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孩子的书面表达能力呢?

  一、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异性

  幼儿园教育主张让幼儿自由发展,在幼儿园中,幼儿得到充分的发展空间,教师针对幼儿的个性特点进行有目的的教育,幼儿在这样的过程中体验自由成长。而上了小学后,对于幼儿的要求提供了一个台阶,大班过后,一个暑假的时间,幼儿马上进入小学生活,幼儿园与小学的生活差异性给幼儿造成不同的心理落差,许多幼儿在期待的同时,也开始了和自信心的作战。幼儿园和小学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1.对幼儿要求的提高

  在幼儿园中,幼儿的教学活动主要以游戏为主,教师在各种游戏中发展幼儿的能力,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培养的同时,给予幼儿保育的支持。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是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对幼儿更多的是兴趣培养与学习能力培养,对幼儿技能的关注度并不是特别高,活动的过程中充满了灵活、自由、趣味。如大班音乐活动《斗牛士》中,幼儿表演斗牛士与牛,感受音乐的激励。在这个活动中,都是以游戏的形式进行的,教师并不强调和重点要求幼儿的表演要到位、节奏要稳定,也不对幼儿的表现作出过多点评,在活动中,主要是让幼儿感受音乐,感受快乐的情绪,培养合作能力,发展情商。这样的活动过程,没有过多的规定,不像小学教育那么规范。

  而在小学中,则是以坐在课桌后学习为主要形式,小学是实施义务教育的机构,需要根据国家的规定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幼儿有很好的控制能力、专注力,课程时间的加长、授课方式的不同、学习压力的增加,让幼儿在这些转变中不能很好地适应。在教学过程中,幼儿需要进行书面表达,要求幼儿需要有逻辑概括性,对幼儿的要求提高了许多。

  在幼儿园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表扬或批评,对幼儿采取给予小红花、贴纸奖励的方式进行鼓励。幼儿园教育推崇“赏识教育”,对幼儿的培养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幼儿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获得对世界的认知,教师不给幼儿打分,幼儿没有学习的压力。在小学中,教育是一种社会义务,是幼儿进入社会的基础,幼儿开始学习各种学科知识,这种学习是一种社会责任。在这样的社会责任压力下,幼儿要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不仅要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还要学习社会需要他学习的知识。同时,教师与幼儿的交往状态也发生了变化,从幼儿熟悉的给幼儿带来照顾到态度严肃的转变,让幼儿压力倍增。幼儿有了成绩好坏的压力、升学的压力,小学教育以成绩作为衡量,尽管众多声音在高喊着给学生“减压”,但是,减压的效果并不明显。

  二、幼小衔接有效指导

  许多幼儿在进入小学时,由于对学习压力、上课时间的不适应,出现疲劳、体质下降、成绩不好、消瘦等情况,这些情况的发生显示了幼儿神经系统的压力增加。出现这样的现象既让家长烦恼,也给幼儿园教育带来了压力,幼儿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深入思考这样一些问题:在幼儿园中接受怎样的教育才能让幼儿能够顺利过渡到小学教育?教师给予幼儿怎样的指导才能让其不至在进入小学后承担太大的压力?

  1.适应能力的培养

  (1)适应社会的能力

  幼小衔接教育中,最要解决的是幼儿的适应能力问题。拥有良好适应能力的幼儿,对于小学生活中的规则的适应与对规则的执行都会比较好。因此,教师在进行有效衔接指导时,主要应帮助幼儿建立规则意识,使用游戏的形式,对幼儿进行规则意识培养。如教师在了解了小学上课时必须长时间坐在椅子上进行教学,就可通过对大班幼儿进行《哄宝贝睡觉》游戏,通过抱娃娃跟着音乐安静摇晃等游戏,让幼儿的安静等待能力逐渐加长。再如:为幼儿提供感兴趣的读本、绘本,引导幼儿安静看书等,让幼儿通过教师的引导达到延长坐在椅子上安静活动时间的目标。

