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阳明德森林幼儿园好不好

由于城市发展之需,惠州多份片区规划方案相继出台,这片热土上又崛起若干活力“新城”。金山湖新城、金山新城、北站新城、南站新城、白云新城、东江新城、江南新城等7座新城片区发展;形成“东南西北”新城全面布局规划。

金山湖是大自然形成的一个低洼湿地,低洼地集雨面积达55平方公里,蓄洪量达1227万立方米,容量相当于三个惠州西湖,是一个天然的蓄洪区,对城市防洪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

2006年惠州市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上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在金山湖片区建设东湖公园的议案》。后因为附近的桥东已经存在了东湖花园,为避免误解,2010年将“东湖花园”改为“金山湖公园”

金山湖公园分为五期开发建设,当前一期和二期已完工并免费对市民开放。2017年,根据市政府工作部署将公园其余部分统一打包做为三期建设,并纳入城建计划,总用地面积243.95万平方米 (其中水域面积118.83万平方米,陆地面积125.12万平方米),为开放式的城市公园,建设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绿化、园林小品、游乐设施、广场、码头、建筑、道路、新建水体、桥梁、垃圾桶、坐凳、标识系统、给排水系统、电气系统(含夜景灯光)、水环境综合治理等。三期目前也已开始动工建设。

(1)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东至三环东路,西靠环湖路和南岸路,北接惠沙堤二路,南至体育南路,规划总面积约15.9平方公里,规划人口31万。不是只有湖心岛及周边一圈才算是金山湖,乃至中信凯旋城、奥林匹克体育场、冷水坑一带都是

土地利用规划图/惠州市自然资源局

(2)规划定位:集地区总部办公、文化特色商业、生态多元居住、社区综合配套为一体的珠三角东岸高端休闲旅游养生区、深惠同城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惠州南部城市核心区、金山湖生态宜居新城。

(3)规划结构与功能分区:

片区空间结构规划为“一廊一环四心六组团”:

“一廊”为城市廊道,连接南北两侧;

“一环”为金山湖翡翠绿环,通过水系连接西枝江和六大功能板块,形成蓝绿交汇的开敞空间环。

“四中心”指金山湖商业旅游中心、新城市中心、养老服务中心、体育中心。

“六组团”为金山岛滨水宜居生活区、中部总部办公区、西岸金山滨湖居住区、东岸滨江休闲居住区、南部体育展贸区、南部医疗服务区。

本次规划的亮点对片区的天际线也作出了规划,在廊道上规划了双塔酒店、中央公园、金山中心、公共艺术中心、惠州塔、惠州眼以及现有的奥林匹克中心。其中双塔酒店为38层高的酒店双塔、惠州眼则是以高大摩天轮的形式存在、惠州塔将建成350米高的惠州新高度,未来都将成为金山湖乃至惠州的新地标。

金山湖片区概念性效果图/惠州市自然资源局

总体规划构建贯穿南北、连接东西的路网体系。五横——三环路、横一路/金湖、横二路、四环路、体育南路;五纵——南岸路/惠南大道、金山大道、纵五路、纵九路、惠澳大道;一环——环湖路。

金山湖规划范围内共设有轨道交通线路两条,分别为一号线和二号线,站点共有五个,分别是金山湖东站、金山湖西站、惠澳大道站、惠州学院站、体育中心站等。

(5)教育配套:片区规划了11所小学,当前已发用地许可证的有5处,2处为30班小学,3处为36班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有3所,包括已有的中建麦绍棠学校和惠南学校,还将新增1所54班以上九年一贯制学校;初中3所,30-36班初中1所、36班以上3所;完全中学1所,初中2000学位、高中4000学位。另外还有27所幼儿园。

(6)商业配套::片区内已有万象天汇、沃尔玛山姆会员店、隆生金山湖中心等三家综合商业体。

方直广场是由广东方直集团开发建设的高档大型现代化购物中心,总建筑面积12万㎡,汇集3.5万㎡高端精品商业,2.5万㎡5A级写字楼、酒店式服务公寓、3万㎡停车场、3万㎡顶级滨水豪宅,集购物中心、写字楼、酒店、豪宅于一体。方直广场正好位于金山湖公园对面,早在2016年1月9日正式开业。

