&&于是,当年繁昌农民不仅没交钱粮,还享受了皇恩救济。第二年,繁昌虽然没有大灾,却也没什么收成。相信正统,并且唯心的贡元以为,农民种田,应该向皇上缴纳钱粮,不然老天将不容许。于是,他又向皇上奏本说:“我主万岁,繁昌饭箩山倒掉后,承蒙皇上救济,繁昌人民感恩戴德不尽。近年来全力以赴,又扒出一些田地了。这扒出来的田地,应该上交钱粮才是。”皇上听了说:“准奏。”于是繁昌县农民又向皇帝交纳钱粮了。不过,交的数量很少。为了向外面讲得通,他把繁昌田亩的数字减少了。按照实际田亩平均下去,繁昌田的面积被弄大了,每一亩六分六厘才算一亩。这种办法,使繁昌农民减少了百分之六十六交差使役的义务。在那“有田须当差”、苛捐杂税多如牛毛的社会里,为繁昌农民减轻了许多负担。如今,繁昌的田地,有老亩和市亩之分,每六分老亩,才是市亩一亩,其原因便在这里。&&&&贡元在大理卿闲待两年后,被再任命为户部侍郎兼总督粮储的职务。期间又遭严嵩陷害,说他在制造国币时偷工减料,制造假钱。因为严嵩的捣鬼,在检查国库时,果然发现了假币。嘉靖帝本来非常信任徐贡元,当他见了这些“证据”后,信以为真,大失所望,居然愤愤然地说道“徐贡元是朕最信任的贪官!”加上西宫娘娘一再撺掇,嘉靖帝决定杀掉徐贡元。皇帝与西宫娘娘的讲话,给他们身边的宫女听得清清楚楚。这个宫女与服侍贡元的丫鬟熟悉,因为她非常敬佩贡元的人格,便偷偷地将这个消息告诉了服侍贡元的丫鬟。&&&&贡元的丫鬟每天早上在给徐贡元打来洗脸水、沏来早茶时,总要给贡元请安。这天早上送来这些东西后,居然什么话也没说,转身就走了。贡元觉得奇怪,仔细看了看茶碗,发现里面有三粒大红枣,碗盖上还有一支天香。贡元联想到这些天来,在严嵩老贼的唆使下,朝中正在检查自己管理的钱库。大约已经被他捏造出了证据,自己的大难就要来了——因为,今天丫鬟这个意思,是叫我“早早还乡!”&&&&贡元本无什么财产,只将自己常穿的衣服拾掇了一下,就动身回乡。可是,当他走到城门口,却见戒备森严,自己根本出不去了。这样,他更加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便迅速来到海瑞家,坐上海瑞的轿子出城。因为海瑞是经过皇帝的特许,无论到了那里,都有不受检查的特权。这样,贡元才算出了京城,逃了回来。&&&&贡元回到家乡后,预料皇上在西宫娘娘和严嵩的撺掇下,决不会就此罢休,将会派兵前来逮捕他。于是,他天天穿着普通百姓的衣服,青衣小帽地在紫岚岭路边茶馆里等着朝中的兵来。当时,正值炎天六月。他将遮阳伞伞柄竹节打通,装了一伞柄的清水,准备应付突然事件。&&&&果然,严嵩的女儿西宫娘娘见徐贡元不辞而别,撺掇嘉靖帝的劲头更足,再三说此人不除,有损万岁的圣威。于是,嘉靖帝便下了圣旨,派御林军到贡元家来抄斩他家满门。&&&&这天,这支十多人的队伍,到了紫岚岭上时,已是巳时,太阳正紧,人人热得满头大汗,也进茶馆休息。他们见这里有个人在一旁悠然自得地品茶,领队的头目问道:“喂,喝茶的,这里有个叫徐贡元的,你知道吗?”贡元说:“徐贡元是我们这里有名的清官,哪能不知道啊。”那头目又问他认不认得到徐贡元家去?贡元说:“家乡熟人,怎能不认得呢?”于是,这头目便吩咐这位“茶客”为他们带路。贡元欣然答应。&&&&他们出得茶馆,贡元骑上毛驴,撑上遮阳伞,便带着这些兵丁,往平铺方向的长山头上走来。大热天,骄阳似火,走在青蓬柴夹道、高低起伏的山路上,热浪熏人。贡元渴了,将伞柄往嘴上凑一下,喝点水。约莫走了一个多小时,这些在皇城里骄养惯了的兵丁,汗水湿透了衣裳,又没有水喝,都口渴心焦,疲惫不堪。&&&&头目问道:“贡元家在哪里,还有多少路哇?”贡元说:“怎么?才走了这么点路,就问起他家在哪里啦?他家还远得很呢。我舍得工夫给你们带路,你们急什么呢!”说着催驴又走。走了一程,头目实在热得受不了,很不耐烦地问道:“贡元家到底还有多远?”&&&&贡元这才勒驴驻足说:“贡元家还有多远吗?我说你听:从这里到贡元家,十里长山跑死马,十里团山转死马;还有十里陷马摊,再过十里大兴湖,走过小兴湖里十里梅花桩,才能看到贡元家的庄园。这些虽说都是十里路,其实只是个约数,何止十里呢?我们走了这么大的时辰,十里长山还没走到一半呢。”&&&&此时,日当正午,火热的太阳当顶照着,热得这班兵丁像是蒸笼里的乌龟,实在吃不消。本来,贡元在朝中口碑很好,这头目也没有冤仇一定要去杀他。于是,说道:“算了,算了。徐贡元家这么难走,就算到了他家,我们也没命了。干脆打马回京。”说完,没再理会贡元,便回马转程了。机智敏捷的贡元,就这样逃掉了皇上的追杀。可是,这班御林兵为了回京能够交差,路过三山街道时,却杀掉了三山的一门无辜的徐姓。贡元知道后,大哭了一场。而后,迁徙自己住处的徐姓到三山,填补了三山徐家。&&&&徐贡元为官清廉,因此家道并不富裕。逃掉了皇上追杀后,与地方绅士、百姓来来往往,也还怡然自乐。这一年的六月十九,他与众绅士去九华山做观音会。这时候,庙里正筹备建筑观音阁。主持见他们都是时尚名流,特别设宴招待。&&&&庙里设宴是有规矩的,吃酒的人应该捐款;特别是坐首席的,要带头多捐。因此吃酒时,众绅士都不肯上首就坐。徐贡元见了,既笑笑呵呵又大大方方地坐了上去。席间,主持捧着缘簿请众绅士施舍。因为贡元坐在首席,理所当然地首先捐赠。&&&&贡元清清嗓子,又是笑呵呵、大方方地说着捐赠数字,并且请主持落笔:“我徐贡元见钱捐一百挑,见盐捐一百挑,见油捐一百挑。”在位众绅士听了,虽然不相信贡元会有这许多财产可捐,可是他们虔诚地笃信,在佛事上是不可打诳语的;加上贡元到底是当过朝中大官的,以为他会有另外的财产。于是,各要面子,尽力地捐赠。&&&&之后,庙里化缘时,总捧着这些绅士捐赠数字的簿子昭示施主,施主们见了他们捐赠的数目,都不甘小气,使九华山观音阁顺利地建了起来。在收集捐款时,主持知道贡元的用意,最后才收他的。贡元只是拿着食具汤匙,将钱、盐、油各挑了一百挑给庙里。并且说:“这汤匙,我们地方上叫做挑子。我所说的各捐一百挑,就是指这样的‘挑’子。实在嘛,我贡元哪来那么大的财产,能捐得出挑担的‘挑’呢?当时所以那么说,只是为了想大家都能多捐赠一些啊!”尽管这样,主持还是感谢贡元带了个好头,于是,决定赠送他一对旗杆。&&&&贡元说:“我本无功劳,承蒙主持错爱,这旗杆就不能树在外面了,因为会丢人现眼。只好放在大梁上架着,每一百年拿出来出一回新。等到哪一年,我繁昌县能有一百支‘华山会’朝九华山时,我的旗杆再树出来,以表示纪念。”&&&&主持知道,繁昌是不可能一次有一百支香会朝九华的。贡元这么说,分明是不肯将旗杆树在外面,让风吹雨淋而腐朽。于是他也顺势说了句相衬的话:“等到你繁昌能有百支会朝九华时,我从青阳结络子,一直结到我九华山上来,表示欢迎。”青阳城离九华山六十里路,从那里结络子上九华山,也是不可能的。于是,贡元的旗杆总是架在观音阁的大梁上,每一百年才给出一回新。这样,旗杆永远坏不掉;拜观音菩萨的人,同时也拜谒了徐贡元的旗杆。这样,徐贡元的名字与这旗杆,以及观音阁,共同存在。&&&&嘉靖帝逝世后,他的儿子朱载垕当了皇帝,是为穆宗(年在位)。穆宗杀了严嵩,严嵩的女儿西宫娘娘也被贬出了皇宫。一日,徐贡元在九华山看见一位尼姑在井边洗衣,觉得面熟,特别走近一看,原来却是西宫娘娘。出于礼貌,他问候道:“娘娘,一向可好?缘何削发为尼?”西宫娘娘回首一看,见是贡元,自愧无颜相见,又觉无地自容。衣也不洗了,一头钻进了井里。贡元急忙呼救。待人们把娘娘打捞上来时,已经咽了气。贡元叹息了一番,将她安葬起来。如今,西宫娘娘洗衣自尽的水井,还叫“娘娘井”。&&&&徐贡元博学多才,机智敏捷;为官清廉,为民谋福,人们爱戴他。他逝世四百多年了,可是,他的故事还流传在人民中间,并且,还将永远流传下去。根据峨山乡《旅游资源调查小组》资料和地方传说撰写&&&&;
