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房子是朝北的平房是否能安装升阳光房上面可以装光伏吗家庭光伏?


今年是清远新一轮创文工作的决胜之年,清远市作协组织开展了2020年社会主义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征文活动,经初评和终评环节,并经组委会确认,评选出散文组获奖作品十篇。本次评奖,由市文联兼职副主席、一级作家唐德亮,市作协副主席陈露、叶清河为初评委;邀请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副主任杨克,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作家》杂志主编、编审宗仁发,广东散文诗学会会长、《粤海散文》编委陈惠琼为终评委。评奖采取全程匿名、独立评选的方式进行。本次征文的获奖作品,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深刻展现了清远市在精神文明创建、脱贫攻坚、文化发展等各方面取得的成就,颂扬了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抗疫先进人物事迹,以文学的方式讲好清远故事、传递清远声音。获奖名单(散文组)1盘鹃《贫困户眼里的第一书记》2谭灯材《那山,那水,那些人》3麦美娟《父亲的手》4陈国楚《我为扶贫,无怨无悔》5谢玉新《茶甘情浓话茶缘》6成瑶《老朋友》7陈卫华《啊,那一抹红》8陈诗雨《有一种品质叫——自强自立》9谭石林《为爱而行》10黄洁谊《乘着脱贫攻坚的春风》附获奖作品展示《贫困户眼里的第一书记》盘鹃向上滑动阅览“谋划造血产业,开展创收活动,一门心思扑在扶贫攻坚最后一公里,最终给我们这些贫困户带来了福祉,这样的第一书记真的样相(瑶语即好样的)!真心希望他留下来继续带领我们村往前走。”7月18日,笔者在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排镇连水村采访时,这位在困难面前没有流过泪的瑶家汉子,眼眶里却闪耀着泪花。这位瑶家汉子是谁?让他动情的第一书记又是谁?因为奋斗让他改变生活这位瑶家汉子,书名叫唐华明,瑶名叫唐六四贵,是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排镇连水村6组39岁的村民。2016年,他的家里只有一台黑白电视,其它物件可以说跟现代格格不入。因为生活的贫困,妻子跟他离婚了,留下7岁的女儿和3岁的儿子跟他相依为命。这日子,什么时候才算到头啊?其实,谁也不想过穷困潦倒的日子,只是上天的安排让唐华明的生活不尽如人意。他所在的连水村,地处粤西北石灰岩山区,土壤贫瘠,干旱缺水,种植在山坡上的油茶便成了最重要的经济来源。由于管理粗放,油茶收入也不稳定,一年到头也就2000多元,可怜的收入让这一家子朝不保夕。“穷则思变”。面对家庭的变故,唐华明不想作茧自缚,想方设法努力改变现状。他跟许多年轻人一样,也不想窝在山旮旯,但自己只有初中文化,没有技能,干不了挣钱多的活,于是放弃了外出的念想。2017年2月,他东借西凑筹集2.5万元资金,在自家山林搭建鸡舍,发展林下经济。他从市场上购进100只雏鸡试养了几个月,因缺乏技术,结果血本无归,让他欲哭无泪。“屋漏偏逢连夜雨。”2017年9月12日,35岁仍单身跟阿妈一起居住的弟弟不幸脑溢血致使偏瘫,住进医院。唐华明作为哥哥不能见死不救,硬着头皮四处借款,更使他雪上加霜。正当唐华明陷入绝望境地的时候,驻村第一书记房建辉出现在他面前,满怀期待地鼓励说:“你的自强精神让我震撼,你的遭遇也让我很同情!困难是暂时的,有党在,有政府在,希望你抬起头来,跟我们一起共同奋斗,争取自己的幸福。”听了第一书记的话,倔强的唐华明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抬起头接受了他的邀请,到村里的“精准扶贫产业示范水果基地”当临时工。房建辉一边安排唐华明打工,一边安排他去参加技能培训,在打工的同时料理山地鸡。掌握了养殖技术,让唐华明如虎添翼,饲养的山地鸡成活率达到99%,收入连年翻番。2018年,唐华明在果园打工收入1.2万元,养殖山地鸡纯收入达到了2.4万元;2019年,他在果园打工收入3.4万元,养殖山地鸡纯收入5万元。过去破旧的泥坯房,今天变成了明亮的新洋房,黑白电视也换上了液晶电视,幸福指数节节攀升,成为人们羡慕的对象。面对变化,唐华明喜盈盈的,逢人便说:“能有今天的生活,全靠党这座靠山。听党的话,走自强的路,我们就能用双手奋斗出属于自己的幸福新生活!”因为初心让他如此执着“党是人民的靠山!”近百年来已经得到印证,连水村驻村第一书记房建辉的行动也是最好的诠释。唐兰保六贵是连水村8组的村民,一家4口,大儿子正在县城读高中,小的只有5岁。42岁的男主人患有轻度肺结核,干不了重体力活,靠妻子做点农活维持生计,家里一贫如洗。就读高中的儿子得不到生活保障,几度想缀学,因此他的就业愿望显得十分强烈。但因为身体状况,一直未能如愿,这让他懊恼,使他自卑。2019年春节,房建辉登门探访,深陷自卑中的唐兰保六贵却一句话不说。房建辉早已掌握了他家的情况,这次是有目的而来的,就是要重新点燃他对生活的希望,挽救这个困境中的家庭。面对第一书记兄弟般的关怀,唐兰保六贵终于忍不住了,压抑多年的愿望终于暴发:“哥贵(瑶语即兄弟),看看我家的情况,我都不配当老公和阿爸了,你得帮帮我找份工作才行啊。”哽咽的话尚未说完,泪水早已在他眼眶里打转。房建辉最怕见到的就是贫困户的眼泪,最怕听到的就是贫困户的哀求。有党在,就不能让群众被困难所吓倒,就不能落下一户贫困户的脱贫和致富!党组织安排自己担当驻村第一书记,初心就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过上没有困难没有哀求的幸福生活。不怕不脱贫,就怕“等、靠、要”。房建辉了解到唐兰保六贵有寻找工作自救的愿望,同时清楚了这家孩子想缀学的原因,心里一阵自责,说:“都怪我这书记没当好,才让你家出现困难。眼前最重要的,就是鼓励孩子别放弃读书的权利,放弃你一家的希望和未来。你的工作,我会记在心上的,让我们共同面对困难吧。”临走时,房建辉记下唐兰保六贵的电话,也把自己的电话留给了他,并一再叮嘱说:“记住,有困难别忘了找党,别忘了找我这个第一书记。”这些发自肺腑的暖心话,让早已被困难吓倒的唐兰保六贵树立了信心,萌生了希望。房建辉原是连南县人社局的干部,对用工市场十分了解。离开唐兰保六贵的家后,贫困户的诉求仍然久久地在他的心房回响,时刻也不敢忘记。他查找到手机上的联系人,一个电话一个电话地往有可能需求的单位打,不厌其烦地跟用工单位进行解释,用真诚叩开了连南荣芳鞋业公司的大门,唐兰保六贵被爱心接纳破格录用为保安员,月薪2500元。房建辉就是凭着“不说瞎话、不拖泥带水、办事靠谱儿”的作风,让群众认可,让贫困户信任。笔者采访的时候,唐兰保六贵的儿子已经完成高考,正在家里带弟弟。唐兰保六贵在公司里领取固定工资,妻子在家饲养鸡猪,偶尔也到村里的“精准扶贫产业示范水果基地”打打散工,家庭年收入4万多元。孩子上学不愁了,房建辉又帮他争取政府补助资金4.5万元和企业赞助资金1万元,将破旧的泥砖房改造成新楼房,唐兰保六贵一家过去的愁眉苦脸早已烟消云散,变得阳光灿烂。因为坚持让他广受赞扬初来乍到时,房建辉感到很茫然。他驻村当第一书记的连水村名声很大,是连南瑶族自治县最先对接珠江三角州发展蚕桑业的专业村,按理说群众收入水平应该不错。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摸底,他发现连水村经济来源单一,除了蚕桑和所谓的其实收入极为低下的“一村一品”项目油茶,没有第二个称得上支柱的产业。虽然绝大部分农户依靠养蚕发了家致了富,但仍有小部分因为缺乏土地而陷入贫困。房建辉认识到,只有产业扶贫才是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最终关系到脱贫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为决战决胜扶贫攻坚,他在产业发展上默默地付出了许多艰辛。2017年5月,房建辉被组织部门任命为驻连水村第一书记,主要负责扶贫工作。当时正值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村干部担心自己不能连任,规划的120多亩“连水墩龙瑶寨精准扶贫产业示范水果基地”被搁置三个多月,杂草丛生,刚种植的鹰嘴桃果苗“嗷嗷待哺”,再不管理就面临前功尽弃的境地。房建辉二话没说,撸起袖子,迎难而上,一面组织“村两委”换届选举,一面制订计划,挽救34户贫困户赖以脱贫致富的“造血”产业基地。他在贫困户中物色年轻有文化的劳力进园专司管理,其他有劳力的贫困户每户派一人前来参加临时管理,并要求每人每年不少于10天的劳动,用于解决水果基地用工和贫困户就近就业问题,用激励机制鼓舞贫困户参与分红。搁置三个多月的水果基地恢复了生机,但技术指导、后继资金等问题又接踵而至。果树有其生长规律,什么春梢、夏梢、秋梢,什么营养枝、徒长枝,哪些该保留,哪些该疏剪掉,房建辉不懂,安排的贫困户管理员更加不懂,这使房建辉一时犯了难。他想起提供鹰嘴桃种苗的连州平顺果场的老板梁海平,便向他求助,得到爱心支持。该施有机肥了,水果基地缺乏资金,远在连州市的梁老板被房建辉对扶贫产业基地的亲力亲为所感动,出于扶贫爱心再次伸出双手给予真情相助,解决了果园用肥问题。鹰嘴桃既可以赏花,又可以食用。为方便游客游览,提高基地知名度,最终解决销售问题,房建辉与村党总支部和村委会集体讨论决定,建设观光长廊、场房等基础设施。作为第一书记,寻找资金的任务自然责无旁贷地落在他的肩上。他给上面打了几次报告,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地沟通,最终得到连南县委组织部、连南县扶贫办的支持,投入20万元创新资金建设观光长廊和落叶果树示范园。5月是鹰嘴桃幼果膨大期,缺少水份会影响水果的品质。而连水村水果基地位于石灰岩山地,夏天干旱缺水,正是果园的大忌。2020年5月1日前后,正当人们享受“五﹡一”劳动节假期时,水果基地却出现了严重的干旱,鹰嘴桃树叶大部分出现萎蔫,如不及时灌溉会颗粒无收。这可不是私家果园,承载着34户贫困户的希望。房建辉不敢怠慢,率领村“两委”干部和基地管理员,放弃节日假期,深更半夜仍奔赴十几公里外的县城抢运灌溉用水,解了果园的燃眉之急。7月1日后,120多亩鹰嘴桃相继进入成熟采摘期。