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工技校只有3年制吗?有5年制吗?

《专业技术培训学习心得体会(共8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业技术培训学习心得体会(共8篇)(58页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

1、专业技术培训学习心得体会(共8篇) 第1篇:专业技术培训心得体会专业技术培训心得体会通过一段时间的物理专业的技术培训,我深深地认识到尽管自己在物理教学中探索了十年有余,但是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相比那些优秀的教师还有一些差距。当然在教学技能的提高上和教学手段的运用上,也有不小的收获。在此,把这些收获写出来,供自己借鉴的同时于同行们共勉。首先要爱自己的学生。学生是我们教学的主体对象,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解脱老师的同时解脱学生。那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呢?爱!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而亲其师,应该先有师亲其生。在现实中,有的老师见到学生题做错了或犯错误了,就大发雷霆,甚至骂或者打学

2、生,这样貌似学生屈服于你,实则学生与你对立,久而久之,自己“伤”了的学生,加上这些学生夸大其词的宣传,结果在自己的班里没有几个自己的同党了,当然老师上课的时候感到可谓哄哄然,茫茫然,时间再长一些,这个班里简直没有自己看得惯的学生了,恶性循环进一步加剧了,课没法上了,学生没法学了。自己的一片苦心算是白费了,自己宽慰自己,你们以后就知道了,但是,当他们明白的时候已经太晚了。面对学生的不足之处,我们应该想到学生是未成年,是初学者,有错误和不足在所难免,真正他们纠正了错误的时候,才是他们进步的时候,才是我们付出而收获的时候。因此我们要善待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其次要改变我们自己。学生不爱学物理,是

3、什么原因?作为主导作用的教师,难道就一点关系都没有吗?正如厨师做的菜,顾客不喜欢吃,你能说这是顾客的问题吗?生硬的书面语言,干瘪的物理知识加上一张没有笑容的脸,他们能听得津津有味吗?物理本身源于自然,源于生活,我们可以给学生多举一些有趣的实例,或是列举一些身边的现象,或是前沿科技中蕴含的简单的物理道理。例如,在讲到惯性的时候,我们可以列举人在跌倒时的两种姿势,分析惯性,也可以列举每天我们泼水这一动作中的惯性原理,还可以列举掷铅球过程中的惯性原理等。再如讲到能量转化时,我们可以把火箭发射,卫星绕地球飞行作为例子等。这样既充实了教学内容,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又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每节课感受

4、到的是视觉和听觉的盛宴,而不是工地上的断瓦残垣和机器轰鸣的噪音。这样再不爱学物理的学生,也无暇去做小动作,去和别人低声说话,更不用说打瞌睡了。另外我们还要重视差生,在一个班当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差生,它们是形成什么样班风和学风的关键力量。如果这部分人在我们长期的漠不关心中,失去学_物理的兴趣,对自己失去信心的话,那么中等学生中的相当一部分学生也会因此而放弃对物理学_的努力,转而成为差生的一员,恶性循环,差生越来越多,优等生越来越少,学风越来越淡,教学难度也就越来越大。因此我们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努力寻找收拢学生注意力的突破口,在要优生更优的同时还要差生有所进步,才能达到老师教和学生学的双

5、赢。再次我们要在实验上下功夫。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际上实验是老师上好物理课的法宝,是学生学好物理科的法宝,更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法宝。学生对抽象的理论可能易于烦躁,难于理解,但是他们应该对形象的实验情有独钟,颇有兴趣。然而,作为老师如果旨在为充实一节课的花样而做实验,忽视了对学生的引导的话,那么学生只会看看热闹,到课上完的时候,学生有一种不知所云的感觉,考试的时候一塌糊涂。那么我们如何下功夫?就是要在上课前备课时按照逻辑想好要学生回答哪些问题,实验时告诉学生干什么、看什么、记什么,想什么,在实验结束时提问学生通过干、看、记、想得到了什么,引导启发学生去总结。那这一系列的问题及其

