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的观察的类型是什么?

引证格式:许颖.关于幼儿行为观察记录与分析的思考[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关于幼儿行为观察记录与分析的思考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福建泉州 362000)

:幼儿行为观察记录与分析是幼教工作者必备的专业能力,是全面了解和评价幼儿,指导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路径。幼儿园常用连续记录法和轶事记录法等文字式记录法。围绕二者探讨如何进行详实、具体的幼儿行为观察记录,以及如何客观而全面地分析、解读幼儿行为,有助于幼儿教师提升幼儿行为观察记录与分析的质量,为幼儿园课程的有效实施提供依据与保障。

关键词 幼儿行为;观察记录;观察分析

收稿日期:;修回日期

基金项目:泉州市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泉教高〔2018〕1号);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重点课题(QY2018-01

作者简介:许颖,女,福建泉州人,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儿童心理,学前教育,早期教养。

幼儿行为观察记录与分析是幼儿教师职场活动的基本内容。做好这项工作,有助于幼儿教师把握幼儿的经验,捕捉幼儿的兴趣,发现幼儿的学习品质,了解幼儿的想法,从而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为幼儿园课程的有效实施提供保证。

连续记录法和轶事记录法都采用文字式的记录方式,能够提供原始的、持久的、开放性的幼儿言行信息,是幼儿园常见的观察记录法。即使教师采用符号式的记录方式进行观察记录,也提倡利用适当的文字记录来弥补其局限性、封闭性,提供有关幼儿言行详实的、细节化的信息。笔者针对文字式的观察记录方法,着重阐述如何做好幼儿行为观察记录与分析工作。

一、如何做好幼儿行为观察记录工作

幼儿行为观察记录是收集、保留和传递幼儿事实行为表现的渠道,为教师认识和评价幼儿提供事实基础,是产生有价值的幼儿行为解释的基本条件。做好幼儿行为观察记录,有助于教师理解幼儿、支持幼儿,是教师提升教育教学专业能力的重要保障。

(一)巧用符号,快速记录,避免遗忘或疏漏

幼儿行为观察记录应做到及时记录,避免疏漏。连续记录法通常是观察与记录同步,要求迅速地进行记录。为此,在记录时可以先抓住要点,采用简洁的语言进行初步记录,或者利用一定的符号、标志快速地记录。事后再通过回忆及时将观察记录补充详细、完整。连续记录法也可以借助摄像机、录音笔、照相机等设备辅助记录,事后再转换成文字。但考虑到摄录下来的内容与幼儿当时的情况可能存在一定偏差,即便借助设备摄录,也要求教师结合当时的观察情况及时地进行记录。轶事记录法通常是事后通过回忆进行记录,往往需要教师先简略地或借助符号、标志记录幼儿事件发生的基本内容。轶事发生后,再回忆并将幼儿事件梳理、记录成文本资料,避免因时间而遗忘轶事发生的过程,造成记录的疏漏。

(二)提供必要的基本信息

幼儿行为观察记录应提供必要的人物信息。最重要的就是观察目标对象的基本信息,如幼儿姓名、年龄、性别,以及必要的家庭背景或成长背景信息等。一方面,便于教师建立幼儿个人成长记录档案,也便于读者快速的形成对幼儿初步的了解;另一方面,为教师事后对幼儿的言行进行分析提供重要资源。

幼儿行为观察记录还应提供教师的必要信息,如姓名、角色等。一则可以作为教师的工作资料存档,二则主要为读者提供可交流的对象。

除此之外,人物信息还可以提供观察发生时与被观察幼儿的行为事件密切关联的其他人的信息,以便探究这些人的言行对被观察幼儿的影响。

幼儿行为观察记录应提供观察具体时间和观察起止时间等时间信息,如2018926日,1520-16:40。前者可以通过对幼儿不同时期的观察记录进行纵向比较,更好的了解其学习与发展。后者则可以明确地反映幼儿在某一活动中行为或反应的持续时间,是观察记录一个重要的指标。

3.观察的目的和目标信息

通常情况下,轶事记录法是待有价值的幼儿事件发生之后,教师再进行记录;没有事先确定观察目的和目标,属于非正式的观察,一般在记录时不需要提供观察目的和目标的信息。而采用连续记录法,若事先确定了观察目的和目标,则属于正式的观察。因此,记录时就要写出观察目的,即教师想要关注或探究的发展领域;然后还要提供观察的具体目标,即教师围绕观察目的关注的幼儿具体行为表现。如观察目的为“观察幼儿的精细动作的发展”,而具体的观察目标为“观察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观察幼儿手的抓握能力”。观察目的和目标信息的提供决定了教师进行幼儿行为观察的关注焦点,也为事后进行观察分析提供方向。

进行观察记录时,一般还需要提供观察环境的信息,包括场景信息和情境信息。场景信息通常是指幼儿行为所发生的物质环境信息,即行为发生的场所,如幼儿园活动室、户外场地、走廊、卧室,或者家庭、社区等,还有场所中与幼儿行为有关的设施、设备,如图书、建构材料、运动器械等。情境信息则是指幼儿行为发生的心理或社会环境的情况,如幼儿正在进行的活动,教师组织方式,活动的参与人数等。

