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教育孩子正确面对输赢的看待输赢问题?

  幼小衔接是暑期爸爸妈妈最关心的话题,之前我曾经做过两次幼小衔接的直播,今天文章内容,都是直播精华,也是一个小宝藏哦!  在直播的过程中我发现,“幼小衔接”真的是大家都非常关心的话题,所以在直播时也收到了很多妈妈们的提问,这些问题涉及听说书写、阅读、学习能力和习惯、社会能力等等很多个方面,我也一一答疑了问题的关键点。  这个“萌芽答疑集锦”,一起看看妈妈们问的最多的18个问题是什么,你自己有没有同样的困惑呢?希望这次答疑回顾,能帮你们梳理清楚问题的思路,找到应对问题的关键和方向。    听说书写能力Q&A  问1:是否要让孩子学习硬笔书法?  1、从小鼓励孩子多涂鸦、画画,进行剪纸、折纸等精细动作的练习,都可以锻炼孩子小肌肉发展的能力,为日后握笔书写做准备;  2、3岁以后要引导孩子使用正确的握笔姿势;  3、大班到暑假的3个月期间,可以用田字格做引入让孩子描红,练习点、撇、竖、捺、折等基本笔画和顺序;  4、书写是享受表达的过程,父母要让孩子了解自己喜欢的字体,孵化孩子内在的兴趣点。  问2:拼音和英语的自然拼读,是否会混淆呢?  1、不会混淆,它们不是同一个逻辑概念;  2、开始时会出现交叉学习的过程,到后期基本都能分辨清楚;  3、二者会有学习的共通性,可以用英语自然拼读的原理帮助孩子记忆拼音。  问3:孩子不喜欢画画和涂鸦怎么办?  1、父母要陪伴孩子一起画画和涂鸦;  2、找到孩子不喜欢的原因,对症调整;  3、孩子可以不喜欢,但父母要引导孩子学会接纳。  问4:左手写字要不要纠正?  “左利手”是一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不需要纠正,但是中文文字的构建不利于左手。提供2个方向给大家参考:  1、用左手做生活中的事情,用右手写字;  2、左手写字熬过分解笔顺的前三年。  父母还可以找到一些配套的左利手工具来配合孩子,帮他适应左手的节奏。可以阅读萌芽推荐的这篇文章: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257630339090682#_0    阅读能力Q&A  问5:孩子不喜欢科普类读物怎么办?  1、如果孩子对科普类的书不感兴趣,父母可以用描述、讲故事的方法去吸引孩子;  2、父母可以把科普的形式扩散出去,帮孩子找到自己喜欢的科普领域,例如生物、宇宙……打开孩子兴趣的新大门。  问6:怎么给孩子选择阅读书物?  关于阅读书物的选择,早期广涉猎很关键。建议给孩子提供更多类型的书物,比如科普、人文、传记、体验、故事、探险冒险、情怀、趣味故事等等,拓宽孩子兴趣的边界。  问7:孩子一定要父母陪读怎么办?  1、原则:早期阅读占比八二分(父母占8,孩子占2),后期二八分(父母占2,孩子占8);  2、过程:亲子阅读-平行阅读-自主阅读;  3、方法:鼓励孩子在自己舒适的氛围中阅读,有自己的阅读空间。父母主要是做思维方式的植入、思考的渗透。  问8:一个月读几本书好?  你要先观察孩子是怎么读书的,例如读一本书要用多长时间,读书的时候孩子是在思考还是只是在看文字/图片……父母观察孩子的学习方式和状态很重要,再帮孩子进行对应的积累和提升。  问9:要不要让孩子背古诗、给孩子讲解古诗?  1、孩子背诵的能力很强,父母只要不是强迫孩子去背就没有关系;  2、父母可以帮孩子讲解重点词汇或者涂鸦诗词表现的画面;  3、父母也可以换一种视角去提问孩子,引导孩子思考和产生兴趣。    社会能力Q&A  问10:孩子自我否定、没有自信怎么办?  孩子自我否定、没有自信的表现,通常和家庭氛围、兴趣爱好有关。  1、父母要避免经常盯着孩子的负面行为进行教育;  2、经常给到孩子持续的鼓励和支持,培养孩子的安全感;  3、帮孩子孵化自我的兴趣爱好,让他在体验兴趣爱好的过程中激发自信;  4、增强家校沟通,向老师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真实状况。  问11:孩子害怕失败、容易受挫怎么办?  1、看孩子经受过的输赢游戏多不多,让孩子知道输和赢都是很平常的。  2、父母可以多和孩子做一些随机性、团队类、策略类的游戏。可以阅读萌芽推荐的这篇文章: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326120660069284#_0  问12:孩子不会解决同伴冲突怎么办?  每个孩子性格不同,应对冲突的表现是不同的。有时候你看着孩子之间打打闹闹的,但没多久就又会恢复了。父母要学会的是:  1、要多观察,避免恶化孩子之间的矛盾;  2、培养孩子情绪的自我安抚和调节能力;  3、教孩子学会自我保护的能力;  4、教孩子懂得拒绝。  问13:敏感的孩子情绪怎么表达?  1、要有一个安全的空间和合理的方式让孩子释放情绪;  2、教孩子识别情绪的种类和级别;  3、教会孩子把自己的情绪正确表达出来。  问14:老师说孩子是“讨好型人格”倾向,在家却很厉害怎么办?  1、老师这样说是担心孩子的情况,但这个标签有点严重。  2、人格形成的根基在家庭,和家庭孵化的氛围有关;如果在一个社交圈里有“讨好”表现,可能还和霸凌有关;  3、建议父母先把这些情况梳理清楚:孩子在家怎么“厉害”,在学校怎么“乖”、怎么“讨好”;  4、摘掉标签去看待问题,用成长型思维看待事情(这有利于我们多思考怎么做、怎么去改善)。    学习能力和习惯Q&A  问15: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怎么办?  学科的魅力独一无二,父母要让孩子去体验世界的好奇和丰富,让孩子对学科知识学习更有兴趣去探寻。  丨识字  孩子并不是一下子就会爱上文字的,父母一定要让孩子去体验书法的魅力,向孩子渗透中国华夏文化的起源,让孩子从小就知道:文字是中国文化里骨血一样的传承。  1、语文的背后是以古观今,让孩子明白汉字的起源和意义很重要;  2、让孩子了解,汉字是怎么从象形文字逐渐演化而来的;  3、还可以带孩子去博物馆参观,看看王羲之等书法家的作品;  4、帮助孩子了解历史、古诗词、成语背后的故事,种下对汉字更深层的理解力。  丨英文  学英文是迎接各种新的知识点,能帮助孩子有更大的能量去拓展世界的新型技术。  比如最新的科学标准,大多都是以英文做记录的,像最新高校排名、人工智能、编程、Steam发展等硬核科技产品的最新来源等等。  丨数学  数学代表着思维、逻辑、分析、记忆力……适当刷题可以帮助孩子理解,但批量刷题的意义则不大。  1、让孩子理解倒数、跳着数、比较大小、整体和部分等概念;  2、引导孩子把生活和数学结合起来;  3、开拓新视角,比如能否将数学延伸到人文学科中去:数学之于画画/艺术/科学/钢琴……  问16:孩子的学习习惯不好怎么办?对奖励没有任何兴趣?  孩子要形成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标准和环境;  再有就是父母要陪伴孩子学习,亲身示范影响孩子。  对奖励不感兴趣,与培养孩子的内驱力有关,期待我的第二本书吧!  问17:幼小衔接后多了很多课程,怎么安排时间?  1、留白时间要保证,让孩子可以有自己思考的时间很重要;  2、保护眼睛要用精算的方式去算,2个小时时间要有保证。但2个小时不一定是户外玩耍,大自然光就可以,比如在上下学路上、在阳台或在户外写作业等等。可以阅读这篇文章:https://weibo.com/5083082187/HxjDB3ADM?type=comment#_rnd1628471642135  问18:我要如何跟老师沟通?  1、首先要做到开诚布公,怀有真诚地去面对;  2、开口前先思考和了解孩子的需求是什么,父母选择站位很重要;  3、如果是孩子的学习习惯等需要调整,那父母需要和老师形成合力;  4、如果是非必要性问题,则Take it easy。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案(通用13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顺利进行,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那么优秀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篇1  设计意图:  在一次户外活动中,几个幼儿被刚取下的横幅所吸引,调皮的宝贝们拽着横幅跑来跑去,我没有制止而是静静的观察,发现越来越多的小朋友被吸引,并主动的参与进去。我在想,这些横幅每次用过之后就被堆积在角落,我们为什么不利用它做些有意义的事呢。因此,我决定以大红布为素材开展一些有趣的体育游戏。  我通过运用废旧的大红布让幼儿探索其玩法,可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通过体育游戏提高幼儿走、跑、跳、爬等动作技能;并让幼儿学会废物利用。  活动目标:  1、探索大红布的多种玩法,发展幼儿的身体灵活性  2、进一步巩固跑、跳、爬、钻等动作技能  3、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游戏准备:  大红布数条、户外场地、沙包、线、黄带子  游戏玩法及指导:  玩法一:  游戏名称:直线走  适合年龄:3-5岁  游戏目标:  1、发展幼儿走的动作技能  2、练习幼儿的平衡能力及耐力  游戏规则:双手侧平举,眼睛看脚底,沿着大红布的边沿一步接着一步向前走  活动玩法:  1、将大红布平铺在地面上  2、幼儿纵队站立于大红布一端  3、当听到开始口令后,幼儿一个跟一个双手侧平举,沿着大红布的边缘一步,接着一步向前慢慢行进,绕大红布边沿走一圈  4、走完的幼儿在起点排队重新开始游戏  玩法二:  游戏名称:顶物走  适合年龄:6岁  游戏目标:  1、发展幼儿走的动作技能  2、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及协调能力  游戏规则:双手侧平举,将沙包放置头顶,在行走过程中不要让沙包掉落  活动玩法:  1、将大红布平铺在地面上  2、幼儿纵队站立于大红布一端,每人手持一个沙包  3、当听到开始口令时,幼儿将沙包放置头顶,一个跟着一个双手侧平举一步接着一步沿着大红布外侧边缘向前行进一周  4、如果沙包掉落,快速捡起沙包在最后一个幼儿后面排队继续向前行进直到到达终点  5、到达终点的幼儿在起点排队等待下一轮游戏开始  游戏三:  游戏名称:舞长龙  适合年龄:6岁  游戏目标:  1、发展幼儿的合作能力及反应能力  2、发展幼儿走、跑的动作技能  游戏规则:幼儿之间要保持距离,拽紧红布边缘  活动玩法:  1、将大红布平铺在地面上  2、幼儿纵队站立,选前两名幼儿当龙头龙尾,分别站立于大红布的两端,拽紧红布的四角  3、其余幼儿站于红布下方,拽紧红布外侧边缘  4、当听到开始口令时,当龙头的幼儿掌控长龙摇摆的方向,后面的幼儿跟其方向做出判断并舞动红布  5、下一组游戏时,更换下两名幼儿当龙头龙尾,直到每个幼儿都体验此角色后游戏结束  玩法四:  游戏名称:乌龟爬爬爬  适合年龄:3-4岁  游戏目标:发展幼儿爬的动作技能  游戏规则:幼儿之间要保持距离,手膝着地爬  活动玩法:  1、将大红布平铺在地面上  2、幼儿纵队站立于大红布一端  3、当听到开始口令时,幼儿一个跟一个手膝着地从红布一端爬向另一端  4、一组完成后站起来,从红布外侧统一方向走回起点,鱼贯练习  玩法五:  游戏名称:乌龟运粮食  适合年龄:5-6岁  游戏目标:发展幼儿爬的动作技能及平衡能力  游戏规则:幼儿之间要保持距离,沙包放于幼儿背上,不让其掉落。  