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濒临倒闭学校加油的话语?

34岁中年离异带孩妇女。坐标成都。985本科毕业十年,地产营销中层管理岗。18年11月因为父亲生病裸辞。当时并未意识到再就业会如此艰难。

1月去了一个小公司,待遇尚可,2月底由于项目政策受限暂时无法销售,部门解散。开始正式投简历,才发现情况不妙。去年春节前投了八份简历四份邀面试三家大公司一家小公司全部面过我综合考虑选了其中一家入职,前后不超过20天。这一次简历投了几十份,大部分石沉大海。外地项目都拒了因为要照顾家里,总共得到三个面试邀约,成都本地项目竞争激烈,一个岗位十几个人面试,一线标杆企业背景的年轻管理层比比皆是,一个大公司复试没过,一个大公司过了终试被通知集团临时决定岗位调动暂不外招,还有一个小公司hr表示非常满意,一周内约领导复试,至今8天没有消息。自己存款只剩两万块,父亲上周刚做手术昨天被通知情况不好要做第二次手术,又去交了两万,是父亲自己的最后一笔钱。

不敢告诉家里自己失业了,每天按时出门踩点回家,不想开车出去因为要花油费和停车费,每天躲在地下车库车里看书刷招聘网站和行业资讯。有很多猎头打电话沟通,靠谱的没几个,甚至有hr邀请我去面试销售员。跑过几天滴滴,被乘客问美女你是不是出来体验生活我说我是在讨生活,踩离合踩到脚抽筋腰疼得睡不好。人前卖着从容不迫心态超好的沉稳人设,人后极其焦虑,压抑,自我怀疑。每天晚上做梦光怪陆离,醒来意识到自己还在失业会心里一沉。在女儿调皮时尽量保持平和,但耐心很有限。常常有泪意,但哭不出来。几天接不到电话的时候甚至会开始,想念那些不靠谱的猎头,哪怕来个不靠谱的电话沟通一个完全不靠谱的项目和职位也好啊,总还有人关注。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尽头,对鼓励坚持的正能量语言无感,麻木。刚写这段话的时候还和手术室电梯管理人员吵了一架。

等待天晴那一天。 写于


。刚收到了TOP20的offer。薪酬比之前高30%。唯一不足就是项目在三圈层。五一后入职。

狗血我又失业了哈哈哈。为什么呢,因为公司要派我去外地常驻。我去不了我得每天回家啊,所以没办法又辞职了,又投入失业大军了。这次恐怕又至少是两三个月吧。这次没上次那么焦虑了,虽然还是多少有些不安。一起加油啊同志们~

接到了offer,也是百强企业,项目在市中心,离家近,待遇虽然比上一家要外派我的公司略低,但也比之前的待遇都高些。能每天下班半小时就到家,我也觉得值得了。职级比之前要外派的公司给的低半级吧,不过是标杆项目,履历会加分,综合考虑还是算不错了。两天后周一入职。希望能好好沉淀,争取早日升职加薪,同志们继续加油~

入职一个半月了,标杆项目受关注度比较高,项目事情也多,最近开盘,很累,全月停休,没时间陪女儿。感觉整个市场还是比较理性,营销难做。最近也在思考,对自己的要求和未来期望的方向,目前好好上班,以后还是会转行转型吧,有什么好的方向欢迎大家一起讨论哦~


去年的回答直到今天都还持续有很多朋友关注和评论,当时在回复大家关心的时候提到过个人感情问题,后来觉得和失业话题本身无关,就把相关内容删除了。

还是有很多人好奇给我私信,再次统一回复一下,本人确实是是个离异带孩未婚的中年妇女,男朋友小我蛮多,收入比我高,相识相爱是另一个曲折的故事,在此不表。恋爱三年有余,目前感情稳定,男友家人正在催婚催生~如果不出意外,明年我应该会投降(>_<)

上周有个朋友对我说,一切问题都是时间问题。稳住,我们能赢~

祝大家爱情事业双丰收~

————————————————

2020年10月9日,再次跳槽,从一线项目营销转到后台销售管理,从项目转到集团总部营销管理中心,终于实现了周末双休的工作节奏。领导是个同龄的女孩子,在总部多年沉淀根基深厚,对我的基础素养和横向沟通能力比较满意,2021年1月7日顺利完成转正答辩,成功转型。春节期间父母与男友父母也见了面,婚期提上日程。唯一让人难过的是父亲的病情每况愈下,恐时日无多。舍不得他离去,却也希望他早日解脱,心中总压抑着,无法快乐起来。

——————————————————

2021年3月22日星期一,父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在前一天晚上我们刚去拍了结婚登记照,准备周三领证,了却父亲对我未来的担忧。就在去取照片回来的路上,接到家里电话,父亲走了。

