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志愿没交费别人第一志愿我第二志愿可以退费吗?


  
今天早上
“高考成绩”
冲到热搜第一名
高考成绩陆续公布。
多地公布录取分数线
根据各地此前公布的时间表,从23日开始,各地将陆续开通2022年高考成绩查询通道,考生志愿填报随即提上日程。
全国各省也分批公布了高考成绩和各类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今天,很多省份已经放开了。
云南省
某文史类575分,理工类515分。
本文史类505分,理工类430分。
宁夏
本科第一批文史类487分,理工类412分。
本科二批文史425分,理工类350分。
内蒙古
文科459分,理科427分。
本科二批文科366分,理科323分。
江西
第一批本科
文学529分,理工科509分。
本科第二批
文学472分,理工科440分。
资料来源:Dajiang.com
警方和考试院紧急提醒...
高考成绩陆续公布,防骗小贴士来了!
@成都网警巡逻执法说,声称可以“提前查分”、拿着“内部指标”、有“奖学金、助学金”都是诈骗!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还特别发布提醒,避免高考招考八大陷阱:
1.有人可以利用「内部渠道」提前查分吗?
高考在全省统一进行,纪委监督,6月24日20:00左右发布。由于阅卷初期阅卷通道拥堵等因素,不同考生可能会有不同的分数,但基本上在成绩发布后一个小时内就可以通过各种权威渠道查到自己的分数,而且是完全免费的。一些不法分子声称可以提前通过“内部渠道”查询甚至更改分数,完全是一派胡言。
第二,真的有“线下招聘”、“内部指标”、“单独招生”吗?
利用所谓的“内部指标、线下招聘、单独招生”进行非法诈骗,是不法分子的惯用伎俩。一些不法分子声称可以“结识某领导”、“结识某高校招办”,可以“走后门”、“办点特别的”。其实都是不可能的。高校招生严格按照国家和省的政策实行远程网上招生,纪委全程监督。没有内部指标,也不存在任何人为操作的可能,更不可能突破政策实施所谓的“线下招聘”。
3.一些机构宣称的“大数据志愿辅导”管用吗?
今年是江苏实施“3+1+2”新高考方案的第二年。理论上,去年(2021年)高考的相关数据可以作为今年填报志愿的参考。但实际上,由于每年高考考生人数不同、高校招生计划不同、考生选择倾向不同等因素,同一所学校的录取分数线可能会发生变化,且变化幅度不可控、不可预测。一些机构推广的“大数据志愿辅导”,基本都是用去年的分数和排名进行估算。这些信息可以在省教育考试院提供的招考资料和志愿填报系统中查到。本质上不是高科技。如果作为辅助参考可能是好的,但是过分依赖还是不可取的。
4.一些机构和网络广告上的“直读本科”靠谱吗?
“直读本科”对于一些高考成绩不好的考生和家长来说确实很有吸引力,但是仔细想想就会发现这种说法有问题。即使分数超过本科省控线,也不保证能上本科。梳理边肖之前的一些案例,发现一般自称“直接本科生”的学生,大多是无门槛的助学项目,比如自考,或者一些大学的国际课程。考生和家长在咨询过程中一定要严格区分,谨防上当。
5.是不是有些“能人”宣称的“知道学校招生”管用?
在招生季,高校招生主任确实是各方请来咨询的“客人”。但在阳光招生、廉洁招生的大环境下,招生主任也是在学校招生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根据国家和省的招生政策以及向社会公布的招生章程进行选拔的。同时,学校纪委全程参与,省教育考试院监督招生过程。所以,在了解了招生主任之后,就想了解政策。我想钻空后门,但是不行。
6.有些网络“专家”会讲招生计划的可信度吗?
招生计划是高校招生的重要依据,大多公布在招生计划专刊上,供考生填报志愿。另外,还有一些招生计划是全国排队的,比如少数艺术类专业计划不分省份招生。在公告阶段,无法制定省级计划。另外,强基础计划,走读生,高水平运动队,高水平艺术团等。不在宣布的计划中。边肖发现,方案一公布,网上一些所谓的“专家”就开始做“算术题”,加减乘除,看似很专业,实则不准确,甚至误导考生和家长。
7.一些机构“代填志愿,不收退费”的承诺可信吗?
一些机构声称可以“代考生填报志愿,不录取退费”,这也是近年来频发的一种新型诈骗手段。这个口号也很有欺骗性,而且好像特别公平。其实也是一些机构在玩文字游戏和概率游戏。一般这种举报服务基本都是以“一对一”的名义收取高额费用,从几千元到甚至上万元不等。院校在推荐志愿的过程中,会有意识地推荐大量低分院校,以提高录取概率,只强调“是否录取”,而刻意忽略“上什么水平的学校,学什么专业”等关键信息。同时,按照概率,在他们服务的考生中,总有一些考生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学校的。机构只需要拿成绩。更为恶劣的是,该组织掌握考生信息后,串联一些招生代理机构,将考生信息“倒卖”给招生代理机构牟利。
8.接到声称可以安排“助学金和助学金”的电话可信吗?
国家确实有专门的政策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上大学,但是一定要严格按照国家和我省的政策规定和申报渠道来做。开学前后,往往是电信诈骗的高发期。一些诈骗者会伪装成大学老师、资助机构的工作人员等。,发短信,打电话,给大一新生加微信或者QQ好友,用各种手段骗取钱财。请擦亮眼睛,提高警惕,抵制诱惑,避免上当受骗。可以关注官网,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以及微信微信官方账号,中华助学和江苏助学。暑假期间,教育部和世界各地的高校将开通热线。数量和开放时间可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网站查询。以上内容在江苏招生计划特刊中有详细介绍。
来源:中国青年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驾校退钱需要什么手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