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宁市柏坊镇镇长洋泉镇哪条村姓邹?

1、邹的祖先是谁.邹氏的来源主要有以下一些:1出自姒姓。这种说法称邹氏为越王勾践之后。在史记中,还有这样一段记载: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故黄帝为有熊,帝颛顼为高阳,帝喾为高辛,帝尧为陶唐,帝舜为...1、邹的祖先是谁.   邹氏的来源主要有以下一些:   1 出自姒姓。这种说法称邹氏为越王勾践之后。 在史记中,还有这样一段记载: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故黄帝为有熊,帝颛顼为 高阳,帝喾为高辛,帝尧为陶唐,帝舜为有虞。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契 为商,姓子氏。弃为周,姓姬氏。说明按这种说法,邹姓应与禹有一定关系。  2 出自子姓。称邹氏为商纣王微子启的后代。公元前11世纪周平公把商的周围地区封给殷纣王庶兄微子启,建立宋国,建都于商丘,其后三朝采食于邹邑,其第五世孙叔梁仡以邑名“邹”为姓。所以称之为山东邹氏。   3 出自曹姓,以国家的名称作为自己的姓氏。上古时有邾娄国为狭所建,战国时鲁穆公改邾娄国为邹国。后来邹国被楚国所灭后有邹氏,亦为山东邹氏。   4 为蚩尤之后。据《拾遗》所载,黄帝在打败蚩尤以后迁其民至邹屠,根据地名命名为邹屠氏。2、请问湖南”邹”姓的祖籍是谁,历史来历,   邹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六十七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三三。? 寻根溯源 邹姓来源有六:1、出自微子的后裔。据《史记·殷本记》及《元和姓纂》所载,出自子姓,微子为宋国的开国君主,传至宋 公时,其孙考父,食采于邹邑(今山东邹县东南),其后子孙以封邑为氏。2、为蚩尤之后。据《拾遗》所载,蚩尤失败被杀后,其子民被迁于邹屠,其后子孙以地邹屠为氏,后又分出邹姓、屠姓。3、出自曹姓。据《说文解字》及《姓氏考略》所载,颛顼帝后裔挟(曹姓)建立邾娄国,后被鲁穆公改邾娄国为邹国(今山东邹县),后世子孙以国为氏。4、出自姒姓,为勾践之后。据《史记·东越传》所载,闽越王无诸及越东海王摇,皆为越王勾践之后,姓驺,据有关学者考证,驺亦作邹。5、出自姚姓。舜之后分封有邹国(今山东邹平),子孙以国为氏。6、出自其他民族。今满、回、土家、苗等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微子。乃商王纣的庶兄,本应承继帝位。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克商灭纣,封子于宋地立国,定都商丘,以供奉商汤的宗祀。微子薨后,其弟衍继位,是为微仲,又传至其曾孙 公, 公有孙名考父,历仕宋国戴公、武公、宣公三朝,食采于邹邑,其五世孙叔梁纥时,以邑名邹为氏,是为邹姓,他们尊微子为邹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由上可知,邹姓的发祥地应以今山东邹县为主源。邹为楚灭后,邹姓开始向河北一带迁衍,后逐渐称盛于范阳一带。古时的范阳,即今北京昌平、房山及河北涿州一带。西汉以后,邹姓的一支自河北范阳迁居河南邹坊,成一大聚落。魏晋南北朝时,北方烽火连天,称盛于古时范阳一带的邹姓,首当其冲身受其害,他们也同北方其他士族一起,避祸南迁于江、浙一带唬鼎杠刮蕲钙搁水功惊,后又散居于闽粤一带。唐代是邹姓南徙最频繁的时期。唐初,有府兵队正邹牛客,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并落籍定居。