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和完整版的区别是什么教材,好不好?

健康成都官微成都人都在关注的公众号关注最近,“人教版问题教材”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有网友觉得插画人物眼神奇怪、毫无美感,对比其他版本的教材插图存在明显审美差距。更有网友认为插图意思出现隐私部位暴露、性暗示等问题,真是细思极恐!人教版“问题教材”教材上出现的图像、文字或观念,真的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吗?面对种类繁多、水平良莠不齐的儿童读物,家长又该怎么抉择?今天小康妹儿特别邀请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司徒明镜医生,手把手教您给孩子挑选优质读物。审美能力下降?性格改变?教材图像的影响比文字更大“负荆请罪”、少年闰土、李雷和韩梅梅等昔日教材中的经典插图作者王惟震近日接受采访称,教材的插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一生的审美,创作者应严肃认真地对待给孩子的每一幅插图,不负责任地作画,孩子会受罪。(少年闰土 王惟震作品)司徒医生也告诉小康妹儿,比起文字,图像作为具象化的信息是儿童(尤其是幼儿)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儿童接触图像更早,受其影响程度也更深远。同时,教材插图对儿童影响大,还有以下原因:#1儿童身处发育阶段,认知能力不成熟、社会经验不足,缺乏自主思考、修正价值观的能力。在此状态下,孩子接收到扭曲的信息时,受到影响的可能性更大。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相对不充分,对权威的质疑能力不够,容易从环境中学习、模仿,教材输出观点将极大程度被儿童全盘接纳。#2#3学龄期儿童的活动重心正从“家庭”向“学校”转变的关键阶段,获取知识的途径也逐步由游戏向学习转变。此时,学习资料上的内容可能对其产生深远影响。那么,用过问题教材的孩子就“完蛋”了吗?“家长不必过度恐慌。”司徒医生告诉小康妹儿,“问题教材对于孩子的影响是可以修正的。”每一个孩子都是正在成长的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孩子的性格和行为有着充分的发展空间。当孩子偶然接触到问题教材并造成影响时,家长不妨利用这个契机,与孩子讨论,积极引导。如果通过这件事能够教孩子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从而形成正确的观念,这也将是孩子重要的成长机会。教材插画导致“性早熟”?是我想多了吗?司徒医生表示这因人而异。但她不建议在儿童性观念尚未建立时过度引导或强化画面在性方面的暗示。“如果孩子本身并未关注到教材的问题,按照流程将问题书籍下架整改就好,不必在孩子面前过分探讨,这样反而可能强化他们对该问题的关注。但是同时应该正常地对孩子进行恰当的性教育。”但对于已经建立性观念的孩子,则需家长和学校主动介入,关心孩子们的感受,强化正确的性知识,纠正孩子可能的认知偏差。“当孩子已经有了性观念,并已经从插图中解读出扭曲的性暗示,这就不能忽视了。”司徒医生强调,与其让孩子受到不当信息的误导,不如主动将正确的性教育融入各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家庭与学校教育中。让孩子通过正确渠道接收正确知识,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如何正确选择儿童读物?华西专家给出指南那么,如何给孩子选择一本正确的读物?司徒医生给出这些建议:1根据孩子的年龄选择:儿童低幼时期:可选择色彩丰富鲜艳的绘本、图画书幼儿园升小学时期:可选择图文兼顾的“桥梁书”再到纯文字的书籍,帮助孩子完成从具象思考到抽象思考的过渡2根据目的选择:司徒医生表示,低龄儿童的绘本大多带有目的性,如教孩子如何遵守规则、如何控制情绪、如何社交等。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希望孩子从书里面获得什么”进行书籍选择。3考虑孩子兴趣:家长可根据孩子日常表现出的兴趣偏好对书籍进行选择,这样有助于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除了筛选,家长还需要对儿童读本进行“把关”,自主辨别儿童读物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一般来说,选择经过时间淘洗后的“经典著作”会相对安全,同时认准专业出版社和知名作者,一些专业的“书单推荐”也可以作为参考。选择好图书后,还应为孩子打造“高质量”阅读环境。司徒医生强调,除了安静、舒适、减少干扰的物理环境之外,还应为孩子打造良好的心理阅读环境。①打造家庭阅读氛围:家长应给孩子起到示范作用,引导孩子阅读。同时,陪伴式阅读可以帮助家长进一步审核儿童读物内容,如有问题可以及时引导修正,也能促进亲子关系的提升,让孩子体验到更多的阅读乐趣。②使用陪伴、表扬、奖励等恰当的激励手段强化孩子的阅读行为③根据家庭实际情况建立阅读规则,如每日固定时段阅读、阅读时不同时做别的事情等,持之以恒,除了可以训练孩子的专注能力、也能帮助孩子形成阅读习惯。“最重要的目的是要让孩子形成阅读的内在动力,自觉自愿阅读,而不是仅仅为了完成外界的要求。”司徒医生如是说。}