&&&&牧童箫声(长短句)&&&&这个故事发生在我的家乡,家乡的人们个个会讲;是因为箫声让人心怡,讲这故事令人神往。在水平如镜的荷广湖旁,两岸各有一溜荒滩。放牛的加宁,像众多放牛娃一样,每天在滩上把耕牛牧放。加宁的家在湖的东旁,村名叫做“东村荡”。他的两个弟弟都还小,他放了七年的牛,十五岁了,还要继续放。七年来,他牛背上的工夫不简单:正面坐、反面坐,更能站在牛背上,任牛怎样走,都能稳稳当当;若在牛背上翻筋斗,就像蜻蜓打翻番;要是磕睡来相扰,能在牛背上打鼾鼾。这些都不算真本事,令人佩服的是他手中的箫。经他吹出的曲调,十分奇妙。无论远近的人们,只要听到了,不能不说“好”!&&&&加宁只是凡人,不是神仙。因为放牛,有的是时间。在这时间里,别的孩子撒野嬉玩,加宁只吹箫摸眼。从“咿呀”“呜”地发音,到随心所欲的声响,这其间虽然有时间的宽坦,更有他好学的辛艰!他无缘上学,无师指教,乡间的民歌让他开了窍。他不仅摸准了民歌箫眼,还模仿鸟唱狗叫。那潺潺流水、牛过石桥,都让他模仿得惟妙惟肖。与他灵性相通的老牛,最爱听他吹箫。居然改去了撒野的兽性,变得伶俐乖巧。放牛放马的同伴,常随着箫声歌唱舞蹈。&&&&加宁爱吹他的箫,天长日久成了嗜好。与箫声相伴,一天也不肯少。荷广湖的风景如画,常常令游客流连忘返。每到六月,莲荷疯长;红的白的荷花满湖飘香。来这里的人们都由衷地称赞;往后忆起,还心驰神往。加宁在湖边生长,却没有游客的灵感,认为这里的一切,无奇又平凡。&&&&这天下午,雨后初晴,太阳还在云缝中眨眼。牛背上的加宁,见到湖中的景色出现了异常:那荷叶上的水珠,放射着七色彩光;有一朵荷花,大得像脸盆一样!加宁从牛背上跳到清凉的湖水间,要把这异常景象赏玩。他用手去捧那七彩水珠,可是到了跟前,却与湖水没有两样;欲采那硕大的荷花,却找不到在什么地方。他觉得懊丧,只摘了几朵莲蓬就把身转;回到草摊上,又把洞箫吹响。&&&&这一回他吹的是《小放羊》,悠扬的歌声,传到了很远的地方加宁的箫声传到湖心里,成千上万的歌唱家——小青蛙坐在荷叶上,专心欣赏;那朵硕大的荷花,居然坦开了花瓣,嫩黄色的花芯上,坐着两位拳头大的姑娘,伸着头向加宁张望。加宁沉醉于吹箫摸眼,吃饱了的老牛卧在他的身旁。像这样吹箫,已经成了习惯。他只以此为乐,并不在乎,也不知道谁在欣赏。&&&&太阳也凑着热闹,晒得加宁和老牛难忍。老牛驮着加宁,来到湖的中心。他们要借荷中的阴凉,把暑热驱尽。如林的荷杆中间,鱼儿在他身旁,欢快地游泳;听箫的青蛙,都跃入水中,随他而行。看着水中的景色,加宁觉得,今日的荷香,格外清新!&&&&忽然,宁静的湖中传来说话的声音:“今天我们去见见加宁,要他好好地吹给我们听。”加宁听了,把话发问:“谁呀,怎么看不见人?”那边传来银铃般的回声:“我们来了,你要欢迎!”加宁说:“怎么欢迎?来了我就高兴!”那边先传来笑声。接着,一只彩船来到加宁身旁。加宁见了,禁不住纳罕——这只小船真漂亮,就像红色荷花瓣;船头船尾各坐一姑娘。年纪十四五,打扮一个样:脸似荷花色。身穿绿衣裳;头上乌发披肩散,额前莲须几遮眼;腕上手镯碧绿色,耳垂环儿闪金光。每人各执一支浆:浆叶圆圆似荷叶,浆柄青青似荷杆。加宁从来没见这般稀奇景,见了眉飞色也扬!“姐姐你们好打扮,看着真漂亮!”两位姑娘齐声说:“加宁哥哥莫夸奖!我们今天来见你,你把洞箫快吹响。”加宁说:“姐姐莫取笑,加宁吹不好。”姑娘说:“哥哥莫谦逊,你的箫声真好听。我们听了无数许,越听越开心!”&&&&加宁听了心里想:“我的箫声你爱听?我箫吹了这多年,还没听说谁爱听。”心里高兴说实话:“谢谢姐姐夸加宁!姐姐若爱听,加宁我尽情!”加宁面露悦色口吹箫,悠悠曲声随风起。这回他吹得用了心,鱼、蛙都欢跳;老牛也神思。姑娘驻船停了浆,阵阵彩云脸上翔。吹了一阵加宁问:“姐姐听不听?”“要听,还要听。”声音不算大,湖里的荷叶回声竟“沙沙”!加宁没谦让,拿箫又来吹。这次吹得音律广,依次吹了如许腔:一吹青蛙催秧绿;二吹夜莺啼月光;三吹知了唱稻熟;四吹鲤鱼跃池塘;五吹雷公怒声吼;六吹龙王行雨忙;七吹鸳鸯戏绿水;八吹轻风进荷塘;九吹农家庆丰收;十吹新郎迎新娘。十支曲子十样美,直令听者心怡然。末了,加宁说:“老牛要吃草,我也要上岸。”姑娘意不舍,加宁执意去;姑娘再三求:“上岸再吹箫。”加宁随口应:“只要姐姐听。”&&&&牛在吃青草,船靠岸边行。牛吃青草嗞嗞响,船行岸边无响声。加宁吹得曲儿美,姑娘听得神色醉。不觉日头向西坠,忽然湖中起啸声。啸声惊得箫声止,姑娘驻船把话言:“加宁哥哥莫吃惊,这是家母唤女声。家母本是荷花仙,我们都是花仙子。你的箫声母亲喜,常和我们夸奖你。她唤我们快回去,明日相见在这里。加宁哥哥莫谦让,一言为定何可以?”加宁听了楞了神,不知如何回答之。姑娘见状回船去,船入湖中无踪迹。&&&&加宁回神心窃喜,我的箫声神仙喜?吹箫今日遇知音,知音竟是花仙子?翌日又来草滩上,箫声悠悠唤知己。一根竹篙一条船,一位老翁来近旁。口喊:“吹箫的娃子随我来,那边的姑娘在等你。”加宁听说没细问,骑上老牛随船行。满滩牧童举目望,加宁去了湖中心。昨日的姑娘在前面,见了加宁笑盈盈:“因为你箫吹得好,我家母亲还要听。快骑老牛上船来,随同我们见母亲。”加宁问道“在哪里?”姑娘手指“在那村。”&&&&花船虽小真神奇,加宁骑牛进里边。人和老牛上了船,花船遂从水面起。旋即变成了小花瓣,沾在一根花枝上。许多花瓣来相附,急急收拢起,变成了一朵荷花枝。牧童见了嚷稀奇,纷纷下湖找加宁。荷花丛中无寻处,忽听湖中起箫声。分明是加宁吹的曲,听来更加悦人心!&&&&多少时来多少日,多少人们找加宁。有人见他在放牛,吹箫摸眼倚彩云;有人说他成了仙,荷花仙子结伴行。人说人传传得久,越传越美越迷人!如今日,湖中的彩船还在飘,牧童的箫声仍然扬。只要您是有缘的客,湖中的胜景也会恋。人说这里是神仙地,生活在这里福缘长。这里的人们爱故里,轻易不肯离故乡。要是外出三五日,想听箫声盼速还。多谢荷花仙子显了圣,美妙的故事代代传!&&&&本文约2500字。初拟于1974年,定稿于2002年10月。日录入文档&&&&;