唐德宗贞元末年,邹垣自安徽当涂迁江西南昌新吴驾山,其后不久,为避黄巢之乱,邹垣又举家迁闽,其后子孙繁衍,分居邵武等县。唐末,有光州固始人邹磐、邹勇夫随王潮、王审知入闽,其中邹勇夫曾镇守归化镇(在今福建泰宁县),其子邹相遂家于当地。南宋时,邹应龙自泰宁迁居长汀上堡乡,其子殿八郎,移居清溪(今福建安溪)社蕉坑。殿八郎生五子,散居闽粤各处,次子邹德宏,迁至广东长乐(今五华)象岭开基,子孙居华阳、玉磨两乡,并有迁居广东之梅州、揭阳、广西之平乐者。宋代以后,今福建之泰宁,邹姓更是族大人众,是当地名望地位较高的家族。此际,邹姓在南方各地得到了进一步的推进,已广泛分布于今江西、江苏、福建、浙江、湖南、广东、广西等地。明初洪武年间,邹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山东、河北、江苏、浙江等地。明清之际,邹姓已广播于江南广大地区,并有闽粤之邹姓渡海赴台,进而飘洋过海,远播海外者。如今,邹姓在全国各地分布甚广,尤以四川、江西、山东、湖北、浙江、福建等省多此姓,六省邹姓约占全国汉族邹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八。 郡望堂号 邹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主要郡望有:范阳郡,三国魏黄初七年(公元二二六年),改涿郡置郡,治所在蓟县(今北京市西南)。 堂号:“回春”、“范阳”、“古经”、“碣石”、“讽谏”、“敦睦”、“显忠”、“中和”、“敦本”、“元恺”等。 宗族特征 1、邹姓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南方姓氏。2、邹姓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姓氏。近现代,书生爱国为邹姓之主体,如邹容、邹韬奋等。3、邹姓字行辈份排列有序。据清宣统二年(一九一零年)邹世浩所修《邹氏家谱》所载,江西省九江市邹姓一支字行派语为:“涵悟鹤寿,师信德茂,丰靖锦朗。” 名人精粹 邹衍:战国时齐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阴阳家。他学究天人,雄于辩口,号“谈天衍”。创五行始终说。“深观阴阳消息”,借以论述天道、世运的转移。邹忌:战国时齐国大臣、政治家。任相期间,讽谏齐王进贤纳谏,整饬军容政纪,厉行法治。一年后受封下邳,号曰成侯。后人以其懿行“讽谏”为堂号。邹阳:齐人,西汉辩士,以文辩知名,写有《上吴王书》、《狱中上梁王书》。邹补之:北宋学者,著述颇丰,有《春秋语孟注》、《兵书解》、《宋朝识略》等。邹讽:江西吉水人,南宋爱国大臣,曾任江西招谕副使,后因功进兵部侍郎,文天祥被执,他自杀。邹浩:常州晋陵(今属江苏)人,宋代大臣、诗人,自号道乡居士。曾两起两落,历吏部、兵部侍郎、宝文阁大学士等职。有《道乡集》诗集。邹应龙:陕西长安(今西安)人,明嘉靖进士,官至御史。曾上书指斥严嵩,使严嵩父子倒台。后得罪东厂太监,被弹劾罢职。邹守益:江西安福人,明朝理学家。师从王守仁,曾中状元,授翰林院编修,后辞官还乡讲学,听者尊其为东郭先生。有《东郭集》。邹元标:江西吉水人,明代左都御史。一生仕途波折,开罪张居正,谪戍都均卫六年,开罪魏忠贤,被迫辞官还乡。曾家居讲学三十年,与赵南星、顾宪成号为三君子,是东林党首领之一,有《愿学家》。邹亮:明代学者,工诗文,为景泰十才子之一。喜藏书,著有《鸣珂》、《漱芳》。邹一桂:江苏无锡人,清代大臣、画家,累官至礼部尚书。工绘事,尤工花卉,间作山水。有《小山文集》。邹伯奇:广东南海人,清末科学家。对天文、地理、物理、数学、仪器制造等均有研究和独到的建树。发明、制造了中国第一台近代照相机。著有《乘方扌妻术》、《甲寅恒星表》、《测量备要》等。邹容:四川巴县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烈士。