近5万斤水果,如果没有及时销售出去,一年的希望就会破灭,贫困户的分红便成为泡影。房建辉心急如焚,没日没夜的用微信跟各路朋友联系,在朋友圈发送消息,短短几天消瘦了几斤。“得道多助”。房建辉不计个人得失的举动,感动了所有熟悉他的以及刚知道他的人。清远市驻连南扶贫工作队副队长谭远强通过联系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助力消费扶贫,订单源源不断;连州平顺果场的梁老板也伸出爱心之手,向连水村精准扶贫产业示范水果基地发来订单……一时间,这片凝聚了众多爱心的水果基地,鹰嘴桃一上市便获得人们的普遍青睐,产品供不应求。一份付出,一份收获;一份爱心,一份感动。2019年,贫困户在连水村精准扶贫产业示范水果基地户均务工收入5882元,分红收入500多元;2020年户均务工收入7352元,分红收入比上年翻了两番;加上其它家庭收入,34户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目标。“未出土时先有节,已到凌云仍虚心。”面对连水村民的翘指称赞,房建辉显得很平静:“我是第一书记,代表的是组织。要说有成绩,那也是党领导得好,群众奋斗得好。”简短的几句话,让我感受到了党的初心所在,第一书记的责任所在,人民群众的希望所在。《那山,那水,那些人》——我的三年驻村扶贫之路谭灯材向上滑动阅览黄芒村的夜静极了。一轮皎洁的圆月从天边蹦出,像一块碧玉镶嵌在深蓝的夜空中,向大地洒了一片银光,整个黄芒村显得格外宁静、清幽。阵阵清风拂过,吹动了盛夏的碧草,吹过嫩绿的树叶,带来了一股股清新的泥土芬芳。打开窗户,望着黄芒村极美的星夜,天上没有一片浮云,满缀着钻石般璀璨的繁星。习惯了在连州市区生活的我,对乡村显得极其陌生,脑海深处早已记不清多久没在乡村夜宿了,一个人静静地躺村委会木板床上,耳旁响起了3年前被下派驻村前父母关切的话语:“听说龙坪镇黄芒村山高路远,条件艰苦,许多村民长年生活在大山深处,以客家话为主,你听不懂村民说的话,村民说的话你也听不明白,那里环境恶劣,交通不便,有钱也难花,你打小住在城里长大,哪里受得了这些苦哟?”其实,埋怨指责的又何止是自己的父母,听到从小没吃过苦的我要到乡下去驻村扶贫,姐姐妹妹、叔叔姑姑都轮番上阵,极力劝我不要去驻村,堂哥更是在电话那头骂道:你是疯了吗?好好呆在城里朝九晚五坐办公室,风不吹、雨不淋不好吗,偏偏要下乡扶贫去受罪?人家躲还来不及,你却主动申请?你太年轻了,这么冲动,世界上可没有后悔药咯!不错,去黄芒村当驻村扶贫干部还真是我毛遂自荐争取来的。当初局里召开会议研究派谁去驻村时,我第一个递交了报名表,考虑到我既不懂本地方言又是未婚的实际情况,局里决定原本不打算让我下乡扶贫驻村的,可看到我态度非常坚决,一再要求要到黄芒村去开展扶贫工作、体验基层生活,最终局领导也只能同意我的请求。当真正到黄芒村驻村扶贫报道的那天,从市区一下子变成乡村,这语言不通、难以交流尚属其次,最悲催的是乡村班车不直达黄芒村,自己也还没拿到小车驾照,今后往返连州市区咋办呀?夜幕降临,盛夏时节的乡村,只能听到那成片成片的蛙声,若是在市区,这个点不是在羽毛球馆和球友们打几场酣畅淋漓的羽毛球,就是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奶茶店、夜宵档聚在一起谈天说地玩得不亦乐乎,哪里像现在这样,形单影只地守在这山旮旯。夜半时,万籁俱寂,仰望夜空,星光熠熠,静得仿佛能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随着凉夜袭来,更让正值花样年华的我感到浓浓的寒意和强烈的孤独,我开始有些失落,甚至有些懊悔,不禁狠狠地煽了自己两记耳光,哎!都怪自己年轻气盛,不由对天长叹:“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二黄芒村地处连州市北部,位于山峦深秀、溪流湍急,素有“广东省第三高山峰”之称的大东山脚下,是省定贫困村。下辖的7个村民小组内,居住有303户村民,其中贫困户24户、贫困人口67人。从占比看,这里的贫困人口比例约为5.88%。尽管下乡驻村扶贫整整3年多,依旧清晰记得17年刚下村报道那天,从连州市区到黄芒村,先走29公里远的两车道沥青路,之后有一段一车道的水泥路,快进村时则变成了又弯又窄的沙土路,1个多小时的车程,一路颠簸,一路疲惫,震得我感觉身上的每一根骨节似乎快散架了,那天的状态犹如乏驴上磨 —— 没精打采。“黄芒村虽小,但要想做好黄芒村的扶贫工作,自然少不了与村民们打交道,那就得学会两件事,第一件事则是喝酒,这第二件事嘛,就是要会讲客家话,常言道,在哪座山唱哪座山的山歌,假如这两件事都不会的话,那就没法顺利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了。”报道那天,和蔼可亲、身材干瘦的村支书就向我说道。刚到黄芒村,要学习的东西还真不少,白天,我得跟着龙坪镇干部和黄芒村两委干部一山一凹地跑,实地进村入户开展核查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情况,竭尽全力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晚上,根据驻村干部管理文件规定的“五天四晚”要求,要在村里住,经常在黄芒村党群服务中心办公室整理扶贫台帐报表,录入、完善《广东扶贫信息系统平台》,或者打着手电下村小组夜访贫困户及传达最新扶贫会议精神、落实相关扶贫政策,半夜三更回到住所才能睡觉是经常的事。黄芒村的村民平时交流都只讲客家话,不说普通话,如何与黄芒村民顺畅地沟通交流,把党和国家现行的扶贫政策讲清楚、讲透彻,让贫困户明白、知晓,这是摆在首位的关键问题。为了便于开展扶贫工作,推进扶贫攻坚进程,我跟着村两委干部学讲客家话,从最简单、最基础的起床、吃饭、睡觉、工作、下乡等日常用语学起,就像大学时背六级英语单词一样,让我觉得脚板上钉钉——寸步难行。客家话很拗口,让我感觉比学六级英语还难,首先,你得先从口形、音调上一字一句地去琢磨,有时一句简单客家话得讲上数十遍,尽管如此,我依旧纵使疾风起,人生不言弃,持之以恒地认真去学,刚开始时学得洋相百出,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之后,逐见成效,我基本可以用客家话与黄芒村民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也渐渐地融入了黄芒村的生活,内心深处已把黄芒村当做自己的第二故乡。三为助力决战决胜2020年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清远市财政局于2019年5月起进驻黄芒村,在多方努力下,黄芒村的贫困户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到了1.8万元,村集体稳定收入6万元,所有相对贫困户和相对贫困村退出工作皆已完成。虽然完成了脱贫目标,但为黄芒村建立持续、长久的脱贫机制,给黄芒村打造一个“永不撤走的扶贫产业”,2019年12月正式敲定发展竹鼠养殖。黄芒村46岁的回乡创业村民温志文心系桑梓,投资兴建竹鼠基地,义无反顾通过试水扶贫产业,为自己的家乡做点实实在在的事。2019年,乡贤温志文在外打拼已有二十多年,在东莞创办了雅各包装制品有限公司,主要制作、销售耳机袋、游戏机袋等小装饰,产品热销国内国外多个城市。2019年12月,黄芒村委会与乡贤温志文发起的连州市雅各种养专业合作社签定竹鼠养殖合作协议,并采取“村委会+公司+合作社+农民”的方式。项目总投资198万元,其中村集体入股30万元,合作社负责种苗、技术、销售等事宜,每年能带动100人养殖竹鼠增收100多万元。基地设有孵化室、幼鼠室、成鼠室和活动间等场所。里面有空调、紫外线消毒灯等设备,竹鼠的居住条件真心不错。随着2020年春天来临,竹鼠也到了繁殖的季节,配种后就能大规模养殖,不少贫困户在年前就做好了领养的准备,养殖一对能赚130元,每户能养一百到几百对,利润可观。庚子新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华夏大地,对我国经济带来巨大冲击,也给黄芒村的这个扶贫产业按下了“停止键”。2020年2月24日,《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上获审议通过,全面禁止食用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以及其他陆生野生动物。为减少受禁食野生动物规定对贫困户增收的影响,确保打赢打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场战役,清远市扶贫开发办公室在2020年4月初发布了关于妥善处理贫困户养殖野生动物问题的通知,并面向贫困户启动了转产奖补资金申报工作。通过核准数据、及时处理、分类指导等方式,妥善处理贫困户养殖野生动物问题,减少扶贫产业损失,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在基地受疫情影响造成损失的情况下,温志文并没有计较个人得失,计划加大投入500万元用于改造基地,一方面尽量减少损失,一方面力争转型成功,把扶贫车间建起来。“扶贫车间”的第一条生产线是口罩生产。为使厂房合格达标,温志文不惜花重金专程从东莞聘请技术人员前来施工,一个月时间完成一个“十万级无菌生产车间”建设,90多万元的18台生产设备也迅速安装到位。竹鼠基地按下“停止键”后,竹鼠还必须继续喂养,加上人力、水电等费用,基地每天开支需要300元左右。初步预算,基地损失逾30万元,包括之前的基建、竹鼠投入、人力成本等。快一天转型成功,损失就能减少一点。为此,各部门迅速行动起来。市监局引导办理证照,税务局给予税收政策优惠,林业、农业农村局对基地剩余的246只竹鼠进行无害化处理,帮扶单位和当地政府给予资金和政策倾斜……历经两个多月,6月3日,“扶贫车间”第一条生产线正式投入生产。按照扶贫产业转型计划,把竹鼠养殖基地改成扶贫车间后,温志文将把设在东莞的3条生产线搬至村里,主要承接线上的订单,东莞的总公司则负责线下的销售,企业也将由此试水“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谋求转型。