活动玩法:  1、将大红布平铺在地面上  2、幼儿纵队站立于大红布一端,作为起点,每人手持沙包一个  3、当听到开始口令时,幼儿一个跟一个手膝着地爬在大红布上并将沙包放置于后背上,慢慢的从起点爬向另一端  4、如果沙包掉落,快速捡起沙包在最后一名幼儿后面继续游戏,直至到达终点  5、到达终点的幼儿沿着红布外侧边缘统一方向走回起点等待下一轮游戏开始  玩法六:  游戏名称:手脚着地横向走  适合年龄:4-5岁  游戏目标:  1、发展幼儿手脚着地横向走的技能  2、练习幼儿平衡能力  游戏规则:保持距离、不要碰到红布  活动玩法:  1、将大红布平铺在地面上  2、幼儿纵队站于红布一端,作为起点  3、当听到开始口令时,幼儿一个跟一个手脚着地跨于红布两侧,慢慢交替手脚向另一端移动,在移动过程中不能碰到红布  4、到达终点的幼儿起身从红布外侧统一方向回到起点,等待下一轮游戏开始  玩法七:  游戏名称:双脚跳跃  适合年龄:5-6岁  游戏目标:  1、练习双脚跳的动作技能  2、发展动作的协调性  游戏规则:要求幼儿在起跳的时候必须双脚并拢起跳,不能单脚跳  活动玩法:  1、将数条大红布平铺于地面,红布间应保持一定距离  2、幼儿沿大红布最长的一边站成一横排,作为起点  3、当听到开始口令时,幼儿双脚合拢跳过大红布  4、跳完的幼儿从统一方向返回起点等待下一轮游戏开始  玩法八:  游戏名称:夹沙包  适合年龄:5-6岁  游戏目标:  1、练习双脚夹物跳的'技能  2、发展动作的协调性  游戏规则:要求幼儿双脚将沙包夹住,不要将沙包掉落  活动玩法:  1、将两条大红布平行铺于地面,作为起点和终点  2、幼儿在起点处面对大红布站成一横排,每人一个沙包  3、当听到开始口令时,幼儿双脚夹住沙包连续向前跳直到终点  4、跳完的幼儿从统一方向返回起点等待下一轮游戏开始  玩法九:  游戏名称:跨跳  适合年龄:6岁  游戏目标:  1、增加高度练习跨跳的技能  2、体验参与游戏的快乐  游戏规则:幼儿在完成跨的时候必须注意是脚抬高,双脚交换的跨跳;当小老师的幼儿必须拽紧红布让其绷直不松垮  活动玩法:  1、将数条大红布平行铺于地面,红布间保持一定距离  2、幼儿纵队站立两列,请排头的幼儿当小老师,将大红布竖起贴于地面拽紧两端  3、其余幼儿按顺序跨跳过红布  4、跳完的幼儿按统一方向返回起点,准备下一轮游戏开始  5、根据幼儿的情况可以随时增加红布的高度  玩法十:  游戏名称:躲迷藏  适合年龄:6岁  游戏目标:  1、练习幼儿的反应能力  2、体验游戏的乐趣  游戏规则:要求幼儿根据大红布移动的位置做出正确的反应,并要始终躲在大红布下  活动玩法:  1、将红布平铺于地面  2、两个老师合作(或请两名幼儿当小老师)前后拽着大红布的首尾,其余幼儿站于红布下方  3、当听到开始口令时,两个小老师向统一方向移动大红布的位置,或左或右、或高或低,红布下方的幼儿及时做出判断并快速站于红布下方,当红布向上扬时,幼儿向上跳,红布向下落时,幼儿则蹲下  4、更换小老师,幼儿继续游戏  玩法十一:  游戏名称:拔河  适合年龄:6岁  游戏目标:  1、体验民间游戏的乐趣  2、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游戏规则:听到开始口令时才可以拔绳子、两队人数相等  活动玩法:  1、给地上画3条直线,间隔为1米,局中的线为中线,两边的线为河界  2、将大红布搓成绳子,在中间系一根黄带子作为标志带,下面悬挂一重物垂直于中线  3、幼儿分两队站于绳子两端,人数相等  4、游戏采取三局两胜  5、当听到裁判员(老师)“预备”口令时,双方队员站好位置,拿起拔河绳,拉直做好准备,此时标志带应垂直于中线  6、当听到裁判员(老师)“开始”口令时,双方各自一起用力拉绳,把标志带拉过本队河界的队为胜方。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篇2  一、设计意图  嫉妒心理是在自己不如别人优越,有了失落感时才会产生的。嫉妒心是对某些方面超越自己的人的一种嫉恨,是对无意或有意竞争的一种仇恨心。  在幼儿中,嫉妒心理的突出表现为失落感。引起幼儿嫉妒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如别的小朋友被教师表扬了,而他没有得到表扬;别人的好朋友多,而他没有好朋友;别人有很多好玩的玩具,而他没有;谁穿了漂亮的衣服,而他没有穿等等,这些都可以引起幼儿的轻微嫉妒心。  嫉妒心看上去似乎是对自尊心的一种满足与安慰,但实际上,他满足的只是并不真确的欲望。如果一个人不能从与他人的相互比较中努力进取,合理竞争,仅以嫉妒别人的进步与优势来安慰,满足自己的自尊心,那么,这种不正确的心理防卫优势比成为自己成长路上的重大障碍。  特别是5-6岁(大班)的孩子,他们的心理较4岁左右的孩子有名显得的发展变化,原来不太注重的一些东西也开始注意起来,嫉妒心理有了一些变化。在这个阶段,要特别注意对孩子进行正确应引导,应及时调整和纠正幼儿嫉妒的心态,让幼儿学会欣赏别人,懂得欣赏别人,才会得到别人的欣赏。让幼儿能正确对待比自己优秀的人,正确看待别人的成绩与成功。让嫉妒心变成进步的动力。同时,让幼儿养成正确的竞争意识,知道只有经过自己的努力来超越别人的行为,才是最好的、最正确的,这样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和完善人格的形成,并使他们终身受益。  正是基于以上考虑,特设计本次活动。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对故事的理解,教育幼儿要多看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克服因嫉妒而产生的不满情绪,教育幼儿要虚心向他人学习。  2、教育幼儿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靠自己的努力,互相不服气,甚至互相瞧不起是不会进步的。  3、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进取心。  三、重难点分析  重点:通过理解故事和练习绕口令,让幼儿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才能一起进步。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学会克服因嫉妒而产生的不满情绪,虚心向他人学习。  四、活动准备  故事挂图及图片、录音机及音乐磁带。  五、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小朋友如果你看到别人有的地方比你强,你会怎样做呢?老师这里有一个故事,名字叫《数星星》,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小鱼和小青蛙是怎样做的?”  (二)展开  1、出示挂图并为幼儿讲述故事《数星星》,引导幼儿懂得经常生气是一种不好的行为,而且不利于身体健康。  教师讲完故事后提问:  (1)鱼妈妈为什么说小鱼很聪明?  (2)开始时小鱼数的泡泡多还是和小青蛙数的星星多?小青蛙看到小鱼比它强,是怎样做的?  (3)过了一段时间小鱼又和小青蛙比赛,结果如何?小鱼看到小青蛙比它强,又是怎样做的?  (4)小朋友,如果你看到别人有的地方比你强,你会怎么做呢?  (5)小青蛙和小鱼为什么能在数数竞赛中得到金牌?你该怎样向它们学习?  2、出示两副结果不同的图片(明明和亮亮进行比赛,明明冠军,亮亮第二),向幼儿讲解其中内容后教师提问问题,并让幼儿分组讨论,通过对问题的理解让孩子知道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靠自己的努力,互相不服气,甚至互相瞧不起是不会进步的。  1)教师提问:  (1)小朋友认为哪个结果好?为什么?  (2)如果你的小伙伴取得了好成绩,或者受到了老师的表扬,你会怎样想?  2)幼儿分组讨论,互相向自己的小伙伴讲述自己的看法,并分析自己遇到后会怎样做。通过幼儿间的讲述及讨论,让幼儿知道要用正确的心态对待输赢,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取得好成绩。  4、学习绕口令《毛毛和涛涛》,让幼儿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不要嫉妒别人的长处,更不能瞧不起别人的短处。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才能一起进步。  (三)结束  教师小结:“毛毛和涛涛各有自己的本领,他们都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小朋友你们都有什么本领呀?把你的本领教给你的小伙伴好吗?”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篇3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指幼儿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幼儿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应该看到,幼儿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是同等重要的问题,但是,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人们往往只重视身体健康而忽视了心理健康的教育。因此,当前有必要强调重视积极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把它放到重要位置上来,切实抓好。  一、为什么要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我们认为,当前幼儿园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偏重于身体健康,把身体的三项指标的指标作为幼儿健康的标准。现在不少幼儿园往往把测查幼儿的身高、体重、血色素三大指标作为衡量幼儿健康达标的依据。从幼儿园的管理者到教师乃至于家长,对此都十分重视。