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望教育真的能解决孩子有厌学心理,该怎样引导和鼓励厌学吗?

亲爱的朋友们,我是甘肃省妇联心理顾问,国家注册二级心理咨询师周志玲,甘肃省妇女儿童心理咨询协会会长。新年伊始,《家庭教育促进法》开始实施了,一些家长们为教育孩子依然忧心忡忡。最近,好几位家长很焦虑的找到我们,说孩子厌学怎么办?孩子整天拿着手机怎么办?孩子沉迷游戏怎么办?经我们长期研究发现:一个孩子到了青春期多数就是两种表现,让家长去焦虑。第一个是成瘾。第二个是叛逆。成瘾大部分来自于父爱的缺失。叛逆,大部分来自于妈妈的唠叨。妈妈如果特别喜欢唠叨,特别喜欢威胁,特别喜欢交换,这个孩子就容易形成叛逆的状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妈妈的无私付出,也需要爸爸的关心和陪伴。当我们深入了解孩子产生厌学的原因时发现,孩子之所以产生厌学跟爸爸对待孩子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很多爸爸也感觉很委屈,我很爱孩子呀,为什么孩子厌学就是因为我的原因了?有一个故事很打动人。一个小男孩问他父亲:“爸爸,你一天的工资是多少?”“一百元”爸爸说。“那么一小时能挣多少钱呢?”孩子问。爸爸说:“十二元”随后,孩子拿出十二元钱给了他爸爸。“我想买你一个小时,来陪我玩,可以吗?”当这个爸爸听到这个之后,眼中流出了泪水。当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您是怎么想的?现实生活中,父亲总是忙于生计,在外挣钱,一年忙碌在外,节假日才有机会与家人相聚。而母亲一直在家照顾家庭,陪伴孩子,管理孩子的学习,相夫教子。母亲在孩子成长过程的重要性不可替代。但是再强大的母亲也替代不了父亲的角色。教育家孙云晓说:中国的父教缺失是我们民族很大的隐患。父教缺失,会让孩子一辈子都缺钙。北京军区总医院曾经有一个研究发现,造成网络成瘾的病因,排名第一的就是父爱缺失。孩子没有了安全感,他会为转移不安全感,而专注某一事物,打发不安全感,容易形成一种心理与精神的依赖,而这种依赖的持续,容易形成“成瘾性人格”,比如,打游戏成瘾,上网成瘾, 抽烟,喝酒成瘾等。心理专家陶教授从1994年开始进行成瘾医学研究。95%的网瘾少年,网瘾的形成多与家庭教育欠妥、家长陪伴不够有关。其中“93%的网瘾少年缺少父爱”,且网瘾少年普遍缺阳刚之气。众多权威数据无不在显示,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行为问题和成瘾性的人格特点,其首要责任在父亲。有一组数据值得每个父母深思:生活中没有父亲的孩子,将来落入贫困或犯罪的可能性比一般孩子高出5倍;他们将来弃学的可能性高出9倍;将来被关进监狱的可能性高出20倍。为什么父亲的陪伴如此重要?缺失父爱会造成什么问题?1、孩子的安全感缺失父亲是充满力量、决绝果断的男性形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先接触的可以保护自己的男性形象。若孩子的成长中早早缺失这种安全感来源,那么他今后会成长为敏感、浑身带刺的人。2、孩子会变得过度索取父亲相对女性,会更不容易焦虑,不焦虑的状态下,更容易给到孩子无条件的爱和安定感。从小缺失爱的孩子,便会变得过度索取,并用讨好的、心机的、危险等不良姿态,去得到自己想要的。3、孩子认为做任何事情都没有意义,活着没有意义,继而产生抑郁情绪首先男性看待事情的方法和女性不一样,只听某一方的会有失偏颇。其次,从父亲那边能得到相对理性的建议,孩子能得到更多解决办法。4、厌恶学习男性的探索精神比较强,当父亲带着孩子一起做什么的时候,能让孩子更多发现过程中的乐趣。而父爱缺失的孩子,没有这样的角色引导他们发现学习过程的乐趣,所以觉得学习毫无意思。朋友们,我们深知爸爸们为家庭负重前行、奔波劳累辛苦,家人看在眼里疼在心。可是再忙,既然抽出时间了,就不能敷衍了事,共处一室,“孩子做作业你玩手机”的陪伴是无效的。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错过就真的错过了。相信自己,只要做好时间管理,做好平衡,只要真的想陪伴孩子,就一定会有时间。相信自己,忙碌爸爸也可以做好爸爸。孩子长大以后,一定会以你为骄傲。同时,作为妈妈也要时刻关注不要剥夺了爸爸们成长的机会。很多时候,不是爸爸的缺失,而是妈妈把爸爸推到远方。妈妈们要做的,就是让老公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也给爸爸们成长的空间。想要孩子学习成绩好,最好的方法是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不要整天大喊大叫,否则孩子的神经元就会断掉,就是封闭起来了。经常成长在暴力和压力氛围中,孩子的大脑回路完全在求生存的状态和恐惧当中,他根本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学习这件事上,厌学是必然的。父爱的缺失,犹如孩子成长道路上缺少了规则的约束和方向的引导。孩子的成长需要父亲的力量。孩子的成长,也是父亲的成长的过程。永靖县妇联真诚欢迎社会各界朋友积极投稿,共同为所有广大妇女儿童营造更加美好的媒体主阵地。原标题:《陇姐心语
