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晓的回答下,杭州威雅浙江省教科院附属小学好吗部的老师们是怎样开展多学科融合教学的?

杭州威雅语文课堂上一期(点击可回顾详情)我们分享了杭州威雅小学部的语文老师们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孩子们的文化自信和世界格局。老师们执守着学校的全人教育理念,兼容主观性和包容性,探索多元教育方式。本期,我们与大家分享小学生们最爱的几大语文课堂活动。这些超越课本,超越语言本身,跨学科、跨时空、跨媒介的活动对孩子成长能带来何种意义?融合课程——让语文跨学科在威雅的语文学习可不止于语文。它包含独立的阅读和语文主题课,还有日常语文的融合学习,兼具多学科与国际化的特色。01从曹冲称象到应用物理大家都学过曹冲称象,但是并非所有孩子都会在实际生活中使用秤。在威雅的语文课堂上,二年级的同学从源头就开始体验了一把如何使用一杆秤。孩子们围在一起研究秤的构造;讨论学习什么是克(g),什么是千克(kg);先掂一掂小物件,然后称一称……到此一定有人深感疑惑这到底是一节什么课?这其实是一节融合语文课程,利用课文中官员称象的办法,低年级孩子们接触到了应用物理知识——在称东西的时候要掌握平衡,要会读秤杆上的刻度,要了解基本物品的大概重量。这节课下来,同学纷纷抱怨:“老师,这个秤砣老不平衡。”“老师,这杆秤我拎不起来。”“老师,这块橡皮才两克啊!”然而老师已暗自窃喜,无论是词语的使用,还是刻度的认读,同学们几乎全都掌握了。扎根传统文化——激发学习动力在杭州威雅的语文课上,传统文化从来不会缺席。课本上的冰山一角远远不能满足孩子们对探索经典世界的渴望。孩子们上演《四大名著》故事、吟唱古诗词、诗歌朗诵、共读经典……02《世说新语》故事大赛里的“探索欲”高年级的孩子们开展了《世说新语》主题的讲故事比赛。原本深奥难懂的文言文是孩子们头疼的问题,可是为了赢得比赛,孩子们不得不鞭策自己,一次次地查阅资料、咨询老师,最终将喜欢的故事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展示出来。收获了主动学习的成就感,孩子们笑曰:“如今我们是威雅小学部最了解《世说新语》的学生了。”课本剧排练,是同学们最开心的时刻。《牛郎织女》、《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狼牙山五壮士》等不同题材的经典课文都能在同学们的合作发挥下,被展现得惟妙惟肖。>>> 小学部的文学周、汉字文化园是激发孩子主动学习传统文化的好机会。点击文字可了解更多汉字文化园。同伴间的正向激励写作和阅读一样是亘古不变的语文学习难关。为了鼓励孩子们写作,老师们进行了多种尝试,日常的小练笔、剧本创作、创意的绘本作文、真实的书信……03公众号投稿:自主创意写作高年级的语文老师还为孩子建了专门的公众号。看到作文本上的水笔字变成电子版的读物,孩子们更加认真对待每一次书写,再认真根据老师的修改意见进行作文修改。甚至有孩子开始自主创作诗歌和剧本想给老师投稿。值得一提的是,在相互阅读同学们的作品时,孩子们比阅读范文时都更认真,发现身边的小伙伴可以写出这么精彩的文章,也鼓励了他们自己更用心地去书写。读完一本书—培养终身阅读力如今,阅读已然成为全世界热议的主题,作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的“整本书阅读”,是对语文课程中单篇阅读、群文阅读的必要补充与提升。04发挥整本书阅读的魅力学生在阅读整本书时,老师会根据书的体裁来确定阅读目标。比如四年级同学在阅读《夏洛的网》这本童话时,老师拆分为四步:首先,学生们在课下搜集《夏洛的网》的相关资料,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合理提问: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本书?他在什么时候写的这本书?他对农场和动物很熟悉吗?随即老师指导学生们将搜集的资料与文本内容作对比。师生共同合作探究,进一步明确作者的创作意图。学生们在通读全书后,就该训练阅读思维了。在故事中寻找冲突类型,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这也要求学生们对于书进行重复阅读。最后,老师再推荐学生们拓展阅读作者创作的《猪之死》《精灵鼠小弟》,以此帮助学生更加了解作者,学会迁移运用。05有书共读杭州威雅小学部的语文课程体系当中,设立专门的中文图书馆课,让孩子们每周都能有进馆阅读的机会。课上,三年级的孩子们会共读一本书,并对书中的内容进行细致分析、人物简介的制作。孩子们会根据作者对书中的描写来画出主人公的样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发生的事件等。 这种以色彩、图像等方式直观形象地呈现了思维的过程,与儿童的思维特点所吻合。06辩论:综合技能“练武场”辩论是将语文学习中的口语表达和辩证思维联结的最佳手段之一。杭州威雅专门成立了小学部的辩论赛组委会。每年,五六年级学生都会进行跨年级辩论赛,在唇枪舌战的辩论赛场,思维的火花盛开得格外灿烂。语言的学习在课堂上,更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学习机会和百花齐放的学习方式。在杭州威雅,老师与学生互为输出和输入者,携手走在表达自我,理解世界的精彩语文之路上。}