万象天汇即金山湖32亿地王项目,其中商业部分由华润置地主导,名为“万象汇”。华润置地旗下有万象城、万象汇和万象天地三个层次的商业综合体,万象汇定位于新兴的城市副中心,定位时尚、欢乐、家庭,是集购物、娱乐、休闲、餐饮于一体的一站式家庭体验购物中心。

隆生金山湖中心是集大型购物中心、甲级写字楼、高尚住宅区、商务公寓、时尚商业街、12班制幼儿园等一站式的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项目所处位置正好就是规划中的金山湖商业中心。据悉,项目将打造一个惠州最大的购物中心,建面16万平米,比目前的华贸中心还大(华贸15万平米)。该购物中心设地下两层停车位、地上6层商业。对于商业的打造,隆生也不是首次。这么多年来,陆续打造了君尚百货、吉之岛、隆生广场,每一个商业中心的打造都给当地营造了繁华的商圈。

金山湖壹号:成为惠城第二高楼。总建筑面积26.07万㎡,总体布局中根据地块优质的地理的条件,设计成“一个中心,四栋塔楼”的半围合布局。

分别为一栋标志性极强的约274.5米共67层的超高层,以及三栋退台式精品公寓,而公寓最高则约100米共31层。

总体来说:惠州金山湖片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腹心之地,位置得天得厚!同时,又是“深圳东进”战略的核心辐射地,享受着深圳、东莞、广州楼市的溢价福利,还承接珠三角及港澳的交通枢纽重任,经济腾飞指日可待。

2、金山新城(金山新天地)

(1)规划范围:位于惠城区南部,文竹二路、北至三环路、惠沙堤二路和惠州大道,西至现状自然山体,东至马安镇行政边界,南至翠竹三路(惠城区与惠阳区交界处);总用地面积118.29平方公里。

从用地布局图就可以看出,金山新城涵盖金山湖片区,范围比金山湖要大很多了

用地布局图/惠州市自然资源局

新生态:大湾区生态立城的门户标杆;

新中心:建设国内一流城市的核心样板;

新引擎:湾区东岸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科创新枢纽。

形成“一心、两轴、六组团”的空间结构。

两轴:城市拓展轴和绿色生态景观轴;

六组团:1个教育科研组团、1个现代服务业组团、2个高新科技产业组团和2个居住组团。

(4)用地布局调整变化:

①落实金山新城产业发展需求,将翠竹一路以北、米地一路以南片区用地调整为新型产业用地。

②米地一路以北用地按照现状村庄建设用地进行保留控制。

①保留原规划三环路、惠澳大道、翠竹一路、翠竹三路、文竹二路和竹园路(南段)不变。

②翠竹一路以北调整为产业园区后,结合产业园区的需求,对园区范围内的路网结构进行调整,涉及竹园路(北段)、米地一路、米地三路和文竹一路。

③环湖二路结合施工图进行调整。

④对文竹一路进行优化调整,并将修竹一路延伸至惠澳大道和环湖二路。

⑤落实翠竹一路与惠澳大道交叉口工程规划方案,调整交叉口。

⑥落实小街区、密路网的要求,增加 5 条密路网。

金山新城5条配套市政道路情况

1、明德路:长约1106米,按城市主干路设计,双向六车道,标准段红线宽度49米;

2、体育南路:长约1611米,按城市次干路设计,双向六车道,标准段红线宽度42米;

3、会众北路:长约797米,按城市次干路设计,双向六车道,标准段红线宽度42米;

4、会宾路:长约792米,按城市次干路设计,双向四车道,标准段红线宽度32米;

5、高湖路:长约580米,按城市支路设计,双向两车道,标准段红线宽度24米。

调整后,湖山片区将拥有1个社区服务中心、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幼儿园、2个社区体育活动场地等一系列公共设施。

(7)发展定位:重点打造以 5G 及光电子产业等产业为主导的新型产业园区,并利用现状生态资源打造金山旅游岛

中科院两大科学装置总部区已封顶

中科院两大科学装置:分别是强流重离子加速器(HIAF)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CIADS)。总投资近68亿元,分为装置区总部区两大部分。