观察的环境不同,幼儿的表现可能也会有所不同。观察记录提供观察的环境信息,便于了解幼儿行为表现的背景信息,能在具体的场景和情境下对幼儿形成直观的印象,为进一步幼儿行为记录分析提供重要的参照。

(三)详实、具体、全面或完整的记录

文字式的观察记录要求对幼儿行为的观察进行详实、具体的记录。连续记录法要按照观察的时间顺序连续、全面地记录幼儿具体的行为、表情、言语,以及幼儿与人、事、物互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等。记录不能放过任何重要的细节,尽可能做到如同影像重播所观察的内容一般。轶事记录法尽管是事后进行完整记录的观察记录法,可以有适当概括性地记录,但也同样要求教师尽可能详细、真实地记录幼儿事情的开始、过程和结束的内容。

如此,感兴趣的读者能够借由这些详细、清晰、真实的原始资料,清楚地了解幼儿行为的过程与细节,更好地认识幼儿。如“廷业正在跳绳,他一边跳一边数,他连续跳了8下,比刚刚多了1下,他还要继续跳”。这样的记录过于笼统、概括,未能提供幼儿跳绳的详实而具体的过程信息。相比之下,“廷业正在跳绳,他双手握住绳的两端,由后朝前甩,双脚用力向上跳,每跳过一次他就数一下,‘123……78’。他数到第8下的时候,又一次将绳子由后向前甩。这次他起跳比之前早了一点,没有跳过,绳子被他踩在脚下并没有回到身后。他说‘8下,比刚刚多了1下,我要跳10下’”。这种描述按照顺序提供了幼儿跳绳过程的细节信息,既包括幼儿跳绳的具体动作,也直接引用了其言语的具体内容,符合详实、具体、全面或完整的观察记录要求。

(四)依据观察目标,寻找有意义的关键事件进行记录

教师在进行幼儿行为观察时会获得很多与目标幼儿相关的信息。当有明确的观察目标引领时,教师不一定把幼儿所有行为的细节都详细记录下来。而是详细的记录那些有价值的信息,聚焦在观察的行为要点上,与目标无关的信息可以简要地记录甚至可以排除。因此,就需要教师有敏锐的判断力,能够在众多内容中准确地判断哪些是需要被详尽记录的,并尽可能提供丰富的细节信息。

如《璇璇的活动》17-5-7-6一例中,教师围绕目标幼儿在户外活动区中30分钟内的社会行为进行观察。因此,将记录的重点放在幼儿的社会行为上,诸如幼儿与他人的互动,动作和表情;发现同伴跌倒时的反应;与他人发生的冲突及应对方式等。但凡与社会行为有关的表现,教师都进行具体的描述,而与观察目标关联性小的方面,如幼儿脱鞋、放书包、走动、跑动、骑三轮车等,则只是简要地描述。

(五)相对客观,不掺杂主观判断或评判的记录

描述式观察法要求教师客观地进行记录,尽可能不要让自己的经验、价值观、标准等形成的思维定势影响到对幼儿言行的描述,避免评判。

为了确保记录的相对客观性,教师进行幼儿行为观察记录时要使用事实性的语言,即感官获得的信息。眼睛看到的,如“她咧着小嘴笑”;耳朵听到的,如“她说:‘我画的是红色的树,叶子红的,树枝也是红的’”;手触摸到的,如“他的后背都湿透了”。记录时,要避免使用带有主观感受的陈述,例如“她画了与众不同的树”“他觉得热”等。

另外,教师在进行幼儿行为观察的客观描述时也可以将自己当下的思考或初步判断进行说明。例如,此时,莎菲走了过来,凑到桐桐的“车库”面前,桐桐用身体挡在莎菲的面前,喊到“你不能看,你会把它碰倒的!”(据我所知,莎菲曾经几次无意地碰坏桐桐的作品,桐桐此时有点担心她再次碰倒自己的“车库”)。莎菲“哼”了一声,躲着脚走回她刚刚正在搭建的东西旁边(很生气的样子)。上文括号中的叙述并不是客观的幼儿行为描述,而是教师的说明。如此让幼儿行为记录更为清晰,甚至能够提供更多有关幼儿有价值的信息,便于进一步的解读。但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在客观记录中做了适当的说明或解释,教师在分析时,依然要对原始资料进行反复推敲,避免主观偏见的影响。

(六)通俗、易懂,中肯、平实的记录

在观察记录时应采用通俗易懂的、中肯平实的语言,应让读者通过记录清楚地了解幼儿事件发生的始末,幼儿具体的言行。记录时,要避免使用如下几种语言2112

一是过于文学化或具有特定含义的用语,如成语等。“一航毛遂自荐”中“毛遂自荐”是成语,属于抽象性描述,可以改为对言行的具体描述“一航站了起来同时举起手说‘我来、我来’”。

二是过于通俗的民间语言,如“森森从犄角旮旯里找到了一块菱形的积塑”。“犄角旮旯”是俚语,替换成“角落”更为清晰、易懂。

三是专业术语,如“托尼将1个月的宝宝抱起来,轻轻地做出向上抛的动作,宝宝出现了惊跳反射”中,“惊跳反射”是专业的术语,不甚通俗、易懂,可以改为“仰头、挺身、双臂伸直、手指张开,然后弯身收臂,紧贴胸前,作搂抱状”。

