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那些背着父母给游戏充值的孩子小时候都曾经偷家里的钱买零食玩具?

很多人拼命赚钱,除了本职工作之外,还不断开拓自己的副业,且坚持学习理财投资。他们目的只有一个,让家庭过得更好,让孩子有更好的生活条件。

然而他们却忽视了对孩子的财商教育,有的认为孩子还小不懂,有的认为自己的钱都是孩子的,不需要学等等。

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孩子没有培养成正确的财富观,经常大手大脚花钱。甚至有的孩子因此误入歧途,比如像之前网上报道的“小学生偷盗家长密码;13岁男孩游戏充值一天花光13万等等。如果你不想自己拼命赚的钱,让孩子胡乱花光光,就试试下面4个方法。

孩子花钱大手大脚,家长先别急着骂,用这4个方法培养孩子金钱观。

1、给孩子零用钱要节制

无论您的孩子年龄多大,无论您经济条件如何,在给孩子零花钱方面,父母都一定要有所节制,给钱的数额控制在孩子有能力支配的范围之内。一般来说,父母要根据孩子的日常消费来做预算。这些开支包括买零食,餐费,车费及购买学习必需品的费用,另外如果家庭条件允许还要给孩子一些额外的钱,也就是说您给孩子的钱要比预算稍宽裕一些,这样才能为孩子的有效理财创造可能性。

2、零用钱怎么给?从做家事开始

以前常看到有孩子想要零用钱,但妈妈觉得所有东西都已经帮他准备好了,根本不需要另外给钱,所以常为了钱发生磨擦,主要在于欠缺规范,与其花力气争执,不如让孩子花力气学习如何让赚钱。而做家事给零用钱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式,会让孩子更爱做家事,用劳务换取报酬而不再只是硬要钱,亲子间用商量方式,例如洗厕所原本不是孩子负责的家事,但如果孩子主动提问:‘如果帮忙洗厕所可得到报酬吗?’父母亲不要认为孩子很势利、脑中只想钱,做点家事本来就是应该的;请换个角度想想,孩子年纪虽小却愿意付出劳务换取报酬,这是好现象!孩子因为年幼无法在外赚钱,不妨让他在家打工,给他一个好的开端。

孩子们可以把自己的零花钱放在3个罐子里。第一个罐子里的钱用于日常开销,购买在超级市场和商店里看到的“必需品”;第二个罐子里的钱用于短期储蓄,为购买“芭比娃娃”等较贵重物品积攒资金;第三个罐子里的钱则长期存在银行里。为了鼓励孩子存钱,可以陪孩子一起去银行存钱,并以孩子的名义开一个户头。当孩子在铅印的存单或存折上见到自己的名字时,他们会感到自己长大了,变得重要了。所以应让孩子使用储钱罐,或者给他在银行开户,养成孩子定期存钱的好习惯。

4、让孩子看一些财商类型的绘本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深奥、抽象的知识他们也听不懂,这时,如果我们结合绘本来引导,孩子会更容易接受,理解。而这种方法,我认为是孩子最容易接受的。

给大家推荐我跟女儿读过的这套《小小理财专家财商培养绘本》。这套绘本是专为3-8岁孩子打造的财商故事书。

这套书中包含《熊大妈砍价》、《小汽车受伤了》、《吝啬的奶奶》、《母亲节礼物》、《贪吃鼠逛超市》、《小鬼当家》、《小猪的储存罐》、《小兔种田》。通过8个理财启蒙故事,让孩子学会珍惜父母的劳动所得,培养孩子的金钱观。

《小小理财专家财商培养绘本》涵盖了以物易物、学会记账、勤俭节约、理智消费、认识保险、价格差异、学会储蓄、资源再利用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故事的形式,帮助孩子了解基本的经济概念,训练孩子养成正确的理财消费习惯,奠定未来精英之路。

形式活泼、内容有趣,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财富观。一个个诙谐生动的小故事对孩子来说特别受用,他们从故事中体会正确使用金钱。这比平白的说教更能深入孩子的内心。

《小鬼当家》这本书中的故事我家孩子已经听了好多遍,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孩子现在清楚地知道生活所需的必要品。

此外本套书是中英双语绘本,帮助孩子在培养财商的同时可以更多地接触英文,更了解英文与图片、情景之间的联系,对孩子的英语启蒙也会有帮助。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不要错过“财商”培养的最佳时期。

本店如今正在做活动,一套仅需99元,库存有限,卖完为止!

