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以下的6岁儿童口臭谁能往我嘴里尿尿?

小班个案分析(通用11篇)  认真观察、分析幼在游戏中的为,能够帮助教师认识幼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等信息,进采取之有效的引导策略,帮助幼解决问题、提升经验、获得进步。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个案分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班个案分析 篇1  小班个案分析――不良就餐习惯  基本情况:姓名:菲菲 性别:女 年龄:3岁  前提:  1、这个年龄段的幼儿自理能力较差,特别是就餐,在家几乎都是父母喂饭。不喜欢自己吃,爱偏食,就餐习惯不是很好。  2、为了让小朋友们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不偏食、班级就平时小朋友们的就餐表现对于特别就餐困难的幼儿进行了指导。  一、观察现象  小朋友们们的就餐大都表现为使用餐具不正确、坐姿不正确。对于不喜欢的食物不吃或挑出。就餐时掉饭粒的现象突出,就餐不安静。注意力不集中,就餐的时间偏长。菲菲小朋友遇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时,就会吃的很快也很干净。遇到不喜欢吃的东西时,她就会一直坐着,不动一口。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吃饭的时候不专心,很容易被别的事情所吸引,注意力不集中。  就餐习惯很不稳定。  二、分析原因  菲菲小朋友的个子长得很大,所以她的饮食一直是她父母所担心的事情。记得刚来班级的时候,她的妈妈就说“不担心别的事情就担心她吃饭,在家时都是父母一口一口地喂才能吃得进去。所以挑食的她,妈妈总是做她喜欢吃的食物来吃。可是在幼儿园,食物是经过营养搭配来制定食谱的。所以难免会有她不爱吃的东西。她的个子长得快,这样偏食一定会对她的身体有一定影响的。这正是她的妈妈所担心的事情,每天问她的就餐情况比问别的事情都要多。我们也在积极的想办法帮助菲菲渡过这个难关。  三、对策、措施  针对该名幼儿的实际情况,我首先给所有小朋友讲了一个故事《淘气的大公鸡》说的是一个小弟弟因为就餐习惯不好,被一只大公鸡啄得到处跑的故事。让小朋友们懂得就餐要有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能像小弟弟那样。又通过绘画讲小苗生长的过程,通过二组图片形象地演示空气、阳光、水什么都不少的小苗就会长得很高很快。而缺少这些东西的小苗就长得不高也不壮。让小朋友们懂得必要的饮食营养是不可缺少的。每当菲菲自己独力地吃完一顿饭的时候,我都会让小朋友们给她鼓掌并发给她一朵小红花。并让她去当小班长看看谁没有把饭吃完和把饭粒掉在了桌子上。有的时候我发现是她不爱吃的食物时,就让她为老师做一些事情来吸引她的注意力,比如:给小朋友们发书或玩具。前提是要把这些饭菜吃完,这样她就会很自愿地吃完这些饭菜,并高兴地为老师做事。  四、效果与反思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该名幼儿有了很大的进步。吃饭的时候偏食的现象几乎没有了,也不往地上或桌上掉饭粒了。每次吃完还会大声地告诉老师:“我今天都吃没了”,很自豪地样子。从这个案例中我领悟到,小朋友们的实际情况不同,一定要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从正面来调动小朋友们的积极性。如果单一地批评他们只会引起他们的反感,效果则相反。让他们在自已成功的喜悦中来把不足和毛病改掉。这样的方法则会更加符合幼儿的心理和他们的发展需要。  小班个案分析 篇2  阳恒是我们班的开心果,活泼开朗的一个小男孩。阳恒在家里吃饭从来不自己动手,就是等着爸爸妈妈来喂他,不喂他他就宁愿饿肚子。于是我就想了个办法改变钟阳恒的这一行为。今天我看见他旁边的小朋友在大口大口地吃饭,可是钟阳恒就看着这份饭菜一动不动,突然我看到了眼前的糖果 (阳恒非常喜欢的零食),于是我就跟他说:“你今天自己吃饭我就奖给你糖果。”他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  分析:  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大部分孩子在家都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刚离开家人的照顾,很多幼儿还不是很适应。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正确理解幼儿的行为,然后根据问题的情节严重给孩子一个慢慢纠正的过程,千万不能批评。给幼儿自己体会自己吃完饭的成就感。事后也要和家长多交流、沟通,以便家园一致,促进孩子的进步。  反思:  现在的幼儿都在优越的条件中长大,这些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得不让人感慨。我们要与家长多交流,告诉家长几个有效的方法,如:学小兔、大嘴宝宝等,让家长也鼓励孩子自己吃饭的习惯;告诉家长孩子自己吃完饭时,要及时给他表扬,如小红花等。希望在家长和老师的一起努力下,让孩子慢慢养成自己吃饭的良好习惯,也适当改变幼儿的挑食习惯。  小班个案分析 篇3  观察原因:  今天,小雅的妈妈告诉我,孩子经常一出了幼儿园的大门就要尿尿,而且还是特别着急的那种。在与妈妈的交谈中得知孩子在家就有憋尿的习惯,不到已经快憋不住时不会去尿尿的。看的出妈妈也是很无助,希望老师能给与帮助。为了纠正孩子这个不良的习惯,我决定对小雅进行个别观察及教育。  观察实录:  在进行区域游戏活动的时候,我看到小雅的神情看似紧张,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她要尿尿,我赶紧问她:“小雅,你是不是要尿尿?”可她一脸严肃的告诉我:“没有。”我又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小雅的双腿夹紧,我就对她说:“没关系,老师陪着你,跟你一块上厕所好吗?”小雅没有拒绝,我拉着她的小手一块上了厕所。  观察分析:  要想改变小雅的憋尿习惯,我觉得首先要老师细心地观察,在她出现憋尿现象时要及时的给予帮助。其次要让她觉得这不是一件严重的事,以此来解除她的紧张情绪。第一次帮助小雅不憋尿得到了成功,正式因为有了这次的成功,让我对她纠正这一不良习惯增强了信心。  观察实录:  在餐前准备时,我组织幼儿如厕、洗手,当我喊道小雅那一组时,小朋友都大步流星的走进厕所,只有小雅没有动静,依然坐在座位上,我来到她的身边蹲了下来,拉着她的小手告诉她:“马上就要吃饭了,要去解小便洗手吃饭啦!”她一个劲的摇头说:“我没有小便”。我怕强迫她去会引起她紧张,她说没有,我就没有再要求了。吃完饭带着孩子们散步回来以后,我又再次组织小朋友如厕,来到小雅的身边对她说:“马上就要睡觉了,要是不尿尿,憋着会肚子痛,到时还会尿床,好羞羞”。小雅听我这么一说,伸出小手示意要和我拉手并对我说:“老师你陪我一起尿尿。”小雅再一次进步了,离改掉这个不良习惯又前进了一步。  观察分析:  小雅的憋尿现象不是一两天就能改变得了,作为老师不能着急,要有耐心,不能着急。她的每一次进步,老师都要及时的给予肯定。同时,老师应利用幼儿的心理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取得实效。  取得的效果:经过这几天的时间老师的耐心引导和家长的配合支持,尽管小雅还不能自己主动的去入厕,但是已经能在老师的提醒下,陪同着去入厕了。孩子取得的进步和家长的配合,老师的耐心,细致的观察是离不开的。  小班个案分析 篇4  个案背景:  娇娇上幼儿园每天哭闹致使她顺理成章地成了幼儿园的“新闻人物”,相对于同龄儿童来说他确有不少特别之处,如:到幼儿园可以哭闹一整天,在园一天可以一天不吃东西,一提到午睡或是写字就大哭大闹着要回家……尽管班级老师、其他老师、阿姨和他的家人怎么劝慰都无济于事。开学都快一个月了,娇娇的情绪还是那么不稳定。连续哭闹、绝食在持续了两个星期之后终于结束了,但是接下来又出现了新的问题――由学习障碍、逆反心理引起了“破坏性行为”。  娇娇从来都没上过幼儿园,对于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是陌生的,但是班上和她情况相同的孩子很多,可她却在学习方面存在着比任何人都强的胆怯心理。一开始一提到要写数字就是哭,后来在老师的帮助下,她愿意拿笔了。可是要是老师不把着她的手,她又开始挺下来,或是把之前写的全都擦了。等到上其他的课,她就和边上的小朋友一刻不停地说话,没人理她时,她便开始很起劲地自言自语。有时还特意搞写小破坏,真让让人哭笑不得!  教育对策:  (一)家园教育的一致:随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及时交流孩子在家以及在园的情况,进行分析,尝试商讨着逐一解决出现的问题,逐步达到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二)教师的引导和支持:教师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和她多说说话,让她了解自己的家庭情况,更懂事些。