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大学确实好吗和武汉科技大学哪个好

2021年全国城市地铁客流量排名公布1

  过去的一年,每天有将近6500万人次通过城市轨道交通出行。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工作日一天的客流就超过千万。

  基于如此庞大的客流量,轨道交通已成为大城市运转的基础保障之一。

  交通部日前公布了2021年各个城市轨道交通的相关数据。截至2021年12月31日,内地共有51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达269条,运营里程8708公里。

  2021年全国城轨完成客运量237.1亿人次,较2020年增长约35%,达到2019年的99.2%。2021年新增洛阳、绍兴、嘉兴、文山、芜湖,以及海宁、句容7个城市首次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

  界面新闻记者根据交通部数据统计分析,对2021年各城轨道交通客流量和客流强度进行对比。具体到城市,上海、北京、广州三个一线城市,牢牢占据2021年客流量和运营里程前三位。(注:交通部客流数据包含地铁、轻轨、单轨、快轨、有轨电车等多种城市轨道交通制式)

  上海地铁2021年全年客流量为35.70亿人次,北京地铁为30.66亿人次,广州地铁为27.90亿人次,深圳地铁为21.86亿人次。全年总客流在10亿至20亿的还有成都、重庆、西安、武 汉。

  为方便对比,本文引入日均客流量维度。去年上海地铁日均客流量达到978.1万人次,稳居第一,其中工作日基本都超过千万。上海地铁里程去年底达到了825公里,成为了*也是全球首个地铁里程突破800公里的城市。

  北京地铁的客流量和里程均是第二,其中去年日均客流量为840万人次,通车里程为783公里。广州第三,去年日均客流量为764.3万人次,里程590公里。

  不过里程长并不代表客流高。深圳地铁去年通车里程为431公里,排名第六;但是其日均客流量达到599万人次,排名第四。全国地铁客流前四的城市,也是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

  成都地铁里程虽然排名第四,比深圳多出127公里,但是其日均客流比深圳少100万人次左右,为493.4万人次,排名第五。

  紧接着重庆轨道交通客流排名第五,但是已经比成都少将近200万。去年日均客流在200万-300万之间的还有西安、武 汉、杭州、南京。日均客流在100万-200万的有长沙、天津、郑州、苏州、沈阳。

  其他城市的日均客流均在100万人次以下。哈尔滨、徐州和济南均已开通三条城轨线路且里程超过50公里,但去年日均客流低于20万人次。洛阳已开通两条地铁线,里程为43.5公里,但日均客流仅为3.7万人次。

  不同城市客流情况差异巨大。有的城市一条地铁日客流可以超过百万——北京地铁10号线1月21日客流量为137.84万人次。有的城市一条地铁日客流仅几万——太原和乌鲁木齐都只开通了一条地铁线,2021年日均客流分别为10.7万和8.4万人次。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地铁在统计客流时,为了分析各条线路的客流强度,每换乘一次即算作一次客流。交通部同时也公布了进站量(换乘不计入),更直观地反应地铁的乘坐人数。

  2021年,上海、北京、广州地铁的日均进站量分别为547.1万、451.4万、418.9万人次。

  客流可以反映乘车人次的多少,客流强度则可以显示地铁列车的拥挤程度。客流强度的计算方法为日均客流量/运营里程,反映每天每公里有多少人乘车。

  去年客流强度最高的城市是深圳,达到1.39万人次/公里,其次是广州为1.3万人次/公里。上海、西安、北京、长沙等城市的地铁客流强度也超过了1万人次/公里。

  客流强度在0.6-1之间的城市有成都、重庆、杭州、兰州、南宁,其余城市小于0.6。其中济南地铁的客流强度小于0.2,洛阳、绍兴、海宁、芜湖的客流强度小于0.1。

  交通部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城轨*均客运强度约0.82万人次/公里,较2020年增长约14%,较2019年下降约28%。


2021年全国城市地铁客流量排名公布扩展阅读

2021年全国城市地铁客流量排名公布(扩展1)

——2021年全国城市地铁大数据公布200篇

2021年全国城市地铁大数据公布1

  现代社会,地铁等轨道交通,已经越来越与我们的工作生活密切相关。最近两年,赶上疫情,国家限制减少不必要出行与人口流动,所以最近几年的地铁里程数增加了不少,但是客流数,客流强度,同比2020年,2019年增加的并不多。其中2021年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共完成客运总量237.1亿人次,对比2020年增长了大约35%,但是同比2019年的数据,仅为2019年的99.2%。这就意味着,大部分城市的地铁最高值记录,停留在了2019年。

  以下是2021年地铁轨道交通大数据,我们结合青岛地铁来看一下(这里说的轨道交通包含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等)。从客流量来看,一个青岛等于1/14个上海,一个青岛等于1/12个北京,一个青岛等于1/11个广州,一个青岛等于1/9个深圳,一个青岛等于1/4个成都。

  从客流强度来看,一个青岛等于1/5个上海,一个青岛等于1/4个北京,一个青岛等于1/6个广州深圳,一个青岛等于1/4个成都,1/2个苏州。

  从里程数据来看,一个青岛等于1/14个上海,一个青岛等于1/12个北京,一个青岛等于1/11个广州,一个青岛等于1/9个深圳,一个青岛等于1/4个成都。

  对比数据,我们发现,青岛地铁的里程,大约为1/3个上海,1/2个,2/5个北京,1/2个广州,7/10个深圳,1/2个成都,比苏州的里程还多一些。

  深圳地铁为什么赚钱,深圳地铁是全国地铁利润最好的,除了因为深圳地铁还有很多地铁商业资产之外,深圳客流强度是全国最高,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北京运100个人,深圳能运130个人,并且深圳的票价远高于北京,你说深圳地铁能不赚钱吗?