  幼儿的执行能力同样需要教师的培养,教师在幼儿的幼小衔接时期,需要给幼儿提供各种能按照规则执行并完成事件的机会,让幼儿意识并学习到一些执行任务的技能。同时,学会正确看待自己的能力,让幼儿在进入小学后,更有信心面对各种需要执行的任务。如平时在进行值日生的活动时,幼儿园教师往往是为了给孩子锻炼和表现的机会而设定的,当幼儿不能完成值日任务时,并不会出现重新来过的现象,在进行执行能力的培养时,教师可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在做值日时必须要完成扫地、清理垃圾、清理桌面杂物等等,教师在给幼儿安排任务时可以适当地给幼儿一些压力,如当幼儿不能完成这些任务时,第二天就要接着做值日生,这代表着前一天应该尽的责任没有完成,而当幼儿很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时,请所有的幼儿对其提出表扬。这样的压力可以让幼儿把完成任务当成一种责任、一种荣耀的表现。

  (2)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幼儿园的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好的学习习惯让幼儿进入小学后懂得如何自主学习、懂得分析学习重点等等。在大班进行的学习能力培养不是对他们进行大量的知识教育,而是对他们心理的稳定性与有意性的培养。良好的学习能力是幼儿升入小学后获取知识的有力保障,教师在进行学习能力的培养时,可与家长合力,为幼儿创设一个自我学习的空间。如幼儿园中不提倡家庭作业的出现,但是,在大班后半学期的教学中,教师可适当地给幼儿布置一些家庭作业,作业的难度要简单或稍微努力便能达到的,让幼儿独立地完成这些学习任务。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为幼儿能够顺利进入小学,走向小学的独立学习与学校生活做好准备。

  在小学中,学习能力表现主要在:语言表达能力、书写能力、良好的听力、阅读能力与动手能力上,教师可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培养。幼儿进入小学后,主要依靠教师授课获取知识,在课堂中的倾听能力十分重要,是否能够注意听讲、是否能够理解老师的语言成为幼小衔接阶段的重点培养方向,教师可利用一些培养专注力与倾听能力的游戏对幼儿展开训练。如传话游戏,所有幼儿围成一个圆圈,教师开始传话给第一位幼儿,第一位幼儿把同样的话传给下一位幼儿,以此类推。在这个游戏中,幼儿需要理解所传话的意思,并且重复或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在幼儿传话的过程当中,大多数幼儿处于等待阶段,这样的游戏不仅让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锻炼了与提升了幼儿的专注能力与耐力。

  (3)集体生活中自理能力的增强

  从幼儿园小班开始,幼儿的自理能力便开始被教师重视,但是,幼儿园是一个保教并重的教育机构,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时候,当幼儿无法做到教师的要求时,大多数教师还是会对幼儿采取帮助的态度。而在小学中,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教学,保育并不在教师的工作范畴之内,这样,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在幼小衔接阶段就变得十分重要了。由于幼儿园教师对幼儿学习能力的培养比自护自理能力的培养要更加看重,对幼儿的培养出现此轻彼重的现象,升入小学的不少幼儿常表现出学习技能掌握较好,但是却缺乏小学生角色意识和应该具备的小学生活能力,他们的物品经常乱扔、不自己收拾、自己的事情不能自己独立完成,独立管理自己学习和生活的能力不好,并且担心自己表现不好,不敢在教师面前展示自己。因而,在大班的幼小衔接阶段,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如请家长在家时,用一个周末的时间,让幼儿体验独立完成自己要做的事情,从周六早上起床开始,幼儿的一切生活行为都需要自己安排,按照平时生活习惯的养成和回忆,进行自己的一日生活活动,除了为幼儿提供食物外,家长对这些活动不给予帮助,家长要对幼儿的行为和能力进行观察记录,在周一入园时,把资料交到教师手上,并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发现幼儿的能力缺失,并在日常的幼儿园活动中,有意识地对幼儿的这些能力缺失进行培养。