等她的情绪完全稳定下来后逐步建立起对学习的兴趣以及尝试遵守课堂常规。及时杜绝她的不良的需要,逐步减弱她的逆反心理。及时调查了解她出现“破坏性行为”的根本原因,正确对待她的特殊行为,满足她适当的要求,并提供及时的帮助。平时积极鼓励她主动与教师交流,告诉她有什么需要可以求助老师或同伴。  (三)发挥同伴的作用:请周围的孩子多和她玩玩,让她体验到幼儿园的乐趣,让同伴多给她帮助和鼓励。(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葛荣琦特别关心她,而邻组的王雨特别喜欢鼓励她,就把王雨调到他们组,希望能够激发她对学习的兴趣。)利用每周评选“小组长”及“闪亮之星”等机会,对她的表现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帮助她逐步建立起自信。  观察情况(一):  那天中午快午睡了,其他孩子都纷纷进了午睡室,可她就是不肯进,我便知道她的情绪又有所反复了。于是我便轻轻地走过去,笑着说:“娇娇,我们该睡觉啦!”“我的裤子湿掉了。”她边说边抓住了裤裆。于是我伸手一摸,“咦,没有湿啊!”“一点点,裤子湿了,我要回家换了!”听了这话我才反应过来,想想她脑子还是挺灵的。为了取消她这个念头,于是我说:“你的裤子没有湿,就算湿了可以叫爸爸帮你送来啊!”虽然有些不情愿,但是还是被我半哄半骗地上床睡觉了。  午睡结束了,在老师的催促声中,孩子们一个个地起床了。等当我给其他孩子扎辫子时,娇娇开始哭着喊:“老师,我的裤子拉湿了……”我的天,居然是站在位置上拉出来的,我有些恼火,但还是努力控制住了。于是我忙走过去说:“湿了没关系,等下老师帮你换,你先别哭,等下被别的小朋友知道就难为情啦!”可没想到,她却不领情,继续哭着喊:“裤子湿了,我要回家去换,我要回家……”我察觉她又要开始闹了,于是将她叫到了午睡室。为了彻底断绝她这种念头,我便把她捂在被窝里,将她的长裤放在空调底下吹,短裤由陈老师洗了之后也晾起来。她哭了一阵后,见我不去理她,就知趣地停下了。  分 析:  1.娇娇是我遇到过的一个非常特殊的孩子,哪怕以前在托班都没遇上过能连续哭闹这么久,并且还绝食的小朋友。她的哭闹是由于没有上过幼儿园,过了两星期后,基本上能够稳定下来,但遇上不顺心的事,或碰到困难就要反复。  2.她的绝食在很大程度上和她的家庭教育是相关联的。由于家庭情况特殊,她从小是在她舅妈家长大的,在家吃饭也是凭心情而定,有时她弟弟在,还有点督促作用,可是一旦到了家里,就又都由着她了,想不吃就不吃,而且一般都是妈妈喂的。  3.在学习方面,一方面是因为她从未上过幼儿园,确实不具备某些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家里都对她百依百顺,她不想做的事情就不让她学了,故特别容易受挫。另外,她的情绪刚刚稳定下来,让她坐下来学东西或许是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一定过程的巩固,再另作要求。  4.“找回家的借口来尿裤子”足以说明她的思维还是挺敏锐的。可是她没有将它用在适当之处。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不想喝牛奶就把它打翻、不想吃饭就往碗里吐口水等等。可以看出,她是个聪明的孩子,能够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只是方法不够恰当而已。只要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日后能在学习方面激发她的发散性思维。  观察情况(二):  一次美术活动中,我请孩子们画蛋糕。等我一步步仔细地讲解示范后,就开始请幼儿作画了。孩子们拿到画纸后都纷纷画了起来。照例,我还是先走到娇娇那儿。我见她在开始动手画了,便有有些欣喜。(平时她一拿到画纸不是发愣就是说“我不会画”)可我一看画面太小了些,于是我装作很兴奋的表情说:“呀,娇娇画的蛋糕可真好看,要是画得再大些,祖国妈妈一定会更喜欢的!”听了我的鼓励后,娇娇反了个面又开始重新作画。于是我放心地离开了。等我转了一圈后,却发现有部分孩子画的蛋糕没有突出层次,看了感觉像画高楼一样,于是我请他们停下来将这一问题提了一下。之后我便说:“如果有这种情况的.,就在反面重新画一个。”  这时,有些孩子已经画好了。于是我开始批阅他们的作品。快批完时,王雨拿着一张画交到了我手上,说:“王老师,这是娇娇画的。”我一看,楞了,咦,怎么好好的画上面多了一些乱七八糟的线条,纸还是被揉皱过的。我有些不解,跑过去问她,怎么会这样。可是她就是不说话。只听王雨说她不要这画儿了。分 析:  1.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与指导,娇娇的情绪已经基本稳定了,学习障碍以及逆反心理也有所克服。但在遇到某些情况的时候,她还是不肯说出口。  2.娇娇在班上是个特殊的孩子,特别希望受到关注和帮助。及时的鼓励对她来说也迫切需要。从她舅妈平日的交谈中,也能看出家人对她的态度肯定的居多。凡事就是哄和骗,一味讨好。因此,在家中很少受挫。但在以上案例中,她之前虽然受到过肯定,但一遇上困难就不知如何去解决了.  3.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有一定的疏忽,对她的持续关注还不够。因为她后来画的  蛋糕就像我提到的高楼式的。我说请这样的小朋友反个面再画,可她已经两面都画过了。也许她只是试图破坏这张画想要重新画过,可惜教师只是忙于其他,没有关注到她的需要。  观察情况(三):  那天下午是区域活动,娇娇选择了彩绘纺。真没想到,娇娇的进步那么大,不但平日的绘画活动她能够大胆地参与了,而且,在彩绘纺里,她表现得特别认真。只见她左手小心翼翼地扶着贝壳,右手稍稍颤抖地拿着毛笔,认真地描绘起了小女孩在草地山玩耍的情景。我轻轻地走过去,不禁赞叹道:“呀,今天娇娇画的又好又仔细,真棒!”听了我的表扬,娇娇更高兴了,更加认真地画了起来。”尽管手上沾满了颜料,她还是忙得不亦乐乎。我暗自决定,等下评选闪亮之星的时候记得评选她。  很快,区域活动结束了,伴随着个别孩子一犹未尽的叹息声,各个区域开始忙着收拾了。我正在收拾彩绘纺里的颜料,可卫生间里传来了一个孩子的告状声:“老师,俞娇娇把手上的颜料擦到我的小毛巾上了。”我一看,傻了,一块白白的小毛巾,变成五彩印花布了。情急之下,忍不住大呵一声:“娇娇,干吗把颜料擦到王雨的毛巾上去啦?”她只是咬咬嘴唇,什么也不说。我更生气了,不由分说地把她拉到了水池边,“来,你把她的毛巾洗白来!”。她还是不说话,只是站在那边。  到了快放学时,我请孩子们过来塞裤子。娇娇故意没排在我这边,于是我把她叫了过来。我边给她塞裤子,边和她闲扯,说她头上的头花漂亮啦,说她长得漂亮了啦,她也渐渐地高兴起来。于是我用平和地口吻问起了刚才的事,她朝我看了一眼,小心翼翼地说:“我不想擦她的毛巾的,我找不到自己的毛巾就擦了她的。”我这才恍然大悟,然后追问:“是自己的名字不认识,是吗?”她点点头。“等下老师带你去认一下,但是你以后碰到这样的事情可以来问老师,千万不能把别人的毛巾弄脏啊!你去跟她道个歉,好吗?”她点头答应了。  分 析:  1.娇娇有以上的表现,说明她对老师还没有建立足够的信任,当然,我也有操之过急的嫌疑,不给她多一点的时间去解释。  2.虽然她这次的“破坏性行为”事出有因,但她最后的处事方式还是说明了她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只要自己的小手干净,就不惜弄脏他人的毛巾。  3. 事情发生后,她选择的方法是逃避,所以塞裤子时没有排在我这队。通过询问后她才说出事实真相,看来她与他人主动交往的能力还需要加强。  基本成效:  通过一学期的跟踪观察、对策实施后,娇娇小朋友变了。他能够很好地适应并且喜欢上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在各个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进步――在生活方面,自理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能够自己穿脱衣裤,天冷时节能尝试学习整理自己的裤子。吃饭时,虽然饭量不多,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挑食现象,但是当她遇上自己不喜欢吃的东西时,会及时告诉小组长或老师;吃饭吃不下时,也不会出现以前的故意吐在碗里的现象。  教学活动中,特别美术活动中,她能够发挥她的发散性思维,想出与众不同的画面。音乐活动中,她也能大胆地上台表现。有时当她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时,会找人说话,但只要给予眼神的暗示,她便能尽量控制住自己的行为,看得出来,她还是比较有上进心的,同时也同样喜欢被赞扬的感觉。借助教师及同伴的肯定,她也逐步建立起了自信,在以后的评选小组长及闪亮之星时,能够大胆地推荐自己。  在游戏及日常活动中,能和小朋友和睦相处,有时也主动地将自己家中的一些事情告诉老师。和老师、同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此外,先扬后抑在她身上也有一定的奏效。