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顾军有二工大学吗?

1、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是211大学吗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不是211学校,率属于市政府的是本科学校。根据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在各省发布的招生计划批次设置,我们可以知道,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是一本高校,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成立于1960年,是一所工科见长,管经文理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市属普通高等学校。  学校先后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培育单位、上海“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上海“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建有全国首家省级劳模学院“上海劳模学院”。拥有。2、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开设专业一览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开设专业有机械制造及自动化(航空维修)、机电一体化技术、社区管理与服务、模具设计与制造、应用英语、应用韩语、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控技术、人物形象设计、会展策划与管理、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工商企业管理、电气自动化技术、国际商务、计算机应用技术(数字媒体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IT技术服务)、眼视光技术、金融类(保险)、应用电子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建筑经济信息化管理、体育运营与管理、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现代物流管理、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日语、公共关系学、英语、经济统计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统计学、应用化学、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材料化学(绿色电子材料)、环境工程、汉语国际教育、工业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机械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车辆工程、复合材料成型工程、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电子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数字媒体技术、通信工程、网络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信用管理、投资学、税收学、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会展经济与管理、酒店管理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包含院系和开设专业
院系名单
专业名称
本专科
高等职业技术(国际)学院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航空维修)
专科
机电一体化技术
专科
社区管理与服务
专科
模具设计与制造
专科
应用英语
专科
应用韩语
专科
计算机网络技术
专科
数控技术
专科
人物形象设计
专科
会展策划与管理
专科
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
专科
计算机应用技术
专科
工商企业管理
专科
电气自动化技术
专科
模具设计与制造
专科
计算机网络技术
专科
国际商务
专科
计算机应用技术(数字媒体技术)
专科
计算机应用技术(IT技术服务)
专科
眼视光技术
专科
金融类(保险)
专科
应用电子技术
专科
现代通信技术
专科
建筑经济信息化管理
专科
体育运营与管理
专科
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
专科
现代物流管理
专科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专科
文理学部
日语
本科
公共关系学
本科
英语
本科
经济统计学
本科
信息与计算科学
本科
应用统计学
本科
应用化学
本科
应用艺术设计学院
产品设计
本科
数字媒体艺术
本科
工业设计
本科
视觉传达设计
本科
环境设计
本科
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本科
材料化学(绿色电子材料)
本科
环境工程
本科
国际交流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
本科
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
工业工程
本科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本科
机械工程
本科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本科
车辆工程
本科
复合材料成型工程
本科
自动化
本科
测控技术与仪器
本科
机械电子工程
本科
智能制造工程
本科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
本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本科
软件工程
本科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本科
数字媒体技术
本科
通信工程
本科
网络工程
本科
智能科学与技术
本科
经济与管理学院
信用管理
本科
投资学
本科
税收学
本科
国际商务
本科
财务管理
本科
物流管理
本科
电子商务
本科
会展经济与管理
本科
酒店管理
本科
3、上海第二工业大学2023年最新简介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成立于1960年,是一所工科见长,管经文理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市属普通高等学校。  学校先后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培育单位、上海“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上海“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建有全国首家省级劳模学院“上海劳模学院”。拥有“上海先进热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协同创新中心”、“上海市逆向物流与供应链协同创新中心(培育)”、“上海市劳模文化研究中心”、“中国自行车智能制造示范基地”、“中国自行车智能制造中心”等省部级基地平台。“智能制造工厂实训基地”被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授予“智能制造智慧学习工场(2020)”称号,并入选“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案例。  学校有6个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点(电子信息、国际商务、翻译、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艺术)、45个本科专业、20个高职专业。在校全日制学生共计13442人(其中普通本科生10681人、专科生2125人,预科生47人,硕士生480人,留学生109人),夜大(业余)学生数6859人。现有教职工1129名,其中专任教师838名,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34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42人。教师队伍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2人。上海高校教学名师4人。  学校人才培养覆盖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理学、艺术学6个学科门类、24个专业类别。“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获批上海高校一流学科建设B类(培育)并曾参与上海高校Ⅳ类高峰学科建设,“环境科学与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学科获批上海高校II类高原学科建设。“十四五”期间,学校结合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目标,依据规划安排建设“机械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节能与新能源材料)”两个高原学科。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2个,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上海市属高校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10个,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8个,上海高校全英语规划专业备案项目2个。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上海市精品课程等30余门,上海高校市级教学团队16个,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104门。近三年,学生参加省部级及以上各类学科技能竞赛213项,共获得奖项739项,其中国家级奖项325项。年均1500余名学生参与市级及校级大学生创新项目。在2020年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2名学生分别荣获金牌、铜牌。  学校承担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百余项。曾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1项、东方学者特聘教授5项(含青年)、浦江计划3项、曙光计划7项、扬帆计划12项、启明星计划1项、阳光计划8项、晨光计划17项等人才类项目。作为第一单位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学校与上海材料研究所联合共建“上海市工程材料应用与评价重点实验室”,与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合作共建“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分实验室”。学校科技园获批成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学校与36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余个高校和机构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TAFE教育集团合作举办昆士兰学院,与美国布劳沃德学院合作举办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香港蒙妮坦国际集团合作成立蒙妮坦学院,联合开展人才培养活动。与北京联合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和台北科技大学等两岸多所高校轮流举办“海峡两岸应用性(技术与职业)高等教育学术研讨会”,在两岸职业教育领域具有较大影响。  学校主校区位于上海浦东金海路,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其中实验实训中心4万多平方米,工程训练中心2万多平方米。拥有标准实验室47个,实验用房面积6.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固定资产总值5.53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47万余册,电子书273万余种。学校实行校部(院)二级管理体制,设有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能源与材料学院、文理学部、经济与管理学院、应用艺术设计学院、国际交流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国际)学院、上海劳模学院、职业技术教师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体育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工程训练中心、艺术教育中心等16个二级教学单位。  学校是“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连续8次获评“上海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学校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成员、“上海市职业教育协会”副会长单位、“上海市金桥出口加工区企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浦东职业教育集团”理事单位。  在新的起点上,学校将紧扣时代脉搏,全面贯彻落实校第五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传承和发扬“勤奋、自强、求实、创新”的校风,“厚生、厚德、厚技”的校训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务实创新、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精技术、重责任、国际化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为把学校建成以工科见长,多学科交叉融合、协调发展,产学研紧密结合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而努力奋斗。  (数据截至2021年11月)4、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特色专业序号
专业层次
数量
专业
1
国家级
3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软件工程、物流管理
2
省级(直辖市)
2
物流管理、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
关于本站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分享大学、考研、论文、会计、留学、数据、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统计学、博弈论、统计年鉴、行业分析包括等相关资源。
经管之家是国内活跃的在线教育咨询平台!经管之家新媒体交易平台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怎么样_宿舍如何_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排名_专业排名今天和大家说说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具体情况。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是个以工科为主、经管文理为辅的本科院校,1960年创办,到现在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了。对 ...
