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数与形的意义是什么第四课第七自然段意义是什么?

二年级第四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1、二年级第四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二年级第四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课文主题本文通过描写一个7岁的孩子曹冲,想出了比官员更好多的称象方法,从而称出大象重量的故事,可见曹冲是一个爱动脑筋,善于观察,聪明又自信的孩子。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第1自然段讲曹操带领儿子和官员去看人家送给他的一头大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和大象的来历。第2自然段讲大象又高又大,官员们在议论大象的重量。第3自然段讲官员们向曹操建议称象的办法:一是造一杆大秤来称;二是把大象割成一块一块地用秤称。曹操听了直摇头。第4自然段讲曹冲提出称象的办法。这段是本课的重点。曹冲的办法分为四个步骤进行:(1)赶大象上船,在船舷下沉处画线;(2)把大象赶下船,往船上装石头,装到画线处为止;(3)称船上的石头;(4)把石头的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第5自然段讲用曹冲的方法,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2、一年级第九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一年级第九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明天要远足》是一首充满童趣、表现童真的儿童诗。它以儿童为主体接受对象,适合儿童欣赏、吟诵,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本课教学设计就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借助情境,引导学生体会小主人公远足前无比激动、无限期待的心情,从而能够使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充分体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识字规律。自然段及段落大意:全文共3个小节。第1小节:写了小朋友远足前一天激动得睡不着觉,期待看到多彩的大海。第2小节:写了小朋友睡不着,期待看到洁白柔软的云朵。第3小节:写了小朋友睡不着,希望天赶快亮。3、一年级第8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一年级第8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主要内容:本文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水的滋润,花更红了,草更绿了。自然段及段落大意:全文共5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了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第2自然段:写了大雨点儿问小雨点儿要到哪里去。第3自然段:写了小雨点儿的回答。第4自然段:写了大雨点儿的回答。第5自然段:写了雨点儿落下的地方发生的变化。4、一年级第7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一年级第7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主要内容:本文是一首轻快、活泼的儿童诗。作者用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把池塘里的美丽景物蝌蚪、水泡泡、水珠拟人化,并把它们生动准确地想象成逗号、句号和省略号,让我们更直观地认识了这些标点符号。自然段及段落大意:全文共5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了下雨了,青蛙要写诗。第2自然段:写了小蝌蚪要当小逗号。第3自然段:写了水泡泡要当小句号。第4自然段:写了一串水珠要当省略号。第5自然段:写了青蛙写成了诗。5、一年级第四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一年级第四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课文主题:本文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诗歌。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课文分段:全诗共4个小节。第1小节:写了草芽说自己是春天。第2小节:写了荷叶说自己是夏天。第3小节:写了谷穗说自己是秋天。第4小节:写了雪人说自己是冬天。6、一年级第三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一年级第三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课文主题:本课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诗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插图色彩鲜明,形象逼真,展现了一幅荡舟采莲、莲叶田田、鱼戏莲叶的美丽画卷,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译文:江南水乡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可以采莲,莲叶多么茂盛,鱼儿在莲叶间嬉戏。鱼在莲叶的东边游戏,鱼在莲叶的西边游戏,鱼在莲叶的南边游戏,鱼在莲叶的北边游戏。7、二年级第十六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二年级第十六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本文讲述的是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为了坚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一起到山高路陡、距离遥远的茅坪挑粮的故事。文章以朱德的扁担为题,于细微处见精神,语言简洁平实,娓娓道来,既展现了一位以身作则、吃苦在前的红军指挥官形象,也表现了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关心、敬爱之情。自然段及段落大意:全文共4段。第1段:交代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和背景。第2段:写为了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储备足够的粮食,红军战士们争着到宁冈的茅坪去挑粮。第3段:写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起挑粮,战士们心疼他,把他的扁担藏起来了,他却又找来一根并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第4段:写战士们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8、二年级第六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二年级第六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课文主题这篇课文写的是小女孩露西给爸爸写信的事。