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法的问题?

经常有学生反映语法难学,不知道怎么学。语法其实很简单,只是我们经常在使用却不知道而已。

今天给大家准备了这篇小短文,基本涵盖了英语的所有语法,包括所有词性的类型,句子的类型,句子的结构,从句的类型,时态的类型,以及其它特殊的句型等。从内容来看,比较简单,也有一定的激励性,很适合中学生朗读和背诵。

一、各种词类: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代词、冠词、介词、连词、数词。

二、谓语动词:8种常用时态、主动语态、被动语态;非谓语动词的动名词、现在分词、过去分词、不定式;主谓一致;情态动词、虚拟语气。

一般现在时,如句1.2.3;现在进行时,如句4.16;现在完成时,如句2.25;现在完成进行时,如句5;一般将来时,如句18.19.23;一般过去时,如句6.9;过去进行时,如句10;过去完成时,如句9。

文中句子基本用的是主动语态,被动语态也有,如句5。

6、虚拟语气:如句9。

三、句子种类:陈述句、疑问句(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反意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

1、陈述句:在文中多处有体现,就不举例了。

一般疑问句,如句11;特殊疑问句,如句12;反意疑问句,如句16。

3、祈使句:如句14。

4、感叹句:如句7.8。

5、简单句:五种基本句型、there be句型。

主语+谓语(vi.),如句13;主语+谓语(vt.)+宾语,如句5.6.9;主语+系动词+表语,如句1.3.15.16.21;主语+谓语(vt.)+间接宾语+直接宾语,如句17;主语+谓语(vt.)+宾语+宾语补足语,如句21;there be句型,如句22。

四、复合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名词性从句(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同位语从句)。

定语从句:如句4;2、状语从句,如时间状语从句的句4,条件状语从句的句9,原因状语从句的句21;3、名词性从句,如主语从句的句16,宾语从句的句4.5.9,表语从句的句15后半句、同位语从句的句15前半句。

五、特殊句型:倒装句、强调句。

1、倒装句,如句23;2、强调句,如句25。

六、其它用法:构词法、直接引语、间接引语。

3、间接引语:如句5.9。

很多时候同学们用语法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希望能利用这篇小短文消除你们对语法的恐惧和排斥,会用了就不用太顾忌,用错了也不用害怕,不要为了表达的准确度而影响其流利性及传递性。当然,一篇文章是远远不够的,要真正精通语法,还需要对每个语法点进行全面系统的研习。

}

第二个是不规则动词和规则动词,熟悉掌握相对较少的不规则动词,并且注意区分使用。

第三点是最easy也最容易犯的主谓一致问题。一定要注意注意再注意,最好在写完一篇作文之后请英语老师修改下,加油!

第四点是助动词的使用(do一般在一般现在时出现,be一般在进行时和被动语态里,have一般出现在完成时态)

第五点是冠词的使用,对于特指名词和普通名词,需要使用定冠词the和不定冠词a/an。

第六点,不同的地点要用不同的介词,有时候一个小小的介词会完全改变句子的意思。eg.at a car/in a car不同。

第七点语序问题,不同类型的句子要使用不同的语序,疑问句有疑问句的语序,陈述句有陈述句的语序,特殊的句子有特殊的语序,要仔细观察。

第八点是现在时态,现在完成时,现在进行时,都要注意再注意。

第九点,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的区别,like last week这样已经确定完全过去的时间出现的句子使用一般过去时,而例如this week,now,my life这样的句子要使用现在完成时。

  • 第一个是不同的名词(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有不同的量词修饰,而不能简单粗暴地混用。eg.I have an app...

  • 拼读基础知识: 语调语调(intonation),即说话的腔调,就是一句话里声调(pitch)高低抑扬轻重的配制和...

  • “力”刻行动 搞定英语 本篇文章需要重点理解的关键词: 冠词/定冠词/不定冠词/零冠词 一、最直接的理解 只能放在...

  • 观影《速度与激情7》 今天和基友去看了《速度与激情7》,影院几乎全满。电影还没开始就听见很多...