“扶贫车间”第2、第3条生产线预计要投入400多万元,力争在7月建成,届时能为附近村落提供100至200个就业岗位(优先招聘贫困户),仅此一项每年就能带来300至600万元的务工收入,而村集体的分红收入也将翻倍,实现扶贫产业的无缝“续航”。对于整个清远市而言,黄芒村的竹鼠基地转型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四黄芒村的狗特多,每只狗几乎有一双透亮灵活的大眼睛,闪着幽绿色的光,每天都在村里警惕地走来走去,像个忠诚的卫士。村道小巷随处可见窜出窜进的狗,狂吠不止,总是令人不寒而栗。在我驻黄芒村之前,就曾听说过有龙坪镇驻村干部下乡时被狗咬伤,后来到镇上卫生院打了狂犬病疫苗,又住了好长一段时间的院,才康复。驻村之后,天性怕狗的我准备了一根约1.5米长,3寸大小的竹子当做打狗棒,每次进村入户开展扶贫工作时都随身带着,以防遭遇不测。扶贫驻村这3年来,每天几乎要走村窜户,善良质朴的村民们都认我这个亲戚,我也视每一位村民为自己的亲人,相处时间长了,村里的狗对我也非常的友善,从来也不对我狂吠,每次远远地见到我,总会憨厚地摇摇尾巴,高兴得蹦蹦跳跳,后来我便扔掉了打狗棒,出入黄芒村就如同回到自己家一般,让我感觉到格外的温馨。“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眨眼之间,3年的驻村日子如雨后的彩虹,缓缓悄悄地消逝于蔚蓝天际。翻阅走过的每一寸光阴,心里就一个“暖”字。我喜欢黄芒村,喜欢这里暖意情浓的乡村生活,更喜欢这里原汁原味的亲情友情,我愿意在大东山脚下永久驻下去,在这里落地生根,在这里开花结果。“江山添秀色,大地换新颜”,现如今,黄芒村的道宽了、楼高了、树茂了,贫困户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了,村民的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富裕了,一串串水晶般的夜明珠(鹰嘴桃、大西瓜、水晶梨、香瓜)点亮山野,一条条乡村道路在村间环绕,一张张挚朴的笑脸如鲜花般绚烂绽放。村民们都笑呵呵地说,黄芒村一改昔日贫穷、落后的面貌,换上了一幅崭新的面孔,这都是当地党委政府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功劳。我微微笑道:“乡亲们客气了,这都是我们扶贫干部应该做的事,说到功劳,你们更应该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感谢敬爱的新中国,感恩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父亲的手》麦美娟向上滑动阅览晨光熹微,薄薄的雾轻轻地笼罩在村子上空,偶尔传来一两声狗叫,更显得小山村的安谧。留守老人的生活,寂寞而充实。迎着晨光,父亲背着竹篓和柴刀,沿着杂草丛生的小溪边,来到了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那是他三十多年前亲手种下的竹子。他微微地喘了几口气,上前轻轻地抚摸那一根根笔直的竹子,那珍视的样子仿佛是见到了久未见面的子女。围着竹林转了一圈后,父亲很不舍地从背篓里取出柴刀,对准那株最壮最饱满的竹子,使劲砍下去……扛竹回家,破竹成篾。薄薄的篾片,在父亲的利刀下应声而落,那大小,那厚度,那光滑度,简直是从机器里打磨出来的一样。一大堆长度基本一致的篾片整齐地摆放在地上,父亲甚至顾不上喝一口水,又继续用长满茧子的手,开始了竹筛子的编织。一纵一横,一横一纵,相互交错,时而用剪刀剪一下多余的部分,时而拆掉不满意的部分。他的眼神是如此专注,双手是如此麻利,仿佛在制作什么精艺品。在父亲这一纵一横交错间,我不禁深情地凝视他那瘦骨嶙峋的双手,它们不再红润饱满,但却依然苍劲有力,不停歇地忙碌着,不知疲倦地奋斗着!一瞬间,我双眼有点模糊,突然想起习大大所说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是的,父亲这一辈子,无时无刻,都是"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家为国而努力奋斗,打造幸福生活!编织竹制品,是父亲近年来"自学成才"的新技能。这位与新中国同龄的老人,辛劳了一辈子,什么苦难都经历过,但从没向苦难低过头。是他,用勤劳的双手撑起了我们整个家的天空,改变了昔日的落后面貌。父亲年少时,正是动荡不安的五六十年代,吃不饱穿不暖,朝不保夕。爷爷为了生计只身外出打工,养成了自私自利、只顾个人享乐的恶习,多年来对妻儿置之不理,更无家庭责任感可言。作为长子,当时年仅十一二岁的父亲不得不辍学挣取工分,跟着大人上山下田,锯木建房。他以单薄的肩膀和稚嫩的双手负起了家庭的重担,成为了家庭的主心骨,直至叔叔们都娶妻生子后才分家。在艰苦岁月的磨炼中,父亲学会了多种谋生技能,集伐木工、泥水工、装修工、修理工于一身。家里的土房子是他盖的,砖房子是他建的,家里衣柜桌椅木床全是他做的……父亲的勤劳,改变了一家人的生活。八十年代初,我家有了上下村子唯一的电视机,每晚“吸粉”无数,厅堂里"人满为患"。随后录音机、电饭煲、风扇、洗衣机等先进电器陆续进驻我家土房子,让我们一家人甚为骄傲。至于父亲于80年代末亲手修建的两层高楼,更是“雄霸”一方,傲然俯视周边的土房子。一切的一切,来源于父亲和他勤劳的双手。父亲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党的伟大号召:勤劳致富!父亲的勤劳,还给村子带来巨大的变化。早些年,村里的外围墙摇摇欲坠,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村民们却熟视无睹。他自主掏钱,买沙买水泥买砖块,和泥垒墙——一条崭新的围墙像巨龙一般环绕着古朴的村子,那样显眼,那样坚固!还有村外那条常年泥泞不堪的泥路,在他的大力组织下,村民们共同努力,出资出力,几年前终于变成了一条宽阔的水泥大道!总之,房前屋后,修路搭桥,父亲都是最积极的,哪里需要他,他的力气就往哪里使!看,我们的小山村,拖拉机、小汽车来回奔跑,多威武!看,我们的小山村,庭院里,村落前,绿树成荫,瓜果飘香,村子里洋溢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浓浓气息!如今,父亲已是古稀之年,因体弱多病,显得特别苍老。那几乎光秃的头顶上,只剩下几根稀疏的白发。虽然腰板不再挺拔,但父亲依然拥有一颗积极奋进的心。他和我母亲合作,一边帮我带二娃,一边为我们做好一日三餐,让我们的生活有滋有味,倍感幸福。 闲暇之余,年迈的父亲不服老,自学编织竹箩筐、竹筛子和竹篮子,竟像模像样,令人惊叹。这些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环保型手工制作,经他在“朋友圈”一发布,竟好评如潮,货单不绝,十元一个,八元一只,低廉得很。带着竹子香味的竹筛子、竹篮子,被送进了亲朋好友的居室,成为了晾晒蒸煮的好工具。虽收入甚微,却足以让老父亲喜笑颜开。啊!一纵一横间, 我终于明白,父亲那双手,认真编织的不仅仅是竹制品,更是他勤劳不息的人生路!图的不是多少钱财,他要的是劳动者人生价值的最大体现!几十年来,父亲见证了伟大祖国从贫穷走向富强,从落后走向繁荣。富强和谐的新中国巍然崛起,站在世界强国之林!而我的父亲,既是一名普通的劳动者,也是新时代伟大的建设者。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他和千千万万的劳动者一样,以艰苦卓越的劳动去改变贫穷落后的困境,以不畏艰辛的勇气去改变农村的面貌,缔造新时代幸福安康的和美生活!《我为扶贫,无怨无悔》陈国楚向上滑动阅览我是一个精准扶贫的老兵,从2016年5月第一期开始,到现在2020年6月第二期也开展了一年多,自始至终一直都在精准扶贫工作岗位上。回头思忆这几年的扶贫工作历程,我的体会是酸甜苦辣一样不少。所幸的是几年来经过各方帮扶单位的共同努力,现在已圆满完成了自己所帮扶村委会的扶贫工作任务,不枉心血所付。2016年5月中旬,我走马上任连州市星子镇昌黎村委会第一书记,从此过上了周一上班周五下班的特别日子,数年如此这般。从派出单位到进驻地相距二百五十公里,来往用时一般3个半小时,来来回回累计每月行程约两千公里,每年行程两万四千公里,四年行程总计约九万六千公里,把后几世要走的路都提前盗用预支了。这些年,经年累月长途来往的艰辛不用说,就我们在路上的人身安全方面风险也很大。据来自各方的信息所知,在全国范围内,有不少扶贫干部因交通事故至伤至残,有的堪至不幸牺牲了自己珍贵的生命。这些干部是为扶贫工作而伤残和捐躯,他们虽然都是扶贫战线上很平凡很普通的工作队员,在派出单位里身份并不显赫,但他们应该可以称为新时期的扶贫英雄,我们实在要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礼。我所进驻的村委会在当地镇算得上是一个大的行政村,共管辖十九个村民小组,农户六百七十户人口约三千,经过多次精准识别后,共有贫困户七十多家二百多人。这些贫困村民的贫困原因有各种各样,间接的因素是地方经济发展落后,信息封闭,个人文化水平低,欠缺工作技能等,直接的原因则是大病、残疾、年老、供书教学、懒惰、精神异常之类。看着这样一组自己亲自参与调查了解后所取得的贫困村民的统计数据,当时的心情是十分沉重,深感责任之重大。这个村委会的贫困人口比例真是太高了,而且其中我们看到最穷的贫困家庭就住在一间高危的小泥砖屋里,我们看到屋里面的穷景真的无法想像,在今天还有如此堪称家徒四壁、全部物品加起来不值一钱的穷人,真正是一贫如洗,可以说这家人除了只有贫穷,然后就什么东西都没有了,他们过着的日子实在是朝不保夕。有什么办法能够让这么多人摆脱贫困,如何才能帮助这些人过上好日子?面对着遇到的巨大困难和严峻的挑战,我们的扶贫团队没有畏惧和退缩。为了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我们和当地扶贫部门一起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共同出谋划策、精心布局。经过反复的探讨研究论证,我们以驻村工作队为核心的扶贫工作团队很快就达成了共识,决定了我们的工作策略,总的说就是在两大方向寻求突破口:一是充分落实利用好国家政策获取政府方面对贫困对像的资助,如贫困户的教育补助、低保政策、五保政策、医疗救助、大病救助、合作医疗、养老保险等方面,积极参与和配合、加大走访和精准识别力度,确保全部贫困户都能享受到政府保障措施。