&&&&稚子诫父&&&&邢大庆二十二岁那年,趁着政府允许老职工退休,由自己子女顶职的机会,顶替了他父亲邢玉棠在信用社的工作。当时,他与同年的张梅花结婚已经两年,还有了个一周岁的胖小子,夫妻俩痛得像命根子一样。邢大庆有幸顶职,能跳出“农门”,是他父亲能够提前退休。因此,他对自己的父亲感激有加。邢大庆被分配到离家十五公里的红石山信用社工作。一年后,老婆孩子也都到了那里,小家庭过得其乐融融。五年后,信用社老主任退休,邢大庆自然的升任了三个人的信用社主任。这时采矿场的出纳员也由原来的老尚换成了小倩。这位小倩是刚毕业的20岁女高中生。花一样的年龄,长得标致秀丽,还非常健谈,对未来充满幻想。信用社业务不多,每次小倩前来交款、取款,总要与邢大庆高谈阔论一番。他们谈时事,谈见识,也谈学问。渐渐地,俩人感情亲密起来,终究发展到了不愿分离的地步。于是,邢大庆决定将张梅花离掉,娶小倩做如意妻子。从此,邢大庆、张梅花这对好端端的夫妻,开始了硝烟弥漫的离婚之战。张梅花见恩爱夫妻反目相视,伤心极了。邢大庆与张梅花的儿子这时已经十岁,在念小学三年级。他见父母天天吵架,还口口声声要去离婚,稚幼的心灵像刀割似的难过。这时,他刚刚学习了怎样写信,就用才学到的写信方法,给在老家的祖父邢玉棠写了一封信。这封信,他只写了十来个字:“我爸爸要和妈妈离婚了,我只好流浪去了!”连称呼和签名都没有。好在信封没有写错,第二天邢玉棠就收到了这封莫名其妙的信。他仔细琢磨着,猜想是儿子邢大庆家里闹矛盾了。于是当即赶到了邢大庆信用社的家里。他来到这里,一眼就看见了硝烟弥漫的“战场”。于是,仗着父亲的威严,严厉训斥着邢大庆。可是,大庆哪里肯听,反而说张梅花一无是处。邢玉棠只好把他收到的信拿给邢大庆看,邢大庆虽然嫌弃妻子,却非常痛爱儿子。他见了这信,认得是儿子写的,心里遽然颤动了起来——为了儿子,这婚实在是不能离!于是向父亲表示,再也不离婚。邢玉棠走后,邢大庆与张梅花着实和好了一番。为了表示永远和好下去,邢大庆还特别贷款在县城买了一套住房。可是,邢大庆却耐不住小倩的诱惑,时间不长,与张梅花离婚的“战役”又打了起来,而且更加升级。张梅花气愤不过,只身住到了新买的县城里的房子里,发誓不再回家。张梅花心乱如麻,认为与邢大庆和好没指望了,采取了果断行动:将新买的房子折价卖去,并且收下了买房者预付的两万元现钱。这一天,邢玉棠又收到了孙子的来信,这信上也只有一句话:“不得了啦,我爸爸把新妈妈带回家了,我没有家了!”邢玉棠见了信,心急火燎,立刻赶到大庆家里。他赶到时,已经是傍晚。见到了邢大庆后,没说多话,只是将收到的信拿了出来说:“你有好端端的家庭,为什么一定要重新组合?你如果只要新人不要孩子,你就离婚;要是想要孩子,就得慎重考虑。何去何从,你看好了这封信再说吧。”邢大庆看了信,舐犊之情涌上心头,顿时泪下如雨。他知道,要是硬和小倩结了婚,势必就要失去这唯一可爱的儿子!他再次悔恨起来,这婚真的不能离!于是,当即说道:“好吧,儿子,我听你的!”其实,他的儿子当时并不在场。邢玉棠听了,深情地说:“大庆,我是说不动你的;可是,为人要做到‘上为下’呢。你做父亲的,要对自己的儿子负责啊!”这一语双关,是告诉大庆,我为了你,已经做了牺牲,早早地退休回家做农民去了,你怎么可以为了新欢,连孩子也不要了呢?邢大庆在父亲、儿子的两边夹击下,终于坚定了与张梅花的婚姻。第二天邢大庆由父亲邢玉棠陪着,到县城新房子里找到了独住的张梅花。他们费了许多口舌,邢大庆当场还诚恳地向张梅花做了检讨:一定痛改前非,重新建立和谐家庭。这样,张梅花才回到了信用社的家里。张梅花回来后,觉得邢大庆主动与她和好,不可能就是真心。当她看到了儿子的两封信后,感动得泪如泉涌。她拥抱着儿子,激动地哭道:“儿呀,是你挽救了我们这个即将破碎的家庭啊!”本文1573字,二○○五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写&&&&;
&&&&放牛娃朱元璋能做皇帝,是因为有了军师刘伯温的神机妙算。因此,民间有“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朱元璋做了皇帝后,迷信所以能做皇帝,是祖上葬上了活龙地的原因。为了保证子子孙孙永远都做皇帝,他决定把天下能出皇帝的龙脉全部“斩尽杀绝”。他知道军师刘伯温认得龙脉,便命令他完成这件大事。因此,刘伯温到处斩龙绝脉。这样,至今民间还有“斩龙绝脉刘伯温”的传说。刘伯温怎么能认得龙脉呢,这还得从他小时候说起。刘伯温小时候念书是在私塾先生那里。私塾先生的学堂离刘伯温的家不远,可是,却隔座山头。本来刘伯温念书很勤快,从来不逃学,不迟到。可是,近来却一连五、六天都没来上学,先生觉得奇怪。这天放学后,特别到刘伯温家访问。先生来的时候,刘伯温还没回来。他的老子娘听说,都大吃一惊:怎么?这孩子每天早上都吃得早早的,吃过饭后就上学去了,怎么竟没有到学堂里去呢?先生说:“东家,您也不必着急,这孩子一惯上学正常得很,这回想必另有原因。等孩子回来后,好声好气地问问他,别惊吓了他。”先生走后,直到太阳快落山了,刘伯温才疲惫地回家来。刘伯温父母问他,这些天为什么没有上学?刘伯温实话相告说,近来,他每天上学到了山头上时,就有个孩子在路上等他,见了他就叫他一起到树林里去玩。与他玩很有趣,以至不知不觉就玩得晚了,因此没有上学。他母亲听了,说:“你这孩子,玩性也太重了。与别的孩子玩,竟能玩得连学也不上?你知道那孩子是哪里的吗?”刘伯温说:“我每天去的时候,他已经在路上等我了,我回来时,他还没走。我也没想起来问他的家在哪里。”“那你中午饭怎么吃的?”刘伯温说:“山上有许多野果子,饿了吃点果子,就不饿不渴呢。”父亲本来想发他一顿火,但是却记起先生“不要惊吓了孩子”的话来,于是说道:“傻孩子,明天你慨不能再玩疯了。今天你先生上我家来找你了,你明天一定得上学去。”刘伯温点点头答应了。第二天,刘伯温上学来到山头上时,那小孩仍在路上等他,还邀他去玩。刘伯温说:“今天我不能再陪你玩了。我先生都上我家找过我了,我父母不准我再玩,我要上学去呢。”这孩子听了,没有强留,让他上学去了。来到学堂里,先生问他这几天为什么没上学?刘伯温把说给父母听的话,向先生复叙了一遍。先生听了,沉思了一番,对刘伯温说:“既然这样,明天上学时他要是还叫你去玩,你就陪他玩去。也不必问他家在哪里。我给你一根红丝线,在玩的时候,把丝线暗暗地扎在他的头发上。后天,你就不要与他玩了,一定要来上学。到时候,我有话对你讲。我现在叫你做的这些,你不要对你父母说。”第二天,刘伯温果然这么做了。第三天也果然去上了学,并向先生说,他已经把丝线扎到了那孩子头上。先生听说后,将别的学生安顿着自习,叫上刘伯温说:“你带我到你昨天和那孩子玩的地方去。”说着,带上一把大锄头,与刘伯温一起来到山上。他们来到山上,却找不到那来玩耍的孩子。于是,先生说:“我叫你将丝线系在他的头发上,你到底系了没有?”刘伯温肯定地说:“确实是按照您说的做了。”先生说,既然做了,那我们就慢慢找,只要找到了丝线就行。于是,他们在山上细细的寻找,终于在一丛藤窠里看见了丝线。先生说:“行了,我们就在这里挖,一定能挖到要寻找的东西。”刘伯温想,这丝线能在这藤子上,肯定是那孩子系上的了;而先生却说能挖到东西,这能挖到什么东西呢?刘伯温百思不得其解。只好任先生用锄头挖这一丛藤。这藤下泥土里夹着碎石头,先生费了很大的工夫,累得一身大汗,终于在系着丝线的藤下,挖到一个六七寸长、像小人形状一样的东西。先生喜不自禁地说:“咳,果然挖到了!”说着,顾不得满头大汗,从藤的根下摘下“小人”,拨尽沾着的泥土,把“小人”揣进怀里,将锄头往肩上一扛,笑吟吟地对刘伯温说:“好了,我们回去吧。”他们来到学堂的厨房里,先生将这“小人”在清水里清洗了一下,找来蒸粑粑的小蒸笼,在烧饭锅里放些水,把这“小人”放进蒸笼里,盖上锅盖,叫刘伯温在灶下烧火。他自己则到課堂里去了。刘伯温在灶下烧火,觉得这被蒸煮的“小人”,大约就是与自己玩耍的伙伴变的。想想他和自己的感情,竟然伤心起来。唉,我的先生!你怎么想得到他会藏在藤子下面?