总部区位于惠城区河南岸河桥片区,主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其占地12.4万平方米(约186亩),将建设科研综合楼、总部科研配套服务中心、职工食堂、学术交流中心、连接平台、地下车库、室外道路广场、绿化景观等配套设施。

两大科学装置总部区模型效果图

总部区一期工程已于2019年12月26日开工,占地面积8.5万平方米(约128亩),总建筑面积约5.2万平方米,项目概算总投资约4.5亿元,按计划,将于2021年中建成。

位于惠州市惠城区小金口街道,是赣深高铁的重要站点之一,也是大湾区东部的交通枢纽。其规划区以构建高铁枢纽、创智节点、生态新城为战略目标,打造惠州高铁北站新城。

(1)规划范围:规划区西至惠河高速,东至小金河,南至金泉路,北至惠州大道,总用地面积约554.66公顷。

规划范围图/惠州市自然资源局

(2)规划定位:惠州市综合交通枢纽与连通大湾区门户、百里高铁创新产业带的总部集聚区、海绵城市建设先导区。

(3)规划亮点:作为以交通枢纽为中心的高铁新城,其规划亮点多体现于其丰富的交通规划。赣深高铁即将通车;惠州高铁北站TOD新城势头十足。

一是,惠州政府报告指出,惠州北站今年建成,赣深高铁通车在即

惠州市政府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惠州计划固定资产投资超过2900亿元,将安排重点项目134宗、年度计划投资约750亿元。其中,今年将「建成赣深高铁惠州段及惠州北站」。

自今年以来,赣深高铁、惠州北站建设加速,截至2021年2月,惠州北站总投资17.7亿元,已经完成投资8.5亿元,地下隐蔽工程已经全部完成;3月21日,赣深高铁广东段的隧道已经全部打通,为惠州北站今年建成以及赣深高铁年底通车奠定基础。

赣深高铁由江西省赣州市西站引出,途经河源、惠州、东莞,最终抵达深圳北站,全长436.37公里,是全国高速铁路网“八纵八横”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拉动粤赣及粤港澳大湾区深度融合以及发挥珠三角地区辐射带动作用的重任,建成后将成为广东又一条陆上出省大通道,实现广东“市市通高铁”目标。

惠州北站在赣深高铁全线的8座新建车站中,面积最大(总建面约5万平),站场仅次于深圳北站(11台20线),有7台16线,其中赣深场线规模为5台12线,还规划预留莞惠城际站场2台4线(岛式站台),地位不言而喻。

惠州北站建成,赣深高铁通车后,按照350公里的设计时速计算,未来从惠州搭乘高铁前往深圳只需半小时,惠州将全面融入大湾区大交通体系和广深“半小时经济生活圈”

此外,赣深高铁所在的惠州北站片区,属于惠城区,也是惠州的重点城区,片区本身就有较强的发展能力,再加上惠州北站以及赣深高铁的建设加持,惠州北站片区大概率是价值最先兑现的轨道枢纽板块。

即将开工的莞惠城际北延线可直通赣深高铁惠州北站,助力惠州北站发展成为综合交通枢纽;正在建设的金泉路,以及已通车的小金河大道,从惠州北站出发约10分钟就可达江北CBD紧密惠州北站片区与城市CBD的联系

从政府对惠州北站、赣深高铁的建设态度、建设进度,再到北站片区周边交通配套的建设,可以感受到整个惠州北站片区的建设非常有节奏感;惠州北站的建成以及赣深高铁的通车,将给片区带来极大的利好,值得重点关注

二是,北站片区规划完善,是下一个「深圳北」。

交通的利好,只能助力片区的发展,真正对一个片区能起到至关重要影响的,关键还在于片区发展规划,北站新城发展规划就很完善。

早在2018年11月,在惠州市住建局公布《惠州市区城市设计导则》(草案)中,就把北站新城(惠州北站)纳入到城市核心地区。

随后2019年6月,在惠州市自然资源局公示的《惠州高铁北站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中,惠州北站功能定位为惠州市综合交通枢纽与连通粤港澳大湾区门户、百里高铁创新产业带的总部集聚区、海绵城市建设先导区,是惠州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未来将以构建高铁枢纽、创智节点、生态新城为战略目标,打造惠州高铁北站新城。