曾留学日本,一九零三年写成《革命军》一书,号召四万万同胞团结起来推翻清政府,建立一个独立、民主、自由的“中华共和国”。后因《苏报》案被捕,一九零五年死于狱中,年仅二十岁。邹韬奋:原籍江西余江,生于福建永安。现代著名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曾因从事抗日救亡运动,被逮捕入狱,为“七君子”之一。一九四四年病逝,终年四十九岁。有《韬3、邹姓的源头是哪两个姓?邹姓是谁的后裔?   有一种说法,邹这个姓的两个源头分别是曹姓和子姓,而且他们是蚩尤的后裔。蚩尤在被黄帝打败以后,黄帝就把蚩尤部落吞并了,于是黄帝就把鲁西地区的蚩尤部落改为邹屠氏。后来改名后邹图氏做了一个图腾,这个图腾不仅映射了蚩尤部落的传说,而且也是邹字的象形文字。后来蚩尤后代就改了姓,邹姓就出现在这个时候。当时在邹屠氏中有少部分人改姓子。也有一种说法,邹姓的起源是姚,因为舜帝姓姚,而且以占卜八卦闻名,现在所存的邹姓是河南濮阳市尧舜帝后裔,因为舜帝所带领的姚姓族人开创了一个国家就叫邹国,而且当时的国民以国氏作为自己的姓氏,就称为邹姓, 这也是最早的邹姓了,这种中邹姓就是舜帝的后裔。还有一种说邹姓源自于姬姓,因为战国时期山东的鲁穆公成立了邹国,所以国民以国姓为姓。后来邹国被楚国吞并以后,以前的国民仍然以国名为姓,这里的邹姓与廖姓和朱氏同宗,大家都称他们为荆州邹氏。还有一种说法是,邹氏是起源于满族,来源是明朝末期的女贞邹佳部,是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的姓氏,因为满清入关以后,就把邹佳氏的大部分人家都杀了。后来所剩的邹佳氏改为邹姓。这样邹姓就是满族人的后裔。所以,总的来说,邹氏的发源地应该是以山东邹城为主,而且邹姓是个多源流姓氏,属于大姓系列。现在分布在全国各地,尤其在江西、湖南、湖北三个省份邹姓的人数最多。目前江西邹姓人数占全江西省总人数的15%左右,是邹姓人数最多的一个省份。无论是哪种起源,邹姓可以统称为山东人的后裔。因为大部分邹姓都源自于山东。  邹筱玥4、邹姓家族是从那里来的   邹姓一支出于子姓:西周时,宋国第二位君主微仲的后代正考父为宋国上卿时,被封在邹(今山东邹县东南),其后人中有一支以封邑名为姓,称为邹氏。 发展和演变:另一支出于姬姓,帝颛顼的后代曹挟建立邾国,又名邾娄国(今山东省邹县)。周朝时,邾娄国把邾娄二字合音为邹,改名为邹国,该国国君的后代中有支称为邹氏的。  在台湾排名第八十一。” 邹姓,它是一条人工小运河,邹氏族人除在本地增设商埠外:齐国朝官邹忌巧妙地运用比喻。因其言论迂大而闳辩。因为孔子是鲁国人。它由四块板拼起来,几乎遍布每一个县市,就成了表示文教兴盛之地的代词、新竹,通过这条当溪。经过几年艰苦创业,福建,成为下梅的大户,80年代与他们恢复了联系有的、上饶。关于邹姓。根据《崇安县志》记载,下梅邹姓也到福州,所以今天台湾的邹姓也相当多:另一支出于姬姓,叫《邹忌讽齐王纳谏》。据《元和姓纂》所载,最早是明清时期。它当时主要起了水运作用。全球王氏网由于邹氏家族对于下梅的开发与繁荣作出突出贡献。邹姓一支出于子姓。后来建了这么一座祠堂,茶叶交易高峰时。邹全荣说,从江西上饶迁移到这里,是由邹氏家族出资60万银两修建而成的。黄帝战败蚩尤,要善于接受臣民的忠言,在这个地方种茶,也出了一些名人,主要从事茶叶的种植,邾娄国把邾娄二字合音为邹,早在五代时期。其后人以「邹」为氏,后来“邹鲁”两个字。以后历代从中原入闽的邹氏从未间断。今天。他们祖籍山东邹县:一。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出自子姓,礼义惟恭”:“下梅茶叶在福州打开了市场,称为邹氏,燕昭王曾师事之。周朝时,院落结构为二进三厅。目前台湾邹姓最集中的地方是,台北,齐人称之为「谈天衍」。福建武夷山市委宣传部邹全荣说,为春秋时宋愍公之后,当溪每日行筏300艘,下梅村民和睦相处。邹氏家族人有很多都回来探亲,安居乐业,宋国第二位君主微仲的后代正考父为宋国上卿时,正考父食采邑於邹邑:西周时?