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小学生建议设立国家汉服日“汉服日”?

2023-03-05 09:17 来源: 坤坤搞笑分享
原标题:北京第一场雪时,穿汉服的人挤满了故宫,为何网上都是嘲讽之声?
文/可可,
文章原创,禁止搬运、抄袭、洗稿。
前段时间北京的第一场雪惊艳了整个朋友圈,一时间,无论是在北京居住的人,还是不远?千里来到北京故宫的人,都要发照片留念。在这其中,同袍更是占据了绝大多数,毕竟在古典感十足的故宫里面穿着汉服,是一件非常浪漫的事情啊。
可是比这件事情更有趣的是,有一位朋友拍下了不少同袍穿着汉服排队进入故宫的局面,并且还发到了微博上,附言:哈哈哈哈哈哈哈。他到底在笑什么呢?看到第一条评论的时候,大家都明白了,这热评的第一位就是:反清复明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效果。↓
反清复明这段历史想必不用可可说,大家也都非常的清楚了,毕竟清朝是满族人当政,所以他们入关的时候也引起了很多汉族人民的不满,因而清政府也采取了很强硬的手段,像是改换男子服制和剃发等等。
故宫是清朝的宫殿,而在这张照片种却涌入了很多穿着明制汉服的同袍,自然让人看着有点反清复明的感觉。但是玩笑归玩笑,可可倒是觉得这一幕带给更多同袍的是感触,我们对自己的民族服饰有着强烈的仪式感,这是一件好事。
而且有不少的网友还表示:虽然故宫是清朝的宫殿,但是它在明朝时期就建立,穿着明制汉服去故宫玩一点问题都没有。并且在日本和韩国几乎所有的民众都会在一些传统节日或者隆重节日的时候穿着传统的民族服制出去玩耍,甚至于别的国家的人到了日韩两国也会穿他们的服饰,来拍照留念等等。↓
为什么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习以为常的事情,对于我们来说,却成为一种让人拍下照来发到微博用以嘲笑的事情了呢?
说到底,其实还是民族文化不够自信,以及民族服饰科普的不够广大的缘故。更多的人看到了穿汉服的同袍们都会觉得他们只是在cosplay,或者是模仿电视剧里的角色等,并没有意识到民族服饰这四个字的用意所在。
当然了,这也并非是大家的错,毕竟我们的汉服也曾经断代过三百多年,并且在义务教育之中也并没有对汉族服饰普及的知识,加上最近商家和古装剧的影响,大家自然就会对汉服有着颇多的误解。
很多的网友看了底下误解和嘲笑的评论以后,都表示非常的寒心。现在的很多同袍都自诩为野生狍子,也就是只喜欢汉服,不会把自己宣扬成发展传统文化的程度,也不会去管教别人穿什么的人。
但是真的看到自己的服饰被自己人所嘲笑的时候,心里自然也是有一些难过的。大家更希望看到的还是和日本和韩国一样,在我们的传统节日也能够出现老老少少穿着汉服,其乐融融的景象。大家也不会再把汉服当做是奇装异服来看待,唯有如此,像前段时间发生的那种韩国人说汉服源于韩服的笑话就不会出现了吧。
还有的网友关注点却不在这个上面,而是更加关心为什么前来故宫的同袍们穿的几乎都是明制的汉服?为什么没有其他的朝代呢?难道是真的因为反清复明这四个字,而宋唐时期距离与清朝太远的缘故吗?↓
当然不是啦,其实大家仔细想想也就知道到了,冬天最能够穿,也是最适合穿的汉服形制,除了明朝的衣服之外,还有什么呢?明制的汉服不仅做得宽松肥大,而且还能够在里面穿很多层的衣服,一点都不会怕冷,自然特别适合冬季。
当然了,也不是说其他朝代的汉服是不行的,比如很多商家就会把宋制的汉服做成夹棉的款式,这样的话穿起来非常的保暖,可是这也只是一些小小的例外而已,总归来说还是不如明制的汉服更保暖,更端庄好看一些。
通过这小小的一张照片,就引来了无数网友们的评论,每个人的观点各异,也各有各自的道理,让可可从中也感受到了很多。其实民族文化这个东西的传承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更多的人愿意相信自己出生以来就看到的东西,而汉服在当代的发展也不过短短的二十多多年而已。从2003年第一位穿着汉服走上街道的人,到现在各种各样的汉服商家崛起,让汉服成为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之后,它就不会再像以前那样沉寂了三百年,而是以一种新的面貌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展现自己淋漓尽致的美,这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更何况我们能够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汉服,并且能够欣赏的了汉服中的美。文化从来都不是快餐的,它是在经过很久的沉淀和积累才留存下来的,给我们最为美好的东西。因此,它也不会消失。
相信所有的同袍都相信,总有一天汉服不会再成为一种爱好,而是真正的成为被我们所有人所认可的传统。
以上就是本期的内容啦。记得关注可可,了解更多汉服资讯哟!若是本期的内容给你提供了有用的帮助,动一动双手,点赞收藏一下吧,我们下期再见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建议设立国家汉服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