以前一直是心上压着一块大石头,现在石头被拿走了,连着心上那一块也一起被掏空了。

经历了这一切,如果下一次再失业,我想我已经可以坦然面对了。健康地活着,能看到明天的太阳,已经是莫大的幸福。

愿大家珍惜现在的每一天。

————————————————————

一晃眼又过去了几个月,生活还是一直在朝前走。因为要搬家涉及女儿转学问题,需要在6月通过夫妻投靠完成同城平迁户口,所以5月底已领证。我个人不想再办婚礼,但准婆婆一心想大办,为了让她开心,也就随她明年春天在老家安排,我们配合。

上个照片,就算顺便回答了之前评论和私信的一些疑问吧。

但主要话题还是要说回工作。转到总部销售管理岗也有10个月了,还是很清晰地感知到在这个行业中留下来的不易,也感受到自身精力、心态、各方面的天花板,进而也想到明年备孕生完二胎后,还能不能回到职场。前几天和过去的一些基本同龄的老同事聊天,大家似乎都有一个共识,就是我们这一批中年非核心岗位非领导心腹光环圈的可边缘化人员,我们目前这种相对的高收入状态,是不可持续的,白话一点就是多活一天赚一天,多赚一天算一天。大家似乎都做好了有一天突然失业就再也回不去的准备,开始谋划自己被行业淘汰以后要去做什么——男的大多都想开滴滴,女的大多都想开面馆,我也不知道地产狗们对滴滴和面馆哪来的执念(滴滴我跑过,面馆我也想过要开),就很迷。

想起评论区那个自驱力超级强大的姐姐,对比自身,我自认无法企及。有朋友说我本来是很有事业心的人,是因为感情,选择了这第二次婚姻,需要再生一个孩子,所以才有现在的局限。但是我自己内心深知,我并不是大家看到的那么上进那么有事业心,我甚至不想再“成长“,我觉得好累。特别是这些年经历了家族中几位亲人包括至亲的外婆和父亲癌症去世以后,我觉得自己进入了低欲望人生。人生无常,不求享乐,也不鸡娃,能接受她甚至比我更普通。这一点在我母亲眼里是极度不负责任,朋友们也不能完全理解,还好另一半是一个很能共情的人,他能体会我想过那种平淡的日子的愿望,所以主动上交财政大权,并主动表示如果我不再上班,虽然家庭收入减半,但他会努力把自己原来那一半翻倍。现在的我,就想开个糊口的小店,一个月收入几千块,忙忙碌碌,心无旁骛。能在自己家的小院子里养养花喝喝茶逗逗狗骂骂娃,是我理想的生活。等秋天结束,房子装好了,我的前院子后花园的梦就可以实现了,但不知那个时候,我的心情是否能匹配上那份恬静。毕竟现在还是在一天一天地熬着这种被人期盼着“成长”和“发展”的职场生活。

好像越说越不怎么正能量了,哈哈哈。

还是祝大家万事如意吧~

}

(原标题:股灾周年祭:分级基金下折余波未平 投资者教育须反思)

编者按:2015年上半年是一个“站在风口骑着猪都能飞”的市场,彼时分级站在“风口”飞上了神坛,不仅创造了400%涨幅的业绩神话,也将30多家基金公司的管理规模推上了千亿元大关。

繁华易逝,烟花易冷,“股灾”打破了一切虚幻的美好,靠分级基金跨越千亿元规模的基金公司被打回原形,跟风买进甚至抄底濒临分级B的基民损失惨重,投资者教育缺失之祸在股灾中被无限放大,如今时间过去一年,情况似乎并不乐观。

日前,中国网财经记者接到一位投资者电话,这位在股市闯荡近20年的投资者,时至今日依然不解为何去年自己的分级基金份额会变少。在她的投资者朋友中,和她情况类似的不在少数,监管机构和基金公司的投资者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无独有偶,今年4月中旬,一位投资者黄女士也向中国网财经打来电话,声称她买的两只基金下折了,亏了很多钱,要向记者反映情况。

记者感觉很诧异,今年年初至4月未见有分级基金下折。因此中国网财经记者的第一反应是黄女士可能是购买了不正规金融机构的分级产品并因此亏损严重,但详细了解之后,中国网财经记者感到震惊。

中国网财经记者问黄女士:“股市还不错,都登上3000点了,而且今年还没有分级基金下折,您是不是买了不正规机构的金融产品?”

情绪激动的黄女士说:“不是的,我是从的交易软件上买的基金,怎么不正规了?”

中国网财经记者又问:“您买的是哪只基金产品?您记得基金的名称和代码么?”

黄女士回答:“我记得很清楚,是证保B(鹏华证券保险分级B,代码150178——中国网财经记者注)和券商B(招商券商分级B,代码150201——中国网财经记者注)”。

中国网财经记者随即查阅了这两只基金的相关数据,发现这两只基金年初至4月份并未下折,下折发生在去年下半年股市暴跌期间。

黄女士说:“确实是去年下折的,我看到你们网站有新闻,就给你打电话说一下,事情不能就这么完了吧?”

