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怎么能学好不背书能学好吗?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学习对大家来说都非常重要,不过,学习不是死读书,而要讲究方法的。那么,都有哪些实用的学习方法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效的学习方法,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在一年之初,人们往往有着种种雄心勃勃的打算。然而,心理学家经调查发现,有23%的愿望会在新年的第一周内成为泡影;有45%的愿望会在新年的第一个月中宣告无望;有60%的愿望会在半年内以失败告终。

  在学习上也是这样。许多学生在考试失利后,总爱狠命发誓:我一定好好学习,一定抓紧时间,一定要有计划,一定要认真仔细……可到下次考试时,“一定”一个也没落实,上次所犯的错误这次依旧再现。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一句非常有价值的话:“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只有熟练得 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

  其实,许多同学也知道学习要订计划,要注重积累,要劳逸结合,要注意总结。然而这种“知道”之所以老是停在“知道”,没有转化成相应的切实体验,进而带来学习的进步与成功,乃因为没有将它们落实于具体的措施,转化成相应的习惯。

  习惯是最重要的,但习惯也是最难建立的。以前我上中学时,学习常常打疲劳战,久而久之,感到身体不支,效率降低。我也老提醒自己要注意休息,劳逸结合,锻炼身体,可一学起来就什么都忘了,或老是想着 “过一会儿再锻炼吧”,结果就一气学到了睡觉之时。

  我觉得这样下去不行,“劳逸结合”不能老停留在口头上、观念中,而不见诸于行动。于是,我在计划中规定到整点时间必须休息和锻炼,把“注意劳逸结合”、“要锻炼身体”等口号写在醒目的位置上,甚至在做作业之前写在书上、本上。不光如此,我还设置好了时钟的闹铃,让它到整点时来个“铃声大作”,吵得你不得不停下笔来。

  如此“奋战”了许久,我才使“劳逸结合”真正成为了自己生活的现实。

  学习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所涉及的因素很多。从学习的能力因素来讲,有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思考能力等;从学习的过程来说,涉及到听课、作业、练习、复习、考试等诸多环节;从学习的科目来看,又有数学、物理、化学、语文、外语等等。这么多因素、环节、方面,抓起来着实不易,这就需要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有一种系统管理的思想和能力,有章有法,持之以恒,而不能想起什么就抓什么,喜欢什么就做什么,把学习弄成了一种杂乱无章的、低效的活动。

  要治理好一个国家,必须健全法制;要管理好一个企业,也必须完善规章制度。只有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社会和单位才能正常和高效地运转。

  对于学习者来说,尤其是那些还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学习者,也应该给自己立一部“学习法”,或者说是学习的规章制度。从听课、做作业、搞好复习,到学好数理化等各科科目,都给自己订好明确的要求,让自己自始至终、一丝不苟地去贯彻执行。

  我自己就是这种“学习法”的受益者。上中学时,我就给自己逐步订立了多项规定。比如关于“作业”,我曾制订的规定有:1、先复习,后做作业。2、作业要限定时间。在限定时间内,专心致志,不做其它无关的事。3、做作业要坚持独立思考,不轻易请教他人,更不能去看、抄他人的作业。4、作业经老师阅后,对所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找出原因并加以订正……

  订了这种“学习法”后有诸多好处:首先,它加强了我行为的目的性,知道自己在学习中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其次,起到了督促提醒的作用,由于通过“学习法”的反复强化,把许多正确的做法逐渐转化为习惯;再次,便于总结分析,找出问题。

  要制订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

  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是使学习紧张、有序、高效地进行,实现既定目标前提和保证。

  1)全面分析,正确认识自己。要找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明确自己学习的特点和发展方向,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发挥的最佳才能。

  2)结合实际,确定目标。订计划,不能脱离自己的学习实际,目标不能定得过高或过低,要依据:

  (1)知识和能力的实际。

  (2)“欠缺”的实际。

  (3)时间的实际。

  (4)教学进度的实际,确定目标,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达到为宜。

  a、学习知识目标。

  b、培养能力目标。

  c、掌握方法目标。

  d、达到成绩(分数)目标。

  3)长计划,短安排。长计划是指明确学习目标,确定学习的内容,、专题大致归划投入的时间。短安排是指具体的行动计划。即每周每天的具体安排和行动落实。

  4)突出重点,不要平均使用力摩擦气,所谓重点,一是指自己的弱科,或成绩不理想的课程,或某些薄弱点。二是指知识体系中的重点内容。订计划时,一定要集中精力、集中时间保证重点。

