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大学学分制度怎么申报学时

新疆大学会计专硕mpacc成功上岸,本科也顺利毕业回家,闲下来分享下考研历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今天先来说下为什么报考新疆大学。(本人内地)会一一阐述读新疆大学的利弊,以及什么情况下来选择来新疆大学。

首先先抛开专业来谈。新疆大学是42所一流大学之一(双一流建设是两部分: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大学。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共计137所,其中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A类36所,B类6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区分清这个很重要!无论你考研是什么专业,42所一流大学里面最容易的肯定是新疆大学。读研读博最终目的就是找份工作,工作主要分为三类:体制内,进企业,自主创业。选择学校之前应该先对自己未来从事工作有个大体了解判断。

先谈新大的优势,再说弊端。

读新大的优势有以下几点:

1.属于一流大学,在21年的全国各地定向选调生中有不少地区都包括新大。选调分为普通选调和定向选调。定向选调生往往被视为省市级政府重点培养的后备干部人才,在招录时,只面向划定的国内外重点高校毕业生进行定向选调。与传统选调生不同点在于,定向选调生的人事档案归省委组织部管理,人事调动也一般由省委组织部负责,因而在升迁、任职考核时会受到政策倾斜。比如北京,河南,辽宁,山东等等省份,每个省这个高校名单每年都在变化,但是主体趋势是一流大学,也许有些同学会说,我那个省没包括新大,但是毕竟三年毕业以后有没有真不好说,毕竟新疆大学特殊,受国家政策照顾很重(这个后面会说)。至于普通选调生那就更多了,就不多说了。

(!注意定向选调生难度很大,笔试相对于后面的面试是最简单的,这个面试和国考省考可不一样的,他可以透露年龄,专业,本硕就读高校,是否党员、班干部,获得的荣誉奖项证书等等许多信息,笔试考前一百,面试结束后照样把你甩在一千名开外,定向选调是优中选优,大家可以当个大目标,可别不契合实际就是奔这个来昂)

定向选调是许多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都达不到(而且这些学校应该比新疆大学难考)

顺便说一下进体制,除了选调对高校的身份有要求,国考省考是都不要求的,只是对专业,学历等限制严格。所以在考的时候无论你是清北,顶尖985,211,还是双非,专升本,民办院校,大家都没区别。但是考进去以后高校身份对升迁,补贴等当然会有一定影响。所以在保证专业的前提下,肯定要优选高校的牌子。

2.现在各地大小城市都在搞人才引进政策,这个基本上无论你以后是哪种工作,都可以受利,我简单说说几个:

各地大小城市基本都有,经济越发达的地方这个对学校要求门槛越低,当然补助也低,经济发展一般的门槛较高。大家可以自己了解目的工作城市的相关政策补贴。

3.新疆大学长时间内不会跌出一流大学名单,众所周知,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是动态调整的,那么就会出现有进有出的情况,以及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互相对调的情况,比如一流大学a变为b,一流大学b变为一流学科等等。但是新疆大学的特殊性决定其只能往前走:1.当年所有985高校都继续成为了一流大学,但是只有三所211逆势登顶一流大学(当然都是b类)稍微分析下就可以知道是受国家政策导向照顾:郑州大学是为了解决高考大省河南,乃至周边省份没有拿出手的大学;云南大学辐射的是南部边远地区,以及整个东南亚的定位;同样新疆大学更为特殊,一要需要留住疆内人才,更好地建设新疆,二来该地区是稳定国家西部边陲安全的重中之重,三是要陆上“一带一路”核心连接点。所以短时间内会稳定在一流大学之内。

1.首先肯定路途遥远,快递基本都不包邮!但是现在交通很便捷,无论是坐飞机,还是火车高铁都没问题,

2.疆内的作息(比内地迟两个到两个半小时),学校的规章制度在某些方面会和内地不一样(定期组织的党团课学习,写感受汇报等等)。学校住宿条件(本部和北校区)陈旧,新校区建设还不错。大学氛围会和内地有较大不同(较明显的慢节奏:做事有点拖,效率有点低)。研究生奖学金覆盖率有点低(好像不到50%)。自身言行举止需要得体。

上面这些大家都懂就行,就不展开细说啦(不是我不想细说,不然容易号没或者文章被删……)

3.研究生三年所积攒的老师同学等人脉都带不走,这个是所有跨省读大学,毕业准备回省生活工作的最大劣势。

4.最重要的一点,毕业不进体制,进企业的话,弊端比较明显。

去国企央企(双一流),以及其他大型企业,不论私企外资合资(985.211),一般会比较注重门槛的,有许多自身能力不错的就因为所读高校没牌子而拒之门外。所以就据此分为两类:

一,毕业准备进需要门槛类的企业,当然推荐去新大。

二,毕业准备回自己省内企业工作,假如你的专业特色很明显(理工科,财经类),就业率较高的,个人觉得可以考虑省内这种理工类或者财经本科双非大学(专升本,民办院校就算了)