幼儿园的管理者为确保本园体检能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制订了一系列严格的措施;医生对全园发病率、营养计算等非常关注;教师为了完成幼儿园的考核达标,在进餐、午睡、户外锻炼等方面下功夫;家长尤其看重幼儿体重或身高长了多少,幼儿园的膳食编配是否合理等等。这样做无疑是有必要的,但很显然,心理健康教育没有摆在应有位置。  2、只重视发展好的幼儿,忽视了发展相对滞后的幼儿。在观察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对本班发展好的幼儿常常在各种活动中都给与更多的机会,而对班级中发展相对滞后的这部分幼儿关注却不多,影响了这些孩子自信心的形成。  3、偏重幼儿的知识技能培养,忽略了功儿的情绪、情感、态度、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家长到教师普遍比较看重幼儿的知识技能的培养。大多数幼儿园都开办了英语、美术等特色班,家长们也热情极高的地送孩子到各种特色班学习,有的甚至每天指导课程排得满满的,根本不考虑孩子的兴趣和承受能力。对孩子的情绪、情感、态度等不太在乎。  4、只重视创设优美、高档的物质环境,忽略构筑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和师生关系。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现在有的幼儿园越来越重视用高档的材料布置优化活动环境,给幼儿提供的高结构材料过多,而忽视低结构材料的投放;幼儿园的管理者将环境创设作为评价教师工作的重要指标,而对班级中教师之间,师幼之间的人际交往关系一般不作过高的要求。  5、只重视幼儿园内的教育,忽略了家庭中的教育,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在我国,较多的幼儿园仍只重视园内的教育,如何将教育延伸至家庭、社区的问题还未得到广泛的'重视。  种种现象说明,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从管理者都到教师、家长中普遍还存在模糊认识,甚至在有些方面走入误区,对健康的认识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忽略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那么,什么是健康的标准?健康教育工作的范畴是什么?结合对新《纲要》的解读,使我们对“健康”的含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让我们重新接受一次现代健康观的“冲击”和“震荡”。  二、新《纲要》关于“健康教育”的要义  1、新《纲要》明确提出“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有利于人们克服对幼儿健康的片面理解,对幼儿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健康是人类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一项最重要的社会目标。然而,对于什么是健康,人们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在许多人脑子里,一提到健康就理解为身体没病,体格健壮。这种单纯的身体健康观,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忽视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幼儿健康教育中,偏重幼儿身体保健教育,缺少幼儿心理卫生教育方面的内容,这种倾向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如何克服传统健康观的片面性,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完全将健康剥离到卫生保健工作的管理范围,是当前我们工作中需要着重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所谓正确的“健康观念”,不仅指幼儿身体的健康,而且还包括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健康是身体和心理健康的有机统一。“正确的健康观”强调一种健康的整体,这种健康观是与国际社会对健康的新认识相一致的。  2、新《纲要》明确把心理健康纳入幼儿健康范畴,科学揭示了幼儿健康的内涵,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关键的指导意义。  新《纲要》提出“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身体不健康会带来许多心理疾患;反过来,心理问题也会影响身体健康,酿成多种疾病,就象有人说的“身体的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神的健康”,而世界卫生组织的口号是“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从心理学角度讲,教育过程就是在儿童已有心理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根据儿童的心理需要,采取正确的教育策略和手段,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过程。《成都日报》 20xx年1月6日曾报道“五岁幼儿患精神分裂症”。据报道,1名5岁的幼儿在园期间,因个别老师曾采取恐吓体罚等教育方式,使孩子身心受到极大伤害,而且在园情绪时有异常现象,教师没能注意观察,使幼儿错过最佳治疗期。经法院裁定,由于教育方法不当,未能充分尊重幼儿的人格尊严,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损害了幼儿的健康发展,幼儿园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导致诉诸于法律。此案例对我们幼教工作者敲响了警钟,对此决不能再掉以轻心。  学习《新纲要》,我们对《纲要》中提出的“身心并重”的幼儿健康观非常赞同,并认为心理适应是幼儿身心健全的关键。进一步认识到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是:认知发展是否正常,情绪反应是否适度,人际关系是否融洽,性格特征是否良好等。在培养幼儿健康心理素质的过程中,必须从幼儿年龄特点入手,把情绪,自信心,合作意识作为对幼儿进行心理教育的重点突破口,融入幼儿园教育目标进行。  三、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积极构健安全、温馨的健康心理环境  环境对幼儿能否健康生活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年龄越小的幼儿对心理环境要求比物质环境的要求更为重要。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首先是教师跟孩子精神上的接触。”也就是说,教师与幼儿心灵的沟通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如果教师身体离幼儿很近,而心却离得很远,总以冷漠的态度对待他们,幼儿得不到老师的支持和帮助,就会逐渐失去对教师的信任,不安全感就会增加;如果讽刺、挖苦、嘲笑孩子,当众损伤孩子的人格,会使孩子失去自尊;长期得不到肯定,在批评中长大的孩子不会有自信心。因此,教师要多站在幼儿的角度,体察他们童心的需要。同时,为幼儿创设和谐的班级环境,平等鼓励的师幼关系,如在活动区可根据幼儿的年龄增设新生入园亲子区、聊天室、娱乐天地等,给予幼儿充分抒发情感,增进交往空间。使幼儿感到在安全、温馨的氛围中生活,有助于幼儿情绪安定、心情愉快。因此,老师必须给予幼儿实践锻炼机会,放手让幼儿去独立完成一些起简单的,力所能及的任务,给予他们充分表现自我的情感氛围,尊重他们的意见,鼓励他们的主动行为,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自身能力,从而提高自我评价水平。总之,老师要善于抓住每个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引导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相信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增强自信心,创设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氛围。  (二)、利用幼儿园得天独厚的同伴群体,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视为“小皇帝”被捧着。但特殊的家庭环境和居住条件,使他们失去了很多彼此交往、协作、谦让、友爱的机会。带之而来的是孤僻、任性、依赖、唯我独尊、做事缺乏自信心。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园独天独厚的同伴群体,为幼儿创设相互接纳、信任、尊重的集体生活的氛围,有助于幼儿心理品质的形成。  如李洁、黄苦雪、王傅一等三名幼儿性格内向、不合群,早晨来园时很少主动向老师问“早”,不声不响地独坐在小椅子上,老师提醒他们去活动区玩也只是摇摇头,不吭声。平时从不举手发言,做事慢腾腾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充分利用活动与同伴游戏的机会,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愿望,从而培养他们活泼开朗的性格。如每天这几个小朋友一来园,老师就让一些主动、热情的同伴约他们,商量是玩“肯得基”还是“娃娃家”。久而久之,他们便由被动变成自觉地参与,并且有了主动与同伴交往的愿望。同时,在活动区玩时,教师还有意识地把这些小朋安排在活跃的孩子周围,让他们身临其境,获得直接交流和感受。餐前组织幼儿讲“我的悄悄话”时,最初,他们只是听别人讲,老师就鼓动爱表达的几个孩子和他们坐在一起交谈,对他们敢于开口的表现即时予以肯定和鼓励,渐渐地这些小朋友在同伴的影响下有了明显的时步。  (三)、以游戏活动为载体,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提供幼儿交往的机会,培养良好的性格和意志品质。  1、不同的游戏活动,对幼儿各方面起着不同的作用。如:幼儿在体育游戏中,躯体大动作和手指精细动作的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而智力游戏对幼儿认知能力的正常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创造性游戏满足了幼儿的情绪、培养了社会交往能力和良好的性格。