  • 大多数操作系统都可以利用虚拟内存实现来将一个文件或者文件的一部分“映射”到内存中。然后这个文件就可以当作内存数组一...

  • 零九年夏天,我创业失败,心灰意冷,决定回到九城,蚊子来车站接了我。 他在前座开着,我在后座躺着,九城的街道一如我离...

}

  内容提要:形态与语序是语言信息的主要编码形式。早期西方语言学以形态研究为主,当代语言类型学对语序特别重视。文章首先指出在形态丰富的语言中,很少有形式-功能之间整齐的一一对应情况,却存在大量一个形式可表示多个功能范畴、一个功能范畴可编码为多种形式这类复杂情况。通过对形态和语序的进一步比较,文章强调指出:比起形态来,语序是更初始、基本的语言编码形式;在形态跟语序的互动关系中,语序具有更大的主导性。相对而言,形态是较表层的现象,其跨语言的共性比语序少得多。由此可见摆脱以形态为主导的“印欧语眼光”的必要性。

  关 键 词:语言类型学;汉语研究;语序;分布;形态

  作者简介:陆丙甫,南昌大学语言类型学研究所,复旦大学现代语言学研究院;罗彬彬,南昌大学语言类型学研究所。

  1.1 我国语法学界对“形态”的反思

  常常听到人们说,西方语法理论难以应用于汉语,是因为汉语形态少。吕叔湘说,“比起西方语言来,汉语的语法分析引起意见分歧的地方特别多,为什么?根本原因是汉语缺少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13]9

  不过,在谈到词类区分问题时,吕叔湘已清醒地看到,在一般人的语感中,意义还是最基本的标准。吕叔湘引用俄国谢尔巴院士的话说:“与其说是因为它们变格,咱们才把стол(桌子),мeдвeдь(熊)等等列入名词,无宁说是因为它们是名词,咱们才叫它们变格。”[11]240意思就是说,与其说是形态决定了词性,还不如说是意义决定了词性和形态。

  吕叔湘还指出,“同时我们也不要忘了,就是有形态变化的语言,也少不了有一些没有形态变化的‘小词’,要给它们分类也得依靠句法功能”。[13]33

  这里所谓“小词”,就是虚词;①而“句法功能”,主要就是“分布”,即能够出现的句法位置及相应位置所表达的功能。

  1.2 当代语言类型学对语序的重视

  作为一门学科的普通语言学,是关于一般语言的科学,必须建立在跨语言比较的基础上。对跨语言的比较进行概括,就是语言类型学。传统语言类型学主要是基于形态类型的语言分类学。当代语言类型学对语序的重视远超过了对形态的重视,特别是在其奠基的初期。事实上,可以说,当代语言类型学就产生于对语序类型的重视以及对传统形态类型学的反思和突破,正如Comrie评价形态类型时所说,“形态类型研究有很长历史,至少开始于19世纪初,但是已经有趋向表明这种类型研究的某些原则已趋僵化”,“形态类型在语言类型学中占有一个牢固但是有限的地位,我们希望一般语言学的教科书将不再继续无尽期地给人一种印象,好像这是划分语言类型唯一的或最透彻的方法”。[23]42-52

  对语序的重视,使当代语言类型学在发现、开拓人类语言共性方面取得了极大进展,成为功能、形式两大流派交流对话中功能学派的主要代表,如Newmeyer在其一系列讨论形式学派和功能学派的论著中,都把当代语言类型学作为功能学派的代表。[39,40]

  从强调形态到强调语序的转换,是语言研究深化的表现和必然途径。本文尝试在这方面进行一些分析和论证:首先,沿着上述吕叔湘的思路,进一步具体分析形态分析的局限性,并论证分布作为分类标准,不仅对虚词是必不可少的,实际上也是决定许多实词分类的根本标准。其次,强调语序研究的潜力,以及形态跟语序互动关系中语序的主导作用。