四是网络流行语,如“面粉洒的到处都是,他有点囧地看着老师。”这里的“囧”是网络流行语,相比之下“尴尬”一词更为中肯、平实。

二、如何做好幼儿行为观察分析工作

围绕幼儿行为观察记录进行分析,对记录的客观信息赋予一定的意义,对幼儿言行做出合适的解读与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及时对文本资料进行分析

教师及时对观察记录获得的文本资料进行梳理和分析,既能够对已经收集的幼儿信息进行价值判断,获得对幼儿的认识,也可以为进一步的观察指引方向。教师在对幼儿行为观察记录进行分析时,切忌拖延时间,积压资料,使这些原始资料的价值流失。

(二)客观分析,避免个人偏见

教师要避免自己的价值观、预期、已有经验等主观因素带来对幼儿先入为主的判断,甚至是偏见与扭曲,要以客观、实事求是的态度去阅读、梳理并分析有关幼儿原始的文本资料。通常一次观察记录而得的信息是不足以对幼儿的言行做出客观、准确的推断的,需要结合多次的跟踪观察和记录,获得更丰富的幼儿行为事实,才能对幼儿有较全面的认识。

(三)围绕观察目标或关注焦点进行分析

采用连续记录法进行正式的幼儿行为观察,要事先确定观察的目标和计划。因此,在进行文本资料分析时,可以围绕既定的观察目标去挖掘有意义的信息。如《娃娃家风波》322-23这一观察记录可以围绕其观察目标“了解中班幼儿与同伴发生冲突时的行为表现”进行分析,解读中班幼儿产生冲突的原因以及解决冲突的策略等。因此,可以对该幼儿行为观察记录做出如下分析“潘潘与丁丁因意见分歧产生了冲突。佳佳作为第三方采用求助的方式试图解决潘潘与丁丁之间的冲突。潘潘一开始选择哭泣的消极方式应对冲突,之后转而以迂回变通的积极方式解决冲突,为自己争取游戏的权利。小鱼因被佳佳排斥而产生冲突,采用哭泣的消极应对方式,未能捍卫或争取自己的游戏权利”。

轶事记录法通常记录的是教师认为有价值、有意义、重要的、独特的或有趣的幼儿事件。因此,可以考虑从教师“为何记录”作为分析的切入点。如教师因为幼儿的几次轶事捕捉到幼儿对某一事物的兴趣,分析时就可以侧重从幼儿是如何获得和再现这一事物相关的经验入手。又如教师判断某轶事能展现幼儿对某一事物的独特想法和见解而将其记录下来,分析时便可以围绕幼儿是如何利用已有经验来加工认识和理解新鲜事物作为切入点。

(四)借助儿童发展理论支持分析与指导

儿童发展理论是先辈们经由实践经验到理论观点而得的研究成果和智慧结晶,是幼儿教育工作者做好观察分析工作的重要支撑。因此,教师进行幼儿行为观察分析可以借助专业的儿童发展理论并结合自己的认识,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解读和评价,以提高观察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如观察记录到10个月大的宝宝的一些行为表现:“妈妈拿了一盒积木放在若若的婴儿床里。若若一手伸进积木盒子抓起两个积木,继而扶着床栏站了起来,把两块积木丢到了地上。妈妈微微一怔说:‘怎么丢出来啦,不能丢!’,同时弯腰捡起地上的两块积木,放回积木盒子。妈妈的手一离开积木盒子,若若又拿起两块积木丢到地上。妈妈笑着说“你是故意的!”同时再捡起积木。若若则不断地将积木盒子里的积木拿出来,丢掉,反复多次,直到妈妈收走积木。”

具备一定儿童发展理论知识储备,教师就可能对案例中幼儿的行为做如下推断:“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该幼儿处于感知运动阶段的循环反应阶段。在这个阶段婴幼儿的认知范围已经从自己的身体转向身体以外的周围世界,他们通过有目的的重复有趣的动作,来掌握简单的动作技能。若若不断的拿起积木,扔掉积木,就是该幼儿练习抓握、放开、扔等动作技能”。或者“根据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理论,幼儿的行为受行为结果的影响,通过强化可以塑造幼儿的行为。若若将积木扔到地上的行为,获得了妈妈的言语或表情反应,这是他‘拿起、扔掉’动作的强化信息,之后他不断重复拿起积木,扔掉积木的动作,以期待妈妈的言语或表情反应”。

尽管不同的儿童发展理论强调的观点不尽相同,甚至是矛盾的。但是丰富的理论视角为我们提供了多元的分析方向,有助于挖掘幼儿行为中丰富的内涵,更好地认识幼儿复杂多样、充满无限可能的行为。教师只有根据自己观察的直接经验,并结合先辈们的间接经验,才能在不断的反思与探究中接近真实的幼儿需要、意图与动机。

