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考到上海要多少分上海大学容易吗

高考的脚步愈发临近,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2021年上海大学全国各省份的录取分数,最低排名名次,省投线等信息。(个别省份为最近一次录取年份数据)希望能够给想要报考上海大学的学子们做一个参考。

(相关数据由网络信息整理,各省份排名不分先后)

高考作为全国最为公平公正的大型选拔类考试,每年都是众人关注的焦点。十年寒窗,有人金榜题名,考入自己理想中的学府就读。也必然会有人与梦想擦肩而过。但是并不意味心中象牙塔从此只能遥望而不可及。

为贯彻《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构建高等教育“立交桥”,上海目前有12所院校结合各自学校学科特色与培养目标,自2000年起持续开展招收插班生试点工作。

目前招生的学校有: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东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政法学院。

上海大学2021年的招生对象为:

)、公众号【插班生】,及时获取上海插班生考试的最新消息。

}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数据来源:中共安徽省委组织部 安徽省统计局

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供图

巍巍大别山,传承红色基因;滚滚江淮水,激荡发展脉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安徽考察,为安徽高质量发展擘画蓝图。10年间,江淮大地发生历史性变化,取得历史性成就。

2021年,安徽生产总值首次站上4万亿元台阶,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全省生产总值在全国的排名从2012年的第十三位上升到第十一位,人均生产总值从第二十一位上升到第十三位,由“总量居中、人均靠后”迈向“总量靠前、人均居中”。

今日安徽,全省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努力在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谱写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新篇章。

抓住机遇,推进高质量发展

盛夏时节,昌景黄高速铁路安徽段建设施工现场一片繁忙景象。高铁将于今年底通车,届时黄山市的祁门县、黟县将通上高铁,皖南地区进一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2012年,安徽高铁运营里程仅为726公里。2019年12月1日,京港高铁商丘至合肥段、郑州至阜阳高铁开通运营,安徽实现“市市通高铁”。截至2021年底,安徽省高铁运营里程已达2432公里,居全国前列。

高铁之变,是过去10年间安徽加快发展的一个缩影。

“经济总量居中,人均GDP靠后”,很长一段时间,人们这样概括安徽在全国的位置。2012年,安徽生产总值位列各省份第十三位,人均生产总值则比较落后,居第二十一位。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按下快进键,为安徽高质量发展增添强劲动力。

科技攻关取得新突破。安徽不断深化上海张江和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心同创”,锚定创新共同体,加快参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

绿色共保取得新进展。安徽在省际毗邻地区探索建立生态环境标准、监测、执法“三统一”,与沪苏浙两省一市共同签署《长三角地区联合做好长江“十年禁渔”合作备忘录》。2021年,安徽境内长江流域水质优良比例达92.7%,新安江流域水质优良比例保持100%。

开放合作迈出新步伐。马钢集团与中国宝武集团实施战略重组;整合组建省港航集团并纳入上海组合港;复制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制度经验,推出包括212项赋权事项的安徽自贸试验区清单;合肥、芜湖、蚌埠片区与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金华片区开展战略合作。

2021年,沪苏浙在皖投资在建亿元以上项目4167个,实际到位资金超过9000亿元,同比增长22.6%。牵头成立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加快建设长三角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长三角高附加值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在不断壮大自身的同时,安徽以“有为”争取“有位”,积极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贡献力量。

今年3月底,为进一步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马鞍山市工业企业用地亩均效益评价实施办法正式出台。此前,当地已累计开展3轮亩均效益评价,2021年工业企业亩均税收16.73万元,同比增长29.29%。

2021年11月,安徽省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广亩均效益评价工作的意见》,全省推进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改革。“与10年前相比,我们对高质量发展有了全新认识。”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厅长牛弩韬说,亩均效益评价改革将有力推动全省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新旧动能转换。

创新驱动,打造产业新高地

从谈判到签约23天,从签约到开工42天……6月30日,比亚迪合肥基地整车下线活动在长丰县下塘镇举行,写下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新的一页。2021年7月,比亚迪与合肥市达成协议,项目一期总投资150亿元,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 500亿元以上。

10年前,很多人印象中的安徽,还只是一个农业大省,制造业也停留在洗衣机、电冰箱等传统白色家电。

现在,安徽在牢牢扛稳全国粮食主产区责任的同时,全省产业结构迎来巨大变化,正着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集聚地、改革开放新高地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

2021年,安徽制造业增加值超万亿元,全国排名第十位。“家电之都”“新能源汽车之都”……安徽成为制造强省赛道上的“新晋种子选手”。

“这是安徽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探索实践取得的成果。”安徽省发改委主任张天培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要求“进一步夯实创新的基础,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培育新兴产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持续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根基。

合肥的后来居上,是一个有力例证。从生产总值千亿元量级到2020年迈上万亿元台阶,合肥仅用了14年。

在合肥,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人工智能入列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合肥智能语音入列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智能语音创新中心落户合肥;新型显示实现“从一粒沙子到一台整机”的全链布局,成为世界重要的显示产业基地;集成电路集聚产业链企业300余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头部企业大众、蔚来、比亚迪接连落户。

放眼全省,创新正成为安徽新的标识。

安徽省级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建成32家,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崛起,一批传统钢铁企业升级换代,农业在科技赋能中提速增效,制造业增加值、数字经济增加值均超万亿元,以“芯屏器合”(芯片、显示屏、装备制造及机器人、人工智能和制造业融合)为标识的现代产业体系正加快构建。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人才是关键。从2013年开始,安徽持续实施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招引计划,10年来仅省级就累计扶持274个团队在皖创新创业。安徽利维能动力电池有限公司2018年落户滁州,在各级政府支持下,先后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解决重大技术难题,2021年跻身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

