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孩子嘴总是不自觉的抽频繁噘嘴,怎么办?

2021-10-27 17:00
来源:
中国公众健康网
大多数人都曾在公共场合见过一些“熊”孩子,他们反复眨眼睛、耸肩膀或时不时地发出单调且令人不快的声音。也许我们只是认为这就是孩子的不良习惯而已,是个家教不好的“熊”孩子罢了。
但如果孩子过于频繁地眨眼睛,而且眨眼的现象表现为 快速的不自主的、反复眨眼、没有目的性的肌肉抽动,还有歪鼻子、扭脖子和说脏话等症状,这个时候家长就应该注意,不一定是孩子调皮不听话,很有可能是 抽动症的症状。
什么是抽动症
抽动症又称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Gilles de la Tourette Syndrome,GTS),也称Tourette综合征(TS),另又称多发性抽动秽语综合征、慢性多发性抽动等,是一类以进行性发展的、不自主的、突发的、无节律的多部位、形式多样的运动抽动,同时伴有一种或多种爆发性发声和秽语为主要表现的抽动障碍。
抽动症的主要症状是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
运动性抽动常见的表现有 眨眼睛、耸鼻子、歪嘴巴、噘嘴、张口、摇头、点头、转头、耸肩等,甚至肢体或躯干的扭动等。
发声性抽动表现为 鼻腔或口腔内发出声音,如吸鼻声、清嗓子、咳嗽声、咕噜声、鸟叫声等,甚至出现类似“脏话”样发声。
抽动症的原因
抽动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研究清楚,可能是由于遗传因素、躯体疾病、 家庭因素、心理等几种相关因素在发育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需要关注的是儿童在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中遇到的各种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受惊吓、情感激动、儿童学习负担过重、长期焦虑不安、看惊险影视、小说及刺激的动画片,生活中经历不愉快的事件等。
遗传因素:家庭中如有抽动症患者则发生几率要比没有者患病几率高,故认为与家族遗传有关。
家庭因素:父母关系紧张、离异、训斥或打骂孩子、家长对小孩管教过严、不良家庭环境等。
躯体疾病: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鼻炎、咽炎、眼睛结膜炎、沙眼等局部刺激,特别是链球菌感染可能导致严重抽动的免疫性神经精神障碍。
行为模仿:还有些孩子对别人眨眼、抽鼻子、清嗓子等行为感兴趣,反复模仿而逐渐行为固定。
如何治疗抽动症
抽动症的治疗,主要集中在帮助患儿处理影响日常生活、学习或社交活动最大的症状。
如果抽动症不严重,可能并不需要治疗。但如果症状很严重或导致不良后果,则需要治疗。治疗方法有心理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
心理行为治疗
心理行为治疗可选用 支持性治疗、行为治疗、认知治疗等方法,以减轻患儿因心理压力所产生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并使患儿掌握对产生心理压力事件的应对方式,提高患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药物治疗
目前对患儿的病情恢复有所帮助的药物,有氟哌啶醇和匹莫齐特,这两种药物都是FDA至今唯一批准用于治疗抽动症的药物,也是最有效的药物,两者疗效相当,但 副作用较多,不推荐作为首选。
其他药物如氟奋乃静和泰必利也有较好疗效,且副作用较氟哌啶醇轻。
结语
抽动症不仅影响孩子,而且对一个家庭来说也是一种考验。如果发现孩子有抽动的症状,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不要辱骂和责骂孩子,要及时去医院检查进行干预。
参考资料
[1]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fifth edition [M].America: American Psychiatric Publishing,2013:81-83.
[2] 张燕,邱秀娟. 儿童抽动症病因及治疗研究进展 [J]. 山东医药,2015,55(42):103-105.
图:Pixabay、稿定素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嘴总是不自觉的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