  综合以上数据,我们不难看出,目前的青岛地铁,确实里程与客流不匹配,与客流强度不匹配。总里程数在全国的排名比较靠前,但是客流数据在全国则排名倒数。

  也许青岛市*正在下一盘大棋。通过地铁,串联市内各区,弱化城市位置的概念,允许各区百花齐放,允许市区、郊区先做大,后做强。这些规划,一旦实现,就意味着青岛将上一个新的城市台阶。

2021年全国城市地铁大数据公布2

  过去的2021年,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来说,一方面*提高了各地兴建城市轨道交通的申报条件,另一方面则出台相关政策从严从紧控制轨道交通审批。2021年3月,由*、交通运输部等多部委联合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铁路规划建设工作的意见》正式发布,《意见》中明确指出严禁以新建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名义违规变相建设地铁、轻轨。

  同年,湖南省*在回复网友关于轨道交通建设的提问中,也再一次明确强调当前国家严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力度没有改变,为切实防范化解地方*隐性债务,当下及未来仍将严格控制各城市、尤其是城市常住人口、一般地方公共预算收入不达标的地级市申报轨道交通建设规划。

  在严格管控的2021年,我国虽然又有5个地市开通运营地铁,但全国已开通的43座城市过去一年新建地铁里程仅为1159.82公里(每座城市*均约新增26.97公里)。同时对于各地市上报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进一步严控,2021年全年仅有佛山(第二期)、青岛和无锡(第三期)的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得以批复。那么过去一年在疫情防控下全国43座已开通地铁的城市中,有哪些城市分别在地铁里程、客流总量和客流强度三个方面表现出色呢?

  城市地铁里程排名——上海保持领先

  2021年我国共计有43城开通运营地铁线路(含轻轨、磁悬浮),其中相较于2020年新增5城,分别为洛阳、绍兴、嘉兴(海宁)、芜湖和佛山。

  从运营里程来看,超过100公里以上的城市达到了24座,相较于2020年新增了2座,分别为南昌和无锡。

  运营里程方面>800公里的城市1座——上海;

  运营里程>500公里的城市有3座——北京、广州、成都;

  运营里程>300公里的城市有5座——武 汉、南京、深圳、重庆、杭州;

  运营里程>200公里的城市有6座——青岛、天津、西安、苏州、郑州、大连;

  运营里程>100公里的城市有9座——宁波、长沙、合肥、昆明、南昌、南宁、沈阳、无锡、长春。

  以上运营里程超百公里的24座城市中,直辖市、省会和计划单列市占到22座,其他地级市2座。

  截止到2021年底,上海市轨道交通全网络运营里程(含磁悬浮)达到829.60公里,成为我国首座运营里程突破800公里的城市,其中全自动驾驶线路运营里程也已增至167公里。

  上海市首条地铁1号线开通运营于1993年5月28日,随后在2007年、2009年分别迎来了多条线路开通运营,并在2020年运营里程超过北京位居全国第一位。目前上海在建地铁线路有7条,总计约161.1公里,分别将于年建成开通;拟建线路6条,约146公里,计划将于年开工建设及建成运营。

  “十四区”期间,上海市将计划建成轨道14号线、18号线一期,加快建设13号线西延伸、19号线、20号线一期、21号线一期、23号线一期等线路,加快规划建设12号线西延伸、15号线南延伸等,进一步提升中心城轨道网络覆盖密度,并加大川沙、宝山、虹桥、闵行四个主城片区轨道通达性,推动轨道交通覆盖所有区,到2025年市区线和市域(郊)铁路运营总里程达960公里,大概率成为我国首个运营里程超过一千公里的城市。

  城市地铁里程排名——武 汉强势回归

  另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城市是——武 汉!

  2020年12月31日,武 汉市第四期地铁建设规划获*批复,这也算是给武 汉疫情一周年后的一份城建大礼。

  过去一年武 汉市地铁5号线和16号线相继开通,运营总里程增至435.24公里,全国排名也一举上升3个位次,暂列全国第五位,中部地区第一位。

  当前武 汉市在建地铁线路有4条(11号线东段二期、12号线、19号线和前川线),总计约133公里,预计将在2024年全部建成通车;同时根据武 汉第四期地铁建设规划显示,武 汉拟建线路还有6条(10号线二期、11号线三期、13号线、14号线、20号线和阳逻线二期),总计约152.2公里。根据武 汉“十四五”规划显示,到2025年武 汉市将形成 14 运营线路、总长约600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体系,助力武 汉建设现代化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城市地铁增幅排名——省会城市发力,成都等11城无新增里程

  2021年各城市新增地铁运营里程方面,仅有上海和武 汉新增里程达到百公里(101.60公里)和接近百公里(96.30公里),反应在地铁最新里程数排名中,哈尔滨、南昌和贵阳,分别以新增47.89公里、39.60公里和40.60公里全国名次攀升了8个和4个位次。