又怎么知道他是这么点大的小人?哎呀,现在谁还能陪我玩耍啊?想着想着,望望灶堂里熊熊烈火,禁不住流起眼泪来。大约烧了一个多钟头,先生还没来。他忍不住来到灶上,见锅里冒着腾腾热气,伤心极了。他要看看“小人”在锅里被蒸得怎么样了!于是。他伸手揭开锅盖。见小人仰面朝上躺在蒸笼里,小几几翘着。他禁不住伸手摸了一下,却不防这小几几竟沾在手上,烫得他疼痛难忍;慌乱中,他将手往嘴里一吮,小几几竟然被他吸进嘴里,吞进了肚里。他害怕先生责骂,赶紧盖好锅盖,仍然来灶下烧火。一会儿,先生来了。好像自言自语地说:“真烦人得很,去了就不得来!”又问刘伯温说:“你烧火停了没有?”刘伯温说:“先生,我一直在烧呢,一会儿也没有停。”“那好,没停就好。”说着,他揭开锅,见没有了小几几。便问道:“哎,这东西的小几几到哪里去了?”刘伯温说:“我在烧火,想看看烧得怎么样了,就把锅揭了开来。那小几几我只碰了一下,它就沾到了我的手上;我被烫得受不了,吮到嘴里,一吸气就吞到肚里去了。”先生听了,叹了一口长气,无可奈何的说:“好吧。你既然吃了它的小几几,就都吃掉它吧。”先生叫刘伯温别再烧火了,将这东西吃了下去。原来,这个每天来陪刘伯温玩耍的孩子,是棵人参精。不与刘伯温玩耍的时候,就回到它的苗下。现在受上苍指令,以它的身体,为刘伯温添加精力。先生知道它的作用,想据为己有,所以,将它挖了回来。不想,却被神使鬼差,久久不能到现场来,让刘伯温吃掉了小几几。人参精的精华,就只是那小几几。先生见小几几被刘伯温吃了,知道自己不是它的主人,无法强求。索性叫刘伯温吃掉了整个人参。刘伯温自从吃了人参精后,精力大增,学习更加聪明。不几年工夫便完成了先生的学业,走上了社会谋生的道路。这一天,他在去会友的路上,见到了一位标志的姑娘。她不仅生得美丽,还十分大方,居然与刘伯温像熟人一样攀谈起来。他们越谈越投机,竟至相互爱慕。直弄得刘伯温友也不会,带着她回来了。刘伯温的书房有道边门直通向室外,他把这姑娘直接从边门带到书房藏了起来,与这姑娘过起了“金屋藏娇”的日子。又一日,刘伯温在集上被看相先生拉住,说有要事相告。他们一起来到茶馆里。看相先生告诉他,他已经被妖精缠上了,若不及早自救,将不久于人世。刘伯温听了大吃一惊,说妖精怎么会缠上我?看相先生叫他把自己身边所有人的情况都说出来。刘伯温把身边什么人都说了,就是没说路上遇到的这位姑娘。看相先生听了,说本来的亲人倒没什么问题。你肯定还有什么人没有说到,不然,你的气色决不会似有黑云笼罩,阴郁不爽的样子。刘伯温不便再瞒,才将路上遇到的姑娘说了出来。先生问他们睡觉的时候是什么情况。刘伯温说:“睡觉时,她总是将自己嘴里的一颗珠子,塞进我的嘴里。这珠子像肉球,没有味道。她还用舌头搅动,让那珠子在我嘴里滚动。除此以外,没有什么特别。”看相先生听了说:“这就是了!”他接着说:“你知道在你嘴里滚动的肉球是什么吗?那是吸收你身上精华的‘吸精珠’。要不了多久,她就吸尽你身上的精华,你将慢慢地瘦弱下去,最后羸弱得死去。到那时,她又会换上另外一个人,再去如法炮制。她会不停地这么做,目的是为了吸取阳刚精华,增加她的道行。”刘伯温听了,三魂吓掉了二魂半,连忙请求看相先生务必怜悯,救他一命。看相先生说:“若想活命,办法倒有,就怕你不肯用。”刘伯温又连忙询问该怎么办?于是,看相先生教他说:“当她将肉球和舌头都塞进你的嘴里时,你将肉球吞掉,迅速咬断她的舌头。否则,你仅仅吞掉肉球,她那舌头将搅碎你的肚肠,夺回她的肉球。也就是说,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争夺。你若下不了这个决心,必将被它毁灭了你!这不是说着玩的笑话,你可得小心在意!我说有话告诉你,也就是这一些。”说过,他向刘伯温躬了一躬,揖了一揖,说:“保重,保重!”转身离去了。刘伯温一个人坐在茶馆里想想看相先生的话,发了一回呆,竟至不寒而栗。这天晚上,那姑娘果然又将肉球和舌头塞进了刘伯温嘴里。为了自己的生命,刘伯温听从了看相先生的忠告。顾不得爱欲,狠着心肠,吞掉肉球后,又迅速咬断了她的舌头。这姑娘一声惨叫,说:“你听信了谁的蛊惑,竟然对我下了这么大的狠心?我实指望以夫妻感情,缠够了你,能园满我的道行,现在我一切都完了!惭愧我修行了三千多年,所有的功果,竟然全部丢给了你!”她无可奈何地叹了一口气又说:“自从你吃了人参精后,身体就具有了凡人难得的精华。我缠上了你,如果成功了,我的道行就能圆满,可以列位仙班。不想今天你反而将我的道行夺了去。真正惭愧啊!我马上就要死了,看在我们夫妻一场,我还要成全你。”她表情十分痛苦,艰难地说道:“我死后,两眼会流出泪水来。你把我左眼泪水擦进你的左眼里去,将我右眼的泪水擦进你右眼里去。将来你的眼睛就能看得见地下一两丈深,地下的来龙去脉,你会一览无遗。这对你会大有用处!”说完,她居然变成了一只狗一样大小的狐狸,眼里果然流出了泪水,静悄悄地死了。刘伯温按照这狐狸的“遗嘱”,将她的泪水擦进了自己的眼睛里,将这狐狸埋葬了起来。这件事后,刘伯温非常崇尚看相的职业,操起了“麻衣相书”,也做起了看相的营生。用今天的观点看,这当然是些无稽之谈。可是,正因为他有过这些“无稽的遭遇”,便有了“特异功能”,竟做了些“神乎其神”的事情。所以现在还有关于他“神乎其神”的传说。后来,朱元璋打江山的时候,刘伯温做了他的军师,帮助他建立了大明朝。朱元璋皇帝,就是“朱洪武”。他说他所以能做皇帝,是祖上葬在活龙地上的原因。为了子子孙孙都能将皇帝做下去,又知道刘伯温具有“看得见地下来龙去脉”的特异功能,便命令他务必兢兢业业,将世上龙脉斩尽杀绝。刘伯温为了完成这件大事,天天在地面上寻找龙脉;一旦找到了,就叫地方政府组织人力,将它挖断,叫做“斩龙绝脉”,杜绝新皇帝出世。当时做得郑重其事,劳民伤财,于是,“斩龙绝脉刘伯温”的传说一直流传着。繁昌县大有圩南端圩稍子里,有一丘一亩六分的水田,被他看成是海螺地形,而且螺口正对着北方,他说是北风吹海螺的架势。要是吹响了这只海螺,则会出皇帝。于是,在这丘田的北边鼎足之状挖掘了三口小塘,说是三颗钉子,能把这海螺订死。这样的例子多得很。传说,现在平坦的田地里,星罗棋布的水塘;或者是起伏的山岗上,无缘无故的小沟壑,就是刘伯温“斩龙绝脉”的杰作。可是,任是刘伯温努力的斩龙绝脉,却没有斩到东北去。大明朝的江山,虽然被李自成搅翻,最终,还是被东北“龙地”上产出来的子孙,爱新觉罗氏夺去了!本文4342字,&&&&;