另一更为主要的方面是想尽千方百计发挥国家扶贫资金的投资功能创造经济效益。我们要争取获得长期稳定的经济收益对扶贫户进行扶持,这样才能够有能力实现帮扶贫困的愿望。我们不但要帮扶他们提高收入,而且还要达到国家规定的收入标准,就是要极大地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平。在后来的工作中验证了我们的策略和布局是正确的。我们工作队合理利用扶贫资金 ,主要在通过入股相关水电项目、光伏发电、各类优质企业的分红,还有分散种养、动员外出务工、节日慰问等项目做了大量比较有成效的投资工作,切实提高了驻村贫困户的年人均收入,持续按期达到或超过稳定脱贫的目标。不知不觉几年过去了,经过我们共同的不懈努力,终于取得了预期成果。现在我们不但完成了精准扶贫工作任务,我们工作队还为村委会办了很多实事好事,如解决了个别自然村村路硬底化,通过打造光亮工程改善乡村的人居环境,改造社区公共服务站和医务所提高村委会服务质量水平,种树绿化美化村容村貌、乡村振兴等等,从而更是得到了村民的广泛好评,都说共产党的政策好得民心,我们听了都感觉很高兴,深感这些年所做的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有感于众多扶贫干部历经数年的无私奉献,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我曾感概地写了一首无题七言诗:朝云晚雾绕山间,入室穿堂知苦艰;无悔无怨写大爱,传温送暖幸一生。诗意大概是我们的扶贫工作队干部经常朝出晚归走访贫困户,了解贫困家庭的艰难困苦,特别是驻在偏远高山地区村委的同行常常与云雾相伴,为完成扶贫工作任务而在崇山峻岭间奔波劳碌,他们无怨无悔地为扶贫工作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满腔热忱,普写出一曲曲大爱无边的赞歌。扶贫工作是政府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一项不间断的持之以恒的民生工程。但是,我们扶贫驻村工作队按照中央和省市既定的工作部署,在今年底年对扶贫工作进行严格的验收合格完毕后,当党和国家肯定了托付给我们的光荣使命胜利完成了,作为阶段性的精准扶贫工作就要拉下帷幕,我们界时也要全面鸣金收兵凯旋而归了。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延席。虽说往事如烟,也许一切皆可释怀,但与这里的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相伴了这么多年,在这块世外桃园般的净土上为之不懈地努力不息地奋斗和生活这么多年,要说再见真有些不舍。与多年朝夕相处、亲密无间、守望相助的扶贫工作队众同仁讲道别,想到我们就快要各分东西,不知何日才可以与君再度旧地重游回味往事,不舍之情悠然而生,伤感难禁。其实在这数年的扶贫工作中我们虽然精力付出不少,然而回馈给我们的也颇为良多。首先,我们代表国家和政府为弱势群体实施扶贫济困政策,我们自己在不经意间已种下了善业的种子,我们因为工作关系而多多行善积德,就是为自己及家人和亲朋好友修福报。其次,我们因为在遇到困难错折而不屈不挠迎逆境奋斗时刻,我们不断收益着意志毅力、豁达豪情、正气三观,索取着气质内涵、正直忠诚、人生格局等。再次,是特别值得一提的无形受益,是在扶贫工作中可以培养出不可或缺的团队精神,这是我们打赢扶贫攻坚战的重要保证。团队精神是解决困难处理问题的利器,谁身上流淌着精诚合作团结一至的团队因子,那么在功成名就杰出人士的行列里,早晚会出现他们的身影,因为这些人是最有机会成为人生大赢家的。精准扶贫是我们社会主义大国的伟大民生工程,它的影响举世瞩目震惊全球,为人类有史以来所罕见、古今唯一,我们有幸参与其中,真的值得一辈子自豪和铬记。《茶甘情浓话茶缘》谢玉新向上滑动阅览“嗬!不要动,,让我饮啖茶先!”父亲见我拿着一瓶军用水壶站在田头,大声吆喝着正拖着耙子耕田的水牛。声落牛停,浑身黝黑的大水牛乖乖地站在田基旁的水田中,父亲麻利用地双手将耙子一抬,用力一按,把耙子稳稳地插在水牛后跟的土壤里,随手用田水简单清洗下双手接过我手中的水壶,昂着头,"咕噜咕噜"一口气喝几口水。几口红茶水下口,生津止渴,略带微苦,令人回味无穷,父亲满足地点点头,茶水下肚加快他古铜色面庞上流着豆大的汗珠的频率,有几颗调皮的越过他浓浓的眉毛淌进眼眶内,父亲连忙用手臂在额门上下拭擦几下,很用力眨眨眼,感觉好多了,定了定神,把水壶丢在田基上,从裤子后袋中摸出一个塑料袋,打开袋口,掏出一小撮烟丝用烟纸裹好,再次从袋子中摸出一盒火柴,"嚓嚓""在火柴纸上擦燃火柴,点燃口中烟卷,深吸两口,慢慢吐出袅袅烟气。“嗨,走啰!”春耕图稍作休息的他一手执牛绳,一手扶耙子,吆喝着牛继续耙田。牛在父亲喝水、抽烟间偷空猛吃着田基的嫩草,在喝声中极不情愿地啃了最后一口草,又吃力地低头拖耙,这是八十年代农村春种夏耕的景象,农人忙于耕种,农村的小孩每天两次为自己农忙的父辈送上田头茶水的童年的记忆就像一台无声机将这种景象深深地烙印在脑海里。在这缺衣少食的年代,不要说要喝可乐、雪碧,更不要说吃雪糕、甜筒那些奢侈品,在农村最好又便利莫过于喝口茶,只需要烧一盅开水,抓一撮茶叶,轻洗一遍,再放进热水壶焗几分钟,一壶浓郁芬芳的茶水就成,不论达官贵人、名人雅士还是普通平民百姓、阿里巴人都可以喝上茶香袅袅,水汽氤氲的天然饮料。小时候,每逢有亲朋好友来访,父亲都要求做小孩的我们几个兄弟姐妹冲茶招待客人,否则待客不周受父亲的责备,茶成了热情好客的标志。换言之,茶已为人们柴米油盐酱醋之外不可缺少的东西,深受人们受人们追捧,更是人们待客之必需品。在那特殊的年代,计划经济,买任何东西都要票据,而这红茶则是父亲节衣缩食省下来的布票换来的。随着改革春风深入全国,唤醒人们的思想,经过奋斗换来的好日子,令人们可以喝上上等乌龙茶,更有杭州的龙井茶。今天年过八旬父亲还可以用随手泡冲一壶工夫茶,慢慢品尝岁月的静好,曾经艰苦成为一段难忘的时光。人们居住的房屋从泥砖瓦房到红砖平房再到二三层楼小洋楼,生活水平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小汽车代步驶入平常百姓家,但人们生活中每次都离不开喝茶一个小节,茶缘不断加深,串门上户茶水成了开门红。茶叶来源于一些植物的叶子,为什么制作茶叶后煮沸的茶水如此吸引人们呢?陆羽在《茶经》著:“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原文意思是说茶的性质冷凉,可以降火,作为饮料最适宜。品行端正有节俭美德的人,如果发烧,口渴,胸闷,头疼,眼涩,四肢无力,关节不畅,喝上四五口,其效果与最好的饮料醍醐、甘露不相上下。作者在科学不发达的环境中通过实践和调查中已认识茶叶的功用,令人感叹其心思之谨密,见解之独到。《神农食经》说:“长期饮茶,使人精力饱满,兴奋。”难怪几千年来人们对茶情有独钟,经久不衰。所以在不同的年代,在我国各地都种植茶园,以供当地人们饮用。作为粤北一个地级市——清远,其实也是一个古老产茶区,产茶历史悠久。清远茶的历史离不开久负盛名的英德,素有茶乡之称的它“以生产红茶著称于世”。据史料记载,英德种茶历史可追溯到距今1200多年前的唐朝。南宋英州知县汪任曾以“煮佳茗”为题,写诗赞美“煮茗台”,诗曰:“石梯千级杖藜行,行到山腰足暂停;游汲灵泉煮佳茗,渴心滋润困魔醒。” 英茶产业化始于1956年,工业化始于1959年,1963年,英红九号茶由于招待过贵宾——英国女王,受到高度的称赞和推崇,之后英茶出口至全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北部不少地区均发现几百年甚至近千年的古茶树,更是清远茶叶历史源远流长的有力证据。茶是一种天然饮料,益处众多,所以解放以来在清远地区曾经广种茶树,几乎每条村委(当时称大队)都有茶场。随着时代的步伐,许多的茶场在岁月的流逝中湮灭,时至今天,集观光、休闲、科普于一体的茶叶生态旅游只有英德红茶。岁月荏苒 ,时光不能倒流,父辈们曾经飞洒过的青春岁月,曾经在茶园中流淌过的汗水,曾经与茶日夜耕耘,细心呵护一株株幼茶成长之情,曾经在袅袅炊烟之中抄茶的欢呼成为一首首沉睡的民歌。在工业化进程越来越快的步伐中,全国人们砥砺奋进,追求美好的生活,曾经的茶场(园)在许多人的视线中销声匿迹,也许物质的丰富麻痹人们对自然的向往,在浮躁与喧嚣之中,宁静与自然的竞争里,物欲横流,自我澎胀,缺乏对大自然的敬畏,多了一种无休止地索求,打破也破坏原有生态平衡,特别新冠病毒肆虐,令人们渐渐懂得去反思,懂得去尊重,学会一种保持距离之美;学会去剖析,学会反馈,在思维的深处寻找一份宁静与安逸,寻找一种纯天然朴素的自然之美,唤起我们对青山绿色怀念,尊重、珍爱野外生命,激发人们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一滴水反映太阳的光辉”,一个人经历映衬一个年代奋斗历程,更是社会变迁的缩影。民安茶场的兴衰见证时代的发展。在一个晴朗的四月天的下午,笔者穿戴好口罩,专程到清城区石角镇民安村委管辖区内东屈村,走访一位年近百岁老人——姚树棠,他是一位老党员,年事已高,耳朵有点背,但精神甚好,这是位健谈的老人,交谈中当他明白笔者来意,连忙戴上助听器,沉思几分钟,打开话匣子原来清远未撤县建市前,清城区是属于清郊区,当时工业极少,大部分的人们以耕种为主,人们在垦荒种田的年代大量发展农业,也注重茶树的种植,特别是1974---1978年期间,全国上下大量种植茶树是种茶鼎盛年代,作为清郊区下属的乡镇 ---石角在各个大队开展大面积种茶,当时的茶种较单一。民安大队(现时民安村委会)种植茶树面积超过二百亩,主要种植在白石冲,征冲、长布岗等山地,制茶点定在思贤村山后水保站(土名)姚树棠老人原本在大队从事会计工作,由于为人忠厚老实,认真细致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1978年被民安大队书记安排派到茶场从事管理员,主要分管生产销售。他到茶场后,大力发展生产,加大茶树种植面积,利用荒地间种花生,场内修筑猪棚,筑基建塘养殖鹅鸭,扩大场内人员的收入;提高场内使用率,定时收集猪龚为肥料结合氮肥为茶树追肥,提高茶树开枝长萼率,提升茶树产量,年终人员分红增长大,改善茶场生活情景,成了当时人们向往的宝地。当提到茶场的产量时,姚树棠老人打满折绉的面绽开花,一面骄傲地说:"我们年产茶量达到三千斤,全镇第一,多次受到镇领导重视,七星茶场、马头茶场,横石茶场等主要工作人员也经常前来参观学习。“你看,我们的茶场"面积广,就业人员近三十名