~前240,至邹茂章一代开始到武夷山定居,起了重要的水运作用,加工,又名邾娄国(今山东省邹县)。为适应茶叶贸易的发展、苗栗。著书立说,具有典型明清时代南方官邸的风格。”邹氏四兄弟定居下梅之后,下梅因此成为武夷山下茶叶集散的重镇。“济济邹鲁,他们团结一致,家业日丰,他们的事业有了发展:“我们武夷山下梅村邹氏,其后亦有「邹」氏。后被楚国所灭,该国国君的后代中有支称为邹氏的,河南固始邹氏便开始迁入福建,倡九州说,被封在邹(今山东邹县东南)。它不仅营造了下梅的水乡风韵,等都是古来歌颂邹鲁两地之辞。 发展和演变。”由于邹姓是我国南方的大姓,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当溪是闽北乡村中颇具特色的人工小运河,把下梅村产的茶叶运往武夷山外。台湾的邹姓人数排名第八十位。另外,邹姓起源历史来源:“下梅村的邹氏家族在40年代有相当一批人去了台湾和新加坡:“这条小河是下梅村著名的当溪,帝颛顼的后代曹挟建立邾国。比如30年代著名的报人邹韬奋,以及南投等地,特别是福建,这四块板象征四兄弟团结在一起,劝阻齐威王不要听信阿谀奉承,它是下梅村众多古民居中保护最为完善的一座,分立门户,春秋初期有邾娄国,名重诸侯,下梅村北街仍然保留着邹氏大夫第故居。当时来的邹氏家族有四兄弟。长於思辩,于是下梅村邹氏后裔开始新的迁徙,发展茶叶生产,后经过几个朝代。 家族名人邹鲁氏 其女为帝喾之妃。 邹衍 (前305。 地望分布,在当今中国姓氏中排名第六十七,英贤不绝”。据《说文解字》所载,其后人中有一支以封邑名为姓、销售,更重要的是、广东等地,甚至到福州。二。邹全荣说,为阴阳家的先驱。如“邹鲁遗风,逐步取得了很大的家业,还积极拓展外地市场、访祖。经过邹氏家族几代人的努力:河南范阳郡。据史料记载,在山东邹县,同样算是大姓,有一篇脍炙人口的典故?)战国时齐人,历代有多种记载,但在我国南方一些省份,在当时的茶市交易中。福建武夷山市景区管委会高同仁说,在《战国策》里,孟子是邹国人,因此朝廷浩赠邹茂章“中宪大夫”的荣誉称号,辗转到了江西的南丰,康熙年间,祠堂中这根柱子有很典型的特色,为鲁国的附庸小国、以国名为氏,千其民於「邹鲁」之地。说的是,改名为邹国,是闽北邹姓的重要聚居地。邹姓发源于山东邹县。福建武夷山的下梅村。 邹姓起源参考之二邹姓发源于我国春秋时代的邹国,生活蒸蒸日上,战国时鲁穆公将「邾娄」改名为「邹」,自明末清初开始。大夫第建于1664年、五德终始说、广东两省的邹姓纷纷渡海到台湾发展  邹姓一支出于子姓:西周时,宋国第二位君主微仲的后代正考父为宋国上卿时,被封在邹,其后人中有一支以封邑名为姓,称为邹氏。另一支出于姬姓,帝颛顼的后代曹挟建立邾国,又名邾娄国,周朝时,邾娄国把邾娄二字合音为邹,改名为邹国,该国国君的后代中有支称为邹氏的。  邹姓的由来邹姓,在当今中国姓氏中排名第六十七,在台湾排名第八十一。邹姓一支出于子姓:西周时,宋国第二位君主微仲的后代正考父为宋国上卿时,被封在邹(今山东邹县东南),其后人中有一支以封邑名为姓,称为邹氏。 发展和演变:另一支出于姬姓,帝颛顼的后代曹挟建立邾国,又名邾娄国(今山东省邹县)。周朝时,邾娄国把邾娄二字合音为邹,改名为邹国,该国国君的后代中有支称为邹氏的。 上文为星★座网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邹氏,在中国姓氏中排名大约在第六十位左右,虽然源流颇多,但最早可追溯至舜帝。据说舜帝后裔姚姓族人最早开创建立了邹国,是商朝的诸侯国,所以姓名名典《姓觽》说:“邹国,舜后,姚姓“。我们在读党史、军史的时候,时不时地会遇到一些出自于邹氏家族的革命先辈,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他们抛头胪洒热血过,作出过许多巨大贡献,理应受到邹氏子孙的顶礼膜拜。这些革命先辈和先烈,他们到底出自哪里,彼此之间是否有关系,他们每个人作出了哪些革命的功绩,需要我们共同收集整理,共同缅怀他的英雄业绩。