有兴趣的家长可以下方链接购买:

}

“文/宋妈说育儿,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每到春节时,最开心的莫过于孩子们,过年不仅好吃好喝,还有一笔不菲的现金收入,可压岁钱也让孩子们几多欢喜几多愁。

许多孩子手握红包,小脑袋瓜里有无数的想法,准备买买买;有的孩子却清醒地意识到,红包最终会落到爸爸妈妈手里,看到别的小孩儿可以自由地买买买,便会格外忧伤。

“妈妈,你凭什么没收我的压岁钱?别的小朋友,都能拿压岁钱买零食和玩具,为什么我不行?”小侄子眼含泪花,委屈地问。

“你还好意思说,去年5000多块钱压岁钱,你一半买了玩具,一半买了零食,不到半个月就都花光了!

“你也不想想谁给你的压岁钱,还不是因为我给了人家孩子钱,你才能收到钱!”姐姐连珠炮似的回答,让小侄子哑口无言。

周末正巧碰到了小侄子和姐姐的“火拼现场”,小侄子因为妈妈没收自己压岁钱,气鼓鼓地跟姐姐大吵了一通。

小侄子的情况并不少见,家长面对这笔如约而至的“横财”,可能会采取以下三种处理方式:

“压岁钱拿来,妈妈给你交学费。”

“宝贝,你还小,爸爸妈妈帮你开个户存着。”

总之爸爸妈妈没收压岁钱的理由层出不穷,让你不得不心悦诚服地交出刚刚到手的红包,家长担心孩子乱花钱就全部没收,这的确能有效防止孩子乱花钱,可也伤了孩子的心

与全部没收上缴的家长不同,许多爸爸妈妈出于各种原因,压岁钱由孩子全权处置,但是孩子年龄小,且不具备财商,对金钱管理完全没有概念。这很容易导致孩子随意处置压岁钱,媒体曾经报道过这样的案例:熊孩子把巨额压岁钱充值为游戏币。

鉴于以上两种方法各有利弊,许多聪明的家长选择折中,让孩子拥有对压岁钱的所有权,但却不享有支配权,他们代为管理,特别是那些数额巨大的压岁钱。

压岁钱不光代表着祝福,更是一笔实打实的收入,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现实生活中,如同小侄子一般,因为压岁钱跟妈妈叫板、冷战的宝宝不在少数;如同姐姐一样担心孩子养成乱花钱、盲目攀比恶习的家长,更是不胜枚举。

严格意义来讲,挪用孩子的压岁钱,属于违法行为!家长不要以为孩子小,就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新年新气象,每个人都对即将到来的新年有很多的希望和祝福,大家会憧憬未来有更好的生活。压岁钱,是春节表达祝福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不光是礼物,更代表着长辈对孩子们的祝福

压岁钱寓意着长辈爱心的传递,绝非孩子们想象中的“天上掉下的馅饼”,当然妈妈还可以告诉孩子,你收了叔叔阿姨的压岁钱,爸爸妈妈也会给对方孩子同等的压岁钱。

当孩子明白压岁钱的来源及背后的含义,需要告诉孩子钱能干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孩子会有无数种答案:买玩具、买糖果、买衣服、买玩具、还可以和朋友聚会,出去吃饭。

大部分孩子对金钱的概念,都停留在购物和消费中,却并不知道钱还有另外一种用途——挣钱,这恰恰是一个给孩子恶补财商的好机会。

孩子们好奇心强,如果告诉他(她)钱也能生钱,相信孩子对妈妈如何支配金钱肯定很感兴趣。妈妈可以告诉孩子,自己的工资是如何分配的:日常的柴米油盐水电费等正常开销;家庭成员的保险费用,孩子的教育费用;还有购买书籍及娱乐等物品。

告诉孩子储蓄的用途、投资的方法等等,分别给孩子讲一下不同的理财观,让孩子学会对金钱有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

当孩子明白了,钱意味着什么和如何合理规划,处理压岁钱就变得轻松了很多,家长可以跟孩子讨论压岁钱的处理意见,前提是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

家长必须有这样的认识:压岁钱是给孩子的礼物,孩子要求把钱给自己,并非过分的要求,但家长更明白,孩子对钱的认知并不像成人那般成熟合理。

妈妈可以预留出一部分给孩子,当然预留的金额要在孩子有能力支配的范围内,如果孩子的压岁钱数额巨大,爸妈可以代为管理,作为孩子的生活必需品,例如学费、购买辅导书,甚至是作为日常的零花钱等等。

▼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用钱观点

家长要有这样的认识,无论什么时候,勤俭节约都是好习惯,钱要用在刀刃上。常常有收到红包的孩子来到商场中,叫嚣着要买这个机器人,要买那辆电动车,还振振有词地说:反正用的都是我的钱,为什么不让我买?