如果爸爸不缺席,妈妈不焦虑,“成瘾性人格”的孩子会更少!》阅读原文}
卓越索学教育网:www.zysxjt.org.cn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孩子就是整个家庭的希望,父母寄予孩子期望,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好学,学有所成。但是,有些孩子因为一些原因:顶撞家长,离家出走,拒绝交流,熬夜打游戏,手机成瘾,逃学厌学,早恋,不良交友等,让不少家长感到头疼。原来那个懂事听话的小宝贝,突然就变成了一个“小魔王”!父母无助,伤心,焦虑,束手无策,越管越逆反,无法沟通,无法对话。父母采取了应对的措施,限制孩子玩电子产品,多报补习班,限制孩子交友等等。可是,这些措施完全无效!甚至加重了情况:———本来还断断续续去上学的孩子彻底不上学了;———本来只是听不进父母劝告的孩子,彻底不理父母了;———孩子和父母之间出现了剧烈地冲突,甚至和父母对骂、大打出手—有些孩子干脆离家出走,或者去网吧玩儿,彻夜不归;绝大多数孩子厌学的孩子并不是不想学习,也不是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而是不能够适应学习的环境,也就是学校。原因一:学习问题在班里排名太靠后没面子、功课跟不上、作业完不成怕被老师批评等等。原因二:人际问题不喜欢自己的老师、老师对孩子有了偏见总是批评孩子、孩子喜欢的某个异性同学不理自己或者和别人好了、孩子被班上的同学排斥、被校园欺凌等等。不同的孩子表现的症状也不完全一样:第一类:心理发育不良型孩子一生下来就没有得到父母的关注,父母忙于工作,或夫妻关系不好,很少陪伴和关注孩子,即使陪伴孩子时也心不在焉,这些都会造成心理营养的匮乏,给孩子造成孩子人际交往的困难,在学校没有朋友或被同学欺负,孩子总是处于一种惊恐中,很难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学习成绩上不去,又会被老师批评,就更加自卑,形成了恶性循环;第二类:心理营养过剩型孩子这类孩子从小就得到父母的极大关注,各种补习班、兴趣班上个不停,每一分钟都被安排得满满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既高且严,不顾孩子的实际,长期下来,孩子学习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完全丧失,形成了学习上的倦怠,小学低年级时成绩很好,但是到高年级或中学后,成绩越来越差;第三类:心理创伤型孩子类孩子的父母自身脾气暴躁、焦虑,或者夫妻关系不好,或者自己早年受过心理创伤,把自己的焦虑投射到孩子身上,动不动就训斥打骂孩子。孩子在学校遇到问题和困难后,不能给予孩子情感上的支持,也没有给予孩子技术上的指导,导致孩子面对挫折和困难后要公逃避、要么沉迷到游戏中去,要么到同伴关系中获取支持,由此可能会交上不良朋友。有的孩子天生逆反,可能会和孩子爆发激烈地冲突,有的孩子天生比较乖巧,往往会自我攻击,不和父母发生正面冲突,而是沉溺在游戏中,完全不和父母沟通,如果父母在这个时候放手,孩子会越来越偏离原来的轨道。因此,家长必须进行干预。然而,在众多引导方式中,帮助孩子重燃信心,才是治本的方式。1、家长可以提醒孩子回忆一下学校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和好朋友。2、你也可以问你的孩子:如果你不上学,你的朋友会离你越来越远,因为你不知道他们知道什么。即便如此,你愿意接受吗?只有充分了解孩子,父母才能发现孩子的问题,给予正确的指导,让孩子始终保持快乐的心情。当孩子快乐时,没有负担,可以快乐高效地学习,提高学习成绩。如果您的孩子正面临这样的问题,小编推荐:帮您解决青春期孩子,逃学厌学休学,成绩大幅波动,沉迷游戏,叛逆暴躁,不良交友,作业拖拉磨蹭,社交障碍等问题。知识付费:索学智库研究院官网:卓越索学教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有厌学心理,该怎样引导和鼓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