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小朋友害怕小动物的原因???

我家儿子8岁,最近在他姑姑家,跟着姐姐看了惊悚片后,现在不敢一个人在屋里,白天晚上都说如此。总是无法独处,老是担心有坏人。来做咨询的这位妈妈,十分着急,也为自己的疏忽大意感到自责。孩子8岁看悬疑片,导致无法独处其实,一出生的婴儿就具有害怕、恐惧的倾向,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这种倾向会越来越强烈。而过度的恐惧感,则会导致儿童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研究发现,4-5岁的孩子恐惧感表现最为强烈,6岁以后更易对鬼怪产生恐惧。恐惧是三大情绪之一,儿童过度恐惧易产生攻击行为情绪作为儿童认知和行为发展的组织者与唤起者,对儿童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发展具有激发作用。由于儿童心理发展的不成熟,行为的目的性较低,更容易受到情绪的支配。而恐惧作为人类的三大基本情绪之一,在儿童发展中的影响不可忽视。由于儿童处于发展不成熟阶段,知识容量相对匮乏,容易对事物产生不准确的感知,这就会导致他们产生恐惧心理。认知匮乏导致儿童产生恐惧心理恐惧作为人类自我保护性反应之一,只要在合适的限度内是不会对儿童造成危害的,相反还是有益的。例如,在教育中恰当地运用儿童的恐惧心理,更有利于对儿童进行教育,运用儿童对做错事的恐惧心理,引导儿童行为规范化。当一个儿童穿过马路的时候他会意识到一种潜在危险从而产生恐惧,这就使她在过马路的时候更加谨慎。在这种情况下恐惧就是作为一种积极的自我保护的品质。但是恐惧感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对儿童的心理、行为产生消极影响。研究发现,由于儿童调节情绪能力较弱,恐惧产生后容易使儿童产生退缩,甚至发生攻击行为。4-5岁恐惧感最强烈,6岁不敢独自一人儿童2~6岁的时候,最恐惧的内容是独自一人、黑屋子、陌生人、从高处落下、 吵闹的声音、蛇和大狗等。儿童的恐惧一般会经历以下发展进程:三岁左右发展出视觉上的恐惧(如黑暗、妖怪、动物等);五岁左右发展出视觉上的恐惧 (黑暗)和具体现实的恐惧;六岁左右尤其害怕鬼怪,也害怕亲人离世,也不敢独自一人。对怪兽方面,4~5岁之间的年龄较小儿童比年龄较大的儿童会表现出更高的恐惧。年龄较小的儿童相较于年龄较大的儿童,更容易对面具、真空吸尘器以及等一些其他事物感到恐惧。4-5岁孩子最害怕怪兽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 儿童的认知能力和想象能力有了较快发展,他们更容易于对类似于超自然或超能力的事物感到恐惧。这些研究显示了恐惧是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而改变的,家长要注意区别对待。儿童恐惧内容有5大方面,男孩比女孩更易产生恐惧感儿童恐惧的内容划一般分为五个方面。包括对失败和批评的恐惧;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对伤害和小动物的恐惧;对危险和死亡的恐惧;对医疗方面的恐惧。恐惧内容会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出现显著的增加,并且在之后的发展中仍然保持。但是,从总体上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动物、 黑暗和想象物的恐惧逐渐降低,而对学校的恐惧和社会的恐惧则逐渐出现增多。因此,学龄儿童恐惧的内容与其生活环境、认知发展水平等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女孩在黑暗、疾病、动物和怪兽方面展现出更多的恐惧,而男孩在野兽和学业等方面展现出更多的害怕。而且,男孩比女孩更容易感到恐惧。男孩更易受到责罚,恐惧感较强烈一方面,家长对男孩、女孩犯错时的惩罚方式的不同,会造成儿童恐惧的性别差异。男孩好玩调皮,自我控制力较薄弱,而女孩相对男孩来说,调皮程度较低。因此当儿童犯错时,家长对女孩的惩罚多以责骂为主,而对男孩的惩罚更重。另一方面,军事、 火箭、神秘未知的东西更容易使男孩产生恐惧感。因为这些对男生来说更有吸引力,他们在接触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和缺乏科学理解,也会导致他们陷入恐惧。三大因素影响儿童恐惧感形成,父母吵架孩子易产生恐惧儿童恐惧的产生一般与其认知因素有关,但过度恐惧的产生就是多重外界因素的影响。1、过往经历儿童产生恐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个体过往经历,这些经历会在儿童内心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著名心理家华生曾做过这样一个非常经典的实验。首先他给一名儿童提供一只小白兔玩偶,儿童非常乐意与其玩耍,并不感到恐惧。之后在儿童和小白兔玩耍时予以一声巨响,该儿童马上扔掉小白兔,并哭泣。该实验反复进行多次,最后导致这名儿童泛化到对所有带毛的动物或事物都会感到恐惧。