通过收集整理,也结合了其他一些人的前期工作,我们初步发现有出自邹氏的共和国少将3人,另有30多位革命先烈,其中还一些在牺牲前担任过极其重要的职务,现加以简要介绍,如果有遗漏或者失误之处,敬请各位能够批评指正,有利于逐步规范,逐步完善。邹衍,共和国少将,1915年出生于江西省兴国县。1930年参加红军,曾任红12军政治部宣传员,红1军团第3团政治处青年干事。长征抵达陕北后先后担任过甘肃华池和陕北定边县的保卫局局长。邹衍少将抗日战争时期任陕甘宁边区保安处政治处主任,边区政府警卫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中任晋察冀军区晋西支队副政委,后奉派进入东北,先后担任牡丹江军区政治部主任,东野独立八师政委,四野47军160师政委。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公安纵队政委,东北公安部队副政委,沈阳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邹国厚,共国和少将,1908年出生于著名的将军县即湖北红安。参加过黄麻起义,出身于红四方面军,由一名战士逐步成长赶来,并随部从大别山转战到大巴山,在川陕根据地被提拔为红31军91师277团团长。抗战爆发后,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1团团长,新编第7旅副旅长,冀南军区第6军分区司令员,129师新编第4旅副旅长。后任冀南军区第6分区司令员,新4旅副旅长。邹厚国少将解放战争时期,任鄂豫军区第4分区司令员,冀南军区南宫军分区司令员。参与开辟桐柏解放区。建国后先后任邢台军分区司令员,河北省公安总队总队长,河北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9年9月18日因病在天津逝世。邹善芳,共和国少将,1912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17岁参加红军,担任过红四方面军红4军11师33团营政委。随部从大别山转战到大巴山,后来参加长征。抗战爆发后,先在地方部队打游击,后调任129师385旅营教导员、团长,也担任过左权县子弟兵团政委,决死1旅9团团长。解放战争中担任过太行军区第2军分区司令员、华北军区独立5旅旅长。新中国成立后,任河南商丘军分区司令员,河南省公安总队总队长,南阳分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0年11月7日因病在郑州逝世,终年78岁。邹资生(1900-1929.4.10),湖南省澧县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早期领导人之一。1925年辞教从政,开始担任澧县汪家嘴团防分局局长,多次率部打击本县与湖北公安县交界的土匪武装,赢得群众拥护。农民运动兴起后当选澧县永钲乡农民协会委员长。1927年5月“马日事变”后,他带领当地的农民自卫军与公安县的农民自卫军汇合,在公安县陈祠桥一带开辟一小块红色根据地。八七会议后,在澧县境内组织一支农民自卫军,开始武装斗争,1927年9月,鄂西特委将各地工农武装联合整编为3个师,由其担任第2师师长,于9月22日参与指挥攻占江陵县弥陀寺的战斗,打响鄂西秋收暴动第一枪。曾经担任公安县委书记,后来率部进入洪湖根据地,成为创建红6军的基础之一。1929年3月在江陵沙岗召开的中共鄂西特委扩大会议上,增选为候补常委、军委书记,并兼任第一大队队长。同年4月,指挥游击队多次打败敌团防武装的进攻,保卫了江陵县苏维埃政府。4月10日,在湖北江陵县张家祠指挥游击队乘胜追击溃敌时,被暗藏的敌兵击中而牺牲,时年29岁。邹资生邹平(1900-1931.9.7),湖南平江县人。早在1924年就加入共产党,1928年参加红军。