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老师工资多少 了解小学教师质量薪酬水平?


去年教师节,广东给全省80多万名中小学教师送上了一份厚礼――《广东省解决中小学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工作方案》,提出从2009年起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相当”工作,即在同一县域内实现中小学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与当地公务员大体相当,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与城镇老师大体相当。
转眼间,一年时间过去了,但“两相当”工作的落实并不尽如人意。近日,广东省副省长宋海指出,目前有关方面工作进展不平衡,工作进度差异大,突出问题表现为教师和公务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差距并没有缩小,城乡教师的工资差距还有拉大趋势,中小学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相当”任务依然艰巨。落实“两相当”的困难到底在哪里?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教师的烦恼
梅州兴宁市田家炳中学一级教师郭老师已经从教14年,但每月领到的工资依然很少。在郭老师的存折上,记者看到,他7月份工资为1562.6元,前6个月的工资也基本在1500元左右。“去年10月份,兴宁给中小学教师增加了150元的生活补助,以前工资只有1400元左右。”郭老师说。
郭老师告诉记者,增加生活补助后,兴宁教师的工资和本地公务员工资基本相当,但在生活水平上教师和公务员还有一定的差距。“原因很简单,公务员有完善的医疗、住房等保障,而且还有下乡补助和其他一些津贴。我们学校不给老师缴纳住房公积金,医疗报销也有诸多限制,公务员在这些方面的待遇要优于我们。”
“每月扣除住房、吃饭、手机费等支出外,基本没有剩余,朋友知道老师收入少,一起吃饭时都很少让我埋单,这种时候我非常尴尬。”郭老师说,因为不满意收入状况,身边不少同事奔赴珠三角地区任教。
欠发达地区老师的收入情况是这样,那么发达地区情况又是怎样呢?孙老师1993年大学本科毕业后来到广州番禺某中学任教,如今已是这所中学的高级教师。
“我每个月账面上的工资已相当可观,另外学校也会有一些福利,但与公务员相比,还是有差距的。”孙老师告诉记者,中学高级教师职称相当于行政级别的县处级,但他和一位副处级别公务员朋友聊天时发现,自己月收入却比朋友低了2000多元。
“《教师法》和《义务教育法》都规定教师的工资水平不低于公务员,但在现实中却很难实现。”孙老师说,这也是教师职业吸引力不如公务员的一个原因,自己身边不少老师希望进入公务员队伍,一些年轻老师仍在参加公务员考试。
记者在广东一些地市采访中发现,郭老师和孙老师的工资福利待遇很有代表性,分别代表了欠发达地区和珠三角地区中小学教师两种不同的收入状况。欠发达地区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普遍较低,一些财政收入较低的县中小学教师每月工资只有1200至1500元,但在账面上与公务员收入差距不大;珠三角地区中小学教师工资相对较高,但与公务员相比存在1000至3000元的差距。
广东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我省欠发达地区实现和未实现“两相当”的地区各占一半,珠三角大部分地区尚未实现“两相当”,中小学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相当”任务依然艰巨。县级财政拮据
落实“两相当”,提高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难在哪里呢?郭老师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他所在的中学有近300名教师,如果一名教师一个月增加100元,学校一年需要增加支出36万元,每名教师增加的看似不多,但由于基数大,数字最后会变得比较大。
同样的算法也适用于县级财政。记者了解到,粤北某县有中小学教师近1.3万人,如果每名教师每月工资1200元,县财政每年需支付教师工资1.872亿元,而该县每年的财政收入只有不到3亿元,支付教师工资的部分占据了县级财政支出的一半多。假设给每名教师每月提高100元,县级财政每年需要增加支出1560万元,在县级财政收入没有大幅提高的情况下,教师工资的提高对县级财政的压力显而易见。
“我国中小学教师工资发放实行县(区)级统筹机制,县(区)财政收入的多少决定着该县域内中小学教师工资水平的高低,欠发达地区县级财政的拮据造成了该区域内中小学教师工资水平普遍较低,而珠三角地区财政收入较多也为该区域内中小学教师提供了相对较高的工资水平。”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研究所葛新斌教授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同一地级市内,因工资发放主体的不同,出现了市直学校教师工资高于市区学校,市区学校高于县城学校的现象,并且教师收入差距较大。
“在欠发达地区县域财政收入没有明显增加的情况下,大幅增加教师工资只能依靠省级财政拨款。如果没有增量,中小学老师收入不可能明显提高。”葛新斌说。
事实上,广东深知省级财政拨款对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工资提高的意义。继去年省财政划拨20亿元资金用于去年和今年提高中小学教师待遇后,最近,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又联合印发了《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政策、落实“两相当”省财政奖补方案》,近期将拨付6.69亿元奖补资金,支持欠发达地区提高中小学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地方重视不够
“两相当”的落实受制于地方财政,相比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工作推进情况应该更好,但事实并非如此。
“根据我们的统计,教师与公务员待遇差距的地区就在珠三角,未能实现‘两相当’的地区也主要分布在珠三角;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落实‘两相当’工作进展缓慢的地区同样是在珠三角。”对此,宋海不客气地说:“实现‘两相当’不仅取决于财力问题,更取决于地方的努力程度。”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近年来,广东各地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公务员工资待遇,而教师的工资待遇并没有得到相应调整,这种现象在珠三角地区尤其明显。
“以前收入差距并不大,近年来,广州公务员工资调整一次就近千元,而我们并没有得到同步调整;另外,公务员有交通费、降温费、通信费等名目繁多的补贴,这也造成老师工资待遇与公务员之间的差距。”孙老师说。
广东省人大制度研究会秘书长、省人大科教文卫委员会办公室原主任朱源星在调研中同样发现了这样的问题:“珠三角城市在公务员工资调整中增加了大量的补贴,有的地方发放的油补就在千元以上,但调整中忽略了教师的利益,不少地方领导在认识上不理解甚至抵触《教师法》的规定,制定工资政策时忽视了教师工资的增长问题。”
记者采访中发现,广东各地市已经开始重视提高教师的待遇问题。如广州番禺决定从2009年起一定3年,每年增加在职教师岗位津贴人均600元/月,逐年递增,并对在职农村教师增加工作补贴,促进“两相当”政策的落实。如何实现“两相当”
“欠发达地区县级财政收入很难在短期内发生根本变化,依靠县级财政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很难有大幅提高,希望省里能够统筹欠发达地区教师工资的发放。欠发达地区教师的待遇提上去了,教师安教乐教,欠发达地区才能留住人才!”郭老师建议说。
对于郭老师的建议,葛新斌教授表示认同。“广东改革开放30年,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省级财政收入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可以多拿出一部分补贴欠发达地区教师工资。广东应该根据不同地区,制定不同的工资标准统筹发放工资,县级财政不足部分,由省财政补足,稳定教师队伍。”
“管钱,更需管住人。”朱源星认为,应当提高各地领导干部对《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的认识,在制定工资调整政策时符合法律的规定,同时在地方官员政绩考核上动脑筋。
记者了解到,广东将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统筹考虑机制。也就是说,今后广东各地提高公务员津贴补贴水平的同时,必须同步同幅度提高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绩效工资水平。
“平均工资水平的概念目前还只是一种笼统的提法,并没有明确具体统计口径与范围,所以一些地方钻空子。比如将平均工资水平等同于基本工资水平,这样教师的基本工资即使与公务员持平,但占收入相当部分的津贴却少很多,因此,总体收入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不少网友提出了概念上的质疑,建议明确“平均工资水平”的统计口径,落实中小学教师的津贴、补贴、医疗、住房等福利待遇。本刊记者 崔华超 实习生 周艳红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教师质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