&&&&李旺家里请了一位年轻长工,名叫陈乐。他身强力壮,开朗乐观。一天到晚无论走路、劳动,都“姐呀,郎呀”唱不停口。李妻对李旺说:“你看陈乐多开心,一天到晚小曲儿不离口。哪像你有事没事绷着脸,像愁不够似的。”李旺说:“我叫他不唱,他就不唱了。不信,你试试瞧。”李妻说:“你别要无故造孽,给他找气怄吧!”“就是给他喜气,他也会不唱了,”李旺说:“你去放一只元宝到稻仓里。明天叫他砻稻,他捡到了元宝,你看他还唱不唱?”李妻照李旺的话做了,第二天,陈乐只是埋头做活,果然不唱小曲儿了。两天后李妻又将元宝要了回来,陈乐又唱了起来。李旺对妻子说:“我没说错吧?还是没钱的好。有了钱,无穷的盘算,哪来心思唱歌?”&&&&钱是什么东西呢?谁也说不清。说它宝贵吧,确有宝贵之处;可是,有时因为它,却也遭灾惹祸。你看,这里的三个要饭花子,捡到了一个元宝,结局多惨——双木镇上有三个要饭花子,饿了,到镇上要点吃的;困了,到关帝庙里的乱草窠中蒙头大睡。平时他们走在街上,常常结伴而行;对人们的眼色不闻不问,泰然自若。哪里好玩,就到哪里去;哪里热闹,必定就有他们在那里。人们看他们一天到晚无忧无虑的样子,甚至羡慕他们与快乐神仙也差不多。这三个花子,虽然各有来头,因为住在一起,按照年龄也分了次第。外人分别叫他们为张大化子,吴二花子和蒋小花子;他们自己则称做张大哥、吴老二和蒋老三。一日,他们要饱了饭,在市场的垃圾堆里寻找别人丢弃的桃子。在那烂桃子堆里,他们你踢过来,他踢过去,像样的就捡起来吃;烂透了的,就像踢皮球似的踢得飞了。忽然蒋小花子一脚踢去,脚疼的缩了回来。原来,烂桃子里有个硬疙瘩。他捡起来用手一掂,沉甸甸的。他以为是石头,正待甩去,看看却还光滑好玩。于是,用衣服檫檫,竟熠熠生光。张大花子见了,一把夺了过去;用衣服又檫。原来,这却是只银光闪闪的银元宝。三位花子都喜出望外,零食也不找了,连忙跑着回到关帝庙里来。&&&&来到关帝庙里,他们把元宝从我手传到你手,又从你手传到他手,反反复复地看了个够。那元宝上明白地注着:“白银十五两”。那时一个长工的一年工钱,只值白银二两五钱。花子们各自都想,我要是有了这个元宝,就算发财啦!于是,他们都狂欢乱跳,跃跃欲试,各人心里都想做这元宝的主人。张大花子说:“今天得了元宝,我们要好好庆贺庆贺。”他吩咐道:“吴老二买肉去,蒋老三买酒去;我来烧水下面条。”吴二花子和蒋小花子分头去了。张大花子用睡觉的乱草烧开了水,下了一锅面条。将前几天买来毒野狗的砒孀放进锅里。他要等吴老二和蒋老三回来吃了面条毒死后,好独占这个元宝。蒋小花子被派去买酒。酒买好后,又去买了一包砒孀,放进酒里。他想,我不喝酒,而他俩都嗜酒如命。等他们都毒死了,这元宝就是我的了。吴二花子买来二斤猪肉。一路走,一路想,只要将张老大除了,那蒋老三年小体弱,这元宝我不给他,他没办法。想着想着,已经来到了关帝庙门口。见张大花子正到井边提水,心中顿时开了窍:就井里弄死他,也还省事!于是,他提着肉来到井边说:“就在井旁洗一洗吧。”说话时,张大花子正弯腰提水。吴二花子见张大花子身体前倾,突然抱起了他的大腿,往上一提,张大花子双腿悬空,口中连“救命”的声音还没喊出来,就被吴二花子扔到井里去了。这时,蒋三花子买酒正好回来。吴二花子招呼道:“快来,兄弟。快弄死他,我俩好平分元宝,”蒋三花子看着张大花子在井中挣扎,不知所措。吴二花子说:“快搬石头下到井中。”于是,他俩搬着石头往井中放,直到不见了张大花子的身影。&&&&吴二花子、蒋小花子弄死了张大花子后来到庙里。蒋三花子热情地拿起酒瓶给吴二花子倒酒。吴二花子见蒋小花子殷勤过份的样子,顿时起了疑心病,不肯喝酒。蒋小花子急了,趁吴二花子去锅中盛面条之时,操起一根大柴,向吴二花子头顶拼命地砸去,吴二花子脑袋立刻开了花。&&&&蒋三花子拖开吴二花子尸体,从锅里盛来面条。他要饱餐一顿,独享这元宝之福了。岂知,面条只吃了半碗,就两眼翻白,口吐鲜血,追随着张大花子、吴二花子去了。这三位无忧无虑、与快乐神仙也差不多的要饭花子,为了一只元宝,竟然都命赴黄泉。钱呀,你到底是什么东西?本文1862字。&&&&;
&&&&烟瘾&&&&民国时期,永庆圩里有个叫培青的人,鸦片烟瘾大得很。在家里每天三遍抽,无论如何省不掉。一旦没有鸦片烟抽,就眼泪鼻涕一起来,连路也走不动,活也干不成。一日,村上的相知约他同去县城缴钱粮。县城离家30里,全靠步行。他们清早动身,带好银元和干粮,抓紧时间往县城赶。因为,他们当天还要赶回来。&&&&路过苏武滩,相知见遍地都是山羊屎。一粒粒、黑漆漆、圆滚滚的;形状就像鸦片泡子。相知知道培青鸦片烟瘾大,顺手捻了两粒,用香烟锡泊纸包裹了起来。&&&&将近九点钟,已经走了一半路。培青烟瘾发作,口打哈欠,眼流泪,就着路边石头坐了下来。说:“早上走的匆忙,忘了带鸦片泡子;现在烟瘾犯了,实在走不动了。”相知看他的样子真是可怜得很,说:“你这么大瘾,出门也不准备一点。还有不少路哇。这可怎么办呢?”培青说:“真是走不动了,没有鸦片烟,我是走不到了。”熊像十足。相知说:“我是知道你的习惯的。临来时带了两粒来;怕你忘了带,给你救急的。现在,你果然没带。”一边埋怨陪青,一边丛荷包里掏出这检来的、用锡泊纸包着的山羊屎。&&&&培青见了,一把夺了过来;没及细看,捻了一粒往嘴里一包,“咕咚”一声吞下肚去。手里还剩一粒,相知说:“这一粒还给我吧,你到县城再买去。总不成吃了我的两粒去么?”培青有所不舍地将这剩的一粒还了相知。培青吞下这粒“鸦片泡子”后,顿时精神抖擞。他们一鼓作气地赶到了县城,完税后,培青买了几粒鸦片泡子,当天赶回来时天还不算晚。&&&&回家后,过了几天,相知问培青:“你的鸦片烟瘾真不小哟,那天缴钱粮……”话还没说完,培青感激地说:“那天得亏你,不然,我真的走不到了!”“是嘛?”相知说:“山羊屎也能抵事吗?”培青听了,老半天才回过神来,吼叫道:“你这狗日的不是人!把山羊屎给我吃!我操你家八百代祖宗!”相知说:“你那熊像,不给你吃行吗?我看你有什么烟瘾?全是假的!山羊屎也能抵事,还有什么瘾?”培青语塞脸红。&&&&从此,人们都说,所谓烟瘾,只是精神依赖而已。&&&&本文807字。;
&&&&复活-1复活&&&&清晨,平静的村上忽然传来小金给鸡蛋噎死了的消息。全村哗然:人人不信这是真事。因为,郑三的二女儿小金才十九岁,活蹦活跳,还乍乍唬唬的,怎么会给鸡蛋噎死了呢?&&&&可是,不管你信不信,事实总归是事实。小金确实是死了。原来,郑三昨天庆祝五十寿诞,煮茶叶蛋招待客人,还剩了一些。今天早上小金起床梳洗后,便抓了个茶叶蛋剥了壳正准备吃,她的母亲张菊英对她说:“锅里正烧着开水,你照应一下;如果水开了,给我冲进水瓶里去。我去抱点柴禾就来。”待张菊英抱柴禾回来时,小金已经仰巴四叉地倒在地上,热水瓶抓在手里,摔得粉碎。张菊英赶紧来掺。可是,怎么也掺不起来。张菊英急的呼叫起来。左邻右舍赶来许多人;有经验的人一看,说人已经死了。将她嘴巴扳开,见那进嘴的鸡蛋,还大块的在嘴里没有嚼碎。于是,说小金是给鸡蛋噎死了。可怜,郑三才庆祝了寿诞又办丧事;这十九岁的小金,花骨朵儿一样的人,就这么死了,人人痛惜伤心。&&&&小金年龄不大,却有了婆家。这婆家就是本村的刘应汉家。丈夫是应汉儿子、现役军人刘小兵。应汉老人前不久收到儿子的来信,说最近就要退伍。小金的突然死去,两家正商量着要否将这消息告诉部队上的小兵。恰在这时候,接到彭城火车站派出所发来的电报,说刘小兵在彭城遭遇了车祸,已经死亡。请家属速来料理后事。这真是“已经身负重伤,又遭拦头一棒”!不仅郑、刘两家,就连全村人都沉进了极度悲哀之中。&&&&两家同时遭遇丧事,在村上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全村人安慰了郑家,又来劝慰刘家,直把小金的后事凉在了一边。村上有个规矩:未结婚的年轻人死了,称为“少死鬼”,少死鬼的尸体是不能在家里过夜的。临近旁黑的时候,人们找来几片薄木板,钉了一只箱子,草草地装殓了小金。因为太晚,埋葬已经来不及,只将装小金的箱子抬到村后的大路旁放了,待明天再挖坑埋葬。&&&&人们安放了小金的尸体后,又到来刘家,安慰应汉一家节哀;并且安排了明天去彭城的人。一顿忙乎后,各自回家休息时,已近乎午夜了。&&&&正当人们迷迷糊糊的才进入梦乡,村上却喧闹起来。将人们从梦乡中吵醒来,到村上一看,见刘应汉家灯火通明。来到刘家门口,大门紧闭,却听见有人在外面“咚咚”敲门。应汉老婆强尼连哭带诉地说:“儿呀!你已经死了,还来家里呀?我和你爹倒是无所谓,你还有弟弟妹妹呀!你要为他们着想,就安心地去吧——你不要回来了。我的儿呀!”又听得郑三的大女儿大荣说:“小金,你早上死了,又不是哪个害得你,你跑回来吓唬我们干什么?”又听得屋外人说:“妈妈,我好好的,怎么说死了呢?小金也不是死人呀!”从梦乡才醒来的人们,见了这种情况,不敢到刘应汉家里来,都聚在一起议论开了。在村民中算是见多识广、颇有威信的老孙四说:“这可不是玩的!大家都回家拿家伙来,我来好好地对他们说几句话。”于是,人们都回家去取来“家伙”:有人拿来锄头、铧锹;有人拿来扁担、木棍;还有人拿来猎野兽的长矛。大家列成一队,严阵以待地将叫开门的俩人围了起来。&&&&;