坛友互助群
扫码加入数据分析学习群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怎么样_宿舍如何_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排名_专业排名今天和大家说说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具体情况。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是个以工科为主、经管文理为辅的本科院校,1960年创办,到现在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了。对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大家肯定想知道的就是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怎么样,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宿舍如何,以及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全国排名以及专业排名。今天一一为大家解答。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怎么样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专科还算不错的,比本科要好,因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本来是个专科院校,本科是近些年来才开出来的,最近也发展不错,但二本的毕竟是二本的,不是很出色的,专科生在本部就读的,可以专升本的。宿舍情况嘛,近一年来改变蛮多的,感觉还是不错的,宿舍分为三个区,河东区、河南区和小高层,小高层的话是男生住的,本来没有浴室的,洗澡还要走很长路,最近开了浴室,里面还有空调,感觉好很多,河东的话还可以,河南进来也升级了洗澡设施,还有新建的宿舍楼,很不错。你是女生多半分到河东去了,那里的话洗澡和吃饭都方便的,你这个专业应该是经管学院的把,还不错的,算是一个中等学院!不过两工大的地理位置稍微偏了点,就这个不大好,其他的都还可以的,图书馆近几个月也升级开多了个阅览室!总体来说,还可以。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实施了全校搬迁计划,学校现址为上海浦东新区金海路2360号,是国家教育部批准建设的普通本科院校,也是上海市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其校训为“厚德、厚生、厚技”。学校硬件设施齐全,风景优美,师资力量雄厚,是目前上海市发展最快的大学之一。总体来说,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与国际院校相媲美,其先进水平已经与国际接轨。我都大四了,工作都没着落,很多老板也是碍于面子,挑几个特优秀的,大部分毕业生(没后门的)可能也就做做苦工,或者去二线城市发展。不是我贬低自己学校,很多同学酸溜溜地吐槽学校是什么标价很高的假货,金玉其外的走私产品真的也不无道理。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宿舍如何校宿舍区分为河东、河南、小高层。楼主河东宿舍区,宿舍为公寓式 三室一厅一卫 第一张为进宿舍后的“客厅”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排名年份全国排名所在地区类型总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综合声誉2015年418上海理工60.6260.0460.4362.062014年456上海理工61.36分60.04分62.92分60分2013年467上海理工60.05分0.13分0.12分0.06分2012年477上海理工0.08分0.1分0.09分0分2011年456上海理工0.06分0.03分0.09分0分2010年473上海理工0.06分0.03分0.11分0分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专业排名专业排名专业名称专业批次1会展经济与管理二批2国际商务二批3自动化二批4电子信息工程二批5财务管理二批6通信工程二批7机械工程二批8日语二批9测控技术与仪器二批10交通运输二批11工业设计二批12英语二批13信用管理二批14应用统计学二批15物流管理二批16环境工程二批17机械电子工程二批18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二批19材料科学与工程二批20计算机类二批21信息与计算科学二批22工业工程二批2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二批24材料化学二批
「经管之家」APP:经管人学习、答疑、交友,就上经管之家!
免流量费下载资料----在经管之家app可以下载论坛上的所有资源,并且不额外收取下载高峰期的论坛币。
涵盖所有经管领域的优秀内容----覆盖经济、管理、金融投资、计量统计、数据分析、国贸、财会等专业的学习宝库,各类资料应有尽有。
来自五湖四海的经管达人----已经有上千万的经管人来到这里,你可以找到任何学科方向、有共同话题的朋友。
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跨越高校的围墙,带你走进经管知识的新世界。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并注册APP
本文关键词: 本文论坛网址:https://bbs.pinggu.org/thread-3793036-1-1.html
1.凡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转载的文章,均出自其它媒体或其他官网介绍,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2.转载的文章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该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若;
3.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处理。
}
本来随手一答问题却引来争议 故还是稍微认真的写一写吧 更新日志:2022.07.14更新 《重磅!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百强高校出炉!》
更新
《249所高校拥有A+专业!2022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出炉》
更新
历年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的本科专业名单统计2022.04.18更新:2022上海地方高校经费预算情况2021.02.07更新:优化手机端阅读体验,加入表格截图,增编目录、2.4内容2021.02.24更新: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了《关于2020年度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立项的通知》(沪科〔2021〕38号)文件,让我们看看关注的三校表现怎么样;2021.02.25更新:三校硕士招生简章2021.08.20更新:教育部2020年学位审核结果公布,部分相关内容更新首先审题:来自本题目截图1.题主成绩已定 2.有考研倾向 3.决定三选一 当时我在本答案下回答了三校概况并建议按专业选择
三年过后来重新整理回答
希望给有类似考虑的同学一些帮助。关于三校的结论我先不说
以免校友又愤愤而跳脚
给出综合建议 如果决心考研 无论上海本地学生 同样的分数建议选建校时间更久远的次地域优势学校(如省会城市 全国排名前一百的高校分数应该是够的)硕士阶段再到上海 随着连续硕士扩招 第一学历的含金量在增加 学校积淀与社会影响力更加重要 如果非这三校不读 那请继续往下看
学校好与不好评判维度很多
这里就常规硬件指标 全部摘自各校自己维护的百度百科首页 主要考量参数为准 所列项目基本也是各校“十三五”规划中会出现的内容