  这里需要说明两点。第一,本文所指“形态”主要是狭义的屈折形态,即印欧语所代表的形态,因为现代语言学起源于对印欧语的研究,对我国语言学界影响最大的也是以印欧语为基础的各种理论。至于黏着语和多重综合语所代表的形态,至今为止都只是对以印欧语为基础的当代主要语言学流派的补充,其相关研究对汉语语言学研究的影响,还非常有限。第二,本文所谓的“语序”,当然不是简单的词语排列顺序,即把语序分成第一个位置、第二个位置等的顺序排列,这种描写分析如同把句子分成单词句、双词句、三词句……N词句,是没有多少意义的。在语序分析中,重要的是“结构位置”,即“句法环境”。而一个单位,它能够出现的“结构位置”的总和,就是其“分布”。因此本文所说的“语序(分析)”,主要是指“分布(分析)”。关于语序跟分布的关系,下面第5.1节还会进一步讨论。

  2 形态和语类的关系

  这里的“语类”指的是广义的“词类”。因为不仅词有语法分类,短语等其他单位也有语法分类的问题。用“语类”更概括一点。

  语言中的各级单位,不仅是“小词”的语类确定要依靠分布,即使在形态非常完整、丰富的语言中,不少实词语类的确定也离不开分布。

  2.1 俄语的形态和语类

  俄语名词形态很丰富,但仍然有许多名词根本没有形态变化(即许多名词为不变格名词,实际上它们的数也不变,是无形态变化的名词)。首先是一些外来语,如кино(电影)、aлoэ(芦荟)、виски(威士忌)、мeтpo(地铁)、мeню(食谱)、мисс(小姐)、миссис(太太)、плaтo(高原)、coпpaнo(女高音歌唱家)、стepeокино(立体电影)、тaкси(出租车)、тaнгo(探戈舞)、эcпepaнто(世界语)、янки(美国佬)等。随着俄罗斯社会的开放,这类来自外来语的不变格名词越来越多。其次,俄语本族语中名词不变格的也很多,如“部分俄罗斯姓,不管指男人或女人,都不变格[……],个别以辅音结尾的俄国女人的姓,如[……]等都不变格[……],但它们也可能是男人的姓,这时就要变格了”。[17]144-147某些地名如果因为变格而跟另一个地名同音时,也会采用不变格形式。这些不变格名词,之所以被看作名词,完全是根据意义和分布。

  再来看具体的变格情况。俄语名词有3性、2数和6个格,[24]34-43如果形态跟这些范畴一一对应,按理说每个名词应该有12个形式。另外,根据性和词尾形式,一般把俄语名词的变格方法分成4种变格法。第一变格法用于原型不带词尾(或说带零词尾)的阳性名词;第二变格法用于带阴性词尾-a或-я的阴性名词,下表以-a为例。第三变格法用于带软化辅音②词尾的阴性名词;第四变格法用于带词尾-o或-e的中性名词,下表以-o为例。因每个变格法各有单、复数12种功能,按理说4个变格法应该有4×12=48个形式,但实际形式要少得多。因为其中许多功能采用的是相同的形式,如表1所示。

  由表1可见,零词尾表示阳性名词的单数第一格,同时也表示阴性名词的复数第二格。词尾-a既表示阳性名词的单数第二格(如‘法律’эaкон的单数第二格为эaконa),又表示第二变格法阴性名词的单数第一格(如‘学校’шкoлa),还表示中性名词单数第二格和复数第一格、第四格(如‘酒’вино上述三个变格形式都是винa)。词尾-y既表示阳性名词和中性名词的单数第三格,又表示第二变格法的阴性名词单数第四格。词尾-ы既表示阳性名词复数第一、第四格,又表示第二变格法的阴性名词单数第二格、复数第一和第四格。就具体某个词的变格来看,第三变格法‘骨头’的12个功能,只有7个形式。

  因此,要判断俄语一个名词的格,仅仅看词尾形式是不够的,还要知道这个名词所属的性范畴、数范畴和所用变格法。此外,俄语的性范畴的分类动因,除了语义上跟性别有关的联想之外,还跟语音有密切关系;如原形以元音a收尾的词基本都是阴性,当然,也不否认有些阴性名词是因为语义上跟阴性有关才加上阴性词尾-a的。