譬如,在中、大班的表演游戏中,幼儿对“大风车”的主题很感兴趣。开始时,几个孩子为扮演自已喜欢的“金龟子”、“小鹿姐姐”等角色发生争执,而使表演难以进行下去,这时他们也逐步意识到需要商量一下角色的分配、表演哪些节目等内容。于是,幼儿通过与同伴在游戏中协商、分工、合作、谦让等,锻炼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对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有很大促进作用。  2、在游戏中,注重对个别幼儿的教育。  游戏中,总有个别胆小,害羞,懦弱的幼儿,他们往往不敢与同伴交往,更不会主动投入游戏中去。为培养其自信心,教师应鼓励他们大胆地加入同伴的游戏中,可以用关心的语气询问他们:“你们为什么不去玩?”“你看他们玩得多开心”“老师跟你一起玩好吗?”并在游戏过程中不断地对他们进行鼓励和表扬。如在游戏刚开始时,有的幼儿不知玩什么,教师可通过扮演角色,用游戏口吻激发幼儿和老师所扮的角色一起玩,让幼儿逐渐克胆怯的心理。在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愿望,投入到游戏中以后,教师应即时给予表扬,鼓励他们加入到同伴的集体中,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一次成功,胜过百次说教,幼儿的自信心就会有效地得到培养。  3、在游戏的趣味中感受规则的基本要求,以培养幼儿意志品质  由于幼儿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自控能力较差,不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因此,遵守规则的能力也较差,针对这一共性特点,我们设计了一些规则性较强的游戏,将游戏与规则融为一体,使幼儿在游戏中将被动遵守规则转变成为一种主动行为,目标最终在愉快中完成。  例如,在“猴子与大石头人”的游戏中,将幼儿分为红队和绿队,再请几名幼儿扮“猴子”。游戏开始,“猴子”在前面玩耍,“石头人”在后面任意模仿,当听到口令时,“猴子”们猛一回头,这时,“石头人”最后不论什么动作,也决不能再变动,任凭“猴子们”随意骚扰,能坚持不动为胜者,胜者多为胜队。在游戏中,孩子们为了获胜,都努力地控制自己,一定要坚持到底。因为他们已经认识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本队的荣誉,增强了集体意识,懂得了如何在集体中约束自己的行为,体验到了遵守规则的重要性,趣味中使幼儿愉快地接受了规则。同时,自控能力和抗干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发挥家庭、社区的教育作用,形成整体合力,共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幼儿是在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幼儿期,他们对周围环境的辩别力差,对成人依赖性强,教育的作用体现在生活中的人、事、物对幼儿的影响,也是幼儿生存环境直接作用于幼儿发展。如何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使幼儿在园、在家、在社区环境中受到同样的教育,更使幼儿在良好环境中健康成长,需要发挥家庭、社区、幼儿园教育合力,共筑幼儿心理健康环境,以此促进心进健康发展,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我们为培养幼儿坚持品质的良好形成,增强家长的家园配合的主体地位,我们开展了“非问题性教育活动”和“问题性教育活动”,综合主体活动“我能做到”,教给幼儿在各种情况下的自我保护,让家长参与,同时又向家长宣传《儿童权利权公约》,使家长知道孩子是一天天变化的,发展的,是权利的主体,不能总以他们还小应给予保护。为让家长积极参与,可由教师每周发给家长“联系卡”,卡上有幼儿园管理的要求,有培养生活习惯的要求,也有培养幼儿任务意识的要求等内容,通过联系卡增进了教师和家长对幼儿在家、在园的了解,使教师和家长得到信息后不断调整教育行为。这一措施使孩子独立自理能力和责任感大大加强,同时,让家长也有机会观察孩子,使孩子在各种活动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乐观向上的状态。同时,还可采用辩析会的形式进行交流,即教师在家教指导活动中创设一定情景,提出一些有争议的问题,鼓励家长从教育观念、教育态度、方法上积极发表意见,选择符合自己实际的方案,逐步改变观念和行为。如针对“孩子小,什么事都做不好,等长大了再说”这一观点,与家长深入开展讨论,让家长在主题活动的设计中受到启发,达到家园配合的目的。并要求教师注意信息反馈。通过对联系卡,家长讨论会、家长开放日、家园小报、电话交流、亲子活动等信息的收集后,及时反馈和调整双方的教育行为,更好地保证了家庭与幼儿园教育的一致性。  同时,利用社区文化背景,和谐民主的群体氛围,建立心理健康的教育格局。  根据社区文化背景,通过幼儿园、家庭、社区合作,对幼儿进行全方位、综合的教育影响,将幼儿园教育和家教指导工作辐射到社区环境中去。利用社区环境优势,我们开展了以下一系列活动:  (1)由于我园地处军营,我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环境,与连队联系,组织幼儿参观军营,了解解放军叔叔的生活、训练,并请他们中的代表来园讲“英雄解放军”的故事,帮助幼儿树立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从小立志保卫祖国的远大抱负,生成了活动“我是一个兵”等主题,得到部队和家长的一致配合,达到了教育效果。  (2)培养关心帮助他人的品德。教师观察到幼儿对社区街道搞的为灾区人民损款物活动,引起了大部份幼儿的注意,不停地问“你们带这么多旧衣服给谁,幼儿园这几天怎么摆了一个红箱子,看见许多老师在里面放钱干什么呢”此时,老师不是如何尽快给孩子答案,而是围绕孩子关心的问题,开展谈话活动,生成了“献出我的爱”的活动主题。通过组织幼儿参与社会实践如组织大班幼儿到天府广场“卖报”,将卖报款集中统一,分送到“ SOS儿童村”,与“ SOS ”儿童开展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活动,帮助幼儿从小树立关心帮助他人等优良品质,为他们提供活动的条件和创设相关的环境,并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以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心理培养目标有所不同,我们需结合幼儿园实际,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不断探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所以在实施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不能机械地一个一个照搬照套,而需结合实际进行培养。我们深深感到,作为幼教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充分认识到幼儿的健康具有“身心并重”的整体性,并将此项工作放在首位,以此推动幼儿园全面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篇4  佛洛伊德曾说过:“早期的心理健全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很重要”。成年期许多心理健康源于他的儿童早期,儿童早期的心理健康,它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人格健康发展。而3―6岁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幼儿的心理发展会直接影响着他的生理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具体实施:  一、幼儿园方面  1、设立心理角:针对不同年龄心理教育的目标,创设、选择适合幼儿操作的,有利于心理品质优化的环境与材料,如:某幼儿园的“快乐心情小屋”,教师将小朋友带来的有趣的玩具与图书,放进去,让孩子在游戏时间进去分享,交流快乐的事情。  2、幼儿园设立游戏室(角):通过游戏,让幼儿自发地、自然地将自己的心理感受与问题充分表现出来,并获得情绪上的松弛,最终认识自我,学分控制自我。个体性的游戏矫治对解决由幼儿本身的情绪而导致的问题比较有效,而集体性的游戏矫治对解决由社会适应困难引进的问题较为有效。  3、建立幼儿心情日记:为每位幼儿准备一本心情日记,在每天适当的时间请小朋友记下自己今天的心情,并与老师、同伴分享、交流,学会面对不同的心情,丰富幼儿生活中的情感体验。  二、教师方面  1、每学期对教师进行三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培训。(形式不限,听讲座,看录像,观摩心理教育辅导课等等)  2、上好健康教育课。教师备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并组织听课。  3、组建教师心理咨询志愿者队伍。  4、在幼儿的生活学习中注重培养孩子  (1)生活活动  孩子的情感在日常生活中时有流露,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随时随地进行培养,这种培养要既有群体性又有个别性。如在生活角里开展系鞋带、扣纽扣、叠手帕;午睡起床后两人互叠被子等,这样既锻炼了幼儿的自理能力,又感受到了相互合作的快乐感。如去敬老院慰问老人,从而教育幼儿尊敬老人。开展亲子活动,体会父母爱自己的情感,从而教育幼儿爱自己的父母。鼓励孩子周日串门,既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又培养幼儿热情、开朗、以及合群性。  (2)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是幼儿的生成性活动和预设性活动的有机结合,它为幼儿的经验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各种可能。在活动中,老师要有目的地渗透一些心理健康的内容,并体现在教育的全过程之中。如:小班计算教学活动中的图形分类。活动中,老师将能力强和能力弱的孩子分在一起,他们只有相互合作,才能将同类图形归在一起,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合群性。  