能一定程度上较为客观的体现各个学校的综合实力建校基础学校规模、学科建设及科研能力本科教育质量及生源毕业生情况1.建校基础主体成型学士授予硕士授予博士授予本科首招硕士首招工程大1986年07月-2006年--2004年上应大2000年04月2004年2008年2021年-2004年二工大2001年11月----2012年移动端优化表格阅读-三校发展主要时间点对比表中的主体成型意为:现今主要执行本科教学的院系主体,就是常说的校本部,其中:工程技术大学1985年,经教育部批准在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分校和华东纺织工学院分院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时任国家科委主任的方毅同志为学校题写了校名。 [9]1986年7月5日,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江泽民同志出席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成立大会,发表了重要讲话,并为学校题词:“为上海经济建设培养更多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2004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开展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10](上海工程技术大学_百度百科)应用技术大学2000年4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冶金高等专 科学校、上海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升格为本科高校。9月14日,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正式揭牌。2004年,学校获学士学位授予权。同年9月,“应用化学”联合硕士点迎来首届研究生。(上海应用技术大学_百度百科)第二工业大学2000年7月,国家教育部批准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由成人高校系列转制为普通高校系列。2001年11月,经市政府批准,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与上海东沪职业技术学院(1999年8月由上海冶金联合职工大学和上海冶金工业学校合并建立)合并组建成新的上海第二工业大学。2003年,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工管经文理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本科院校。此后,曾与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合作培养研究生。2012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列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首次招收研究生。(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_百度百科)
由此可见,平时里各个学校宣传的数十年校史,其实名不符实,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主体应为2000年左右建成的新校区,提供现在参加高考录取后未来四年主要的学习生活体验,包括硬件设备、校园管理等;而三校的主要(优势)院系也是由当年的已有学科转化而来,譬如:工程:
华东纺织工学院发展为现今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服装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分校+华东化工学院分院(现今华理)高级技工学院分化出机械电气相关的工科学院,所以工技大服装和机械里的焊接都不错,但缺点是虽然交大华理名头听起来很酷,实则当时院校组建拆分出来的弱势学院,所以虽然有,但并不算优,沪上吃过拆分优化这暗亏的学校还真不少(狗头)。
不过工程大在2000到2020这四个五年计划的高速发展真还得感谢一个人——当时的女校长汪泓。在新学校们都初出茅庐的时候,她很有远见的提出了“上天入地”发展方向,分别对应在这期间高速发展的航空、轨道交通,基本都吃到基建大发展的行业福利,也成功扩大了学校影响力;上应:
上应大成立时的编制和工程大几乎一模一样,无论是审批的校园规模、二级学院数量、教师编制等,众所周知它是由三校合并而来,但其实三校之中还加入了其他一些相关的院校最终形成二级学院,比如上海化工医药+化工高专发展为化工学院,南京食品工业+上海食品工业+轻化+香料所发展为香料学院,其中还拆出来了上海轻工业设计院专科学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部分并入成立的艺术设计院,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则发展为机械和电气学院的主体;
上应建校基础的优势在于已有部分学科建设和普通高校教学模式,而且示范高专的实用领域的技术有一定积淀,为合并之后的科研之路留了一些基础;另外紧跟潮流的发展了轨道交通和建安,也发展成了特色;缺点在于会被认为是专科学院的升级,其实上海轻工化工冶金三校在业内名气还行,知名度甚至高于上应本身;二工大:
主要是由上海市业余工业大学发展而来,也受文革影响有所波折,本质上一开始是工人大学,半工半读,按历史来看1978建过一个可招收高中应届生授学士学位的轻工分校,但84年就撤销了,在89年的时候拿到了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授予权,使学校成为全国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中惟一的学士学位授予单位,但直到2000年才转变为普通高校,也就是才属于我们现在所谓的普通大学编制,之后一年并入了上海东沪职业技术学院(含上海冶金联合职工大学和上海冶金工业学校)也就形成了现在二工大的主体。
该校优势在于建校时间较早,而且学校主体单位变化不大,在成人高教领域做的确实比较好,当时业余工大的集成电路,电子,信号等专业留存发展下来形成了现在的主要院系;缺点就是学校体量不大,科研发展较晚,现今依然承担着较其他两校更大容量的职业及成人教育任务,学校教职工编制等小于其他两校。
这里上应大校友会提出博士点未计入的问题,按官方文件,博士点授予为推荐拟新增,20年底公示结束,未正式投票通过发文颁布,严谨考虑,发布后将更新表格;
2021年8月19日更新:上应大已获得博士授予权(上海市2020年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推荐名单及材料网上公示)上海市公示2020年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推荐名单1上海市公示2020年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推荐名单2上海市公示2020年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推荐名单32020年学位授权审核结果公示-新华网
博士点审核结果:2020博士点评估12020博士点评估22020博士点评估3
根据教育部发布《2020年学位授权审核结果公示》,上应拿到的首个博士点为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涵盖化学工程、应用化学、生物化工、工业催化、制药工程、材料化学工程、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等二级学科),全国共有41所高校拥有这个博士点,对其发展可谓重要的跨越式一步,毕竟有博士点才能算大学嘛(狗头)。
其他几所同级别学校可谓心碎不已,因为按历史经验(依照《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办法》新增学位授权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一部署每3年开展一次)来看,最快下次评估也在三年以后了,几乎落后了一个五年计划,影响还是很大,不过我们可以扒一扒,下一轮申报院校,上海地区应该就是工技大了,现在来看应该是会冲击工程方向的博士点,具体还没有见到内部设立专门的博士点工作组;而二工大目前的大类学科建设尚不完善,要赶上下一轮估计会比较困难。
另外这里还想补充一个硕士专硕点的评估结果可以参考下各校的发展方向,具体单在我前面贴出的新华社公示页面链接里也有这里顺手做个统计:
2020年现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新增专业学位硕士点审核结果工程大上应大二工大0855机械0855机械0254国际商务0856材料与化工0352社会工作0856材料化工0857资源与环境0859土木水利0857资源环境1251工商管理0861交通运输0551翻译1252公共管理1256工程管理1351艺术0858能源动力(检查不合格)移动端优化阅读
看到二工大拿上应很久之前就拿到的材料化工点,那部分看不起材化生并鼓吹他校20%就业率的校友应该很伤心~