(五)以幼儿发展常模作为参照,并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幼儿的发展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规律进行的。这种顺序性和规律性能够提供幼儿发展常模,也就是幼儿发展年龄特点或年龄目标的信息。教师借由幼儿发展常模可以分析幼儿的发展情况,了解幼儿在同龄群体中所处的位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供了五大领域中幼儿各年龄层次的典型表现作为评估幼儿发展水平的框架,应将其作为实施幼儿行为观察的目标参考,或将这些典型表现作为分析幼儿行为观察记录的依据。但需要注意的是,年龄目标只是评估幼儿发展的依据之一。切忌把幼儿的年龄目标作为衡量幼儿发展的标尺,以至于轻易地做出幼儿的发展“超前”“一般”“迟缓”的结论。

《指南》为教师评价幼儿指明了方向,教师应改变陈旧的评价理念和目标,应把幼儿的发展放在首位,以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为目的,依据一定的发展指标对幼儿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4,为幼儿发展提供适应性的策略,而非机械地套用它,为了评价而评价。幼儿与幼儿之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教师通过观察对幼儿进行分析、评价时要正视和尊重这种差异,不用统一的标准衡量幼儿。此外,教师还应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背后可能的遗传、生理、心理、社会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以更全面的认识幼儿。

(六)从正向的角度关注幼儿,积极看待幼儿的进步

任何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个体,有其独特的发展轨迹。教师进行幼儿行为观察分析时,一方面要挖掘幼儿个性化的优势和学习品质;另一方面,不要轻易地在幼儿之间进行横向的比较,而是要关注幼儿的纵向发展,发现幼儿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进步,挖掘幼儿行为背后闪亮的、积极的方面以及反映出的幼儿发展需要。

(七)关注幼儿的个别发展,并重视幼儿的整体发展

幼教研究者为了更好的探察幼儿的言行,会将幼儿的言行进行划分。如划分为身体动作、认知、语言、情绪情感、个性社会性等五个模块,又或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艺术、科学等五大领域。无论从哪个角度来划分,都能够为教师分析、评价幼儿提供框架。教师进行幼儿行为观察分析时,需要剥离情景,识别与各方面相关的发展线索,即幼儿有怎样的表现意味着他在哪个方面有怎样的学习与发展水平5

同时,幼儿又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即使将幼儿的言行进行划分,但不同模块或领域之间都以某种方式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师进行幼儿行为观察分析时不仅可以突显重点,侧重从幼儿某一方面的发展进行分析,也要注重全面地观察幼儿言行,从多个方面进行评价。如从《小刺猬的刺》6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教师不仅解读了幼儿言行背后表现出来的点数、群数、排列等数学经验,关注幼儿个别方面的发展。而且从幼儿的整体性发展的角度,挖掘到了幼儿数学经验背后,初步规则意识的形成以及精细动作、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

(八)结合多渠道信息进行解读,全面、立体的认识幼儿

认识幼儿,仅仅依靠一两次观察是难以做出准确判断的。幼儿的表现是复杂的,影响幼儿行为的因素也是多元的,且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具有持续性。幼儿片断行为的捕捉,不足以了解幼儿,也无法准确地把握幼儿行为背后的教育契机。教师要全面的、立体的认识幼儿,就应该经过多种情境下(如日常生活、区域活动、户外活动等)的多次观察,结合多种渠道(家长、其他教师或幼儿)积累的幼儿信息,对幼儿进行综合的分析与解读,方能越接近真实的幼儿。

另外,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还具有情境性和过程性。任何对幼儿行为的解读,都不能够脱离幼儿行为发生的情境,要在行为发生的具体过程中进行幼儿行为的分析,分析在行为发生的过程中与之相互作用的因素,方能找出行为背后的东西,避免有所偏颇的结论。如“张栩一脸严肃,大步走到两个正在观察植物的小朋友后面,大声喊‘你们让开,该我观察了!’同时挤到两个小朋友前面。两个小朋友都皱着眉头,其中一个小朋友喊道:‘我们还没观察完呢’。张栩没有理会,依然挡在两个小朋友前面。”如果仅从这个观察记录分析张栩的行为,可能会得出“张栩采用了不礼貌、不友好的消极社会交往方式”的结论。但实际上结合幼儿行为发生的情境:“张栩已经在观察角等待了一段时间,轮到他观察了。张栩提醒了前面两个小朋友两次了,他们每次都喊道:‘我们还没观察完呢’”。我们就会理解张栩“挤占”的行为,并协助其有效地解决冲突。

(九)融合多元评价主体的思想

在学前阶段,教师是与幼儿接触最多的群体之一7。教师与观察的目标幼儿不是单纯的观察者和观察对象的关系,他们之间还存在稳固的个人关系。因此,在进行幼儿行为观察分析时稍有不慎就容易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难以理性、客观地分析幼儿的言行。

另外,教师观察行为是教师基干自己的“生活史”,以教育情境因素为线索而展开的意义探寻、知识阐释和文化建构的过程。不同教师的个人“生活史”和“理论兴趣”不同,面对同样的情境或事件,会“看到”和“分析”出不一样的结果。也就是说,每一个教师只能从各自的视域进行某一维度的观察,不能保证自己注意到了该情境中每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对于观察记录的所谓阐释也只能是一家之言,不能保证你的解释是唯一合理的解释8

因此,在进行幼儿行为观察分析时,为了避免对幼儿行为观察记录的分析出现偏差,教师应以开放的态度与其他幼教工作者、家长,还有幼儿形成评价共同体,共同参与幼儿行为观察记录的探讨与反思,融合多元评价主体的思想,赋予幼儿行为更为准确、丰富的意义。

1] 廖信达.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M.新北: 群英出版社,2012.