露西前后写了两次,第一次信的内容很伤感;第二次在妈妈的感染下,露西在信里告诉爸爸,她们在家生活得很好。两封信都表达了露西对爸爸满满的爱意和浓浓的思念。课文分段全文共14段,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露西想给爸爸写一封信的原因。第二部分(第25段):第一次写信,露西给爸爸报告了家里的坏消息后觉得自己写得不好,将信揉成一团。第三部分(第614段):在妈妈的提醒下,露西重新写信,她给爸爸报告了家里的好消息,并抒发了对爸爸的思念之情。9、二年级第七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二年级第七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课文主题本文以一个孩子的口吻讲述了妈妈午睡时的所见所感,描绘了妈妈睡梦中妈妈的美丽、温柔和劳累,让我们感受到了母子之间的爱:孩子爱妈妈,是通过孩子对妈妈的直接观察来表现的;妈妈爱孩子,是通过孩子观察时的想象来反映的。课文分段全文共4段。第1段:写妈妈哄我午睡,自己却先睡着了。第2段: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第3段:睡梦中的妈妈好温柔。第4段:睡梦中的妈妈好累。10、三年级第十六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三年级第十六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金色的草地》课文意境优美,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真童趣。不仅为我们再现了俄罗斯乡下金色草地的神奇和美丽,让我们体会到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而且还向孩子们渗透了观察、了解自然的意识和方法。段落大纲:全文共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当蒲公英盛开时,窗前的草地上变成了金色。第二自然段:我和弟弟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第三自然段:我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及其变色的原因。第四自然段:写我对草地和蒲公英的喜爱之情。11、三年级第十五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三年级第十五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搭船的鸟》是第一篇精读课。本单元以留心观察为主题,力图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景、物,体会细致观察的好处,逐步养成观察的习惯。本课课文描写我旅途中的观察所得,既观察到了旅途的雨声,又观察到翠鸟的外形、动作之美。本课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表现翠鸟的外形之美,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观察的妙处。段落大纲:全文共5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我和母亲乘船到外祖父家去。第二自然段:写小鸟的外形特点。第三自然段:写我对小鸟的好奇。第四自然段:小鸟的捕鱼过程。第五自然段:母亲告诉我这是翠鸟。12、三年级第12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三年级第12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主要内容: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它以合理的丰富想象,讲述了一间老屋与小猫、老母鸡和小蜘蛛之间的故事。每当老屋准备倒下的时候,小猫、老母鸡和小蜘蛛就依次出现,请求老屋不要倒下以帮助他们,老屋一一答应了他们的请求,一直没有倒下。故事塑造了一个慈祥的、乐于助人的老屋形象。段落大纲:全文共1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12):老屋已经活了一百多岁,很久很久没人住了,认为自己该倒下了。第二部分(36):小猫请求老屋一个晚上后再倒下,老屋又坚持了一个晚上。第三部分(710):老母鸡请求老屋再过二十一天,让它孵出小鸡后在倒下,老屋答应了它的请求。第四部分(1117):小蜘蛛需要在老屋里织网,老屋同意了,后来老屋一直听小蜘蛛讲故事,至今也没有倒下。13、三年级第八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三年级第八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课文主题本课叙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悲惨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课文分段第一段(1-4):在大年夜的风雪中,一个赤着脚的小女孩在大街上卖火柴,她一根也没卖出去。第二段(5-9):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看到了各种幻象。第三段(10-11):写小女孩在大年夜悲惨地冻死在街头。14、四年级第十六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四年级第十六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麻雀》出自19世纪俄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之手。他以新颖的构思,精练、优美的语言文字,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脉络梳理:全文共7段,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打猎归来途中,我的猎狗发现了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写猎狗想伤害小麻雀,老麻雀飞落下来保护小麻雀,吓退了猎狗。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写我唤回猎狗,小麻雀得救了。15、四年级第12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四年级第12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主要内容: 课文通过描写盘古开天辟地及创造万物,赞颂了盘古不怕牺牲、敢于创造、无私奉献的品格。脉络梳理:全文共6段,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有个叫盘古的巨人沉睡在混沌一片的天地里。