大方向上来看工大和上应主要拿了工学和管理的点,而二工拿了两个工学一个经济一个文学一个艺术;具体来看机械还是工科院校的的重点,拿0855这个点和大环境还是相关的,国家不准备丢实业,制造还有空间;然后就是各校的的特色了,工程大拿了两个偏社会管理的方向,上应大拿的交通和土木,应该对应的是轨道交通和城建安全吧,感觉方向都踩的还可以,二工大应该是强化偏文科二级学院的方向,电气、信号和机械方向没有体现;
而二工大校友容易产生分歧的点在于,认为其母校1978年11月已经开始招收本科,但实际当时所招收学生与其他普通高校培养模式有所区别,应为成人高等教育;1978年11月,上海市教育卫生办公室批准学校与市手工业局合办本科层次的上海市业余工业大学全日制轻工分校,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可授予学士学位。1984年,上海市业余工业大学全日制轻工分校撤消。198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为授予学位的独立设置成人高校试点单位。 [5]1984年7月19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决定,学校由上海市业余工业大学改名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而该模式下学士授予权或不同于普通高校授予标准,从合理角度考虑,转为普通高校编制意为着整个教学制度、招生方式以及校园管理模式的变化,不能直接将转变前的教学年份算为统一的本科教学年限,而转变为普通高校后准确学士学位授予时间未在资料中找到,故表中未予列出。(补充: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暂行规定_百度百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授予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暂行规定第一条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关于大力发展高等学校函授教育和夜大学的意见》和国务院发布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保证授予成人高等教育各种办学形式培养的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的质量,特制定本暂行规定。第二条 成人高等教育各种办学形式培养的本科毕业生,系指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国家承认其学历的普通高等学校举办的函授、夜大学和大专起点的本科班,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学校(包括广播电视大学、职工高等学校、农民高等学校、管理干部学院、教育学院、独立函授学院等)培养以及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通过的本科毕业生。(补充:普通高等学校_百度百科)普通高等学校在中国是指由国家部委、省级人民政府(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省(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或联合主管的实行普通高等教育的普通学校,包括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普通高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专科学校。普通高校其招生方式主要有:各普通高等学校组织的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国家教育部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部分省市的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对口高职单独招生考试、普通高职综合评价招生、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考试等。2.学校规模、学科建设及科研能力2.1学校规模学校硬件硬件主要指学校校舍面积、图书馆馆藏资源、实验室硬件水平及生活住宿配套资源等
截止2020年月(其中上应大为18年)三校校舍建筑情况学校占地总建筑面积体育馆面积运动场面积游泳馆工程大约1400亩48万平方米11411.0061052.0大学城公共游泳馆共享配套上应大约1428亩58.27平方米21782.99-招标备建二工大约800亩30万平方米10350.5033740.8有移动端优化表格阅读-影响体育活动体验比较直接的几个参数对比数据来源:2019-2020学年上海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_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工程技术工程技术大学体育馆-11,411.00平方米应用技术应用技术大学体育馆-21,782.99平方米第二工业第二工业大学体育馆-10,350.50平方米
工程大体育馆真好看,像只三叶虫(图片皆取自网络,侵权请告知,必定删除,谢谢)
三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图书馆藏书数据库学术期刊工程大约188万册47个有截止2019上应大约163万册51个有截止2017二工大约149万册24个(2014)有截止2020移动端优化表格阅读-三校图书馆主要数据对比数据库最新资料上应和二工大的没有找到,但这项数据一般变化不大,主要和研究需求有关,就加上作为参考了;工程技术工程技术大学图书馆-总面积约27,000平方米应用技术应用技术大学图书馆-总面积约30,000平方米(奉贤校区)第二工业第二工业大学图书馆-总面积26,306.22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情况:教学仪器及实验设备是学习及研究的重要部分,下面附上由本科生教学报告中摘取的主要数据;工程大工程技术大学科研仪器设备情况上应大应用技术大学科研仪器设备情况二工大第二工业大学科研仪器设备情况从教研设备金额和总体规模可以看出工程大教研设备两更大、配备资源更多,上应次之,二工大相对少一些;而因为二工大本科生仅为一万人,其它两校为一万六左右,故人均看起来更高;描述学校规模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看学校学科数量及学生人数,下面是三校的情况;学生人数
各校学生人数分布情况(单位: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高职留学生其他预科工程大177654215-1042221364457上应大1610022890431116457356二工大10643369-2255109-47移动端优化表格阅读-各校学生人数分布情况(单位:人)
从在校学生组成和人数来看,工程大和上应大规模相似但前者发展更好,已经拥有了4000人的研究生院,照道理其实应该科研成果更明显强于上应,但就学科评估来看却没占太大优势,足见建校基础和领导方向的重要性;二工大在硕士方面起步晚一些,在次番硕士普及浪潮的竞争中或受到更明显的影响;(产学研转化情况暂缺,后期会补上)
不过从各项文件来看二工大已经在努力追赶拿学科建设了,而且没有弱势行业的就业拖累显得毕业生薪资较好或许能对生源有帮助,只不过帮相对有限,毕竟部分专业分数线常高于其他两校已经多年,就实际效果来看实质增益不明显,(这个会在生源部分再详细一点讲)而且同级别的其他学校也一样在发展,如果能拿地拿资金那可能发展的会更快一些,祝好运吧数据来源:2019-2020学年上海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_上海市教育委员会2.2学科建设更新:《249所高校拥有A+专业!2022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出炉》太长不看版:专业级别A+AB+B合计工技大04113954上应大2034348二工大0023133具体情况如下:(数据来源249所高校拥有A+专业!2022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出炉)比较奇怪的是从软科和教育部做的学科评估来看,二工大的计算机都没有很突出,比如软科这个榜,工技大计算机科学227名,上应大334名,二工大317,其实差距都没有很大,按照“很强”这个形容词的一般理解,我觉得至少得是个A+吧,各个榜单上都没有体现出来,可为何其校友会如此强调这个学科优势,希望有知情的朋友指点一二,不胜感激。