  5)计划要全面,要与班级计划相配合。计划里除了学习时间外,还要有进行社会工作、为集体服务的时间。有保障睡眠的时间。时间安排不能和班级、家庭的正常活动和生活相冲突。

  6)安排好常规学习时和自由学习时间。常规学习时间(即基本学习时间),指的是用来完成老师当天布置的任务,消化当天所学知识的时间,

  7)脑体结合,学习和其他活动应相结合。安排计划时,不要长时间的从事单一活动:

  a、学习和体育活动要交替安排,如学习了两个学时,就要去锻练一会,再回来学习。

  b、文科、理科要错开来学习,相近的学习内容不要集中在一起学习。

  c、同一学科的材料用不同的方法学习。

  8)提高学习时间利用率。

  a、一天的开始和结尾的时间,可安排着重记忆的内容。

  b、心情比较愉快,注意力比较集中,时间可安排比较枯燥的内容,或自己不大喜欢的内容。

  c、零星的,或注意力不易集中的时间,可安排最感兴趣的内容,或作习题。

  9)计划要留有余地。

  10)注意效果,定期检查,及时调整。检查的内容:

  a、计划中的学习任务是否完成?

  b、是否基本按计划去做?

  c、学习效果如何?

  d、总结得失,找出偏差,分析原因,以利改进。从而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激励,自我调整。

  掌握预习的方法和技巧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工人建房要备料,农民种地要备耕,军队打仗要备战,教师教书要备课,学生学习要备学(即预习)。预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不仅能提亮学习效率和质量,还能提高自学能力。搞好预习,主要把握以下几点:

  1)选择好预习时间。预习的时间一般安排在做完当天功课后的剩余时间,并根据剩余时间的多少来安排预习时间的长短。如果剩余时间多,可以多预习几科,预习钻研的深入一些。反之,就把时间用于预习薄弱学科。

  2)迅速浏览一遍即将学习的新教材。这时要了解教材主要内容,弄清哪些是自己一看就懂的,哪些内容自己没有读懂。

  3)带着问题,边思考边读第二遍。对于自己没有读懂的内容,在第二次阅读时,头脑里要始终带着这个问题,深入思考,仔细钻研教材,这时的阅读可适当地放慢些,遇到困难可以停下来,翻翻以前学过的内容或者查阅有关的工具书,、参考书,争取以自己的努力攻克难题。对于经过努力不能解决的问题,也不必免强,可以把问题记下来,留在听课时解决。

  4)边预习边做好预习笔记。预习笔记有两种:一种是做在书上的,一种是做在笔记本上的。在书上做的,要边读边做,以在教材上圈、点、勾、画为主。所圈点勾画的是教材的段落层次每、部分的要点,以及一些生偏的字句。也可以在书上的空白处做眉批,写上自己的看法和心得体会。写上自己没读懂的问题。在笔记本上做的预习笔记,既可边读边记,也可以在阅读教材后再整理。整理的内容包括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部分的摘抄、心得体会,本节讲授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预到的疑难点是什么,自己是如何解决的?查阅了哪些参考书或工具书,所查阅的资料中有价值的部分的摘抄及心得体会。

  5)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采用不同的预习方法。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特点,应有不同的预习方法。如语文,首先要扫清生字词障碍,再分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风格及方法等。数学要把重点放在概念和原理的掌握上。等等。

  把握听课的方法技巧

  1)做好听课前准备。一是准备好学习用具。包括课本、笔记本、作业本、文具盒等,整齐地放在桌面上,以随时取用,暂时不用的都收起来。二是心理要清静,耽心忧虑紧张疲劳的东西必需消除。

  2)要抓重点。一是根据课前预习的情况,注重听自己预习时没弄懂的部分,争取通过老师的讲解,把疑难问题解决了。二是要抓住老师讲课内容的重点。要善于抓住老师讲课中的关键的字、词、句,抓住老师反复强调的重点内容。