由此证明,一个人的过往恐惧经历会对个体将来恐惧心理产生重要影响。2、信息呈现一些消极信息或恐惧信息的呈现也会造成儿童产生恐惧心理。例如家长、老师、同伴以及电视媒体所提供的一些恐怖性的语言信息,会使儿童产生恐惧感受。研究发现,经常给儿童呈现一些恐惧性语言信息或画面,儿童对野兽的恐惧更为强烈。信息呈现影响儿童恐惧感的产生儿童在成长早期期观看的电影或电视节目所造成的恐惧心理或行为反应,会一直持续到成年。当今社会,各种信息越来越多,大众媒体所提供的信息很多是带有暴力色彩的,这些信息会对儿童恐惧感的产生造成非常大的影响。3、教养方式教养方式是影响儿童恐惧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不适当的教育方式和行为会增加儿童患恐惧症的概率。例如父母严格限制儿童社交,儿童产生社交恐惧症的概率就会提高。经常受到家长羞辱、嘲笑、打骂、责备的孩子,更容易产生恐惧情绪。父母冲突也会使幼儿产生恐惧感,父母冲突的频率和内容均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同时模仿也是儿童产生恐惧的一个原因。例如儿童本身并不害怕狗,但母亲却特别害怕,每次看到狗都会失态惊叫,久而久之,儿童就会产生对狗的恐惧。改变认知让孩子正确对待恐惧,父母示范很重要上文已经提到,孩子恐惧的产生主要与过往经历、信息呈现和教养方式等三大因素有关。父母在平时生活中,就要注意从以上三个方面,防止孩子产生过度恐惧感。1、正确处理家庭冲突,严格把控教育内容作为家庭内部环境和谐与稳定的奠基石,良好的父母关系将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家中发生矛盾时, 父母要多采用理性讨论、商量、协商的处理方式,避免打骂等激烈性行为。亲子之间发生矛盾时,家长要尊重、理解、接纳孩子的建议,引导孩子理解,而不是忽视孩子的需求。父母当孩子面争吵,易产生恐惧感父母之间出现矛盾时,要做到尽量回避儿童,避免当着儿童的面吵架。同时要严格把控教育内容的选取。父母在关注和培养孩子阅读取向的同时,要做到对孩子所阅读的读物和所看的动画片进行筛选。有目的地从小培养孩子健康的审美情趣,根据年龄发展,选址合适的课外读物和影视作品。特别是4-5岁,避免让孩子观看恐怖色彩较浓的书籍和影视剧等,以免在儿童心中留下恐怖阴影。2、培养勇敢品质,父母要示范再先平常生活中要锻炼和培养儿童的勇敢品质。可以教孩子学习一些有关实际活动的技能和处理危险情形的技巧。如害怕深水,父母可与孩子一起学习游泳,通过专业的学习让孩子克服恐惧,磨练意志。父母也可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特点,选取一些可以锻炼儿童勇气的游戏活动,如平衡车、跆拳道等体育活动。同时父母注意自身行为对儿童的影响。一方面,父母要注意不在儿童面前经常表现出对于某些事物的恐惧。儿童具有模仿能力,大人的行为很容易被孩子模仿,父母表现出的恐惧心理也会影响儿童。例如,母亲害怕小动物,不敢与小动物接近,孩子也会受到母亲的渲染影响,从而恐惧小动物。因此父母要想预防和调节儿童的恐惧情绪,首先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勇敢。另一方面,避免对儿童进行恐吓。很多家长为避免儿童犯错,都喜欢用恐吓的方法让孩子放弃自身想法,屈从成人的要求。例如使用大灰狼来了”,警察叔叔来了”等用语来让孩子听话。这种教育方法虽然暂时性的限制儿童的某些不良行为,但其产生的影响却会给儿童带来巨大的心理恐惧。3、改变恐惧认知,积极寻求专业干预由于儿童身心发展不成熟,生活经验较缺乏,儿童往往容易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相混淆。儿童的恐惧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现实存在的,而是自己想象出来的。例如很多儿童害怕怪兽、鬼怪等,但这些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因此,教给儿童如何改变认知可以有效帮助儿童战胜恐惧。让儿童意识到产生恐惧并不可怕,恐惧的出现是非常正常的心理现象,每个人都会出现恐惧。在进行教育指导时,父母可根据儿童对于具体事物的恐惧,利用多元形象的信息让让孩子充分认识事物的本质。利用主题绘本改变孩子的认知误区例如,孩子总是害怕青蛙,父母可以通过知识卡片,主题绘本和仿真动画等形式,让孩子认识青蛙到底是什么。同时,父母也要经常让儿童接触和熟悉更多的事物和知识,采取多种方法丰富儿童的生活体验,消除儿童因无知而带来的恐惧心理。除此之外,一旦父母发现儿童所达到的恐惧程度较高,就要积极寻求专业的心理干预。一般心理咨询师会采用系统脱敏疗法、满罐疗法等的心理治疗技术帮助孩子消除恐惧感。相关阅读1岁半时孩子已有数学概念!数学训练要趁早,家庭数学活动效果好一岁不会做拜拜,被诊断为语言发育迟缓!幼儿期做发音训练效果好孩子们疯来疯去,家长别批评!专家:打闹游戏,比报兴趣班更重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朋友害怕小动物的原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