数据来源见图片内容描述数据来源见图片内容描述数据来源见图片内容描述以上数据引自微信公众号:软科截止20年底各校学位建设情况(单位:个)二级学院一级学科专业学位高原高峰ESI 1%工程大23113III类 11(工程学)上应大1986II 类 11(化学)二工大912II 类 1- 移动端优化表格阅读-各校学位建设情况(单位:个)(补充:科学网-【智库数据】上海市学科规划与布局--基于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建设 - 汪洋的博文)2014年,上海市教委发布了《上海高等学校学科发展与优化布局规划(2014-2020年)》,正式启动上海市的高峰高原学科建设,提出“重点建设20个学科,努力冲击国际一流水平;重点建设200个学科,使之逐步成为国际先进、国内一流学科”的目标任务。建设周期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14-2017年,第二阶段是2018-2020年。目前,下发了《关于公布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学科建设第二阶段(2018-2020年)动态调整学科名单的通知》,新增布点或调整升格16个学科Ⅰ类高峰学科:建设目标是一级学科点保持或建成全国第一,总体实力达到世界一流。入选原则是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排名第一的一级学科点,或有望在本规划周期内建成全国第一名的一级学科点。Ⅱ类高峰学科:建设目标是一级学科点综合实力趋近全国第一,并在若干学科方向达到世界一流。入选原则是对接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学科基础较好(原则上为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排名前两名或前10%),且经建设能大幅缩小与全国第一名学科点的差距。Ⅲ类高峰学科:建设目标是若干学科方向达到世界先进,培育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团队。入选原则是学科方向所依托的一级学科须为市属高校重点发展学科,自然科学类须有国际先进特色研究方向;人文社科类须有国家、教育部重大项目或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支撑。上海市学科规划与布局——基于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建设 作者
佘仕凤,同济大学发展规划部数据分析专员上海市学科规划与布局——基于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建设 作者
佘仕凤,同济大学发展规划部数据分析专员(补充:ESI全球1%学科)esi前百分之一的实际意义如何?
虽然会有人觉得ESI 1%这个指标有点宽泛 但本题用于三校包括国内高校比较还是能有一定区分度,所以也加入了指标,而且长期来看对学校在学术圈及社会影响力上会有一定促进作用,即科研的间接回报。2.3师资力量
各校任教教师情况
(单位:人)2019-2020学年专任教师数外聘教师数折合教师总生师比博士率工技大1321326148417.8761.92%上应大1026346119917.9659.65%二工大728363909.517.5242.31%移动端优化表格阅读-各校任教教师情况 (单位:人)
从教师情况来看,工程大专任教师人数更多且博士率最高,二工大外聘教师人数占到总教师人数三之一,且生师比略低于其他两所学校,如果以稳定教学对专任教师来看,生师比差距会更大一些,对学生答疑和与教师稳定信息交流有影响,不过外聘教师也可能会有更时新的行业经验等优势可能会补足这个缺陷,需要具体专业分析,总的来说上应和工程大规模比二工大更大一些,而工程大在三校之中师资较好(数据量上),相对应的,学生人数也最多。数据来源:2019-2020学年上海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_上海市教育委员会2.4人才培养定位目标
由各校资料可见,工程技术大学培养目标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该校更好(误)
三校都是应用技术类高校,在市教委对高校三横四纵网格划分中属于同一层次;但仔细观察可发现他们之中还是略有区别,而且按照我国行政文书的惯例,每一个字符基本都是有因有果讲究逻辑的,所以从这细微差别之中我们也能窥见一些不同:工技大—— 办学类型定位是:多科性应用性大学;办学层次定位是:以本教育为主, 协调发展研究生教育、高等职业技术和继续教育;上应大——以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以专业学位硕士为主的研究生教育,探索工程博士联合培养模式,兼办高职高专,积极开展继续教育;积极拓展留学生教育和国际合作办学二工大——坚持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培养掌握职业技能、崇尚职业信用、彰显职业特色的高技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以特色本科教育为主体,合理布局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高水平国际化高职教育,构建多层次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工技大上应大对于研究生教育是“协调/积极发展”,二工大是“合理布局”,然后我们再回过去看各校研究所规模和情况,我们可以理解为,布局准备选择方向和专业准备发展,而前两校已经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工技大的情况是初具规模,需要精细合理发展,故称“协调”;而上应大正在高速建设,拿学位点,丰富专业,故称“积极”;我们再看各校申报硕士学位点的数量,近几年上也基本符合这个表述,应大申请通过硕士点数渐长,而工技大渐少,二工大开始结合自己的优势专业申请硕士点,这么一想让我感叹:中华文字文化真是博大精深。(狗头)(但也有过度解读之嫌,读者可自己判断)工程技术大学摘自工程技术大学本科质量报告工程技术大学十三五规划暂缺学校规划(工程技术大学规划处)应用技术大学摘自应用技术大学本科质量报告摘自应用技术大学十三五规划链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第二工业大学摘自第二工业大学本科教学报告摘自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十三五规划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十三五”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2016-2020年)2.5其他重磅!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百强高校出炉!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是衡量一所高校社会贡献与科研产出的重要标准,也是“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的关键指标。自2017年起,依据财政部、科技部建立的报告制度,我国高校与科研院所均要报送上一年度的科技成果转化报告,由国家科技评估中心等机构统一编纂出版。6月29日,《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21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在京发布。《报告》显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持续活跃,2020年,3554家高校院所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和技术开发、咨询、服务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合同项数以及合同金额均有增长。合同项数为466882项,比上年增长6.5%;合同总金额为1256.1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2.6%。其中,转化科技成果超过1亿元的高校院所数量为261家。在2020年高等院校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和技术开发、咨询、服务方式转化科技成果合同金额排行中,清华大学以321470.56万元位列第一位;浙江大学以268828.15万元,位列第二位;北京理工大学以262630.54万元位列第三位;上海交通大学以203937.63万元位列第四位。这四所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都超过了20亿,科技成果转化水平领跑全国。合同金额在10亿以上的高校还有四川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大学,位居全国高校第一梯队。此外,江苏大学表现突出,以超9亿的合同金额位居全国第14位,超越不少“双一流”高校。内容摘自微信公众号:软科(如有侵权 联系必定删除)三校科技成果转化金额:工技大:合同金额:(未进100暂缺);转让、许可合同金额:2819万元;上应大:合同金额:20650万元;转让、许可合同金额:3240万元;二工大:合同金额:(未进100暂缺);转让、许可合同金额:(未进100暂缺);详见下图3.科教育质量及生源3.1优质课程情况课程具体设置详见各校本科报告,由于各项数据都尽量选取最新情况,正好教委也公布了最新重点课程项目获批情况故贴出来以供参考; 上海市重点课程统计