  3)要以理解为主,眼耳口手脑齐上阵。听课的关键在于对老师讲课内容的理解,而老师讲课的时间有限,稍不注意,就可能影响理解。这就需要各种感官齐上阵,来促进理解。眼要盯着老师的板书和老师的表情动作。耳要听清楚老师讲课的内容,要听得准确,要听出重点,听出弦外之音,听出老师讲课的意图。口要跟着老师默默重复老师讲解的重点内容。手要有选择的记取重点、难点、疑点和板书,或者精僻字、词。脑要跟着老师积极思考,思考老师为什么这样认识,其思路、方法和技巧是什么。理解了以后就好记忆,就容易做作业、复习和巩固了。

  4)要主动学习,做听课的主人。主动学习一是主动探寻课文的重点难点疑点,对这些重点难点疑点要敢于提出自己的疑异。二是对老师的讲解也要主动探寻,老师为什么这样认为,有疑异要及时提问。三是对自己不懂的问题不要装懂,要及时提问。

  5)要适应老师的教学特点。不同年龄、性别的科任老师有着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风格和特点,我们应该善于适应之。要善于体会老师的方法、技巧和风格,总结经验,提高听课效果和质量。不能因为不合自己的口味,而将“肉”扔掉。

  6)做好听课笔记。课堂笔记主要记载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疑点,以及老师的板书和思路。如果当来不及记,课后要补上,以便以后理解、复习和记忆之用。

  掌握做作业的方法技巧

  1)先复习后做作业。复习是做作业的前提和关键。只有复习得好,作业才能做得好。作业前先把老师讲的内容认真仔细地看一遍,确实理解了做作业才能既快又准。

  2)认真审题。首先要弄清楚题目的内容和目的。题目所给的条件和要求是什么,有没有潜在的、隐藏的条件,要求需要几

}

宣恩县第一中学高三学生自发站起来背诵,前排一男生背书十分投入,大汗淋漓。部分网友看到后评论“一顿操作猛如虎,试卷下来二十五”。

对此,班主任回应:现实是这个孩子从班上基础比较差到现在稳居班上前三,一本妥妥的,努力还是有用的。


如果记忆时很高兴,那么在高兴时,测试出来的成绩,比在难过时的成绩更好;
如果记忆时情绪高涨,那么测出的成绩,比在情绪低落时的成绩好!

有研究表明:
在小房间里记忆之后,一些人到大房间进行测试,另一些人在小房间内测试。结果小房间内测试的人,成绩会更好。

如果考试时换了教室,没考好是正常的。不怪你、不怪老师,怪教室!

其实,以上两点无非说明:

人们的记忆,真的很容易受到情绪和环境的影响。
如果想拥有好的记忆效果,那么一定要打破这个惯性、摆脱这两点因素的影响!
用分散学习的方式,代替集中学习

- 昨天上课,老师指定要背课文。
- 你今天早晨醒来一睁眼,就大声读了3遍背诵内容。
- 在去学校的路上,又默默背了5、6遍,完全记了下来。
- 那么,只要在课前多翻一次、分散了3次的记忆效果,比你一整个早自习都在大声背诵,绝对要有效的多!

利用一个集中的时间段,将所要学习的材料连续反复学习多次,直到熟记为止,这个方式称为集中学习

把所要学习的材料,分散在几段有一定间隔的时间段进行学习,这叫分散学习。


因为分散学习你打破了情绪和时空对你的限制,在不同情境下学习背诵,就说明你能在不同的状态里,都能够记住想要记忆的内容了!
记忆还要分类、分方法吗?
不同的内容,自然需要不同的记忆方法
背诗词,背古文,背课文,背英语……这些都需要精确记忆。但诗词背诵相对简单,一部分人胡乱朗读几遍都能背下来,我们就会以为任何东西,都能用这套方法去背诵。

有些文章很长,花了很长时间也无法熟练背下来,好不容易背下来了,过程也很痛苦。我们常常又轻率地得出结论:背诵很痛苦、自己的记忆力不够用。

其实,这些方式和态度都不对!