近年来,跨学科教学在国际教育领域日益受到关注,如何开展跨学科教学成为老师们热烈讨论的议题。上周,IB大咖郭晓晖博士再次做客Eurus线上分享会,就跨学科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和老师们进行了分享和讨论。什么是跨学科教学?很多老师对“跨学科教学”这个名词非常熟悉,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它却很难真正被落地执行。阻碍老师们的理由之一,是对跨学科教学具体概念的不明晰。有些老师认为,跨学科教学就是单纯地把不同学科的知识在同一个课堂上展示并应用。这其实混淆了“跨学科教学”和“学科融合”的定义,甚至误解了其内涵。在具体解释前,我们先明确一个结论:学科融合不等于跨学科教学。学科融合:借助其他学科的知识、教学方法,将其作为一种工具来实现对主导学科的学习。跨学科教学:学生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或学科组的知识体和认识方法产生理解,并对它们加以整合,从而创造出新的理解——并不是观点和知识的单纯累积,而是理解。跨学科教学的目的在对跨学科教学的概念有了一定了解之后,老师们不禁会问一个问题:跨学科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呢?在有效的跨学科学习中,对各学科的观点或各学科领域的整合是目的明确的。整合各学科的观点本身并不是目的,而只是加深学生对周围世界的理解,并帮助他们增强理解能力的一种手段。了解了这一点之后,我们自然就能得出一个结论:跨学科教学是不能替代常规的学科教学的,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跨学科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跨学科教学的重要性既然学科教学也能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那为何我们一定需要跨学科教学呢?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引用《A Guide for Interdisciplinary Teaching and Learning》中的一句话来回答:“Much of the power of interdisciplinary learning lies in how it teaches students to think and make connections.”跨学科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去思考和关联。这里的“关联”不仅指学科之间的关联,也代表与实际生活的关联。在学习了所有学科的知识点和能力后,学生可以培养认知偏见、批判性思考、允许多元性、重视道德问题解读这四项主要认知能力;在认知过程中,学生可以理解多元的观点、评估相互冲突的视角、构建起结构性的认知体系;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学生要通过事实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结构性知识等知识体系来完成学习。总结下来,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需要从认知的需求出发,通过对能力的培养和对知识体系的教授来达成教学目标;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他们要先接触知识,继而培养相应的能力,最终实现教师所期望的对认知的理解。从老师的设计到学生的反馈,形成教学活动完整的认知循环。跨学科教学的益处跨学科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对学生、老师甚至学校究竟有什么好处?只有通过跨学科学习才能实现这样的优势吗?答案显而易见。IBO《中学项目中的跨学科教学与学习》总结出了跨学科教学对学生和教师的多种益处,可供老师们参考:跨学科教学设计的参考理论依据理解了跨学科教学后,在真正实施跨学科教学时我们必须站在更高的角度来进行设计:站在教育的角度看教学,教学才是生动的、有意义的;如果只是站在教学的角度看教学,教学很有可能是片面的、与现实生活脱钩。那么,该如何站在顶层的角度来设计整个教学活动呢?老师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切入:Teachers教师:持续不断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对教育的理解力。一个不善于学习的老师,如何能培养出一个善于学习的学生?在学科教学中,很多老师都精通自己的专业,跨学科之间的教育或许可以成为老师们进步成长的突破口。Students学生: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要围绕学生来展开。教学的设计不应以教材或是教师为中心,而应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我们的学生在未来五年、十年一定会面临比我们所面临的更严峻的挑战,很难利用单一的学科知识来解决问题。学生现在培养的能力,解决的应是未来的问题。教育必须具有前瞻性。