人教社发布了重绘后的新教材插图!这次的插图,整体看起来更加简约、清新有活力,网友对此纷纷点赞。但是也有网友评论说,更加喜欢以前水墨画版本。水墨画版的配图一度流行于各版本教材封面和插画,小时候不懂什么文化品位,单纯觉得“好看”。事实上,除了最新版以外,建国以来我国小学教材演变共经过三个阶段十一个版本。其中大多数版本用的配图都是水墨画。这些独特美丽的插画常常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保存在记忆深处。第一阶段:基业初创,教材的诞生与发展叶圣陶、吕淑湘、华罗庚等名家大师组成强大的编写阵容,他们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第一套:1951年秋在全国中小学正式使用1951年秋季,人教社完成了第一套中小学通用教材的编辑。无论选文还是插图,这套课本都呈现出一股昂扬向上的全新气象。这个版本的教材插图中,最显眼独特的应该是军绿色的斜挎包和“解放帽”了,虽然穿着朴素,但画面也呈现着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这斗志昂扬的样子,像不像你在老照片里看到的爷爷奶奶的样子?2.第二套:1956年秋季在全国使用相比于第一套中小学教材,1956年投入使用的第二套人教版课本,内容编排更加系统科学,更为重要的是,这套教材还有了可以依循的教学大纲,开启了“依纲教学”的先河。这个版本的插画对科学的关注比较多,线条简洁,画风比较简单,与现在流行的简笔画有异曲同工之妙。 果然,“时尚是一个轮回”。3.第三套:1961年秋,新编十年制教材在全国十年制学校使用还是熟悉的斜挎包,还是如此朴素的场景,这个版本的教材插画的特点可能就是真诚朴实吧,每个人都能从插画里找到熟悉的影子。4.第四套:1963年秋季,在全国十二年制学校的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使用这个版本的插图看起来虽然已经有一点像现在的小学,但是能看出来时代的影子。背带裤、格子裙、两个辫子……谁看到不会感觉“梦回当年”?第二阶段:春风化雨,教材编写入新轨为了进一步提高教材质量,教育部按学科设立了编写组,并特聘多名学者、专家作为教材编写顾问。我国的中小学教材编写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5.第五套:1978年秋季开始在全国使用,1980年全套教材编写基本完成与之前的简笔画不同,这个版本的插图看起来非常丰富,比如上图的“马牛羊”,配图不仅有动物,还有水、草、天空等元素,看起来整体和谐了不少。6.第六套:1982年秋和1984年秋,六年制中学、小学教科书开始向全国供应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政策指引下,这一版本的教材鲜明地反映了当时的时代风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教材配图也要面向现代化。这个版本的教材插画看起来就十分“现代化”了。宽敞的教室、明亮的窗户、丰富的娱乐设施和活动……让人感慨,那个时候的小孩子也太幸福了吧!7.第七套:1987年秋季开始在全国使用87版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被网友称为“最美课本”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万物生机萌发。现在的你,还记得怎么给农田施肥、浇水吗?8.第八套:1991年秋开始使用在这一版本中,可以看到,教材插图的颜色更加鲜艳,人物的服饰也更加多样、活泼。9.第九套:1990年秋始在部分中小学校实验,修订后于1993年秋开始在全国推广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编辑研究人员奔赴了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深入3000多所学校,在30多万中小学生中展开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研究实验,最后顺利成书出版。一对透亮灵活的大眼睛、一抖一抖的长胡须,这是一只爱提问题的可爱小猫。当你为数学题苦思冥想、急得抓耳挠腮的时候,这只小猫就像是一个好朋友,始终陪伴在你的身边,让枯燥的学习过程也变得有趣起来。李雷和韩梅梅问:班上转来两个新同学,叫什么?答:李雷和韩梅梅。这两个人物伴着学生们走过高中时代,打开了英语世界的大门。一直到现在,80后还有一个打招呼的独特方式:how are you?Fine,thank you. And you? 第三阶段:铸魂育人,教材编写进入新时代当时间迈入21世纪的大门,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成为教材编写的一大方向。10.第十套:2001年开始使用,此后试验区逐年扩大,2006年秋全部使用你还记得那个瓜田里刺猹的少年闰土吗?原文是这样描述的:在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初生牛犊的闰土,有多少在少年鲁迅看来新鲜的玩法,家中光景不错、被高门大院阻挡住的少年鲁迅,初见就被闰土的“见多识广”所震撼,两人成为玩伴,共同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11.第十一套:2011年审定出版,2012年投入使用这一版教材不仅是在全国范围内使用面最广的教材,也是学科最全、最完整的一套中小学教材,充分体现了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和科技进步的新动态。第一套自主编制、第一套彩色课本……这些教材不仅是我们的童年记忆,也是时代和历史的见证。目前2022版的人教版小学教材插图重绘工作已经完成,新的教材也将于9月新学期开始使用。央视CCTV-4《国家记忆》栏目,《新中国课本》纪录片,2020.人民教育出版社官方网站,https://www.pep.com.cn/xw/zt/rjwy/rjsd11tgzjksj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教版和完整版的区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