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写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写盘古用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16、五年级第14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五年级第14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主要内容: 本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英法联军肆意践踏、毁灭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和对英法联军野蛮行径的无比痛恨,激发了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脉络梳理:全文共5段,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阐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的总体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文物的多和珍贵,再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抢、砸、烧以至毁灭的经过。17、五年级第13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五年级第13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主要内容:文章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用对仗的语言论述了中国少年责任重大,以及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的前途无量,饱含着作者振兴中华的迫切愿望,洋溢着热爱祖国的激越之情,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脉络梳理:全文共3段,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强调了少年责任的重大。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通过大量的比喻,写出了少年中国的前途无量。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进一步赞美和祝愿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18、五年级第十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五年级第十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课文主题:文章叙述了牛郎从童年到成人的痛苦生活和织女在天宫没有自由和欢乐的生活,以及他们在老牛的帮助下结成夫妻的故事,表现了牛郎和织女善良、诚实、勤劳的品格,反映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段落大意:第一部分(1-2) : 概括介绍了牛郎凄苦的身世。第二部分(3-8):讲述了牛郎和老牛相依为命,结下了深厚的感情。第三部分(9-21)到课文结尾,讲述了牛郎得到老牛相助,与织女相识的经过。19、一年级第十四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一年级第十四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1.会写全回2个字。2.结合课文的语言环境和生活情景,理解、运用爬呀,爬呀已经等词语。3.借助图画、生活经验,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自然段及段落大意: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4个部分。第1部分:写了春天,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到树林里去玩。第2部分:写了小蜗牛爬回来已经是夏天了,妈妈又让它去摘几颗草莓回来。第3部分:写了小蜗牛爬回来已经是秋天了,妈妈又让它去采几个蘑菇回来。第4部分:写了小蜗牛爬回来已经是冬天了,妈妈让它待在家里过冬。20、五年级第五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五年级第五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1.认识瑜、忌等10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3个字,会写妒忌、军事等15个词语。2.默读课文。理清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4.试着阅读名著《三国演义》。脉络梳理:全文共10段,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周瑜妒忌诸葛亮,设计陷害诸葛亮,诸葛亮接受任务并立下军令状。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写诸葛亮借箭前的准备工作。第三部分(第69自然段):写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第四部分(第10自然段):写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本课是精读课文,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比较多。首先,在情节的理解上,讲解详细有层次,学生可以一步步掌握内容;其次,在人物特点的分析中,通过抓住重点语句去体会;最后,安排学生讨论、总结人物特点,深入理解人物形象。21、五年级第四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五年级第四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1.认识葬、腮等8个生字。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能说出对题目的理解。脉络梳理:全文共5段,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由梅花开放想到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第二部分(第215自然段):回忆关于外祖父的几件事,表现了外祖父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第三部分(第16自然段):写我带走了外祖父眷恋祖国的赤子心。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找出关于外祖父的几件事,进一步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情感,同时理解什么是梅花魂。但是,由于时间有限,没有时间让学生读文中的一些重点段落,这仍需进一步改进。22、五年级第七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五年级第七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1.认识芝、遂等1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呵。2.默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词句试着猜一猜。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脉络梳理:全文共4段,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况。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讲群猴一起寻找山涧源头,来到瀑布旁,石猴第一个跳进瀑布,竟发现了水帘洞。