对于那些不押韵的、不顺口的、又比较长的文章,尽量避免去努力用短时间、在当天就把它背下来。可以先朗读几遍,把整篇文章能够读得通顺、读得流利以后,再去背,就要轻松很多。

朗读时,你甚至可以不去管文章的意义的“望天书”、“有口无心”地朗读。特别是比较困难的古文。古代很多私塾,就是这样训练学生的:在不讲解意义的情况下,就让学生反复朗读文章。

等到读熟以后再听老师讲解,理解意义就会毫不费力!

最好安排每天只朗读一遍,而不是在一天之内,或一节课内,连续不断地朗读同样的文章。

读得顺口了、意义理解了,文章的大多数内容其实已经悄悄地、自动地被记住了。最后的背诵努力,只是去攻克个别的困难词句,或者文章中一些不太自然的意义转折和上下文的连接方式。

有些背诵则不需要完全的精确。比如说历史、地理、政治时,我们记住的东西,意义上和书中相同就可以了,文字上有些小差异并没有关系。这种只需要意义性背诵的知识,一般来说内容都特!别!多!

很多人背这种知识喜欢背完第一章,再背第二章,一章一章地背。不过常常背到第二章,又发现有些第一章的知识忘了。有的学生又倒回来复习第一章;不少同学到最后考试时,还是前几章打转…

正确的背诵方式,应该是把本书从头到尾阅读两三遍,熟悉所有知识,然后再对知识进行总结和标记,最后进行背诵。

1. 阅读要快。像读休闲小说一样,尽可能一次把整本书读完。
2. 总结和标记。可以另拿本子作笔记,也可以直接在目录上写内容提示,或在章节前写总结提纲,或在正文中对关键词作标记。
3. 找到一个关键词。大脑中只要想出了这个关键词,就可以恢复整句话。
4. 做标记要简洁。当然,你也可以去尝试标记得更多,然后对比各种标记风格的效果。标记是为了方便下一次复习或背诵时,眼睛迅速定位到重点和关键词。因此,最好不要满篇都是标记。

通过阅读,熟悉了所有知识以后,凭着“常识”或“直觉”,就能蒙出两三个要点。剩下蒙不出的要点,才是真正需要付出努力来记忆的难点。

最后阶段才是真正的冲刺背诵。这时,大脑中已经形成整个知识的框架,有些要点已能背出。背不到的,也是比较熟悉,呼之欲出,只差临门一脚,反复诵读两三次,就能轻松背出了。

怎么能变得“过目不忘”?

1.朗读时,语速要慢。
2. 一边朗读,眼睛一边看后面的内容,思维会复述前面的内容,然后判断哪些词是易混易忘的,是难点,哪些词是关键词。(多试几次你也可以!)
3. 针对这些难点和关键点,在文字还没从眼前消失之前,大脑中不断地作各种加工。
- 有一次,和一个十多岁的小孩交谈,他说班上某同学背古文不行,无论怎么背,就是背不到。听他这么一说,我当然知道他背古文肯定不错。于是,就找了段古文,和他进行比赛。
- 他先朗读一遍,我再朗读一遍。然后,他开始尝试背诵。原以为他可能需要提示几个字,才能背下来,没想到,他直接就全部背!出!来!了!
- 我吓了一跳!还好,接下来我也面无表情地全部背了出来,虽然思维中经历了一番翻江倒海。这个比赛,他对我是“让先”,表面上大家都很轻松,但在暗中我已是拼尽全力。

所以说,这个世界上确实有很多人有“过目不忘”的本事。但其实我没有,我只能凭借其他思维能力在大多数知识上,假装“过目不忘”。

要抵抗遗忘,最好的手段就是把记忆过程拉长到很多天,变集中学习为分散学习。经历了其他干扰信息的洗礼,摆脱了对情境和情绪依赖以后,形成的记忆,也会遗忘,但遗忘速度会慢很多。

而且,从熟读到总结再到背诵,在这个分阶段的过程中,所有的知识几乎是同时达到可背诵的状态。不会像一章一章背诵那样,背到后面,又忘了前面,到处都是补不完的窟窿,填不完的坑。

