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抱着就宝宝生病了要抱着睡放下就醒醒怎么办?

很多孩子的入睡方式千奇百怪,比如需要家长躺着抱、走着抱、或者爬楼梯抱,还有的这些基础操作已经满足不了了,需要家长萝卜蹲抱。虽然这些哄睡的方式种类繁多,但归根结底,都是孩子依赖抱睡。那,该怎么办呢?一般情况下,抱睡包含了两个条件,一个是家长,一个是动。如果想要改善孩子抱睡,首先建议要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这也是养成睡眠习惯的基础。大部分孩子早上都会在6-7点起床,如果孩子起床时间不规律,那么家长们可以先设置一个起床时间,让孩子慢慢习惯在这个时间起床。其次,就是要养成相同的睡前仪式。像孩子依赖抱睡,就是孩子认为睡前仪式就是抱睡,如果放下来,他们就从那个氛围中出来了,容易惊醒。而且就算睡着了,接觉的时候还是需要家长们给他们恢复抱睡的氛围,不然就无法安心入眠。家长们不要觉得这些看上去好像很简单,其实固定的入睡时间和入睡程序,会带给孩子安全感,让他们能够建立起睡觉的条件反射。我们都知道,孩子特别善于模仿和学习,一首儿歌重复听几遍就能哼出大概旋律,再听几遍就能跟着唱。还有些孩子一看到家长开门,就会自动跑到门边让家长们带他出去玩。因为他们建立了开门=离开家=出去玩的关系。所以,如果家长都在同一时间,用相同的方式让孩子入眠,他们也会建立起这个时间就该睡觉了的习惯。一般情况下,3个月以前的宝宝,自我安抚的能力不够,也不容易产生依赖性,家长们选择任何安抚程序都行,比如拍、抱、用安抚奶嘴等。而4个月以后的孩子会渐渐学会自我安抚,会挑选家长的安抚方式。而选中一种后,就会在接下来的1年内,依赖于这个安抚方式。可见,如果孩子依赖于抱睡,家长就需要重新培养孩子的睡眠方式,更改他们的安抚入睡仪式。首先,家长需要做好充分地准备工作,并获得家人的支持。因为这个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孩子可能会哭闹、抗拒,需要家长温柔且坚定地反复安抚。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处于统一战线,而且全家人都要遵守这个规则,最好是中途不要换人。孩子都会自发性地选择对他有利的事情,如果有家人动摇了,那他很可能就会选择更换哄睡对象,而不是更改入睡方式。每一次改变都要给孩子两三天的时间去适应它,不要急于切换下一个步骤。毕竟欲速则不达,虽然这个过程比较辛苦,但是成功后,家长们就能从让人筋疲力尽的抱睡中解放出来了,腰和双手都能得到释放。其次,循序渐进,建立新的更温和的睡眠联想。抱睡有很多方式,“费爸妈”从强到弱的方式有:爬楼梯、深蹲、瑜伽球颠(上下小幅度蹲)、一边走一边摇晃(抖动)、一边走一边轻拍、原地站着大幅度摇晃(抖动)、原地站着轻拍、原地坐着大幅度摇晃(抖动)、原地坐着轻拍,躺着抱、完全不动等。家长们可以先确定自己的抱睡方式是哪一种,然后再从强度更低的方式中选择一种,作为新的安抚睡眠仪式。比如现在家长们需要一边走一边拍,就可以尝试用站着拍或者坐着拍的方式。当然,两种安抚方式的强度差距越大,孩子的抗拒感也就越强、需要适应的时间也会越长。这是一个长期作战的过程,如果孩子一直哭闹,那么也可以用原来的方式安抚孩子,但是不要直接哄他入睡,而是在他出现睡意、睡眼朦胧的时候,用新的安抚方式哄他5-10分钟,直至睡着。过程期间肯定会出现反复,家长们要有充足的耐心,给孩子一个循序渐进的接受过程。这个过程一旦开始,就不建议轻易喊停。因为如果家长们心软又恢复到原来的安抚方式上,那么改善抱睡的进程就会延缓甚至停滞,不仅难以改变现状,还增加了下一次改变的难度。孩子昏昏欲睡转移到小床上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轻拍、放一些轻缓的音乐或者钢琴曲、陪伴在他身边等方式,让他能够尽量平静下来,自主入睡。为了让孩子更容易入睡,家长们也可以给孩子营造温馨合适的入睡环境,比如白天小睡的时候用遮光窗帘让房间变得昏暗、把小床布置得舒适柔软,也可以放两个宝宝喜欢的玩偶在床边,等等。}