每当给她提出要求或是要询问一些她不太愿意说的事情时,先对她表扬有一番,然后再提出要求,这样,她就能很快地接受了。  像娇娇这样特殊的孩子,也许我们在整个教育生涯中遇上的不会很多。但是一个足以让我们“头疼”了好一阵子。对娇娇跟踪观察、悉心指导的这一过程,让我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爱心、耐心、细心”是种多么不可或缺的品质。也让我联想到了“剪冬青的联想”――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冬青,需要教师因材施教!  小班个案分析 篇5  一、跟踪时间:五月份  二、观察记录:  镜头一:  每天午餐前的一段自由活动时间,孩子们可以表演自己拿手的节目,老师也可从中了解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及教学成效。今天的表演时间又到了,我边看边想该请谁时,一只举的低低的小手吸引了我的目光,仔细一瞧,竟是许佳莹,从她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她很想老师能请到她。  想不到,许佳莹缓缓地走上来,“大家好,我给你们念首诗”念完了,孩子们爆以热烈的掌声。“Very,very good”孩子们都把大拇指送到了她的面前。她抬着头笑了。  镜头二:  今天很多幼儿都在用彩泥表现各种各样的蔬菜。许佳莹也加入了其中,祥祥做了一只胡萝卜,又做了一个茄子。这时许佳莹完成了一根小黄瓜,她将自己做成的小黄瓜放在祥祥的萝卜旁,没有语言的交流,两人相视一笑,接着又做其她蔬菜了??区域活动结束时一幅“蔬菜美景”映入眼帘??  三、情况分析:  经过近几个月的观察、引导,许佳莹已有了很大的变化。老师创设的宽松的教育氛围,同伴的鼓励与支持,对自我的肯定,使孩子获得了自信。她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中,渐渐打开了“心门”,愿意跨出这道坎,尝试接受大家、这对她来说是跨越了一道鸿沟,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这对她的健康发展是极为重要的一步。  区域活动中许佳莹和祥祥的合作中没有言语的交流,她们的交流只是通过动作的发生而产生的。当许佳莹主动的将自己完成的作品和祥祥的作品放在一起时,两人的对视就好象在言语交谈:许佳莹在说“我们一起合作好吗?”而一笑则是双方的默认和祥祥的应允。内向的许佳莹通过动作和眼神的交流,达到了和同伴合作和交往的目的。孩子也有她们交往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她们之间独特的交流的办法。  四、采取措施:  1、及时发现许佳莹的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的表扬,建立她的自信。  2、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也能为为孩子提供更大的空间,扩大孩子的交往范围,  鼓励孩子与周围邻居、小区中的同龄小朋友交往,逐渐扩大到能与周围的成人打招呼等,让孩子能自信、大胆的与人交往,积极的促进孩子社会性的发展。  3、在区角讲评时,把许佳莹的行为与同伴分享,让她情感上得到满足。  五、取得成效:  经过长期的观察和为许佳莹提供机会,孩子的进步非常的大,她开始愿意表达,并和同伴开始合作游戏。  小班个案分析 篇6  观察个案背景:  幼儿姓名:徐xx 性别:男 年龄:5岁  情况分析:从孩子的阿姨那里了解到,孩子从小由外婆一个人照顾。爸爸妈妈已经离婚。孩子在婆婆的这种教育下也渐渐形成了任性、爱打人、脾气暴躁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随着孩子的成长,妈妈担心孩子的这些坏习惯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希望能通过老师的帮助,改掉这些坏习惯,帮助孩子愉快而正常的参与活动,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跟踪时间:20xx年9月  现象记录:在自由活动时,孩子们总是带来自己喜欢的玩具,徐许杰最喜欢玩玩具了,只要一有空,总是围在玩具柜前张望、摆弄着。今天吃完饭,突然间听到一声响亮的声音,“这是我的汽车,不是你的。”我扭头看去,只见徐许杰一手把汽车拿在手里,藏在身后,而一边的龙龙心急的叫着。“徐许杰,你的玩具呢?”他对我的问题不作答,其他小朋友连忙说:他没有带玩具的。是啊!我这才想起来:徐许杰今天都没有带玩具来,于是,我问他:“你是不是最喜欢玩汽车呀?那你也把你最喜欢的玩具带来幼儿园,和大家一起玩,好吗?”看他不说话,我继续说:“这是龙龙的汽车,如果你想玩,应该对龙龙说什么呢?”在大家的帮助下,徐许杰不仅把玩具还给了龙龙,而且还对龙龙说:“我和你一起玩,好吗?” 分析与措施:  1、与爸爸妈妈,家园一致地帮助徐许杰,教会他一些与同伴友好交往的技能技巧,如:想玩别人的玩具,要先对同伴说一句有礼貌的话:“把你的玩具借给我玩一玩好吗?”等等。  2、让爸爸妈妈为他准备一样喜欢的玩具带到幼儿园,满足孩子玩的愿望。 跟踪时间:2012年10月  现象记录:大型玩具是孩子最喜欢玩的游戏,每次游戏前,我都要提醒他们听到信号及时来排队,比比谁的动作快。可是,总有几个孩子要贪玩一会儿。记得徐许杰就是其中的一个,叫人头疼。今天,当我一拍手,示意孩子排队时,没想到徐许杰确是第一个,他还兴奋的提醒我:“我是第一个排队的。”可还没等我来得及高兴时,他却又走开了,走到队伍的后面和其他孩子玩了  分析与措施:  1、肯定徐许杰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赞同他及时排队的表现,增加他对自己的自豪感。 让他进一步知道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  2、及时与爸爸妈妈联系,请爸爸妈妈关注徐许杰能否控制自己这方面的情况,能及时加以引导和鼓励  小班个案分析 篇7  观察时间:20xx年12月3――4日  观察对象:刘?a宁  观察内容:  宁宁有段时间没上幼儿园了,与她的妈妈通话中了解到是因为要去继续对牙齿进行治疗。即使宁宁上幼儿园也是经常的迟到。自从幼儿园制定了新的方案,要求孩子在8:30之前都要到幼儿园,班上很多经常迟到的孩子也都能够抓紧时间,早晨起床不再磨磨蹭蹭,而是听到妈妈的召唤,马上穿衣服、刷牙、洗脸、吃饭。  周三的早晨,我去香坊区政府幼儿园参加教研活动,回到班里,听说宁宁早晨又迟到了。这次我好好地思考了一下,采取什么方法才能使总是迟到的宁宁不再迟到呢?这样她自己也是耽误了很多学习内容的啊?下午起床后,孩子们都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去游戏,宁宁也不例外,她在操作区《布口袋连起来》这里停下来,插好进区卡,开始投入地探索。看到她这样喜欢这个区域,我想:如果宁宁上幼儿园不迟到,可以让她担任操作区的管理员,那何尝不是一个好办法呢?晚上离园前,我就对宁宁说:“宁宁,如果过明天上幼儿园你不迟到,老师就让你做操作区的管理员,好吗?”宁宁听后开心地点点头。  今天早晨,还不到8点就看到宁宁站在班级的门口向我问好。看来我的办法很见效。宁宁说:“老师,今天上幼儿园我没迟到!”说完很自豪地走进操作区做起她的管理员。  观察反思:  看来我的这个办法很见效,自从实行迟到管理制度后,很多班级基本上已经没有迟到的孩子了。希望自己班的小朋友也都能够早早的来幼儿园。上幼儿园多好,吃完早餐就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区去游戏了。区域活动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个孩子,希望宁宁这个小管理员能够把她所负责的区域管理好,上幼儿园再也不迟到了。  小班个案分析 篇8  一、跟踪时间:四月份  二、观察记录:  镜头一:  “老师,早上好!”许佳莹对我说,虽然仍然是在阿姨的提醒下才跟我打招呼的,但是许佳莹的声音明显比以前都轻,许佳莹已经生病了好几个星期,这是她生病后第一天来幼儿园上课,可以看出她对于班级的环境稍许陌生。 镜头二:  睡午觉了,小朋友们都迅速的脱掉衣服钻入了被窝中,今天的许佳莹特别的快,平时总是最后一个睡下去的她今天很快的已经躺在了被子里,在我想帮她盖好被子的时候,我发现原来许佳莹的毛衣都没有脱掉,于是我帮助她脱掉了毛衣。  三、情况分析:  以上两个镜头都是来自于许佳莹生病多日之后来幼儿园的第一天发生的,出现这些现象的有很多方面。  1、家长在家对于许佳莹的教育引导问题。许佳莹在家中主要有祖辈照料,她的奶奶对她过分的溺爱,特别在这次许佳莹生病之后,对于她的照顾是无微不至,穿衣、喂饭、脱衣都是奶奶包办,所以造成了以前稍有进步的许佳莹自理能力降低。  2、幼儿不够自信,不能很好的与老师进行交流互动。幼儿在班级中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老师与其进行交流,也往往是零星的单词,不能使用句子来表达想法。出现这一原因主要是来自于家庭沟通不够,对于许佳莹来说,要提高其自信,除了老师对其的鼓励,给予其机会来大胆表达自己之外,还需要家长与其进行良好的沟通。  