  由于俄语中格形态极其复杂,学界对于俄语名词到底有多少格、多少变格法一直是有争议的。

  又如,俄语中表示领属关系的“物主形容词”,其形态必须跟随核心名词一起变,按理说每个物主形容词应该有24种形式(阳性、阴性、中性、复数各6个格)。但是其中表示第三人称的3个物主形容词eгo(他/它的)、eё(她的)和их(他们的),不仅没有形态变化,也不带形容词词尾。③这些第三人称物主形容词被看作形容词,也只能根据其意义和分布。

  此外,俄语非复合的单纯数词中还存在这样一种情况:“一”具备形容词的所有形态特征而没有名词的任何形态特征,但“百万”具有名词的所有形态特征而没有形容词的任何形态特征,介于两者之间的单纯数词,从小到大,形容词性形态特征逐渐减少而名词形态特征逐渐增加,如下页表2所示。

  由表2可见,若仅仅根据形态,我们无法确定俄语的数词究竟是形容词还是名词。事实上,俄语语法中也都把数词处理为一个独立的语类,既不属于形容词,又不属于名词。确定其独立语类的基础就是其独特的分布。因此,俄语的语类确定,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意义和分布。

  以上现象表明:即使形态极为丰富的俄语句法,也并不存在形态和句法功能之间一一对应的情况。这导致具体使用中的许多语法单位,其句法地位的判断,还是要依靠分布。

  2.2 德语冠词、名词的形态

  德语冠词有阳、中、阴三性,其中定冠词还有复数形式,即仅定冠词就有4种形式;而每种形式又有4个格,按理说定冠词应该有4×4=16个形式。不定冠词由于没有复数形式(不跟复数名词搭配),按理说应该有3×4=12个形式,但是实际上两种冠词都分别只有6个形式,如表3所示。

  由表3可见,德语定冠词有16个格功能范畴,但是只有6个形式:der、des、dem、den、das、die。其中der、die各表示4个格,其余4个格形式每个表示2个格,平均每个形式表示2.67个格。不定冠词有12个格功能范畴,但也只有6个形式:ein、eines、einem、einen、eine、einer。其中ein表示3个格,einem、eines、eine、einer各表示2个“格”,einen表示1个格,平均每个形式表示2个格。

  德语名词有4个格。按理说除了少数只有单数或复数的名词,大部分名词应该有4×2=8个形式,但是实际上格形式也远没有那么多,如下页表4所示。

  由表4可见,德语单数名词4个格,但阳性、中性各只有2个形式,阴性只有1个形式。至于复数名词4个格,也只有2个形式。加上冠词形式的帮助,除了单数阳性外,都不能形成4个格和4个形式之间的一一对应。总之,很多情况下,具体判断一个名词到底是哪个格,要同时考虑名词形式和冠词形式;至于不带冠词的场合,就需要进一步看更大的分布环境。

  复数名词虽然名义上有4个格,但也只有2个形式:只有第三格是添加词尾-n,其余3个格都跟作为无标记形式的主格一样。不过,当主格形式本身是-n或-s收尾时,这个格后缀也就不用了,这就导致4个格完全同形。

  以上现象表明,德语的格形态并不存在形态跟句法功能之间一一对应的情况,而是一个形式对应于多个格。其结果是,在形态分析无能为力的场合,还是要靠分布分析来解决问题。

  问题还不止于此。以上所说的俄语、德语的格,都不是功能单一的范畴,每个格都有不同的表义功能,因此很难用语义、语法的功能去命名这些格;所以在语法教科书中只好用序数将其命名为“第一格、第二格……第六格”,并且会详细讲解每个格有哪些句法功能。