2] 施燕,韩春红.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 侯素雯,林建华. 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这样做[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秦旭芳.让教室里的评价“活跃”起来——浅谈幼儿教师观察与记录的选择策略[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617(3):76-80.

潘月娟.比较、解释:观察评价的关键[J.幼儿教育,-10.

顾静文.儿童学习故事:小刺猬的刺[J.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3.

江晓光.幼儿期的同伴关系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34(3):43-47.

8] 叶小红.走向视域融合——幼儿教师观察能力培养的思考与探索[J.学前教育,-46.

}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读书心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读书心得》。

《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的读书心得

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不论是国家还是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必须坚守,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本次寒假在家,我认真仔细的将《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这本书翻阅了一遍,深觉这本书中所著内容对一线的幼儿教师来说大有裨益,通过这段时间段的学习,受益匪浅。

一、教学教研一把抓,学会观察是基础

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大是业内普遍的共识,因为幼儿园的工作作息与中小学的不同,教师在白天的工作几乎不能有任何的中断,需要全天对幼儿进行照顾。尤其是在我经过两年的中专学校工作之后,对中小学和幼儿园工作的方式的差别上深有体会。因此,在我看来,幼儿教师在承受高压、劳累的双重负荷下,进行教研活动就显得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

但是在读过《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之后,我感觉自己在教育与教研关系的认识上存在很多的不足:其实,教育与教研本位一体,真正的教研正是立足于平日的教学,并且服务于教学。教学教研应该一把抓,首先,我们要学会的就是:用眼、用心,学会观察幼儿的一举一动。幼儿行为的观察,观察什么?书中有详细完整的记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观察幼儿在常规活动中的行为

幼儿在园的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在进行常规活动:进餐、午睡、洗手、如厕、午休等等。这些活动看似平凡、枯燥,但却是幼儿学习和成长的重要途径,值得我们注意。

书中详细的介绍了如何观察幼儿进餐行为、如厕行为、午休行为和过渡时间的行为,虽然很琐碎,但是却不能轻易的忽视。

2.观察幼儿使用材料的情况

与常规活动一样,游戏材料是幼儿学校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它们两个在幼儿个性方面发展的功能是不同的。游戏材料的一种重要作用就是有助于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特别是符号表征能力。

阅读和书写的确是符号表征过程,但是只能反映我们一半的表征能力,它们是语言符号的一部分;而非语言符号表征要借助艺术形式呈现——绘画、雕塑、舞蹈、哑剧、音乐及戏剧。对于幼儿来说,他们不能充分地把握或者用语言解释他们对事物的模糊理解,所以他们是通过使用游戏材料时形成的关系以及所引起的变化来获得对抽象概念的直观感觉。在儿童使用材料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观察儿童使用材料的环境、刺激、话费的时长等等内容。3.观察幼儿之间的社交行为

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因此便会有各式各样的社交行为和反应。在儿童早期阶段,他们对待他人的态度开始在人格结构中打下基础,我们需要去观察以下三个方面:

①幼儿对待他人的态度(关怀/疼爱/信任/怀疑/厌恶)

②幼儿的情感态度(深厚的/随意的/冷漠的)

③幼儿拥有的与他人相处的技能的数量和种类(通过要求、偷拿或者抢夺得到玩具娃娃)

4.观察师幼关系及在教师主导活动中幼儿间的相互关系

师幼互动是我们日常教学和生活中常提到的词语,在许多情况下,师幼关系的细节都会存在与日常的偶发时间中。从生命中最初的几年里,幼儿会从身边非常重要的成年人——父母、养父母、祖父、老师以及其他亲戚的接触中形成其他人和对自己的理解。

我们需要观察认真的观察师幼关系,这样可以告诉我们幼儿感觉到成年人是可以信任的、抑或是持怀疑的态度看待成年人;是可以借助成年人达到自己的目的,亦或是对他们敬而远之等等。

总而言之,“观察”是记录的基础,也是教研的基础。我们需要学会认真的观察,善于发现幼儿的行为特点,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进行教育教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积少成多,记录需坚持不懈

观察者,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持之以恒的耐心。

每一个孩子从出生到成长再到迈出他们人生的第一步,都是一个不断接受外部信息并尝试着向外部发出反馈和意念的过程,从而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不断的学习着各种各样的社会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并不断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

然而在这样的一个成长与探索的过程中,孩子又要不断的面对各种挫折和挑战。面对如此多面和复杂的社会,孩子们如何的发展,这不光是孩子所面对的问题,更是我们老师和家长所要考虑的问题。也正是由于这些方方面面的原因,对孩子的日常行为进行观察与记录就必然成为我们成年人了解孩子认识孩子的重要途径和如何施展教育方式的必要手段,因此我认为不管是作为教师还是父母掌握这样的专业技能都是很有必要的。

