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梅事迹告诉我们什么的故事有什么启发?

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 题:张桂梅代表的新梦想

新华社记者胡喆、庞明广、王宾

10月16日,张桂梅代表接受记者采访。新华社记者 陈益宸 摄

来北京参加二十大,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代表还保持着在学校的早起的习惯。

清晨5点多,张桂梅就起床了,只是这几天她不用像往常一样巡视校园,而是忙碌地按大会的各项议程履行职责。

脚部微肿、行动不便,手上仍是贴满了膏药……长年被病痛折磨的张桂梅,眼神格外坚毅。

认真学习二十大报告等大会文件、准备发言提纲……无论是开大会还是小组讨论,她都全神贯注。休息的间隙,张桂梅会和学校老师通个电话问问情况,她还牵挂着几千里之外的学生们。

10月16日,张桂梅代表接受记者采访。新华社记者 陈益宸 摄

这并不是张桂梅第一次参加党的全国代表大会。

2007年10月,当时还是华坪县民族中学教师的张桂梅作为党的十七大代表参加了大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讲述了她的“一个梦想”:“我想办一所不收费的女子高中,把山里的女孩子都找来读书。这是我的梦想。”

2008年9月,在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帮助下,张桂梅终于实现了她的梦想,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落成开学。

建校至今,华坪女高已有2000余名毕业生考入大学。许多女高学生如今已大学毕业,成为教师、医生、军人、警察……

“最让我欣慰的是,女高的姑娘们没有忘记学校的教育,党和国家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去。”张桂梅说,“有学生毕业后主动报名去西藏当兵,还有学生放弃城市里的工作,回到家乡建设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二十大报告,让张桂梅心潮澎湃。

“总书记强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张桂梅说,报告中的每一句她都认真地听,“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不管山有多高、水有多长、路有多远,孩子们都能毫无阻碍出来读书了。”

站在北京金秋的阳光下,张桂梅向记者讲述了她的新梦想:“原来我们是让孩子们能读得到书、人人有书读,这次我看到了更高远的目标:让孩子们读好书!”

“我的这个梦想是和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及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张桂梅说,“我们希望城里高质量的老师、好的大学毕业生能够走进乡村,用教育来振兴乡村。”

张桂梅和学校老师通了一次电话。她兴奋地告诉老师们,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里指出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以后山乡里的学校、学生一定会发展得更好。

}

  在过去的一年中,张桂梅的故事广为流传,张桂梅是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的创办者,12年来,将1804名女孩送出了大山,她的事迹感动了万千人。“七一勋章”颁授仪式的现场,双手贴满膏药,走路需要人搀扶,实在令人动容。

  1957年,张桂梅出生在黑龙江省牡丹市一个开满野玫瑰的地方。她本是家里的第12个孩子,但因各种原因,只剩下他们六个兄弟姐妹,她年纪最小。

  母亲生她时已经48岁,母亲体弱多病,父亲为家庭奔波,她是在哥哥姐姐背上“滚”大的孩子。

  起名时,父亲说,“就叫玫瑰吧”。姐姐去报户口时,管户籍的同志不会写“玫瑰”,说就叫“桂梅”吧,这俩字我会写。于是,张玫瑰就成了张桂梅。

  张桂梅学会的第一首歌是《东方红》,烈士墓前宣誓成为少先队员。

  中学时,她把《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等文章背得滚瓜烂熟,两百多页的《毛主席语录》也可以从头背到尾。

  她还是班里的文艺骨干,最爱唱的歌是《红梅赞》。张老师从小就有英雄情结,13岁时,她的内心就以江姐为人生榜样。

  1993年年底,张桂梅的丈夫查出胃癌晚期。陪伴丈夫14个多月后,花光所有积蓄,为筹钱饱尝世态炎凉。最终,还是没有留下丈夫。

  1996年,张桂梅心灰意冷,离开伤心之地大理,申请调到条件更差的华坪。

  1997年,她又申请从中心中学调到刚建好的、条件更差的民族中学教书。

  1997年4月,张桂梅查出子宫肌瘤。“因为没钱,也不好意思刚调来就给小县城添麻烦”,张桂梅老师把诊断书藏进的抽屉里。

  1998年,41岁的张桂梅入了党;她听不得别人说共产党不好,“你可以说某某干部不行,但不能说共产党不行。”

  有一次,一个老板开车捎她回华坪,半路上那个老板说党和国家这不行那不好,她当即要求下车,好说歹说非要坐其他车回去。

  担任女高校长后,张桂梅无论工作再忙再累,身体再差,她都会在假期到学生家里做家访。十多年来,她的足迹走过了丽江市一区四县的各个角落,行程超过十万公里。

  张桂梅的人生字典里只有奋斗和奉献,唯独没有自己。她生活中节俭朴实,但她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慷慨大方,毕生积蓄回馈教育事业。这种艰苦朴素、无私奉献、燃尽自己,照亮别人的高尚情操,彰显出共产党人鲜亮的初心底色。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张桂梅始终把学生当作亲人,当遇到学生生病,她带着他们彻夜奔波到医院,一直守护在学生身旁。她心里始终记挂着孩子,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用一次次感人的事迹践行着共产党人为民服务的宗旨。

}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
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
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
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这样一段豪情万丈的口号