  2.3 形态的多义性

  一个格范畴表达多种互相之间并无明显联系的功能,这种现象称为格的多义性(case polysemy)或格的融合(syncretisms)。④[35]518-534如俄语名词第一格虽然主要作主语,但还可以作表语、呼语以及话题。第二格虽然主要作领属语(如добpотa отцa‘父亲的善良’中的отцa‘父亲’),但也可以表示动作只涉及部分的直接宾格(又称部分格,如Дaймнe воды‘给我点水’中的воды‘水’是第二格,而Дaй мнe водy‘给我水’中的‘водy’是第四格),动词否定形式的宾语(如Я нe пoлyчил гaэeты‘我没有收到报纸’中的гaэeты‘报纸’),以及作表示愿望、目的、期待、惧怕、规避等动词的宾语(如добивaтьcя ycпexa‘力求成功’、искaть cлyчaя‘寻找机会’、ждaтъ paботы‘等待工作’、боитcя cобaки‘怕狗’中的ycпexa‘成功’、случая‘机会’、paботы‘工作’、cобaки‘狗’都是名词的第二格形式)。同样,第三、第四和第五格,每个格都有很多用法,能够表达多种句法功能。只有第六格(又称前置格),情况略微简单一些,只跟少数几个只能或可以带第六格名词的前置词连用。不过这些要求用第六格的前置词,其意义也不单纯,包括相当于汉语的“关于、对于、在”等意义。

  俄语中的名词格的选择,除了取决于核心动词,还往往取决于一定的前置词(介词)。⑤不同的前置词要求不同的格。此外,还有某些前置词在不同场合要求不同的格的情况,以及在某些场合不同的格可以互相替换的情况。这跟英语不同,英语所有的前置词(介词)都要求名词是宾格,故“前置词+名词”结构又称“介宾结构”。虽然英语中除了人称代词还保留宾格形态外,其他宾格形态基本已经消失,但从理论分析角度看,假设其他词在宾语位置带有的是零形式的宾格形态,是可以的。俄语中前置词后的成分,情况就不同了,不同前置词可带不同的格,但典型的受事都用第四格来表示,虽然第四格还可能表示明显不是宾语的成分(见下面3.1节)。

  此外,俄语中某些特定的形容词,也要求其从属语带不同的格形式。如пoлный peшимocти‘充满信心的’中的形容词пoлный‘充满的’要求‘信心’用第二格形式peшимости。形容词比较级的比较对象也要用第二格,如Oн cильнee бpaтa‘他比兄弟更有力’中的比较级形容词cильнee要求比较对象‘兄弟’用第二格形式бpaтa。нyжный бpaтy‘兄弟需要的’中的形容词нyжный‘需要的’则要求用第三格名词бpaтy‘兄弟’。Oн cлaб эдopовьeм‘他身体虚弱’中的形容词cлaб要求用第五格名词эдopовьeм‘身体’。德语4个格的情况也类似。

  考察可以发现,格形态的多义性有两个来源:一是不同的格因为语音变化而导致的合并,[35]470-478如希腊语中的与格、离格和工具格采用同一个形式。二是意义引申而导致的多义,如印欧语中普遍存在的与格标志和向格标志(如英语gave it to a friend和came to a station中的to)。如果意义引申过程中的某个环节丧失了,则会导致两种来源难以区分的情况,如英语中表示受益格和时量标志的for。事实上,单一意义的形态,即形态-功能之间意义对应的情况是相当少见的。

  2.4 英语词汇的兼类问题

  以前有种看法是,认为汉语词类难分和存在大量兼类现象,主要是因为形态少。其实,形态比汉语丰富的英语,兼类现象一点儿不比汉语少。王仁强就指出,《牛津高阶英语词典》(第7版)中兼类词的比例为10.48%,远高于《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兼类词的比例5.40&(收录的51469个完全标注词类的词条中,有2778个兼类词条)。如英语like就兼属介词、动词、连词、名词、形容词和副词这6个词类。[16]按照王文,兼类是分析语的共性,汉语的分析性比英语还高,实际存在的兼类现象应该比英语多才属正常。《现代汉语词典》中兼类词的比例比理论所预测的少,是因为受到汉语语法学界要尽量减少兼类这一主流观点的影响。