Content材料:在教学活动中尽可能运用丰富的材料/资源来建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我们常说教学应该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实际生活的材料往往不是单一的,老师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挖掘出跨学科的材料,来实现教学过程。Task任务:确保学生所理解的任务和教师向学生提出的任务是一致的。老师们常会发现,自己提出的任务和学生提交的结果会存在一定误差。从这样的现象中可以看出,学生的理解力可能存在一定问题,教师应在此方面下功夫。跨学科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要点在每次实施跨学科教学前,老师们可以先思考以下五个问题:1. 为什么要进行跨学科单元的教学?2. 每一个参与的学科将如何对跨学科教学做出贡献?3. 学生需要完成什么样的作品或成果来作为最后的产出?4. 如何培养学生思考和理解的能力?5. 如何让跨学科教学显得有序且环环相扣?当这几个问题有了答案,教师便可以正式实施跨学科单元教学了。教师可以从多个切入点形成想法,并为跨学科教学单元制定计划。其中最有力的出发点可以是地方的、以社区为焦点的、全球性的或人际的问题、议题或挑战,需要应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去加以解决。发展跨学科教学单元的其他灵感包括那些能够促使多学科整合的中学项目重大概念、全球背景或教学内容。重大概念:IB是以概念为驱动,通过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对概念进行理解。概念分为重大概念和相关概念两部分:重大概念是指凌驾于八大学科所有知识体系之上的概念,在不同的学科领域中,学生理解概念的角度会有所不同;相关概念往往植根于某一个学科内,具有典型学科属性。我们往往借助学生在学科内对相关概念的理解,来强化对重大概念的理解。全球背景:给学生的学习设定情境。对知识的理解在不同的情境下会产生不同的答案。例如,我们现在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它被创作出来时的理解一定是不同的。重大概念、全球背景或教学内容都可以作为切入点,来设计跨学科教学。当教师已经找到一个切入点后,还应考虑一些问题来辅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跨学科教学的实施:· 我们需要教授的学术内容标准和相关概念有哪些?· 这些内容、知识和经验,是否是学生未来取得成功所必需的?· 学生更需要接触哪些行业?· 什么样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会与学生实际生活更紧密相连?老师们必须明确一点:不要为了跨学科教学而教学。所以这些问题的答案能够帮助老师更好地实现跨学科教学的效果。跨学科教学-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跨学科教学过程中,差异化教学更容易隐藏起来——也许一名学生在某个学科学习中非常优秀,但这种优秀并不一定凌驾于所有学科之上,当老师先入为主地带着“优秀”的标签去看待学生时,往往会忽视其在跨学科学习中的弱项,导致其在理解中出现脱节。为了更好地在跨学科教学中实现因材施教,老师可以安排多种形成性体验活动,来帮助学生多角度地建构理解。形成性体验活动可以是并列式,也可以是串联式,但要具有层次感和差异性,不断地帮助有偏差的学生强化理解。据此,我们才可以真正对学生进行跨学科形成性评估:确定教学材料的基本原则在选择教学材料时,教师应尽可能遵循以下原则:· 有助于学生在项目中展示他们在不同领域中的优势· 将与学生实际生活产生密切的联系· 帮助学生更广泛的学习领域建立联系跨学科教学的反思与评估跨学科教学的反思非常重要,老师和学生都需要参与其中。针对学生提出的评估标准包括三个方面:评价、综合和反思。在布置每一项评估作业之初,教师就要对所要求的结果做出具体澄清说明,这样学生才能够了解对作业的详细要求是什么。向学生澄清说明要求时,教师必须确保不改变所公布的评估标准要求学生达到的水平,也不引进额外的要求。老师的反思需要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且应该与学生进行讨论,这是帮助学生进行理解、示范的重要过程。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思考:学生在反思过程中一定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从跨学科教学之前、之中、之后来分阶段进行:跨学科教学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老师们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也许会踩很多坑,但在认真地钻研与实践之后,一定可以看到学生在更高层面的进步。更多国际教育行业资讯、招聘信息,欢迎关注:Eurus欧洛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浙江省教科院附属小学好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