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中国父母不愿意好好中国和美国父母教育孩子的差异呢?

大家好,我是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西红柿妈妈!

" 平安喜乐,健康无忧 ",我们生育孩子,一定是希望他身体健康成长,希望他性格开朗,道德修养高尚,一生幸福无忧。但往往愿望是美好的,人生很多现实却是残酷的。家长错误的抚养、教育方式,让孩子成长为了,我们最不想看到的样子。

我们居住的小区里面,有一对老夫妻,和一个四十多岁的儿子住在一起。老夫妻的身体很好,年轻的时候做生意,经济条件也很不错,可是,唯一的孩子却是一个 " 废人 "。

儿子小陈今年才42 岁,已经是一个脑血栓病症的患者了。年纪轻轻就得了病,这孩子是怎么回事?原来,小陈的父母早些年是开饭店的,家里两个饭店都很红火,父母忙得不可开交,孩子也没有时间管。

从小到大,小陈的生活是多少同学都羡慕的。他一直吃住都在饭店里,就是早饭也要让厨师炒上四个菜。常年吃油腻的东西,小陈小时候是个小胖子,长大了就变成大胖子了。三十岁的时候,他交了一个女朋友,女朋友看到他每天只会蹲在家里吃,后来也分手了。

后来,父母的年纪大了,饭店经营不下去了,就关门了。小陈却在 39 岁那一年,突发脑血栓,成了一个走路一瘸一拐的人。年迈的父母看看这样的儿子,真的是欲哭无泪呀!

儿子的身体残疾了,精神也更加崩溃了,经常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父母带他去全国各地看医生,结果也还是不太好。父母见人就说,自己就是受苦受累的命。

年纪轻轻的孩子就得了病,确实让人惋惜。但是,我们想一想,这和父母对孩子的养育方式也是分不开的。如果孩子有健康的饮食习惯,大概就不会早早地身体垮掉。就算是孩子没有生病,身体依然健康,但是,有这种只能靠父母养一辈子的思想,和 " 废人 " 相比,又有什么区别呢?

孩子被养废了,不管你年轻的时候多么能干,赚了多少钱,父母的晚年都是悲催的。父母的事业没有人继承,父母的晚年生活也没有人可以依靠,教训是惨痛的。

◎如果你教养孩子,有以下坏习惯,真的要改一改

父母溺爱孩子,孩子独立能力差。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最无私的,如果说父母的爱是非常伟大的,那也要是适可而止的爱。父母溺爱孩子的例子,让很多孩子成为了父母的 " 寄生虫 "

有大学生生活不能自理的孩子,因为孩子从出生就有妈妈贴身照顾,孩子不会系鞋带,不会剥鸡蛋,甚至不知道冷热要及时增减衣物的。就算是上了大学,这样的孩子哪个单位愿意录用他呢?

孩子的成长,应该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当孩子学会走路,就要让他独立行走。当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就要学会相应的生活技能。父母爱孩子,但是,永远都没有父母可以照顾孩子一辈子的,学会慢慢放手,才是给孩子最正确的爱

父母散养孩子,孩子没有规则,养成坏习惯。

溺爱孩子的父母管孩子太周到,还有一种父母则是对孩子处于放养的状态。放任孩子养成不好的生活习惯,比如不讲卫生,父母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放任孩子没有规则意识,总是认为,孩子还小,长大了就好了。

结果,父母的散养,孩子的坏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更改。自己的坏习惯,让身体和心灵的成长都不健康,没有规则意识,迟早会受到更严重的惩罚。

养不教,父之过,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我们的教导,让孩子有规矩可寻。当他犯错就要及时纠正,当他做对,就要马上肯定。孩子成为懂文明讲礼貌的好孩子,他才能拥有光明的未来。

暴力父母,养不出好孩子。

现在有一种育儿方式,被称为" 诈尸式 " 育儿。孩子平时不管教,父母就像不存在一样,当孩子出现行为或者思想上的偏差了,父母就跳出来对孩子又打又骂。

有父母觉得自己这是对孩子比较严格要求,孩子将来会成长得非常优秀。其实,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尽了伤害,会和父母亲情疏远,会失去自信心,会自闭不敢与别人交往……

管教孩子当然要管教,但是,不能对孩子有暴力的惩罚手段。父母和孩子要多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孩子会更好管。批评教育孩子也是可以的,就算是没有忍住对孩子动了手,我们也要在情绪稳定以后,做好孩子的情绪安抚,让孩子知道为什么会挨打。

养育孩子是很辛苦的,责任大,压力大,我们享受孩子成长的快乐,也要承担做父母的艰巨使命。

◎不想养废一个孩子,父母就要承担起父母的责任

孩子的一言一行大多都来自父母。有什么样的父母,就能有什么样的孩子。良好的言行,孩子才能成长更优秀。

而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孩子和父母是一场渐行渐远的修行。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要做到高质量的温情陪伴,孩子才会有一颗爱的心。

当然我们除了让孩子有高尚的品德,一颗有爱的心,还要让孩子有底线,有原则。无规矩不成方圆,这个社会生存法则,孩子不懂我们懂,我们就需要让孩子懂,才能在未来顺风顺水。

互动话题:你平时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呢?