  2013年6月,哈尔滨地铁1号线正式开通运营,这也意味着我国首条高寒地区地下有轨交通建成通行。哈尔滨曾在70年代和80年代根据不同需求分别组建筹备过地铁建设,但也因为不同原因(资金和发展方向)叫停和搁置了已经开工的地铁工程。直到2005年,在经历多轮编制和上报后《哈尔滨市轨道交通一期工程总体设计》正式进入审批,并在2007年得以批复,2008年开始拆迁工作,同年9月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全长14.33公里,建设周期为4年;2017年哈尔滨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通车试运营;2021年哈尔滨地铁2号线一期、地铁3号线东南半环开通运营,哈尔滨地铁运营总里程达到79.61公里,新增47.89公里,全国城市里程排名上升至第27位,攀升8个位次。

  目前哈尔滨在建线路为地铁3号线二期工程西北半环,预计将在2023年开通运营;拟建线路7条,总计约203公里。根据哈尔滨“十四五”规划显示,到2025年哈尔滨地铁通车里程将达到92公里,形成“十字+环线”的轨道交通网络。

  此次哈尔滨、南昌和贵阳在全国地铁里程排名中增势显著的原因,一方面在于省会城市加大了地铁投资力度,另一方面在于其他部分省会城市2021年并无新增地铁里程。

  这些并无新增地铁里程的城市有11座,分别为:成都、长沙、昆明、沈阳、福州、温州、呼和浩特、东莞、乌鲁木齐、兰州和太原。

  以上城市中成都于2020年共有5条线路开通运营,同年也创造了全国城市一年开通地铁线路和新增地铁里程两项第一,截止到2021年底共开通运营地铁线路12条,总计518.5公里;同时在建线路共计9条,总长约218公里,将于年建成;在不断发展轨道交通的.同时,也在大力拓展TOD建设以TOD建设引领城市空间优化和公共服务体系重构,打造城市消费新场景,大力发展流量经济,加快形成15分钟生活圈,整个“十四五”期间,成都的轨道交通发展还将再进一程。

  无新增里程的城市中,根据当前各城市地铁客流强度显示,长沙和沈阳无疑是最为迫切需要开通更多里程的城市之一。

  截止到2021年11月,长沙市月客流强度达到了1.103(万人次/公里),位列全国第5位;沈阳以1.07的月客流强度紧随其后位列第6位;目前两座城市已运营地铁里程数还未超过200公里,其中长沙市在建线路6条(含磁悬浮),总计约162公里,计划将于年建成通车,其中2022和2024年长沙市将迎来新增里程爆发期,全国城市地铁里程排名也会相应上升;沈阳当下在建线路5条,总长约138公里,计划将于年建成通车,其中2025年是沈阳多条线路集中通车的关键期,届时沈阳的全国里程牌名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2021年全国城市地铁客流量排名公布(扩展2)

——2021年全国城市地铁客流量排名公布200篇

2021年全国城市地铁客流量排名公布1

  过去的一年,每天有将近6500万人次通过城市轨道交通出行。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工作日一天的客流就超过千万。

  基于如此庞大的客流量,轨道交通已成为大城市运转的基础保障之一。

  交通部日前公布了2021年各个城市轨道交通的相关数据。截至2021年12月31日,内地共有51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达269条,运营里程8708公里。

  2021年全国城轨完成客运量237.1亿人次,较2020年增长约35%,达到2019年的99.2%。2021年新增洛阳、绍兴、嘉兴、文山、芜湖,以及海宁、句容7个城市首次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

  界面新闻记者根据交通部数据统计分析,对2021年各城轨道交通客流量和客流强度进行对比。具体到城市,上海、北京、广州三个一线城市,牢牢占据2021年客流量和运营里程前三位。(注:交通部客流数据包含地铁、轻轨、单轨、快轨、有轨电车等多种城市轨道交通制式)

  上海地铁2021年全年客流量为35.70亿人次,北京地铁为30.66亿人次,广州地铁为27.90亿人次,深圳地铁为21.86亿人次。全年总客流在10亿至20亿的还有成都、重庆、西安、武 汉。

  为方便对比,本文引入日均客流量维度。去年上海地铁日均客流量达到978.1万人次,稳居第一,其中工作日基本都超过千万。上海地铁里程去年底达到了825公里,成为了*也是全球首个地铁里程突破800公里的城市。

  北京地铁的客流量和里程均是第二,其中去年日均客流量为840万人次,通车里程为783公里。广州第三,去年日均客流量为764.3万人次,里程590公里。

  不过里程长并不代表客流高。深圳地铁去年通车里程为431公里,排名第六;但是其日均客流量达到599万人次,排名第四。全国地铁客流前四的城市,也是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

  成都地铁里程虽然排名第四,比深圳多出127公里,但是其日均客流比深圳少100万人次左右,为493.4万人次,排名第五。

  紧接着重庆轨道交通客流排名第五,但是已经比成都少将近200万。去年日均客流在200万-300万之间的还有西安、武 汉、杭州、南京。日均客流在100万-200万的有长沙、天津、郑州、苏州、沈阳。