因为这些专业特色明显的,内地本省高校都会有些,多数都是校企合作直接吸收或者在本区域知名度高,新大相对会缺少这些机会,但是总体会比专升本,民办院校强,(会计专硕读新大的分去内地估计连专升本院校的会计都够呛 )。其次就是新疆大学本身在内地企业的第一固板印象会有偏见,就好比现在身边还有好多人仍然认为新疆不 安全(因为不接触的普通人他只会停留在道听途说,自己也没点判断力,听风便是雨,只有亲自去了解接触才会知道新疆目前的发展变化)

但选择新大和内地相较于自己跨省读一个很普通院校,比如我是河北人,读研要去江西的一个很普通的,最后毕业还要回河北工作,这些院校毕业工作回自己省份的弊端就和新大差不多,因为新大的名头还是更推荐去新大。

当然如果不准备回家乡,有目的生活工作城市(前提不进体制),就和上一条类似,个人建议考研就去那个城市或者所在省份的很普通双非院校(专升本,民办院校嘛自己慎重考虑),不建议来新疆大学,毕竟研究生期间的人脉资源对以后的生活还是很重要的。

总之只要自己有真本事,新大不会成为束缚你的存在,对于我们大多数的普通人而言就会有弊端,这就需要去衡量利弊。

希望我的了解经历可以对大家考研选择新疆大学有所借鉴帮助。

有好多同学问为什么不谈学校师资水平优劣呢。我认为现在已经是读研择校了,不是高考结束时的择校,大学四年的经历足以摸清自己是不是可以“好好学习”的人了。

假如是,你会去看这个帖子?去考虑新疆大学呢?应该是去看排名靠前的内地双一流更好的高校了。

所以大家应该在这个专业知识学习能力的方面是普通一般的,所以学校的师资水平高低和大家有什么关系?

只要不影响最后拿证毕业就行。毕竟目的不是学习更深更难的知识,同时自己的接受能力也不一定可以吸收。

一旦学校老师的水平真的高,比肩清北,大伙们准备哭吧,毕业会容易吗?到时候你能顺利毕业吗?现在教育部要求严进严出,毕业难度加大,咱们就偷着乐吧,自己几斤几两最清楚。

(这里我说一下真的优秀的人来了这里,这都不是事,学校肯定是会有优秀的老师的(每年招那么多c9的博士生),不会耽误你继续深入学习发展,这就看个人的上进心了,主动去找优秀的导师等等,毕竟大环境是那种氛围)

大家私信让具体谈谈进体制等方面,上面说的笼统,都详细说去企业了.进体制无外乎就是公务员,参公事业编,剩余其他各类型事业编(事业编种类好几种,自行百度)。

国考录取的都是公务员,省考基本都是参公事业编,现在全国各地火爆的人才引进,不出特殊的都是事业编。上两类没什么好说的,没参加只知道个皮毛。重点说人才引进,最近没事干浏览了好多这方面的信息。

先来图(都是官方信息)

2021河北承德市市直事业单位招聘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学位高层次人才

2021安徽滁州市引进党政干部储备人才

2021年山东济宁市属事业单位“优才计划”

相信大家看完以后会发现点东西:走人才引进基本都是研究生,现在好多都在限制学校,42所一流大学(包括新疆大学)当然都符合条件,但是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呢,只有是一流学科所读专业才符合条件,那么当初就读的非一流专业的同学就很尴尬。

人才引进大约是在2019年前后大范围出现的,我粗略浏览发现,近年来越来越多,在双一流方面都像上面三个这样要求。

那么问题来了,倘若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研究生毕业要进体制,国考省考多次没考上,准备想走人才引进的时候才发现这个问题,是不是有点太亏了。

这些研究生毕业后,走不了双一流方面的人才引进,走没有门槛和普通双非一样的,或者继续跟着本科生一起考公务员,考事业编,你真的会发自内心地愿意吗?是否甘心?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非一流专业研究生都这样,那么普通双非呢?

当然现在21年部分是这样要求(比例不低不高),但是我个人预计未来几年只会在这方面比重更大。

所以结论:对于以后想进体制发展的,考研成绩在中低分的,新疆大学是首选。

写这个帖子也是为了帮大家参考借鉴,真的没必要为黑而黑,为捧而捧的 ,大家可以心平气和的就事论事,这样对大家都有一定帮助,看了很多帖子对新大就是非黑即白的 ,任何学校都有优缺点,我们只需客观对待就好。

以上都是去年备考收集了解的,现在还没开学去真正接触,毕竟有些东西自己感受为真(所以大家只当参考,别轻易听信,需要汇总信息自己去判断,说不定我因为接触不深,说的肤浅什么的),开学后,会随着了解更新的。