}

中国家长存在的问题:一是家长制作风,不能换位思考,二是以爱孩子的名义为孩子未来焦虑内卷,绑架孩子的未来,三是对于学习成绩过度重视,对于劳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重视不够,不知道如何培养或不去培养。

现在的学生,学业的压力,中考高考的压力,同学人际交往压力,对未来的担忧和迷茫焦虑,所有这些往往得不到化解和释放,而父母却还是喋喋不休絮絮叨叨的讲一些大道理,孩子能不心烦么。

另外就是评价系统单一,缺乏多元化评价体系,学习为王,每天学习常常宅在家里,在大自然里无忧无虑的玩耍少,与同龄人交流沟通少,导致抑郁,焦虑和各种精神疾病比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高了百十来倍。

不能拿父母小时候的成长经历套用在现在孩子身上,因为时代变了!

家长或老师作为过来人,首先是真诚的爱,其次是懂得中学生的心理,能否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立场观察和思考问题,观察和看待世界,和孩子交朋友,把孩子当成同学和玩伴,做好朋友也可以。

不指责,不评论,不讲任何大道理。只是倾听和接纳即可。

当他和你说事的时候,不要急于评论和指导,耐心倾听即可,关注关心的倾听,讲到动情的时候可以抱一抱或拍拍肩膀想办法共情。不要急于给予指导或做出你的评论。

可以问问孩子,这个问题你准备如何处理,你会发现孩子懂的不比你少,处理方案甚至比你还好,这时候鼓励和赞美即可。

咱们家长可以做一些确实能帮助他的具体的事,比如找机会增加与同龄人的接触和玩耍,找一个他喜欢的兴趣班让他参加,在人际交往中他自然而然就会学到很多。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想想我们那个年代的孩子们都是顺其自然的户外玩耍和成长,没有整天的有人管理学习,不也是挺好的么?

想想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孩子们有充分的自由,多子女家庭孩子们有自由更能放飞自我了。孩子们的自由导致孩子们的精神特别有盼头,一根冰棍,一瓶汽水,一把木制的自己做的玩具,一个自己纸壳叠的风筝,一个自己抓的青蛙或鸟,一件新衣服,一顿好饭,有太多的希望和乐趣。现在的孩子学习多,而无忧无虑的童年少啊!

家长和老师千万不要把自己对孩子未来的焦虑转嫁给孩子,容易使孩子厌学或抑郁。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复印件有问题,原件就没有问题么?

接纳、包容,民主、阳光、支持、陪伴、顺其自然的与孩子相处吧!

}

  很多妈妈反映自己的孩子不听话,越是苦口婆心的教导越起不了作用。相反,也有家长分享了自己的教育孩子的经验:孩子越管越不听话,不管他反而更听话了!

  不管孩子反而更听话了?其实道理很简单,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吃软不吃硬”,反之,处处管教着他,结果却是“你让他往东他偏偏往西”。

  为什么孩子越“不管”越听话?

  1、唠叨让孩子更麻木

  很多家长有这样的经历,孩子调皮,一开始批评他两句还听,而后来却不听了。家长就此推断是孩子长能耐了、皮实了,不把父母的话放在眼里。

  其实不然,大部分的孩子一听到父母唠叨就很烦,换位思考一下,曾经儿时的自己是不是也很厌烦父母的唠叨呢?尤其是叛逆期的孩子,面对父母的再三唠叨直接当做耳旁风,因为孩子听多了,麻木了。

  2、打骂只会适得其反

  面对调皮捣蛋的孩子,父母难免恨铁不成钢,忍不住就骂两句,甚至打几下。然而,严厉的训斥和打骂是造成孩子越发叛逆的主要原因之一。

  关于孩子教育的问题,出现次数最多的提问就是“打骂孩子管用吗?”答案是:打骂是最愚蠢的教育方式。儿童时期经常被打骂的孩子长大后要么胆小怕事、唯唯诺诺,要么就是变得很急躁、敏感,做事易冲动。因此,打骂孩子没有一丁点儿好处。

  3、“包办式”教育让孩子反感

  一心为了孩子好,不舍得孩子受委屈,盼望孩子学习优秀考个好大学......很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对孩子进行了“包办式”教育,安排孩子上特长班、辞掉工作陪读、三餐营养均衡......

  然而,结果并没有什么用。过度的干预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却使孩子失去了生活和学习的自主能力,连自己的事情都做不了主,还怎么让孩子上名牌大学、在社会上闯出一片自己的天地呢?

  3招让孩子越来越听话

  孩子毕竟是孩子,需要家长哄着,赞美的语言不光小孩爱听,大人听了心里也美滋滋的。

  因此,多夸奖孩子,少一些批评的语言,不仅能够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和行动力,还能拉近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情感,让孩子更愿意向父母倾诉,家庭氛围也会更加和谐。

  遇到事情多和孩子商量,其实就是要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决定和意见、磨蹭和调皮、隐私和秘密等等。

  要想真正的尊重孩子,父母首先要放低自己的姿态,学会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如果孩子不愿意或反感做某件事情,父母不要勉强,学会心平气和的和孩子沟通商量。

  大树担心小树经不起大风大雨,便把小树藏在自己的树荫下,然而,多年以后,小树却无法超出大树的枝干继续往上生长了。

  关于孩子教育也是同样的道理,父母的庇护只是为孩子提供成长所必须的阳光、土壤和水分,要让孩子更好的成长,父母就要勇敢的放手,给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

  为了孩子的成长,为了孩子更听话,请父母们嘴下留情、手下留情,多引导和夸奖,少一些管教和惩罚。

  教育孩子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学会的,也没有十全十美的父母,各位宝爸宝妈继续努力吧!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和美国父母教育孩子的差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