年产茶叶超三千斤,可谓地广、人多、产量大。图片1通往民安茶场已荒废的道路图片2民安茶场曾经依水库而种茶的山岭图片3民安茶场曾经依水库而种茶的山岭图片4民安茶场曾经种茶山岭,业已草盛木深“人勤地不懒”,只要你愿付出,不怕辛苦,土地也会回报你,这是父辈们对土地的认识。所以姚树棠老人当年凭着自己对土地热情,认着目标,撸起袖子,埋头苦干创造农村发展农业的业绩,令人赞服。从姚树棠老人那里得知:茶树一年四季每月都可以进行采摘,只是茶叶品质具有季节性变化,春夏两季是采茶佳期。一般春茶比夏、秋茶好。“为什么?”笔者问老人解释道:“春天气温温和,细雨滋润,万物生长,茶树萌芽快,春茶条索肥硕,身骨重实,净度好,叶底嫩匀。夏茶正值雨季,芽叶生长快,节间长,虽芽毫显露,但净度较低,叶底稍显硬、杂。秋茶正处干凉季节,茶树生长代谢作用转弱,成茶身骨轻,净度低,嫩度不及春、夏茶。场内砂石之地主要生产制作红茶与绿茶及普通茶,两叶一针则用于制作绿茶,茶叶较老则制作普通茶(粗茶)。红茶则以茶树的新芽叶为原料,经萎调、揉捻(切)、发酵、干燥等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生产人员定期给茶树施用氮氨复合肥料外加农家肥,加上合理管理方法,茶树生长良好。施肥前要给茶树拔草松地,以利树根生长,施肥要根据树叶伸展所到位置的脚下放置肥料,此乃茶树根之所至之地。若直接将肥料置于树头则极易烧死茶树;种茶讲究科学落肥,施肥后要及时浇水灌溉 便于树能快速吸收。清明前后,茶园的工作人员开始一年第一次釆摘,釆茶看似简单,一手拿袋子(也可以背着竹篓),一手采茶叶,主要的采摘方式掐采,用手的食指和木质夹住茶叶和芽尖,掐采下来,根据制作茶叶类型进行采摘,有的需要一尖一叶、有的要一尖二叶。采时有讲究,要做到"五不",即不折断叶片,不折迭叶张,不碰碎叶尖,不带单片,不带鱼叶和老梗。不要小看这简单采茶动作,两只手指掐断茶柄,时间一长,采摘姿势疆硬,一天下来就觉腰酸背痛,新手采茶一天下来只能采到三斤左右,老手则可采十来斤。早、午、晚采摘茶鲜叶要分开要严格分开制造,以午青品质为最优。采茶辛苦,制茶不易。在当时制茶技术较落后,柴火锅杀青,全靠手工制作,为了第一锅开园茶,年前姚树棠组织茶场工作人员伐竹开篾,编织竹篓,竹匾。开春后,制茶师傅足足准备了十几天,清洗篾匾、擦拭机械、检修线路、消毒厂房……虽然大体上只有“杀青、揉捻、烘焙、炒制”四步,但每道工序都是重头,决定茶的品质和卖相,马虎不得。杀青工艺靠师傅心灵手巧,娴熟手艺,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炒制茶叶需用双手在锅中翻炒,这就让很多人望而却步。而茶叶的口感、香味全靠双手的触感与经验来决定。杀青的好坏决定茶水的口感,揉捻的好坏关乎茶叶的形状,烘焙的时机决定茶水的香气。“我们茶场的师傅炒茶艺技过硬,所以茶誉遍全镇,所做的茶有的被送客,有的销售,有的作为样品与其他茶场交流,总之当年产量供不应求。” 老人家满面春风地细述当年的事迹。一段时间,一个人,一份年代,一缕情怀,在不知不觉的悠悠岁月里,日子走马过隙,几十年光景瞬间即逝。曾经茶誉被无情日子冲淡,挥汗耕茶的岁月淡出人们的视野,曾经的热火朝天的青春拼干已是风烛残年的年轻人,但老一辈吃苦耐劳,砥砺奋进的毅力垫出我们追求国梦的根基。生活在不愁吃喝的现代社会的我们,奔康逐国梦道路上,只有了解过去,心怀感恩,方能更好珍惜今天美好;只有满怀感恩,方有前进的动力。茶还是当年的品种,我们悠闲品尝茶甘的浓郁,静好岁月,不要忘却父辈们曾经的付出,延续那份对茶浓厚执着之缘。《老朋友》成瑶向上滑动阅览阳光明媚的上午,我喜欢坐着轮椅到楼下的花园晒太阳。这时候,上学的上学了,上班的上班了,家里的老人们下楼活动了。小区的花园里,有拄着手杖慢慢散步的阿姨,有扶着助行器走走停停的老爷爷,有家人搀扶着走一步划一圈蹒跚行走的大姐,有拄着手杖颤巍巍的老奶奶,有坐在轮椅上的老伯伯,有推着可爱宝宝的年轻妈妈……另有一番平和和谐的景象。我因病而结识了一群可爱的“老朋友”:有八十多岁的张奶奶,七十多岁的梁阿姨,七十一岁的福伯,四十八岁的珍姐……年龄都比我大,故称为“老朋友”。 我们住在同一个小区,从陌生到熟悉,大家守望相助,互相安慰,互相鼓励。一起聊天,一起锻炼,一起享受阳光的温暖!1梁阿姨是我最早认识的“老朋友”,她和我差不多高,今年七十二岁。七年前我术后休假,经常独自呆在花园安静的角落,坐在轮椅上静静地看书或朗读英语。梁阿姨也坐着轮椅,先生每天推着她,走遍花园的每一个角落。一天早上,梁阿姨从我身边走过,笑着问我:“妹妹,你是学生吗?读高几呀?”。“阿姨,您说笑了,我哪有那么年轻呀?我有好多白头发了。”“那是少年白。每次见到你都是在看书或读英语,真是个勤奋好学的人。”我和梁阿姨聊开了。原来她坐轮椅的是因为一场意外。那天她从家里下楼,想在小区散步两圈,再出去买菜。哪知才走了半圈,突然一个小女孩骑着崭新的自行车,只顾低头用力,飞奔向前,向她背后猛地冲过来,人和车压在她的大腿上。梁阿姨双腿猛然跪地,摔倒在地上。小女孩知道自己闯了祸,哇哇地在地上大哭起来。邻居们看见了,赶忙跑过来,扶起压在梁姨身上的自行车和小女孩。梁阿姨趴在地上不能动弹,痛得直掉眼泪。邻居们赶紧打120,通知物业部,找到小女孩的家长和梁姨的家人。救护车把她接到医院,医生诊断左腿股骨头断碎,建议做全髋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半个月后出院,左髋成功置换了人工假体,但术后仍旧疼痛严重,不能正常行走,只好轮椅代步,先生推着下楼晒太阳。术后一年,梁姨开始用助步器下楼散步。先生带着她,慢慢地走几步停一下。“安然,你看我的脚好肿,从膝盖一直肿到脚板,弯不了腰,不能自己洗脚,不能自己穿裤子,膝盖疼得厉害。你年纪轻轻的,能治疗就要积极去治疗,最好不要那么早置换人工髋关节。”梁阿姨边劝我边叹息道:“我真倒霉呀!本来能跑能跳,突然摔成这个样子,好在有老头的帮忙,否则真的不知道怎么办呀。”梁阿姨的先生憨厚地笑着安慰她:“那是意外,谁也不想呀。不用担心,只要不下雨,我天天带你出来锻炼。”我给梁阿姨的先生竖起大拇指。老先生说到做到,通过坚持不懈地锻炼,半年后梁姨换成用手杖散步了。阳光下,两个人,五条腿,紧挨着,不离不弃,多么温馨的画面呀!2梅和我的交谈不多,却是让我最担心的“老朋友”。五年前的暑假,好几每天早上在花园里打太极。珍长得又高又瘦,穿着一套合身的运动服,一袭长发,五官精致,看起来四十多岁。她打得很投入,一招一式一声喊,柔中带劲,美极了!我坐着轮椅在旁边静静地观看,有时忍不住跟着音乐和招式挥起手来。每次结束,我都忍不住地为她鼓掌,她略带羞涩地对我说声谢谢,安静快速地回家。有一次,她打完太极后走到我跟前:“你年纪轻轻的就坐轮椅,腿受伤了吗?” “我的双脚生病了,虽然做了手术,但效果不好,以后得依靠轮椅生活。”我长叹一口气,忧郁地答道。她拍拍我的背,轻声地安慰道:“只要不是绝症,就有治疗的可能。即便依靠轮椅拐杖代步,也可以好好地生活。”她说完深呼一口气,抬头看了看天空,苦笑着说:“我也生病了,得了癌症,是子宫癌。虽然做了子宫切除手术,但不知道癌细胞会什么时候扩散。生老病死,人之常情,‘既来之,则安之’吧。’’“这怎么可能呀,你看起来那么健康,充满阳光,年轻又美丽!”“医生刚诊断的时候我也不相信,以为是误诊,可是事实如此,不得不接受和面对呀。”梅平和的心态让我自愧形秽。五十多岁的她为儿女操劳了大半辈子,现在快当奶奶了,一心想帮忙儿子照顾孙子,共享天伦之乐。她相信,只要积极治疗,不放弃,心态好,也许可以创造奇迹。几天后,我见不到梅运动的身影。走遍小区每一个角落去寻找,只有俏皮的花儿草儿和一直在说悄悄话的树儿。梅怎么了?她还好吗?我不禁为她担心起来。一年后,终于再次见到梅在花园里散步。我欣喜又激动地握住她的手,急切地问道:“你还好吗?怎么那么久没有见到您,我好担心呀!”她拍拍我的手,笑着说:“傻姑娘,担心什么,我不是好好的吗。只是头发变短了而已。”原来梅在化疗期间,她的头发差不多掉光了,后来干脆递了光头,现在戴着假发。她在儿子家住了一年,现在已经当奶奶了,小孙子可爱极了。我听到这个好消息,由衷地为她感到高兴,但看着她美丽的长发变成干枯的假发,脸色腊黄,人也变得更瘦弱了,不禁为她难过起来。最近再见到梅,她的脸色更差了。她指指浮肿的双脚,冲我苦笑一下。我用力地握住她的手,心疼地说:“加油!”她的癌细胞已经扩散,正在忍受频繁化疗的痛苦,对抗着病魔更严重的侵蚀,这样的折磨该有多苦呀!看着她虚弱略带踉跄的脚步,我的泪水忍不住地滑落下来。抬起头,望着蔚蓝而高远的天空,心里默默地为她祈祷!3珍姐是个勤劳能干的屠夫。中风后偏瘫,走路的样子特殊,变得自卑胆小。那次我看书看得正入迷, “不好意思,打扰你一下。”突然背后有人轻声地问道。我放下书,调转轮椅,看到一个短头发的大姐,左手拄着手杖,弯曲的右手指半握着拳耷在胸前,斜着身子站在我面前。“听说你是老师,教什么呀?坐着轮椅还能上课吗?”她对我充满了好奇。“是的,我是一名小学英语老师,坐着轮椅也能上课呀。我坐在高凳子上上课,请学生当“小助教”,学生们都很喜欢我的课哩!”“真厉害!我生病后走路很难看,不敢和陌生人说话,怕别人笑我走路的样子,也怕别人看不起。”她说着,眼里闪着泪花。我轻轻地握住她冰冷的手指,安慰道:“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小心地走自己的路就好,别人不会看不起你,我还羡慕你呢,我只能坐在轮椅上散步,你还能自己走,多棒呀!”她听后破涕为笑,坐在旁边的凳子上和我聊起来。珍姐生病前是个能干的屠夫,夫妻俩在市场经营一个猪肉档口。每天凌晨两三点钟起床去拿猪肉,白天卖猪肉,一干就是十六年。三年前的一天早上,她突然感到浑身无力,平日利索的双手发软无力。先生以为她感冒了,让她回家吃点药,休息一下。她回家吃过药便睡下,可是越睡越乏力,头痛难受,整个人虚弱极了,想去医院却站不起来。孩子们都在外地工作,又不忍心叫丈夫丢下猪肉档口回来带她去医院,好不容易熬到下午,先生卖完肉回家,才赶紧把她送到医院。经诊断是急性脑卒中(即中风),医生遗憾地告诉家属,可惜送院迟了,耽误了治疗的黄金期,如果在发病的3-6小时内急救,治疗效果会好,现在发病十多个小时,脑细胞已受损,症状很快会加重。第二天早上,珍姐右半身麻木僵直,手指弯曲,嘴巴歪了,心里想说的话,嘴却表达不出来。住院治疗虽然控制住病情,可还是落下了半边不遂的后遗症。“出院后,我无法接受健康的自己突然就变成这样,泪水整天止不住地流呀流呀,很长时间不敢出门。”在家人的细心照料下,半年后她的嘴巴不歪了,思维虽然还有些迟顿,但能表达心里想说的话了。