5、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同伴引导法  教师尽量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引导幼儿与同伴交往,使他们从小养成大方、合群、热情开朗、团结友爱的心理。在游戏中为了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老师将合作能力强的幼儿和合作能力弱的幼儿一起游戏,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例如:体育活动的小组竞赛;日常生活中的共抬桌子、整理玩具、收拾积木、互叠被子等必须共同商量,才能顺利进行。  2、角色互换法  在一定的情景中,或在感受一定的情绪体验后,进行角色互换来体验自己处于别人位置时的感受。如:小班孩子在角色游戏中,他们很喜欢扮演大人的角色玩娃娃家的游戏来照顾娃娃,于是,组织孩子们一起做“喂娃娃吃饭的游戏”,通过角色互换,将吃饭这一生活行为,通过孩子们自己的行为和语言而牢记在心。通过儿歌“小宝宝,来来来,张开嘴,吃一口,一调羹,一勺饭,嚼一嚼,往下咽”不断地引导和鼓励,教会小班孩子们逐步学会了用小调羹自己吃饭了。  3、情境表演法  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通过情境表演让幼儿观看,在情境中让幼儿感受自己处于别人位置时的情绪体验。如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玩具被抢的问题,于是针对这一情况,设计玩具被抢的情境表演让幼儿观看。通过观看,孩子们知道好玩的玩具大家一起玩,并让幼儿明白长时间哭闹不利于身体健康,同时也解决不了问题。通过观看和讨论,孩子们掌握了解决矛盾的方法,以及如何保持良好的情绪。  4、游戏法  在游戏中通过角色扮演,有助于驱除“自我中心”,了解自我与他人的区别,使幼儿良好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三、家长方面  与家长多沟通,利用幼儿园的家园之窗、家长园地、家园联系册、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等,让家长及时了解幼教信息,从而家园同步对幼儿进行有的放矢地实施教育;针对部分家长组织一些培训。(形式不限,听讲座,看录像,观摩心理教育辅导课等等)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幼儿了解鼻子的作用。  2、知道擦鼻涕和简单的保护鼻子的方法。  3、幼儿具有爱护鼻子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  1、醋、花露水(用杯子装好)  2、翘鼻子噜噜故事课件  3、纸巾若干、垃圾桶  三、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难点:了解鼻子的作用,掌握保护鼻子的方法。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观察画像,指出少了什么  师:这是一位粗心的小朋友画的一幅画,这副画没有画完整,小朋友观察一下,这幅画上缺少了什么东西?  (出示一张未画完整的画像,引导幼儿说出画像上少了鼻子)  师:小朋友真聪明,这副画缺少了鼻子。鼻子对我们是很重要的,可不能少了我们的小鼻子。  (二)了解鼻子的作用  1、幼儿尝试闻醋、花露水的味道师幼共同玩游戏《看谁的本领大》,引导幼儿用各种器官去尝试分辨事先准备好的各种物品的特殊气味,如:醋、花露水,并给予说对的幼儿鼓励。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两样东西,请小朋友们帮老师分辨一下,看看它们是什么?  (幼儿闻味道,自由表达)师:你是用什么闻出来它们的味道的呢?  引导幼儿说出示用鼻子闻出来的,并根据已有经验说出鼻子还闻到过什么气味师:你还用你的'小鼻子闻过什么味道呢(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自己闻到过的味道,如饭菜香味、苹果的味道、臭味等)  2、引导幼儿说一说鼻子还用什么作用。  师:小鼻子除了用来闻味,还有什么作用?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会呼吸并提示幼儿将鼻子捏紧,嘴巴闭上,让幼儿感受鼻子不能呼吸的难受。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块玩一个游戏。请把你的小鼻子捏紧,嘴巴闭上,不要说话,看谁坚持的最久。(坚持一会之后,教师先松开鼻子,夸张的做出很难受的样子)师:啊!太难受了,老师坚持不住了,太难受了!刚才你们捏住鼻子不能呼吸是什么感受呢?难不难受啊?  师:我们的鼻子除了闻味道,还可以用来干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呼吸)  (三)了解保护鼻子的方法师:  1、我们的小鼻子真能干,既可以闻味道又可以呼吸,我们一定要保护好我们的小鼻子。现在我们来分享一个小故事,叫《翘鼻子噜噜》,我们一起看看噜噜它保护好自己的小鼻子了吗?  2、观看课件《翘鼻子噜噜》,幼儿了解保护鼻子的方法。  师讲述故事,然后组织幼儿讨论:鲁鲁做的对吗?还有哪些东西不能塞到鼻子里?(幼儿自由回答,根据回答教师做补充)师:噜噜向鼻子里塞东西,最后让鼻子受伤了。我们要保护好鼻子,不能乱挖鼻子,不要把东西往鼻子里塞,玩耍时注意避免碰到鼻子;流鼻涕及时擦。那你们知道怎么擦鼻子吗?  3、幼儿正确擤鼻涕的方法师:最近天冷了,很多小朋友都感冒了,老师看见很多小朋友都在流鼻涕,老师想看看小朋友是怎么擦鼻涕的?  (1)幼儿自己用纸巾擦鼻涕,教师观察。  师:刚才看了小朋友们擦鼻涕,小朋友们都很棒都是自己擦鼻涕。可是有的小朋友擦的时候把鼻涕弄得到处都是,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擦鼻涕。  (2)根据幼儿的表现,讲解擤鼻涕的正确方法,用手帕或纸巾按住鼻子,先按住一侧鼻孔,轻轻擤另一鼻孔的鼻涕,再按住另一侧鼻孔,轻轻一擤,擦净鼻孔周围的鼻涕。  (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有鼻涕时,不要乱抹,要用手帕或纸巾把鼻涕擦干净。)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篇6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师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根据我校师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师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心理咨询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也是一项极其严肃和谨慎的工作,它需要各种规章制度来加以规范和保持其健康发展。我园在现有条件下将开展以下工作。  工作要点:  一、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我园将继续完善生理和心理、家园互动、师生紧密结合的多层次、多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维护心理健康的二级心理危机干预网络,创建维护师生心理健康的工作机制。  2、营造有利于师生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和谐氛围,有效预防和缓解师生的心理压力,提高我园师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  二、以心理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充分开发师生心理潜能开展。  1、针对幼儿年龄特点在大、中、小班各开设心理课程。  2、老师之间平时应互相听课,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以心理讲座为辅助,为老师排除心理障碍。  三、开展老师的心理辅导工作,对每一位来访的老师做到真诚倾听、详细记录、认真分析、助人自助、过程保密等要求。  对于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的幼儿希望老师给予直接的指导。  1、利用多种渠道,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2、办好家长学校,向家长们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使他们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  3、利用好宣传栏对家长及教师宣传心理健康常识,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科学教育,帮助她们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篇7  活动目标:  1.能够通过绘本故事感受妈妈的爱并且表达出来。  2.了解妈妈的辛苦,能够用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帮助妈妈。  3.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对妈妈的爱,喜欢参与集体活动。  活动准备:  1.PPT绘本故事《我妈妈》 【幼儿园PPT课件制作】  2.视频  3.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我的好妈妈》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放《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曲,声音由弱到强,教师轻轻哼唱进入课堂。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  2.听到这首歌词时,你的脑海中出现了哪些情景?你的心里有什么感受?  3.谁能说一说这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母爱的伟大、我们对妈妈的爱)  二、听绘本故事,说说我们的妈妈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绘本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好不好?"  (小朋友们要竖起耳朵来听,等故事听完了老师会有问题问你们)  听完故事后,教师提问:  1.故事里的小朋友说他的妈妈是什么呢?老师先来说,故事里面说他的妈妈是个大厨师......是个神奇的画家......是个大力士......还有什么呢,请小朋友们举手回答。  2.现在让我们再回顾一遍故事,看看小朋友们说的对不对......(真棒,小朋友们给自己鼓鼓掌)  3.听完了故事,请小朋友说一说自己的妈妈。  4.最后我们要跟我们的妈妈说一句什么话呢?(我爱她,永远爱她)  三、看视频,用自己的行动表现对妈妈的爱  1.小朋友们说一说两个视频分别讲的什么内容。  视频一:小朋友的妈妈给他送牛奶  视频二:妈妈给奶奶洗脚,小朋友给妈妈洗脚,还给她讲小鸭子的故事  2.教师:"视频里的小朋友爱他的.妈妈,所以给她妈妈洗脚,那我们也爱我们的妈妈,我可以为我们的妈妈做些什么呢?".......  比如妈妈下班回家,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3.听歌做动作  结束语:今天我们从绘本故事还有视频里都知道了妈妈对我们的爱,那我们小朋友是不是也很爱自己的妈妈呀?可是我们有些小朋友的妈妈都不知道呢,所以我们也要大声说出我们对她们的爱。今天回到家看到妈妈,我们要对妈妈说什么呢?让我们大声说出来。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篇8  一、个案  方方是一名四岁的小女孩,自小班入园后,她不像其他小朋友那样爱哭闹。她倒很安静,从不吵闹,从不多说一句话,从不主动与小朋友交往,喜欢自己一个人静静地坐着,看着小朋友玩。她不用我们老师过多的操心,真是一个“乖孩子”。  你看,别的孩子都争先恐后地挤到我面前,大声嚷着“老师,我要,我要布娃娃”“老师,我要汽车”“我要小飞机”……唯独她安静地坐在位置上,眼巴巴地看着我。“你要玩玩具吗?”“要”她轻轻地说。“你想玩什么?”无语,她用手指了指娃娃。她平时沉默寡言,不能用流畅的语言与别人交流,对话通常是被动的一问一答或不答,其行为表现为明显的交往退缩。  二、分析  退缩行为是幼儿的一种消极性社会适应表现,它的基本特征是幼儿对自己缺乏自信,行为常有退缩表现。如果不及时帮助幼儿消除这种行为,久而久之,定会影响幼儿的人格健康,导致幼儿一生的心理障碍,使幼儿产生自卑感,甚至形成孤僻、冷漠、懦弱、多愁等不良性格,直接影响他的人生历程。因此,我们千万不能忽视这些“乖孩子”,应及早觉察幼儿的退缩行为,并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影响,以幼儿克服退缩行为和心理障碍,树立自信心、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通过了解分析,造成方方退缩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方方性格内向、胆小、不善与人交往。  2、家庭环境的影响,使方方语言表达能力落后。方方父母工作忙,先后由讲永康话的外婆和讲宣平话的奶奶照顾,由于生活在混杂的方言环境中,较少使用普通话交流,使方方的语言表达能力落后。  3、方方有过尝试失败的体验,使其不敢与人交往。上半年方方曾在私人幼儿园就读,她那不同与其他小朋友的永康话和宣平话,曾引起同伴的嘲笑,打击了她的自信心,从而使她产生了退缩行为。  三、对策  1、家园配合,发展语言。  家庭是“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影响儿童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方方的交往主要源于语言障碍,要想使其问题行为得以矫正,首先应从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入手。经与方方的父母沟通,他们表示愿意积极配合我们的矫正活动。我对他们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在家中,尤其是方方在场时,坚持使用普通话;二是父母必须尽量抽时间多与她接触,进行感情交流,如给她讲故事,多和孩子交谈、做游戏。让家长打开家门,走出封闭的小天地,给她寻找伙伴或带孩子去走亲访友。改变家长那种看到孩子很乖,就好像什么都好的看法。通过家长园地刊登一些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文章,引起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在改善方方家庭环境的同时,使其内敛的情绪得以放松。在此基础上,我在班里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帮助方方的活动。  2、重视环境的创设,营造充满爱的氛围。  布朗芬布伦认为:“发展是人与环境的复合函数。”环境对人的性格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应为幼儿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小班幼儿离开父母,进入陌生环境多多少少会遇到一些问题,会产生心理焦虑,那是很自然的。关键在于我们老师要理解孩子、要和孩子多沟通,多交流感情,让幼儿感受到老师真诚、温暖的爱,从而使幼儿对老师产生信任。  早晨来园时,我面带微笑地主动抱抱她、亲亲她、迎接她,有礼貌地向她问好,从简单的对话中引起孩子说话的欲望。课后和她玩“木头人”“猜拳”“猪尾巴”等游戏;午睡起床后,变着花样给她梳不同的发型;有空就主动寻找话题,与她聊天交谈,如:“你这件衣服真漂亮,是谁买的?”“今天谁送你上幼儿园的?”“你最爱吃什么?”等等。即使她不理不睬,我也想猜她的心思,帮助她解决困难,让她相信依靠老师,使她感到老师像朋友,老师喜欢她。  3、寻找“闪光点”,引导同伴接纳、关爱他。  单纯有老师的关爱还是不够的,同伴的接纳,关心也同样了很重要。我们应充分发挥同伴、集体的作用,教育小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学。我还有意识地把她的座位安排在性格外向,爱说爱笑的小朋友旁边。让活泼开朗的幼儿和她游戏、交谈、给她以积极的影响。我还为她安排了生日活动,让她生日那天感受到幼儿集体的温暖,感受老师和小伙伴的关心。生日那天,小朋友都拿着早已准备好的礼物围在她的身边。有送的小红花、有的送图画、有的送糖果,大家都一起唱着《生日快乐》的歌,并且每人送她一句美好的祝辞“祝你生日快乐”。方方捧着礼物,听着歌声,她神情异常,眼睛有点湿润了。  我发现《生日快乐》、《两只老虎》等歌曲,孩子们非常喜欢唱,方方也喜欢唱,在没人注意的情况下,她能很完整地跟唱。此外,我还发现方方喜欢韵律性较强的儿歌,于是经常请方方上台为大家朗诵。方方不愿也不敢上台,我就请几大胆的孩子陪着一起表演。起初,方方站在台上低着头不张口,但我还是和小朋友一起为她鼓掌、加油。渐渐地,尽管她很胆怯,尽管几乎听不到她的声音,但方方终于能在众人面前张口了。通过经常性地唱歌、念儿歌,方方用完整语句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她的自信心也增强。  4、创造机会,让其体验成功,增强自信。  我们在帮助幼儿认识自己的长处,相信自己的力量,给幼儿创造成功的机会。美国哲学家艾马松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对自信心不足的幼儿,具有退缩行为的幼儿。我们要为其增强自信,就是“成功是自信的第一秘诀”,即让她体验成功。  我有意识地为她创造成功的机会。自从她开始信任我,喜欢走到我身边后,我就选一些简单的问题或任务让她完成。我多给她发言的机会,声音高低先不作要求,只要她说,就多鼓励她。提供给她锻炼的机会。如“请你去叫豆豆进来梳头。”“请你把这本书给冰冰”等,积极为她创设与同伴主动交往的机会。每当她完成任务后,就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一个拥抱、一个亲吻、一个五角星或一朵小红花等。尽量创造机会,让其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帮助她勇敢地迈出主动与人交往的第一步。  四、效果  经过一年的家园配合,在双方共同的努力下,方方的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她能在小朋友面前大声说话,能主动与小朋友进行交往,友好地参与游戏。她有了很多好朋友,现在还经常邀请好朋友到她家玩。方方还能上台朗诵儿歌、唱歌了,在幼儿园开展的“小歌手”比赛中还得了三等奖。方方的自信心增强了,渐渐与小朋友产生了认同感,在交往中不再退缩了。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改变以为那种只看孩子智力水平,只关心、身体健康,忽略心理健康水平、个性发展水平的陈旧观念。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孩子表面看来好象很听话,是个“乖孩子”但情感淡薄、性格脆弱、意志薄弱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应引起我们教师和家长的关注。幼儿期是幼儿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个性形成的时期。应抓紧这个关键期,培养幼儿良好的人格特征。在幼儿园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还特别要注意与家长的密切配合,指导家长了解和掌握家庭心理健康的知识,消除产生心理健康的隐患,实行早期干预、治疗。  作为教师我将不断学习、探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在工作中应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我将永远记住关心孩子、热爱孩子、尊重孩子,用爱去滋润孩子的心田,“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我深信:只要相信幼儿,热爱幼儿,耐心教育就可以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为他们将来更好适应社会环境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篇9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篇10  一、指导思想:  1、对全体孩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孩子,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3、要以面向全体孩子为主,个别辅导为辅,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进人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要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活动让孩子获得心理体验来改变自己的观念。  