6、答案都离不开老师课前的深思熟虑,因此备一节物理课,不仅仅要备上哪些理论,哪些实验,还要备好实验时应该提哪些问题及问题的答案或可能的答案的处理措施等。第2篇:技术培训学_心得体会技术培训学_心得体会技术培训学_心得体会篇1转眼间,技师学院生活就要结束了,三年来,我在技师学院的学_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珍贵的三年学_生活,感觉非常有必要总结一下这三年的得失,从中继承做得好的方面改进不足的地方,使自己回顾走过的路,也更是为了看清将来要走的路。通过在学校的生活,学到了很多知识,更重要的是有了较快掌握一种新事物的能力。思想变成熟了许多,性格更坚毅了。认识了许多同学和老师,建立起友谊,并在与他们的交往中提升

7、了自身素质,认清了自身的一些短处并尽力改正。社会实践能力也有很大提高,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基础。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为了扩大知识面和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实践活动,重视团队合作精神;作为学生会干部的我,有较强的组织、宣传、管理和应变能力;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出色地完成上级交予的任务外,还在校内组织和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中,能有力地组织同学及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从中也锻炼和提高了自己的组织和领导能力。表现出较强的与人密切合作的能力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并且深受同学们和老师以及领导的认可。三年技校生活的学_和锻炼,给我仅是初步的经验积累,对于迈向社会远远不够的。因此,

8、面对过去,我无怨无悔,面对现在,我努力拼搏;面对将来,我期待更多的挑战。战胜困难,抓住每一个机遇,相信自己一定会演绎出精彩的一幕。我个人认为自己最大的缺点就是喜欢一心两用甚至多用。急功近利,喜欢一口气学许多东西,但是贪多嚼不烂,即使最后都能学会,也已经搞得自己很疲劳。如今想想,这样其实并不好,正所谓贵在精而不在广。如果我一段时期内专注于一种学问,不求博但求精,相信一定能更深刻的理解并掌握这门知识。自从我发现自己有这个缺点和问题后,我常常警戒自己,步入社会后也不能一心两用。技术培训学_心得体会篇2今年暑假8与1号到8月20号在江苏工贸技师学院参加了为期20天的焊工培训,通过此次培训感受颇深,特有

4焊工这个专业在次之前那对于我来说是非常陌生的,尽管我是钳工出身,大学学的是汽修虽然都是机械方面,但当我接触焊工的时候还是有隔行如隔山的感觉,所以说这次培训使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更有幸去徐工集团和美国CAT公司参观,更开拓了我视野。通过此次培训我学会了氩弧焊、气保焊、和一部分机器人焊接的操作,并对焊工缺陷进行一段时间的学_。分别用氩弧焊和气保焊练_立焊、平焊、仰焊、管焊以及铁棒的焊接,虽然焊接技术和手法都没有达到成熟,但是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可以帮助我更好的解释几种焊接方法。另外在培训期间有幸参观了徐工集团和美国全资子公司徐州CAT公司,参观期间接触了全球较先进的机器人自动焊接

10、和国内一流的焊接工程师,这些经历使我的眼界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可在我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得到经验,也我今后的工作兴趣得到了提高。通过此次培训,我也更深刻的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特别是对于一体化教学方面,对于我自身知识偏理论,轻实践的情况今后要彻底改变,将提高自己一体化教学的能力,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多和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教学知识,多听,多看,多思考,多动手,争取为学院的一体化教学作贡献。通过此次培训我也深刻感受到专业的发展和教师队伍有着绝对性的关系,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一支专业技术优秀的教师队伍、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这个专业的发展。通过此次培训我也感受到自身的差距,比如说全心全意为学院、