(单位:个)申报额度获批数量工程大2220上应大2321二工大1613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立项申报摘自上海市教委文件沪教委高〔2020〕33 号申报额度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公布2020年度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立项名单:2020年度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立项名单12020年度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立项名单22020年度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立项名单3数据源:关于公布2020年度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立项名单的通知接下附上最新的上海市一流本科建设获批情况沪教委高〔2021〕5号 上海市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统计
(单位:门)在线线下混合仿真实践英语合计工程大12251011上应大04721014二工大0330017移动端表格优化-上海市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统计 (单位:门)数据源: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公布2020年度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通知1.优质在线课程:三个高校中只有工技大拿到了优质线上课程(大家可以试着去看看复旦张文宏的课 挺不错的)2.线下课程就一般情况而言线下课程其实较线上对本校学生受益更明显 3.线上线下混合课程上应在此项获得7门课程数量所有高校中第二 大丰收4.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1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2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3(可以看到上应大和工程大都有一门轨道交通方面的虚拟课程获批,侧面反映两校交通院水平差距不会特别大)5.社会实践课程社会实践课程6.示范性全英语课程在英语课程中只有二工大拿到认证
由本轮两次重点课程审批建设我们可以看到各个学校的本科课程质量状况,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该课程甚至可以推及师资好吸引生源综合社会效益好等方面,也从侧面反应了学科建设情况,并且符合我之前所列各个学校的学科能力,这里二工大的校友该不能再跳脚说这课程认证也是无用的了吧,部分同学过吹的“国家级”特色专业相关课程数量,也并非就完全碾压其他两校(计算机相关上应5门、二工大2门)照这个建设规模发展下去,计算机的就业优势说不定也会易主——体量和建校基础差距客观存在,发展目标和定位也有出入。
至于为什么百度百科显示国家特色专业在学科评估和本科课程上表现一般,这个我在之前的答案里就说过了,这个特色专业是国家定的计划,希望各校结合自身情况差异化发展,计划是国家的,但级别和同样名称的 国家级实验室、国家级检验中心差距非常大,因为它目前共有七批,数百所学校参与,和国家重金重点培育的项目是不一样的,总拿这个宣传是有过吹嫌疑的;
现阶段判断一个学校综合实力的方法最简单就是看规模看积淀,科研就看学科评估,可以说相对非常准确了。就像此答案下,我17年做的判断,到现在我们每一项数据列出来去看,就是符合这个客观规律的,然而当时我并没有了解这么细,而且很多人觉得二工大收分高他一定好于其他两校,实际上无论是哪一项数据基本都符合工程大、上应大、二工大这个综合实力排序。3.2生源情况,3.3其他7月2日,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发布已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名单。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288所普通高等学校1977个专业通过了工程教育认证,涉及机械、仪器等24个工科专业类。历年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的本科专业名单三校获得认证专业数量:工技大:10个上应大:6个二工大:1个数据来源:微信公众号:高绩上海市属高校本科教学教师激励计划上上海资讯市教委关于公布2015年市属高校本科教学教师激励计划入选单位名单的通知(2015年08月18-三好招聘网沪这些高校入选2016年市属高校本科教学教师激励计划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了《关于2020年度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立项的通知》(沪科〔2021〕38号)工程技术大学:1个应用技术大学:2个第二工业大学:1个2021三校本科秋季招生简章还未发布 先贴上硕士的2021年三校硕士招生计划: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上海应用技术大学2021年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上海第二工业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从这个角度可以清晰的感受到
三校之间的综合实力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 因为稍微想一想都知道 硕士不是想招就能招
而研究生院水平又决定了学校之后的发展
所以工程大十三五期间的告诉发展是可以预料的哎呀 码不动了
歇一歇 改天继续不过虽然没有码完
但其实已经很直观能体现三个学校综合实力的差距了 虽然都是应用技术类非要分一分也不是不行
而且有些地方和大多数朋友想的不一样
这就是信息差造成的误解
所以不用着急坚持自己的观点 还是多思考下吧后面部分的答案为之前写的 还没有重新梳理 可暂时忽略2022年三校经费预算情况这里我们看到:工技大由2021的11.12亿元增长至12.65亿元,增长率14%上应大由2021年的9.35亿元增长至11.24亿元,增长率20%二工大由2021年的6.27亿元增长至6.86亿元,增长率9%(后附图表)2022年上海部分高校科研经费(数据来源青塔公众号)一点点来吧
先补充一个20年三校科研经费数据可以清晰看到三校科研经费状况(详情见后附图)128位 工程大 11.12亿元149位 上应大 9.35亿元188位
二工大 6.27亿元数据来自114产学研公众号数据来自114产学研公众号数据来自114产学研公众号数据来自114产学研公众号今日更新内容有部分笔误 容空时修改 请见谅惊了
本问题下二工大两位校友知乎账户均显示注销了!这难以评价 尽管我蛮想贴三校对比数据的 但是他答案里的人身攻击又令我比较上头 于是优先答疑解惑吧 唉 心真累4.毕业生情况下面我会抽空慢慢填补和对比三个学校的数据 来体现我的结论截止2020年工技大:完整报告官方微信都有 我这里随手搜的网址 图片也不连续 粘的我累死(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9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发布,月薪6480元!)上应大:(上海各大高校就业质量报告--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篇 - 梯方在线)二工大:(上海各大高校就业质量报告--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篇 - 梯方在线)下面补充本科教育方面的数据以下数据均来自于上海市人民政府 上海市教委官方网站提供的2019-2020年度上海各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9-2020学年上海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_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对了 三校的校友也别拿着 “国家级特色专业” 这个点来宣传了 很尴尬的他的本质是 特色专业 不是国家级
