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文化的文盲是什么意思与大学生,谁的前途更光明?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黑格隆冬天上,出呀出星星。黑板上写字,放呀么放光明……”上世纪50年代,不少中国人唱着这首《夫妻识字》,走进了扫盲班的课堂。这一场景折射出的是当时教育的严峻局面: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新中国成立之初,文盲率达80%,小学净入学率为20%。  而到2018年,中国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占世界高等教育总规模的1/5,位居世界第一,正向普及化阶段快速迈进;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到2018年,全部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已经提升到13%,相当于1.82亿人接受过高等教育。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彻底改变了教育底子薄、整体落后的状况,建立了完整的现代教育体系,中国教育面貌焕然一新。  教育让他们脱颖而出  在新中国的教育史上,1977年无疑值得浓墨重彩的书写。那一年,关闭多年的高考大门再次开启,570万人走进了考场,其中有27万人圆了大学梦。1980年夏到1982年春,1977年考录的27万、1978年考录的40万本、专科大学生陆续毕业,成为改革开放后所选拔、培养的第一批优秀人才,为求才若渴的中国社会注入了一批新生力量。  30年后,无论是在政界、学界、商界,都有许多领军人物是1977级、1978级大学生。近年以来,随着各级、各地中高层党政领导班子中1977级、1978级大学生的增多,有人将之成为中国政坛的“77、78级现象”。  1977年高考现场(中新网资料图)  中国教育史上另一波带有显著时代特色的“浪潮”,则是1989年启动的“希望工程”。2009年希望工程启动20周年之际,希望工程的创始人、时任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的徐永光回忆说,80年代的中国百废待兴,每年因为家庭贫困而失学的儿童超过百万。  “失学的最大原因是上不起学。如果有人帮他们交一个学期20块钱的学杂费,他们就可以读书了。这笔钱谁来帮他们出呢?当然我愿意出,可是我一个人能解决几个孩子的上学问题呢?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徐永光灵机一动,想出了向社会募捐的点子。先是照着各种名录抄写募捐信的信封,后来相继在人民日报等各大报纸上登出募捐广告。仅用4年时间,希望工程救助的失学儿童已突破百万,建立希望小学近千所。  先是“抢救”出一个时代的领军人才,再将一代人从失学的边缘挽救回来。2011年,中国向世界宣告,全面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任务,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学有所教”“有教无类”的教育理想成为现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中国为世界全民教育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是发展中国家推进全民教育的成功范例。  教育为中国经济打下腾飞基础  当地时间2019年8月27日晚,在俄罗斯喀山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中国选手获得了参赛以来的最好成绩:他们在数控车、焊接、综合机械与自动化、建筑石雕、车身修理等项目上获得了16枚金牌;在信息网络布线、机电一体化、飞机维修、管道与制暖等项目上获得了14枚银牌;在工业控制、烹饪(西餐)、塑料模具工程、烘焙、工业机械装调等项目上获得了5枚铜牌。  世界技能大赛上,中国选手获得了参赛以来的最好成绩(图来自中新网)  就个体而言,职业技能路线是中国人改善自己生活的一条捷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有职业院校1.17万所,年招生928.24万人。中国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高职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达到90%,近70%的职业学校毕业生在县市就近就业。  无数贫困家庭通过职业教育实现“培养一个学生,解决一个就业,脱贫一户家庭”的目标。近三年来,850万家庭的子女通过职业教育实现了拥有第一代大学生的梦想;同时,实施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广泛面向农民、农村转移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等开展职业培训,为近年来中国年均减贫1000万人以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就国家而言,一支训练有素的产业工人队伍,则被认为是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国的最大底气所在。2018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6年,新增劳动力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超过48%,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6年以上,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亿万人民通过受教育实现了完善自身、改变命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为了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中国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支持也在逐年增加。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总投入从2016年的2223亿元(人民币,下同)增至2018年的2463亿元,增长了240亿元;普通高职高专教育经费总投入从2016年的1828亿元增至2018年的2150亿元,增长了322亿元。  互联网教育成为新的趋势  2019年9月1日,上海一堂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点燃了师生的教学热情,成了网络热议的“爆款”。这堂名为《挑战课本——化学教学中的前沿》课程名义上是化学课,内容却从“时间尽头”讲到“宇宙边缘”。这堂课的授课老师是上海市教委主任,曾担任大学化学教授的陆靖。课程不仅面向在场学生,还被完整放到互联网上传播。  这也是中国教育行业的新趋势:根据中国教育部的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月报,截至2019年二季度末,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97.9%,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普通教室348万间,93.6%的学校已拥有多媒体教室,其中74.2%的学校实现多媒体教学设备全覆盖。  2018年底,中国青年报一篇题为《屏幕改变的命运》的报道,让互联网教育成为中文互联网上人们热议的焦点。“中国最前列的高中”之一,每年将上百名学生送进北大清华和国际名校的成都七中,通过网络全程直播高中课程,让中国贫困地区的248所高中,7万多名学生,从每校只有个位数学生能考上“一本”的惨淡,迅速追赶到多数考取本科,88人考上清北的程度。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来源:华舆 编辑/张一天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文化的文盲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