出自一所地处偏远的女子高中

——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

2020年,因为媒体的报道

这座中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

和它的创办者张桂梅校长

2002年,作为一名普通的山区教师

孑然一身、无儿无女的她

“我想建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

让这些山里的女孩们读书

为了让贫困家庭的女孩走进学校

在这整整12年的时间里

1804个可能辍学的贫困女孩

我们被张桂梅的坚守感动

然而,她用血肉之躯为学生“架路”

也让我们很多人想不明白

张桂梅,这一副身患重疾

使也使不完、用也用不尽的

在人生最灰暗最艰难的时刻

1957年,张桂梅出生

她跟随姐姐来到云南支边

1990年,她和丈夫在大理结了婚

一起在大理喜洲镇一中教书

1995年,张桂梅的丈夫

不愿意在大理继续待下去

前往位于深度贫困山区的

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在教学中

本以为这样能让自己忘记痛苦

已经像5个月的胎儿那么大

压得张桂梅的腹腔器官都移了位

等孩子们中考完才选择手术

只要一说起开会当天的场景

有代表说:我们要给张老师捐款

妇联主席对她说:张老师不要怕

县里虽然穷,但一定会全力救你

把自己身上仅剩的五块钱都捐了出来

一下子被华坪县的老百姓所温暖

直到今天,说起那天的场景

我没给这个县城做过什么贡献

我一定为这块土地做事

2001年,总想着要报恩

想为这里做点什么的张桂梅

成为华坪县儿童福利院的院长

她发现,遗弃在福利院门口的多是女婴

而每一个被遗弃的孤儿背后

渐渐地,大山深处的贫困

赤裸裸地摆在她的眼前:

母亲舍得贷款供儿子读书

看到诸如此类的事件越来越多

正是由于贫困山区教育

导致了低素质女孩成为低素质母亲

从而培养出低素质下一代的恶性循环

她要给大山里的女孩撑起一片天

2002年,一个迫切的念头

办一所不收费的女子高中!

然而,仅靠华坪县的财政

不足以支撑建设这样一所中学

当时,张桂梅已经45岁了

却像“发了疯似的”想要建学校

张老师不着急,再等等吧

可是张桂梅总是激动地说

走上了一条自己筹钱办学的路

她把自己的荣誉证书复印了一大堆

放弃了自己所有的体面与尊严

整整5年,她只筹集到1万元

一个令她意外的消息降临了

2007年,张桂梅被选为十七大代表
她得以堂堂正正地说出自己的心愿
近乎“痴人说梦”的梦想
只有一座教学楼的华坪女中

——来自丽江市华坪、永胜、宁蒗等

深度贫困县的100名贫困女孩

这些孩子文化课基础很差
有的学生数学才考了6分

面对这样的学生基础和办学条件

必须让学生全部考上大学

而且要努力上一本二本!

不行,党和人民把孩子交给了我们

如果让她们只是混个高中毕业证

被留下的老师们的人事档案感动了
剩下的8个人里有6名党员

他们就在学校二楼画了一面党旗

她说:“我们有6个党员

张桂梅说一句老师们说一句

当说到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时候

在6名党员激动的泪水中

张桂梅找到了办好女高的思路

就是通过教育改变大山女孩的命运

改变一方水土贫穷落后的命运

这不仅是为人师者的初心

更是一位共产党人的初心

张桂梅带着老师和学生们一起

学《党章》、看《焦裕禄》

唱《英雄赞歌》《红梅赞》

张桂梅、老师们、学生们

早上5点多起床,夜里12点休息

学生的作息被严格控制在分秒

3分钟之内从教室赶到食堂

其实张桂梅比谁都更心疼孩子们

但是她又比任何人都更清楚

老师和孩子们看着成绩哇哇大哭

华坪女高第一届参加高考的96名学生

张桂梅和所有的女高老师们

帮助1804名女孩靠知识改变了命运

却是张桂梅这位坚定的共产党员

在华坪女高的女生宿舍里

宿舍楼就会响起她的声音

她才拖着疲惫的身躯躺下入睡

张桂梅身边的学生和孩子们

背后都有一个不幸的家庭

为了不让一名女孩因贫困失学

12年里,她步行着翻山越岭

走遍了丽江边远山区的每一个村寨

然而,终日的劳苦奔波使

肿瘤、肺纤维化、小脑萎缩等

这些病经常以不同的方式折磨着他

是对来看望她的县领导说

能不能把我的丧葬费提前预支给我

我走了以后就火化扔金沙江里

这些钱要都用在孩子们的身上

对于无儿无女、没有房产

女高的孩子们就是她的一切

她总说:我可能活不了几年了

还远不是张桂梅的终极目的

我们要培养的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嗓门变小了,疾病变多了

就要牢记身上肩负的使命

为国家、为民族做贡献! 

选择的职业是教师、医生、警察

今年,有两个女孩子到西藏当兵

当她们告诉张校长这个消息的时候

张桂梅因为舍不得而掉泪

我就想,不管我付出的是什么

张桂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又授予她“时代楷模”称号

女高的毕业生以自己的方式

集体送给张桂梅的“礼物”

周云丽,从云南师范大学毕业后

毅然决然回到人生的起点

成为华坪女高的一位老师

现在是永胜县的一名人民警察

所有的愿望就是希望她们有出息

能够成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看着眼前这一张张青春的面孔

她们曾经都是有可能辍学的

这1804位考出大山的女孩

我们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

使不完、用不尽的力气和勇气

张桂梅亲自给了我们答案

“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

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

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张桂梅事迹告诉我们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