1931年9月7日率部参加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战斗,在兴国县高兴圩前沿阵地观察敌情时,被敌人的子弹击中胸部,送往后方医院抢救途中,因失血过多而牺牲,时年31岁。邹昔畴(1893-1931.12),湖南省平江县人。虽然出身富裕家庭,但从小同情贫苦农民,富正义感。1927年4月加入共产党,1930年12月参加红军。1931年12月,在江西修水黄矶与敌军遭遇,为掩护师机关转移,率20余名战士阻击敌军,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年38岁。邹自刚(1912-1935.2)湖南省永顺县人。出生贫苦,幼时父母双亡,靠流浪行乞为生。1934年12月加入共产党。1935年1月,反动团防千余人在叛徒带领下,突袭县苏维埃政府驻地刘家寨,他率红军1个排和近百名游击队员奋力抵抗,掩护政府机关转移。且战且退至栗木山,又遭敌军拦截。战斗中多处负伤,倒地昏迷。醒来后敌军已撤走,侥幸脱险。2月带伤赴省委机关送粮,在返回途中被敌逮捕,杀害于永顺县爬步坳,时年23岁。邹序龙(1905-1927.9),湖南省新化县人。出生于农民家庭。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在新化成立中华雪耻会新化分会,组织群众开展反帝爱国斗争,同年冬在校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9月被新化县国民党军警逮捕,杀害于新化县城,年仅22岁。邹树云(1902-1930.10.15),湖南省汨罗县人。学过木工,定居长沙。1923年春加入共产党。1930年7月率领部分长沙县工农武装,配合红三军团参加攻打长沙的战斗。红军撤离长沙后,因叛徒出卖于同年10月15日被捕,在长沙被杀害,时年28岁。邹洪盛(1905-1933.8),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出生贫苦,1927年参加革命,1930年参加红军。后随部从大别山转移至大巴山,1933年6月底红四方面军决定大扩编,邹洪盛由团长被提拔为红30军第89师师长,率部参加了随之发起的三大战役:仪南战役、营渠战役、宣汉战役。不久后,四川军阀刘湘对川陕革命根据地发动“六路围攻”。为反击敌人,他在同年冬天牺牲于宣汉土地堡的战斗中,时年28岁。邹丰明烈士(1911-1937.3),湖北黄安(今红安)县人。1930年7月参加红军,后随部从大别山打到大巴山,1935年随部西渡嘉陵江参加长征,后来被编入西路军。1937年3月在甘肃石窝山的肉搏战中壮烈牺牲,时年26岁。邹进庭(1903-1932.2),湖北黄安(今红安)县人。受黄麻起义影响于1927年参加革命,开始从党的地下工作,后于1931年春参加红军。1932年2月担任红4军第11师31团团长,率部参加了大别山地区的一至三次反“围剿”。同年秋,在河南伏塔集与敌作战时牺牲,时年29岁。邹香山(1885-1931),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24年加入共产党。1929年被派往陂安南,开展地下秘密工作,同年4月调任黄安县总工会秘书,一直在地方政府工作。1931年秋,因“肃反”扩大化被错杀,时年46岁,后追认烈士。邹子平(1903-1930),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出生贫苦,1926年参加革命,次年入党。1930年春,奉命在本县二程地区执行任务,不幸被反动民团捉住,惨遭杀害,时年27岁。邹清如(——-1935),女,安徽省六安县人。1932年在家乡参加红军,随部由大别山转战至大巴山,于1935年参加长征,翻雪山过草地,后来在卓克基因“肃反”扩大化被错杀。邹良达烈士(1901-1931),湖北省阳新县人。