她终于鼓起勇气,在家人陪伴下,下楼练习走路。患病三年,现在已经有很大的进步,可以独自拄着手杖下楼散步,只是右半身仍然麻木无力,手指依然弯曲伸不直,每走一步,僵直的右腿得向外划个圈,像个蹒跚学步的孩子。“只要坚持锻炼,你一定会越来越健康。我七年前生病,治疗后效果不好,依靠轮椅拐杖生活。虽然不能走路,但仍然坚持工作,坚持做垫上运动和吊单杠,手越来越有劲。咱们一起努力!”我边说边向她扬起有力的臂膀。“你也真不容易,我要向你学习。谢谢你的安慰和鼓励,好!咱们一起努力!”从此,每当我在花园见到珍姐,总会停下来,热情地和她聊几句,或远远地向她竖起大拇指,她会停下来冲我腼腆笑一笑。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4福伯是个阳光乐观的老人,脸上总是挂着微笑,坐在电动三轮车上,看起来与健全人没有什么两样。我自从有了电动轮椅,经常开着它在公园溜了一圈又一圈,好不惬意!“你的电动车很好哩!”一个老伯伯坐在小型的电动三轮车上,微笑着向我驶来,“自己买的还是向政府申请的?”我打量着停在我面前的老伯,他穿着一件黑色的夹克,皮肤黝黑,浓眉小眼,双脚稳稳地踩在三轮车上,正咧着嘴冲我笑,很健朗的样子。“您的车更牛!”我笑着答道:“我向社区申请了一辆手动轮椅,电动轮椅也可以申请吗?”“我的就是政府送的!”他自豪地答道,“只要符合要求,可以向政府申请。”“您看起来很健康,为什么用电动三轮车代步呀?”他拉开夹克的链子,指了指里面斜挂着的一条带子,“看看这是什么?”我看着这条普通的带子,不解地摇摇头,请他说说这带子的故事。福伯出生于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21岁那年他光荣入伍,当上一名铁道兵。部队的生活快乐却艰辛,不但要训练,还要肩负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修铁路,负责河北通内蒙古路段。1975年的寒冬,他和战友们要完成一个隧道的爆破,爆破后山体塌方,他不幸被巨右砸中了,右脚当场砸断,血流不止。战友们给他包扎后匆忙送医院,到达医院时他的血差不多流干了,性命难保。医生全力抢救,战友们纷纷为他无偿献血,终于把他从鬼门关拉回来。命保住了,但右腿从大腿根部没了。住院治疗半年后,伤残退伍,斜挂着一条假肢,拄着拐杖,回到农村老家。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那条带子挂着的是他的假肢。健康英俊的小伙子,突然变成一条腿的残疾人,年迈的父母愁得直掉眼泪。退伍回家,他也颓废了一段时间。好人有好报,未婚妻没有嫌弃他,如约嫁给他,细心照顾,生儿育女,虽然清贫,却有一个幸福的家。拄拐干不了农活,柔弱的妻子全包了。跑到城里找工作,别人看到他一条腿,不好安排工作,总是委婉地拒绝。随着三个孩子成大,吃饭读书,开支越来越大,入不敷出,生活愈加穷困。福伯急得直叹气,多想拥有健全的双腿,有能力为家人撑起一片天呀。办法总比困难多,他向亲戚借钱在村里开了一家小卖部,妻子帮忙从镇上拿货,他在家里卖。乡亲们都来光顾,终于有了微薄的利润为家里分担。夫妻俩勤勤恳恳,省吃俭用,同心协力,终于把三个孩子抚养成人,儿子很争气,努力读书考上大学,毕业后有一份安稳的工作,结婚后在城里买了房子,把父母接来一起住。福伯夫妻帮忙照顾孙子,三世同堂,一家其乐融融,共享天伦之乐。“你有工资吧。”在一旁晒太阳的梁姨问道。“有伤残补贴,虽然不多,但吃饱有余。永远跟着党走,共产党是不会亏待我们,我是很幸运的!”“您为了祖国的建设,失去了一条腿,您是英雄,向您致敬!”我由衷地赞叹道,“如果不是有这么多像您这样为祖国建设和发展默默奉献自己青春的英雄,就不会我们现在幸福、安逸而美好的生活。”福伯听了,咧着嘴直笑,小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他在我眼里顿时变得高大起来。这些可爱的“老朋友”们,有的身患重症,有的肢体残疾,有的年迈体弱,却都勇敢地走出家门,坚持锻炼,以顽强的意志和平和的心态面对人生的无常。从她们身上,我看到了顽强,读到了磨难,受到了鼓励,得到了勇气,也领悟到了幸福涵义。我想幸福不是健康和财富所能决定的,幸福只是一种感受,只要拥有一颗平和宁静的心灵和随遇而安的心态,就能感受到世界的和谐和美丽,体会到世间的幸福和美好。《啊,那一抹红》陈卫华向上滑动阅览金秋十月逢大典,国庆佳期迎红裙。这天,岭背镇小官塘村举办了隆重的以“常怀感恩之心,长存思亲之情”为主题的首届外嫁女回娘家活动。清晨,醒狮开路,几个大汉抬着大烧猪,约三百位土生土长的外嫁女统一身穿红裙、手撑黄伞、唱着《常回家看看》,从各地赶回娘家,歌声、笑声、锣鼓声汇成一首动人的交响曲,路上飘起了一抹红。最吸引人目光的莫过于这奇特一幕——“走”在队伍最前面是一位八十多岁鹤发童颜的坐在轮椅上的“大姐”!一位八十多岁身在异地的老人,几十年后从遥远异乡推着轮椅踏上曾经熟悉的土地,那种心情,任何言语都无法表达!队伍中,人们脸带自信的笑容,满面泛红,脚步整齐划一地缓缓走来,走过儿时嬉戏的小溪,绕过曾经取水洗衣的水埠头,踏上飘香的土地,心情澎湃!一道奇特亮丽的风景线!那一抹红,像彩云飘逸,像长龙舞动,像绸带摇曳。那一抹红,赏心悦目!壮观不已!美不胜收!那一抹红,带着期望!带着亲情!带着幸福!那一抹红,令人激动!令人羡慕!令人憧憬!故乡,还是那个明月高挂的故乡,但眼前的景象已面目全非!眼前,平整的水泥公路代替了旧时坑洼的泥土路,崭新的红砖洋房代替了儿时低矮的泥砖瓦屋,童年时玩耍的垃圾满天飞的门口坪建成了小公园、停车场、篮球场……。改革的春风已吹绿了这个昔日贫穷落后的村庄!山城乡村已搭上了民族复兴的快车!不变的是:霜井映明月,须榕蕩软风。小溪弹慢曲,宝镜照村东。旧时的乡音依然那么熟悉,小鸟的歌声依然那么悦耳,乡亲的笑容依然那么灿烂,家乡的月亮依然那么明亮。长时间不回来看看,怎会知道家乡已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呢?回村的外嫁女们来到祖堂上香,完成自己省亲拜祖的心愿。然后,各自过家探亲、叙旧,寻找童年的会忆。午餐菜色丰富,主菜是鱼糍、白切鸡、酱油鸡、烧猪肉,还有香芋扣肉、炆猪仔肉、丝瓜炒鸡杂、寿桃等,还有饭后水果——西瓜、蜜柚。这么多菜,从采购到烹煮,都是村里的男女老少互相分工合作。服务员是清一色的后生哥、后生妹,看,他们上菜的姿势还挺专业的。饭饱酒足后,个个更加脸色红润。月是故乡明!水是家乡甜!饭菜家乡香!情是故乡浓!举杯共饮,说不尽的话!诉不尽的苦!道不尽的情!儿时嬉闹历历在目,姐妹倾诉记忆犹新;曾经的天真烂漫,后来的自强不息。忆着忆着,脸上露出了笑容;说着说着,心中激起了涟漪;道着道着,眼里泛起了泪花。午餐后,外嫁女回乡文艺联欢活动仪式大门口前地坪隆重开幕。看,铺上红色地毯的主席台、红色的凳子、红色的帐篷、红色的人流……,汇成了一股迷人的红流,多美啊!活动由陈高戈、陈英华主持,村长陈志光致开幕辞,外嫁女代表陈青云作了热情洋溢的发言,句句暖人心扉,催人泪下,撩人泪眼泛红。文艺联欢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有单人舞蹈、武术表演、集体合唱、木偶剧、个人独唱、情歌对唱等。看,陈敏静的单人舞如仙女下凡,似仙女散花,像杨柳飞花……。细碎的舞步伴随着轻柔的音乐,时而彩云飘逸,时而旋风疾转,时而孔雀开屏,时而彩蝶飞舞,时而灵鹤展翅……舞出悲欢离合,舞出柔情思念,舞出秋天意蕴。陈高戈的一首独唱《父老乡亲》,把活动推向了高潮,唱出心声,触动心弦,撩人心扉,拨动情丝,催人泪下,如寒冬的暖阳!文艺联欢活动结束后,女将们还走街串巷,忙得不可开交:踏上熟悉的乡间小路,漫步童年遗留下笑声的树林,寻觅儿时珍藏着故事的小溪,拾起童年的回忆;拜兄长,探亲人,寻儿伴,觅邻里,亲友闺蜜久别重逢相言欢,捡回儿时的友情;说家长,道里短,叙儿女,述生活,家事烦事琐碎事事事畅谈,找回曾经的乐趣;谈宗谊,诉衷情,言别意,颂亲恩,情浓时泪洒衣襟,修剪思念的思绪;追旧事,忆往昔,思青春岁月,叹时光飞逝,觅童趣,拾童真;献爱心,慰长者,送温暖,留下美好的回忆!傍晚,还有焰火晚会。看,几个小孩打着红灯笼互相嬉戏,笑脸上映着一朵朵红花,多美!“砰”、“砰”、“砰”……,鸣放烟花开始了,夜空顿时热闹起来,一颗颗“小导弹”腾空而起,点燃了“满天星”,“小火球”陆续升空,夜如白昼,绚烂多彩,千姿百态,叫人陶醉,勾人心魄,令人流连忘返!响声震耳欲聋,吓得几个小孩捂住耳朵蹲在一边。人们一边欣赏,一边评论,一边拍照,时而鼓掌,时而喝彩,时而赞叹!这不正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张特写吗?有道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此次活动凝聚亲情,传承感恩文化,弘扬饮水思源美德,得到了乡亲父老、兄弟姐妹鼎力支持和积极响应,村里全村总动员,人人参与,外嫁姐妹慷慨捐款捐物。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常回家看看!常回娘家看看!不忘生我养我的地方,探一探家乡父母、兄弟、亲朋好友,乃惬意人生。乡音入梦,乡韵绕耳,乡情荡心!故乡藏着梦!梦里挂着故乡!梦中装着未来!啊,那一抹红,在时代的强音中,家乡女将是美妙的音符!更是一股时代的红流!《有一种品质叫——自强自立》陈诗雨向上滑动阅览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众生芸芸,百态纷呈。因而,任何事情不要单方面看,尽量正反两面都去看,这样才能更好去发现单方面看不到的事情。近日,有幸跟随志愿协会的二十二位志愿者下乡,给七个家庭特殊的孩子送关爱。烈日当空,37度的高温,阻挡不了以爱出行的脚步。我们一行,辗转在七个不同一地的家庭之间。当阳光慷慨淋漓洒落我身上,心情却是有喜有悲……让我欣慰的是,面对不幸,那个七个孩子有幸得到社会上的关注。他们接过送上来的爱心物品,也许可以解决一段时间的温饱或目前的某些困难。但让我担忧的是,社会上能给予的关注和帮助,不可能做到无时无刻。我想,如果当地村官,甚至附近的村民,若能给他们平日里多一点关注,多一点指导,鼓励他们不安于现状,勤奋进取,不依赖别人,靠自己的劳动生活,让他们可以做力所能及的事,以求做到自强自立——这才能真正成就他们的生存之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优良品德固然是好的,但面对有需要帮助的人,我还是希望与其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以渔!