这时候,可以明确地告诉孩子,玩具买一个就够了,家长要让孩子明白合理使用金钱的意义,不可以助长孩子铺张浪费的恶习。

▼引导孩子有计划使用压岁钱

妈妈可以给孩子做一份“财务报表”,记录孩子收到压岁钱的总额,并明确分配钱的用途,例如:买书本文具需要支出多少,多少钱可以用在零花钱和娱乐等方面。

然后,找一个漂亮的笔记本,让孩子记录自己的零花钱都买了什么,以此确定孩子的消费是否合理。

▼设立银行账户作为存款

爸爸妈妈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银行,用孩子的名义设立一个单独的银行账户,对这笔钱进行管理和投资,让孩子从小有理财意识,明白理财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金钱观,帮助孩子形成积累财富的良好习惯。

留言板话题:你家孩子的压岁钱是怎么处理的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我最近在刷知乎的时候,看到一个很感兴趣的问题,这个问题是:“长大之后,你做过哪些童年报复性补偿?”,其实这让我一下就想到了自己身上。


因为我小时候父母忙于事业,所以我就一直借住在我老姨家里,我虽然有个姐姐,但是我俩年龄差太大了,我上小学的时候姐姐都已经上高中了,我上初中姐姐都上大学了,所以我亲姐一般是不能照顾我的。

所以在我的童年中我一直是寄宿在别人家的,而因为老姨家也有自己的一儿一女所以我一直都很明白自己的地位,没有归属感,想吃的东西也不敢说,饭桌上即便有自己想吃的。


但是因为老姨家弟弟也很喜欢吃,所以大多数我是吃不到几口的。我记忆犹新的就是那个时候弟弟很喜欢吃鲜虾鱼板面,但是因为这个更贵一点所以我们就只能吃别的方便面。

这就导致我数来工作之后每天都疯狂吃鲜虾鱼板方便面,后来知道我吃吐了再也不出碰这个方便面了。

小时候被父母允许吃辣条的娃,和总被拒绝的娃,长大后差距太大

其实我就是典型的童年报复性补偿,还有很多真实事件,就比如小时候我很渴望能和父母一起在家里待一段时间,现在我工作只要回家,就天天在家里带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小时候我很渴望自己能有话语权,现在我成为了一个很强势的人,就连自己的另一半都经常说自己太强势了,有点过度自私了。


其实这都是小时候留下的遗憾而已,慢慢的就开始成为了一些坏毛病坏习惯,我们还不自知,而其实最常见的一种童年报复性补偿,那就是吃零食。

小时候很多孩子都很喜欢吃零食,也很想吃零食,但是因为为了身体健康着想,很多父母真的是一点都不给孩子吃,一点余地都没有。


所以小时候就分为了两种极端,一种是被父母允许吃零食的孩子,一种是每次想吃都被父母严厉拒绝的孩子,而这两种孩子你以为差距只是在身体健康上?

那你就错了,你的小小行为其实影响了孩子很多,尤其孩子越长大差距越大。

被父母允许吃零食的孩子他们其实就相当于得到而父母的认可,并且也更有满足感,孩子偶尔吃点零食是可以的,只要零食不是那些垃圾食品就行。

你以为你允许孩子吃零食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但其实在孩子身上就是被认可被宠爱被满足的一种心理满足感,这会对孩子的性格养成有很大的帮助。


总是被拒绝的孩子他们就会越来越自卑,越来越胆小,不敢表达自己的任何想法和愿望,他们只能自己默默承受自己羡慕别人的心理。

长大后就会在性格和心理上出现缺陷。


我们都知道孩子吃零食其实不好,但其实零食并不是只有学校小卖店那些五毛钱一袋的辣条和膨化食品,现在零食也有很多健康的零食。

而父母偶尔让孩子吃零食其实也不会对宝宝的身体造成多大的伤害,但是你们一直拒绝这种对健康的伤害是属于后劲。


我身边既有很多老大不小的朋友,至今还是各种非常垃圾的零食爱好者,每天能吃十几包辣条,还有各种麦丽素之类的,还有各种垃圾膨化食品。

这都是童年报复性补偿,而年龄越大吃这些东西对身体的伤害越大,所说身体健康上的差距其实你小时候越不让吃对宝宝越不好。


再有就是这两种处理方式让孩子和父母关系也有差距,因为前者是一直得到父母的认可,一直有父母在和孩子互动,一直很尊重孩子。

所以长大后孩子和父母的关系一般也都是非常好的,但是后者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就比较艰难了,因为一直被父母打击一直不被认可,慢慢的孩子就会越来越想逃离你们。

等长大之后更是逃离成功你们的关系就越来越僵硬了,所以说一个小小的零食真的可以影响孩子很多。

我还看过很多网友说自己的童年报复性补偿,这其实都是在心里形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就比如一个一米八的男孩子就喜欢坐摇摇车。

他不是脑袋有问题,而是在补偿自己,让自己开心,其实孩子的需求父母有的时候要适当满足才行,不然孩子长大以后很容易做出伤害自己的行为。

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真没那么小。

你们长大后做过哪些童年报复性补偿?对你们以后的生活有哪些影响?欢迎大家屏幕下方留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充值被父母发现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