惠州高铁北站整体鸟瞰图

惠州高铁北站新城规划面积约44平方公里,以高铁站为中心,周边布置有大量产业、住宅、商业、学校、绿地、医疗等地块,将打造一个集新型产业、总部基地、站前商业以及国际公寓等多重业态于一体,可供约42万人口居住、生活的超级品质人居大城

深圳北站片区既有总部经济、金融、科技、文化、人才等服务功能,又有购物、文化、休闲、国际商务等功能,是深圳的中央活力区。其中的北站国际商务区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端化运营,同时,北站国际商务区还重点强化总部经济、金融服务等功能,打造世界级国际化城市新客厅

随着北站的发展,目前片区内已有不少企业入驻,比如:

深圳高铁总部、美团科技总部等总部企业;

深圳综合交通设计研究院、深圳计算机科学研究院等科研中心;

中国人寿、汇隆财富、英大证券等金融企业;

还有盒马鲜生、稳健医疗、中兴网信等;

从规划发展角度上来看,惠州北站发展创新产业的总部聚集区,与深圳北站相似;再者惠州北站规模与深圳北站相当,可以说就是下一个深圳北站。同时惠州北站还在赣深高铁线路更是有极高的“地位”,也是深惠融城重要的交通枢纽节点,这些都注定了北站TOD新城未来的价值不会低。

(4)交通站点:规划设置1处高铁站、1处城际轨道站、1处地铁站、1处长途汽车站、公交首末站1处。

(5)铁路、轨道交通规划:预留赣深高铁线、广汕高铁连接线位;预留轨道交通1号线、轨道交通5号线、莞惠城际北延线通道和轨道交通1号线车辆段用地。

赣深高铁预计今年年底建成通车,届时从惠州北站出发,最快约18分钟可到深圳;广汕高铁预计2023年建成通车,通车后惠州的东西南北走向将实现高铁全覆盖。从惠州北站坐高铁出发,半小时左右即可抵达深圳、东莞乃至香港、广州和汕尾。

(6)慢行交通规划:构建“地上+地面+地下”三层便捷的慢行系统,其中地面层构建“滨水型绿道+城市型绿道+社区型绿道”的慢行交通体系。

惠阳区,惠州市下辖区。地处珠三角经济圈东部,面积915.6平方公里,下辖淡水、秋长、三和3个街道和沙田、新圩、镇隆、永湖、良井、平潭6个镇 ,2019年常住人口61.83万,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622.89亿元 。

形成了电子信息、光学玻璃、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集群,打造了商贸物流、酒店餐饮、休闲旅游、娱乐购物、金融服务全面发展的现代服务业活力区。

厦深高铁惠阳站(原名:惠州南站)的落地大大缩短了深惠的通勤时间,为深惠同城奠定深厚基础。淡水南站新城,便是以惠阳站为中心规划的高铁新城,其示范区城市设计定位为惠州立体生态新城。

(1)发展目标及范围:

片区发展目标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服务平台(RSP),设计目标确定为粤港澳大湾区立体生态城市。是珠江口东岸的专门化新兴服务业中心,是服务惠阳、大亚湾区和深圳东部地区的惠阳新中心区,是一个基于高铁站点TOD的新城片区开发,更是一个以土地整理为核心的更新改造。南站新城片区的发展目标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服务平台

淡水南站新城,北以白云路为界、南至厦深铁路、东至惠澳高速、西至淡水河,规划用地面积 11.9平方公里。该片区位于惠州市惠阳城区东部,距离深圳市50公里,位于深圳的半小时生活圈内。

在道路交通方面,将建设“站前路”快速路,并形成“三横五纵”的主干路网结构。其中三横:中山东路为交通性主干道;白云路与金星大道为生活性主干道。 两纵:站前路为快速路;内环东路为交通性主干道。

规划范围图/惠阳区自然资源局

(2)规划定位:打造属于惠阳的“中轴CBD商务区”

依托高铁和地铁轨道站点,服务周边产业片区,发展交通、信息、金融、商务、科技等生产性服务业,实现产业和生活功能融合发展。也将打造古屋河滨水休闲活力区,包含体育运动、商业购物、商务办公、酒店、商业综合体等功能。

