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教育孩子性别的问题角色的教育是否可以提前了?

父亲,是一个家庭角色,他在家庭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有“男主外,女主内”之说,但事实上,在家庭教育里,母亲承担的多是情感的部分,父亲承担的责任和作用则尤为重要。
小时候,孩子们常说:妈,我渴了。妈,我饿了。妈,我衣服呢?妈,买好吃的了吗?而跟爸爸永远就一句话:爸,我妈呢?
上大学后,对父亲总算多了一句,“爸,我没钱了。”
有人说:母亲的教育就像阳光,没有阳光我们会立刻感到生命的黑暗,而父亲的教育就像是空气,缺少空气生命也会慢慢窒息——亲爱的老爸,你真的很重要。
一家青少年研究所曾进行过一项问卷调查,调查的问题是“你心中最尊敬的人是谁?”,调查的对象分别是日本、美国和中国大陆学生,调查结果是:
日本学生回答“心中最尊敬的人”中前三位是:父亲、母亲和日本的著名历史人物版本龙马;
美国学生回答“心中最尊敬的人”中前三位是:父亲、球星迈克尔乔丹、母亲;
中国大陆学生,回答“心中最尊敬的人”时:父亲排在第十位,甚至不如一位电影明星。
这个结果从一个方面表明:作为家长,父亲在子女心中的地位明显偏低,同时除了说明子女缺乏感恩意识之外,还说明了:父亲的本身存在问题——不重视家庭教育,作为父亲没有在子女的心中产生深刻影响。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有哪些?

孩子期是孩子性别角色形成的关键期。
孩子期心理特点之一是喜欢“模仿”。他会不自觉的以自己的父母为偶像。
研究发现,父亲有着和母亲不同的性别角色和性别行为,这些不同的特征会在和孩子接触的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
父亲和母亲在孩子性别角色发展上起着不同的作用。
但父亲的作用似乎比母亲的更大一些,尤其是对男孩子而言。
父亲给予男孩子的是直接的偶像,给予女孩的是更多的安全感。
很多研究发现,男孩子在4岁以前失去父亲的这种情况会使他缺乏攻击性,倾向于女性化
如果女孩子在5岁以前出现了失去父亲的情况,会更易处在青春期与男孩交往的时候焦虑、羞怯或无所适从。
可见父亲在孩子这个时期性别角色形成中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父亲与孩子交往的主要形式是“游戏”。
父亲在孩子的游戏过程中与孩子进行亲密接触,让孩子以一种活跃和令人激动的行为方式来进行,孩子们喜欢这样的方式,喜欢这样的交往,他会慢慢的表现出游戏带给他们的自信与快乐。
一般来说孩子在双亲的家庭中进行游戏,可以在与母亲进行的游戏中学会关心别人、温和、善良,在与父亲的游戏中学会坚强、勇于冒险、热情、乐观。
这样两方面结合就初步形成了孩子较完善的人格基础。
孩子在与母亲的日常交往中,经常会从母亲那里学到语言、生活知识或物品用途等方面的知识,而在父亲那里经常通过运动操作,诸如修理车辆、机械、使用工具、修整园林等活动,使孩子对动手操作更感兴趣,这就激起儿童的探索精神、想象力、创造性以及求知欲望。
根据美国耶鲁大学一项研究成果表明,由父亲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这些孩子在学校里的成绩往往更好,将来走向社会也更容易成功。
这项调查是耶鲁大学持续了15年,进行跟踪调查所得出的结果。还有研究表明,早期失去父爱的男孩,在认知模式上趋于女性化。
父亲经常参与孩子的游戏、生活中,会帮助孩子扩大社会活动范围和社交内容,在与孩子的游戏中,利用父亲在教育中的独特作用来影响孩子的社交兴趣和需要,这就有助于孩子积累社交经验和社交技能。
父亲在与孩子游戏过程中,多多的帮助孩子建立一定的游戏规则,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与行为习惯,激起孩子对游戏活动的积极反应和兴趣。这样则有助于孩子在进入学校和社会后懂得更多的交往技巧,为以后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

多多是个5岁的小男孩,爸爸常年出差在外,大多数时候,多多都是由妈妈和姥姥照看。多多最喜欢和女孩玩过家家的游戏,比如给小娃娃梳头发、服之类。次,多多在拿了一个女同学的发卡藏了起来,被老师看到了,老师问多多,多多才把发卡从柜子里拿出来,说自己喜欢女生的发卡,也想戴上。