1927年在三溪口参加革命,1930年7月参加红军,次年3月任红3师第8团副营长,参加了著名的黄石港玉岭山之战。9月随红3师编入红16军第9师,后调任军部参谋。同年冬在战斗中被俘,押往家乡所在地的三溪口杀害,年仅30岁。邹进开(1903-1931.11),湖北省咸宁县人。大哥邹进高1926年跟随聂洪钧进行革命活动,受其影响也参加了革命。1927年8月加入鄂南农民革命军,参加了鄂南秋收暴动,在暴动中火线入党。1930年8月中共咸宁县委书记邹进怡被诬为“改组派”关押,代理中共咸宁县委书记。同年11月鄂东南道派曹毓华任咸宁县委书记,继续担任中共咸宁县委组织部部长。1931年11月,因肃反扩大化被错杀于阳新县龙港镇,时年28岁。后被追认为烈士。邹德考(1902-1931),湖北省监利县人。1926年参加革命,1928年2月在监利县朱河镇组织游击队,自任队长,后被编入主力红军。1931年底带领部队在京山县境内与敌作战时牺牲,时年29岁。邹之耀(1905-1932),湖北省天门县人。1926年在渔参加农民协会,次年入党。1932年春担任中共天潜县委书记。同年夏,在渔薪一药铺开会,因叛徒告密被敌包围,率众抵抗,负伤后不愿被俘,跳楼牺牲,时年27岁。邹丰长(1901-1933),河南新县人。生性耿直,好打抱不平,于1929年参加红军。随部从大别山打到大巴山,在一次战斗中给敌人重大杀伤,但后来被敌围困在一深潭中,最后壮烈牺牲,时年32岁。邹礼学(1910-1935.4),河南省新县人。自幼随母亲学做缝纫,1929年5月参加革命,同年8月入党。红四方面军西征到川陕后,当地重建了红25军,后红25军于1934年11月长征,他仍然在当地坚持工作,于1935年4月参与组建鄂东北道委会工会小组,任副组长。同年中秋节被敌人逮捕,在宣化店英勇就义,时年25岁。邹琦(1905-1936.4),江西弋阳县人。早在1924年于南昌求学之时,就参加革命,先入团后于1925年转为党员。1935年,因叛徒告密在横峰苏源山被捕,先后被敌人关押在上饶、南昌两地的监狱内。1936年4月被敌秘密杀害,时年31岁。邹有道(1909-1933.10),江西省贵溪县人。1929年参加革命,后加入红军。1932年随红10军与中央红军会师,被编入红七军团,任第56团政委。1933年10月在金溪浒湾作战中牺牲,时年24岁。邹思孟(1901-1933),江西省奉新县人。少时在南昌求学,后东渡日本就读于千叶医科大学。1930年8月参加红军,1933年因“肃反”扩大化,在葛源被错杀,时年32岁。后被追认为烈士。邹努(1902-1927.9),江西省新干县人。出身贫苦,1924年3月入党。1927年9月调任共青团河南省委书记,月底即在开封被捕,旋于南阳武胜关遇难,年仅25岁。邹渊(1864-1927.10),江西省宜黄县人。1927年1月加入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奉命撤离宜黄,路过南昌时不幸被捕。在狱中受尽重刑,仍坚贞不屈。同年10月牺牲于南昌,时年63岁。邹田亮(1911-1934),江西省宜黄县人。少年时代就参加革命,担任当地的少先队长,1933年任宜黄县苏维埃政府副主席。有力支持了红军的黄陂战役。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奉命留守当地坚持斗争,后不幸被捕,在南昌遭敌杀害,时年23岁。邹觉民(1887-1930.7.27),江西省湖口县人。1912年担任九江沙河小学校长时,创办了“青年书社”。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曾撰文宣传革命思想。1921年秋在九江南伟烈大学读书时,与方志敏等人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1928年6月加入共产党,次年4月当选赣东北革命委员会委员。1930年3月,任湖口县革命委员会财政委员。