11、为学生、为工作付出的贡献精神,还比如说自身在遇到困难时的不屈不挠的精神,这都是以后我自身素质需要提高的方面。通过此次培训我还深刻认识到专业的发展需要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理念的创新、教学管理的创新、教学考核的创新。比如说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易动不易静的特点,多从实践中讲授理论知识,多搞一些专业竞赛之类的活动利用学生的竞争意识来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教学的实用性,中职院校的学生多半是想学一门能够生存的技术,而我们的教学往往脱离实际生产,学校学到的知识到企业里用到的不多,到企业以后还要重新接受培训,我们今后尽可能的在教学方法上采取能让学生直接到企业上岗的教学模式,以便我们的

}



前几天,朋友圈被“蓝翔技校”的视频刷屏了,这个活儿整的不错,看了,孩子很喜欢,括约肌也能用。


蓝翔技校作为中国人都知道的“老梗”,知名度恐怕只有学厨师的新东方能和他比划比划,蓝翔魔性的广告和唐国强老师那一张宝相庄严的脸是一方面,它背后的时代背景是另一方面。


中老年帅哥我只认诸葛孔明

蓝翔技校主打的是“工程机械驾驶技能”——在中国,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工程机械都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生意。

杠杆天尊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而工程机械产业在国民经济之中,起的就是一个杠杆的作用。

工程机械产业的整体规模并不算特别大,和汽车、芯片这样的大产业比起来只能算是个小弟弟。但工程机械行业撬动的价值却比汽车之类的产业大的多——像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这样的国家级计划,其价值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


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工程机械是刚需中的刚需,每一轮基础建设狂潮,都能给整个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带来一轮盛世。但最近几年,各种大型基建项目相继完成,工程机械行业整体上也进入了一个较为平缓的阶段。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中国的工程机械行业,来看看中国工程机械是怎么从“一无所有”到“世界一流”的。


中国工程机械产业的发展史背后是中国的建设史。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但当我们面对重建国家的重任之时,才发现我们根本没有什么工程机械来支撑建设。当年的中国别说生产挖掘机了,甚至连蒸汽机都没办法生产——当年林彪四野在东北调兵遣将用的蒸汽机车都是从伪满接收的日本货。


解放型蒸汽机车,其实是缴获日本的

中国当时只有机械维修能力,毫无制造能力,甚至连维修能力都非常有限。

因此,回看当年的建设历程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我们总是在强调“人定胜天”之类的精神——原因无他,因为除了人的力量,当时的我们一无所有。宝成铁路、治理淮河、红旗渠……这些早期的伟大工程几乎都是靠中国无穷无尽的人力填上去的。


对我来说,这样的历史背景甚至都不需要找别人的例子:我爷爷当年就是修宝成线的铁道兵,奶奶二十几岁时候也在长江边扛着扁担挑土修大堤。

可是,人的力量毕竟有限。

为了更好更快地建设国家,中国就必须打造自己的工程机械行业。

中国的工程机械的技术从哪里来?

在苏联的支持下,中国开始用测绘仿制的方法生产各种工程机械。仿制的对象为当年苏联使用的主流产品。

1954年,抚顺造出了中国第一台机械式单斗挖掘机,

原型是苏联的Э-504


这种挖掘机之所以如此出名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个萌妹子拍照的道具书

其实是俄文版的E-505挖掘机修理指南

1956年,长春造出了中国第一辆载重卡车,


1957年,北京造出了中国第一台汽车起重机,


1958年,洛阳一拖造出了中国第一台拖拉机,


上:苏联原品 下:洛阳一拖产品

这些工程机械的性能不好说有多么强悍,但毕竟是老大哥自己都在用的东西,绝对不会差到哪里去。

作为一种获得技术的手段,“测绘仿制”的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优点是速度快,特别适合当年百废待兴、只争朝夕的中国,可以让我们在几年时间里就获得和世界主流水平大差不差的产品。


缺点也很明显——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知道应该怎样做,不知道为何要这么做。由于缺少独立的研究过程,虽然能够根据别人的图纸和样品仿制出来东西,但却很难在这个基础上作出突破和改进。