放学后,老师把事情告诉了多多妈妈。妈妈说:“因为爸爸总不在家,都是我和姥姥照顾他,所以对他特别宠爱。”晚上,多多妈妈给老师打电话,说孩子的姥姥经常和她说多多爸爸常年不在家,好在多多像女孩一样乖巧听话。多多妈妈还说,多多平时只愿意和女孩玩,并且喜欢自己的花裙子、高跟鞋。联系多多藏发卡的事情,妈妈下子意识到了多多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性别的问题,害怕对多多以后的人格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她到底该怎么办呢?

6岁之前是性别认同发展的重要时期。孩子如果能够顺利地度过这一时期,将会形成良好的性别角色意识,为的性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5岁的孩子真正开始了解两性的差异,这时的孩子对性别敏感起来,他们知道男孩与女孩的区别除了外表的不同外,还包括生殖器官的差异。如果你问他们,男生和女生有什么不一样,最常听到的答案可能是“男生不可以穿裙子”“女生可以留长发”等。如果你一直追问还有什么不同,他们会有些不好意思地告诉你:“男生有‘小鸡鸡’,女生没有。”由于对性别差异的理解,这时的孩子面对相关问题开始懂得不好意思和回避。他们也真正理解性别不会随时间、外部特征、愿望的变化而变化。

案例中的多多今年5岁,一些行为表现出女性特征,可见多多对于性别的认知出现混淆。家庭教养和生活环境对孩子的性别认同有着重要的影响,孩子通过观察学习和性别角色的强化而认同自己的性身份。多多的爸爸由于常年出差在外,使多多的过程中,父亲角色缺失,多多长期与母亲、姥姥生活,并多与女孩玩耍,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他的行为举止和表现出女孩的特征。大人之间的谈话影响了多多对自己性别的判断。姥姥经常夸奖多多像女孩子一样乖巧、懂事、安静,让多多便觉得自己可能是个女孩子。还有一些父母喜欢女孩,生的是男孩,便把男孩当成女孩养,反之若喜欢男孩,就会把女孩当成男孩养。这会给孩子的性别角色建立造成困扰,从而影响他们的性别意识发展。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而现实生活中很多性别错位、性别认同障碍的问题缘于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当。那么父母要怎样正确、科学地引导孩子建立性别意识呢?

1.帮助孩子认识生理性别

可以采用讲绘本等方式认识身体结构,了解男孩和女孩的生理差异。家长还可指导孩子通过衣服、称呼等认识自己或他人的性别。让孩子了解自身性别的特点,如小男孩一般会站着小便,小女孩会蹲着小便等。

2.通过家庭成员帮助孩子理解不同的性别角色

幼儿是在与家长的交流与观察中获得最初的性别概念的。一般意义上,妈妈更温柔、体贴,爸爸更坚强、勇敢。日常生活中,家长的言行举止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对性别角色的理解和性别意识的建立。因此,一般情况下,家长要尽量保证家庭结构的稳定,以及中家庭成员的齐全,特别是爸爸的角色,不能因为工作忙而缺失。

3.通过社交活动帮助孩子建立性别意识

家长要扩大孩子的圈,与同伴进行交往,既有异性的同伴,也有同性的同伴。帮助孩子观察同性伙伴和异性伙伴行为举止的不同。在与异性伙伴的交往中,鼓励儿童在发挥自己性别优势的同时,注意向异性伙伴学习,取长补短。

4.帮助孩子客观分析自己的性别角色

要让孩子在认同自己性别的基础上喜欢自己的性别扮演适合其性别定位的角色。家长应该传授给幼儿的健康观念是:性别无好坏之分,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值得尊重的、有价值的,每个人都有权利得到幸福,只要努力,都可以成为最好的自己,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在幼儿喜爱自己性的基础上,要有意识加强他们的性别角色教育,可以以角色游戏、讲故事等形式,在活动中适时地给予幼儿性别鼓励,对他们的行为做出恰当的评价,对儿童读物及教材中的角色人物做正确的解读。

指导:建立性别意识,进行幼儿性教育,儿童性教育。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教育孩子性别的问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