2021年,安徽高新技术企业净增2500多家,总数超过1.1万家。“量的跨越和质的提升背后,科技创新是关键一招。”安徽省统计局局长陈军表示。

10年间,安徽“制造”正向“智造”升级,并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努力建设工业互联网高地。

2021年9月,由安徽省经信厅与科大讯飞共同打造的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正式上线。截至今年6月底,该平台集聚企业近6万家、科研人员近3000人、高校院所145家。安徽省已重点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130家,连接300万台设备、3215个工业APP、3114个工业模型,服务企业13826家。

共享成果,办好民生实事

大山深处,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里,村民陈泽申起了个大早,将货架上的土特产摆放整齐。2017年,陈泽申脱了贫,现在住上了两层楼。“卖土特产收入5000元,产业奖补2000元,公益性岗位每月620元……”算起家里的收入账,陈泽申对未来更有信心。

在合肥市蜀山区,西园街道光明社区67岁的居民张晓健不再为吃饭发愁,“社区新建了老年食堂,方便又实惠,还能送餐上门。”

过去10年,安徽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大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力度,在补发展短板,增民生福祉,提高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下功夫,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2020年底,安徽48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00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3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后,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今年7月,《安徽省促进大别山等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条例》正式实施,建立健全革命老区精准帮扶机制,提升革命老区劳动者技能素质,加强对革命老区民生工程的投入等。

10年间,安徽累计投入200亿元,解决2000多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8000多个美丽乡村中心村提档升级;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5倍。

10年间,安徽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马鞍山、安庆、铜陵、蚌埠市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省累计建成公共图书馆131个、文化馆123个、博物馆232个,村级综合文化中心覆盖率提高到98%。

10年间,安徽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快于全国平均水平,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1年多,三级医疗机构数量增长近3倍,人均预期寿命提高2岁多。今年,安徽拿出150亿元,实施优化公共交通、解决停车难、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加大15分钟健身圈建设等10项暖民心行动。

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图景,正一步步加快变成现实。

}

对于往届学生来说,无论是招生还是录取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很多考生二战考研时选错了考点,错过了考研资格,浪费了一年时间,很可惜。

但是选错考点的问题每年还是有很多同学犯,主要是不知道怎么选。那么对于二战考研的同学来说,如何选择往届同学的考点才是正确的呢?

考研是在工作单位还是户籍所在地?往届学生应该是这样选择考点的。

之前有考生给小水留言,询问考点选择问题。这个考生就读于安徽工程大学,但是已经毕业了。他打算再次报考上海大学的研究生。因为二战考研的需要,他没有工作,直接在学校附近租房子看书。

这样他可以利用学校的自习室和图书馆,复习效果更好。但是二战考研和应届毕业生很不一样,报名的时候很多东西都不一样。得知在芜湖考不上研究生,他很着急。

因为老家在宣城,离市区比较远,所以在宣城没地方住。所以他想在芜湖考研,这样来回奔波就少了。不然还得回去考研,挺折腾的。

小水和这个考生聊天,得知他的户口一直在老家,但一直没有迁,毕业时档案已经回老家了。鉴于这种情况,他可能会回原籍,也就是宣城考研,自然会选择宣城作为考点。

小水在芜湖教育局官网上查询了芜湖往届毕业生的一些申请要求。往届考生想留在芜湖考研需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个是户口在芜湖。考上大学就把户口迁到学校的同学,可以选择继续在芜湖读研,否则只能是第二种情况。

往届在芜湖工作的同学可以选择在芜湖考研,但需要在考研报名时提供暂住证、工作证明、连续3个月以上的医疗保险或社保证明。但是这个考生不符合以上两个条件,所以只能选择宣城作为考点,在考研正式开始的时候提前几天回去考研。

所以小水告诫之前打算参加2022年考研的同学,不管是二战还是多次考研,先看看自己的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考点。如果选择了考点,却无法通过网上确认(现场),报名无效,那么考生就会很被动。

幸运的同学们,考点错了。网上确认的时候联系报名时的工作人员,可能会帮你更正考点。不然考生明年还得再考!所以往届学生在选择考研考点时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考生要做个参考,看看自己应该怎么选择!

01.选择你的户口所在地。

考生无论是就业还是失业,都可以选择在自己的籍贯参加考试,也就是你的户籍所在地。比如你老家是宣城,你在芜湖工作。可以选择在芜湖或者宣城考研,只要符合考点要求。

如果考生的户口已经转移,比如转到学校,或者转到另一个城市,那么他/她需要选择转移后所在城市的考点。这种情况比较特殊,考生要特别注意!

02.考研选择工作地点需要提供材料。

已经工作的考生可以选择工作地考研,但需要提供证明材料。现在考研的审核比较严格,基本上都需要提供连续三个月的工作证明,医保或者社保证明,有的地方需要提供暂住证,比如芜湖市。

有的地方更严格,社保证明必须持续6个月以上,比如上海。而有些省市对往届考生的要求不那么严格,可能只需要提供工作证明,就可以轻松获得。

其实在num看来,往届学生最保险的办法就是回到自己来的城市读研。因为这种方式在网上确认时不需要提供额外的证明,最多只需要户口本和身份证。

在异地考研的同时,考生需要根据所在省市的报考要求提供所需材料。如果材料不统一或者错误,可能会考不上。这样的话,报名机会就浪费了,很可能会耽误一年!

目前很多考生都很想知道所在省市的网报要求。考生可以参考往年信息。基本上同省市的网报要求变化不大,考生可以提前准备。

在职考研的话,不能选择在工作的地方考研,只能回老家考。你会怎么做?如果考研期间老板不允许你请假,你会怎么做?欢迎留言分享你的观点!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安徽考到上海要多少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