所以,就算有“过目不忘”的能力,也未必能用、未必好用。

没有“过目不忘”的能力、借助有效的技巧,一样可以轻松地快速地背诵。

学霸也有软肋,我只和自己比

——薛婧琳,北京大学药学院大一学生

我最喜欢化学和生物,最不擅长的是语文,对文科类知识也没什么积累。到中考的时候只能去分析语文的题型,背一些关键的知识点,多读一些书。

到了高中的时候,古诗文考试都是一些陌生的内容,根本看不懂。我当时就去买了一些常考诗人的作品集,比如,李清照的诗词全集,每天睡觉前看两篇原文和注释。刚开始真的很痛苦,看不进去。但是想想自己的语文成绩,只能逼自己。大概过了三个月后,突然发现,再看到诗歌时,突然感觉有些亲切了。

就这样坚持了一两年,再面对古诗词大题时,就能很清晰的理解诗人写这首诗的背景,情感了。

最让我头疼的是作文,每次考到议论文我根本就不会写,很头疼。后来,我就开始分析好的文章,比如,当时就看人民日报,分析头版文章的结构,再去模仿。不知道写什么,就去收集好词好句,每天背一句。这样坚持了大半年,下笔的时候不知道怎么表达就引经据典,分慢慢就上去了。

我平时特别努力,但是也有考试没考好的时候,心情特别不好。

刚拿到成绩时,会怪自己不努力。但是分析完试卷,会发现自己还是有进步的地方。不能觉得自己考差一次,就放弃学习。我只需要和自己比,这次查漏补缺,下次进步的空间更大。

我在初中时,考再差都没关系,只要我把错题本拿给父母看,他们觉得只要我改了就行。高中时,我原本是100多分的水平,才考了80几分,成绩很不稳定。父母就会问我老师,这段时间的学习情况。

因为我学习很认真父母也不会说我,就会陪我看看试卷,分析我的做题方法,看看错的分都是哪些知识点,什么题型。比如,物理考力学时我能拿90分,考电磁学只能拿80分,就知道电磁的知识掌握的不牢固。

在成绩上,可以说我父母和我都保持很好的心态,就是自己踏踏实实努力,而不是因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差异)而自责。

就像我最后大学志愿选择医药专业,是因为我本来就喜欢化学,生物,觉得能掌握一门技能,学一身能救人的本事,就不会在身边人出事的时候无能为力。

未来会专心做科研,不去对比别人怎么怎么好,只求自己多进步一点。

长大后才知道,父母“逼”一把有多重要
——曹传溥,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大一学生

我最感谢我妈妈的是,小时候让我学了很多特长。虽然她脾气来的快,去的也快,生气了也会打我。但是回头想想孩子要成长,还是需要父母逼的,长大后就能理解了。

比如说二年级的时候让我学了长号,我很喜欢,就坚持学到了高二,现在是我能拿得出手的特长。

除此之外,我还学过击剑,轮滑,围棋等各种各样的技艺。当时自己不是很想学,比如,围棋学的很业余,就不想坚持了。击剑觉得累,就放弃了。小时候觉得累不愿意练习,现在才发现没准哪天需要了,以前学过的都会有点用,可以让自己喘口气,换个心情,还能认识很多不一样的朋友。

就像我在初三时发现练习长号虽然辛苦,但是也会缓解我的学习压力。生活中有一些别的元素在,可以调剂生活。什么都会一点,也会比较有底气和自信。

在学习上,我曾经有个疑惑——比如说,有5个科目都需要学,现在有两种学习方式,一个是每天学一个科目,另一个是每科目每天学1/5,哪个效果会更好呢?

这两种我都试了一下,最后发现,最好是集中精力先复习完一科,回想的时候能够把完整的知识点串起来,感觉很有收获。如果5个科目每天学一点,复习的时候串不起来,就会感觉没学到什么,会失望,觉得没效果就没有动力去坚持了。

最后我得出的结论是:一个知识点,需要大量练习,深度学透,而不是每天看一点皮毛。

高中的时候,我在学而思培优上化学课,老师即使很忙,也会很认真地改每一位同学的试卷,每个错了的地方都会标注考点。那时候班级有30-40个同学,老师会按照名单一个一个的叫,不管考得好还是考的差,都会仔细地和我们沟通,分析试卷,这也让我对于学透一个知识点有非常深刻的执念。