四、采取措施:  1、教师与奶奶进行沟通交流,指出许佳莹在生病之后的变化,从幼儿发展的角度来建议奶奶学会放手,让孩子在家中也能锻炼自己的自理能力,提高其灵活性。  2、建议许佳莹妈妈能每天花一点时间与许佳莹沟通。例如:可以问问许佳莹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本领,在幼儿园的好朋友等等,让许佳莹在家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3、教师给予许佳莹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通过班级小舞台或者是午间休息时间,鼓励许佳莹大胆表演自己的节目。  4、教师在幼儿园里重点指导许佳莹的穿、脱衣等各种生活自理方面的技能,用鼓励的方式来提高许佳莹自我服务意识。  五、取得成效:  在发现问题之后,我们积极的寻找发生问题的原因,从而制定解决方式,让许佳莹能够在家长与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跟上班级孩子的发展。在本月中许佳莹能用完整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也能参与小舞台的演出。  小班个案分析 篇9  观察记录:  “老师,老师,帮我提一下裤子吧!”我停下手中正在填写的常规记录表,抬头一看,原来是韩诗彤上厕所出来我给她提裤子。(这个孩子是刚来的,在我们班年龄是最小的)见此情形我说:“老师教你提裤子吧,你都3岁多了,可以学着自己做了。”哪知我的话音刚落,诗彤立刻就拒绝了,连连摆手,嘴里喊道:“老师,我不会,我不会!我妈妈说了,自己提不上就找老师“。不会老师可以教你啊,只要学会正确的方法,多练几次,自然就学会了。让妈妈也看一看我们诗彤宝宝是很能干的,自己学会提裤子”,诗彤听了后,低着头一言不发,而且站在那儿一动也不动,看来,我的鼓励并没有激发起诗彤学着自己整理的兴趣,我只好先帮她整理了。  午餐时,为了配合锻炼诗彤的独立能力,我把以前老师分小碗、勺子,改成了让几个能力强的小朋友来分,当然也叫到了韩诗彤,当我叫到她的名字时,诗彤坐在椅子上犹豫着,我便便鼓励她说:“诗彤好棒啊!会帮老师分餐具!”诗彤从小椅子上站了起来伸手去拿碗,可能是有点紧张,也有可能是独立活动的能力有点弱,只听见“咣”的一声,诗彤把碗掉在了地上,我没有责怪他,并叮嘱她小心一点,把碗拿好后慢慢地走,并告诉她没关系的,刚刚只是个小意外,诗彤听了一个劲的点头。  令人惊讶的是,接下来的几天,诗彤竟然自己主动学着提裤子了,有时见她没整理好,我就帮着整理一下,诗彤竟然还不让老师帮忙,自己有模有样的整理,实在是太棒了。  分析措施:  其实韩诗彤是一个非常聪明、利落的孩子,动手能力也不错,也喜欢动手。可见孩子自立愿望还是很强烈的,很多事还是想自己去干,我和诗彤的妈妈进行了沟通交流,可能是在家锻炼的机会少,家长怕孩子遭受委屈而过度的呵护,所以,一切都有父母包办,久而久之使孩子养成了依赖他人的习惯。我和诗彤的妈妈进行了沟通交流,而作为教师,我们既是孩子的教育者、引导者、援助者,应该给孩子创造环境、创造条件,指导她们去克服困难,只要是在孩子能力之内的事情,我们都要鼓励她们自己去尝试 ,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锻炼孩子的能力,久而久之让孩子摆脱成人的照顾,一点一点向独立自主迈进。  小班个案分析 篇10  一、个案研究前  我在一幼儿园小班实习了一个多月,在此期间,发现我班有一四岁幼儿XX行为与其他幼儿有所不同,他没有朋友,常常脱离班级一个人活动。最明显的是他极其好动,上课从不会集中精神,最多两三分钟注意力就会转移,容易受身边的事物所影响,窗外的脚步声就能转移他的注意力,而且好奇心强,自控能力差,并常伴有某种习惯性小动作,如咬指甲、吸手指、抠鼻子等,做什么事大都半途而废,有头无尾。而且他从来没有守纪律的概念。还有点口吃,与老师小朋友语言交流有障碍。  我向原任老师询问过他家庭的情况,他爸爸与妈妈是不同省份的结合,爸爸是来自外省,现任中学语文教师,妈妈是本省,现做美容推销工作,平时工作忙,对儿子的教育很少。  二、个案观察记录  发现该幼儿行为有异常以后,我怀疑他是否有多动症,为了证实我的想法,我开始对他的行为进行观察。在两周的观察后,我发现有如下一些明显性的行为:  1、上课  在上分享阅读课时,小朋友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而他则从不举手,并且老是站起来,咬着手指头,一下又望望黑板,一下又望望其他小朋友,或是望着地板,神情游离不定,又像关注某个东西,又似在沉思,但他什么也没做,也不说一句话。其他小朋友在朗读时他并没有读,而且常常被外面其他事物所吸引,动作很不优雅,喜欢把一只腿搭在旁边小朋友的椅子上,一下又去与旁边的小朋友嬉戏,或是下位打扰其他小朋友,当老师指了一下他的头以后他才停止嬉戏,但眼神还是没有关注老师和黑板。他上课时的常见动作是用两只手撑着腿往前看。  2、课间操  做操时手脚都在不停的动,但没有按照课间操的要求做,完全是他自己在自由的手舞足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而且他总是显得走不稳站不稳,摇摇晃晃的,也容易被其他东西吸引,天上飞来几架飞机,他就一直望着飞机,不再做操,老师提醒他也完全没有反应。其他小朋友虽然也被飞机吸引但是很明显的可以看出没有他那样分散精力。  课间操做完,他总是显得格格不入,不合群,其他小朋友都回活动室去了,他还痴痴的站在那里,我提醒他也不走,后来还是我拉回去的。  3、就餐  吃饭比较快,但是喜欢做些小动作,例如用勺子靠近右边小女孩的头发,习惯性地到处望来望去,饭粒经常掉到桌子上、衣服上、地上,想喝水了就叫着要喝水,没有得到水就自己跑开了去倒了一杯水。  4、游戏  他还是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做游戏,但是常常注意力不集中,一下就到处望望,打扰其他的小朋友。在玩玩具时,他总是喜欢一个人在窗前把玩具摆上去,这是不允许的,其他小朋友都是安静的靠墙坐着玩。每次收玩具时他从不会主动交过来,而且老师叫了很多次他就是不肯交,后来不想玩了他就随便乱放个地方跑了。  5、睡觉  他睡觉有个习惯,每次都要脱掉袜子,还喜欢玩袜子,老师怎么一再强调想纠正都没有办法,最后也就不管他了。他每次开始睡觉的时候都睡不着,老是在床上翻来覆去,乱踢乱动,老师怎么说都没用。要起床的时候他总是起不来,躺在床上谁都叫不动。午睡起来别的小朋友都去吃点心了他还在床上,大多时候他都是最后一个吃点心,而且总是懒洋洋的。  6、一次逃跑行动  有天下午,我们进行了几个活动后,老师突然发现XX不见了,这时老师们都急了,都到处去找,找了很久,最后在活动场的存放玩具的小房子里找到了,原来他一个人在那里玩玩具。后来我们才知道,午睡他是最后一个起床的,等我们都不在意的时候,他点心也没有吃就一个人跑下去了。那次把老师们都急坏了,我们找他说的时候,他好象也是那种无所谓的样子,根本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三、研究与分析  (一)判定分析  通过这些观察记录,我们能否判定XX就是有多动症呢?这对我们来说实在是很难确定,因为这还需要通过心理测试、医院诊断等,而因为我们受到多方面条件的限制就只通过查资料了解多动症的基本症状及从单方面的观察来判断。  通过查找相关资料,我了解到儿童多动症是指儿童注意障碍和注意障碍伴有多动的一种病态行为。又称为轻度脑功能失调(简称mbd)、注意缺损(简称add)、儿童行为问题等。对于多动症的界定范围是指大脑无明显病变,智能正常,但有自控力差、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的儿童。一般说来,孩子喜爱活动是生理上的特点,他们进行或参与的活动总是有动机、有目的的,因而是可以自我克制的。"多动症"患者不但多动,而且他们的"动"往往是在注意力分散的情况下出现的,很难自我克制,这就超出了正常的生理范围,成为一种病态了。1991年美国报道患多动症儿童占学龄儿童的3%一一5%,我国约占3%,男孩和女孩的比例是5:1。如果对这些儿童没有及时的治疗还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业、心理健康和品行等一系列问题。  从以上观察我们可以发现该幼儿具有以下特点:  1、注意力不集中,分心。对任何事物都有注意力集中的困难,即使是对最感兴趣的事。不仅上课不能注意听讲,做小动作,扰乱别人,即使是在看比较喜欢的动画片时也不能聚精会神。所以有一定程度的注意障碍,这是多动症的主要表现之一。  2、小动作多,为手脚不停,让其安静下来难度较大。在多动症儿童中其中95%的就有此类表现。  3、情绪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差。举止行为缺乏思考和判断。意识不到到处乱跑的危险性。  4、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学习困难,还有语言障碍―-口吃,讲话少。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基本可以断定该幼儿患有多动症。  (二)原因分析  1、家庭原因  通过和原任老师交流和直接与其家长交流以及在平时的观察中,我发现该幼儿的父母非常喜欢他的孩子,甚至有点溺爱的程度,每次来学校孩子都很高兴,一下就爬到妈妈身上,一个劲的在妈妈脸上亲,妈妈也显得异常  高兴,“乖儿子”的亲热的叫着。XX是全托,每周才能回家一次,因此这也使他回到家就成了宝,一周难得见到爸爸妈妈,见到了肯定又是一阵亲热。平时在家里爸爸妈妈都很忙,与孩子交流的时间很少,而且由于来自不同的省,普通话都讲的不好,沟通时更少,也导致了该幼儿的语言障碍。由于爸爸妈妈教育不当,当孩子想表达又由于能力水平有限而表达不清时,家长并没有正确的鼓励,而是说“不准口吃!”这样不仅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而且还形成了心理暗示,使孩子养成了口吃的毛病。工作忙,平时就想着多关心一下儿子的生活、学习,而忽略了儿子其他各方面的发展,儿子不喜欢说,但喜欢动,注意力分散,家长不知道怎么教育,而只是一味的责骂,不会分析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  2、教师原因  一个班的孩子太多,教师往往很难照顾到所有的孩子,而对于这个特别的孩子教师虽然意识到了他存在的问题,但是经过几次教育以后发现要解决很棘手,最后还是放弃了这个艰巨的任务。该幼儿来园已经半年多,虽然注意力不集中,孤僻,不合群,不与人交流,学习不认真,但至少没有很明显的攻击行为,不像班上其他几个攻击性行为很严重的幼儿那样经常弄出些让老师头痛的事来,平时老师都把心思放在了那些幼儿身上,对于该幼儿的教育就忽视了。  (三)教育方法  1、对父母的指导方案  孩子多动不是有意的顽皮,而是对自己的行为难以控制。因此要对孩子有耐心。对缺点要反复帮助改正,对优点要及时表扬巩固。不管工作多忙都不能忽略对孩子的教育,平时不仅要关心孩子的生活学习,也要关心孩子其他各方面的教育,尤其是个性发展、心理健康方面。要营造一种温馨、祥和的家庭氛围,让孩子的心理产生安全感。及时的与老师联系,多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听取老师的意见。  2、对教师的指导方案  教师不能忽略多动症孩子的行为,应了解多动症孩子注意力集中困难的特点。老师的教育最好是以表扬和鼓励为主,仔细耐心的帮助他,对他微小的进步要加以肯定,不时的鼓励会让他对自己充满自信,也会渐渐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与爱心,这样会让他慢慢与老师和小朋友接触,也会逐渐知道做任何事都要顾及到周围人,而不会孤僻行事,任自己乱动乱跑,最后在老师的监督下能约束自己的行为。在教育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多创造与其他小朋友交流合作的机会,多鼓励他去自由的交谈,这样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四、我的教育  在实习末期,我对该幼儿采取了特别教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育:  (一)用爱心交换信任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爱是教育的前提,信任是教育的开始。我关注着XX的一言一行,常常主动与他交流,后来我发现他其实是很喜欢老师的,和他交流得多了他也会主动与我讲话了,慢慢我发现他有时也能讲出几  句完整流利的话,这是我成功的第一步。后来当我在开展活动时发现他开小差乱动时,只要走到他身旁,或是微笑的与他讲,他还是能够尊重我,马上不乱动了。  (二)用细心发现亮点  其实这样的多动症儿童并不是一切都差,也有好的方面和“闪光点”等积极因素。在后来的观察与交流中,我发现XX是个很有礼貌的孩子,每次他需要什么东西时总是亲热的叫:“老师,我想......”而我们班其他的小朋友几乎都没有叫“老师”的习惯,而且每次我给他发水果他都要回答一声“谢谢!”而其他大多数孩子都做不到这一点,每当这时我总是很感动,我也会利用这个教育机智,表扬他同时教育其他孩子要懂礼貌,经过多次以后我发现我们班的孩子越来越有礼貌了。  (三)用耐心期待蜕变  多动症孩子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自控能力差,缺乏毅力,不能持之以恒,经常会出现反复动摇现象,因此多动症儿童的转化工作不是一次教育或辅导就能奏效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1、与家长加强交流,我把XX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多沟通,通过家园双向对他进行教育。  2、教育目标要切合实际,适度。对多动孩子不应苛求过分安静,不要制定过多的清规戒律,而是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少到多。  3、加强自制力的训练。在一日活动中,我利用一切机会训练其自制力。XX经常把书本和玩具乱丢,不懂得归位放好,我就带他捡起来并整理好。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他扔东西的毛病也改善了很多。  4、加强注意力的训练。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时影响其他同学的正常活动,因此我把他的座位安排在老师容易顾及的地方,在各项活动中培养他的注意力,特别是在操作活动如卷袖子、系鞋带等手工活动中,督促他集中精力完成任务。逐步培养其耐心、专注的习惯。  五、个案转化效果  通过一个月的家园配合训练,XX各方面都有了一些进步:开始知道去习惯集体生活,上课坐姿有所改善,动作协调性有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当然对一般幼儿来说,这些几乎是微不足道的,但对他来说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了。  由于多动症幼儿的改变是需要一个很长时期的,短短一个月是不够的,但是我的实习期已满,我能做的也只有这些,后面对XX的教育还需要原任老师来完成。我想,只要家园继续配合,针对情况适时调整教育目标,相信XX会成为一个聪明、懂事的孩子。  小班个案分析 篇11  观察时间:20xx、6  材料投放:可乐瓶制成的各种动物  观察记录:  为了让幼儿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学会关心爱护小动物。我悄悄将材料放入了活动区。早餐过后,幼儿在音乐伴随下进入了活动区。贝贝和天天一同来到小猫、小狗、小兔前,拿起来看了看,贝贝把小猫、小狗、小兔看了一遍就又到其他材料篮里东翻翻西瞧瞧去了。天天拿起小狗后,将小狗转了一圈,突然发现旁边有食物,他拿起一个萝卜就往小狗嘴里放,嘴里自言自语的说:“我给你吃东西。”接着又从篮里顺手拿起一块骨头,放入小狗嘴里。当他拿起第三个食物萝卜时,他停下了手看了看,开始翻食物的篮子一边翻一边说:“萝卜 、骨头、小鱼。”于是他换了一块骨头放入小狗的嘴里。玩了一会,他又拿起小猫来喂,这时他发现了勺子,他试着拿勺子喂小鱼。贝贝在活动区里转了一圈后,见天天在喂小猫,就走到天天旁看天天喂食,觉得挺好玩也抱起一只小猫来喂。他找了找没见有勺子,就一把抢过天天的勺,天天大叫:“老师,他抢我的勺子。”我马上走过去,只听贝贝嘟喃着“我没有勺子喂小猫了。”我忙对他说:“那我们来找找还有什么工具可以用来喂小猫?”贝贝看了看篮子,摇了摇头“没有了”我拿起一个镊子说:“试试看,镊子行不行?”贝贝拿着镊子慢慢地夹起了一条鱼,放入了小猫的嘴里。“老师,我喂小猫吃鱼了。”贝贝高兴的叫了起来。天天看到后,也跟着换了镊子夹鱼。  分析:  区域活动  内容、材料丰富,有利于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活动,并适于幼儿个别沟通的优势,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同时使教师能在幼儿自主游戏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观察幼儿,及时满足个体的不同需要。  贝贝对游戏材料进行无意识地罢弄,较长时间东看看,西瞧瞧,我认为作为教师应不急于引导,而给予他们充分探索的时间,让他们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的材料,以培养幼儿的自主选择能力。  小班幼儿年龄小,常以满足自己的需要为准,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发生争抢,教师适时介入引导,即化解了矛盾又保证了游戏的正常进行。【小班个案分析】相关文章:小班个案分析――不良就餐习惯10-23小班幼儿个案情况分析06-20关于幼儿园小班个案分析10-12幼儿个案分析09-13大班个案分析09-13小班教师个案分析:鼓励幼儿自己进餐07-07小班个案观察09-13大班个案分析记录07-23小朋友个案分析10-12}
