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证”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b证兼职教师必须具备的心理健康教育b证资格证书。


为进一步加强余姚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和科学化发展,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服务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根据全国(省、宁波)教育大会精神及《浙江省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标准和运行规范(试行)》(浙心指〔2013〕7号)、《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工作的通知》(浙教办教科〔2014〕66号)、《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甬教德〔2020〕221号)、《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关于开展心理高危学生转介流程及办法》(浙教办函[2020]272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经研究,现就加强全市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遵循学生年龄特点、身心发展和教育教学规律,重视理论指导和实践创新,加强正面引导和心理疏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二、目标任务进一步深化全市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健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不断完善工作体系;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人员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有效开展;促进中小学生成长环境更加绿色生态,身心素养更加健康、阳光、坚强;促进“家校社”协调紧密,医教协作有序,社会舆论、媒体宣传引导科学。三、工作原则坚持校园心理危机预防与危机干预相结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特殊个体学生相结合;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五育并举”相结合;坚持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坚持教师教育与自我教育(同伴互助)相结合;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社区协同教育相结合。四、实施内容(一)完善工作组织体系1.完善市级工作体系。教育局成立市学生心理发展服务中心,增配设施设备和专业工作人员,健全规章制度,进一步提升阳光心育的服务水平。规范“学校—教辅室—市心指办”三级预警报告机制,助推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强化学校工作体系。所有中小学校均要建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德育处、教务处、团委(大队部)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和班主任,统筹协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要积极创建标准化心理健康辅导站,由专人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学生心理测评、危机筛查、心理辅导、危机干预等工作,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学和培训工作,指导学生心理社团工作。各班级要设立心理委员,各寝室要设立心理信息员,形成“班级(宿舍)—年级组—学校”逐级负责的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二)搭建教师成长平台1.搭建市级专业培训平台。余姚市教育系统干部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和余姚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要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教科研训人员和班主任实施系统的分层分类的专业培训,提高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心理辅导操作技能水平。加强全市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培育和名师工作室建设,建立教师心理健康专家资源库,开展骨干带徒,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专项课题评比,促进教师队伍快速成长。在中小学校长和其他学科教师参加的各级各类培训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要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师职前培养、准入及职后培训全过程。2.搭建学校心理教科研平台。各中小学校要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科研训团队的组建,推进教科研训工作常态化开展,逐步提升心理教师的专业能力。以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需要为主线,通过教科研活动,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难点,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学校还应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有效提高其心理健康调适和应对能力,促进教师心理健康。(三)加强管理制度建设1.规范心理课程体系。各中小学校应保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课时,每班每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活动课)不少于2课时,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会和1次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或生命教育专题活动,做到全覆盖、不断线。明确教材和课程教学内容,遵循各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安排朋辈支持、人格塑造、生涯规划、生命意义理解等教育内容。2.规范心理辅导机制。规范学生辅导服务机制,建立心理辅导室管理、辅导值班、心理档案管理等制度。确保学校心理辅导室开放时间,非寄宿制学校每天不少于2小时,寄宿制学校每天不少于4小时,分别以2课时、4课时计入教师工作量,并列入绩效工资考核。充分运用校园心理热线、校园网络平台、班队课等多种渠道,开展心理辅导服务。3.规范心理危机管理。各校要制订《校园心理危机应对预案》,构建校园心理危机干预系统(预警系统、应急系统、维护系统),明确各部门的分工职责,强化全体教职员工的心理危机管理意识,人人知晓《校园心理危机应对预案》,及时、科学、有效地应对校园心理危机事件。每学期开学两周内,各中小学校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和心理危机筛查工作,根据学生心理危机筛查结果,制订好三类、二类学生的干预方案,建好学生心理档案,全面掌握学生亲子关系、家庭变故、人际矛盾、行为异常等动态信息。