对于幼儿教师来说,观察是教育教研的基础,同时,学会做记录则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多样的素材。但是,我们许多的幼儿教师常常不能坚持的进行观察和记录。而且翻看自己以前的观察记录,再对照本书所叙述的观点,我发现自己的观察记录还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不足。

一是叙述的语言太具主观性,有一些自己总结的语言在里面,而不是完全在客观陈述孩子的动作和语言交流。

二是虽然反思比较具体,但是怎样深入挖掘可学习的价值,还做的不好。譬如,我认为可以提供某些材料,那么这些材料我可以怎么用呢,我可以让孩子做什么,我还可以提供哪些材料,这些问题我还没有深入思考。

在以后的观察记录中,我们不仅需要科学的进行观察记录,而且要养成坚持不懈进行记录的好习惯。

三、多思多想,勤于总结才能致于行

观察与记录,它的价值在哪里?素材取之于幼,服务于幼。

在这个儿童飞速成长的时期,教育者极有必要抓紧尽量多的时间来及时记录这些纷繁复杂的发展性变化。这种记录数据对于婴儿/学步儿项目自身的丰富和发展也是一种独特的资源。所以,记录的价值在于,对于经常一闪而过、淹没于日复一日的保育教育重点的幼儿的细节,给予显微镜一般的关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说明中指出,教师应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同时要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如何在日常工作中更好的完成这个目标,我们每个人都在寻找有效的办法和途径。看了《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这本书,我觉得,它很好的诠释了《指南》的这句话。多看多思,将自己平常的记录素材及时进行总结反思,然后服务与平常的教学中,用自己的所学帮助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有人说爱一行干一行,我觉得更应该干一行爱一行,做幼儿教师,光做好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是远远不够的。有人曾说:“幼师不能只当孩子王,更要理论硬技能强,做幼儿领域的研究者”,我觉得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这样的书籍来武装我们的头脑,让我们多多发现这样的书籍,彼此交流,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来使我们目标明确,砥砺前行。

学习《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

《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作为学前教育的经典著作,勇于创新,与时俱进,注意关注儿童教育工作的新形势,引入新的理论成果。这本书共分为九章 第一章:从行为理解幼儿 第二章:观察与记录前的准备 第三章:观察与记录的方法概述 第四章:时间取样 第五章:事件取样 第六章:轶事记录 第七章:检核表 第八章:影音记录 第九章:观察与记录的伦理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说明中指出,教师应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同时要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如何在日常工作中更好的完成这个目标,我们每个人都在寻找有效的办法和途径。看了《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这本书,我觉得,它很好的诠释了《指南》的这句话。“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阐释了幼儿教师科学有效观察孩子们行为的重要性,老师可以从孩子的行为中分析出许多信息并针对这些信息及时的调整老师教育的目标、方法等,从而更加专业的剖析孩子、引导孩子,做到了解幼儿、尊重幼儿,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而这样做的过程,也使教师自身能力得到提升。

学习过这本书,再翻看自己以前的观察记录,我发现自己的观察记录还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不足。

一、叙述的语言太具主观性,有一些自己总结的语言在里面,而不是完全在客观陈述孩子的动作和语言交流。

二、虽然反思比较具体,但是怎样深入挖掘可学习的价值,还做的不好。譬如,我认为可以提供某些材料,那么这些材料我可以怎么用呢,我可以让孩子做什么,我还可以提供哪些材料。这些问题我还没有深入思考。

所以,我们要摒弃“孩子应该怎么做”的想法,将自己视为有效的信息来源,将获得的信息与同事交流,例如,为什么这个孩子会这样做,为什么他会有这种反应?还有一个好办法,可以把孩子拉到一边,问问他为何这么做,有什么想法,或许这样会帮助我们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

总之,读完这本书,从理论上更清晰地认识了为什么要观察儿童,观察儿童行为后该如何评价这一行为。从实践上,为如何观察记录提供指导,为更有针对性地观察提供范本和依据。看完此书,犹如被特训一番,尝试着在幼儿游戏中用心去“看”,去“听”,从对孩子的观察中会收获很多,学会观察的同时,不仅更加了解幼儿,也是在一次次的真实性观察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观察能力,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日积月累中专业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在读懂孩子行为的背后,包含着公正地对待孩子,尊重他们独特的个性。在观察、解读孩子的道路上,我会提醒自己始终保持一颗开明接纳的心态继续前行。

书中讲到了一种记录方法叫轶事记录法,看了后很受启发,轶事记录法是观察法的延伸,它要求观察者在日常生活情况下,将幼儿自然表露的行为进行原始、真实的记录,以此来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为幼儿提供更适宜的帮助与指导。在幼儿园课程改革和多元评价倍受关注的今天,提倡教师在评价实践中关注幼儿学习变化与成长的过程,尝试采用质性的轶事记录法,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来收集有关幼儿发展状况的丰富信息,有效评价和促进幼儿的发展,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并且,轶事记录法又有诸多的优点,如方便易行,教师只需准备最基本的纸和笔就可记录,而且,幼儿完全是置于真实的生活与学习情境之中让教师观察记录评价,有助于帮助幼儿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更加全面的了解幼儿,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质及促进家园合作等可取之处。

