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科大三号院地址

  你好。位于湘龙街道范围内的国防科大三号院项目已办好了征地手续,征地拆迁工作已全面启动,预计四月中旬将进场开展入户调查,拆迁项目指挥部设在高沙小学内。 本项目具体用地范围包括高沙社区龙塘、宋家、五岳、骒马、金盆、金干以及土桥社区八亩丘等七个组。

  本次征收将严格按照长沙市人民政府第103号令和长县办发[2009]53号文件执行。

  感谢你对我们工作的关注与支持。

}
        上一篇,讲了如今的“军工六校”,都是由当年的哈军工的哪部分院系分拆出来的。也讲了当年为什么要搬家。
        今天,讲一讲几个院系以及教职员工怎样去了长沙,选址和搬家是怎样的一个过程。

        1969年10月,林彪副主席在苏州发布“一号紧急命令”,调动全军进入紧急战备状态。

        12月4日,国防科委领导人罗舜初指出:“学院要分开,海军、空军拨出去;‘两弹’办一所大学,或者光是导弹办一所大学,原子和哈工大合起来。” 他强调办学规模不能太大,学制搞两年,1500人,顶多2000人,教师队伍要精干,他说:“3000人的学校就不算小了。”

        按照领导的要求,学院调研组先到北京进行调研。钱学森接见了调研组,他特别强调,在学院重建时,要集中力量搞导弹、卫星、飞船,要搞星际航行;要搞亿次计算机和万亿次计算机;要建系统工程学院。在之后国防科大的院系建制中,6系计算机系研发了银河亿次机,7系作为系统工程系成为学校最新的院系,这些也是来源于钱老的设计。



国防科委、各总部、军兵种协商最后决定,哈军工的导弹工程系、电子工程系、计算机工程系工3个系15个专业,以及融入哈工大火箭方面的5个专业,合并为17个专业,一同南迁。哈军工院直领导机关教务部、政治部、院务部、基础课部、院办公室,外国留学生系、综合实验工厂及基层单位,内迁到长沙。

               同时,国防科委调研组制定了去长沙的干部标准,一千多名干部、教员因“不够条件”留在哈尔滨,成立留守处等待处理。南迁长沙的人员中,教学人员包括哈工大并入的44人共691人,正教授6人,副教授9人,讲师80人。

              当年,根据尖端集中、常规分散的指示,要重新布局国防院校,军委办事组决定,学校的去向,要到长沙、重庆、贵阳看点,而偏重军工迁到长沙。

               在1970年1月12日国防科委给军委办事组写的《内迁定点的报告》中说:“去年12月中旬到长沙、贵阳、重庆三地商选内迁地点问题,其中中南矿冶学院的校址较适宜,稍加改建即可使用。建议请国务院批准,将中南矿冶学院校舍拨给哈尔滨工程学院使用。”

               于是2月中旬,学院派倪伟到长沙查看未来学院的地址,但是,中南矿冶学院要在岳麓山下继续办学,不肯移交房子,因此得不到冶金部的批准,倪伟等人只好再选。最后,选定了在浏阳河边的停办的长沙工程兵学院的院区。

               当时的工作人员说,这里只有6.6万平方米的房屋和仓库,容不下从哈尔滨迁来的人员和设备。但是调研组长王松龄却说:“完全够了!”藉此,新的校址就确定了在这里。



                5月初,搬迁正式开始。6月15日,国务院、中央军委电话批示:哈尔滨工程学院南迁长沙后,归七机部和湖南省革命委员会、广州军区三方领导。

               6月20日,搬往长沙的学院搬迁先遣队到达长沙。24日,当时的学院革委会在大礼堂做了搬迁动员报告。于是,师生们开始日夜忙碌起来,吃苦耐劳、日以继夜,精心包装和运输。有时白天上课,晚上劳动。

               去长沙的列车,装载了几枚教学用的导弹,从哈尔滨出发,一周后到达。广州军区派出164师的400多名指战员和20辆战备车,昼夜不停的从长沙火车站卸运物资到新校区。



        直到11月中,运往长沙的人员、物资,总共发出火车10列,车皮550节,2.5万吨和人员1447户。原学院教育长张文峰被调到长沙,担任长沙工学院的主要负责人。而留在哈尔滨的64万多平方米的校舍和近10万件营具,全部移交黑龙江军区代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防科技大学详细地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