初高中的时候,我也爱玩手机,和同学打游戏,为此也经常和父母发生争执。但是每到考试前的复习,我会想办法克制。

比如,因为座位和床离得比较远,我会把手机扔在床上。每次想拿的时候嫌远,就不玩了。高考前3个月,每天我都会告诉自己不能再玩了,于是把手机的游戏都删了,实在管不住自己,就在周末回家时把手机上交给父母。

现在,即使到了大学,也只有在吃饭睡觉,休息的时候都看手机,别的时候我都会再心莉一遍遍地告诉自己,学习是第一位的。

比一天做100道题有意义

——叶芃威,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大一在读

从小学开始有了ipad到现在,一直都喜欢玩各种游戏。比如:部落冲突,赛尔号和摩尔庄园,阴阳师,炉石传说等。

因为身边的同学都会玩,最好的朋友都是在玩游戏中认识的。高中时,我父母只会让我在寒暑假玩,但是我在周末也会玩。虽然爱玩游戏,但是我始终记得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同学中也只有极个别人会因为沉迷手机成绩下降。

有时候,我觉得父母说得对,会选择性地听。比如,当我没有自制力时,父母强制制止时,有冲突很正常。孩子其实心里知道父母对他好,说话有情绪只是自然的反应。

就像我每次成绩考差了,父母都会责备,弄得家里整个氛围很压抑,弄得我也会更加赌气。但是,等到情绪过去后,又会很快和好,就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我在高中的时候,掌握了一个学习技巧,就是要搞清楚自己到底哪里没学好?

比如,以前我语文考得不好,就会花很多时间去看语文。到最后才发现考试时,错过的还是错。分析后才发现,以前我花大量时间看的都是自己会的,所以没什么效果。

后来我就会很认真的分析试卷。哪怕花几个小时或者几天,把试卷分析清楚,错题一个个解决后,再去不断巩固和复习,避免做无用功。

后来不管是语文,还是其它学科,我都坚持一个原则:哪怕用一天弄明白一道错题,也比花一天做100道题有意义。

不管是晨读累的满头大汗的男孩,还是三个北大的孩子,都再告诉我们一件事:有时候好的学习的方法大家都知道,关键就在于自己有没有做到极致!

那个大声晨读的同学,带着自己的情感和毅力,把“读”书做到了极致;

每晚看一篇生涩的诗词,分析和模仿人民日报文章的同学,在死磕弱势科目,提升语文成绩上做到了极致;

从小爱玩游戏,却始终把学习放在第一位,不惜把手机交给父母,放的离自己远一点,一天专注学透一门科目的同学,在自我管理上做到了极致;

因为成绩考差了,理解父母的责备后,会花一天做透一道错题上的同学,在改错上做到了极致!

那些看不起简单方法,总是想找捷径的人才会觉得学霸学傻了!

大道至简,能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的人本身就了不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高中语文试卷

 |声明: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

高中的化学其实有些难度的,这门学科很有衔接性,初中的基础很重要,如果初中基础没打好,那高中化学学起来会很吃力。而且这门学科有很多必背的知识点,也有很多需要自行拓展理解的知识,光靠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想要提高成绩还要讲究方法。

高中化学比初中化学肯定要难,难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中化学是建立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之上的,初中化学如果没过关,那么高中化学学起来困难当然就多一些

2.高中化学每节课的容量平均约为初中的两倍,知识容量大,你完全理解这些知识所需的精力量增大,你的投入就该更大了

3.高中化学中知识的理论性显著提高,对这些理论知识的理解运用和融会贯通,就显得更重要了,或者说高中化学更多地体现了它的“理科”学科的特性你的初中化学如果学好了,升了高中后,要注意及时调整学习方法,这样才能适应高中的化学学习。

这门学科有很多必背的知识点,也有很多需要自行拓展理解的知识,光靠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想要提高成绩还要讲究方法。学习化学有部分兴趣成分在里面的,因为它由实验和理论共同组成的,而二者之间又是相互促进的,如果对物质间的反应提不起兴趣的话,则对化学的学习也会有阻碍作用。

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有哪些

方法一:重视课本知识,多思多问。

对课本不屑一顾,说课本内容简单,喜欢狂买参考书,甚至也跟风似地买竞赛书、大学课本,实际我们课本中未明白指出但需要思考的问题就不少。

比如高一,甲烷和的取代反应,学生觉得简单,可是有几个学生会去想:溴、碘单质会不会与之发生取代反应呢?反应的条件是什么?

