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题总是马虎出错怎么办的作业错的很多,怎么回事呢?

您肯定非常熟悉这样的场景:孩子从学校拿试卷回家,家长往往第一关注的是分数。如果分数没有考到满分,那么接下来的焦点就是看哪里错了。没错,大部分家长不会去关心孩子哪里对了,几乎所有的注意力都会放在寻找错题上。也就是会说,孩子那么多对的题,做的精彩的题您都无视了,您一般只关心孩子的错题!怎么又被扣两分呀!这么简单的题为什么错?怎么还是这么粗心,这道题做过那么多次为什么还是错!你到底有没有看题,这数字都抄错了,你到底什么时候才能让我省点心!..................接下来,你开始纠正孩子,因为你希望孩子考得更好,老师也要求家长必须辅导孩子,并且在试卷上签字。一种情况是孩子会的,但是做错了。所以你让孩子反复练习,以为多练孩子就能做对。另一种情况是孩子不会的,你尝试着耐心给孩子讲解,但是孩子似乎无法集中精神。你经常会发现费劲口舌讲了半天,但是孩子却压根没有听进去。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这涉及到心理学,人在被批评的时候很难平息自己的情绪,会变得紧张。另外,当你拿着孩子的错题给孩子讲,实际上给了孩子一个更深的心理暗示:我错了,我不会!这种方式对一部分孩子是有效的,适合那些主动学习的孩子。这些孩子渴望成长,也知道通过错误来改善自己。但是这种方式对于那些不那么热爱学习的孩子是有伤害的,孩子可能因此而害怕学习,厌恶学习。慢慢地,你会发现孩子不再愿意把试卷带回家。或者即便是带回家了,ta也不是很愿意把试卷给你看,因为ta害怕。孩子害怕被你批评,被你指责,被你要求改正,害怕被你审问。如果你想你辅导孩子的效率更高效,如果你希望孩子能够接受你的辅导,那么接下来的这几个原则就必须要注意了。家长辅导孩子错题应该遵循三个原则:1、转移战场,变换内容我们在看孩子的试卷的时候,一定是要轻描淡写的。我们需要全面的看下孩子的试卷,并且适时地夸奖一下孩子做得好的地方。甚至你可以让孩子讲讲某一道ta做对的题是怎么想的,这可以让孩子变得轻松,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你的孩子一定会觉得不一样,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一般都是在找孩子的错误,想办法纠正孩子。现在你不一样了,你在和孩子聊ta对的题,这会让孩子的大脑处于放松状态。一个放松的大脑思维更敏捷,吸收知识更加容易。接下来你需要注意的是,让孩子先去做其他事情,比如写作业,或者是先玩一会。而你,则需要好好的看孩子的错题到底是哪些,错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千万不要没有分析就鲁莽地上来给孩子讲错题,这样做很大的可能会让孩子感到紧张和害怕。等你了解了错题,并且已经明白孩子主要是哪些知识点出错的时候,你就可以进行讲解了。讲解的原则是转移战场,变换内容。孩子的大脑是非常易忘的,孩子也很少有很强的迁移能力。你用一道改编过的全新的题给孩子讲,那么孩子就不会意识到自己在对付自己的错题。而一旦孩子懂了这道题的正确解法,那么下次孩子就能用正确的方法来做题了。下面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下:这道题是二年级的一道经典题目,在有余数的除法这一章中经常可以碰到。有些孩子会不知道怎么处理这个余数的问题。那么家长应该如何给孩子讲呢?依照上面的原则,我们要转移战场,转变内容。你先拿出一张纸(注意不要在孩子的错题上讲),然后选择一个孩子熟悉的场景编造一道题:周末有7个小朋友去做碰碰车,2个小朋友做一台车,请问一共需要多少台碰碰车呢?我们可以让孩子画几个圈代表小朋友,然后把2人框在一起代表一台碰碰车。孩子可能会画出下面的图:接下来你可以启发孩子,最后一个小朋友要不要坐?如果你是最后一个小朋友,你想不想坐?孩子很快就会理解,即便是最后一个小朋友不够两个人,也应该给ta坐一台碰碰车。那么我们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首先看7里面有几个2,用除法:7÷2=3(台)......1(人)为什么前面单位是台呢?因为2个2个的分,可以分3份,每份对应一台碰碰车。剩下的1个人还要坐一台,所以一共应该是4台。处理实际问题时,我们关键在于思考这个余数应该怎么处理。那么我们还可以给孩子做另外一道题巩固一下:第二个原则:先正后反,控制节奏什么意思呢?孩子学习一个概念之后,ta比较熟悉的是正向的思考,对于反向的思考一开始是不熟练的。我们先要让孩子把正向的思考玩熟了,再让孩子反向思考,孩子往往就能自己摸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下面以一个例子说明:这道题如果直接做是很难的,因为它涉及到好几个知识点,而且和正常的有余数的除法计算不一样。