感谢大家赏脸一看 ,大家也可以畅所欲言昂,可别无厘头的说些黑话,捧话,也就是发泄下,过嘴瘾,对别人有什么帮助呢。

(本人是会计专硕的,已经写了些该专业考研的心得备考,到校短时间接触的应该是北校区(友好校区),其他校区,专业什么的不在行昂,术业有专攻嘛 )

(被ZH官网莫名其妙的删了……又重新发一次。)

—————————分割线11.30———————————

正式入学已经三月有余,相较于之前网上收集到的信息与自身亲身感受经历还是有较大不同。

首先说在最前面,新疆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和本科有较大不同,本人所在的北校区友好校区,只有商学院(全部是研究生)和软件学院(本硕博),因为学院很少,可能接触了解的有所片面。

宿舍情况:新大本科全部是民汉合宿,但是研究生阶段因为少数民族同学很少,所以就不存在民汉合宿的情况,本人所住为四人间(原三位一体宿舍可以住六人),每个宿舍有一位党员舍友,没有独浴独卫,以及阳台(有的宿舍楼有),宿舍楼里有专设的浴室(全部是隔间),洗衣房(六七台洗衣机,手机APP自助扫码使用),打水房(三四台饮水机,开水,直饮水都有)。

总的来说,就北方各高校的宿舍情况而言,中规中矩,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学习情况:上午10:00上课,第五节小课下课时间为14:15。下午15:30上课,第十小节19:45下课。21级会计专硕四百人左右,分为六个班,两个班为一组进行上课学习。课程安排合理,一周八节课(大课两小时)左右,任课老师都还不错,尤其个别老师的确很优秀,深得同学认可。北校区的确没有图书馆,但是都会给各班分配充足的自习室。但是给我感觉大家自习积极性整体不高,也许是本校区人数少以及自习室多分摊了人数吧,每次去一间教室只有零零散散的几个人。平时会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包括文娱运动类,以及学科竞赛国家比赛等等。研一上学期的自治区奖学金(3500元)评定标准只参照考研录取的最终成绩(即初试以及复试的综合成绩),名额在总人数的30%左右。

餐饮方面:这个我需要重点吐槽。饭菜总体偏油偏辣(麻椒特别特别多,而且不处理,吃饭还得自个去挑),在同学们反应后增设了几个清淡窗口,聊胜于无。学校有两个食堂,窗口数量少(宁可空置窗口也不开设,其实也可以理解,校区人数少,人流量支撑不起)但是开设的窗口饭菜质量真的一般,饭菜种类也少,身边人都这么说。当然也有需要点赞的:饭量比内地多。

听说校本部红湖校区的餐饮很棒,开学体检的时候去感受了一次(也是入学以来至今第一次踏出北校区的校门),和北校区的相比天差地别。新校区博达没体验过,不做评述。

体育运动情况:目前北校区在封校,而且还分西院东院和家属院三区域各自封闭不互通,商学院研一以及软件学院在西院,没有正式的操场,只有一个大型篮球场,一半是篮球区域,另一半设有排球网区域等等,到了晚上四周会有探照灯,可以继续运动。同时软件学院教学楼的地下室有三个乒乓球台。最近经过商学院同学向上反应,院领导批准商学院可以在周三四以及周日的晚上八点到十点,去家属院的体育馆(有篮球筐,乒乓球台,羽毛球网,排球网)运动(在微信小程序预约,名额有限,集体带去带回)。

党团员活动:每半个月左右进行一次主题班会,党员定期参加民主生活会等等,相较于内地高校,活动较多。至于入党现在还没有进行,主要实行积分制入党,目前只是写了入党申请书等等。这里强调一点,本科被认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等,只要相关材料齐全,是可以继续认定发展的。

网购情况:天猫超市在西安有本地仓,以及京东在乌鲁木齐设有本地仓(有的可以做到次日达),二者都包邮。淘宝和京东普通店铺以及拼多多等等多数不包邮,但是仔细去找也是有的。同时同学们会建专门拼单的群,大家可以合伙平摊邮费等。

下面就是零碎来说:每周六全校进行一次常规核酸检测。研究生宿舍原则上有每日查寝制度,但是入学以来到现在不超过五次,本科可是相反。本科毕业需要第二课堂学时数满一定要求,研究生则没有。本科每天晚上需要上自习,研究生随意。入学以来感觉本科生管理较研究生而言,挺严的……。研究生没有较强上进心的,生活还是很丰富轻松的,当然封校出不去还是很难受的。

最后个人感觉只要是合理的学生诉求通过学院平台向上反映,还是可以得到很好解决的。

…………………………………………

相信大家今天都知道了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名单的公布,不区分一流大学,破大防了,云郑新输麻了。