又比如说,学生都知道乙醇与钠反应可以产生氢气,可有几个学生想过:这能不能叫置换反应?为什么用无水乙醇不用酒精?反应后还生成乙醇钠,它有什么性质(实际上不用酒精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乙醇钠引起的)?乙醇和钠反应类似酸、水与钠的反应,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参加竞赛的学生应该去研究一下这个问题:乙醇电离,是广义的酸)?

乙烯能使紫色的酸性高锰酸钾褪色,那产物什么(这个明白了,也就知道为什么乙烯中混有乙烷只能用溴水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了)?乙烯的同系物与之反应产物也一样吗?为什么用酸性高锰酸钾,而不是中性、碱性?

方法二:重视基本的化学原理和规律。

因为物理、化学都是自然科学,它们一定是遵从自然规律的,而规律前人早已总结,比如道家学说。表象千变万化,但规律是一般性地、相对简单和易于掌握的。举个最典型的也是让高中学生最头痛的例子——化学平衡,平衡影响因素、平衡移动原理等方面的单一、综合考察是高中化学一大难点,再加上高二学化学反应原理,还有水的电离平衡、盐类水解平衡及计算等,几者综合起来,许多学生望而生畏。实际上所有知识点、问题的关键因素就是老子的一句话“损有余而补不足”。如果不学着积极深入地思考,只能是舍本逐末,成为各种表象和海量题目的奴隶。

学到的知识总要运用到实际中来。要逐渐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不论明年新课改怎么考,这几年高考的主旨思想一定不会变——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你会背书我也会,思考创造才可贵!

方法四:重视反应过程和实质。

在此分为两点(但不是说二者相互独立):

首先,反应过程,高中化学涉及到一些半定量的反应,比如铝离子与NaOH的反应,包括北大自主招生考的大苏打的相关反应,均是量变引起质变,量的关系可能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找出临界点就至关重要。

其次,是反应实质,结构决定性质。在见到一个反应方程式时,不要急着去背诵,而是观察产物和反应物,在自己的知识范围内(各元素原子结构、金属或非金属性、化合价、化学键等总是会的)去思考。在学生学习氧化还原、周期律及电化学时写出反应物,让学生自己应用已知概念、规律去推产物,不会不对不要紧,关键是自己要思考。

方法五:重视自学和总结。

进入高二后,优秀学生往往能在知识层次甚至思维方式上超过老师,老师的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更多的是经验性的引导。所以,学生自己要学会上网、到图书馆查资料,在平时学习过程中,通过题目主动记忆一些反应、现象、科普等,这比专门买本书背要简单得多。

平时做题,一定要注重自己总结“母题”,把题目“模型化、公式化”,也即教师行话里的“培养学生的化学意识”。各科均适用,包括英语、语代,均有规律可循。就得原来听一位老教师说,高中数学其实就是不到二十个母题,把这若干个母题掌握了,剩下的只是灵活应对它们的变式与综合。

方法六:学会调整心态。

一定要给自己合理定位,切忌好高骛远和妄自菲薄。顶尖的学生都是在夯实基础之后拓展拔高的,而学习中上的学生往往心仪一题多解、难题、怪题和偏题,喜欢技巧性强的题目,认为自己可以通过做难题来居高临下,弥补基础的不足,同时也能在考试中胜过顶尖的学生,结果总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总比人家差点儿。

不论是准高一的学生还是已经历了一年高中学习生活的学生,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学生不主动发问,不与人交流,就喜欢自己或和关系好的同学低头思考,这是初中的学习方式,在高中乃至以后都是致命的隐患!希望家长、教师们一定要鼓励孩子们多交流讨论,过于强调竞争而不重视合作,会让孩子们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地思考和处理事情。多交流,你会发现自己的思维更加开阔,也会发现原来身边的同学也很有才。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化学怎么能学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