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科研项目课题分析员与设计员哪一个好操作?

题主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还是很有普遍意义的,相信很多同学都曾经为此困扰过,我们在此的建议是,不论你将来决定走哪条路,一定的科研和竞赛经历都是简历中必不可少的,当然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今年我们就带来一些科研入门级的小tips~作为大学生,必不可少要经历一个事那就是科研,经历的早的大一就进入老师课题组了,又或者大二的时候参加“大创”跟着进了课题组,又或者是参加“创青春”or“挑战杯”,因赛事需要进入课题组,即使你这些都不参加,写毕业论文也是需要进老师课题组滴!科研训练重在思维和能力的培养,能够让你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个世界,当你接纳足够多的知识之后,你的逻辑性、洞察力、想象力、判断力就会形成,而这些东西加起来,统称:智慧。科研,不仅是内部发展所需,也是外部力量要求。大学毕业后,无论你是国内深造(保研or考研)、出国、求职,都需要科研经历,因为这个经历锻炼出的综合能力是教授、雇主所需要的。尤其对于我们保研er们和出国党,中英文的个人陈述自然是必备的,详细明确了要写研究经历,要是你不曾拥有,那…………(后果自己脑补)。那还等什么,科研走起!能有这个想法是相当值得鼓励的,不过毕竟万事开头难,想要从小白变成大牛总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那么对于各位科研小白,问题来了——我如何选择一个我喜欢的方向?如何找到一个nice的导师?如何联系导师才能让导师同意我加入他的课题组?我才学习了一点专业知识,很多内容都不了解,能进实验室吗?在实验室呆了4个月,发现不喜欢甚至讨厌实验室生活or现在的研究方向,又该怎么做呢?刚刚进组,感觉毫无收获,甚至有些浪费时间?热爱科研,可是因为投入太多时间,反而导致专业学习成绩下滑,这时该怎么办呢?…………放轻松,不用慌,下面我们就来听听本科发了2篇SCI一区一作论文和1篇中文核心期刊一作论文的学姐为你娓娓道来本科生科研的那些事~(PS:本文为化学专业但科研方向是材料专业的学姐之经验,部分经历可能不适用于所有专业,但是基本的经验之谈都是具有借鉴意义的,无论文理,都需科研~)Question1:如何积累科研项目?第一步:进组。通常有两个途径:一是自己对某位老师的研究方向很感兴趣,主动申请加入老师的课题组;二是因参加竞赛所需,与老师联系参与其科研项目,来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竞赛。第二步:参与。大多数情况下,无论你是通过什么方式加入导师课题组,老师都会让你跟着研究生师兄师姐做(有时甚至是跟着博士哟),那么基本上你就是在给师兄师姐打下手,帮忙查查文献、打扫卫生、送样品等等简单基础的工作,等到师兄师姐觉得你有能力自己做实验,学会了实验室的各种仪器使用时,可能会直接给你一些数据,模仿他们之前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让你自己去试试,不过到这里你可能会发现你还是不用动脑,模仿就好了呀。如果到此时,你的状态依旧如此,那么你就是一个免费的苦力,你所做的内容换任何一个人都能做,你还未真正接触到科学研究!但这个过程却又是每个人必备的经历,你只有从简单做起,才能满满深入,科研要讲究步步为营!这里学姐就要给你一些建议,助你顺利度过适应期:帮师兄师姐查文献时,仔细认真地看完每一篇文献,做好笔记,重点思考三个问题:这篇文章讲了什么?特点是什么?我在此基础上能够做些什么?(或者是能够与我目前所接触的实验怎么结合?);在实验室打扫卫生时,牢记实验室各个物品的摆放位置,不同仪器的清洗要求,能够把实验室的卫生打扫干净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去送样品做测试的时候,在那里测试中心多待一会,询问相关工作人员该仪器是做什么的?对样品有什么要求?测试后的数据该如何处理分析?遇到很nice的老师,就跟老师学习这些大型仪器的操作方法,这绝对是一笔不菲的收获~其实即使做很简单的工作,但只要你用心用脑,你能够get到的技能、学到的新知识有很多,记住:机会是自己给自己的!!!不要嫌弃工作有多么low,重大的科研成果其实大多都是在大量的小的工作中无意发现的,处处留心皆学问。可能会有很多保研er们会问,老师们喜欢发过论文的学生,可是我做了这么久,依然没有什么成果,这会不会很减分呀?其实能够探究出成果,发论文的学生是凤毛麟角的,大多数学生是没有论文的,老师们其实看重的是你科研经历,你在一个又一个的科研项目中学到了什么、掌握了什么、培养了什么能力。你目前的成果只属于你本科的成就,这跟研究生的老师们毫无关系,他们更关心的是你的能力,你能做出什么成果,为他们带来什么荣誉。所以认真地对待实验室里的每一个小工作,静下心来,一步一步满满地去掌握,把基础学扎实,把能力培养上来(要逐渐锻炼自己独立的科研工作能力,这才是你成长的标志,你不能永远做一个小跟班)。