记得刚生完二宝时,好友小蔡来看我。当我们聊到带娃的辛苦时,我与她都认为,带娃最痛苦的事莫过于哄睡。哄了大半天,好不容易睡着了,结果一放床就醒,抱起来又睡。弄得整个人是筋疲力尽。甚至抱着睡着时,换个姿势,婴儿都会醒。就连咳嗽打喷嚏之类的,都是能忍则忍,真的是苦不堪言。这种现象被形象地称为“落地醒“。曾经我认为大宝当时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公公婆婆太宠爱。一天到晚不离手,造成的。当时公公看大宝一放就醒,干脆就抱着他睡,抱睡的状态下,大宝一口气可以睡上两三个小时。后来,二宝也出现了落地醒的现象。经过翻阅婴幼儿睡眠方面的知识后,我才明白,经常抱虽然也会造成婴儿要抱睡的现象,但这却只是原因之一。“落地醒“的情况几乎每个婴儿者会经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会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一、为什么抱着睡,一放床就醒呢?抱着明明睡着了,为什么一放床就醒呢?其实,落地醒是在3个月内的婴儿特有的一种状态。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众多,下面我来为大家讲讲常见的4种原因。1.与原始惊跳反应有关细心的妈妈会发现,婴儿睡着时有时会突然双臂伸直,手指张开,好像试图寻找可以抓住的东西一样。就好比我们成人受到了惊吓似的。这种现象是婴儿反射的一种,被称为莫罗反射,也叫惊跳反射。这种现象在婴儿平躺时最为明显。这种现象要婴儿出生3-5个月左右才会逐渐消失。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将婴儿一放床就醒的主要原因。2.与睡觉姿势有关婴儿被妈妈抱着入睡时,是蜷缩着的姿势。一旦被放下就变成了平躺姿势,婴儿的内耳前庭就会发出失衡的反应。这时,婴儿就会被惊醒。3.与温度变化有关婴儿被抱着睡时,受大人的体温影响,婴儿会感觉比较温暖。而刚放床上时,床上的温度则比较低,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婴儿也容易醒来。4.与婴儿睡眠模式有关3个月以内的婴儿,睡眠模式是浅睡眠与深睡眠交替进行。在婴儿刚入睡时,会先进入20分钟左右的睡眠,如果在这段时间将婴儿放下,婴儿也比较容易醒。5.与婴儿的睡眠周期有关婴儿的睡眠周期比成人要短,3个月前的婴儿睡眠周期一般仅为30-45分钟,且在周期结束后容易醒来。二、可以抱着睡吗?看到这里,你或许会想,既然落地醒是正常现象。那么,想让婴儿安安稳稳地睡上一觉,难道只能抱睡吗?这里想提醒下宝爸宝妈们,长期抱睡不可取。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抱睡都有哪些方面的危害。 1.影响婴儿脊柱发育,不利于骨骼生长被抱着睡的婴儿,脊柱处于弯曲状态,骨骼无法舒展开来。再者,我们的怀抱无法给像床可以给脊柱提供有力的支撑。长此下去,极易造成脊柱不正常弯曲现象,影响婴儿的骨骼生长。2.影响睡眠质量,不利于生长发育当我们抱着婴儿睡时,婴儿常常处于浅睡眠状态。而生长激素需要在深睡眠中才能分泌。所以,抱着睡不仅利于婴儿睡眠,也不利于婴儿生长发育。3.抱着婴儿睡,影响家长身体健康长时间抱着婴儿睡,会使家长的腰肌及手腕劳损。严重的,可能会患上腰椎间盘突出、腱鞘炎等疾病。三、如何破解落地醒?抱着睡也不行,一放床上又醒。该怎么办呢?下面我来跟大家讲讲破解落地醒的3种方法。1.等婴儿进入深睡眠后再放前面我们说到了婴儿处于浅睡眠时,容易醒。在婴儿进入深睡眠后再放床上,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如何判断婴儿是否进入深睡眠呢?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婴儿的小手来判断。如果婴儿小手紧握拳头,那说明婴儿不处在浅睡眠状态,还不适宜放床上。如果婴儿的小手手指是张开状态,并自然下垂,那婴儿就是进入了深睡眠状态,这时我们就可以把婴儿放床上了。2.避免婴儿惊醒的放下技巧放婴儿的时候应避免头先放下,因为头先放会刺激婴儿内耳前庭,会让婴儿感觉身体失去平衡,立马醒来。正确的放法应该是,大人先俯身,然后从婴儿的脚开始,轻轻放下,再放屁股,于来腰、背,最后再放头部。3.包个小被单防止温差变化我们可以在哄婴儿睡觉时,先包个小被单或者在婴儿睡着后,拿张小包被包在婴儿的屁股上。当婴儿睡着后,我们在放下婴儿时,应连同小包被一起放下,这样可以减少婴儿因温差变化太大而惊醒。值得注意的是,3个月后的婴儿,入睡后会先进入深睡眠,这时宝爸宝妈们会发现,放不下的现象有所好转。写在最后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3个月以下的婴儿,建议可以采用以上的方法来减少抱睡的时间。但3个月以上的婴儿,如果宝爸宝妈们想要从根本上解决婴儿的睡眠问题,还是要逐步锻炼婴儿自主入睡的能力。即可以尝试在婴儿半睡半醒间放下床。放下时可以告诉婴儿:“妈妈要把宝贝放床上睡了!”,让婴儿有所准备,就比较不容易受到惊吓。如果你还在被落地醒的问题所困扰,那么,赶紧试试以上方法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宝宝生病了要抱着睡放下就醒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