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怕在幼儿午睡尿床观察记录园尿床怎么安慰?

么么首页 3-6岁(学龄前) 宝贝教育 行为心理 文章正文

孩子上幼儿园还尿床 家长如何应对?

导读:当孩子还是小baby时,妈妈们肯定不会把“尿床”当回事。可是当宝宝渐渐长大,也接受了如厕训练,如果还总是尿床,就会让妈妈很抓狂了!其实孩子尿床很常见,这时候妈妈需要做的是帮助孩子从尿床的困境中走出来。

图片来源:昭元儿童摄影(配图与本文内容无关)

大部分妈妈在宝宝3岁的时候,就把尿不湿戒掉了,晚上也不会穿尿不湿睡觉。但偶尔有一天你会发现他尿床了,接下来的几天你都会很担心,导致妈妈和宝宝都睡不好。

其实孩子尿床是很常见的,尿床的医学术语是夜间遗尿。大多数孩子在3岁时能在白天控制尿意,5岁时能在夜晚控制尿意,但很多学龄前儿童偶尔还是会尿床。根据美国儿科学会的数据,大约20%的5岁孩子,10%的7岁孩子和5%的10岁孩子依然会尿床。看吧,你家宝贝绝不是一个人在尿床。

1. 白天太累,晚上睡的太沉。宝宝的膀胱还未发育完全,容量小,装不了一整晚的小便尿量,一段时间就需要解放一下。但如果白天玩的太高兴,晚上就会进入深度睡眠,想尿也唤不醒大脑。

2. 宝宝的抗利尿激素分泌较少而导致尿床。在大脑前端有一个脑下垂体,它会释放出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时候会使小便变少。成年人抗利尿激素多,晚上制造的尿液就少,白天的时候抗利尿激素释放的少,尿液就多。但是孩子的抗利尿激素没有白天黑夜之分,白天和晚上都分泌的一样多。晚上的尿还是那么多,所以很容易尿床。

3. 宝宝怕被妈妈说。有些孩子前天晚上尿床,被妈妈责怪了,当天晚上睡觉的时候会很焦虑,越紧张越容易尿床。

4. 为了引起父母的关注。开放二胎政策之后,有的孩子看到父母因为弟弟或者妹妹对自己的照顾少了,想要爸爸妈妈再次照顾,自己就要退化成弟弟或者妹妹。

5. 生病、压力等。孩子生病、太累,或是遇到一些压力,比如搬新家、父母离婚,或是史诗级灾难――开学,也可能会导致孩子晚上尿床。

6. 遗传,有尿床家族史。爸爸、妈妈,或家里其他人小时候也尿过床,并且成年后还有夜里醒来上厕所的习惯。

对于这件让妈妈们既头疼又无奈的事,我们可以尝试采取以下措施。

每天晚上提醒孩子在睡觉前去上个厕所;临睡前几小时不要让孩子喝太多液体,特别是含咖啡因的饮料和橙汁,它们会导致尿量增多(其实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该给孩子喝含咖啡因的饮料)。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在孩子入睡后2小时左右叫他起来尿尿。一般情况下,孩子都睡得比爸爸妈妈早。如果那时候你还没睡,不妨把他叫起来上个厕所再接着睡。不过这个方法可能会影响孩子的睡眠,妈妈们可以酌情使用。

孩子老尿床,最惨的就是收拾残局的老妈子啦。尿湿了就得洗床单,这么大一张床单,妈妈不可能只洗孩子尿湿了的那一块吧,哦,也许还要洗被套。更忧伤的是,如果尿液渗到下面的床垫里去,那味道就很醉人了。

为避免这种烦恼,家长可以继续给孩子穿上纸尿裤,或者使用防水的隔尿垫来对床单、床垫进行保护。在孩子入睡前把隔尿垫垫在孩子的小PP下面,这样万一尿湿,妈妈们也只要洗隔尿垫就好了。清洗时先加入一小瓶盖白醋,然后再按正常方式洗涤,就能轻松去除床单上的尿骚味啦。

小么说说:对于孩子尿床,家长的第一反应不应该是责备、取笑,或者惩罚。孩子尿床后,自己也会感到难为情,如果家长一味的责骂,会增加孩子紧张、羞耻的情绪,给孩子施加压力,甚至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让尿床的情况变得更加严重。

所以,家长应该帮助孩子缓解心理压力。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尿床的行为通常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行缓解,所以家长不要过于着急。不如做个温柔的妈妈,给孩子以理解、支持和帮助。也许没有了压力,他们反而能更快从尿床的困境中走出来。

}

前几天,一位妈妈来爱亲母婴店买儿童服装的时候,说了这样一件事。她有个儿子,快四岁了,刚上幼儿园没多少天,就出现了比较反常的尿床情况。起初她没有在意,觉得孩子尿床是正常现象,可是孩子连续几天都尿床,她觉

几天,一位妈妈来爱亲母婴店买儿童服装的时候,说了这样一件事。

她有个儿子,快四岁了,刚上幼儿园没多少天,就出现了比较反常的尿床情况。

起初她没有在意,觉得孩子尿床是正常现象,可是孩子连续几天都尿床,她觉得有些不正常了,因为孩子3岁以后就没有再尿过床。

于是她带着孩子去做了检查,结果发现没问题,医生建议她带孩子去做一下心理咨询。

后来,心理咨询师通过跟孩子画画、讲故事,终于知道了孩子为什么尿床: 原来孩子在幼儿园受过不良对待,导致精神紧张,压力大,才出现了反常的尿床行为。

妈妈知道真相后,赶紧联系其他的家长,发现其他的孩子也出现了这种反常的行为。

她感到非常愤怒,联合其他几位校长向幼儿园讨要说法,最终迫于压力,幼儿园园长调出了监控。

妈妈从监控中发现,有一位老师对孩子态度特别恶劣,经常用大幅度的动作推搡孩子,要么大声对孩子吼叫。

之前的红黄蓝幼儿园事件已经让家长们心惊胆战,但是没想到千挑万选,最后还是遇到了这种“渣老师”。

虽然园方对这些家长们道了歉并且辞退了那位老师,但是妈妈们出于孩子的安全,还是为孩子办理了退学。

这位妈妈说,要不是她细心,看出了孩子的反常行为,还不知道孩子以后在幼儿园还会遭受什么不公平对待,这件事让她越想越绝后怕。

爱亲母婴在此友情提示各位家长,如果3-12岁的孩子出现了以下反常行为,家长一定不要掉以轻心,而是要多和孩子沟通,观察孩子是不是有某方面的压力或者遭遇了什么不公平对待。

一般来说,孩子出现这三种反常行为,可能就是向父母求救的信号:

1.本来乖巧听话的孩子突然变得特别“讨人厌”,出现暴力倾向,比如喜欢攻击别人,动不动拳打脚踢等;

2.本来活蹦乱跳的孩子突然变得沉默、安静,经常呆坐不说话;

3.本来睡眠质量很好的孩子,突然连续多天出现尿床、梦中惊醒、做噩梦等反常现象。

爱亲母婴再次提示大家:如果孩子出现以上情况,请尽早介入,不要袖手旁观,以免让孩子长期遭受床上,从而影响心理健康。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幼儿午睡尿床观察记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