现在的幼儿园需要的不是“保姆型”的教师,而是要求教师既要成为研究型加学者型的理论型的教师,又要成为掌握现代教育手段,能运用现代教育观组织教育教学的实践性人才。在轶事记录卡记录的过程中,观察能力的强弱是教师专业素质高低的反映,教师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才能捕捉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每位幼儿的行为。如昨夜下了一场雨,今天出了太阳。在操场上活动时,XX小朋友不参与,却独自站在边上好奇的望着塑胶地毯上在阳光的照耀下冉冉冒起的轻烟,还不时地用鼻子闻着。这时,教师该如何去处置呢?也许,有的教师会漠然视之,有的会强行拉幼儿来参加自己组织的活动,可还有一种教师捕捉到幼儿这一行为后,迅速进行思考、分析、判断,继而转换成教育行为与幼儿进行互动,组织幼儿一起去观察、去探索这一难得的现象。事后,再对此事件进行记录、反思。可见,教师首先要明确观察记录的意义和价值,有目的地去强化自己在这方面的意识,不断地学习丰富有关理论和知识,渐渐养成习惯,使观察技能成为教师内在的素质之一。

工作中我们也是这么做的,下面是我们平时工作中记录的几个案例。

每天早餐后孩子们就会自主的去图书柜上去自己喜欢的图书,时常因为争抢一本图书发生摩擦。

这一天小明和小红又因为都想看《抱抱》这个绘本争吵起来,互不谦让,一不小心图书被撕破了,他们两个你看我我看看你,把图书扔下都不看了。

下午起床后,我给孩子们说中午值班时小图书一直在哭,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孩子们马上想起来早上发生的事情了,都去责怪他们两个,小明和小红都低下头不做声。我说:“图书它们也会痛,它们受伤了我们该怎么办呀?”孩子们马上兴奋起来:“把图书修不起来。”

他们两个不约而同地一起去修补图书了,补好后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他们说:“以后我们再也不抢了,要互相谦让”。

这时全班孩子们给他们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孩子们喜欢有生命的东西,引导孩子们可以拟人化,这样孩子们更容易接受。

案例2:请遵守交通规则

每次户外活动结束后,上楼时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往上跑,也不看是左还是右。每当这时下楼的人就无法行走。提醒很多次,你一转身他们就又开始往上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在楼梯口贴上了一些小脚印,让孩子们观察脚印的方向确定该走哪边,这样孩子们比以前遵守规则好了很多。

为了更好的督促孩子们上下楼梯靠右行,我就请遵守规则的孩子当交警,提前站在楼梯拐角处,监督和指挥交通,孩子们非常的兴奋,为了当上小交警都自觉的遵守交通规则了。

孩子们喜欢当交警,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会遵守规则。

案例3:桌子怎么变花了?

孩子们喜欢涂涂画画,自主活动时都抢着去美工区,有时为了抢到位置,顾不得铺桌布就开始画画,结果桌面上留下了很多彩笔的痕迹。

为了帮助孩子们改掉这个毛病,我找了一件上面画的乱七八糟图案的衣服,让孩子们看。孩子们不由自主的发出“嘘嘘”声,我顺势引导孩子们讨论这些图案是怎么回事?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讨论了起来:“是不小心画上去的。”我就告诉孩子们,我们的衣服画脏了我们不开心,我们看看桌面,它们脏了,它们会怎么样?孩子们马上开始发表意见:“以后要爱惜桌子,不把它们弄脏了,画画一定要用桌布。

让孩子们亲身体验,更有说服力。案例4:

幼儿搭建桥梁观察记录《专注性》

今天中班孩子的功能室活动是——学习搭建桥梁。在孩子们观察过图片后开始一些圆柱体当桥的长积木当桥面面和斜坡不在一现了斜坡高于桥解决这么问题,悠

搭建,悠悠拿了墩,拿了几块厚和斜坡,由于桥个圆柱体上,出面的问题,为了悠又在桥面上加了一块积木,这样桥面和斜坡的交界处平滑多了,悠悠很开心。就高兴地去旁边观察别的孩子的作品。

由于圆柱体积木比较少,很多孩子没有了材料,看到悠悠这里很多圆柱体,就把悠悠的圆柱体拿走了,悠悠回来后很生气。这时,我来到了悠悠的身边,对她说:“没有了圆柱体,你想想还有别的什么材料可以代替吗?”她想了一会儿就去拿了几个小的积木当桥墩。可是,桥面太低上面又加了这样,桥面的了,我表扬了个谦让,并且

了,她就在几块积木,高度就相同她:“你是一爱动脑子的孩子。”

在平时的观察中,我就发现悠悠性格比较随和,就是生气了,只要你和她讲清楚道理,她就马上能够接受。所以今天出现这样的问题,她没有因为积木被拿走而纠结,而是很快的又想出办法来解决了。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继续体会,把《幼儿行为与记录》更好地运用的工作中。

《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读后感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说明中指出,教师应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同时要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如何在日常工作中更好的完成这个目标,我们每个人都在寻找有效的办法和途径。看了《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这本书,我觉得,它很好的诠释了《指南》的这句话。“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阐释了幼儿教师科学有效观察孩子们行为的重要性,老师可以从孩子的行为中分析出许多信息并针对这些信息及时的调整老师教育的目标、方法等,从而更加专业的剖析孩子、引导孩子,做到了解幼儿、尊重幼儿,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而这样做的过程,也使教师自身能力得到提升。