在讲这个题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一下。这道题需要准备几个知识点:1、除数与余数的关系:余数<除数,并且最小是12、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在讲这个问题之前,孩子先要把第一个知识点和第二个知识点弄熟,再把它们拼接在一起,变成一道综合题。第三个原则:搭建阶梯,扶孩子一把家长在指导孩子时,一定要注意不要急着给孩子答案,而是应该给孩子一些思考的方向,让孩子自己找到答案。如果我们很快的给出答案,那么孩子就容易形成依赖性,而且丧失了一次思考的机会。比如下面这道三年级的题:这道题,家长需要做的其实就是引导孩子把图画出来,然后让孩子思考原来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就可以了。答案非常容易看出来,但是很多孩子不知道竟然可以用画图来帮助自己理解。再举一个三年级的例子:这道题家长可以引导孩子:1、篱笆在哪里?篱笆有多长?2、变化后的篱笆有多长?(和原来一样长)它是什么形状的,它的长度怎么求?(注意是3个边长哟)如果孩子想不出,我们稍微等待一下,给孩子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当孩子求出边长之后,面积也就很容易就可以求出来了。第四个原则:归纳总结,提升悟性收尾阶段,我们要做一个小小的总结,不要急着让孩子去做其他练习,而是引导孩子说一说这类题有什么特点,我们可以如何做。比如上面的这两道题,都是有余数的除法的实际问题。为什么第一题我们要加1,而第二题最后却不需要加1呢?为什么第一题的余数需要考虑,第二题的余数却没有用呢?而且,我们加的1是余数的那个1吗?类似于这一道题,最后的加1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不是加6呢?用实际的问题让孩子体会之后,孩子就能够自己悟出来为什么这么做,这远比简单地让孩子反复做题练套路要好的多。上面我们介绍了辅导孩子的4个原则,可能还是有些家长会有疑虑:“老师,我自己本身对知识点不是很熟悉,很多题我也不会做,根本没法像您这样给孩子讲呀。”对于这部分家长,我建议您一定要牢记孩子才是学习的主体,家长只是辅助。很多题目其实老师上课已经讲过了,只要孩子上课吸收好了,孩子课后作业就不会出现这么多问题。那么家长在家如何帮助孩子写作业、做练习呢?我把这个问题总结出5个“不要”,供您参考:1、不要主动代劳:孩子的练习要自己完成,家长不要急着给孩子答案。即便是你想给孩子讲题,也不要给出完整的答案,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动手把题写出来。2、不要指手画脚:孩子在写的过程中,家长千万不要在旁边挑孩子的毛病。有些家长会不断地指正:计算错了,字写得差了,走神啦,搞小动作啦等等。家长过多的指令和提醒会让孩子无法集中注意力。而注意力被伤害的孩子上课和写作业的效率都会很低。3、不要批评责骂:在孩子写作业的过程中批评责骂孩子无益于孩子的学习,有些家长会忍不住的批评孩子:怎么这么简单还是做错!你怎么这么笨,这都想不出来!你到底有没有涨脑子?你到底有没有在听?这些质问只会让孩子更加地失去信心,大脑反而更为封闭。4、不要反复唠叨: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其实都很反感别人唠叨。唠叨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反而让孩子更加不知所措。家长需要忍住,别轻易打扰孩子的学习。如果你非得提醒孩子,那么就走到孩子身边,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直到孩子做到为止。5、不要过度监督:被父母严格监督的孩子,会失去自我控制管理的能力。这些孩子无法整体感知自己的行为,一旦离开父母,就很容易出现一些小问题。我们看到孩子考试的时候很多简单的错题,也就是所谓的粗心的问题,实际上跟孩子平时收到过度的干涉有关。一个平时能够独立写作业的孩子,很少会出现粗心问题。因为这些孩子有整体的观念,即便是写错了,ta也能够通过检查纠正过来。要想让孩子成为学霸,我们必须得让孩子能够独立写作业。而能够独立写作业的孩子,粗心的问题也会慢慢得到改善。所以总结起来:让孩子慢慢练习独立写作业,家长不要过度干涉孩子。家长不要想着教孩子,而是通过“扶”孩子,给孩子搭建一些阶梯,让孩子自己找到正确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做题总是马虎出错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