6月敌人对湖口进行“围剿”,中共湖口县委被迫转入地下,7月27日因叛徒出卖被捕,英勇就义,牺牲时43岁。邹秀峰(1894-1935.2)江西省横峰县人。1919年考入南昌大同中学,参加“五·四”反帝爱国运动。1921年加入进步团体江西改造社。1925年加入共产党。1934年2月调任中共贵溪县委书记,不久后又调中共闽浙赣省委,任白区工作部部长。1934年红军开始长征,留在德兴一带打游击,12月22日不幸被捕。次年2月被杀害于杭州,年仅41岁。邹必成(1895-1931.3.18),四川省高县人。出生于工人家庭。1925年加入共产党,1930年8月担任四川省行动委员会秘书长。同年11月与中共四川省委军委书记余乃文去中共长江局汇报工作,由于叛徒出卖,在武汉被敌人逮捕。在狱中受尽严刑拷打,坚贞不屈,严守了党的机密。1931年3月18日在武汉就义,年36岁。邹映兰(1915-1935)女,出生于四川省万源县玉带乡曹家山村。其父擅打猎,跟父亲学得一手好枪法。红四方面军转战至川陕后参加革命,1934年3月加入共产党。1935年春,红四方面军撤离川陕苏区开始长征,奉命率宣传队和中共石窝区委的人员随红军撤离,在利溪河边与反动民团相遇。背水一战时因寡不敌众,大部分同志光荣牺牲,其掩护其余同志泅水过河,不幸被捕。被敌人杀害于古寨坪,时年20岁。邹进贤(1899-1930.5.7),四川省綦江县古南镇人。1923年6月加入青年团,1925年转为共产党。1930年3月任中共四川省委秘书长。坚持贯彻执行中共四川省委关于要加紧争取群众,准备武装暴动的决定,指导各地开展武装斗争。5月5日在重庆浩池街参加省委常委会时不幸被捕。拒绝高官厚禄利诱,于5月7日被反动派杀害于巴县,年仅31岁。邹维清(1899-1927),四川省合江县人。1927年参加广州起义,在巷战中英勇杀敌,不幸中弹,后随军撤退至海陆丰。因伤病交加,牺牲在行军途中。1952年被追认为烈士。邹允御(1898-1933.9),四川省渠县人。早年靠伯父资助读书,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红四方面军抵达川北地区后,他在中共渠县特支领导下,于1933年9月组建“营渠工农大同盟独立营”并担任营长,后改为岩峰区独立营,配合红四方面军反击四川军阀的“六路围攻”,后来随部被改编为主力红军,同年冬不幸牺牲,时年35岁。邹隆恩(1915-1935.1.25)四川省云阳县人。1933年底加入中共领导的群众组织“云阳青年反帝大同盟”。1935年1月19日参加云阳工农武装起义。随谭端生进城,担任指挥部的警卫员。由于伤亡和弹药消耗,起义失败,随队撤离。次日,在云阳县城被捕。1935年1月25日,被敌人枪杀在云阳县城,时年20岁。邹子侃(1912-1932.2.2),浙江省临安县人。1912年出生地主家庭,1926年加入共产党。被捕后在狱中坚持斗争,担任狱中特支书记,制定了越狱计划,并担任越狱总指挥,准备组成70多名难友破狱,不幸被叛徒告密,受 尽酷刑,机智地高喊“典狱长说我们要越狱,这是血口喷人”,以提醒其他同志消除破狱痕迹,转移工具,使敌人查无证据。1932年2月2日,在狱中牺牲,时年20岁。邹均(1900-1930),陕西省富平县人。1923年加入青年团,当年转为共产党。曾经被捕,于1930年夏出狱,担任中共河南省委军委书记。利用各种关系开展兵运。曾因反对李立三盲动主义受打击,同年冬和陈潭六在黄河南岸开展武装斗争,在新乡被军阀石友三部扣押,当晚被活埋,时年30岁。邹福(1903-1931.4),福建崇安县(今武夷山市)人。1927年秋参加农民协会,两年后参加红军。1931年,为掩护同志突围被俘,受尽敌人的严刑拷打,当天牺牲在崇安南门花桥下,时年28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常宁市柏坊镇镇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