初为人父人母,相信不少库友都会有很多育儿疑问:什么时候开始锻炼孩子上厕所合适?我家孩子一直学不会怎么办?孩子长出了一颗牙,需要刷吗?给小孩刷牙需要注意什么呢?孩子免疫力低下总生病,怎么提高呢?……库叔分享一篇中国妈妈定居德国学到的育儿经验,各位库友可以根据自家孩子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学习、使用。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父母科学的陪伴下,健康快乐的成长。文
李茜编辑
谢芳 瞭望智库本文为瞭望智库书摘,摘编自《跟着德国妈妈学育儿》,现代出版社2018年5月出版。原标题为《德式日常护理——绕开育儿弯路,育儿这件事很简单》,原文有删减,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1需要如厕训练吗?在过去的几十年,欧美有个很有意思的趋势,那就是孩子们脱掉尿布的时间越来越晚了。20世纪50年代以前,大部分孩子在2岁前就完成了如厕训练,到3岁,晚上也不再穿尿布。在1957年,人们多在1岁之前就开始进行如厕训练了,90%的孩子可以在2岁时做到白天不尿裤子。到2002年,父母认为孩子开始表现出如厕兴趣的平均年龄为24~25个月,实现摆脱尿布、白天不尿裤子的平均年龄为3岁。而夜间尿床到五六岁都被认为是正常的。有相当一部分父母把训练孩子如厕当成一个很大的项目,觉得孩子比别人早停用尿布,是发展快和成功育儿的表现。照这个逻辑,岂不是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孩子发展更快,父母在教育上更成功?真相是那个时代的父母奉行的教育风格更多是下级必须服从上级的专制型,训练孩子如厕就像马戏团工作人员训练动物表演一样,成效当然是有的,但鲜有对孩子的尊重。何时脱掉尿布和地区文化有很大关系。非洲孩子是世界上最早脱掉尿布的民族之一,非洲部落的孩子1岁就不穿尿布了,自己如厕。逆天了!难道非洲孩子的发展领先世界啦?真相是,非洲人可能压根儿就不知道纸尿裤的存在,很多地方电和自来水都是奢侈品,连传统尿布也没条件使用,只能早早进行如厕训练,自力更生。1. 如厕早晚与智商无关我曾在德国著名育儿杂志《父母》上看过一篇对德国儿科医生的采访,医生卡斯佩斯说:“有些家长很在乎如厕训练,花了大力气和大把时间在上面,还在我面前夸耀他们的孩子在××岁前就彻底不需要使尿布了。不过他们要失望了,我们儿科医生根本就不关心孩子停用尿布的时间点,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我们对此信息不感兴趣,这和智商一点关系都没有。”德国专家的意见在这方面很一致: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孩子成功自主如厕的先决条件是,对肛门括约肌和膀胱的控制足够成熟。控制肛门要比控制膀胱容易一点,所以控制大便比小便要容易。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能够完全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膀胱要等到3岁以后,80%的孩子可在4~5岁做到夜间不尿床,言下之意是还有20%的孩子会在5岁后仍尿床,这依然是正常的。事实上,我们应该把白天不尿裤子和夜间不尿床分成两件事来看待,它们并不是同时发生的,反而中间可能有很长的时间间隔。白天不尿裤子不代表晚上就不会尿床,有的孩子白天训练得很顺利,晚上却还是总尿床。在孩子膀胱和肛门括约肌发育成熟之前按照大人的意愿去进行如厕训练,这样的期望既不切实际,也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结果事倍功半——父母花费大量精力说教,反复换洗裤子和床单,生气又泄气,最后把气撒在孩子头上,彼此都筋疲力竭。其实孩子做不到,不是要故意气大人,也不是不听话,而是真的还控制不好自己的膀胱和肛门括约肌啊!我们干吗要跟孩子的膀胱和肛门括约肌较劲呢?研究显示,在如厕方面,通常晚开始训练的孩子比早开始训练的孩子学得更快更轻松,所需时间更短,效果更好。把屎把尿、揠苗助长的家长要小心,强迫进行的如厕训练给孩子带来的心理压力可能引发一系列生理或心理问题,如导致孩子便秘或尿失禁。对于幼儿发展,提前学抢跑具有三个共同点:*提前学需要花费巨大精力和时间才能换取比别人领先一点的优势;*这个优势往往持续时间不长,甚至容易被没提前学的人赶超;*优势没了不说,还可能有负面作用。学龄前时间很宝贵,每个时间段都有孩子该重点发展的相应能力,父母们一定要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刀刃上。我周围的德国父母对如厕训练是真的很淡定。多半是2岁半后才开始尝试不用尿不湿,过了3岁还在穿也不稀奇,但一旦开始训练,很快就有效果(当然前期已经做了很多铺垫工作),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大人小孩都轻松。一般最晚的在3岁3个月至3岁半间摆脱尿布,自主如厕。2. 到底该如何训练*榜样的力量孩子都喜欢模仿大人和大孩子。如果我们上厕所的时候孩子想看,那就让他看看吧,这是让孩子对自主如厕产生兴趣的最好方法。很多孩子因为看到别的孩子坐马桶了,自己也会萌生尝试坐马桶的念头。榜样的力量如此强大,所以通常二宝都会比大宝学得快。铺垫性的工作,只要孩子感兴趣,任何时候开始都不算早。等到孩子大一些,可以在他见证整个如厕的过程中,和他解释在马桶上如厕的意义和重要性,学习正确擦屁屁的方式(女孩从前往后),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还可以给孩子讲绘本,通过绘本中的人物激发孩子对自主如厕的兴趣和欲望。*关注孩子发出的信号每个孩子发育节奏不同,少数孩子18 个月时膀胱就发育到足够成熟的程度,有些则要等到3 岁以后。正因为个体的差异那么大,医学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时间点去要求每个孩子必须在××岁前实现完全自主如厕。判断从何时开始训练,不是与别人比较,而是关注孩子发出的信号。·孩子能在大小便前提前说吗?或者做出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上的提示?如跺脚、摸尿布等。·孩子自己会穿脱裤子吗?会擦屁屁吗?·对卫生间感兴趣吗?想去卫生间大小便吗?对穿内裤有兴趣吗?·尿量达到一定程度了吗?·尿间隔时间达到一定程度了吗?间隔两小时是膀胱发育足够成熟的标志。·对坐便盆或马桶抵触吗?·表达过想脱掉尿布的意愿吗?上面这些信号并不需要全部满足才能开始训练,总体把握两个趋势:其一,孩子萌发独立意识,有意愿自己做事情;其二,明白如厕的意思就是和大人一样在马桶上大小便。在出现这些信号之前就贸然进行如厕训练,意义不大,并不是越早开始就能越早完成。相反,在孩子未准备好前即开始训练,可能花费的时间更长,所以就别跟自己和孩子过不去了吧。*选择合适的工具目前市场上有三种常见的选择:便盆、带梯子的马桶椅、儿童马桶圈,每种都有自己的优势、劣势,根据自家情况选择适合的即可。如选择便盆,要注意从一开始就把便盆放在卫生间里,让孩子养成去卫生间上厕所的习惯。便盆的优点是最方便孩子使用,但清洁起来有点麻烦。如果选择儿童马桶圈,需要再配一个小凳子,让孩子能自主爬到马桶上,否则每次都要家长帮忙抱上去,很容易打消孩子的积极性。马桶椅孩子虽能自己上下,但每次使用前仍需要大人安装,适合有多个马桶的家庭。当孩子做到自己去卫生间如厕了,一定不要忘了及时表扬哦!能够提前意识到尿意,并告诉家人,然后将排尿与卫生间建立连接,是一个很大的成就。*养成坐马桶(便盆)的习惯穿习惯了尿布的孩子刚开始脱掉尿布时,可能会常常忘记上厕所这件事,特别是玩得太投入了的时候,大人可多鼓励和用言语提醒孩子:“要不要去厕所?有没有尿意?”“马上要去睡觉了,现在去上个厕所吧?” 大便如果很有规律,也可以在预测的时间段陪孩子一起坐在马桶上,鼓励他使用马桶。孩子可能没有耐心在马桶上坐超过1 分钟,一看没有便便出来,马上就起身了。这时需要家长多一点耐心陪同孩子,鼓励孩子多坐一会儿(至少1 ~2 分钟),一起等待尿尿或便便的降临。*区分白天和夜间就算白天不尿裤子了,也别急着把尿布都送人。其实,如厕训练才完成了一半,另一半——夜间完全不尿床,有可能还需几个月,甚至几年之久才能实现。孩子夜间尿床是不由自主的,并不是孩子的错,因此,如果你的孩子还做不到夜间不尿床,那就给他穿上尿布吧。很多孩子的身体还没有发育成熟到可以在夜间准确及时地叫醒自己去如厕,时而发生的尿床可能要持续到小学一二年级。当然,我们可以鼓励孩子晚上睡觉时如果感觉到尿意,起床去上厕所,需要帮助就叫爸爸妈妈,也可以把便盆放在床边,这样随时能用。夜间能连续两周保持尿布干燥,是可以脱掉尿不湿的信号。不过保险起见,建议脱掉尿布的初期在床单下面垫上防水垫,以防损坏床垫。*接受挫折,尿裤子不可怕如厕训练不是件容易的事,快的几天,慢的持续数月,考验的是父母的耐心和知识储备。孩子尿裤子其实很正常,没必要大动干戈,少批评多鼓励。要知道,这是每个孩子迟早都能学会的事,早一点晚一点又有什么关系?为这点小事和孩子闹得不愉快太不值了。反正和智商没关系,过程快乐最重要。原本已经训练好的孩子,当面对压力或一些调整时(如搬家、入园、换新老师、新保姆、妈妈出差等),会出现一些反弹。出现反弹别急着纠正,那只是孩子情绪或心理出现问题的信号而已,请先关注孩子的情绪和心理,把根源问题解决了,尿裤子现象也会随之消失。如厕训练就是一个孩子身体成熟加独立意识萌发后水到渠成的结果。德国育儿专家大部分是在告诉父母不要做什么,而不是要做什么。