简而言之,“测绘仿制”保住了当年中国的工程机械行业下限,但也锁死了上限。

随着时代的发展,“测绘仿制”的“反噬”很快就来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工程机械开始出海与外国厂商竞争,然后就被人家结结实实教训了一番——技术上的差距,实在太大了。

被这种惨败教训的不仅仅只有工程机械行业,实际上,当时中国的各行各业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吃了苦头。

已经掌握的技术太落后,研发新技术又来不及,于是,我们选择了第三条路——引进技术。

说实话,我对当年“技术引进”的热潮情绪有点小复杂。看上去似乎挺好,但实际上却是彻底的失控状态。1979和1985年前后,各地为了引进技术差点直接把国家外汇储备给用光。


更惨的是,钱花了,事儿没办好——当时的中国市场根本不需要那么多的产能,大量生产线建成即停产,造成了严重的浪费。有的生产线早已落伍,地方政府花大价钱买来的却是淘汰的破铜烂铁——这甚至都成了80/90年代文艺作品里的经典桥段。

不过,工程机械领域的技术引进则非常成功。成功原因有两个:

首先是外部环境有利——80年代,国际工程机械市场风云突变,日本小松崛起,小松凭借自己在液压技术和价格上的优势杀的美国巨头卡特彼勒(CAT)丢盔弃甲,老地盘接连丢失,被逼入绝境的CAT只能选择开辟新的市场。而恰好当时中国正在快速发展,对外国工程机械和技术的需求极其旺盛,官方也在积极牵头,于是一拍即合,双向奔赴了属于是。


CAT是以色列军队军用推土机的供应商

其次就是引进技术的模式非常科学——1986年,CAT和我国签订了技术转让合同,国内的工程机械厂商分别负责一项或几项技术,政府主管部门则做好监督工作,统筹整个“引进-吸收”的进度——毫不夸张地说,当年我们简直是以倾国之力,把CAT的技术掰开了、揉碎了来学习。

这轮技术引进让中国的工程机械行业获得了巨大的进步,虽然仍无法在国际市场上和外国巨头竞争,但在国内市场上已经有了足够的实力。

就这样,在引进技术和吸收技术的过程中,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走过了整个90年代。当今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三巨头:徐工、三一、中联,都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发力的。


这个时期,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基本处于一个低调学习的阶段,发展速度虽快,但背后却存在很多问题:行业整体标准严重落后,跟不上国际市场的要求;有的厂商直接“山寨”外国产品,毫无自主知识产权;绝大多数产品可靠性很差,败坏中国制造的名声,全行业低价内卷大打价格战……

好在,这些都是暂时的。

时间到了2008年前后,事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引进的技术早已完全吃透,行业厮杀尘埃落定,相关标准和法规逐渐完善——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内功”修炼完成。

然后,“四万亿”计划出台,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基建计划——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轮高潮。


2010年前后,中国工程机械的产量和销量双双达到了世界第一,终于进入了冲击国际一线水平的时候。

冲击国际一线水平依靠什么?

一个是经营水平,一个是技术。

对已经站在“准一线”阶段的中国工程技术厂商来说,“引进技术”已经没什么意义了——值得被我们引进技术的厂商早已和我们“短兵相接”了,怎么可能会给我们技术。

此时,富有情感经验老司机们应该明白:得不到TA的心,不妨先得到TA的人——总得先得到点什么。

因此,在这个阶段,中国工程机械厂商获得技术的手段再度发生了变化——浩浩荡荡的收购行动开始了。

2008年,中联重科收购了意大利混凝土机械厂商CIFA,保留了国外管理和生产团队。中联重科通过这次收购,借助CIFA之前的基础,成功渗透到了70多个国家。


2011年,徐工集团也在欧洲进行了两次并购,分别拿下了荷兰AMCA和德国FT,后来又收购了德国施维英公司。


2012年,三一集团收购了德国普茨迈斯特。同年,柳工集团收购了波兰HSW公司。


被收购的这几家都是什么来头呢?