只是国家提了个计划
让这些高校结合自己的优势 划个区域 发展不同的东西 不要扎堆 目前应该有很多批了 六批还是七批来着 很多很多学校都有的真正的国家级专业一般需要有国家级实验室
这个就更牛了 我还没有听说过哪个普通院校能有这种级别的点 211级别都不是那么多 因为一个高校拿了这种级别的点 那是要敲锣打鼓 放在学校首页的 媒体也会关注
大约什么水平呢 就拿轨道交通来说 工技大和上应都有轨道交通 他们的实验室就是找个第三方 找点地 就能模拟列车的运行情况 相当于实践教育 也能可能称作什么什么市级重点 但和国家重点差的还很远 比如西南交大那个牵引动力实验室 光占地和设备金额 两校加起来翻大几个翻都不够综上 所以会有二工大计算机号称 国家级特色 但学科评估连榜都上不了的情况 并不是他不特色
而是它配不上国家级这个名号 C+10010
北京化工大学10032
北京语言大学10033
中国传媒大学10059
中国民航大学10075
河北大学10080
河北工业大学10153
沈阳建筑大学10165
辽宁师范大学10252
上海理工大学10264
上海海洋大学10292
常州大学10338
浙江理工大学10345
浙江师范大学10351
温州大学10394
福建师范大学10403
南昌大学10459
郑州大学10488
武汉科技大学10534
湖南科技大学10602
广西师范大学10621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10657
贵州大学10674
昆明理工大学10710
长安大学11065
青岛大学11664
西安邮电大学C10011
北京工商大学10076
河北工程大学10107
石家庄铁道大学10110
中北大学10188
东北电力大学10190
长春工业大学10270
上海师范大学10360
安徽工业大学10414
江西师范大学10456
山东财经大学10460
河南理工大学10462
郑州轻工业学院10530
湘潭大学10564
华南农业大学10700
西安理工大学10702
西安工业大学1071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1075
三峡大学11117
扬州大学11258
大连大学11845
广东工业大学C-10052
中央民族大学10144
沈阳理工大学10212
黑龙江大学10254
上海海事大学10289
江苏科技大学10385
华侨大学10405
东华理工大学10407
江西理工大学10421
江西财经大学10463
河南工业大学10475
河南大学10476
河南师范大学10490
武汉工程大学10495
武汉纺织大学10500
湖北工业大学10536
长沙理工大学10589
海南大学10596
桂林理工大学10615
西南石油大学10618
重庆交通大学10623
西华大学10651
西南财经大学10705
西安石油大学11232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11535
湖南工业大学91019
海军航空大学(原海军航空工程学院)你是用人单位 需要高端计算机人才 业内人士 是选学科评估上榜专业学校出来的还是选一个 国家专业建设计划里上榜的
大多数人心理也有答案吧以上上应大:截至2018年5月,学校有奉贤校区和徐汇校区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428亩,建筑面积约58.27万平方米。截至2020年5月,设有19个二级学院(部),54个本科专业;有6个上海市重点学科,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教职工1633人,其中专任教师1156人;有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本专科生18000余人截至2020年4月,学校有工、理、管、经、文、法、农、艺8大学科门类。拥有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其中化学工程专业学位领域被列为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有1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建有国家级平台3个,省部级平台10个,上海市重点学科6个,其中3个学科分别入选上海市IV类高峰学科和II类高原学科。学校在上海高校分类评价工作中连续2年位列“应用技术型”第一。[1] [49][50] [51] [52]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轻工技术与工程、数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生态学、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53] [54] [55]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6个):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生物与医药、艺术、电子信息、风景园林[56] [57]上海市重点学科(3个):材料加工工程、应用化学、“视平面”艺术创新工作室[58] [59]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5个):应用化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城市安全工程、公共艺术(平面设计)[60] [61] [59]上海市Ⅱ类高原学科(5个):化学工程与技术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1个):化学[49]2004年,学校获学士学位授予权。同年9月,“应用化学”联合硕士点迎来首届研究生。2008年7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复,学校正式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二工大:据2020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由主校区和若干个分校区组成,总占地面积近八百亩;主校区位于上海浦东金海路,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46万余册,电子书275万余种;设有12个二级教学、科研单位;有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6个本科专业,31个高职专业;在校全日制学生共计13124人(其中普通本生10412人、专科生2294人,预科生43人,硕士生293人,留学生82人),夜大(业余)学生7416人;有教职工1119名,其中专任教师818名。截至2018年12月,学校实行校部(院)二级管理体制,设有工学部(下设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文理学部(下设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公共关系学系、通识教育中心)、经济与管理学院、应用艺术设计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国际)学院、国际交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工程训练中心、艺术教育中心、继续教育学院和电子废弃物研究中心等12个二级教学、科研单位。学校有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理学、艺术学6个学科门类、22个专业类别,设有43个本科专业、31个高职专业,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学位点。