这次对这三所高校,尤其新疆大学影响很大的,三个一流学科,两个被警告限期整改,到23年评估,倘若仍不合格直接取消,这里我就不多说了……最重要的是把一流大学的头衔摘掉了,大家都知道上面对来新大读研利弊分析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个帽子,现在直接没了,只能说是有点情况不大好。

新的双一流建设情况刚刚出台,各方影响也不好评估,大家就静等今年各省市的定向选调以及人才引进政策吧。

但是依据教育部给的答复中,注意“将探索建立……世界一流”这里,接下来应该大概率会分门类进行双一流建设,个人认为新疆大学短时间内的转折处就是,在民族类建设高校里拔得头筹了,争取获得和中央民族大学同一批次内(注意难度不小)

………………………………3月14日…………………………

1,第一轮的42所一流大学(换了个马甲叫”国内重点院校”)+第二轮所有的一流学科专业:

【河北】招928人!2022河北省面向有关院校定向招录选调生公告

【河北|邢台】2022邢台市高层次人才招引553名公告

【浙江|湖州】湖州市德清高层次人才“蓄水池”全球引才248人公告

【江苏常州】2022常州市选聘优秀高校毕业生“国企专招”计划36名公告

2,只招第一轮双一流建设中的42所一流大学(有点各省定向选调的味)

【浙江|宁波】2022宁波市镇海区面向优秀高校毕业生选聘党政干部储备人才40人公告

3, 只要求是双一流(不限制一流学科专业)

【辽宁|葫芦岛】2022辽宁葫芦岛市直事业单位引进急需紧缺人才50人公告

【山东|潍坊】2022潍坊市“青年优秀人才引进计划”选调614人公告

4,仍延续第一轮双一流建设名单(不限制一流学科专业的)

【浙江|湖州】湖州市德清高层次人才“蓄水池”全球引才248人公告

(以上信息不保证完全准确,感兴趣的同学自行查阅核实)

总结:以上各种公告都是在2022年2月14日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名单后发布的,所以可以初步窥视出,这次双一流建设变化对新疆大学毕业进体制(去企业等等没了解):几乎无任何负面影响(各地双一流层次人才补贴(即白给的钱)的政策变化还几乎没有公布,后期再说)

备注:上面提到的2022年河北定向选调,是在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名单公布后,全国在定向选调方面的第一个相关公告。具有较大参考价值。(注:为什么只有河北呢,因为其他省市早在年前就发布了2022年的公告,河北省这几年抱着捡漏其他省市落选的优秀毕业生,最晚发布公告,结果这次成了新政策落地后,最先实践的~)

好久没更新了,今天更新下

江西省十四五教育规划中明确说了“全力支持南昌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行列”(最近一段时间发布,大家细品)

发现有意思的信息,浙江省最新人才引进的公告基本都在区分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一流专业

浙江省遂昌县人才补贴力度很大

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大家都认为不区分一流大学了,但就我的了解(也许肤浅),体制内依然是和第一轮那样明显区别,同时相应的人才补贴等等基本延续,所以本帖最开始分析来新疆大学读研的优势仍在。接下来对于考研新大报考的影响:门外汉估计不会报考,识货的同学照旧。

}

       三峡大学是国家水利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教育部首批“来华留学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50强”高校和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1996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1998年开始培养博士研究生,现面向全球招收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水利工程、土木工程、电气工程等3个学科为“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现有水利工程、土木工程、电气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土木水利专业学位博士点,2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2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33个专业学位领域,水利工程、土木工程、电气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程学、化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等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获批水利科学与工程、电力与新能源、大健康与医学、新材料、资源生态管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特色生物育种与生物制造等6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

       学校是“湖北人才工作十强高校”。现有博士生导师178人,硕士生导师1466人,国家级、省部级人才工程和专家180余人。学校聘请了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及21位院士在内的200余名专家担任兼职教授。

       学校获批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建有湖北长江三峡滑坡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40多个省部级科研平台。近5年来,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700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超过2.2亿元,120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等省部级及以上奖励。学校主办有《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三峡论坛》等学术期刊。

       目前,三峡大学已发展成为水利电力特色与优势比较明显、综合办学实力较强、享有较高社会声誉、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综合性大学。

}

【我的援疆故事】化作漫天繁星,与西部外语教师一路同行

作者:侯俊霞 中组部第九批援疆干部、新疆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我和边疆有缘吧。1994年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成为科技英语系第一届本科生。大学毕业后申请到内蒙古兴安盟工作了六年。2012年在英国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后回到母校工作,两年前转业到北京外国语大学任教,有幸参加了教育部直属高校团队对口支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工作。半年的支教经历,让我喜欢上了新疆。在克拉玛依那个零下23度,12级大风加沙尘暴的地方,被校区各位老师默默奉献的精神所感动,他们因为从事教师这一职业而满足,因为从事教育这一事业而自豪。所以,当学校再次选派我到新疆大学工作时,作为一名转业军人,能够履行“若有战,召必回”的誓言,十分激动。