  其他城市的日均客流均在100万人次以下。哈尔滨、徐州和济南均已开通三条城轨线路且里程超过50公里,但去年日均客流低于20万人次。洛阳已开通两条地铁线,里程为43.5公里,但日均客流仅为3.7万人次。

  不同城市客流情况差异巨大。有的城市一条地铁日客流可以超过百万——北京地铁10号线1月21日客流量为137.84万人次。有的城市一条地铁日客流仅几万——太原和乌鲁木齐都只开通了一条地铁线,2021年日均客流分别为10.7万和8.4万人次。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地铁在统计客流时,为了分析各条线路的客流强度,每换乘一次即算作一次客流。交通部同时也公布了进站量(换乘不计入),更直观地反应地铁的乘坐人数。

  2021年,上海、北京、广州地铁的日均进站量分别为547.1万、451.4万、418.9万人次。

  客流可以反映乘车人次的多少,客流强度则可以显示地铁列车的拥挤程度。客流强度的计算方法为日均客流量/运营里程,反映每天每公里有多少人乘车。

  去年客流强度最高的城市是深圳,达到1.39万人次/公里,其次是广州为1.3万人次/公里。上海、西安、北京、长沙等城市的地铁客流强度也超过了1万人次/公里。

  客流强度在0.6-1之间的城市有成都、重庆、杭州、兰州、南宁,其余城市小于0.6。其中济南地铁的客流强度小于0.2,洛阳、绍兴、海宁、芜湖的客流强度小于0.1。

  交通部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城轨*均客运强度约0.82万人次/公里,较2020年增长约14%,较2019年下降约28%。

2021年全国城市地铁客流量排名公布(扩展3)

——2021年全国城市地铁大数据公布 (菁选2篇)

2021年全国城市地铁大数据公布1

  现代社会,地铁等轨道交通,已经越来越与我们的工作生活密切相关。最近两年,赶上疫情,国家限制减少不必要出行与人口流动,所以最近几年的地铁里程数增加了不少,但是客流数,客流强度,同比2020年,2019年增加的并不多。其中2021年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共完成客运总量237.1亿人次,对比2020年增长了大约35%,但是同比2019年的数据,仅为2019年的99.2%。这就意味着,大部分城市的地铁最高值记录,停留在了2019年。

  以下是2021年地铁轨道交通大数据,我们结合青岛地铁来看一下(这里说的轨道交通包含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等)。从客流量来看,一个青岛等于1/14个上海,一个青岛等于1/12个北京,一个青岛等于1/11个广州,一个青岛等于1/9个深圳,一个青岛等于1/4个成都。

  从客流强度来看,一个青岛等于1/5个上海,一个青岛等于1/4个北京,一个青岛等于1/6个广州深圳,一个青岛等于1/4个成都,1/2个苏州。

  从里程数据来看,一个青岛等于1/14个上海,一个青岛等于1/12个北京,一个青岛等于1/11个广州,一个青岛等于1/9个深圳,一个青岛等于1/4个成都。

  对比数据,我们发现,青岛地铁的里程,大约为1/3个上海,1/2个,2/5个北京,1/2个广州,7/10个深圳,1/2个成都,比苏州的里程还多一些。

  深圳地铁为什么赚钱,深圳地铁是全国地铁利润最好的,除了因为深圳地铁还有很多地铁商业资产之外,深圳客流强度是全国最高,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北京运100个人,深圳能运130个人,并且深圳的票价远高于北京,你说深圳地铁能不赚钱吗?

  综合以上数据,我们不难看出,目前的青岛地铁,确实里程与客流不匹配,与客流强度不匹配。总里程数在全国的排名比较靠前,但是客流数据在全国则排名倒数。

  也许青岛市*正在下一盘大棋。通过地铁,串联市内各区,弱化城市位置的概念,允许各区百花齐放,允许市区、郊区先做大,后做强。这些规划,一旦实现,就意味着青岛将上一个新的城市台阶。

2021年全国城市地铁大数据公布2

  过去的2021年,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来说,一方面*提高了各地兴建城市轨道交通的申报条件,另一方面则出台相关政策从严从紧控制轨道交通审批。2021年3月,由*、交通运输部等多部委联合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铁路规划建设工作的意见》正式发布,《意见》中明确指出严禁以新建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名义违规变相建设地铁、轻轨。

  同年,湖南省*在回复网友关于轨道交通建设的提问中,也再一次明确强调当前国家严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力度没有改变,为切实防范化解地方*隐性债务,当下及未来仍将严格控制各城市、尤其是城市常住人口、一般地方公共预算收入不达标的地级市申报轨道交通建设规划。

  在严格管控的2021年,我国虽然又有5个地市开通运营地铁,但全国已开通的43座城市过去一年新建地铁里程仅为1159.82公里(每座城市*均约新增26.97公里)。同时对于各地市上报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进一步严控,2021年全年仅有佛山(第二期)、青岛和无锡(第三期)的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得以批复。那么过去一年在疫情防控下全国43座已开通地铁的城市中,有哪些城市分别在地铁里程、客流总量和客流强度三个方面表现出色呢?