很多看似是弱势群体,事实上有些人是完全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为什么非要求助他人?自力更生不好吗?为什么要做可怜人?就像那七个特殊家庭的孩子,有几个已经是十几岁的少年了。其中有一个女孩子,今年十四岁,父亲外出打工,母亲头脑比较迟钝,手脚也不利索,带着三个孩子,说容易是假的。倒是这个十四岁的女孩子,看起来健康聪明,可她力所能及的家务活都不会干或者主动去干。家里到处凌乱不堪,所见之处都积满了灰尘。我们帮她家里里外外大搞清洁时,一块块抹布,经我们一洗,扭出来的水比墨汁还黑,甚至连她自己的头发看起来也有好几天没梳洗,结团的头发像乱蓬蓬的枯草,看了让人不禁眉头一皱。一位女会员一边帮她洗头,一边教她如何做一个自立自强的女孩子。十四岁的农村孩子应该懂得自己照顾自己,也应该为母亲分担照顾弟弟妹妹责任,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可她没有这样去做!她可怜吗?不如说这可怜的惰性让人恨其不争气。我怀着一份为清远市创文添砖加瓦的信念,当一名志愿者。选择了做志愿者,就选择了愿意付出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有一次,我与清新和谐志愿协会的几十位志愿者一道,沿着笔架河两岸捡垃圾。当我看到那些被弃丢在花丛中的啤酒瓶,心里有所感慨。当时我在想,他们既然有能力拎来啤酒喝,怎么就没能力拎走空瓶子呢?举手之劳的事,也明明是自己的事,为何偏要把自己的轻松自在建立在他人的负累上呢?随着沿途花丛中捡到越来越多的垃圾,我的心情越来越沉重!在同一座城市,清洁人人有责,有多少人做到了守责,守德,守礼?多少人为了自己的方便麻烦了别人?很明显,他们不但是可怜之人,更是可恨之人。请记住:“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做人最起码的准则。我相信,大家都希望每天能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漫步在清洁美丽的大街上和公园里……这并不难做到,只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文明卫生的理念像空气一样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习惯成自然,一切就能水到渠成!时常听到有同情声四处达起“唉!某某怎么怎么了,真可怜啊!”。我真想问,感叹者真正了解某某吗?他(她)的可怜因何而起?都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慈悲之心,固然万万不可没有。但,我们不能因为我们的慈悲,而忽悠他人的可恨之处。找出那些看似可怜的原因,清除可恨之处,才是我们行善最好的诠释。在志愿协会认识一个女人,她叫梅香,人如其名,是一个坚强又自带芬芳的女人。梅香今年才三十五岁,有一个残缺成员的家庭,十二岁的儿子患有先天性的自闭症,前几年她的老公得了重病,手术后记忆几乎是零,也做不了什么事,活脱脱像一个行尸走肉的人。她的这个家,风雨中摇摇欲坠。很多人见她可怜,都心疼她,好心劝说她不如把儿子送到福利院去,将婚也离了,趁还年轻再另找个男人过正常日子。她拒绝了所有好心人的心意,咬紧牙关,自己扛起了照顾老公和孩子的重大责任。梅香说:老公和儿子是我的责任,照顾他们是很辛苦,他们的康复之路是很漫长,但我从不觉得我是可怜人!他们是我坚强活下去的理由,他们在,我的家就在!是的,为了老公和孩子早日康复起来,梅香尽心竭力照顾他们,找尽所有能帮助他们康复的方法。时光不负有心人,经梅香年复一年,月复月,日复日无微不至的照顾,儿子现在可以在家做一些她从外面拿回来的手工活,也可以与人有些简单的交流,还可以跟着她出去参加一些比较小型的活动。她老公也可以慢慢走路了,虽然失去了原来的记忆,但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一天比一天强。看似困难重重的家庭,梅香硬是靠自己坚贞不渝的情怀和超常人的毅力,用心护守和经营着自己的小家。她身边的人,无不被她无私奉献和自强不息的高尚品德,深深感动。大家不约而同收起了那原本看向她可怜的目光,反而现在投向她的,是一种赞许和敬佩的眼神。当地政府知道了梅香家的实际情况后,每个月给出了适当的补贴,社会上的一些热心人士,也纷纷伸手给了她一家人一些恰如其分的帮助,现在她的家人和她的家一天一天好起来了。无可置疑,梅香的一家是需要人来帮助的,更无可非议她是值得让人敬重的。梅香坚守自己“不做可怜人”的信仰,在苦难之中活出了一份尊严。同时,她带着一份感恩的心,经常用自己的微薄之力通过做义工去回馈社会。生活与谁人都会有不期而遇的苦难,都会遇到有需要他人伸手来扶助的时候,但尽量别做那个让人觉得自己是个可怜之人。深处困境时,学会自强,才能更快、更好地走出生活的泥泽。法国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有句励志的名言:“我的最高原则是:不论任何困难,都决不屈服。”力行坚毅,自立自强,这是一种良好的品质,一种可贵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践行……《为爱而行》谭石林向上滑动阅览3月17日,早上,蒙蒙细雨,天色比较阴暗。我正躺在床上看电视,连南新闻正在报道关于抗击“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最新消息。节目最后,是一份关于号召全体干部职工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非常时期开展无偿献血的倡议。报道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无偿献血人数较往年锐减,血库存量不足,血液保障面临严峻挑战……我一跃而起,从柜子里找出献血证。“献血?”正在忙家务的妻子看见我拿出献血证,慌忙丢下手头的活,“你又要去献血?前段时间你才做过脑核磁共振,这次就不要去了,等下次身体好点才去吧。”是呀,前段时间,不知什么原因,我头部整个疼痛厉害,吃饭睡觉都有很大影响。我这个人挺怕去医院,后来,在妻子和女儿的“捆绑”下,才到医院做了全面检查并且按照医生建议做了脑部核磁共振,结果一切正常。医生说应该是头部供血不足引起的“三叉神经”疼痛,正常现象,不要打针吃药,平常头部多按摩,注意多运动就没事了。按照医生的建议,没几天头部疼痛果然消失了,去复检,身体一切正常的。“没事,我本来身体体质就好。”看着妻子为难的表情,我轻松的笑了笑,用专业人士的口吻说,“老婆大人,献血的好处很多呢。献血能够降低和延缓疾病的发生,献血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使血液流速加快,供氧及运送营养物质的能力增强,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高血压的发生,又能减少癌症的发病率,相对于献血的好处,目前没有证据可以证明献血有害。哈哈哈……”冒着绵绵细雨,我快步朝连南 “爱心献血屋”走去……医生态度非常和蔼,工作十分认真,仔细询问了我近期身体情况等,我一一回答并且把前段时间脑部疼痛照核磁共振的情况也如实报告。一切按照程序进行,填表、测量体温、体重、血压等,一切正常;然后扎手指取血化验,一切正常;医生又按照程序电话咨询血库中心我去年献血的血浆安全监测和使用情况,一切正常。躺在献血床上,我挽起袖子,看着鲜红的血液顺着胶管欢快地流入储血袋……曾记否?“非典”肆虐时期,我勇敢地挽起了袖子,开始第一次无偿献血;百年不遇冰灾到来,我再次挽起了袖子;汶川地震时候,我又一次挽起袖子……今天,我义无反顾,第13次挽起了袖子……我想,在抗击“新型冠状肺炎”的特殊战斗中,谁也不是局外人!我虽然不能像千千万万“白衣天使”那样,冒着生命危险,冲锋在“抗战”的一线,但是,我深深懂得一个“共产党员”的使命,我深深懂得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当我走出爱心献血屋的时候,天空出现一抹殷红,驱散了空中的阴霾,雨后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乘着脱贫攻坚的春风》黄洁谊向上滑动阅览一粒种子可以为国家带来无限的希望,一个孩子是一个家庭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扶贫必须扶智。让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的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一个个穷困的孩子,乘着脱贫攻坚的春风,华丽转身,不断蜕变。走出贫瘠,改变命运他住在破旧的平房中,一眼望去的客厅仅有几件家具,木头凳子,小桌子和几件简单的家电。当扶贫干部来他家时,他和伯母为他们端上热乎乎的茶,表示欢迎。这孩子今年才12岁,长着高高的个子,壮实的身材,谈话之间还有一些稚嫩,和这个坚强的小伙子聊天的时候,觉得他很聪明,话不多,没有紧缩的愁眉,总能感觉到他性格的阳光。后来深入了解到,在他的家中,妈妈因为精神、身体残缺问题,至今还在医院治疗,爸爸则在工厂上班,每个月收入并不多。问他想不想妈妈,他低下头说:想。难以想象,过去的十二年他一个小小的孩子是怎么过来的,他要肩负学习,妈妈在家的时候,他要帮妈妈洗脚护理,勤奋的他还要到离家里五六公里的镇上买菜做饭。我问他:“你觉得压力大吗?”他回答说:“不大”。我问他:“你觉得孤独吗?”他说:“不孤独。”是的,学习给他带来了希望,政府把他们纳入低保户进行各方面的支助,学校的老师带给他关心和呵护,他还有一个爱他的伯母,待他如儿子一般。他又常常与书籍为伴,畅游在书海中其乐无穷,加之,他所在的下坝村近年来被评为省的卫生村,村里经济也一天比一天好,旅游业、农业都在不断发展中,这欣欣向荣的环境,犹如一道彩虹出现在他坎坷的生命中,带来了不一样的色彩。他说,他最近的目标是考到免费的名额,到市区上初中,接着继续努力学习,考上大学,走出贫瘠,改变命运。勤奋如他,聪明如他,利好的政策一天比一天多,相信他的理想终会实现。架起知识的桥梁他们住在破旧的瓦房中,房子的墙体是用石头泥浆砌成的,门框底下已经被腐蚀。