从接到通知到上飞机只有五天时间,交接工作安顿家人整理行李,中间有72小时没合眼。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那么激动,冥冥之中感觉可以为边疆外语教育发展做些什么。

援疆接力是对口支援最坚实的保障

来到新疆大学,学校组织援疆干部去石河子军垦博物馆参观。看到地窝子里一床床叠成豆腐块的绿军被,补丁摞补丁的绿军装,让刚刚离开部队的我激动万分,突然意识到援疆是我回到地方领到的第一项任务,也是军旅生涯送给我的最后一份礼物。我在王震将军塑像前敬了个军礼,前来报到,与那些从战场上下来直接就地转业的战友一起建设新疆。

之后,我去拜访了北外校友沙广辉老师。沙老师上个世纪50年代毕业入疆支边,70年代初自治区在新疆大学创办英语专业,他与孙椿毓、曹祥慧、洪雪青和高登章四位北外同学一起从新疆各地来到新疆大学,在外语系任教直至退休。

在两个多小时的会谈中,沙老师平静地讲述了他与老伴儿在新疆大学教书育人的点点滴滴。

“孩子们问怎么没为他们想想?我们那个时候脑子里就没那根弦。1958年外交部下了文,要把我老伴儿调回北京,到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班学习两年。我们已经有两个孩子了,带回老家给奶奶带,就剩下我一个人在新疆了。那个时候要想走,最干脆利索了,人走了,户口带走了。那个时候正是和印度、巴基斯坦勘界最紧张的时候,苏联老大哥也和咱们闹翻了,利用侨民闹事。我老伴儿毕业一天都没有停,就从北京直接回到新疆了。现在想起来我们脑子里就没有那种三心二意的想法。”

两位校友承担过新疆侨务以及原中苏、中印、中巴、中阿边界问题的调查研究等任务,对祖国的外事工作有着深深的眷恋。1972年10月8日,新疆外事工作会议召开,传达了外交部部长的报告,建议新疆政府尽快培养本地区懂英语的外事干部,为开放乌鲁木齐作为国际航线做准备。

“当时中央派不来人,地方政府瘫痪了,就硬把我们从外事岗位上调过来。我们真舍不得。我当时负责和田地区的外事工作,到自治区开了个会,就接受这个任务了,回去交接了工作,就来了。培养人才也是外事工作的一部分吧,都很需要,都很紧迫,意义都一样。总理那个时候一直让我们为当地培养懂英语的少数民族人才。”

带着总理的重托和人民的期望,夫妇二人到新疆大学安心治学教书育人。

“我的老伴儿就是在工作岗位上累倒的。我有个主任的帽子,工作都是我来安排。她的工作量最大,一个学期最多开过三门课,非常认真,白天黑夜备课,一天都没有休息,就这样把身体累垮了,我很歉疚,对不起她。我那个时候,就觉得这个工作她不做,我就不放心。”

离别时,沙老非要家人扶着他从沙发上站起来,拄着拐杖送我到门口。之后还打电话过来,说谢谢昨天去看他,约我有时间再去家里说说话。还说他只顾自己说话了,忘了对我说一声谢谢,说我能到新疆来工作是对他们这一辈人工作的支持和承认。我的眼泪刷得掉了下来,想想五十年代进疆的他们,长眠在天山脚下的亲人,扎根在新疆的儿孙们,我的工作渺若尘土。

2018年来新疆工作时认为援疆只是因为西部高等教育落后,需要东部高校来协同。两年过去了,我对援疆的理解已经远远超出教育的范畴,兴疆固边,长治久安的意义更加凸显。在这里我慢慢感受到北外新大两校的红色基因融为一体,使得新疆大学不再是新疆的大学。援疆是一场接力赛,能跑其中一棒无上荣耀。

全程陪伴是队伍建设最情的告白

接过接力棒,我在想:我能做些什么呢?这样的接力赛何时可以到达终点呢?我跑起来如何更轻松呢?带着这些问题,我开始开展参与式观察,进行深入访谈,分析全院人员结构。一个月下来,心里沉甸甸的。

全院平均年龄41岁,男女比例近1:5,博士比例仅15%,海外学习经历人数也仅占27.4%。专任教师中,讲师比例占到了68%,面临学历提升和职称晋升的双重压力。每位老师要和大概10位同学结成对子,每个月开展4次以上“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简称“321”)。通过进食堂、进宿舍、进教室以及定期与家长联系等方式,全面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家庭情况。除此之外,老师们有的要到南疆结亲,有的要去喀什支教,有的要去幼儿园普及国家通用语言,还有的要到内地做少数民族学生辅导员工作。全院当时在南疆参加深度扶贫工作的就有6位老师。在岗人数不到70人的公共英语团队要承担全校近万名本科生(其中三分之一的学生英语基础几乎为零)以及2000多名研究生的公共英语授课任务。老师们不敢生病,病一个,就得找四、五个老师来顶课。