  一般来说,所谓兼类,通常是作为词典中词条的“概括词”的兼类。作为具体使用中的“个体词”,总是落实为某个具体词性,理论上不该有兼类现象。但是英语跟汉语一样,仍然有个体词有兼类或词性难分的情况,比如英语中表示方位的前置词before、since、after等,都根据其后置成分的性质而三分:后置成分是零形式的,看作是副词;是名词性的,看作是介词;是小句的,则看作是连词。这样就会产生许多问题。例如,当before没有后置成分而单独使用时,如果处理为省略了后面的名词宾语,就可看作是介词,否则就是零形式的,可看是作副词。但有时很难有非此即彼的界限。又如,在典型名词性和动词性之间,存在一个渐变的连续统,如动名词就兼有动词性和名词性。

  再如下面这个句子:

shore,根据分布,应该看作介词。而如果根据形态,则因为形容词有比较级、最高级,应该看作形容词。但是英语词典中这种用法都被标注为介词,如:

  (以上两例取自《柯林斯英汉双解大词典》)

  (以上两例取自陆谷孙主编《英汉大词典》)

  可见,当形态跟语序、分布发生冲突时,作为判断词性的标准,是分布胜出了。虽然在剑桥英语词典的网络版中,只是把这种分布的nearer/nearest放在“副词、介词”的条目下:

  另外,这部词典中,也不区分than的介词用法和连接词用法。这样处理,很可能是编者觉得明确分类不可能或不必要。

  事实上,词性标注问题在英语语法学界也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对此也是众说纷纭、术语林立。如Emonds认为应该将三个before看作一个义项、一个语素,都是介词短语作状语,所不同的只是介词宾语的语类而已;这好比同一个动词可以带或不带宾语,宾语可以是动词性或名词性的,并不需要因此将其看作三个动词。[27]172-176Huddleston认为可将before类词的连接词功能归入介词。[29]599Huddleston还指出,省略了宾语,介词就变成副词的说法缺乏根据。[30]陆丙甫认为before的三个分布加起来正好等于汉语的方位词“以前”,汉语的处理比英语的好。[9]78-80

  其实,现行英语教学语法仍深受传统拉丁语法的影响,对于宾语前成分的处理过于强调宾语的语类性质的区别。而在现代英语中,这种区别已经不那么明确了,因此也就不那么重要了。如Brown's deftly painting of his daughter,如果根据带副词状语deftly来判断,整个结构应该是动词性的;而如果根据带Brown's这个领属定语和介词短语of his daughter充当的定语来判断,整个结构又应该是名词性的。那整个结构究竟是动词性还是名词性的呢?陈平也指出,“直至今日,英语国家学校常用的一些语法教本,还是经常受到语言学家的批评,认为某些所谓的语法规则,拘泥于传统教条,不合语言的实际用法”。[2]

  把三个before合并处理,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Aikhenvald认为before这类“格标志”也可以附着在动词性单位上,并提出了“多功能格(versatile cases)”的概念,主张动词性单位也可以有格范畴。她还提到某些本来属于动词性单位的范畴,如“时(tense)、模态(modality)”等也可以附着在名词性单位上。[19]

  以上讨论关涉到的形态,主要是印欧语中常见的。至于其他语言中的情况,则更加五花八门,无所不有。属于性范畴(gender)的名词的分类就是这样。如在Dyirbal语(一种澳大利亚原住民语言)把所有名词分成四类,分别带有不同的前缀。第一类名词带有前缀bayi,主要包括男人和各种动物;第二类名词带有前缀balan,包括女人、水、火、战争和其他危险的东西,以及其他并不危险的东西,如鸟类和鸭嘴兽、袋狸、针鼹等奇异动物;第三类名词带有前缀balam,主要指非肉类食物;第四类名词带有前缀bala,包括其余剩余的事物。至于具体名词的归类跟该语言使用者的常规联想有关,如亮光因为跟火有关,星辰因为跟亮光有关,都被归入第二类。并且许多联想跟神话传说有关,如把鸟归入第二类是因为该民族神话中把鸟看作是死去的女人的灵魂,但是也有某些鸟类因其他原因而被归入第一类。又如,同样发光的太阳、月亮因为在神话中被看作是丈夫和妻子而分别归入第一类和第二类。鱼通常被看作是第一类,但是石鱼和雀鳝因在神话中被认为具有危险性而归入第二类。此外钓鱼线、鱼枪也因联想而被归入第一类。[26]44-47,60-62,306-312还有许多名词的归类现在实在找不到联想基础,只好认为是有关神话在历史上消失了。对于普遍存在的形态消融这一历时语言现象,这是除了语音变化之外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除了上述反映有自然性别的事物外,对于无性别的事物,常见印欧语中的分类也是五花八门的。如“桥”,在德语中是阴性(Brücke),而在西班牙语中是阳性(puente)。又如“死亡”,在德语中是阳性(Tod),而在俄语中是阴性(смepть)。⑥