(3)规划布局:打造“三带一区三核心”的空间关联布局。

“三带”包括城市服务带、商务服务带、创新产业带;

“一区”包括生态旅游区;

“三核心”是指高铁商务核心、都市文化休闲核心、城市商业核心。

参考图/惠阳区自然资源局

片区位于惠阳与深圳坪山新区交界处,处于惠阳、大亚湾、深圳坪山新区三城交汇的地方。白云新城,东起坪山河东岸,南至白云路,西临惠阳区与深圳市分界线,北临淡水河,总面积358.32公顷,规划配套人口7.8万人。随着深圳东进战略加快实施,惠阳区把实施重点片区PPP项目作为全面对标深圳、推动城市扩容提质的重要载体,在全区范围内谋划了25个条件较为成熟的PPP项目,总投资约400亿元。

以惠阳区高标准打造白云新城为契机,通过完善用地功能和公共配套设施、优化环境、打通路网、强化中心打造惠阳城西重要门户形象。新城功能定位为:综合型商务办公、商业服务、居住功能为一体配套设施完备的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宜居宜业的白云新城。

位于城区新开河东岸,也就是从前通称的文头岭、长湖苑一带。

规划范围图/惠州市自然资源局

建设为市区配套设施完善、社会服务齐全、具有现代特色的居住社区及两江四岸风景带的重要景观节点。

计划520.36 公顷建设用地,将江南大道沿线打造成集城市滨江长廊、现代服务业建设样板、山江综合发展区、活力宜居宜游功能于一体,规划控制总人口规模约为2.7万人魅力滨江生态城区

“一心一廊、两轴三片区”为空间结构,以江南大道沿线为主要景观展示面,构筑“滨江界面+特色主题”的空间秩序,形成富有韵律的景观风貌区及临天际线。

江南大道沿线土地利用规划图

城区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为江南大道、梅湖大道、第四东江大桥和第五东江大桥。城区内的道路主要采用网状道路结构,区内道路系统结构由高速公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组成。

在城市配套方面,该城区规划了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初中、2所小学、1所特殊教育学校、3所幼儿园、1座500床综合医院、1座医疗康复医院、2处文化活动中心和4处文化活动站。

江南大道沿线地块划分编码图

规划了约115.12 公顷的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的24.86%。绿地系统以周边山体为生态背景面,道路绿带及水系绿地为轴线,串联内部点状街头绿地和社区级公园绿地, 构建环状绿地网络系统。

(1)发展规模与功能定位

发展规模:本次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520.36 公顷,包括城市建设用地面积 463.08 公顷,村庄建设用地约 9.54 公顷,区域公 用设施用地面积 33.98 公顷,远景建设用地面积 13.76 公顷。规划控制总人口规模约为2.7 万人。

功能定位:集城市滨江长廊、现代服务业建设样板、山江综合 发展区、活力宜居宜游功能于一体的魅力滨江生态城区。

(2)“一心一廊、两轴三片区”空间结构

一心:指依托东江岸线、梅湖湿地公园等滨水资源,构建 综合服务中心。

一廊:指依托东江及其沿岸生态资源打造的滨水生态文化 景观廊道。

两轴:指依托江南大道、梅湖大道构建的城市空间发 展轴、交通活力轴。

三片区:三处各具特色的城市风貌区,分别为生态休闲片 区、滨江活力片区、产业发展片区,展现规划区的定位特色与城市形象

规划区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为江南大道、梅湖大道、第四东江 大桥、第五东江大桥。

规划区内道路采用网状道路结构,区内道路系统结构由高速公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组成。

高速公路:惠河高速,双向4车道。

1、江南大道:道路红线控制宽度为45.5/52.5 米,双向6/8 车道;

2、梅湖大道:道路红线控制宽度为42 米,双 向8 车道;

3、长坳路:道路红线控制宽度为36 米,双向6 车道;

4、紫金一路:道路红线控制宽度为36 米,双向6 车道;