被中联重科收购的CIFA,被徐工收购的施维英,被三一拿下的普茨迈斯特,三家都是欧洲著名的工程机械老炮,三家都是全球混凝土泵车行业顶尖玩家。

我从外国某包工头论坛上摘录了一段话,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消息: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同志就《关于健全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意见(试行)》答记者问。

首先,该负责人就《意见》出台的背景做了解释,他说,2013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推进职业资格放管服改革,经报国务院同意,分七批取消70%以上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建立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实行清单式管理。同时,由通过全社会公开遴选的用人单位和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目前主要分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五个等级。但是,由于技能等级(岗位)设置不健全,技能人才职业发展在纵向晋升上存在天花板问题,以及职业技能水平与使用待遇不能有效结合等问题,技能人员的地位和待遇水平不高,吸引力不强,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缺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和技能人才工作实际要求。近年来,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虽已实现职业发展贯通,却难以有效引导广大技能人才立足本职、扎根岗位、实现岗位成长成才。为此,亟需健全完善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

该《意见》主要包括五部分:第一部分,总体要求。第二部分,健全职业技能等级制度体系。第三部分,完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制。第四部分,促进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结果与培养使用待遇相结合。第五部分,加强服务监管。在这五部分中,其政策亮点和创新点是:

第一,健全技能岗位等级设置,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意见》提出,企业根据技术技能发展水平等情况,结合实际,在现有职业技能等级设置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或调整技能等级。对设有高级技师的职业(工种),可在其上增设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技术职务(岗位),在初级工之下补设学徒工,形成由学徒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首席技师构成的职业技能等级(岗位)序列。行业企业根据自身特点,考虑历史沿用、约定俗成等因素,对上述技能等级名称可使用不同称谓,并明确其与相应技能等级的对应关系。

第二,完善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内涵。《意见》强调,建立与国家职业资格制度相衔接、与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相适应,并与使用相结合、与待遇相匹配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

第三,建立与职业技能等级(岗位)序列相匹配的岗位绩效工资制。目前实施的由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五个等级构成的技能评价,其评价结果与工资薪酬联系不够紧密,也就是说,技能水平在工资薪酬中未能得到很好的体现和反映。而此次出台的《意见》要求,建立与职业技能等级(岗位)序列相匹配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强化工资收入分配的技能价值激励导向。

该《意见》为增设的学徒工、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职业技能等级(岗位)提出了具体要求,就考核评聘工作如何开展指出了方向。该《意见》指出,学徒工的转正定级考核,由用人单位在其跟随师傅学习期满和试用期满后,依据本单位有关要求进行。参加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学员按照培养目标进行考核定级。

《意见》强调,要稳妥有序开展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评聘工作,不搞高级技师普遍晋升。

据大众日报报道:泰安如意科技时尚产业有限公司的王文革,在服装行业一干就是二十余年,从挡车工到组长再到工段长、调度员,期间,她完成国外高端西装操作法改进、工艺优化、设备革新150余项,使生产效率提升3%—70%不等。近期,在山东省泰安市组织的特级技师评审中,她凭借出色的技术成绩,成为泰安市首位获得特级技师资格的高技能人才。王文革说,获评特级技师,底气更足了,对未来信心更大了。

该报道说,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是风向标,折射出时代的价值取向。为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和社会地位,山东在全省已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的企业中试行特级技师岗位评聘制度,截至目前,全省122名高技能人才被企业评聘为特级技师,并按照正高级工程师兑现工资待遇,实现了职业发展与待遇地位双提高

在不改变国家职业技能评价框架体系的前提下,山东坚持谁用人谁评价,支持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的企业,根据工作需要和企业技能人才队伍现状,自主设立特级技师岗位,自主开展评聘工作,充分调动了企业和技能人才的积极性。