  城市地铁里程排名——上海保持领先

  2021年我国共计有43城开通运营地铁线路(含轻轨、磁悬浮),其中相较于2020年新增5城,分别为洛阳、绍兴、嘉兴(海宁)、芜湖和佛山。

  从运营里程来看,超过100公里以上的城市达到了24座,相较于2020年新增了2座,分别为南昌和无锡。

  运营里程方面>800公里的城市1座——上海;

  运营里程>500公里的城市有3座——北京、广州、成都;

  运营里程>300公里的城市有5座——武 汉、南京、深圳、重庆、杭州;

  运营里程>200公里的城市有6座——青岛、天津、西安、苏州、郑州、大连;

  运营里程>100公里的城市有9座——宁波、长沙、合肥、昆明、南昌、南宁、沈阳、无锡、长春。

  以上运营里程超百公里的24座城市中,直辖市、省会和计划单列市占到22座,其他地级市2座。

  截止到2021年底,上海市轨道交通全网络运营里程(含磁悬浮)达到829.60公里,成为我国首座运营里程突破800公里的城市,其中全自动驾驶线路运营里程也已增至167公里。

  上海市首条地铁1号线开通运营于1993年5月28日,随后在2007年、2009年分别迎来了多条线路开通运营,并在2020年运营里程超过北京位居全国第一位。目前上海在建地铁线路有7条,总计约161.1公里,分别将于年建成开通;拟建线路6条,约146公里,计划将于年开工建设及建成运营。

  “十四区”期间,上海市将计划建成轨道14号线、18号线一期,加快建设13号线西延伸、19号线、20号线一期、21号线一期、23号线一期等线路,加快规划建设12号线西延伸、15号线南延伸等,进一步提升中心城轨道网络覆盖密度,并加大川沙、宝山、虹桥、闵行四个主城片区轨道通达性,推动轨道交通覆盖所有区,到2025年市区线和市域(郊)铁路运营总里程达960公里,大概率成为我国首个运营里程超过一千公里的城市。

  城市地铁里程排名——武 汉强势回归

  另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城市是——武 汉!

  2020年12月31日,武 汉市第四期地铁建设规划获*批复,这也算是给武 汉疫情一周年后的一份城建大礼。

  过去一年武 汉市地铁5号线和16号线相继开通,运营总里程增至435.24公里,全国排名也一举上升3个位次,暂列全国第五位,中部地区第一位。

  当前武 汉市在建地铁线路有4条(11号线东段二期、12号线、19号线和前川线),总计约133公里,预计将在2024年全部建成通车;同时根据武 汉第四期地铁建设规划显示,武 汉拟建线路还有6条(10号线二期、11号线三期、13号线、14号线、20号线和阳逻线二期),总计约152.2公里。根据武 汉“十四五”规划显示,到2025年武 汉市将形成 14 运营线路、总长约600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体系,助力武 汉建设现代化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城市地铁增幅排名——省会城市发力,成都等11城无新增里程

  2021年各城市新增地铁运营里程方面,仅有上海和武 汉新增里程达到百公里(101.60公里)和接近百公里(96.30公里),反应在地铁最新里程数排名中,哈尔滨、南昌和贵阳,分别以新增47.89公里、39.60公里和40.60公里全国名次攀升了8个和4个位次。

  2013年6月,哈尔滨地铁1号线正式开通运营,这也意味着我国首条高寒地区地下有轨交通建成通行。哈尔滨曾在70年代和80年代根据不同需求分别组建筹备过地铁建设,但也因为不同原因(资金和发展方向)叫停和搁置了已经开工的地铁工程。直到2005年,在经历多轮编制和上报后《哈尔滨市轨道交通一期工程总体设计》正式进入审批,并在2007年得以批复,2008年开始拆迁工作,同年9月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全长14.33公里,建设周期为4年;2017年哈尔滨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通车试运营;2021年哈尔滨地铁2号线一期、地铁3号线东南半环开通运营,哈尔滨地铁运营总里程达到79.61公里,新增47.89公里,全国城市里程排名上升至第27位,攀升8个位次。

  目前哈尔滨在建线路为地铁3号线二期工程西北半环,预计将在2023年开通运营;拟建线路7条,总计约203公里。根据哈尔滨“十四五”规划显示,到2025年哈尔滨地铁通车里程将达到92公里,形成“十字+环线”的轨道交通网络。

  此次哈尔滨、南昌和贵阳在全国地铁里程排名中增势显著的原因,一方面在于省会城市加大了地铁投资力度,另一方面在于其他部分省会城市2021年并无新增地铁里程。

  这些并无新增地铁里程的城市有11座,分别为:成都、长沙、昆明、沈阳、福州、温州、呼和浩特、东莞、乌鲁木齐、兰州和太原。

  以上城市中成都于2020年共有5条线路开通运营,同年也创造了全国城市一年开通地铁线路和新增地铁里程两项第一,截止到2021年底共开通运营地铁线路12条,总计518.5公里;同时在建线路共计9条,总长约218公里,将于年建成;在不断发展轨道交通的.同时,也在大力拓展TOD建设以TOD建设引领城市空间优化和公共服务体系重构,打造城市消费新场景,大力发展流量经济,加快形成15分钟生活圈,整个“十四五”期间,成都的轨道交通发展还将再进一程。