二、具体工作:  1、加强高素质教师群体的培养;  2、为了更好的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加强集体备课工作;  3、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以面向全体孩子为主,个别辅导为辅。  4、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形成以心理健康工作室、各班班主任为主的以广大家长、全体教师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为孩子的身心健康做出努力。  三、具体实施:  1、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维护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崇高的特殊的职业,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言:“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性。然而教师也是一个普通的人,职称评定、业务竞争、应试教育、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生活中的压力和工作中的竞争,会让教师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教师的言行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成长起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要让幼儿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提高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要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为此我园制定了以下措施:  (1)每星期三晚上对教师进行一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培训。(形式不限,听讲座,看录像,观摩心理教育辅导课等等)  (2)上好健康教育课。教师备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并组织听课。  (3)组建教师心理咨询志愿者队伍。  2、重视知行统一,把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日常教育活动中  只有思想、理念上的重视,而没有完善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系统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体系和教育内容相支撑,是不能很好落实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因此,在高度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尊重幼儿,关注幼儿,把心理教育理念上的重视落实到教  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当中。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制定适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模式、教育目标、主要内容与途径,同时结合各学科教学,运用教育技能技巧,措施如下:  (1)教会孩子掌握几种放松心情的好方法。  (2)设立师生互动交流版面。让孩子随时有表达和宣泄自己情感的地方。  3、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注重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承担着对孩子的情感、性格、意志等心理品质的培养。因此家长也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要实施者,同样需要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利用多种形式对家长加强心理健康系统知识的培训,普及幼儿的心理健康知识,对家长来说更显重要。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们应创造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环境;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学会正确认识事物;做情绪的主人,以平静的情绪对待生活中的矛盾,在逆境中保持心理的平衡,教育孩子学会正确对待自己,积极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培养孩子的幽默感,有利于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因此我们教师应该与家长多沟通;针对部分家长组织一些培训。(形式不限,听讲座,看录像,观摩心理教育辅导课等等)  四、具体工作安排:  1、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安排:  小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开心心上幼儿园》、《一起玩,真快乐》  中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自己高兴》、《孤独的小兔》  大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我高兴,我快乐》、《困难不可怕》  2、班主任心理健康内容的相关培训:  小班年级组心理健康讲座  中班年级组心理健康讲座  大班年级组心理健康讲座;  3、对个别特殊生进行心理疏导,并做好个案研究;  4、家长心理健康讲座;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篇11  一、指导思想  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主题,也是幼儿教育的主题。《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强调:“儿童期是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儿童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给予儿童必需的保护、照顾和良好的教育,将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然而,3~6岁的学前儿童还处在心理成长发展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期,他们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可塑性大,由于他们在心理上极不成熟,自我调节,控制水平较低,自我意识还处在萌芽状态,极易因环境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特点。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与否,将会对他们的认识,情感、个性、道德的发展和社会适应等产生极其深刻的,有的难以逆转的影响。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不是解决心理问题,对有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而不只是针对有心理问题的儿童,因此,幼儿园的保教工作者,已不再仅仅是对幼儿日常生活的安排和护理、身体的保健与保育,以及生长指标的达标。而是要关注幼儿的情绪和需要,加强心理健康的指导。为儿童创造融洽、和谐的心理环境及早帮助儿童矫治不良的行为,注重培养儿童健全的人格。  二、工作重点  1、成立课题组、制定学期计划。  2、为幼儿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并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去,以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  3、提高教师、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学习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  4、做好幼儿心理健康的测查工作,了解幼儿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5、对幼儿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矫治,并和家长联系进行共同教育  6、家园配合,巩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三、具体措施  1、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活动环境,开展丰富多采的健康教育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应充分利用幼儿园活动室内外及周边自然、社区等环境,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拓宽幼儿的活动空间。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设置不同的活动内容,根据教育内容需要,设置的区域不断变更,让幼儿按个人兴趣自由选择。