很多时候少即是多,用力过猛反而适得其反。如果训练了很久,孩子就是不会怎么办?答案是,那就先不训练了,穿上尿布,过几个月等孩子大一点再看看吧。2什么时候开始刷牙?出国8年,我见过的德国人,不论男女老少,个个都拥有一口整齐洁白的牙齿,他们的笑容看上去就像在做牙膏广告,令我羡慕不已。在中国,很多60岁出头的老年人,牙齿已经掉了好几颗,而德国老人的目标是80岁保住一口牙。德国人非常注重口腔护理,他们的一口好牙绝非一日之功,而是靠长期正确的日常护理,定期看牙医维护和牙齿矫正换来的硕果。德国口腔协会的专业建议是从出生即开始认真护理宝宝的口腔,为孩子拥有一口健康整齐美观的牙齿奠定好基础。1. 为什么婴儿也要刷牙儿童的乳牙由于牙釉质比成人的薄,所以比成人更难抵抗口腔内食物代谢产生的酸素,更容易得龋齿。这也是为什么大家经常看到一两岁的孩子,特别是习惯奶睡的,如果不刷牙的话,已经是满口烂牙了。很多父母觉得,反正乳牙过不了几年就要掉,烂了就烂了吧,以后长了恒牙再好好保养。这是非常错误的认知。一口健康的乳牙其实是在为将来的恒牙铺路,基础没打好,恒牙也会受到影响。很多人还停留在口腔健康就是没有蛀牙的认知误区上,以为不吃糖、不奶睡就不用刷牙了,牙齿没长洞就算是好牙齿。其实口腔健康之中有个很重要的部分叫作牙龈健康。牙周炎是非常难治的,一旦患上基本只能控制,无法根治。而牙周炎在亚洲人群里的发病率又是最高的,白人和黑人患牙周炎的很少。对于孩子来说,虽然会换牙,但是牙龈不会换,由于从小不好好护理口腔而导致的牙龈问题,并不会因为换牙就消失,反而会危及恒牙的健康生长。2.口腔护理从长牙前开始德国牙医建议,从宝宝出生开始即应每天以游戏的方式给宝宝做牙龈按摩,最好是在每次喝奶后,用手或者纱布或者棉签蘸点热水,轻轻抚摩擦拭宝宝的牙龈,尤其出牙的那一面(牙床),可以稍加按摩。这么做目的有二:一是让宝宝习惯口腔护理体验。越早开始,越容易养成习惯,这样将来用牙刷刷牙时的抵触情绪也越小;二是有助于宝宝出牙。在宝宝出生后的6 周,当你天天用手给宝宝做牙龈按摩时,会明显地感到宝宝的牙龈从一开始的非常柔软慢慢变成了硬硬的牙床,这是牙床在为出牙做准备。3.刷牙次数有讲究第一颗牙冒出来后,就应该使用牙刷和牙膏给宝宝刷牙了。这个时候还只用纱布擦拭是不足以清洁牙齿的。当然,一开始牙齿少的时候,每颗牙刷几秒钟足矣,牙齿长多了以后推荐每次刷牙时间为3 分钟。大部分权威机构建议出牙后每天至少刷牙一次,睡前一定要刷,两岁后必须早晚各一次。对于甜食吃得多、有奶睡习惯的宝宝,两岁前也建议每天刷两次。早上吃完早餐后再刷牙效果比饭前刷更好;大量摄取甜食后,有条件的话,应立即刷牙。牙膏用量太少达不到效果,一定要按照用量要求使用。两岁前,一天的牙膏总用量不超过一颗豌豆大小,刷两次的话每次米粒大小,只刷一次的话,建议豌豆大小。只要一天中使用牙膏的总量不超过一颗豌豆大小,就不会因为吞咽过多氟而对身体产生危害。两岁后每次牙膏用量约一颗豌豆大小。德国的儿童牙膏均可吞咽,如果遵循建议用量使用,即使吞咽少量牙膏也不会对宝宝的健康造成危害。千万不要因为担心宝宝会吞咽牙膏而不给宝宝刷牙,这就因噎废食了。4.刷牙要掌握正确姿势对小宝宝来说,最方便的办法是让他平躺下来,这样父母能更清楚地看到宝宝的全部牙齿,也可以一只手抱着宝宝,让宝宝靠在大人怀里。KAI 刷牙三步走法则*K:张开嘴,将牙刷前后来回地移动,刷全部牙齿的咬合面,最后一颗板牙的后面也要刷到。*A:牙齿咬合住,牙刷对着牙齿的外侧上下刷,然后再打圈圈,这样可以帮助去除附着在牙齿表面的牙菌斑。门牙是最容易得龋齿的,一定要认真刷。如果孩子不会做龇牙的动作,那父母哪怕协助孩子把嘴唇翻起来,也一定要刷到。*I:再次张开嘴,刷所有牙齿的内面一侧,像使用小刷子一样,将牙刷从红色牙龈方向往白色牙齿方向刷(要点:由红到白)。重点是要把牙齿的每一面都刷到。牙刷刷不到的缝隙和角落,建议使用牙线,让孩子从小养成使用牙线的习惯,可以有效预防牙周炎。5.为什么推荐使用含氟牙膏德国是低氟区,90% 地区的自来水氟含量低于0.3mg/L,因此德国市面上的儿童牙膏大多是含氟牙膏,德国口腔协会DGZMK 建议使用含氟牙膏,6 岁以下儿童牙膏的含氟量为500ppm。大家不必谈氟色变,氟是一把双刃剑。事实上,这个曾经用于冰箱制冷的化学物质,是自然界本身存在的矿物质,广泛存在于食物和自来水中。氟是维持人体牙齿健康的必需微量元素,通过加强牙釉质,使其更能抵抗可能导致蛀牙的酸的侵袭。 同时氟也能降低牙菌斑产生酸的能力。在美国很多低氟地区,政府会专门往自来水中添加氟,预防牙齿健康隐患。美国儿医学会AAP 甚至建议在自来水没有添加氟的地区,人们(包括儿童)系统服用氟补充剂。不过,后来又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预防蛀牙,最好的方法是让氟直接与牙齿接触,效果比把氟吃进身体要好得多。因此,德国现在更提倡的是使用含氟牙膏,而不是口服氟补充剂。在中国是否使用含氟牙膏,需要根据当地自来水的氟含量来决定。我国国家饮用水标准的氟化物剂量为1.0mg/L,美国规定最高为0.7mg/L,而当饮用水中氟含量高于1.0mg/L 时,即可发生氟斑牙。如果你所在地区的含氟量已经达到这个值,那就无须再使用含氟牙膏。我国有不少地区自来水中的氟含量都超标,需要引起大家的警惕。各地自来水的含氟量信息可以在网上查询,也可以致电当地自来水公司获知。如果家中使用了净化器、滤水器等净水设备,则要弄清楚净化器是否具备除氟的功能,去除效果如何。如果家中净水设备具备极强除氟功能,那么仍然推荐使用含氟牙膏。3如何增强抵抗力?2015 年12 月悠悠在德国入园,入园之前一年半的时间里,她总共只感冒过两次,从没服用过抗生素,而入园之后的那两个月,几乎是每隔两三周就要生病一次,还经常发烧,一发烧就不能去幼儿园(德国幼儿园有规定),一请假就是一个星期。那个冬天女儿有一半的时间都是在家里度过的,晚上发烧咳嗽睡不好,我和老公被她的频繁生病弄得筋疲力竭。幼儿园的其他小朋友也都一样,孩子之间互相传染,一个病了其他人也跟着生病,已经分不清谁传给谁,请假成为常态。连去看儿医都能碰到同班同学,症状一模一样,也都用了人生的第一次抗生素。妈妈们碰到一起谈起孩子又生病了都是摇头叹气,无力吐槽。最严重的时候,班上只有两个孩子上学,其余10 个全部请假了。2016 年冬天,我女儿入园的第二个冬天,孩子们两岁多了,我很担心同样的情况又会发生。结果跟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孩子们生病的频率大幅下降,就算有人请病假也只是个别情况,再没有出现全班只有两个人出勤的情景。悠悠也只请过两次病假,没有像1 岁时那般三天两头地发烧了。2017 年我们升到了楼上的3 岁以上大班,班里生病最频繁的是两个3 岁以前没有上过幼儿园的孩子,而那些从楼下小班升上来的孩子已经练就了一副钢筋铁骨,生病频率明显比没有上过幼儿园的孩子低很多。看来等孩子大点再上幼儿园能减少生病这种说法是不成立的。1.免疫系统通过学习获得免疫力人类自带免疫系统来到世界,若将婴儿的身体比喻成刚出厂的电脑,那免疫系统就是电脑里的操作系统,光有操作系统还不够,电脑要工作,还需要安装软件程序。软件程序正是真正能让免疫系统发挥作用的免疫力。只有不断往身体里安装软件程序,免疫系统才能逐渐成熟和强大起来。如何获得免疫力呢?答案是与病原体接触。人体的免疫系统具备“记忆”功能,每一次与病毒、细菌和真菌的作战经历,都让免疫系统对被它打败过的病原体产生免疫记忆,即免疫力,确保我们不会被同样的病原体感染两次。免疫记忆有的持续几年,有的则可持续一辈子。这也是为什么有的病我们只要得过一次以后就不会再得了,如水痘。疫苗也同样利用了免疫记忆功能,让人体免疫系统与灭活的病原体作战,对它们产生记忆,下次再遇到时,就不怕它们了。只有在免疫系统有活儿可干时,我们才有可能获得免疫力。这听起来有些不合逻辑,但事实是疾病加强了免疫系统,孩子小时候多生病并不一定是坏事。在德国,一直到学龄前,儿童每年有10 ~12 次生病感染都被认为是完全正常的。一些过度保护的父母倾向于让宝宝生活在极端卫生的环境里,家里所有东西都消毒,一天吸尘几次,不让宝宝将任何没有消过毒的东西往嘴里放。殊不知,这么做反而剥夺了免疫系统的训练机会,人体少了与病毒、细菌和真菌接触的机会,就无法学习如何抵御它们。我们不可能将宝宝永远保护在“真空”环境里。老话“不干不净,吃了不生病”有其道理。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细菌是无处不在的,它们通常是无害的。一个健康的免疫系统能迅速将入侵者打败。 每天接触细菌有助于免疫系统的学习。当然,一定程度的卫生和清洁还是重要的。但父母不用过于紧张,一点杂乱和灰尘不会伤害孩子。相反,太多的清洁使孩子更容易感染,并会增加过敏的概率。这也是为什么发达国家的人经常会对很多东西过敏,因为环境太干净了!现在中国经济发展也跟上来了,而过敏的孩子也比原来多了。2.如何帮助孩子增强抵抗力?*尽早让孩子与小朋友、灰尘和沙子接触德国一项研究显示,前民主德国入读托儿所的孩子,在柏林墙倒塌之后,相比当时联邦德国四五岁才进入幼儿园的孩子,哮喘和过敏症的发生率较低。 这意味着,孩子在生命早期经历的许多次生病,对免疫系统都是有意义的训练,能够减少过敏的发生。当孩子们一起玩耍的时候,他们也促进了彼此的免疫系统。幼儿在和其他孩子一起玩沙时, 细菌得到了交换,免疫系统也有机会处理病菌。当然,这不是鼓励孩子故意去接触病原体。如果遇到很危险棘手的传染病,仍然要小心,没有必要故意让孩子生病。别总是阻止孩子将玩具等物品放入嘴里。孩子放入嘴里的东西只要保证无毒即可,但不需要是无菌的。对于父母来说,这也意味着:无须使用消毒剂。 