同时,为指导企业更好地开展特级技师评价,山东改变过去职业技能评价一考定等级的办法,专门制定了评价工作流程,以备案管理的方式指导企业开展评价工作。政府制定原则性标准,着重考察技能人才在创新操作规程、解决生产难题、完成工作任务、参与技术改造革新、传技带徒等方面的能力和贡献,全面考察技能人才工匠精神、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从业行为。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制定评价标准、评价办法、评价方式,进一步提高技能人才评价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针对性。很多企业反映:将人才的评价权和使用权交给了企业,评出来的人才更贴合企业发展需求。

为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增强他们的职业荣誉感和获得感,山东明确聘用到特级技师岗位的人员,按照企业正高级工程师兑现工资待遇,并在人才服务、政策支持以及参与社会事务等方面,与正高级工程师享受同等待遇。

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首批聘任的2名特级技师,在任期内享受与企业中层管理干部同等的交通、住房等补贴待遇,同时每月额外享受人才补贴800元。莱钢集团聘任的特级技师,每月享受公司技能专家津贴3000元。

近段时间以来,像山东省一样在不断提升技术工人待遇的新闻屡见不鲜。这得益于今年4月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了《关于健全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意见(试行)》,明确了企业可增设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技术职务(岗位),补设学徒工,从原来的五级技能等级形成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岗位)序列,为技术工人的发展打开了新通道。

528日晚,新八级工来了的话题在中企互动会员群一经展开,便引起了激烈讨论,来自全国各地的624名班组职工大力叫好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拓宽技能人才职业发展空间,打通了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使广大技能人才更有奔头、有盼头、有甜头,在工作上更有劲头。同时,也表达了希望好的政策能在企业切切实实落地见效,不断提高技术工人经济社会地位,推动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队伍。

新八级工制度将引技工进入怎样的天地?

马怀群是我们徐工的技能大师,取得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已经12年了,原以为职业资格取证已经到顶了,没想到今年可以参评特级技师,大家都十分激动。 江苏徐工高装公司职工李斌说,作为全省首批20家试点单位和徐州市唯一的入选单位,徐工集团日前开展了2022年特级技师评审工作,有39名候选人参与最终评审。

我们公司出台了《特级技师、首席技师和技能专家评聘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评上特级技师的授予电建工匠荣誉称号,发放一次性奖励1万元。另发放特级技师津贴每月3000元;首席技师津贴每月2000元;技能专家津贴每月1000元。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六工程局有限公司职工徐达如数家珍般地分享了单位的好政策。

我们也开展了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对公司职工王钦峰从生产任务、技术创新和难题解决、带徒传技、职业道德、安全生产、答辩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经过申报、技术成果审核、业绩贡献答辩等环节,认定他可以获得特级技师称号。豪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职工陈一凡介绍了本单位特级技师的评选过程。

出台办法、制定规则、开展评审、授予称号……528日晚,来自全国各地的班组职工不断地在分享各自单位的好消息、好经验、好做法。这一切都源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今年4月底制定出台了《关于健全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意见(试行)》(以下称为《意见》),宣布将原有的五级技能等级延伸和发展为新八级工制度,为技术工人的发展打开了新通道,得到班组职工的拍手称赞。

平高集团首席工匠胡中辉和3位同事通过特级技师评审后,高兴地说:我从技校毕业后一直从事技能岗位工作,如今能被评价为特级技师,非常开心,体现了社会对我技能的认可。

我感觉特级技师评审,是对我们一线技能工人的一次促进。参与特级技师评审的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高技术装备分公司马怀群说。