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写群猴进入水帘洞,拜石猴为王。教学时,以各种形式的读为主线来安排教学过程,然后围绕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等问题讨论探究;接着再读课文,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遗憾的是没有为学生拓展《西游记》中的其他内容。23、五年级第二十六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五年级第二十六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忆读书》一文作者冰心先生在这篇文章中主要向中同学讲述有关读书的问题。通常在这一类的文章中我们看到的多是理论性的说教。如:读书会给我们带来的各方面的好处等等,让同学读来索然无味,自然也就无法激发同学对于读书的兴趣。而冰心先生这篇文章却另辟蹊径。首先文章开篇一句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让人听来很亲切,好像一位慈祥的奶奶在与自身谈活,一下子抓住了同学的心。在整篇文章中,完全是对自身亲身经历的讲述,让同学在读的过程中跟随冰心奶奶生长,直到文章结尾得出结论: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娓娓道来之语,如心底之泉水,缀缓流进了同学的心中,让他终身难忘。脉络梳理:全文共5段,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述我喜欢谈读书。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我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点出读书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第三部分(第9、10自然段):以自己丰富的阅读经验谈多读书的好处以及怎么挑选好书。第四部分(第11、12自然段):总结全文,写了我对儿童的期望。24、五年级第二十二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五年级第二十二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四季之美》的作者清少纳言心性敏感,对外界事物感受力强,同时又充满女性的宽厚慈爱,春夏秋冬四季她认为最美的四个时刻:黎明、夜晚、黄昏、早晨。春天黎明动人的是色彩的美。夏天夜晚迷人的是萤火虫的翩翩飞舞,哪怕是星星点点朦胧的微光也足够唤起美的感觉。秋天黄昏感人的是夕阳照山时的点点归鸦和比翼联飞的雁字,还有风声虫鸣的合唱。冬天早晨可人的是手捧温暖炭火的心情,这是下雪时、下霜时,甚至无雪无霜时都需要的。春天的柔和,夏天的有趣,秋天的温暖,冬天的和谐,都细腻真挚, 溢于言表。不是一个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人是不会写出如此文字的。脉络梳理:全文共4段,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春天最美的时间是黎明,重点写了天空。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夏天最美的时间是夜晚,重点写了萤火虫。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写秋天最美的时间是黄昏,重点写了归鸦和大雁。第四部分(第4自然段):写冬天最美的时间是早晨,重点写了落雪的早晨和无雪时清晨闲逸的心情。25、五年级第二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五年级第二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1.认识蚱、啃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晃,会写蝴、蝶等13个字,会写蝴蝶、蜻蜓等12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脉络梳理:全文共19段,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园子里的昆虫和树。第二部分(第414自然段):具体叙述我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玩耍的情景。第三部分(第1516自然段):写园子里的一切都是有灵性的,自由的。第四部分(第1719自然段):写我在阴凉的地方悠然入睡。本课从读入手,引导学生在读中一步步找出信息,便于我们从中体会情感,不足之处就是因为文章篇幅较长,真正读的环节不多,所以只能把重点放在引导体会情感的环节了。26、四年级第十八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四年级第十八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1、认识谓、拳等10个生字,会写摸、甚等15个字,会写甚至、顽皮等14个词语。2、知道可以从哪些角度给文章作批注。3、能借助相关词语,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4、能说出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的原因。脉络梳理:全文共15段,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我们不怕牛却怕鹅。第二部分(第57自然段):写我被鹅咬住不放,吓得又哭又叫。第三部分(第812自然段):写金奎叔帮我赶走了鹅,并告诉我如何赶走鹅。第四部分(第1315自然段):写我记着金奎叔的话,从此对牛和鹅都改变了态度和做法。27、四年级第七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四年级第七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1.认识乒、乓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率,会写纳、拥等15个字,会写纳米、无能为力等17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同学交流不懂的问题。3.结合课文内容和相关资料,联系实际,体会纳米技术在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科学、爱科学的精神。脉络梳理:全文共5段,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21世纪是纳米的世纪。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具体介绍什么是纳米技术。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写我们身边的纳米技术,以及纳米技术能够让人们更健康。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写在不远的将来,纳米技术将改变我们的生活。1.重点突出。学习这篇课文的重点是了解有关纳米技术的科学知识,在理清了文章的层次之后,抓住文章的第二、三部分进行学习。学生在读、画、说的学习中,对纳米技术有了清晰的认识,感受到了纳米技术的好处。2.学习说明方法。