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口是心非,孩子不爱说话不爱交流怎么办出真实的想法,这个怎么引导?

你的孩子有这样的情况吗?当你问他想法时,他摇摇头“不知道”“都行”,遇到问题时,不爱动脑筋,总是逃避,比如遇到 不会写的字,跳过;遇到不会做的题,跳过;遇到回答不出的问题;跳过……对很多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总是逃避和退缩,也没有自己的想法,不爱动脑思考。这可不是什么好的苗头,要解决这种状况,有个方法可以帮到你,最近接触到一本书,叫《八大思维逻辑图》,在这本书里面,我找到了答案。帮助孩子遇到问题时大脑不再卡壳,彻底摆脱没有想法的苦恼,有三个办法,家长和孩子一起玩儿起来。第一种方法是运用我们的感官,也就是眼耳鼻舌身,再加上我们的感受来进行;第二种方法是用5W3H来进行;第三种方法是应用相关、相近、相反几个角度来进行。具体怎么来运用呢?我们举个例子,选一个孩子熟悉的物品,比如我的孩子这段时间很喜欢玩具汽车,那我以玩具汽车为例,妈妈提问,和孩子一起来完成。第一种方法:用“眼耳鼻舌身+感受”来联想。比如,妈妈可以这么开始问孩子,“这个玩具汽车是你最喜欢的,那么,你看看,它是什么颜色的呢?它是什么车?用手摸一摸,看看是什么感觉?……”汽车,眼睛看起来,它的颜色有红、绿、蓝、银、黄等;形状是什么类型的车,比如公交车、吉普车、大客车;大小比如大的小的,20厘米长,5厘米高;鼻子闻起来,如果是塑料的,可能有塑料的气味,如果是铁的,可能会有油漆的气味;用手摸一下,感觉是光滑的,或者有褶皱的,铁的还可能是冰冰凉凉的,这些都是通过感官联想出来的。因为孩子特别喜欢汽车,所以每次看到玩具汽车,心里都特别高兴,充满喜悦,很兴奋,这个是对于玩具汽车的感受。这样,通过感官和感受,就引导孩子动脑想出了很多关键词。第二种方法是用5W3H来进行联想。什么意思呢?5W是指时间(when)、地点(where)、为什么(why)、谁(who)、是什么(what),3H指的是如何做(how to do)、数量(how many)、多少钱(how much)。我们仍然以玩具汽车为例。时间:白天、晚上、夏天、早晨地点:家里、广场、院子里为什么:跑得快、好看、好玩谁:妈妈送的是什么:是小轿车、吉普车、救护车、消防车如何做:推、拉数量:一辆车、四个轮子多少钱:十元钱一个这样,我们分别以5W3H的角度,又可以引导孩子想出很多词语。第三种方法是从相关、相近、相反几个角度来进行联想。相关的:可以根据汽车是谁在什么时候发明的来联想;可以想与汽车相关的动画片;可以从汽车由哪几部分构成来联想;还可以想汽车在什么样的路上行驶更快、什么样的路上容易出事故方面来联想。有一点注意的是,在联想相关内容的时候,可能会和5W3H中的内容有所重复,我们不重复写出来即可。和玩具汽车相近的,可以联想到马车,火车,自行车等那么相反呢,比如玩具汽车是硬的,相反呢,棉花是软的,就可以想到棉花;玩具汽车是轻的,相反的,书本是重的……以上讲的就是触发我们进行联想的点,这些触发点就是思维小人的方向和舞台,无论它站在哪个点上,都能快速做出选择,捕捉到丰富的信息。提醒一下,有些物品可能不会完全触发到我们所提到的点,那么,也不必强求,就像我们运用感官来联想小汽车的时候,舌头品尝味觉可能用不上,那么就可以舍掉。前面我们是以玩具汽车为例,实际上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挑选某种东西,和孩子一起来玩儿这个联想游戏,也可以叫上更多的家人一起参与进来,发散思维,训练联想能力和想象力。那么,在做这个游戏的同时,我们可以用到一个小工具,就是思维图示,像这类联想的游戏,非常适合用“圆圈圈”的形式,可以准备不同颜色的笔,就像下图这样,我们边联想,就可以边把想到的词语写进圆圈里,画出来,形成一张图。《八大逻辑图》插图圆圈圈可以通过头脑风暴帮助孩子产生有创意的想法,拓宽思路,让思维更加活跃,而且还可以让孩子对问题的思考更加全面,就好像给孩子脑中的思维小人定了几个奔跑的方向,有了方向,他的思维小人就会跑得更远一些,探索更多的内容。《八大逻辑图》插图当你没有想法的时候,或者做一件事情无从下手的时候,就尝试使用一下圆圈圈吧。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你一定会发现自己的孩子变得思维越来越活跃,不知不觉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词汇,表达能力以及日后写作也会思如泉涌。先找一个熟悉的物品,和孩子一起玩儿起来吧!}