  无新增里程的城市中,根据当前各城市地铁客流强度显示,长沙和沈阳无疑是最为迫切需要开通更多里程的城市之一。

  截止到2021年11月,长沙市月客流强度达到了1.103(万人次/公里),位列全国第5位;沈阳以1.07的月客流强度紧随其后位列第6位;目前两座城市已运营地铁里程数还未超过200公里,其中长沙市在建线路6条(含磁悬浮),总计约162公里,计划将于年建成通车,其中2022和2024年长沙市将迎来新增里程爆发期,全国城市地铁里程排名也会相应上升;沈阳当下在建线路5条,总长约138公里,计划将于年建成通车,其中2025年是沈阳多条线路集中通车的关键期,届时沈阳的全国里程牌名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2021年全国城市地铁客流量排名公布(扩展4)

——2018教育部全国一本大学排名及分数线公布200篇

2018教育部全国一本大学排名及分数线公布1

电子科技大学(沙河校区)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北京邮电大学(宏福校区)
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
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
西安交通大学(医护类)
西南医科大学(原泸州医学院)
郑州大学(中外合作办学)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2021年全国城市地铁客流量排名公布(扩展5)

——*十大河流流量排名3篇

  *是世界上河流最多的国家之一。*有许多源远流长的大江大河。其中流域面积超过1000*方公里的河流就有2221条 。*的河流,按照河流径流的循环形式,有注入海洋的外流河,也有与海洋不相沟通的内流河。公认的*十大河流分别是长江、黄河、黑龙江、松花江、珠江、雅鲁藏布江、澜沧江、怒江、汉江、辽河。若以以流域面积为标准,则为长江、黑龙江、黄河、珠江、塔里木河、海河、雅鲁藏布江、辽河、淮河、澜沧江。

  1、长江——全长6397千米(通常说6300余千米),长度居*第一位,世界第三位。

  2、黄河——全长约5464千米,世界第五长河。

  3、黑龙江——有南北两源,总长度自海拉尔河源算起,全长约4478千米,以克鲁伦河算起,总长约5498公里。*境内长度约3474千米。

  4、珠江——全长2320千米,年径流量3300多亿立方米,居全国江河水系的'第2位,仅次于长江。

  5、澜沧江——干流全长4909千米,*境内长2161千米。

  6、雅鲁藏布江——*境内全长约2057千米,流域面积约24万*方公里。

  7、怒江——全长3240千米,*境内全长2013千米,*境内流域面积13.78万*方公里。

  8、松花江——全长1927千米,流域面积55.68*方公里。

  9、汉江——全长1532千米,流域面积17.4万*方公里,长江最大的支流。

  10、辽河——全长1435千米,总流域面积21.9万*方公里,发源于河北省*泉县光头山,流入渤海。

  一、*十大河流排名(以长度为标准)

  1、长江:6300公里

  2、黄河:5464公里

  3、黑龙江:3474公里

  4、珠江:2400公里

  5、澜沧江:2179公里

  6、塔里木河:2030公里

  7、怒江:2013公里

  8、雅鲁藏布江:1940公里

  9、辽河:1430公里

  10、海河:1090公里

  二、*十大河流排名(以流域面积为标准)

  1、长江:180.7万*方公里

  2、黑龙江:88.4万*方公里

  3、黄河:75.2万*方公里

  4、珠江:45.3万*方公里

  5、塔里木河:43.55万*方公里

  6、海河:31.78万*方公里

  7、雅鲁藏布江:24.6万*方公里

  8、辽河:21.9万*方公里

  9、淮河:18.7万*方公里

  10、澜沧江:16.5万*方公里

  三、世界十大河流排名

  1、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全长6750千米,流域面积约287万*方千米。

  2、第二名:亚马逊河,全长6436千米,其流域面积691.5万*方千米。

  3、第三名:长江:全长6300多千米,年*均流量每秒31900立方米。

  4、第四名:密西西比河,全长6262千米,流域面积322万多*方千米。

  5、第五名:黄河,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4.5万*方千米。

  6、第六名:鄂毕河,全长5410千米,流域面积297.5万*方千米。

  7、第七名:叶尼塞河,全长5400余千米,流域面积260万*方千米。

  8、第八名:湄公河,全长约4900千米,63万*方千米。

  9、第九名:拉普拉塔河-巴拉那河,全长4700千米,河口年*均流量每秒25700立方米。

  10、第十名:刚果河,全长4640千米。流域面积约370万*方公里。

2021年全国城市地铁客流量排名公布(扩展6)

——2021年十大语文差错公布

2021年十大语文差错公布1

  1月6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21年“十大语文差错”,其中包括“六安”的“六”误读为liù、“蔓延”误为 “曼延”、“接种疫苗”的“种”误读为zhǒng等。

  一、 “六安”的“六”误读为liù。

  2021年,国内疫情出现多点散发态势。5月16日,安徽省六安市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在相关新闻报道中,有媒体将“六安”的“六”读作liù。“六”是多音字,读liù指数字,即比五大一的正整数,读lù用于地名,如江苏*。安徽“六安”的“六”读lù,权威辞书是这样注音的;民政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也是这样标注的。

  二、“蔓延”误为 “曼延”。

  2021年底,新毒株奥密克戎造成国际疫情继续扩散。不少媒体在报道中将疫情“蔓延”误作疫情“曼延”。曼,本指长、远。曼延,指连绵不断,描写的是静态对象,如“群山曼延”。蔓延,本指蔓草等向四周延伸、扩展,引申泛指向周围延伸、扩展,描写的是动态变化的对象。病毒扩散,应用“蔓延”。另外,媒体上还有用“漫延”的。在指向四周扩散的义项上,“蔓延”“漫延”可视为异形词,现在多主张用“蔓延”。