我来的那个学期,学校加快了“双一流”的建设步伐,马上要进行绩效考核改革,对教师的科研能力提升有明确的要求。这些外语老师上有老,下有小。留校时,都是班里的佼佼者;留校后承担了大量的公共基础课教学任务,科研一直都离很多人很远。一位老师说自己是“三无”产品:无方向、无方法、无成果。我的心里一揪。

面对这样一支队伍,我深吸了一口气,想起读军校时参加环院赛,战友们把我放在方队中间,确保我不被落下的情境。现在还能记得在跑过计算机系门前那个大坡时,他们齐声高喊:“侯俊霞,加油!”我想上了战场,他们也会把我扛下来吧。在双一流建设的奔跑中,我们不应该也不会把任何一位老师落下。在对老师考核的同时,是不是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关心学生有“321”,关爱老师也要有“321”,建立校、院、系三级服务体系,在教学和科研两方面提供支撑,构建一个教师共同发展的平台。他们是新大这个大家庭的一员,理应与我们一路同行。

一个月后,我以“一封邀请信”为题,为全院教师分享自己的调研结果,与大家一同分析面临的问题,找到制约教师发展的原因,树立迎接挑战的信心。之后,开始组织“外语教师行动研究工作坊”,帮助教师聚焦教学中的困惑,提出研究问题,搭建研究团队,将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制定研究计划,明确研究任务。

来自英语专业、俄语专业和大学英语团队的五十多名老师,从不同的视角,对研究题目进行剖析,相互提问,给出建议,眼看着一个教师发展共同体慢慢建立。我们的群名是“一路同行”,期待一年间,一同体验教育研究的全过程,在改进教学的同时,收获科研成果,突破教师发展瓶颈。

就这样,我在新疆开始了与西部外语教师一路同行之旅。

一年来,工作坊以教师的教研能力发展需求为牵引,专家指导为支撑,积极推进各个研究小组正在进行的项目,有重点、分阶段进行知识输入和研究指导。通过合作任务,构建学术发展实践共同体,体验合作研究的乐趣,找到研究的意义,增强从事科研的自信心和作为一名外语教师的自豪感。

工作坊之初,许多老师抱着向专家进行请教的态度而来,总是希望能“学”到许多东西。受地域的限制,每期邀请专家教授现场授课遇到很大困难。我开始将眼光瞄准学院每一位教师,发掘团队每位老师的闪光点,邀请他们来做分享。

学院获得博士学位的20余名老师纷纷将博士课题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发现发给了我,便于规划下一步工作坊分享内容。这些老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突破了教师发展的瓶颈,获得了博士学位,有了自己较为稳定的研究方向,可以享受自己的小幸福。但是他们在学成归来后,没有忘记学院在师资紧缺的情况下全力支持他们脱产攻读博士学位。一个平台的搭建,是几代人默默奉献甘为人梯的结果。在享受平台带给我们的资源和机会的时候,没有忘记一个学者的责任,为所在共同体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这种“小牛”带“小白”的模式,不仅有效地发挥了高学历人才在团队发展中的作用,而且有利于激发团队的内生动力。

每一次工作坊开始之前需要多次讨论,从选题到最后呈现,大家慢慢结成学术发展的实践共同体。这里没有所谓的“专家”,一线教师站在了舞台的中央,在平等的讨论中,在反思教学的同时,体验成就感,慢慢成为专家型教师。这样的设计理念得到一线教师的认可。很喜欢孙上鹦老师在做完分享后的感悟:“‘教师工作坊’这个名字听起来可能很谦虚和渺小,像是由几名老师凑成的一个‘小作坊’,但正是因为她没有所谓可望不可及的招牌,也没有名人的题词,有的只是一群充满智慧、踏实肯干、热血与温情的老师,在疲于奔命、坚守各自岗位的同时,还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更多的同仁去奉献视听盛宴,将毅然前行的优秀个体凝滴成海。给我们踟蹰前行的青年教师指明教师个人发展的方向,给我们这群在孤帆远影中苦思冥想的学者一个温暖的家。”

每一期工作坊老师们都竭尽全力,积极参加。在新疆,目前的安定局面来之不易,接下来的社会稳定和发展需要更多投入。每个家庭都是这样,没有例外。所以,能挤出一天半的时间用来做研究,对于每周近二十节课的大学英语老师来说已经十分奢侈。能来的老师全神贯注地听讲,不停地问问题,每次都让我感动。

“每一次工作坊从未缺席,舍不得错过一个字,一句话”,公共英语一系童涛老师说:“一期接一期的工作坊,是和老师们的从去年秋季走到今年春季的一场又一场的约定,一诺千金,我们不见不散;更是老师们久旱逢甘霖的一种满足与欣喜:在用心聆听同事们无私分享的过程中,触类旁通,对照反思。每一期,都聚焦一个主题,分享者们言之有物,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聆听者们凝神静气享用精神大餐,学术盛宴!思考问题,聚焦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在行动!”