5、沿江西路: 道路红线控制宽度为32 米,双向6 车道。

城市次干路:为中、短距离运输服务,起分流主干道交通 的作用,道路红线控制宽度为21-26m,按双向4 车道实施。

规划次干路主要有:顺兴路、田梅路、枕江路、学田山路、沙闸 路、大板路等。

支路:主要连接规划区内部各组团及次干道,为居民出行 服务,道路红线控制宽度为12-18m,按双向2 或4 车道实施。

弹性道路(虚线):弹性道路可结合实际情况以及开发需 要,在下一次层次规划设计中适当调整线位,但不得取消。

道路与桥梁、铁路桥相交方式:江南大道与京九铁路采用 下穿分离式立体交叉;江南大道与第四东江大桥、第五东江大 桥以及第六东江大桥采用不完全互通立体交叉。

规划区内道路交叉口均采用平面交叉形式,为提高交叉口 的通行能力,对主要交叉口采用信号灯控制管理、进行渠化设计或者采用标志标线管理。

自2014年江南片区的发展规划发布以来,江南片区已然开始往现代化人居新城蜕变。而后,在江南大道和惠新大道双大道的驱动下,江南片区的发展将会大步向前。

江南大道惠城至博罗段实景图

随着第三东江大桥预计在春节前通车的利好,再加上规划中提及的第四、第五以及第六东江大桥与江南大道交叉互通,江南新城的内外道路交通被打通,江南新城片区的区域价值也会日益走高。

江南新城跨东江大桥大致位置图

}

  辞旧迎新之际,惠阳区三和街道的群众发现了:莲塘北路全线升级,颜值焕然一新——机动车道拓宽为双向六车道,两侧都有非机动车道,各行其道更安全;路面铺设沥青了,干净整洁更舒坦;人行道换成花岗岩砖,路两旁的绿化灌木和乔木也发生了悄然变化。

  像莲塘北路这样的“蝶变”,在三和辖区还不少。交通道路是一座城市的脉络,它见证着城市的发展,暗藏下一波发展红利。道路升级改造关系民生福祉,连接民心民意。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三和街道围绕群众出行安全开展了道路建设及升级改造、交通设施信号灯、交通微改造、道路标线及照明等一系列工程,以“行动力度”提升“民生温度”,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在2021年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凝心聚力为民谋福祉

  三和位于惠城、惠阳的中间位置,叶挺大道与惠大高速几乎平行贯穿三和街道,联想、伯恩、奥科伟业、嘉民产业园等分布在这两条大动脉两侧,从高空上俯瞰,一个个工业园鳞次栉比,与之配套的花园小区“绣”在周围,园区各种配套设施日臻完善。

  提及三和,人们脑海首先会浮现联想、伯恩等大企业名字,惠阳全力打造的首个千亿级产业园——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更是落户这里。三和是惠阳的“实验田”,围绕“打造产城村人融合发展”示范区的目标不断探索。

  百姓安则产业兴,产业兴则百姓富。三和街道在发展中非常清楚:既要注重科学规划引领,有效提升城市品质;又要处理好新区建设与产业升级的关系,注重区域发展平衡;还要注重民生,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最终实现产业与民生共进、企业与乡村共建、发展与成果共享的良好局面。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凝心聚力为民谋福祉。交通出行是最民生的问题。2021年,三和街道大力实施交通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多措并举构筑交通“安全墙”,为群众畅通出行创造极大的便利条件。

  道路升级改造:安全度、畅通度提升

  莲塘北路是辖区交通要道,起点接御和路,终点接惠大高速辅道。原来是水泥路面,没有非机动车道,路面和人行道设施比较老旧,破损严重,人们出行不便。

  三和街道办副主任李勤介绍,通过改造升级,将原道路中央绿化带拆除改为机动车道,路面整体进行了沥青罩面,人行道砖换成了花岗岩砖,同时对绿化带也进行了升级,更换了灌木和乔木。改造后,路面为双向六车道加两侧非机动车道。“2020年政府完成御和路升级改造,2021年莲塘北路也升级改造,三和的道路年年大变样,越变越漂亮,走起来也通畅。”三和社区居民严女士开心地说。

  据介绍,莲塘北路与惠大高速辅道平交路口还将安装红绿灯,打造安全岛,在本月底会完成道路排水沟及路面拓宽工程,为周边的新华职业技术学校、崇雅实验学校古岭校区共5000多人师生出行安全提供强力保障。

