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大学博达校区离机场多远在哪个街道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这一年,大学党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党史学习中汲取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智慧和力量,团结带领全体师生员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砥砺奋进,紧扣“聚焦总目标 建设双一流”工作主线,全面推进学校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更好地展示2021年学校发展成就,学校在广泛征求师生意见的基础上,最终遴选出新疆大学2021年十大新闻,同师生校友一起,共同回顾2021年新疆大学的重要时刻。1.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系列活动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校通过排演《共产党人在新疆》《以青春之我》等系列红色剧目,发布“网上重走长征路”党史故事视频,组织1921名学生表演灯光秀献礼建党百年,上线新疆大学红色记忆线上展馆,举办新疆大学古籍文献馆开馆仪式暨学术研讨会,为老党员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开展“永远跟党走”实践活动,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暨表彰大会,表彰学校优秀共产党员、党务工作者及先进基层组织,集体观看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共忆初心、再启征程,表达新大人对党的无限深情和衷心祝福,激发广大师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坚持把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组织全校师生员工深入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方位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2.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2月26日,新疆大学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议召开,标志着全校党史学习教育全面启动。学校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高质量推进,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实施方案,强化理论学习,抓好理论宣讲,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按照“学党史”在“严”上下功夫,“悟思想”在“深”上下功夫,“办实事”在“实”上下功夫,“开新局”在“质”上下功夫的工作思路,坚持把学习贯穿始终,把为民办实事贯穿始终,立足实际,突出特色,传承红色基因,通过突出“四个重点”、坚持“七个融入”、围绕“七个着力”,扎实引领师生党员深学细悟、融会贯通,学出坚强党性、学出信仰担当,在全校营造出“处处有课堂、时时被熏陶、人人受教育”的浓厚氛围,师生参与率达到100%,“为师生办实事”219件。3.博达校区正式启用
10月17日上午,新疆大学博达校区正式启用,13个理工科学院实现搬迁,近2万名同学顺利入住。2018年8月,自治区党委研究决定投资50亿元建设新疆大学博达校区。项目位于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河马泉新区,规划用地约247万平方米,规划总建设面积125万平方米。经过3年的努力,完成一期总建筑面积71万平方米的工程建设,51栋单体建筑及配套设施全部建成,满足全部理工科学院的教学、科研需求,合理的校园功能体现了管理高效、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依山就势的博达校区分为核心区和三个组团区,由两环串联;满目的“新大红”,作为主基调彰显着“抗大第二”的深厚底蕴。博望门、图书馆和博物馆,雄铸起校园精神轴线;集贤门、立德桥、大学生活动中心和大成门,构建了校园文化轴线。博达校区的全面启用,使新疆大学的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学科布局更加合理,理工科发展的平台空间及硬件条件瓶颈得到极大缓解,追求一流教学质量、营造一流育人环境、吸引一流人才、产出一流科研成果有了坚强保障。4.省部共建碳基能源资源化学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获批
2021年初,科技部发文,新疆大学“省部共建碳基能源资源化学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获批。这是我校首个获批的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标志着我校科学研究工作取得重大突破。2021年,学校科学研究工作取得新进展,科研经费增幅明显,高水平论文数量和质量显著提升,走出校门争取横向项目能力明显增强。11项研究成果获得自治区科学技术奖,《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入选CSSCI(南大核心)来源期刊目录,《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入选《2021年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学校以西北边疆治理研究为目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新疆历史文化研究为路径,深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国家安全研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研究平台建设。获批自治区创新团队4个,自治区人文社科基地10个。5.部区合建重大设施平台落地
教育部不断推进新疆大学部区合建工作,为新疆大学加快发展指明方向,明确建设路径和具体举措。学校认真贯彻落实部区合建工作要求,加快推进大型系列研究设施(平台)建设和成果转化。聚焦西北边疆治理馆藏文献典籍目录编撰、西北边疆安全文献数据库建设等领域,投入5000万元建设“西北边疆治理文献与研究中心”,使其成为服务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特色文献资料中心。建成“新疆大学古籍文献馆”,陈列各类与西北边疆治理相关的古籍文献、影印本古籍、红色文献和档案资料共计300余部、1400余册。出版《光绪朝硃批奏折·新疆资料辑录》《清代上谕档·新疆资料辑录》等一批学术专著、译著、资料辑录25种43册,发表高水平论文200余篇等。围绕新疆丰富的煤炭和石油资源高值化利用,学校与克拉玛依市人民政府共同投入3.27亿元建设“煤油共炼”大型系列研究设施。该设施由碳基资源化学基础与分析测试平台、“煤油共炼”高效转化技术与装备平台、下游产品高值化开发平台和“三废”处理与高值化利用平台4部分组成,建成后将推动“煤油共炼”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下游产品开发,形成煤化工重油加工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并对外开放共享,成为服务新疆乃至全国可持续发展、国内一流的“煤油共炼”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高地,为国家煤化工及重油加工产业创新升级提供科技支撑。