&&&&复活-2&&&&原来,这里早有传说,世界上有些地方是“养尸地”,才死的人只要摆上去就能复活。这活了的人,见了人或者动物就死劲地拥抱,被抱的人或动物马上就死。但是,这种复活的人听不得公鸡鸣叫,一有鸡叫,立刻又死。人们听信了这种传言,都说这俩人是复活的死人。任凭怎样叫开门,家里人就是不肯开。老孙四壮了壮胆子,开口说道:“我告诉你,小兵呀,小金是今天早上死的。我们还没来得及安葬她;你是哪天死的,我们还不知道,明天就去人给你收尸的。不想你们都复活了。活了应该是好事,可是,这种活有什么用呢?我说,你们还是安心地去吧——明天给你们都换个地方,你们就安宁了。”&&&&刘小兵听了,知道大家把自己和小金都当成是养尸地养活的死人,便声泪倶下地说:“这是怎么回事呀?我是活得好好的小兵呀。我退伍后坐了两天两夜的火车,到了彭城。临下车时,随身行李全弄丢了。幸亏贴身还有几个吃饭的钱。可是,没有钱买回家的汽车票了。又没有了证件,不得找公家单位。正着急时,看见本县的一辆货车经过,我拦路招手,那车停了下来。我将我的困难向司机讲了,求他带我回来。这位司机心好,就把我带回了县城。我离开县城回家时,太阳已经落山。走到村后,听得身边‘咚咚’响,我四处一找,发现一只木箱。我说‘这箱子里是什么呀’?箱子里说‘我呀,快放我出来!’于是,我撿了块石头砸开箱子,原来却是小金。我问她,你怎么睡这里面,她说不知道是谁把她搞到这里来了。我们都是活人呀。我走了这么许多路,又渴又饿,不让我进门,我可受不了啦!”&&&&大家听了小兵的叙述,又“唧唧喳喳”议论开来。刘应汉和郑三大女儿大荣从后门出来,送出两只方凳、一个水瓶、两具碗筷、一大盆饭和一盆子菜,摆到场地中间。刘应汉说:“小兵呀,但愿你所说的是真实的啊。你们先吃一点吧,等鸡一开口叫,你们就回家来吧。这实在是没办法呀——我的儿哟!”人称硬汉的应汉老人,这时,止不住的老泪喷涌而出。&&&&不一会儿,公鸡啼叫了。刘小兵和郑小金进得家门,两家都由悲伤转为喜悦。小兵看了彭城来的电报,知道事有蹊跷。于是,第二天在当地政府开具了证明,赶到彭城火车站派出所。派出所负责人说:“我们在因遭车祸而死亡的那人身旁搜查到的证件是刘小兵。而且,死者面部又被全部毁坏,虽然有相片,也无法辩认。因此,以为是你刘小兵本人。所以,只好通知你的家属。”刘小兵在那里见到了自己所有的行李;这才明白,原来那死者正是盗窃小兵行李的窃贼。好一场惊险,自此才算水落石出。&&&&小兵领了行李回来,刘家和全村人为小兵、小金“死”而复活兴高采烈地办酒庆贺;人们还格外感谢彭城的电报:要不是这封电报把全村人都带进了极度悲哀之中,把小金的后事给凉了起来,那么,小金早已给埋葬了。其实,小金只是被鸡蛋噎闭了气,时间稍长自然就缓过气来了。经过了这么一件事后,村上的人们也算长了见识——任何事情都不是一成不变;“一分为二”,才是事物的本来性质呢。本文2365字。&&&&;
&&&&年主任吃青菜苔&&&&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国的“上山下乡运动”动人心弦。城市里干部下放、学生下放,又动员“成家户”下放。芜湖市某居委会主任年年红送下放户刘步新到磨墩村安家落户。磨墩村的革委会主任(当时的村官)安排了接待饭。年年红作为送下放户来的城里人代表,受到了热情款待。席上,有一碗是新上来的青菜苔,由于是早春的新鲜菜,加上橱工做得好,年主任特别喜欢吃。他甚至觉得这极其普通的家常菜,却鲜美无比,甚至美不胜收。回家后总是回味无穷,念念不忘。&&&&年年红吃过了青菜苔以后,引发了许多联想:这青菜苔只是极其普通的蔬菜,能有这么好吃,说明任何东西还是自己生产的为好。而所有能吃的东西,都是农村生产的,随吃随采,新鲜好吃。我们在市场里买回来,总没有这么可口。荤菜中的家禽家畜是农村饲养的,要吃现宰,新鲜方便;禽蛋多得吃不了,拿到街上来卖。农村吃用的水,甘甜清冽,可以任意享受,不像城里,要花钱买,还难做到清洁卫生。农村里的风光旷阔怡人,又自然清新;不像城里的风景,人工点缀,虽然好看,却显得做作。农村人劳动常常同时唱歌,比城里人锻炼身体还优雅。总之,农村实在是十全十美的好地方,真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于是,她居委会主任也不想当了,却冠冕堂皇地要求“不在城里吃闲饭,要到农村闹革命”。&&&&年年红有一个表兄叫骆玉昆。五十多岁了,身体不好,按照政策,也不在下放之列。因为受了年年红的影响,趁着眼前“下放运动轰轰烈烈”的机会,也要到农村来“享受享受”。他跑到“上山下乡办公室”,坚决要求下放。上山下乡办公室的人说他身体不好,不能下放;他把拳头在墙上擂得“咚咚”响,说他干劲大得很,完全能适应农业劳动。&&&&当然,普通常识谁都知道,农村并不是他们所理想的美好天堂,所以,城里一般的人都不愿意下放。因此,动员“上山下乡”的工作非常难做。这里的年年红和骆玉昆却坚决要求下放,特别是年年红连居委会主任都不当了,而坚决要求到农村去,真正难得。这对“上山下乡办公室”来说,当然是求之不得的好事情。于是,他们被当成了标兵和模范,年年红一家五口、骆玉昆一家三人,都被热热闹闹地送到了年主任曾经吃青菜苔的磨墩村来。&&&&他们初来咋到时,国家有下放金;村里有安家粮。不用下地劳动,像在城里一样清闲着,日子仍然过得舒心适意。但是时间不长,下放金用完了,安家粮吃光了。而农村是“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地方,而他们又不适应农业生产。于是,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困难。继而,困难的连吃饭都成了问题,别说吃那些美味可口的菜肴了。到了这时候,他们才晓得农村并不像原来所理想的那么美好。&&&&于是,他们向农村的政府,那时称“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告救。公社革命委员会为了配合当时的下放运动,很大方地对他们给予了照顾;同时,又要求村里,那时称生产队,给他们饭吃,要是不给饭吃,就是抵抗上山下乡运动,那帽子实在比碓臼(石头做的,加工大米用的石器)还重。生产队只好被动地陆续发点粮食给他们。