体会到教师兼顾事业和家庭的不易,我开始让自己八岁的女儿萱萱做工作坊的小助手。在妈妈们进行工作坊的同时,萱萱在旁边的教室组织读书会,带着弟弟妹妹们阅读。萱萱是我的援疆小伙伴,从北京转到乌鲁木齐来借读,能与各族小朋友一同学习是她人生一笔宝贵经历。也希望她能够理解我们在北京享有的一切不是理所应得的,要尽自己的力量为边疆发展贡献自己的一点点力量。

在这里开展行动研究构建教师学术发展共同体,已经一年半了。经过多轮行动方案的评估和修改,目前进入了最具挑战的阶段,帮助一线教师将研究成果撰写成文,与更大的学术共同体分享。我鼓励各个研究小组共同申报自治区教改课题,与老师一同吃住在办公室。有一天凌晨三点我们吃粉丝没有叉子,用了剪刀。后来想想,只要肯动脑筋,没有做不成的事。

在带领老师开展实证研究,搜集数据,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我将教师按照主题组成一个个硬核小组,全程陪同。硬核小组成员张燕老师2010年硕士毕业后十年间没有做科研,在抚养不到三岁的双胞胎儿子的同时,承担了繁重的公共英语教学任务。疫情开始之后的第一次线上工作坊,张燕成为了主讲嘉宾。“我不曾想到工作坊之后,居然被要求把工作坊分享的内容写成论文,冲着核心期刊发表的标准。这,真的是被你‘套住了’。更加不忍心拒绝你,只好硬着头皮和她一起往前走。所以,当压力来袭又不好意思退却的时候,就想着不然尝试着点点我那么一丢丢的小火星吧,看看能不能死灰复燃。”在教师发展队伍建设方面,适时的“煽风点火”是必要的,让团队成员看到共同的愿景,体验到团队的力量,就会结伴同行,一路向前。

事实证明,这样的团队是靠谱的。疫情开始之后,新疆大学首次通过网络直播形式开始授课,外语教师在信息素养、课程设计、角色转换等方面面临突出问题。为了实现“同质等效”授课效果,我和团队成员将行动研究工作坊搬到了线上,通过腾讯会议和雨课堂等手段针对直播教学中的互动设计、环节监管、课程思政、在线测试和金课建设等展开系列专题讨论,吸引了新疆、西藏、青海、河南、湖南、以及北上广深等高校的教师上千人次一同对教学实践展开反思,为抗“疫”做出高校教师应尽的一份力量。

实现梦想是人才培养最长久的目标

在工作坊开展过程中,多次听到老师提到学校每年有近千名学生英语不及格。怎么会这样?双一流高校不应该呀。为了寻找答案,我从2019级新生入学开始,为42名少数民族同学讲授基础英语,希望以一个班为窗口了解新疆英语教学现状,探索英语教学规律。

当时第一项挑战是记住每位同学的名字,为了免做俯卧撑,手写了姓名牌。通过大量课堂交互和课后访谈,尽快熟悉每位同学的外语学习水平和需求,调整授课进度。我发现虽然都是双语生,学生的英语水平的差异很大。进一步沟通后,才明白即使在新疆,地区间教育水平的不平衡和教育发展的不充分问题也很突出。在城市就读的同学如姑丽米热从初一开始学习英语,高考成绩83分;在农村中学就读的同学如热孜万,初中开始有英语课,但是没有专门的英语老师,直到高考前才由支教的体育老师教了一些字母,高考成绩36分。热孜万告诉我:“老师,其实我很喜欢英语。小时候看小黄人动画片,很喜欢。听那个声音,不知道意思,就是喜欢那个声音。第一次接触英语就喜欢上了。初中晚自习去找一个数学老师学了几天英语,后来老师转走了,没人教我了。”她笑着,眼睛有点儿红。我那个时候才明白她为什么那么珍惜每一堂英语课,才明白为什么她的书上密密麻麻做满了笔记,才明白为什么每次课上看到她眼睛总是亮亮的。

之后,我一方面通过增加晚自习给热孜万等学生补习基础知识,一方面周末在图书馆组织学术沙龙,为英语水平较高的同学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战友们看到我发的朋友圈,捐资买了一批二手笔记本电脑寄到新疆,再三强调,不要提他们的名字。看到艾斯卡尔因为父亲病逝要休学照顾母亲的消息,我的高中英语老师与我联系想要承担他的学费和生活费。自从开始分享我的援疆经历后,经常能收到这样的信息,暖暖的。