对于三类危机学生(即重大心理危机学生)的情况须逐级报备,经过评估认为已超出学校辅导范围的,及时转介,并做好与家长协商沟通工作,保存书面记录等资料。学校要重视治疗返校学生的心理支持,如果治疗恢复后,家长提供精神卫生专业医疗机构开具的相关证明材料,申请重新就读,学校要及时召集心理危机评估小组,根据相关材料做出回校学习或继续休学等评估。如果认定可以回校学习的,学校要与家长签订书面协议,并指定专人定期进行心理辅导,做好跟踪记录。(四)加强社会合作辐射1.加强宣传教育。面向儿童青少年及家长、学校教师分层分类开展心理健康宣传,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帮助树立“身心同健康”意识,掌握应对心理行为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心理健康社团建设、学生同伴支持系统建设,定期开展好“心理健康月”“心理健康周”等活动,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2.加强家校合作。建设数字家长学校,依托家长学校,将心理健康课程纳入家庭教育必修课程,大力提升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素养,努力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向同行。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平台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教育时空,增强心理健康服务的个性化与针对性,扩大心理健康服务的受益面。3.加强医教协作。建立医教联动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教育局将会同卫健部门组建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专业队伍和24小时公益心理援助平台,为学生心理援助提供更多专业支持。学校心理辅导教师评估学生有严重心理疾病,已超出学校辅导范围的,应通知家长及时转介精神卫生专业医疗机构做诊断和治疗。学校做好回访工作,持续关注转介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学校根据精神卫生专业医疗机构对转介学生的诊断结果,决定学生是否复学。(五)强化组织保障1.加强统筹规划。各校强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织领导力建设,建立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协商机制,拟定短中长期心理健康教育规划,定期进行师生心理状况分析与工作协商,及时研判形势,提出对策建议。各校应按每年生均不低于20元的标准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专项工作经费,纳入学校经费预算。2.加强师资配备与管理。根据学校班级课时量及其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量的需要,配足配强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学校按照师生比1:1000(不足千人按千人计)的要求配备专职心理教师,即每校至少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师。鉴于目前我市专业教师不足的现况,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必需任教《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承担学校心理辅导室运营,并且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工作量满学校规定的工作量。在中小学初级(中级)教师职务职称评审、各级各类评奖评优中,专职心理健康教师的任职年限视同班主任工作年限。在参加高级教师职务职称评审时依照宁波市级及以上文件执行。由教育局招聘的专业心理健康教师不得随意转任其他学科,在职称评定时必须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申报。教辅室(学校)要充分发挥心理健康区域教研共同体的辐射作用,鼓励专业教师跨学校开展专业指导工作。学校心理辅导室负责人及专职心理教师到2021年底须持有省心理健康教育B证或具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资质,兼职心理教师及班主任须持有省心理健康教育C证及以上,全校教师持有C证率达到85%以上,校级领导和班主任持有C证率达100%。3.加强督查指导。各校要将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情况纳入学校对教师的考核,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全过程全覆盖深入开展。余姚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办公室(简称市心指办)定期开展专项调研和督促指导,推动工作落细落实。市教育局将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配备、课时安排、心理辅导室开放时间及使用情况等工作纳入学校、乡镇(街道)教育目标考核内容,作为考核评优的前置条件。余姚市教育局2021年1月15日
}
附件:浙江省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标准与运行规范(试行)一、适用范围本意见适用于浙江省中小学与中等职业学校心理辅导室得建设与运行。二、编制依据本意见主要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得通知》与我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现状与其她相关要求.三、功能定位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就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个别辅导与团体辅导,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与成长中出现得问题,排解心理困扰得专门场所,就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得重要阵地.其主要功能就是: (一)关注全体学生得心理健康,以发展性与预防性为导向,开展面向全体学生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二)初步了解学生得心理行为问题,开展针对性得心理健康辅导或根据情况予以及时转介。(三)通过积极心理辅导与活动,开发学生得心理潜能,促进学生得发展。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得身心发展特点,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得配置应突出科学性与实效性。小学心理辅导室得配置主要体现游戏与活动得特点,适应学生探究、好奇得学习心理;初中心理辅导室得配置主要突出体验性,指导学生顺利渡过青春期;高中生心理辅导室得配置主要突出学生得自主探究,满足学生自我发展得需求;中等职业学校心理辅导室得配置主要突出社会性与职业性,帮助学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并为之提供相应得职业指导。四、建设标准(一)位置要求中小学心理辅导室位置得选择应以安静与方便为原则,尽量避开教学区、行政区、学生活动区等热闹处,且楼层不宜太高,可以选择邻近学校图书馆、卫生医疗室等相对安静又方便到达得场所。上一页下一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理健康教育b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