同时,革命委员会还要求他们自己参加农业生产,力争自食其力。可是,他们虽然曾经下过决心,下地劳动,却无论如何也适应不来农业生产。这样,他们就厌恶起农业劳动来。因此,出勤的时间少得很;即使劳动,也没什么效益。生产队给点口粮,虽然不曾饿饭,却也只能维持艰难的生活。与城市里到月有钱有粮,无忧无虑的生活相比,简直是天差地别。于是,他们又产生了要回城里的欲望。&&&&一日,他们自作主张,携带着家眷潜回了城里。可是,他们原来居住的房子已经分给了别人。就是回来,也没有了住处;他们找到了“上山下乡办公室”,却被告知:“没有政策安排不得回城,只有扎根农村,做个好社员(那时的农村是人民公社,农民都叫社员),才是出路。”没有办法,他们又回到了原来的磨墩村。做不来农业,受不了体力劳累,只好蛮苦蛮撑。他们所在的生产队,为了让他们能够生存和应付国家政策,只好给他们饭吃、衣穿、和必要的钱用。虽然是不小的负担,也只好承受下来。即使这样,他们的生活也只能在“维持生命”的水平线上煎熬。&&&&他们两家,一直“煎熬”到将近八十年代,国家政策大转变时,才被召回城去。从下放到回城,一共五年时间。由城里那优越无虑的生活,来遭受农村里的艰难困苦,实在是年年红一时冲动的结果。他们在农村的这几年里,到底苦到了什么程度,用他们自己的话说:“真是苦得见了黄胆!”&&&&这两位对农村一知半解的人,本来不应该遭受这场苦楚;却因为吃了一碗青菜苔,产生了美妙的幻想,因而趋赶了潮头。年年红将农村看成了神仙世界,自己来了却遭受了苦难,这真是“看得农民像花鸟,不知农家多苦辛”呢?本文1899字。&&&&;
&&&&养媳妇&&&&从前,农村多是养媳妇,又称童养媳。所谓“养媳妇”?就是父母为没成年的男孩娶来的女孩子。既然没有成年,自然不能成亲,于是,养在家里,等孩子们都长大了,再给他们成亲。这娶回来养在家里的女孩,称为“养媳妇”。&&&&从前的中国是封建礼教社会,封建礼教的家长制风俗相当浓重。家庭长辈是说一不二的当权者。这“养媳妇”来到后,归婆婆管教。众多的农家都奉行:“苦做苦累,艰苦立业”的宗旨。养媳妇是下一代家庭继承人,做婆婆的多是执行着“从严教育,甘从苦来”的教条,对养媳妇管教的十分严格,以至做养媳妇的多的吃够了人间苦头的。当时的家教奉行“打骂成人”的条规,因此,养媳妇除了无休止地做着力所能及的家务外,还经常挨打挨骂,有时还吃不饱睡不足。艰苦倍尝的养媳妇纵有一肚子苦水,也不敢倾吐。您看:&&&&这一天养媳妇被瞌睡困绕得实在受不了,却被强打着精神在喂鸡。她恨死了这些鸡,心想,如果没有这些鸡,或者还能打个盹。于是骂道:“黑鸡麻鸡,都是瘟鸡!”不想婆婆却听见了,愠怒地问道:“你个怪货,怎么说的?”养媳妇赶紧改口说:“我说嘛,‘黑鸡麻鸡,都是好鸡’呢。”婆婆听了,哼了一声。&&&&养媳妇被吩咐洗碗,瞌睡使她实在受不了。于是说道:“瞌睡金,瞌睡银,瞌睡来了不饶人。保佑公婆早早死,一觉睡到大天明!”不想又被婆婆听见了,训斥道:“小坏货,你说什么来?”养媳妇为了避免责罚,改口说道:“我是说‘瞌睡金,瞌睡银,瞌睡来了不饶人。保佑公婆活千岁,把小小媳妇带成人’啊!”&&&&养媳妇终于长大成人,结婚生子了。可是,婆婆仍然是“说一不二”。您看,这封建的婆婆,为了自己的尊严,怎样的强词夺理:这一天,婆婆向两个曾经是养媳妇的儿媳说:“现在你们年青人多么幸运,吃喝不愁;遇到一点苦事,还百般厌烦。我像你们这么年纪时,每天都要天不亮就打灯笼到山那边点火回来烧早饭;寒冬腊月,洗尿片,还要顺便带一把菱角菜回来。真是走路都要算帐啊!”媳妇们听了,忍不住想笑。&&&&婆婆愠怒地说:“笑什么?不听家教的东西!”心直口快的大儿媳说:“您老人家记错了。既然能点着灯笼,灯笼里不就有火了么?何必还要到山那边再去点火呢;寒冬腊月菱角菜早就没有了,您哪里还能顺便带得菱角菜回来呢?”婆婆听了,明知理屈,却勃然大怒道:“你们这些失了家教的东西,世上从来只有婆婆说的理,哪有你媳妇说的理呀!?”可见封建社会的婆媳等级何等森严!这种陋习,直到解放后才被革除了。&&&&本文955字&&&&;
&&&&栀子开花叶子青&&&&白:栀子开花叶子青,十八岁大姐赛观音。昨日后山采桑去,惊动多少插秧人。&&&&男;小郎插秧抬头望,洗脚穿鞋动了身。三脚并作两步走,请问大姐姓和名。请问青春是多少,请问家住哪个村?&&&&女:你我人生面不熟,问我姓名为何因?既不是我亲兄弟,又不是我根本亲;不是外村亲和友,不是我家旧表亲。金盆打水沾不上,隔河杨柳怎遮荫?&&&&男:愿做你家亲兄弟,愿做你家根本亲。愿做亲戚常来往,胜过平常旧表亲。金盆打水沾得上,隔河杨柳也遮荫。&&&&女:乖姐一听笑吟吟,小郎你是聪明人。要想与姐成双对,八样东西办齐整:天上明月要一个,月内梭桐要一根;天上云彩要四两,蛤蟆胡须要半斤;麒麟头上一对角,老龙背上一根筋;圣母娘娘要一个,八大神仙要一尊。&&&&男:郎听小姐这一声,叫声小姐听分明:八样宝贝我都有,一样一样说你听:天上云彩胭脂粉,蛤蟆胡须扎头绳;麒麟双角做钢剪,龙筋簪子扎发根;圣母娘娘就是姐,本郎便是八仙尊。&&&&女:小姐听见这一声,聪明小郎爱煞人!八样东西你办到,本姐与你配终身!;
&&&&的小日子虽然紧紧巴巴,也还能过得去。只是老翁是个烟虫,劣质黄烟每天要一包,每包是两个铜钱,无论如何省不掉。老婆婆经常唠叨,总不能制止他。&&&&老婆婆见总是劝说不住,便心生一计,要用一个方法叫停老翁吸烟的耗费。&&&&老婆婆准备了一个竹筒,只锯开一条口子。这一年,从大年初一开始,每当老翁买一包黄烟,她便塞两枚铜钱进去。大年三十,老婆婆拿出了这个竹筒说:“老头子,这是你今年吸烟的钱。你每当买一包黄烟,我就塞两个铜钱进去。你看你,这一年你吸去了多少钱?”叫老翁自己用刀劈开了竹筒。老翁劈开了竹筒,见是一大堆铜钱,大吃一惊——嗨,这烟确实不能吸!他俩用这竹筒里的铜钱,过了个丰实的年。&&&&第二年,老翁一年中都没有吸烟。又到了大年三十,老翁叫老婆婆将“钱筒子”拿出来。他想今年一年我都没吸烟了,节省的烟钱,加上老婆婆结余的钱,这个年会过得很丰富。&&&&不想,老婆婆却说:“你没有吸烟,我也没有往钱筒子里塞钱了,哪来的钱呢?”于是,他们只好还过着紧巴巴的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结余是非常可观的。;