作者在文中介绍纳米技术及其应用时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通过品读、比较等方法了解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28、四年级第二十四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四年级第二十四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延安,我把你追寻》本课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的心情。诗的一、二两节写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三、四两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五、六两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本课最主要的表达特点是用形象说话,用一系列事物构成鲜明的意境。脉络梳理:全诗共6节,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2节):写对延安精神的追寻。第二部分(第3、4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第三部分(第5、6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29、三年级第三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三年级第三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具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本课教学设计以听读看想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语句,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准确生动的语言,在头脑中形成画面,进一步体会景色的美丽,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段落大纲: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写我去公园看荷花。第二部分(2、3):写荷花生长的各种优美的姿态。第三部分(4、5):写我观荷花时的想象和感受。在本节课中,教师以新理念为指导,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积极性,注重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学习,注重借助多媒体进行合理情境的创设,通过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来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有个人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等。在学生们充分理解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感受语言表达的魅力。30、三年级第二十七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三年级第二十七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本文作者以倒叙的方法,以一个粗瓷大碗为线索,记还了抗日民族女英雄赵一曼,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时时关心战士胜于关心自己,和他们同甘共苦,坚持革命,从而赞美赵一曼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故事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正面描写和小通讯员、炊事员等人的侧面描写,叙述了赵一曼对战士们的关心和爱护。第一段(第1自然段):赵一曼用过的一个粗瓷大碗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第二段(第2~4自然段):小通讯员给赵一曼送来一个缴获的大碗,赵一曼要求他还回去。第三段(第5~8自然段):赵一曼倒掉了通讯员给她盛的高粱米饭,只盛了半碗野菜粥。第四段(第9~11自然段):赵一曼把大碗送给七班做菜盆。31、三年级第二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三年级第二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燕子》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作者抓住春天的景物特点,通过准确、生动的描绘,充分表现了燕子的活泼可爱,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课文语言生动简朴、感情真挚。教学中应以读贯穿课的全过程,以不同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感悟、积累和迁移语言。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段落大纲: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1):写燕子的外形特点。第二部分(2):写春天来了,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为春天平添了许多生机。第三部分(3、4):写在飞行中的燕子的各种姿态。第四部分(5):写燕子停歇在电线上形成的美丽图景。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的情景。在理解燕子的活泼可爱这一重点时,引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抓住凑成这个词,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在学习第3、4自然段时,抓住斜飞、横掠感受燕子的飞行姿势,飞行时的轻快灵活、自由自在。要读懂文章,必须要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学得灵活,学得透彻。如:在理解赶集一词时,让学生先理解什么是赶集,再想想课文中是说谁赶集,为什么这样说。学生通过与生活联系,一下子就明白了春天花开之多,草木繁茂,万物复苏的景象,给人以热闹的感觉。32、六年级第五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六年级第五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笛福的长篇小说,鲁滨逊是书中的主人公。鲁滨逊因乘船遭遇大风失事,漂流到荒岛,一个人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战胜了种种困难,生活了二十多年。课文按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塑造了一个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硬汉形象。本课是小说的梗概及节选,重点写鲁滨逊在岛上艰难、惊险的经历。运用对比阅读的方式,比较梗概及原文节选的区别。段落大纲:梗概部分共10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1):英国人鲁滨孙喜欢冒险。第二部分(26):鲁滨孙流落到荒岛,凭借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定居下来。第三部分(78):鲁滨孙救了野人,取名星期五,他们在岛上愉快地生活。