书中记录了儿童常规活动、使用材料情况、社交行为、语言认知功能等不同方面的观察情况,给出例子与分析,深入浅出。我找到我刚来幼儿园时的几个观察记录

相比较,记录过于简单、粗糙。原因出在哪里?当然与当初教学经验匮乏有直接关系,但毋庸讳言,观察记录方法不得要领是重要原因,比如《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中对记录的语言做出阐释,应该用什么样的词类,比如多用动词、形容词等,记录幼儿动作语言及其他幼儿反应,少用归纳性,教师臆想性话语等,而我没做到。观察记录是我们教师日常工作主要工具,在教育实践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在写观察记录时往往存在着很多问题,如缺乏主动观察的意识,有目的、有准备的观察不足,观察的随意性较强;观察技术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缺,还存在着很多困惑,如怎样确定观察目的和内容,怎样分析幼儿等;不能科学地解读幼儿的行为表现等,往往写得比较随意。

有人说爱一行干一行,我觉得更应该干一行爱一行,做幼儿教师,就要做得像模像样,就像当初刚来咱们幼儿园时,王园长对我们15人所说“幼师不能只当孩子王,更要理论硬技能强,做幼儿领域的研究者”,我觉得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这样的书籍来武装我们的头脑,让我们多多发现这样的书籍,彼此交流,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来使我们目标明确,砥砺前行。

观察对象:文文宝宝 观察地点:活动室 观察时间:2016年11月 观察记录: 文文小朋友性格比较内向,不怎么说话,也不敢在大家面前发言。今天在活动室请小朋友展示游戏成果时,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向其他小朋友介绍自己的成果,只有文文小朋友坐着不动,用羡慕的目光看着看其他小朋友,当我注意到她时,我请她来展示,她摇摇头说:“我不会”,我说:“我跟你一起,好吗”她怯怯地说:“好”,我们一起介绍完后,我说“文文宝宝真棒,不过以后要主动一些,好吗”她害羞地点点头。观察分析: 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我了解到文文家是外地的,在相对陌生的环境中,文文认识的朋友较少,平时除了跟父母在一起,就是自己在家玩,与外界的交流也较少,逐渐养成了内向的性格。通过了解我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

1、每天以观察为基础,抓住时机对文文进行随机教育,帮助她学会和小朋友友好相处,学会用语言和别人交流。

2、对文文进行正确的引导,以鼓励表扬为主,帮她树立自信。

3、家园配合对文文小朋友进行心理健康疏导。

读《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有感

作为一名授课教师,在幼儿平日的学习与生活中,不免要与孩子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状况也是我施展教学方式方法的目标所在,尽管经验能够使我更了解孩子们的秉性脾气,但是直到我看了这本幼儿园教育活动运用的专著,才从根本上用系统的理论梳理和指导了我的实践,使我平日以来对孩子们行为背后的内在涵义的洞察揣摩和完善总结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每一个孩子从出生到迈出人生第一步再到逐渐成长壮大,都是在不断接受外部信息并尝试向外界发出反馈和意念的过程中扩大了自己的互动能力和认知水平的。而对于幼儿来说,这种探索与成长的过程是充满挫折与挑战的,面对这样一个似是而非的世界,如何理解幼儿表现出来的多面性和复杂性,就成为了他们感受这个世界并获得良知过程中对于我们这些幼儿教育工作者的挑战。

有感于此,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与记录就必然成为教师了解孩子的重要途径和施展教学的必要手段,因此更是幼教人员一定要掌握的专业技能之一。而坊间关于这个专题的书籍纷繁庞杂,或为译本,或产于本土,这些书籍的纷纷涌现令人欣喜,不过对于我们这些一线应用者来说,简单易懂,具有可操作性,能使我们尽快掌握观察记录的重要概念和方式方法远比了解哪些偏僻深邃的理论知识对于孩子们成长的现实意义更显著一些,而这本实用的参考用书的价值正是体现于此。

本书用严谨清晰的文字和准确生动的事例,细致入微的将对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全方位的展示出来。从具体的心理学、行为学概念到复杂的理论观点,再到观察记录的具体步骤和实施方法,直至对其伦理问题的关注。在仔细研读后,无一不使我对这种了解幼儿最适宜的方式产生了无比浓厚的兴趣,时而对于书中的心理学、行为学实验得出的结论与我实际操作经历到的感受产生了深深的共鸣,同时也令我的实践有了理论的指引,对幼儿行为背后的心理成因也一点一点系统化、逻辑化,头脑中对于这种观察记录的方法的概念和应用也条分缕析,烂熟于心,因为理论的支撑,使我乐于思考,敢于实践。

虽然理论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但我根据客观规律依然认识到无论多么严谨的理论也有它的局限性,不能教条主义,更不能纸上谈兵,因此,读过本书,更使我体会到唯有融入孩子的视野全心全意的进行理解与诠释,才是对孩子们成长最细致入微的观察,用母亲般的爱记录下每一个孩子的人生点滴,才是最关怀备至的记录。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班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