去年股灾期间,分级基金B类份额扎堆下折,分级基金制度缺陷和投资者教育缺失等问题被放到了“显微镜”下。投资者教育严重缺失是业界一致共识,各大基金公司纷纷进行“亡羊补牢”式的宣传,同时媒体也对分级基金制度缺陷进行了数轮激烈辩论,甚至有业内人士建议取缔分级基金。不过,集中讨论和宣传后很快便偃旗息鼓,如何挽回投资者的损失更极少被提及,不过从黄女士激动的情绪可以看出,一年过去后,基金公司早已选择性的忽视了分级基金B份额下折造成的伤痛,但投资者却从未忘却。

黄女士说:“我参与证券市场都快20年了,从未见过这样的情况,怎么会亏损那么多,股票也不可能亏损那么多吧?”

记者回答黄女士:“因为股市过快下跌,造成了分级基金B类份额下折,而且分级基金带杠杆,所以B份额持有人的亏损才会这么多。”

听记者提到下折,黄女士情绪更加激动,在电话里大声说:“我不知道你说的杠杆是什么,但我听我的群友说了下折,基金公司是代客理财,凭什么不经过我的允许就扣减我基金的份额?这和小偷、强盗有什么区别?”

记者当时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向黄女士解释,想了想后对黄女士说:“分级基金的招募说明书和公告里有说明可能会下折的。”

黄女士说:“什么公告和说明书?我怎么没看过?”

记者问:“您在申购基金之前没有看过基金公告和招募说明书么?”

黄女士此时情绪更加激动,大声说:“我在的交易软件上买的,他们从来没有给我看过公告。”

记者提示黄女士:“中国证券报和证券时报等媒体有刊载公告和招募说明书的,大家常浏览的财经网站上也都有公告。”

黄女士一口咬定的说:“没有,我从来没看到过,我的群友也没有人说过公告!”

记者问:“您说您入市快20年了,也买过基金,以前就没看过公告?”

黄女士回答:“没有,他们从来没有给我看过什么公告!”

中国网财经记者更加震惊,一位入市近20年的投资者,竟然从未看过公告,而从其话语中可见,其群友也不曾提过基金公告,甚至不知道各大财经网站有股票和基金的公告。

中国网财经记者最后问黄女士:“既然您完全不了解分级基金,那当时3000多只基金,有低风险的和债券基金,还有传统偏股型基金,您为什么偏偏选择了分级基金B份额,而且还是两只?”

听记者如此问,黄女士支吾不详,又将话题转到了她30万元已亏损很多、她有群友亏损上百万元此类事情之上。

黄女士最后说:“我咽不下这口气,我和我的群友准备去证监会投诉,还要告基金公司!”

2015年上半年,股市节节攀升,期间券商股层走出一波大行情,银保主题分级基金净值暴涨,场内交易高溢价现象严重,很多追涨的投资者均在此时跟风入市,甚至不懂交易规则的投资者抄底濒临下折的分级B,6月份股市暴跌后,此类投资者亏损惨重。

中国网财经记者并非在嘲讽投资者的“贪婪和盲目”,记者只是震惊,股灾之后过了将近一年时间,仍有分级基金的持有人依然不解基金份额为何减少,甚至这样一位资深投资者竟然不知公告为何物,投资者教育缺失究竟有多严重,记者又有了全新的认识。

一位基金经理在一次路演中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其实去年的股灾和下折潮已经教育了投资者,他们也会更加成熟。不过,包括黄女士在内的投资者用几十万元的损失换来的“成熟”却显得如此苦涩。

此外,去年三、四季度基金公司曾通过官方公众号、官方网站和媒体等渠道进行过一次“亡羊补牢”式的分级基金知识宣传,可惜这样的宣传是在投资者严重亏损之后而非分级基金扎堆发行之前。今年以来股市持续震荡,低风险的保本基金和基金定投受宠,基金公司的宣传方向也随之转变,基金公司的投资者教育缺乏连贯性。

不仅如此,时至今日,依然很多基金公司官方网站找不到分级基金的相关基础知识和投资技巧,有些基金公司的官方网站甚至未设置投资者教育栏目。

至于投资者的投资习惯,中国网财经记者和一位业内资深人士交流过,她说:“你们记者在浏览财经网站的时候会先看基金公告,而投资者则不同,他们来浏览财经网站,首先想知道基金经理好看哪个行业,其次是在第三方销售机构申购基金有优惠,投资者浏览财经网站会看基金的业绩而后申购基金,他们往往不会注意到公告栏目,而且公告栏目从来未被放在明显的位置。”

当前基金公司的投资者教育只为基金销售服务,基金公司每每将宣传倾向于受市场热捧的基金产品。而且,从黄女士的经历来看,基金公司所进行的投资者教育并未有效传达给多数投资者,基金公司还当长期反思。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鼓励别人加油的暖心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