“‘新八级工让像我这样的青年技师感到更有奔头。沈阳造币有限公司造币一部维修钳工、机修班班长张文良说。

我国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八级工制度。当时国家正处于建设初期,百废待兴,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很多工厂生产能力有限,为了更好提高工人对技术钻研的积极性,我们借鉴了苏联的工资模式,于是八级工资制登上了历史舞台。八级工资制由工资等级表”“工资标准”“技术标准三部分组成。按照工人的生产劳动复杂程度和技术熟练程度,将工资分为八个等级,最高等级是八级。八级工成为了顶级工匠的代名词。1956年,全国企业开始推广八级工资制,这其实是一种薪资等级制度,从一级到八级将技能等级和工资水平一一对应,在调动技术工人工作积极性、增强技术工人社会荣誉感、造就一批高技能人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工资制一直施行到1985年,最终被取代,退出了历史舞台。

此次出台的新八级工制度是在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之下补设学徒工,之上增设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并非老八级工的简单翻版。新八级工更多是客观反映技能人才的技能等级水平和职务岗位,并与薪酬激励、福利待遇、职业发展等相联系,能更好地促进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结果与培养使用待遇相结合。根据《意见》,在聘的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在学习进修、岗位聘任、职务职级晋升、评优评奖、科研项目申报等方面,都将比照相应层级专业技术人员享受同等待遇。聘用到特级技师岗位的人员,比照正高级职称人员,享受同等待遇。首席技师薪酬待遇,可参照本单位高级管理人员标准或根据实际确定,但不得低于特级技师薪酬待遇。

2021年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现有技能劳动者总数超过了两亿。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我国技能劳动者占到就业人口总量超过26%。但从就业和经济发展需求来看,现有技能人才的总量仍然缺乏。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发展质量效率不断提高,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持续转型升级,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旺盛,所以此次八级工的职业技能的等级制度出台,是开启技能人才发展新通道的重要举措。既然国家有了好政策,企业该如何贯彻落实?在进一步讨论中,参与者在表达了技工们应抓住良机,不辜负国家期待的同时,还希望企业可以帮自己进入新八级工的新天地,就此达成了以下共识。

一是希望健全职业技能等级制度体系。实行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按照有关规定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使有技能等级晋升需求的职工均有机会得到技能评价。健全技能岗位等级设置,企业应根据技术技能发展水平等情况,结合实际,在现有职业技能等级设置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或调整技能等级,形成由学徒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首席技师构成的职业技能等级(岗位)序列,建立健全由职业标准、评价规范、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等构成的多层次、相互衔接的职业标准体系,促进职业发展贯通。

二是希望企业完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制。企业应根据不同类型技能人才的工作特点,实行分类评价。在统一的职业标准体系框架基础上,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评价,突出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关键生产技术难题等要求。对知识技能型人才的评价,突出掌握运用理论知识指导生产实践、创造性开展工作等要求。对复合技能型人才的评价,突出掌握多项技能、从事多工种多岗位复杂工作等要求。广泛开展定级考评,根据岗位条件、职工日常表现、工作业绩等,按照有关规定认定职工相应职业技能等级,打破学历、资历、年龄、比例等限制。

三是希望企业能健全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参与讨论者认为,企业要促进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结果与岗位使用有效衔接,建立评价与使用相结合的机制,评以适用、以用促评,健全日常和动态考核制度,在岗位聘用中实现人员能上能下。同时建立与职业技能等级(岗位)序列相匹配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强化工资收入分配的技能价值激励导向,建立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业绩贡献的工资分配制度,将职业技能等级作为技能人才工资分配的重要参考,突出技能人才实际贡献,通过在工资结构中设置体现技术技能价值的工资单元,或根据职业技能等级设置单独的技能津贴等方式,合理确定技能人才工资水平,实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

任何时候人才都是第一资源,人才制度改革往往具有非常强劲的带动效应。技术工人不仅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也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是中国制造的核心竞争力。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出台,是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突破技能人才职业发展天花板的一个重要举措。在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引领下,相信广大技能人才将更好实现立足本职、扎根岗位,实现岗位成长成才。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职校五年制是什么学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