  文化路崇雅段长约800米,原本是双向两车道,只有一侧人行道。道路两侧有三和实验学校、崇雅实验学校,在校师生超1万人,上下学时段,人流、车辆非常拥挤,学生出行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经申请,该路段改造为2021年区人大专项资金项目,主要对道路另一侧增设人行道,包括道路工程、给排水工程、照明工程和绿化工程4项,总投入100万元。升级改造后的文化路,较好地解决了人车分流问题,为周边居民及师生们提供了安全舒适的环境。

  此外,三和还投入365万元进行清岭路(围肚段)道路工程、松山下路面硬化及排水工程、布吉路(红顶商人段)路面修复工程建设,这些项目陆续完工,为辖区居民出行带来便利。

  设施配套完善:群众出行更踏实了

  随着经济的发展、车辆的增多,科学合理设置道路交通设施,有利于引导和监督群众遵守道路交通法律法规,保障广大群众平安有序出行。2021年,三和街道主动邀请区道安办和市交警专家到辖区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6个交通路口现场一一制订解决方案。

  记者在三和派出所附近的十字路口看到,这是辖区两条主干道——御和路、莲塘北路的交汇之处,八个方向的车辆较多。以往没有红绿灯,车辆、行人经过时非常小心、稍不注意就刮碰上。“现在有了红绿灯,我们过马路踏实多了。”从这里走过的居民黄先生说。

  据介绍,三和街道投入超过200多万元对莲塘北路与御和路交叉路口,御和路与三和大道交叉路口、御和路与和兴路交叉路口等实施交通设施信号灯建设。此外,区交警大队对叶挺大道莲塘面小学路口信号灯实施安装,莲塘北路与惠大高速辅道交叉路口建设资金由上级拨付。这些“红绿灯”陆续上岗,守护着辖区群众的安全出行。

  从细节入手,让出行安心。2021年,三和街道还对学校周边道路及厂区周边道路等存在交通隐患的道路完善了交通标线,如:淡水八小三和分校校门前、贝尔乐幼儿园门前、明德森林实验幼儿园附近、振业星河幼儿园附近、和兴路(奥科伟业)路段、御和路(CBD)路段、天星路与惠大辅道交汇十字路口、拾围村古岭路口等15处隐患点的道路标线,清晰有力的标识标线就是守护安全的“警示线”。

  同时,投入122万元对象岭村道、清岭路、文化路(矮岭、九子段)、全坑村村道等路段的路灯照明进行完善,方便辖区街道村民夜间出行,保障夜间出行安全。

  警力不缺位:每周至少1次夜查整治行动

  近年来,三和街道有了辖区交警力量——三和交警中队成立。2021年以来,中队深入开展道路管控、隐患治理、宣传教育等重点工作,辖区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摩电整治行动、酒醉驾查处、超载专项整治等,三和交警中队强化路面管控整治,坚持每周至少开展 1次夜查整治,集中整治重型货车、校车、危化品车、电动车等重点车辆,严查严处超载超限、 酒驾、 涉牌涉证、 违法载人等违法行为。

  三和辖区学校众多,在校学生约两万多人,每逢上下学时段尤其周五的下午放学时,经常造成辖区道路拥堵。为此,交警部门加强学校放学高峰期交通管控,避免大面积拥堵:首先通过建立微信报备群,让学校负责人提前报备放假时间,摸排辖区学校接送车辆数量,实行各学校错峰放学制度。同时,组建以老师为主、家长志愿为辅的“护畅队”,负责校园内部交通秩序维护并协助交警到各个主要路口维护交通秩序,交警也专门为护畅队提供专用反光衣和指挥棒;完善校园周边交通设施,优化停车、行车路线;在特殊时间节点还加大警力投入路面进行管控,拥堵现象明显缓解。

  从细微入手、从点滴做起,不断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接下来,三和街道围绕“年年有变化、三年大变样、五年大提升”的城市发展目标,将不断完善丰富城市基础设施功能,提高道路设施的安全度和畅通度,让民生工程真正惠及民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昆明市明德幼儿园怎么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