今年寒假我本来做好了要到42名同学家里走访的计划,疫情突发,留在了乌鲁木齐。直播教学开始后,我发现教育中的不平等更加凸显。一些北疆的学生需要边给牛羊喂草,边听课;一些南疆的学生开麦回答问题时,屋里乱乱的,因为冬天取暖,全家人挤在一间屋子里。之后采访一些学生才知道他们需要看店,看弟弟妹妹,帮家里干农活,很难专心学习。最后一节课,我请班上的同学给20年之后的自己写一段话,用意是让大家记住自己的梦想,规划好自己的时间。许多学生提到他们要过英语四级、六级、考研、留学、创业或者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我一方面为他们有自己的梦想而高兴,一方面也十分清楚英语很有可能会成为他们未来发展的一块短板。作为一名外语教育工作者,有责任为他们和“未来的他们”做些什么。

援疆期间,我应邀到新疆艺术学院、新疆教育学院、青海师范大学等单位为教师和学生做学术能力提升工作坊。在为新疆2019“国培项目”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做培训时,帮助34名南北疆小学英语教师成立了“初心”、“彩虹”、“阳光”、“星际”和“宇宙”五个小组针对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课后不做作业等问题制定了行动研究方案。在分享中也了解了这些老师的不易。自治区为每所小学设立了英语教师编制,但是因为师资紧缺,许多教师要承担8个班的授课任务,每周24节课。课后还要在作业群里检查督促学生打卡完成情况。南疆许多孩子的家长还没有意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老师们要通过家访一一沟通。谈起没有时间陪自己的孩子,贾老师一度落泪。我过去抱了她好一会儿。那一刻我意识到英语教师是一个大大的共同体。我目前在课堂遇到的问题必须通过关注中小学教师的课堂,才能得到根本解决。我想应该再做些什么,与她们贴得更近,走得更远。于是,工作坊之后我建立了新疆小学英语教师行动研究微信群,与老师们及时探讨教学科研中遇到的问题,商讨解决方案。

通过课堂和工作坊了解到学生的不易和教师的艰辛,促使我到南疆喀什地区对县乡村十一所中小学进行了走访,了解英语教学现状。在国家通用语言开始普及的前提下,县里开始解决英语教师结构性缺编的问题,从云南贵州甘肃等地召来一些英语教师,也从现有师资中挑选英语水平较高的老师来承担教学任务。但是由于刚刚开始,许多乡村小学英语课程无法开设。在一所村级小学,生物专业的语文老师会在每个学期抽时间给孩子们讲一下字母和简单的句子。在一所乡级中学,美术专业的老师尽全力在给孩子讲“There be”句型。看着她们在教室里带着学生大声朗读的样子,我莫名的感动。

在我们一路同行的队伍里,应该把南北疆中小学老师拉进来,因为她们也是我们外语教师大家庭里的一份子。正是因为有她们的努力,我们的学生离梦想的距离才能更近;只有中小学英语教学基础夯实了,我们在大学阶段的教学才能游刃有余从容不迫。我们有责任为他们做些什么。在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之后,需要汇聚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帮助一线教师提升教学水平。目前正在招募有经验的外语教师通过云上备课室等方式共同备课,不容易,但是我想试一试。

在村子里住的时候,每天晚上有好几个小朋友都跑来找我学英语。每次调研回到工作队,他们都会在窗户外喊:“俊霞古丽老师,你快快地出来吧。”

第一节课,我问:“What’s your dream?你的梦想是什么?”

“俊霞古丽老师,什么是梦想呀?”

“梦想就是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想做老师。”“我想做医生。”“我想成为好妈妈。”

于是,我让孩子们把梦想大声说出来,相互提问回答,记住彼此的梦想。最后写在一张小纸条上,放入原来装糖果的瓶子中。

帮她们实现梦想,就是我的梦想吧。

回国时,我立下的志向是要成为一名有自己教育思想的人,用自己的所学所知去让身边的环境发生改变,哪怕只是一点点。援疆让我在为西部外语教育发展贡献力量的同时慢慢实现自己的梦想。这其中,有许多人在帮助我逐梦。

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校院领导专家教授对我提出的各项规划设想给予大力支持,在学校师资紧缺的情况下派出五位专家教授担任新疆大学“天山学者”学术带头人和主讲教师,通过智慧教室或在线教学平台远程讲授7门核心课程,开展线上线下讲座近40场。每一次的“没问题”“我愿意”都让我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北外后方团队的有力支持,我在新疆工作才能信心满满。

新疆大学各级领导为我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解决我的后顾之忧。李辉老师已经在这里打下坚实基础。外国语学院的师生对我的各种奇思妙想大力支持,成为我靠谱的团队,完成一次次急难险重任务。在每周近20学时的繁重任务下,每晚坚持在虚拟自习室打卡,陪伴三名老师考博成功。

援疆时间到了,但是援疆任务没有结束。还有那么多老师和同学的梦想没有实现,我哪能挥手说再见?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疆大学学分制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