温和的普通清洁剂足够保持家和玩具的清洁。*营养均衡微量元素铁、锌、硒和各种维生素都对免疫系统的正常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保证营养对于免疫力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铁促进红细胞的形成,还支持吞噬细胞抵御病原体,因此铁加强了身体的第一个防护罩。铁主要存在于肉类中,但也存在于谷物、甜菜根、西兰花和豆类中。锌有助于身体产生抗体,主要来源是鱼、肉和全谷物。硒帮助免疫系统分解重金属和污染物,金枪鱼和谷物产品中含有较多。多种维生素都对免疫系统的工作有帮助,而不仅仅是维生素C,添加辅食后,除了谷物和肉类,也别忘了让宝宝多吃蔬菜和水果。*户外运动每天保证一定的运动量和呼吸新鲜空气,对免疫系统有很大好处。走路、跑步、骑车、跳跃、游泳等都可以。不过要注意不能过量,超负荷的运动量会伤害免疫系统。*疫苗接种疫苗能促进免疫系统变得强大。接种疫苗会模拟轻微感染,使免疫系统保持繁忙,对感染进行攻克。疫苗引起的反应比真正患病时的症状要轻很多,严重的疾病不会比疫苗更好地训练免疫系统。3.哪些对免疫系统有损害*细小颗粒物和香烟烟雾细小的雾霾或香烟烟雾可能渗入肺泡并导致炎症。 如果吸入过多的烟雾,细菌向外界的黏液运输就无法正常工作,导致更容易发生肺部感染。因此,至少在家里和车里不应该抽烟,在空气好的时候尽量多通风。同样,家里的霉菌也会影响健康。吸入霉菌孢子会损伤肺部,对免疫系统有间接伤害。*心理压力有研究发现,经常换保姆的孩子更容易生病,这主要是由于主要照料人的频繁更换导致孩子的安全感受伤,总去适应新的照料人让孩子承受了过高的心理压力,而压力会让身体释放应激激素皮质醇(又名压力荷尔蒙),该激素会降低免疫系统的战斗力。当然,不仅限于换保姆,承受过多任何形式的心理压力,都对人体的免疫系统不利。*睡眠不足人体处于睡眠状态时,免疫系统能更好地工作。长期睡眠不足和睡眠质量不佳会导致免疫力的下降。*慎用抗生素在必要时使用抗生素对免疫系统是有利的,但切忌滥用。在身体可以自愈的情况下,比如,普通小感冒发烧,要尽量给予免疫系统机会和时间去战胜病菌,而不是为了让孩子“好得快”就急着用药。滥用抗生素将削弱人体本身的免疫力,使病菌对抗生素形成耐药性,以后不得不使用更高、更强、更新一代的抗生素才能治愈。人体的免疫系统是典型的越挫越勇的代表,让孩子正常接触周围的人和环境,给免疫系统用武的机会,就是对免疫系统最好的训练。(本文图片授权自视觉中国)库叔福利现代出版社为库叔提供10本《跟着德国妈妈学育儿》赠予热心读者。亲身感受中西文化差异及育儿理念碰撞,双重视角检视两国育儿文化精粕,介绍更适合中国妈妈的育儿方法。请大家在文章下评论,点赞最高的前10名(数量超过30)将得到赠书。想和库叔聊天请添加库叔微信号(lwzkkushu),合作请联系微信(18514203851)。总监制:金风监制:夏宇责编:戴丽丽 李逸博编务:李浩然}
2018-02-06 17:22
来源:
东楚风
“小便后看一眼能保命”
相信这句话很多人都知道,
但是,真的注意观察小便的人却不多。
时近年关,
是时候该注意注意了~
尤其是家长得多关注一下孩子的尿液。
小男孩贝贝今年4岁,家住光谷,幼儿园放寒假后就被父母送到汉口爷爷奶奶家住。
年关将近,上周二,奶奶夏女士趁超市做活动,买来很多饮料、零食、水果在家,准备春节期间宴请亲朋好友。
贝贝平时就喜欢喝果汁饮料、吃火龙果,这几天更是开启“盛宴”,饮料当水喝,火龙果当饭吃,疼爱孙子的爷爷奶奶见他这么爱吃,赶紧“补仓”。
周四,夏女士突然发现贝贝的尿液呈粉红色,吓了一跳,马上通知儿子儿媳,把孩子送往武汉儿童医院检查。
尿液变成红色,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
肾脏或者泌尿系统受损。
那贝贝是啥情况呢?
医生:
含红色素的饮料、
红心火龙果惹的祸!
该院肾内科主任栾江威给孩子做了尿检、尿沉渣等检查却没发现红细胞。询问病史后,经验丰富的专家初步判断为色素尿。
“回去别让孩子再喝饮料,也不要吃火龙果这类水果,过几天再来复查。”果然,2月4日,贝贝尿液恢复了正常颜色。
“现在市面上各种饮料五彩缤纷,小孩子特别爱喝。”栾江威主任说,近几年,因血尿来就诊的患儿越来越多,有真性血尿和假性血尿之分。
贝贝是典型的色素尿,因长期大量饮用含红色素的饮料,加之吃了太多红心火龙果造成的,无需治疗,只要停止食用造成血尿的饮料、水果即可。
栾江威主任说,饮料食用色素较高,对身体并无益处,红心火龙果中有些成分,不易被身体分解和代谢,所以通过小便排出。
好在没什么大事~~~
不过话说回来,
这食物也会跟我们开玩笑啊?
小编要提醒各位家长:
这可不是偶然现象哦~
2016年8月的一天,武汉后湖5岁的小男孩沐沐,早上上厕所时,突然发现尿液呈红色。
妈妈不明白一向健康的宝宝为何突然尿红尿,吓得和老公赶紧带儿子去武汉市汉口医院检查。
该院泌尿外科孙永昌主任仔细为其做了检查,发现其身体没什么问题,尿常规结果也正常。孙主任耐心询问了沐沐的饮食情况,刘女士这才想起儿子前一天晚上吃了半个红心火龙果。
为何会这样?
孙永昌主任解释,红心火龙果里含有种叫花青素的物质,含量比较高,这种天然色素水溶性很强,因儿童的吸收能力不及大人,所以没有被人体完全吸收和分解,随尿液排出后尿液就呈红色。
专家提醒
饮料含食用色素较高,对身体并无益处,家长应培养孩子喝白开水的习惯。火龙果虽然营养丰富,但也要适量吃,不可替代主食。否则营养单一糖分高,也易养成小胖墩。
另外,对花青素过敏的人群尽量不吃火龙果、蓝莓、紫薯等花青素比较高的食物。“对某种色素过敏,有些不仅反映在尿液上,甚至还会出现皮肤变色。有人吃了芒果,尿液呈黄色,有些对芒果过敏的人甚至会起皮疹,消化道出现腹泻、腹胀、呼吸困难等状况。
如孩子吃了红心火龙果后突然尿红尿,可观察一两天,如持续一两天后还未好转,就须带孩子上医院检查。
此外
过年免不了走亲访友
团圆热闹之际
难免会有亲朋好友围上来逗小孩玩
除了不乱喂食,大家还要注意:不开毫无分寸感的玩笑
“妈妈生了小弟弟就不要你了”
“爸爸妈妈如果离婚,你要选择跟谁?”
“不听话就把你送给乞丐”
“管叔叔叫爸爸,就给你糖吃”
……
这样的玩笑大家都习以为常,多数人都选择一笑而过,却忽略了:这样的玩笑可能给孩子带去心理上的伤害……
去年11月,12岁四川宜宾女孩只身一人,离家出走,跑到自贡福利院声称自己要当孤儿。
而背后原因竟然跟父母从小到大开的一句玩笑有关——因为常常听家人说自己是从浙江捡来的,便真的相信自己不是爸妈的亲生女儿。
马上过年了
别再这样逗我家孩子
一次也不行!
1、给孩子喝白酒、啤酒、米酒
有些大人利用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尝酒:“可好喝了,你尝尝”。孩子对一切没见过、没尝过的东西都很好奇,也就很容易去尝试。看着孩子被酒味呛到的样子,大人反而乐呵呵地笑了。但是,这不仅伤害孩子的身体,更让孩子对探索、尝试产生恐惧,很可能因为大人多次的逗弄,孩子发现被“骗”后,逐渐变得胆小、怯懦,不再敢尝试。
2、给孩子说“妈妈不要你了,跟我走吧”
孩子会很认真地对待别人跟TA说的话,跟孩子说“你妈不要你了”,有些孩子真的会相信的!而在孩子心里,没有比失去父母的爱更加恐惧、担心的事情。父母爱不爱他,要不要他,是所有小孩的底线。
3、问孩子要零食,最后又说“我不吃”
有些人喜欢这样逗孩子:“你的零食分我一点吃吧”“真小气,我之前给过你那么多好吃的”……等孩子乖乖递上自己的零食,结果大人来句“我不吃,你吃吧!”孩子瞬间懵圈。给了你不吃,不给你又说小气,咱们不带这么逗小孩的好吗!
4、什么东西都往孩子嘴里喂
很多小孩蛀牙,家长不让吃糖,还有一些孩子对某些坚果、水果过敏,家长平时也不让吃。但一些大大咧咧的亲戚逗起孩子来,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手边有什么,就都往孩子嘴里喂。吃的东西杂了,有些孩子甚至过后可能就拉肚子。
5、上来就要亲亲抱抱
孩子太可爱,大人看着忍不住就要上来亲亲抱抱。一方面,孩子的免疫系统还未完全建立,大人的一个亲亲,也许就在无意间把细菌传递给了孩子。
另一方面对于孩子来说,突然有不太熟悉的、个很高大、很有力气的人近距离接触,孩子感受到的不是爱,而是压力感。这种压力感,容易让孩子对人际接触产生抵触和恐惧。
7、问孩子“爸爸妈妈你更爱谁”
让孩子陷入两难的境地就这么好玩?说实话,大部分孩子爸妈同样都爱,若心里真是偏爱某一方,也会顾及大人感受而不会明说。常被如此逼问的孩子,可能会更早学会说谎,而忽略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情。
8、将孩子举高,抛起来
有些大人,见到小孩,尤其是男孩子,特别喜欢将孩子举高,假装抛出去,甚至有时撒开手,再接住,说是要试试男孩的胆量大不大。这种行为其实相当危险,要是大人不小心没接住,孩子落在地上,摔伤了谁负责?
其实过年逗小孩,很多大人图的就是一个气氛,加上又是亲戚关系,因此大部分家长在阻止亲戚逗弄孩子时基本都面露难色。
但是,家长们的不作为也许照顾了亲友的情绪,却忽视了孩子的情绪,爸妈旁观甚至附和的态度比亲友的 “逗” 更让孩子感到愤怒和伤心。
快过年了
别再对宝宝做这些
赶紧相互转告吧
本期来源:综合成都商报、楚天都市报
值班编辑:苏财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6岁儿童口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