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幼儿园女性化入园低龄化会造成女性就业歧视?


全国政协委员陈小艳拟提交的提案之一是关于加强幼儿园等托育机构的建设改革,她注意到由于幼儿园规定三岁儿童才能入园,某种程度上制约了许多年轻的女性同胞,无法能够尽快参与到社会的生产生活当中,限制了个人能力的发挥。在广泛听取女性同胞的呼声后,陈小艳建议出台相关评估标准,在孩子能够基本自理的情况之下,不一定非要等到3岁入园,两岁或两岁半就能够入园了。
你有没有想过,孩子过早离开父母,对心理发育的影响。再低干脆别幼儿园,直接从产房到学校,无缝对接算了,弄个早教放拉格朗日。低龄化没意义,家长可能还出不起钱,这建议确实欠考虑。
男女各放半年产假,能解决问题,又避免歧视。成本社会出,给企业补贴,再严查劳动法,就迎刃而解了。顺便就业率高了,生育消费也上去了。
说句实在话,要真没时间照顾,那就三思而后行。不能都丢给老人,且很多观念有差异,如果父母文化程度不高,恐怕矛盾会更多,更难调和。
更何况,很多背井离乡的,父母都不在身边。就算不远万里,特意过来照顾,住多久,住在哪都是个问题,酒店住不起,家里又太挤。
低龄化想法挺好,但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发育晚的孩子,生活还不能自理。指着老师幼教,要是不扩招,那根本顾不过来。
幼儿园再低龄化家庭就失去了它的意义,那么将有更多的人不结婚,生娃一岁扔进幼儿园直接去赚钱,幼儿园将会更乱,承担更多的矛盾和责任,家庭这个单位一乱,全社会就乱了,家庭的意义就是养育孩子现在已经转移一部分到幼儿园了,全部转移过去,孩子发生点啥事情就天天成打架闹事的了,真不知道人大代表想啥呢!
另外想要提高生育率,要么大批女性婚后回归家庭,放弃工作做家庭主妇,但这对男性要求很高,大部分家庭靠男性一个人是无法养全家的,即便养生活质量也非常低。
目前国内城市里,全职家庭主妇很少,基本上都是夫妻一方收入还房贷,一方收入付家庭开销。
农村乡镇,不工作的已婚女性比例更高,生育率也更高。
日韩包括欧美,为了保住出生率,都有大批女性婚后在家做全职家庭主妇。
要么社会化抚养,
给母亲产假休到6个月,6个月后的婴儿就可以送托育所。
托育所可以早7点送到晚9点后接,每周6天。
或者干脆,托育所全托住校,父母可以周六日接回家1-2天。
托育所的费用由政府补贴,大城市父母只需要每个月交3千左右,小城市1千5。
3岁上幼儿园也可以全托住校,小学住校,中学住校。
指望女性要挣钱养家养孩子养自己,
又要女性生二胎三胎,还得把孩子照顾好?
怎么可能,女性又不是超人。
压力都压在女性身上,女性只会选择不婚不育,放过自己,让自己轻松点。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对幼师的偏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