一级学科环境工程优势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测控自动化机械工程电子产品与环境工程校重点学科软件工程(软件工程与服务)通信与信息系统旅游管理应用数学校培育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材料学环境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金融学公共管理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工业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管理科学与工程设计学物流管理职业技术教育学 [22](偶尔会有表格无法显示 故补充学科截图)2012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列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首次招收研究生。*二工大获得研究生授予单位资格年限和信息在网页中没有找到 欢迎补充—————————————————————-工程大:据2020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松江、长宁、虹口等校区,占地近1400亩,总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设有2个学部和23个学院(部、中心);拥有一级学科硕士点11个[5],专业学位硕士点3个,本科专业(含专业方向)63个;全日制在校生近22000名,其中硕士研究生约3200名。[6-7]截至2019年6月,学校有教职工185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400余人,博士学位教师占比超过55%。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40余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含双聘院士3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学校设立“志宏计划”“腾飞计划”“展翅计划”等三大人才计划,近五年累计资助人数达69人。根据2019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设有机电工程学部(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电子电气工程学院、城市轨道交通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工程实训中心)、化学化工学院、纺织与服装学院、数理与统计学院、社会科学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科学学院)、管理学院、航空运输学院(飞行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中韩多媒体设计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中法埃菲时装设计师学院、中美工程学院、体育教学部、工程实训中心、现代工业实训中心等教学机构。[42] [7]截至2020年3月30日,学校拥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建有国际化博士学位培养基地(联合培养博士项目)5个。拥有上海市Ⅲ类高峰学科1个,Ⅳ类高峰学科1个,协同创新中心、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学科科研平台11个。建有高等研究院。拥有上海市重点学科5个,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含培育)6个,上海市教委高水平特色发展项目2个。工程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49] [6] [50] [51]●重点学科上海市Ⅲ类高峰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上海市Ⅳ类高峰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上海市重点学科:现代汽车运用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社会保障、天然源农药化学工程、能源科学与工程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工程、材料精密成型与处理、现代民航工程及管理上海市教委重点(培育)学科:载运工具运用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公共艺术(包装设计)2006年,学校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结论为优秀。同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10] [6]————————————————————-所以显而易见 工程与上应都有ESI全球排名前1%硕士点建立年限为 2006与2008相较于二工大早大约一到两个五年规划 而且马上都有博士点 所以综合实力强于二工大的结论明显是站得住脚的至于为何看好上应 之前回答里也说过了 这里再补充一些:该校科研根基本应最深 但因各任领导方向不够统一 一定程度上延误了发展机会 ;另外对标发达国家应用类高校培养模式 该校走在最前列;以及校长陆靖现已是教委主任 可谓年轻有为 同时也是上应的校友了 他亲自制定的上海高校网格化分发展模式 以及他在任校长时对上应投入的心血订的发展规划 多少都应乘应上海高教的发展之势 这对一个学校都是大有裨益的事
前几天公布了硕博授予评估 (应该是2017年那批开始建设的 但几轮过去 同时申请的其他院校似乎没有出现在名单上) 上应马上拿下博士点啦最后再回应一下以就业买房等问题来抨击答案的评论1 就业个体差异很大 有共性但不存在普适性 至于买房和城市选择 那就更主观了 不予置评;2 强如兰州大学 依然因为毕业生就业地域问题整体薪资不如一线城市的普通学校 那会有人跳脚说兰大不行吗 至少专业圈子里鲜见如此评论 学校实力好就是好 不该被分数就业等尺度一元分类 综合考量各显特色 这也是国家的努力方向 因为大学的目的不是培养赚钱的工具而是国家栋梁;同时问题问的就是哪个学校好一点 请注意审题
回答中已经给出的是相对客观的学校信息
至于选择 永远是个人考虑注:各校信息来源于百度百科主页翻阅其他答案时看到一个答主的内容(抱歉未经允许擅自引用了如介意烦请联系我删除)学科评估在评定双一流时我也关注过 只是手边一时找不到数据 正好引用过来佐证我的判断 另外其他答主贴出了
各学校本科教育开始时间 这里我想说的是 这个提法其实不太正确 原因有两点:1
高校水平软实力的关键 其实是研究生 也就是硕博生
所以业内一般会问 这个学校的研究生院有多少人一级点有几个 硕导博导 长江 千人几何
而不会问本科什么时候建立的 而这三所院校的研究生院都很菜 特别二工大300人上下的研究规模 可以说真是的起步阶段 而研究生院水平和本科生有什么关系 唔 稍微了解大学这个教育层次的朋友应该都会明白 这里就不赘述了2
国内高校经历过数次院校合并 问题中的高校主要都涉及2000年的合并浪潮 各院校教职工早就物是人非 用70、80年的本科开设时间 几乎说明不了问题 而且 有专门对各高校本科水平的考量 大约叫做“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若想体现本科水平
贴这类相关数据 相信会更有说服力 ————————分割线———————————从实力上来说上应大与工技大应在同一水平而且学校编制一样师资水平差不多 专业方向各有侧重二工大就综合实力来说应该稍弱一筹但三所学校各有侧重比如上应大香精香料 材料 轻化工技大车辆航空等等首先建议答主从自己喜好和发展意向出发喜欢什么样的专业 想从事哪个行业 做什么样的事再反过来考虑学校的选择比如 若是喜欢建筑想学土木
那在上海除了同济就只能去上应若喜欢车辆航空就去工技大喜欢轨道交通 如果地铁就工大 如果高铁 就上应 大致可以这样来看所以重要的不是这几个学校哪个综合排名高或者校园环境好 这些应放在第二位考虑而且其他答案中提到排名 说实话参考价值不大首先国内双非高校水平本来就是脚跟顶脚尖排名中的那些分数项其实很虚的 有武书连 浙大 艾瑞深
百度各种分数权重不一样而且着重不同 排名参差也很大 总体来说上应大和工技大都是200~300名的水平二工大建校和发展慢一些 答主了解不多就不过多评论了但就排名而言 一两百名之间的差距几乎没有然后回到两所学校来上应和工大是上海市教委的两个宝贝儿子两个学校本科主校区我都去过 校园环境都差不多工大的地理位置好一些但奉贤大学城也快通地铁了所以就交通来看 其实也没差距大到能完全侧重哪一边另外就是发展前景 上应的新校长陆靖很有能量获将给上应带来跨越发展同时上应更名成功 势头非常猛总结就是 题主完全没必要纠结哪所学校更好更重要的是专业方向的考量以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顾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