第四部分(9、10):鲁滨孙和星期五救了船长,船长带他们回到了英国。节选部分共10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17):具体描写鲁滨逊在岛上的生活充满困难,而且很孤寂。第二部分(810):写鲁滨逊记录并列出自己的处境,决心开始安排自己在岛上的生活。本课是名著梗概和节选片段赏析,虽然是外国名著,但内容比较浅显,而且大多数学生都读过。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先让学生读一读阅读提示,再按要求读课文,多读几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节选片段中的好处与坏处对照表,是本课最具特色的表达方式。这一内容和形式,既体现了鲁滨逊在极度困难的条件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又能帮助学生在今后用这样的方法克服困难。通过自读自悟对照比较对读感悟,落实知识、方法、态度三维目标的整体达成。这个教学重点的突破,也为学生今后在主题为学会生存的口语交际中打下基础。33、六年级第四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六年级第四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藏戏》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较强的民俗散文。因此,本设计遵循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充足的读、思、议的空间,促进学生与文本及学生之间的对话,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争辩,在争辩中激活思维。段落大纲:全文共18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13):概括介绍藏戏的主要特点。第二部分(47):写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第三部分(817):具体介绍藏戏的特点。第四部分(18):总结全文,点明藏戏靠师传身授传承和发展。1.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文。初读课文,让学生围绕课文的主要问题读文、思考,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及脉络,这样更容易让学生走进文本中,为细读全篇扫清障碍。2.在教学中,全程为学生考虑,努力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留给学生充足的读、思、议的空间、时间,促进学生与文本,以及师生间、同伴间的对话。3.在阅读中能够科学地引导学生释疑解惑,并适时激励点拨,归纳提炼,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价能力。34、六年级第七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六年级第七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大文豪马克吐温以美国少年生活为主体写成的。故事的主人公汤姆是个天真、活泼而又顽皮的典型的美国少年。课前让学生尽量抽时间去看这部作品,让学生对作品有初步的了解,为本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在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抓住关键的中心问题探讨交流,读出个性,读懂片段的内容,对主人公的特点有逐步的认识,并感受作者的写作技巧。学文后的小练笔安排,则是让孩子们尽情地展开想象,经历一次属于自己的冒险,释放孩子爱自由的天性。段落大纲:全文共1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1):人们因为两个孩子的失踪而感到悲伤。第二部分(2、3):两个孩子脱险归来,人们欢庆并探望孩子。第三部分(4):汤姆向人们讲述在洞中的经历。第四部分(515)汤姆身体恢复后探望哈克和贝奇,得知洞口被封后告诉法官印江乔埃在洞中。1.指导方法,学会阅读。阅读名著,方法的指导很重要。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引导学生抓住最精彩的语段进行学习,分析人物形象与性格特点,学习作者的文笔。引导之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寻找精彩语段,进行分析,注意合作交流,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故事内容,分析描写方法,提升阅读与写作的能力,同时也训练了表达能力。2.展开想象,放飞自我。结合精彩语段的学习,结合自己的经历、身边同伴的事例,展开丰富的想象,抓住怎样如何怎么进行想象,进行一次自我放飞,经历一次冒险,获得别样的阅读体验。35、六年级第六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六年级第六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骑鹅旅行记》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童话作品。课文节选部分讲述了尼尔斯被变成小狐仙,被院子里的动物欺负,跟着鹅远行的故事。这个片段着重介绍了小男孩变成小狐仙之后他的世界的变化。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这一课,抓住尼尔斯变成小狐仙之后,他的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阅读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等,了解故事内容。为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在学习方式上,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汇报的方式品读文本。段落大纲: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14):尼尔斯发现自己变小以后想去找小狐仙讲和。第二部分(529):尼尔斯想寻求动物们帮助找到小狐仙,可是谁都不愿帮他。第三部分(3048):男孩尼尔斯在墙头上听见家鹅和大雁的对话,为了不让父母伤心,扑上了即将飞走的雄鹅。雄鹅载着尼尔斯飞到了高空,离开了家园。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提倡讨论式教学。因此,教学中我注重做到以下两点:1.重视读书习惯的培养。课堂上,我指导学生通过不同方式的阅读,如浏览、自读、小组读、分角色读,尤其重视指导学生在阅读时边读边圈画关键词句,帮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2.重视讨论式教学。第一处:课堂上我让学生围绕感兴趣的一个片段先自学,再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尼尔斯对之前欺负小动物的后悔之意。第二处:我让学生围绕家鹅该不该跟大雁一起飞向高山进行讨论。学生展开讨论,明确在生活中要敢于创新,敢于挑战,不墨守成规。在学习语文的同时,提升自身素质。36、六年级第九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六年级第九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那个星期天》是第三单元第二篇,整篇课文以表达情感为主,通过具体的事例、内心独白、融情入景来表现心情的变化过程。