并且,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使之成为幼儿园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游戏和活动是幼儿学习交往技能的最好机会,可以通过语言、艺术、科学、健康、社会等游戏活动的开展及一日生活常规管理,有意识的将心理健康内容渗透其中,挖掘各个活动的心理培养目标,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  2、尊重幼儿个性,促进心理健康  每位幼儿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存在差异。作为个性心理特征和性格,在每个幼儿身上的表征都不一样。对任何一种表征的幼儿,我们都不能忽视。要根据每位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改变,满足不同幼儿的心理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幼儿解决面临的问题和困扰,更好地发挥心理健康教学活动地教育作用,促进幼儿健康活泼地发展。对于一些有心理缺陷、心理障碍,行为怪异的问题幼儿,更要进行跟踪研究,制定系列方案,采取积极的方法,进行矫正性辅导,帮助他们克服个性倾向,恢复其健康的心理。  随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健康”这一概念的认识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是没有病症或虚弱的现象。对于正在生长发育的儿童来说,身体发育与心理发展是生长发育的二个生要方面,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关注远不及对孩子的高矮、胖瘦、吃的好坏、生活环境那么上心,生活在家庭的.保护伞下,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得不到应有的锻炼,有些儿童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行为。像我们班的王旭辉,刚来幼儿园时,就不喜欢与小朋友、老师交流,学习知识不随老师读,课后自己找一个角落玩,经过我的观察,发现了他在自己玩的时候,说些奇奇怪怪的话:“你是吹牛大王、你是大胖鸟、不会飞等。继续听下去,发现他说的都是动画片中的对话,当你再向他问起的情节时,他就不愿意交流,还有当小朋友与他挣抢玩具时,他会发出刺耳的尖叫声,就像动画片中的怪兽一样。  由于上面种种现像,我找到家长进行询问,原因得知,他爸在厂里上班,他妈自己种大棚,忙不过来,从小只有奶奶照顾他,孩子又喜欢看动画片,只有看动画就不吵不闹,只要遇上赶集就买动画片,这样奶奶就好忙其他之类的家务,坐下来与孩子交流的时间很少,这就到了幼儿园里,我针对幼儿的情况向他妈说了,希望你要多抽出时间来陪孩子,每天晚上睡前给孩子讲一个关于良好习惯的故事,减少孩子的看电视时间,购买一些关于美术的书籍,多到外面与孩子交往,不要把孩子整天关在家中,这样经过不长时间的训练,相信他会喜欢与朋友交往的。  3、学习心理健康的相关理论,明确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任何研究都是以理论为指导的,在研究时通过学习相关儿童心理健康的相关理论,了解儿童心理特点,帮助我们在实践中把握研究的方向,使我们避免走许多弯路。而理论也能转变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在研究中采用适合于幼儿的方式方法,对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加以引导,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4、家园配合,共同教育  家庭是幼儿生活中第一个接触到的环境。完善的家庭结构,良好的家庭人际环境,家长本身的素养及女的教育观、教养方式,家长之间和幼儿园之间是否要求统一等,都会给幼儿心灵烙上深刻的“印记”,因此,教师和家长要经常沟通,相互交流幼儿在家或在园情况,以便及时纠正幼儿在心理方面所产生的问题。  5、做好幼儿个案的追踪调查  认真观察幼儿在的行为,及时写好个案分析,以提高教师的能力,并作好比对、测查资料的收集记载工作。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篇12  一、指导思想  1、对全体孩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孩子,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3、要以面向全体孩子为主,个别辅导为辅,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进人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要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活动让孩子获得心理体验来改变自己的观念。  二、结合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育  1、各班主任根据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以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实效、有目的地在晨间谈话、健康、社会的教学领域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平时有重点地对本班幼儿进行个案分析、观察记录。  2、要求班主任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注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辅导实践,并及时积累经验和整理、收集相关的辅导资料,以达到促实践求进步的效果。  三、“健康”是生活教育  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是人的内心世界与客观环境的平衡,是自我与他人的平衡,因此要从幼儿的'生活中开始进行正确的教育,首先,体察幼儿的内心感受,真诚地给予幼儿心灵慰藉是的心理健康教育,其次,满足幼儿心理安全需求,消除“焦虑”这一许多心理问题的根源,最后,引导幼儿换位思考,多为他人着想,融洽人际关系。  四、家园合作  “健康”需要幼儿园核家庭的共同努力,因为日常健康行为教育的全部内容都会在家庭生活中体现,没有家长的支持,日常健康行为教育不可能真正有效,只有坚持不懈,家园配合,健康教育的效果才能真正得到体现,孩子才会真正健康起来。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篇13  一、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我园将继续完善生理和心理、家园互动、师生紧密结合的多层次、多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维护心理健康的二级心理危机干预网络,创建维护师生心理健康的工作机制。  2、营造有利于师生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和谐氛围,有效预防和缓解师生的心理压力,提高我园师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  二、以心理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充分开发师生心理潜能开展。  1、针对幼儿年龄特点在大、中、小班各开设心理课程。  2、老师之间平时应互相听课,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以心理讲座为辅助,为老师排除心理障碍。  三、开展老师的心理辅导工作  对每一位来访的`老师做到真诚倾听、详细记录、认真分析、助人自助、过程保密等要求。对于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的幼儿希望老师给予直接的指导。  1、利用多种渠道,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2、办好家长学校,向家长们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使他们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  3、利用好宣传栏对家长及教师宣传心理健康常识,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科学教育,帮助她们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案】相关文章: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案12-17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方案01-01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案优秀12-16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01-26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案12篇01-03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案(12篇)01-03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案(精选12篇)01-03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方案01-01中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07-01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范文08-2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育孩子正确面对输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