去参加亲戚家孩子的升学宴时,看到了好久未见的表嫂带着她家5岁的儿子。表嫂对娃说,快点儿和姑姑打招呼,没有想到孩子赶紧躲到了妈妈的身后,还抱住了表嫂的大腿。任凭老母亲怎么引导,孩子都不说话。表嫂叹了口气说,这个孩子性格内向,胆小怯场。很少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耍。即便是在家里嘱咐了好多次,出门看到人一定要打招呼,但是他总是低着头不说话。性格内向的孩子往往被贴上:没礼貌,胆小等标签,甚至还会被说成是没有出息。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孩子都会像表哥家的娃儿一样见到了陌生人,不喜欢打招呼,躲在角落里一个人独自玩耍。孩子性格内向、不爱说话有3个原因原因一:遗传孩子不爱和陌生人打招呼,这和孩子勇不勇敢没有什么关系。不喜欢和陌生的人说话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孩子可能缺乏安全感,感觉到在陌生的环境里和不熟悉人的说话是一件很为难的事情。没有一位父母喜欢看到自己家的孩子往身后躲不打招呼,孩子胆小,可能是为有先天性的因素。爸爸和妈妈性格内向,不喜欢与别人交往,孩子可能就遗传了父母这样的性格,孩子就会腼腆,不善与人交流的倾向,一紧张就会抱住大人的腿向后躲。原因二:环境还有的是环境因素,现在的孩子都住在高楼大厦里,不像以前我们小的时候在农村,每天可以出去和街坊邻居家的娃一起玩耍。现在的孩子,可能连对门儿的邻居都不认识。平日里只能待在家里看电视,玩手机游戏,这也是导致他们孤独性格的原因。原因三:过度保护有的是家长过于保护,父母经常会告诉孩子,你如果再吵闹,就会有警察叔叔来抓你。还有的孩子会听从爸爸妈妈的嘱咐,不和陌生人说话,安全第一等等,这些都是孩子胆小怯场的原因。孩子过于腼腆,父母应该怎样正确引导呢?杨振武说,家长既要负责孩子身体的发育,又要负责宝宝的心理发育。第一、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孩子看到了陌生人不想打招呼,是出于什么样的心理?父母要找到合适的时间和环境坐下来和孩子慢慢儿聊,倾听宝宝内心的想法。知道他们心里怎么想了,才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比如说孩子看到邻居主动打招呼了,但是邻居忙着打电话却没有回应,这就让孩子心里感觉到非常失落,会渐渐失去与人打招呼的热情了。父母可以和孩子解释一下,邻居的叔叔阿姨可能忙着接电话,没有听到你说话,下次可以大声点。第二、父母应该给予耐心的引导。家长不要急于求成,应该给娃耐心的引导,告诉孩子其实社交是一件令人身心愉悦的事情,鼓起勇气走入人群中和年龄相仿的小朋友们一起玩耍,非常快乐。如果还是不会说,可以像我一样,给孩子看《儿童社交能力养成课》,这本书中有28个诙谐幽默的社交小故事,可以让孩子学会:1)讲文明懂礼貌;2)交朋友的方法;3)和小朋友说话的方式;4)社交的小技巧;5)解决社交问题的措施。内容不仅有文字,还有可爱的图画,以及每个章节后的问题和测验,让孩子边看边练习,无形中提高社交能力。学龄前的孩子,都喜欢听故事,用故事的形式,让孩子提前了解各种社交场景,提供更多解决社交问题的方法。以后孩子遇到这样的事情,也能从容不迫的自己解决,社交能力自然而然的就提升了。我家孩子刚上幼儿园时,也是不爱说话的,老师说孩子很内向,平时也不跟小朋友一起玩,上了2个星期,一个好朋友也没有。后来我就给他读这本书里的故事,一起做后面的“考一考”,没想到,第二天放学回来,孩子跟我说,他有一个好朋友了,还跟我分享,幼儿园有趣的事情呢!第三、多让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家长可以带孩子一起去参加社交,可以和年龄相仿的小朋友一起玩耍。给娃报一个兴趣班,孩子喜欢唱歌可以给他们报一个音乐班,孩子喜欢跳舞,就给他们报一个舞蹈班,和有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就有了共同的语言。孩子有了自己喜欢的兴趣爱好,并且发展成为特长。在和小伙伴交流的过程中,慢慢的建立起自信心,能够提升自我价值感。这样孩子慢慢的就会感受和人交往的快乐,面对陌生的人时也不再胆怯。第四、适度放手,多鼓励孩子。孩子性格内向也是因为他们缺少了和外界交流的机会,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日常生活中可以布置简单的小任务,比如说让孩子独自去附近的超市买东西。这样可以让孩子学着独自面对人群,改善他们内向的性格,家长要适度的放手,多制造机会让孩子单独去和外界的人接触,交流,沟通。枕边育儿寄语:孩子性格内向,家长要用四个正确的方式去引导教育,耐心的和孩子交流沟通,带他们与人多的场合,增加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多鼓励娃,让他们有足够的自信心,在陌生的环境里和别人交流,慢慢成为社交小达人。(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不爱说话不爱交流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