Question2:如何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和心仪的导师?对于找研究方向,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小窍门,首先打开你们学院官网上老师的个人介绍,每位老师的介绍页面里都会有自己所发的论文,随便点开看一个,看看自己是否有兴趣把这篇文章看完,一位老师看一篇就好,不喜欢就直接过,不用读得很详细,如果你发现了一篇你很感兴趣的文章,那么恭喜你,你找到了自己喜欢的方向,你绝对有能力在这篇文章所属方向上进行科学研究。找到研究方向后就该找导师啦,一般一个研究方向都会有多位导师,你可以向高年级的学长学姐去打听一下老师的性格秉性,心中有人选后,就直接去与老师面谈,高校的老师们是非常乐意与本科生进行交流滴~面谈之后,你也能对这位老师的要求和其他方面有个大致了解,从而决定自己是否加入这位老师的课题组。Question3:小白如何入门,研究怎么展开?在我看来,研究的过程貌似是这样的,首先阅尽百篇论文,摸清研究诉求,提出科研点子,然后像“拼命三郎”似地做实验,带着脑子疯狂开试,重要柳暗花明得出研究成果,那就需要你把实验数据整理成文,作图写文章,寻找合适的期刊,投稿、回复审稿意见、直至论文接收。整个过程如同创造一道佳肴一般,首先你要寻觅一种特殊的味道,但只有一个模糊的想法,不清楚这道佳肴最终是怎样的,你先挑选食材,然后煎炸蒸煮炒烤统统试一遍,油盐酱醋辣椒等等调料的量也要试一通,终于得到了你想要的味道,下面你要装盘、摆盘,通过色、香、味征服品尝者的味蕾,你的论文要通过构思、设计、内容、逻辑去征服审稿人的大脑,让他们对你的文章认可点赞。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那么这个门究竟该如何进入呢?别着急,学姐总结出的“科研三部曲”带你走~第一部:熟读专业书籍 奠定学科基础拿到一个课题,一在网上看相关中文文章,二看相关书籍,明白课题的基础背景、相关概念和基础知识后,三看外文文章,同研究方向的文章下载10篇左右,整理归纳10篇文章的相似处和不同处,以及文章各部分的布局,记录课题中涉及的研究方法、表征手段,这是为你的工作做准备,弄清楚哪些是必须要做的测试,以及测试的结果如何分析。第二部:深入文献调研 厘清学术前沿文献调研工作非常重要,马虎不得。至少回溯十年以上,全面调研他人研究工作,先中文后外文,一个不落;然后认真梳理研读,分门归类整理:制备的、表征测试的、机理的、综述性的等等,详细总结,可以尝试自己写一篇写研究领域综述文章。建议先拿中文文章练手,发个综述性文章,也算是小试牛刀了。第三部:大胆构思开题 检验你的天才有了前期大量的文献基础,那么现在就要开动你的大脑,利用已经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大胆进行构想和创新。这个工作还是和你的基本理论是否牢,知识面是否宽密切相关的。初期可能有些困难,所以多和导师交流讨论,设计实验工作时要想到所有细节,对于每一步都要有依据,各种参数要详查,仪器设备要做到熟练操作,实验时务必静下心来,仔仔细细、认认真真,你可是新手,实验安全大于天,来不得半点马虎。认真观察发生的所有实验现象,详细做好实验记录。遇到问题不要慌张,记录情况,请教师兄师姐或者导师,万事都有解决的办法。Question4:创新的想法从何而来?(创新真的很难,分享一些在网上看到的好办法~)1.理论创新。在前人理论上增加或减少假设,或受其他理论的启发都是理论创新工作的灵感来源。2.方法创新。用新方法解决老问题也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方法带来新的启发,虽然解决的问题不一定是新的但是方法创新同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3.验证性工作。用数值模拟或实验方法来验证已有的结论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工作。很多已有的理论对现象进行了解释和预测,但是需要各种方式的验证才能证明其有效性。4.拓展性工作。将一个领域的理论和方法拓展到另一个领域中研究新的现象也是一种很有效的方式。尤其在交叉学科和新的分支学科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5.纠正性工作。如果在阅读文献时发现前人的错误,可以做一些纠正性工作。但是有些明显的错误可能已经被作者本人勘误或被后人纠正,所以开展工作前要更加谨慎,注意文献调研。6.继承性工作。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科研工作模式,在课题组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发现新问题,改进已有的方法,也可以得到新的发现和成果。希望上述经验可以对你有所帮助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科研项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