  此外,从古汉语也可以看到名词形态的复杂性。上古汉语的人称代词一度被认为有主格、宾格的区分。但潘悟云通过对上古音值的研究,指出上古汉语中指代词的不同形式,是一种整齐的强调式跟非强调式的对立:强调式比起非强调式在语音上都是“量”比较大——或者是响度高,或者是音节结构复杂(如带韵尾),比方第一人称单数的强调式是“我”和非强调式是“吾”。这反映了人类语言的“数量象似性”(信息量跟语音量之间的一致性)。因此上古汉语人称代词的不同形式是语用上强调和非强调的对立,而不是语义/语法格的对立。[15]同样,英语中Me too(我也是)这一表达中me的用法,也跟宾格无关,可以看成是对新信息的强调。当然,“受事”这一语义特征跟“强调新信息”之间也的确存在无标记的相关性,因为受事通常是行为的结果或因行为而发生位移、形变等变化,由此导致了跟新信息之间的密切关系。

  以上说的都是名词,至于动词,除了跟主语保持一致的性、数外,还关涉到时、态、语气等等,因形态更多,不同形式、功能之间的关系自然也就更复杂了。跟动词关系最密切的是时态(tense)、体态(aspect)和模态(modality)(模态类似于汉语语法中所说的助动词、能愿动词一类成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极为纠缠,因此类型学在标注它们时,就干脆用一个TAM作为概括的标志,而不去细细辨别。因为事实上在许多场合三者是分不清的。

  Aikhenvald指出动词性单位也可以有格范畴的同时,还指出某些本来属于动词性单位的范畴,如时态(tense)、模态(modality)等也可以附着在名词性单位上。[19]其实这一现象在类型学文献中也很多,如Haan提供了澳洲北部Kayardild语的一个例子(例中“潜”表示“潜能”的动词形态,“模”表示“模态成分”):[25]

  男人-主格 击-潜 鸟-模 兄弟-属格-工具格-模 飞镖-工具格-模

  这男人会/能用兄弟的飞镖击到鸟。

  总之,形态丰富的语言,其语法分析并不因此而简单。公正地说,形态多有形态多的方便和麻烦(某些我们少知的语言,形态极为丰富复杂而很难学),形态少有形态少的方便和麻烦。以大家熟悉的英语为例。英语名词的复数形态典型的是在单数后加词缀-(e)s,似乎较简单,但实际除这之外还有多种形式,如还有children这样不规则的形态,以及sheep作复数时所用的零形式,还有内部屈折的feet等。英语动词的不规则形态就更多了。此外,-(e)s还是动词第三人称单数一般现在时词缀,以及作为语缀的领格标志。不过,作为语缀的领格,写法不同,用-’s。总之,形态的复杂、纷乱超过许多人的想象。

  3 形态和结构位置冲突的句法成分

  3.1 主语、宾语的判断

  某些形态丰富的语言中,表示同一命题内容的句子的语序相当自由。如俄语中表示同样内容的主语、宾语和动词可以跟拉丁语一样有6种语序,⑦但是当宾语名词的主格与宾格没有区别时,其释义就强烈倾向于采用[主语-动词-宾语]这一语序,如:⑧[23]84

  俄语虽然因形态丰富而语序相对自由,但由于有上面这种语序决定语义关系的情况,加上SVO也是俄语中出现率最高的语序,因此俄语仍被看作是SVO语言。

  再举一个有关俄语主语的例子(“单1”等表示“单数第一格”):