一眼望去的客厅黑乎乎一片,房子里面还有一扇小窗户,窗户外面是一片杂草。门前有一平米左右的水泥地板,一条小黄狗是这双姐弟俩的好朋友,它正在泥地上玩耍,小狗跟前还摆放着一个白色铁盆,用来装放它吃的食物,门前还有打禾机等简单的农具,房檐上随便搭起的竹竿成了他们家的晾衣杆。为了方便打理,两姐弟剪着短头发,远看看不出哪个是弟弟哪个是姐姐。黝黑的脸上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他们的妈妈是精神有点问题,不能正常工作,爸爸比妈妈年纪大很多,也失去了劳动能力,全家依靠低保来生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一家人在新冠肆虐的时候,没有智能手机的他们如何进行线上学习呢?正在一筹莫展的时候,政府对弱势家庭十分重视,学校为他们送来一台智能手机。拿到学习设备的那一刻,姐弟俩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在那近两个月的学习中,求知若渴的两姊弟围着这台手机进行线上学习,好像守着一个发光的天使一般。加上班主任对他们学习的关心,为他们架起了知识的桥梁,从前欠佳的成绩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一双渴望知识的眼睛家长会期间,小彬的爸爸来到教室里面填扶贫济困的表格,填了表格,他就能领到今年对小彬的扶贫补助金。小彬的爸爸长得并不高,大概四十岁左右,本该由爸爸填的表,因为他生病手抖不能写字的缘故,只能让小彬在爸爸的指导下,一字一句地把家庭成员以及收入的情况填在不大的表格里面。听小彬妈妈说,在小彬三岁那年,他爸爸就得了脑中风,脑子里面的血有渗透的危险。从那天起,小彬好像一下子就长大了,妈妈要给他买玩具,坚强的他说:“不用了,把钱留下来给爸爸治病。”妈妈总是心疼这个唯一的孩子。因为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妈妈忙于上班,无暇照顾小彬,都是由生病的爸爸一边料理自己的病,一边照顾小孩,妈妈心里总是愧疚万分。但是,懂事的小彬总不会让家人担心,在学习和生活上都十分独立,上课很认真,还是班干部,每次看到他的眼睛,总感到他对知识的渴慕,常常感动于他对知识的执著,有时候上课出现疑问,下课后,他总会追着老师问个究竟。他写字工整,从来也不会欠交作业,课后还会帮助老师辅导成绩落后的孩子。小彬的大伯对他宠爱有加,不时找些理由给他买东西,有时候开学给他买文具,有时候因着他成绩好,给他买几箱牛奶作为奖励。班主任常常讲一些励志的故事给他听,如张海迪的故事,史铁生的故事,让他学会了自强不息,学会了在逆境中依然保持着自信。踏遍千山万水,翻越无数山岭,扶贫的路上充满了艰辛,但是不管多少荆棘,多少崎岖,这路上身上担负教育任务的我们肩并肩手拉手,心连心,从此,孤单的人不再失望,阴霾的天终究会放晴!来源:清远作协
}
  1、安装一套屋顶阳光发电系统大约需要花多少钱?  答:一般的家庭安装屋顶光伏发电系统都是3千瓦或者5千瓦的容量,按照当前的行业光伏发电系统成本大约8500元/千瓦-10000元/千瓦不等(因按装环境施工难度而定)计算,这样安装一套3千瓦的光伏发电系统需要2.55万-3万元。5千瓦需要4.25万元-5万元。  2、如何知道自己家庭适不适合安装光伏发电系统?  答:一般需要咨询专业的光伏系统安装公司,让他们采集一些基本信息,包括光照资源、房屋类型(民宅or商品房)、屋面结构、屋顶面积、月用电量等。根据上述信息,为你设计一套最经济适用的系统方案,以实现利益最大化。  3、商品房可以安装屋顶光伏发电系统吗?  答:商品房是可以安装的,但需要您向单元楼居民和物业说明情况,申请表需要居民签字和物业盖章,作为并网申请的资料存档。  4、工厂屋顶不是我的,请问我能安装光伏电站吗?  答:可以的,您可以通过和房东协商租赁屋顶来取得屋顶的使用权,然后再建电站,这样的话,你就是合法的电站拥有者了。如果有必要,电站也可以搬家的。  5、安装一套屋顶光伏发电系统需要多大屋顶面积?  答:一般1KW需10平方米的安装面积。根据你计划屋顶光伏发电系统容量直接相乘进行核算就行。  6、安装一套光伏发电系统,需要多久才能收回成本?  答:从长远来看,光伏发电的收益是很客观的。目前国家和政府都在大力支持光伏发电,有很好的补贴优惠政策,一般家用的在5-6年会完全收回成本。而我们的光伏组件使用寿命为25年,国家补贴为20年,成本收回后就是收益。  7、5千瓦光伏发电系统根据我国日照情况,一天可以发多少电?  答:5千瓦太阳能发电系统发电量,根据安装地点的补贴,发电量也不相同。光伏发电系统安装地点的年平均日照小时数月高,发电量也就越高。 我国南方省市年平均日照一般在3.5-4h/天,5千瓦的光伏发电系统平均每天的发电量在17.5-20度电左右,北方和靠近赤道省市的日照要比南方省市的年平均日照要高,相应发电量也会高些,但一般太阳能发电日平均发电量也不会超过30度电。  8、光伏发电对电压有影响吗,会不会影响家电的使用?  答: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因功率较小,对电压的影响根本感觉不到。再者,逆变器的功能是将光伏电池发的直流低压电转换为220V/380V民用电,而我们的光伏专用逆变器本身就具有智能调节电压的功能,所以光伏电使用起来同电网电没有区别,不会影响家用电器的使用。  9、使用了光伏发电,当电网停电时我们还会有电吗?  答:没有。当电网停电,并网发电系统停止工作(如电网维护光伏继续工作会造成电网事故)。如果需要在此情况下自发自用,您可以选择额外加装一个蓄电池等装置。目前蓄电池价格较高且寿命较短,一般不建议安装。  10、光伏发电系统的稳定性如何,会不会过几年就不行了?  答:建议选择大品牌的组件,一般都他们都通过全球各地的权威检测认证,通过了抗盐雾和氨腐蚀测试,且具有优秀的弱光环境发电性能。组件使用20年后的发电性能还能保持80%以上。  11、电网电能质量不好对光伏发电系统有影响吗?  答:电网电压过高、频率异常等电网质量问题将会引起逆变器宕机,待电网恢复后系统会自动恢复。  12、屋顶光伏发电系统安装对周围环境有什么要求?  答:光伏发电系统周围有大的粉尘污染源,风沙较大,浓烟多等影响光照的使用环境也将导致发电量下降。  13、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量和并网的上网电量可以监控吗?  答:一般光伏系统中的逆变器具有监控功能,可以对系统的发电量实现在线监测,另外监测系统还可对关键设备参数、电能质量、环境参数等实现在线监测。并网的上网电量主要是通过在并网点安装经过当地电力部门认可的电能计量表来进行监控。  14、什么是“自发自用,余电上网”?  答: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是指光伏发电系统所发电力一部分由用户自己使用,多余电量接入电网卖给电网公司。结算依据按照并网时安装在用户侧的双向计量表进行计量。  15、自用的电量和上网电量的都可以拿到补贴吗?  答:目前国家政策对分布式光伏发电采取单位电量定额补贴的方式,即对光伏系统的全部发电量都进行补贴费,所以无论是自发自用电量还是余电上网电量均按同一标准补贴。  16、安装在工厂等商业屋顶和个人家庭屋顶的收益相同吗?  答:收益是不同的。对于分布式光伏发电目前国家和地方一般都是给予定额补贴,因此光伏度电收益直接受户用电价水平的影响,工商业用电电价在0.8-1.4元每度,大工业用电电价在0.6-0.8元每度,公共事业单位用电电价在0.5-0.6元每度,政府学校医院事业单位、农业用电和居民用电则只有0.3-0.5元每度,因此采用单位电量定额补贴对于安装在不同建筑或电力用户的分布式光伏项目的收益是不同的,这需要开发商自己判断和决定项目是否合算。  17、分布式光伏发电相关政策应该咨询哪些部门?  答:有关分布式光伏发电相关的政策应当咨询地市级县级主管部门,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鼓励地市级或县级能源主管部门结合当地实际,建立与并网接入申请,并网调试和验收,电费和补贴发放与结算等相结合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备案,竣工验收等一站式服务体系,简化办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  18、用户的光伏系统发电量补贴资金如何获得?  答:电网企业负责指导和配合项目单位开展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并网运行和验收,与项目单位签订订购售合同,电网企业对分布项目的全部发电量和上网电量分别计量。对分布式发电项目按电量给予补贴,电网企业应按照国家规定的上网电价与项目单位结算上网电费,并按国家规定的电量补贴的政策对项目单位全部发电量按月向项目单位转付国家补贴资金。  19、用户安装的光伏系统发电量不够自己使用怎么办?  答: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所发电量无法满足项目对应的电力用户的用电需求的,电网企业必须像对待普通电力用户一样承担供电责任。 对于这种运行模式光伏并网点设在用户电表的负载侧,需要增加一块光伏反送电量的计量电表或者将电网用电电表设置成双向计量,用户自己直接用掉的光伏电量,以节省电费的方式直接享受电网的销售电价,反送电量单独计量并以规定的上网电价进行结算。  20、冬天天冷时,会不会电力不足?怎么解决?  答:光伏系统的发电量确实受到温度影响,但影响非常小,直接影响发电量的因素是辐照强度和日照时长以及太阳电池组件的工作温度。冬天的时候,温度比较低,日照时长会短,所以一般发电量较夏天会少,这也是正常现象。 但目前分布式光伏系统普遍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并网模式,与国家电网相联。所以光伏发电系统发出的被用户直接消纳,而不足部分再由公共电网补充。只要电网有电,家庭用电就不会出现电力不足和断电的情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阳光房上面可以装光伏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