&&&&抬杠-1抬杠铺&&&&双木镇上有一个很希奇的店铺,叫“抬杠铺”。这恐怕是世上独一无二的店铺。店里老板姓黄,黄老板打的招牌是“抬一杠三元钱;抬赢了加一倍”。&&&&由于黄老板能守信誉,凡是杠抬赢了的,他都加倍赔了钱。许多人为了显示自己的才能,都来抬杠铺抬杠。因此,店里生意还算兴旺。黄老板经营此店也满有兴趣。&&&&一日,孔老夫子经过此镇,听了这件新鲜事,来了雅兴。他想,世上事物无奇没有,我也算广闻博见;可是,从来没有听说过有“抬杠铺”的事。我好不容易来到此地,应当凭自己的学问到抬杠铺里去显示一下,也好在小镇扬扬名声。于是,他吩咐学生将马车驾到抬杠铺来。老先生下得车来,进入了抬杠铺里面。&&&&黄老板见来了位大老先生,马上笑脸相迎:“先生高姓?大老远而来,必有指教,小店主应当洗耳恭听。”老先生说:“鄙人姓孔,拙名孔丘也。今天路过宝地,听说老板开了个赫赫有名的抬杠铺,特来向老板领教。”黄老板说:“听见先生大名,真是如雷贯耳。鄙人开此小店,只是聊慰闲情。何料竟然惊动先生,真乃愧疚,愧疚!”孔老夫子说:“贵老板莫要谦逊,此乃抬杠铺者,是辩论口才的地方。我愿出三倍之钱,向老板请教一回也。”黄老板说:“听说先生远在曲阜,堂上令尊一向安康?”孔老夫子说:“承蒙老板垂询,老母亲身体还算康健。”黄老板说:“老先生曾有教导:‘父母在,不远游’;而老先生不远千里来到鄙处,此可否是‘师不践言,无以教人’也。若果然如此,老先生就算输给敝人了也。抱歉,抱歉!”说完,向孔老夫子连连抱拳打躬。孔老夫子听了,自知理屈,只好拿出九元钱来,向黄老板说:“领教,领教!”说完,出了店门,登车去了。&&&&孔夫子这样大名鼎鼎的老先生,竟然输给了黄老板九元钱,抬杠铺的名声立即大振,连八路神仙也知道了。这一天,李铁拐背着长仗,仗上系个亚腰葫芦,扮着个游医,一瘸一拐地来到抬杠铺里。黄老板见了,笑嘻嘻地说:“先生高姓?哪里而来?一路辛苦了!”李铁拐说:“鄙人贱姓李,一惯走荡江湖,以行医为业。听说老板很会抬杠,连多才饱学的孔老夫子也不是你的对手?”黄老板说:“哪里,哪里!那是孔老先生文雅谦让,使在下偶然赢了一回而已。”李铁拐说:“到底是老板思路敏捷呢,连孔老夫子也拜了下风哇!”黄老板说:“先生过奖了。在下是个粗人,何来思路敏捷!”李铁拐说:“老板真是一方名人,鄙人愿出十倍现钱,向老板领教一回。”黄老板说:“请问先生,您走遍江湖,为人治病。此乃救死扶伤,神圣之业呀。不知先生能治哪些方面的病呢?”李铁拐说:“内科、外科,小儿科,鄙人都能治得。敢情黄老板还要使唤(有求)鄙人么?”&&&&黄老板说:“在下是否有请先生,今天不论。单谈先生,您既为世人治病,又还内科、外科等等都能治得,何以不将自己残腿治好?您瘸着残腿,自己难受不说,谁能相信先生医术高超呢?这就叫做:‘己身不正,何以正人’?先生,您与在下抬杠,仅此一点,今天又算输给在下了!抱歉,抱歉!”说着,对李铁拐连连打躬。李铁拐自以为:我是神仙,抬杠哪能抬不过你凡夫俗子的黄老板!可是,到了此时,居然无话可说,羞赧被动地拿出三十元钱来,嗫嗫嚅儒地说:“黄老板,你真行,你真行!我乃忝八路神仙之列也,居然输在了你的手下,佩服,佩服!”说完他向黄老板也揖了一揖出门去了。未完待续&&&&;
&&&&抬杠铺-2&&&&这一回,连八路神仙的李铁拐也输给了黄老板,抬杠铺的名声更加斐然。人们甚至说黄老板智通神灵。所以,连孔老夫子和李铁拐都拜了下风。我们凡夫俗子恐怕难对答得上了。这叫“曲高和寡”。果然,自从李铁拐走后,抬杠铺里生意遽然清淡下来。黄老板虽然享受到了名誉,却减少了收入,为此急得心火中烧。&&&&黄老板的抬杠铺名声雀起,这可激怒了镇上的杀猪匠王屠夫。他和同行们说:“那老黄算什么东西,能难倒孔夫子和李铁拐,但却难不倒我。”同行们听他说出激动的话来,就在火上加油地说:“老王哪,看你口气不小,你还能抬得过老黄么?”王屠夫说:“你们不相信?我明天就去赢他。到那抬杠铺里,把钱赢来给你们看看!”&&&&第二天,王屠夫卖肉下市后,连围身布也没解,拿把屠刀,就来到抬杠铺里。见了黄老板,他也不客气,单刀直入地说:“老黄哪,这几天你这抬杠铺真红得发紫了!连孔老夫子和李铁拐都向你拜了下风。你可真是出足了风头啦!”黄老板说:“王师傅,出什么风头呢?你看,这几天连一点生意也没有。看来,这抬杠铺就没办法再开下去了!”王屠夫说:“开得下去,开不下去,那都不用我烦神。你有多大本事,我倒不相信,今天我来要和你抬一杠!”王屠夫的这些话,直说得黄老板有些莫名其妙,微笑着说道:“王师傅呀,我们街坊邻居的,我哪有什么本事,你还不清楚吗?何必相信不相信呢!”王屠夫说:“老黄——我的黄老板,今天,我到你抬杠铺里来,街坊不街坊的且摆在一边。我今天来,就是要和你抬一杠!”&&&&黄老板心想,几天都没开张了,今天你来抬杠,我尽量让你一点吧。免得别人疑惑我思路太敏捷,不敢来抬杠。于是,黄老板说:“那好吧,今天怎么抬法,抬多少钱,以及抬什么杠,都由你说吧。”王屠夫把屠刀放在桌子上说:“黄老板哪,今天我们抬个五十元钱的杠。我问你,你的头有多重呀?”黄老板说:“你什么事不好说,怎么问起我的头来,那你不是输了吗?”王屠夫说:“我怎么输了?”黄老板说:“我的头长在我的身上,你怎么知道呢?你说多了,说少了,我都说不是,你不是输了么?”王屠夫说:“没那么简单。黄老板,我说你的头是九斤半,你说是不是?”黄老板说:“不是,不是,十一斤嘛。你讲错了!”王屠夫说:“俗话说‘人头九斤半’,还能错得了吗?”黄老板说:“不是呀,那是说别人的头,我的头可不止呢,是你输了啦!”&&&&王屠夫抓起桌子上的大屠刀说:“黄老板,我说是九斤半,就是九斤半!你不相信,我给你割下来称一称。”说着,来到黄老板跟前,抓住黄老板的耳朵,就要动手;黄老板吓得双手紧紧地抱着头,大声叫道:“好啦,好啦!你赢了,你赢了!我马上给你的钱。”王屠夫听了,哈哈大笑地说:“当然是我赢了,你不服输能行吗?”王屠夫抬杠费是五十元,黄老板只好按他自己的规矩,赔给了一百元钱;王屠夫将钱接到手,就喜颠颠的告诉他的同行们去了。同行们都竖起大拇指说:“你真有几下子!”&&&&嗨!堂堂的孔老夫子、李铁拐,都输给了黄老板;而黄老板却输给了王屠夫。这真是:“一蛮三分理,斯文理难争”呢!本文2538字。&&&&;
&&&&小二害&&&&小-1此君真姓真名,何方人氏,由于有些年代,已经漠然。只是他的行为颇为滑稽,所以,还有“话柄”留在世上。他之所以叫“小二害”,顾名思义,他所做所为,大事犯不了,只对当事人有些小害而已。&&&&小二害前期由于家贫,讨不到老婆,一个人生活;又不给人帮工,家里一亩田,也不好好种,一天到晚只是东家望望,西家逛逛,小日子过得穷苦难当。穷透了的光棍汉,在破罐子破甩的同时,还常常发些奇想。他的口头禅是:“一望得窖二望反,三望好看的内眷(此地对妻子的俗称)死老板(丈夫)。”所谓“得窖”,就是得到埋藏在地下的金银财宝;他所说的“反”,自然是天下大乱,他以为天下大乱时,能够捞到好处;好看的妇女死了丈夫,他这个穷光棍,该有希望得到漂亮的老婆了!&&&&小二害无所事事时,喜欢逛赌场。一个漆黑的晚上,夜很深了。他从赌场回来。走到自己家门口,依希看见一条黑影,闪到屋横边去了。他知道时下毛賊较多,这一定是毛賊了。毛贼偷到了我这里,实在是走错了路,我有什么东西给你偷呀?可是,你已经来了,我应该要很好的“款待”你!&&&&他进门后,来到床铺前,自言自语似的说:“今天运气真不错,赢了这么一大堆,我来数数看是多少。”他屋横边有个窗口,对着床边。他用身子遮住窗口,点亮了香油灯。拿两块钢洋放在手里拌来拌去,弄的叮叮噹噹响。嘴里还一五一十的说过不停。当数到一百一十块时,开怀大笑地说:“还真不少,整整一百一十块呢。”他煞有介事地说:“放哪里呢?放我枕头旁边吧。”说着就吹灭了灯,伸手在灶门口拿了根大柴,放在床里边,上床睡觉了。&&&&小二害的屋子,虽有大门,却既没有门扣也没有门闩。他出门带上,进门推上,从不上锁或上闩,因为家里空空如也。屋子里,锅灶连着床铺,所以,他在床上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瓶座属龙人的性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