  我.单1必须.阳性去.不定式到车站.单1

  我.单3必须去.不定式到车站.单4

  例(9)中的дoлжeн是“短尾形容词”作谓语。俄语中的短尾形容词都作谓语(俄语形容词作现在时谓语,跟汉语形容词作谓语一样,不需要系动词),其性、数要跟主语一致。例(10)中的нaдо是个副词,没有性、数的变化,因而要求其“逻辑主语”为第三格形式。在俄语中要求“逻辑主语”采取第三格名词的情况很多,主要表示“当事”对行为、现象没有控制力,因而不出现在典型的施事结构中。例(9)中单数第一格的Я(我)被认为是主语。例(10)中单数第三格的Mнe(我),教科书上一般处理为“补语”,全句是“无主句”。两个意义相当的句子,句首的“我”处理如此不同,确实使人别扭。而在语言类型学文献中,例(10)中的Mнe通常处理为“非典型主语”。

  又如日语有丰富的格助词用来区分语义格,但是在口语中格助词也可以省略。在双及物结构中,如果省略格助词的话,那么语序只能是[施事agent-接事recepient-客事theme],[42]110-114如:

  他 女子 女孩 给-过

  由此可见,即使是形态极丰富并且语序相当自由的语言,仍然有其基本语序。并且,某些场合下,句法成分只能根据语序决定。如在英语存现句中,如果根据“主语-动词”之间的形态一致性来看,主语是“存现物”,如例(12)a显示作主语的应该是unicorns:

  花园里有一些独角兽。

  花园里有一些独角兽吗?

  但是根据英语中“主语-谓语动词”交换位置构成一般疑问句这一分布标准,例(12)b显示作主语的应该是there。

  表明上述存现句中主语是there的,还有“从句主语提升为主句宾语”这样的语序变化。如:

  还可以通过主语合并的方式进行测试,如:

  由此可见,由语序标准、结构位置决定的“主语”,比起由形态标准决定的主语,更能反映出它与其他结构的关系。英语存现句的形态主语,除了表示“主语-动词”之间的一致外,几乎跟其他句法现象都无关。在生成语法中,一般也把这个there处理为“虚主语(expletive subject)”,[32]即“意义空虚的形式主语”,也承认了它的主语地位。

  此外,形态有时不仅不够用,某些场合还有“误导”作用。如时量表达,在很多语言中都将其编码为状语,但是一些语言中在形态上则将其编码为宾语,即采用宾格形式。据Haspelmath(1997)的调查,49种语言中,时量(duration)表达使用宾格标记的有11种,其中包括一些重要语言,如俄语、德语、阿拉伯语等。下面是俄语和德语的例子(德语中宾语的宾格身份主要落实在冠词上)。[28]

  他的病 持续了月.单数第四格

  他的 病 持续了 一个.宾格月

  他的病持续了一个月。

  如果进一步扩大视野,不仅看宾格而且看受事,把受事的各种形式标记,包括作格结构中的通格都考虑进去,那么,时量表达使用受事标记的语言,在Haspelmath调查的49种语言中,竟有24种。由此可见,时量表达最主要的形式标记是宾格,其次是受益格(如英语中的for),有6种语言。⑨[28]161-162

  以上是同一个宾格形态用于不同的句法成分的例子,属于宾格形态使用过度的现象。事实上还有相反的现象,即宾格形态省略使用的现象也存在。跨语言的情况通常是,当生命度或有定性不足以明确区分主宾语之间的施受关系时,必须使用宾格形态。相反,当主语的生命度和有定性高于宾语的生命度和有定性时,施受关系容易确定,即使在有宾格形态的语言中,也会经常不用宾格。宾语不用宾格形态时,有的语言主要看宾语的生命度,如英语中只有人称代词有宾格形态;有的语言主要看宾语的有定性,如波斯语和乌拉尔语;有的语言则兼顾宾语的生命度和有定性,如西班牙语中宾格标记(前置词a)只用于定指的人物名词。宾语标志的这种选择性用法,就是所谓“区别性宾格标志”(differential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语语法不好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