12月17日,新疆大学与克拉玛依市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煤油共炼大型研究平台”合作协议,“煤油共炼”大型研究设施平台基本建成。6.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10月15日,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落下帷幕。经过激烈角逐,我校软件学院《智慧猪业—基于声纹识别的生猪疾病预警解决方案》项目在高教主赛道的比赛中斩获本科生创意组金奖,实现了我区高校在“互联网+”大赛中金奖“零”的突破。2021年,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学分制改革,制定本科生课程成绩及学分认定实施细则、学分制选课试点实施方案等5项规章制度。深入实施一流本科建设计划,29个本科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本科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人荣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获批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4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7项,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入选教育部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加强学生美育、体育、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等各类国家级竞赛获得奖项614人次,省部级奖项 734人次。7.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1月11日,学校召开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制定加快研究生教育改革、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完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进一步强化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出台博士研究生招生监督保障实施细则,优化直博招生选拔方法,完善博士研究生招生“申请-考核”制度。按照“建强工科、优化理科、繁荣文科”原则,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建立学科建设与科研平台建设融合发展机制,形成学科和科研平台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新增资源与环境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新增地质学、力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学科建设水平和影响力稳步提升。截至目前,我校已有1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学校研究生教育体制机制不断健全,质量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实现了研究生培养规模和质量的同步快速提升。8.引进高层次人才破百人
学校修订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进管理办法和“天山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实施办法,完善博士等高层次人次入职协议书、引进流程更加优化,管理机制更加健全。加强人才引进宣传力度和组织力度,多措并举开展人才引进工作,全年已报到入职博士及副高级以上职称高层次人才100人,较去年增长19.3%。引进高层次学科带头人6人。新增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自治区“天山英才”21人、自治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后备人选5人、自治区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7人、自治区天池博士计划57人。制定博士后科研人才招聘办法,全年累计招收博士后36名,通过校企联合培养形式招收博士后10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获自治区先进流动站。9.推进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有关要求,进一步疏通学生社区中心各项工作机制难点堵点,学校就推进学生社区改革工作做了一系列安排部署,积极发挥职能部门和各学院等方面力量,成立学生社区工作委员会,全面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学校明确了学生社区中心相关工作职责、机构及编制等,从各学院遴选25名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有吃苦奉献精神的辅导员入驻学生社区一线开展工作,50名推免辅导员配合工作,各校区形成了由学生社区中心服务管理科负责人牵头抓总、片区长分片负责、各楼辅导员具体组织实施的工作格局,构建了“服务管理科-片区-宿舍楼”三级管理模式,进一步夯实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础,打通“三全育人”最后一公里。10.全面推进学院综合改革2021年,我校全面推进学院综合改革,从个别试点推广到所有学院。修订学校绩效考核实施办法,制定印发学校预算管理办法、学院预算经费分配及管理办法,改革校院两级资金分配机制。各学院改革措施不断完善,学院办学主体作用明显增强,教师队伍活力不断激发。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制定《新疆大学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实施方案》,推动各项教育评价改革措施落到实处,多元评价机制更加健全。修订教师系列职称评聘实施办法,单设思想政治教育系列评价标准,突出“破五唯”导向,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新疆大学新校区位于乌鲁木齐市河马泉新区,取名为“博达”。博达校区的建设将进一步拓展新疆大学的办学空间,显著改善广大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进一步推动新疆大学的发展驶入“快车道”、勇攀“新高峰”。博达校区形状大致为梯形,南北最长为2.1公里,东西最长1.9公里,占地约3711亩,可谓“大”矣。博达校区总建设面积规划为125万平方米,一期已建成图书馆、大学生活动中心、教学楼、实验楼、训练馆等44栋建筑。其中图书馆是核心建筑,位于整个校园的中心位置,其他建筑依次展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疆大学博达校区离机场多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