学生在阅读文本中,体会到了文章表达情感的方法,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的语文要素。课后练习也紧扣单元要素,重在引导学生关注情感变化;抓重点语句,归纳总结表达情感的方法;再通过比较发现不同文章表达情感的异同,学习表达。段落大纲: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概述我在那个星期天经历了一场盼望。第二部分(26):描写我从满怀希望、兴奋雀跃到疑窦暗生,但是仍然在焦急万分中耐心等待,却终于彻底绝望的过程。第三部分(7):叙写我在希望落空后倍感伤心以及母亲对我的安慰。37、六年级第二十一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六年级第二十一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1.朗读诗歌,在朗读中品味诗歌直白质朴的语言特色。2.理清思路,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3.体会农民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后的喜悦心情。4.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自己对脚下的土地的感受。段落大纲:全文共1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13):总写热爱土地。拥有土地的农民无比喜悦,将土地视为生命的一部分。第二部分(48):精耕细作。三黑极其高兴地在土地上精耕细作,同时突出三黑的勤劳。第三部分(914):美好憧憬。三黑对明天的美好生活充满希望。第四部分(15):心如蜜甜。三黑高兴地耙地。38、六年级第二十七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六年级第二十七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鲁迅先生的弟弟周建人的女儿周晔所写。主要是通过回忆有关鲁迅先生的五件小事(追悼鲁迅、谈《水浒传》、讲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来反映伯父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优秀品质。本文可以按自然空行形式分为五段,也可以按事件分为五个部分,每个部分写了一件小事。全文以围绕结尾处中心句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展开,这是本文在结构上的特点。在具体的叙述方式上,第一件事主要是场面描写,第二件事主要是作者的叙述,第三件事主要是对话描写,第四件事是对人物的神态、动作等的描写为主,第五件事主要是女佣阿三的讲述,以侧面描写为主。每一件事都有不同的叙述方式,这也是本文的特点之一。段落大纲:全文共2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1):写人们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第二部分(23):写伯父和我谈《水浒传》并教育我要认真读书。第三部分(413):写伯父鲁迅先生和我笑谈碰壁。第四部分(1416):写除夕的时候,伯父和爸爸替我们放鞭炮和花筒。第五部分(1725):写鲁迅先生救助黄包车夫。第六部分(2627):写伯父关心女佣。39、六年级第二十八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六年级第二十八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教材简说:1949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当时,全国各地人民第一次公开隆重地开展了各种纪念活动,诗人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人民的纪念活动,瞻仰了鲁迅故居,对着这遗迹,想念鲁迅的一生,心里感慨很深,便于11月1日写就了此诗。此诗自发表以来,一直受到读者喜爱,广为流传。段落大纲:全文共7个小节,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作者开门见山,以两种人为代表,提出了对生与死的不同的观点。第二部分(24):从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中,热情赞颂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第三部分(57):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40、六年级第二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六年级第二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全文围绕腊八粥,先详细写了主人公八儿等粥的部分,又简略地写了喝粥的部分,详略得当,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训练目标是: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本教学设计以学生自读感悟为主,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本,厘清故事脉络。段落大纲:全文共19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总写腊八粥对人的吸引力,从孩子到老人都喜欢腊八粥。第二部分(217):写住方家大院的八儿等待吃妈妈熬煮的腊八粥。第三部分(18、19):写八儿终于幸福地吃上了腊八粥。课文内容较贴近学生的心理活动,学生理解起来并不难。在体会八儿的馋样儿时,学生兴趣盎然。学生在找到相关的语句时,我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写出八儿的馋样儿的。揣摩写法时,我引导学生从篇幅的对比与表达的主要内容的关系中体会详略结合的写法,弄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在理解了内容后,学生体会起来就会比较容易。在小练笔的环节中,切实感受到一课一练,一课一得的好处。学生写了自己喜欢吃的食物,仿照课文第1自然段从不同方面来介绍食物的美味,学生很感兴趣,效果较好。41、二年级第二十三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二年级第二十三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纸船和风筝》是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是一篇充满温情的童话故事,讲的是松鼠和小熊用纸船和风筝给彼此带去问候和祝福,他们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之后,又用纸船和风筝修补裂缝,相互谅解的故事。他们用浓浓的真情在山顶和山脚间,架起了一座友谊的长桥。自然段及段落大意:全文共11段。第1段:写两只小熊因为一块捡到的奶酪怎么分而争吵。第25段:写一只狐狸问清原因后帮助两只小熊分奶酪。第69段:写狐狸分奶酪不匀,最后把奶酪全吃光了。第10、11段:写两只小熊看到奶酪被狐狸吃光了,很生气。但是狐狸却说自己分得公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六年级上册数学数与形的意义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