  三、“接种疫苗”的“种”误读为zhǒng。

  2021年,接种疫苗是头等大事。遗憾的是,不少人将“接种”疫苗误读为“接zhǒng”疫苗。“种”是多音字:读zhǒng,表示事物,主要是名词,指种子等,也作量词,指种类;读zhòng,表示动作,是动词,如种地、种植;读Chóng,用于姓氏。接种疫苗就是把疫苗注射到人或动物体内,用以预防疾病。这个“接种”显然是动作,应读“接zhòng”。

  四、“途经”误为“途径”。

  “流行病学调查”(简称“流调”)工作中,个人行动轨迹是重点。在个人旅居史描述中,不少公告将“途经”误为“途径”。“途经”,动词,意思是中途经过某地,如“从北京途经南京到上海”。“途径”,名词,意思是路径,多用于比喻,如“解决问题的途径”。“途经”和“途径”语义不同、用法不同,把“途经中高风险地区”写为“途径中高风险地区”是错误的。

  五、“必需品”误为“必须品”。

  疫情防控必须确保人民群众生活必需品的充足供应。如2021年12月23日,西安封城,封闭式管理期间,为保证群众粮食等生活必需品供应,志愿者送货上门。一些媒体在报道中,将“生活必需品”误作“生活必须品”。“必须”和“必需”都强调“一定要”。然而,它们的搭配对象不同。“必须”是副词,只能跟动词搭配,不能与名词连用,不能构成所字结构。“必需”是动词,可以与名词连用,可以构成所字结构。“品”即物品,名词性成分,只能跟“必需”搭配使用。

  六、“赓 续”误为“庚续”。

  2021年,“赓 续红色血脉”的说法常见诸媒体,遗憾的是,不少地方将“赓 续”误为“庚续”。“庚”的常用义是指天干第七位,又指年龄,如“同庚”“年庚”。“赓”本义指连续、继续。典籍中“赓”多指歌咏吟诵的接续唱和,如“赓咏”“赓酬”“赓韵”等。如今,“赓”指继续,“赓 续”是同义连用,复指强调。现代汉语中“庚”不表示继续,“赓 续”不能写成“庚续”。

  七、“失之偏颇”误为“有失偏颇”。

  电视剧《觉醒年代》里,*曾说过“二十年不谈政治”,第27集中*说道:“当初说这句话有失偏颇了。”其中,“有失偏颇”有误,应改为“失之偏颇”。“有失”即失去,强调的是“失去”的对象,与褒义词连用,如“有失公正”,就是指失去了公正。而“失之”的“失”指失误、失当,“失之”分析的是失误的原因,与贬义词连用,如“失之狭隘”。“偏颇”指偏向一方、不公*、不公正,因“偏颇”而造成失误,当称“失之偏颇”。

  八、“血脉偾张”误为“血脉喷张”。

  2021年8月1日,苏炳添以9秒83的成绩晋级东京奥运会百米决赛。不少媒体在报道中称,这一惊世骇俗的成绩令人“血脉喷张”。其中“喷张”有误,正确的写法应是“偾张”。“偾”读fèn,指亢奋,“偾张”指扩张突起,“血脉偾张”意为血液流动加快,血管膨胀,青筋鼓起,多用来形容激动、亢奋、激情。“喷张”指张裂喷射,“血脉喷张”即鲜血喷射,用来形容情绪激动显然不合情理。

  九、“情结”误为“情节”。

  2021年,*精心筹备北京冬奥会。*人对冬奥会寄托了很深的情感,一些媒体在相关报道中将冬奥“情结”误成了冬奥“情节”。“情结”指很深的情感,深藏心底的感情,如“思乡情结”,或指心中的`感情纠葛,如“化解不开的情结”。“情节”指事情的变化和经过,如“故事情节”,或指犯罪或犯错误的具体情况,如“案件的情节”。*人重视冬奥会,不遗余力地筹备北京冬奥会,寄托在其中的深情当然应称“情结”而不是“情节”。

  十、“行拘”误为“刑拘”。

  2021年10月21日,北京*针对某知名人士嫖事件进行通报,称违法人员对违法事实供认不讳,目前均因触犯治安管理法被朝阳*分局依法行政拘留。有媒体在报道中将“行拘”误成了“刑拘”。“行拘”是“行政拘留”的简称,“刑拘”是“刑事拘留”的简称,两个简称读音相同,但含义相差很大。上述人士嫖触犯的是《治安管理处罚法》,这是行政法,因此适用的是“行拘”。如果触犯的是《刑法》,那适用的就应该是“刑拘”了。

2021年全国城市地铁客流量排名公布(扩展7)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全国排名,2018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排名及分数线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全国排名,2018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排名及分数线1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以下内容仅供2023年考生参考,具体分数以官方为准

考上一所顶尖高校是广大学子们的心愿,那么除了清华北大以外,还有哪些高校比较好呢?下面小编整理了中国最好100所大学排名一览表以供大家参考,如下:

2022全国大学排名前一百强(校友会版本)

根据校友会2022中国大学排名榜得知,北京大学全国排名第1名,雄踞榜首。清华大学居第2,中国科学院大学列第3,上海交通大学则并列排名第3名,名列前10强的其他高校为:

1、北京大学:全国排名第1名。

2、清华大学:全国排名第2名。

3、中国科学院大学:全国排名第3名。

4、上海交通大学:全国并列排名第3名。

5、浙江大学:全国排名第4名。

6、武汉大学:全国排名第5名。

7、南京大学:全国排名第6名。

8、复旦大学:全国并列排名第6名。

9、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全国排名第8名。

10、华中科技大学:全国排名第9名。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2022中国最好100所大学排名一览表

榜单显示,在校友会年中国大学排名中,北京大学16次问鼎中国大学排名冠军,清华大学4次赢得中国大学排名第一,问鼎校友会2022中国最好大学排名冠亚军,当之无愧地赢得“2022中国最好大学”桂冠,是2022年中国高考最优秀考生的首选。其次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排名相对靠前,绝对算的上是中国比较好的大学。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2022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总榜)

说明:由于以上已经为大家整理了中国前100强大学排名,因此以下排名已经剔除“全国大学排名前一百强”,具体如下:

北京大学是一所名誉海内外的顶尖高等学府,堪称国内高校天花板,自然备受海内外莘莘学子们的青睐,关于北京大学的实力自然是毋庸置疑的,在全国范围内可以说与清华大学一样处于顶尖的水平,虽然我们都知道北京大学很强,但也是有必要知道该校到底强在哪里,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北京大学的具体情况吧。

北京大学是我国最顶尖的高等学府之一,是985也是211,更是C9联盟成员之一,多年来始终与清华大学难分上下,该校不管是师资力量、还是学科建设方面都具备着极大优势,具体情况如下:

北京大学师资力量这一块儿自然是没的说的,拥有教职工(不包含博士后)21183人;专任教师数7317人,其中,按职称划分:正高级2217人,副高级2231人;更汇聚了中国科学院院士7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9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5人,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13人,“万人计划”入选者28人,还有一大批杰出优秀人士。

北京大学在学科建设方面更是不容小觑,拥有41个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18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1个学科进入全国前1%。在国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21个学科获评A+,11个学科获评A,3个学科获评A-。

清华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A类、“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学校办学历史极为悠久,最早可追溯至1911年始建的清华学堂,校名“清华”源于校址“清华园”地名,是晚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其建校的资金源于1908年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随后在历经清华学校、国立清华大学,南迁长沙与国立北京大学、私立南开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46年迁回清华园,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清华大学才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虽说地处寸土寸金的首都北京,但是办学规模还是非常可观的,校园面积联系客服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dx/147670.html

}

  新疆大学2023年各省录取分数线(预测)

  新疆大学,这院校是位于乌鲁木齐,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B类)、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教育部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合作共建高校。下面给大家整理了关于新疆大学2023各省录取分数线(预测)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

  新疆大学2023各省录取分数线(预测)

  由于2023年新疆大学高考录取分数线还未公布,同学们可以对照一下往年高考分数,以供参考!

  2022新疆大学在部分普通省份录取分数线

  新疆大学各省最低录取分数线,其中,2022年新疆大学在山西最低录取分数线521分,2022年新疆大学在河南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11分。供广大考生参考查阅。

  2022新疆大学在新高考地区最低录取分数线

  新疆大学各省最低录取分数线,其中,新疆大学在新高考省份中河北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33分。新疆大学在辽宁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94分。供广大考生参考查阅。

  全国一本大学排名2022最新排名榜(理科)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全国理科一本大学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以下是具体的学校名单及排名表: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电子科技大学(沙河校区)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
北京邮电大学(宏福校区)
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
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
湖南师范大学(地方专项)
长沙理工大学(地方专项)
湖南科技大学(地方专项)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地方专项)
湖南中医药大学(地方专项)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地方专项)
湖南农业大学(地方专项)
湖南工商大学(地方专项)
湖南工业大学(地方专项)
湖南理工学院(地方专项)
衡阳师范学院(地方专项)

  全国一本大学排名2022最新排名榜(文科)

  全国文科一本大学有: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南京大学等等,以下是具体的学校名单及排名表: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
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

  以上数据仅供参考,具体视实际情况而定。

  第一步:分析历史数据:了解到自己的高考成绩排名后,接下来要依据这个排名,找到近三四年同样排名在当年所对应的分数,再用这个分数与近三四年各院校当年 投档线 进行比对,初步估计目标院校今年的投档线水平。对于那些预估投档线水平高于自己分数,但跳一跳又可能够得上的院校,称之为“冲一冲”的院校;对于那些预估投档线水平与自己分数大致相当的院校,称之为“稳一稳”的院校;对于那些预估投档线水平低于自己分数的院校,称之为“保一保”的院校。

  第二步:进一步缩小目标院校范围要从院校办学类别、所处地域、办学实力和特色、办学条件、办学历史、行业口碑等方面,结合自己的偏好,对以上“冲稳保垫”四个层次的目标院校进一步筛选,缩小范围。

  第三步:查看招生计划看看你初步认定的那些院校今年在考生所在地招生的具体情况,如招生总人数是多少、有哪些专业招生、各专业招生计划是多少、备注栏都说了些什么等等。综合比对后,你可以在“冲稳保垫”四个层次分别圈定若干备选院校。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疆大学确实好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