  2.小学入学意识的激发

  在幼儿园中,幼儿的自主活动主要是兴趣导向,面对幼儿升小学的幼小衔接阶段,教师同样可以使用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激发幼儿的入学动机作为主要手段。教师可组织幼儿提前参观小学校园中的各种设施设备、环境,感受小学生的行为方式,带领幼儿参加小学生加入少先队的仪式,并传递美好向往;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设计一些如“鲜艳的红领巾”之类的教学活动,使得幼儿了解,上了小学以后,每个幼儿都有机会成为“少先队员”,这是一个荣誉的称号,但是,要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是需要付出努力的,在激发幼儿入学意识的同时,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幼儿教师对幼儿进入小学后适应过程负有指导的责任,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幼小衔接教育的过程中,除了培养幼儿的社会意识、自理能力、学习习惯等,还应该为幼儿做好调整作息时间等指导工作,采取游戏的手段对幼儿进行培养。通过教师与家长的共同努力和配合帮助幼儿渡过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期和转折期,使其顺利地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大班幼小衔接文章篇4

  幼小衔接这个重大的转折过渡期对于孩子的成长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那么作为家长要怎么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顺利渡过从幼儿园到小学生活的过渡期,为孩子的入学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呢?

  1、鼓励孩子上小学,激发他们的向往之情

  其实一般来说6岁左右的孩子在身体和心理上都具备了上小学的条件,他们内心对于小学是非常向往的,他们会羡慕带着红领巾背着书包上学的小哥哥和小姐姐,渴望新的书包,新的铅笔盒,新的衣服,时时刻刻都流露出对小学的向往之情。

  家长在这个时候要特别留意孩子的心理状态,积极鼓励孩子上小学,时常以鼓励的口语激发他们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之情,例如家长可以这样说:“宝宝真棒,宝宝长大了要上小学了!”,让孩子对于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充满期待,也感到光荣和自豪。

  家长也可以在有空的时候带孩子到小学的校园里面逛一逛,走一走,让孩子提前感受和熟悉小学的校园和氛围,见到校园里的小学生,也可以趁机教育孩子,激励他们:“以后你也会像小哥哥小姐姐一样,在小学的校园里面认字,数数,学很多知识,你也会跟他们一样聪明一样棒!”

  2、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自理能力

  我们都知道,在幼儿园里面孩子过的是一种被照顾着的集体生活,幼儿园的老师整天都跟着,吃饭、穿衣服、系鞋带、上厕所,老师都会看护周到,及时给予帮助。但是进入小学后,则是相对独立的生活,孩子必须有生活自理的能力,自己学会照顾自己,自己系鞋带、穿衣服、上厕所。这时候老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小学也有很多学生守则,学校,孩子需要自己学会集中注意力,学会自控能力。

  作为家长,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不要溺宠孩子,什么事情都替他们打理好,要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穿衣、系鞋带、如厕,自己的玩具学习用品自己收拾好。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家长们也不要急着帮孩子解决,先引导他们,然后让他们想办法去解决,这是培养孩子独立性非常重要的环节,这对于他们以后进入小学甚至是以后的人生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家长不能随时随地看护陪伴着孩子,进入小学后,他们需要自己去处理他们遇到的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上的问题

  此外,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也可以制定一些家庭的小规则和奖罚制度,,例如,孩子不好好吃饭罚倒垃圾等等,这对于他们培养自控能力和良好的习惯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培养孩子与人沟通的能力

  相对于幼儿园,小学生活更加独立,自主和多变,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性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对于他顺利、成功地展开新的校园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培养孩子良好的沟通能力,家长们可以带孩子多出去走走,多和陌生人见面,消除孩子对陌生人的畏怯心理,多让孩子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让孩子既可以跟大哥哥大姐姐沟通,也可以做比自己小的孩子的领导者,增强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在平时生活中,家长可以跟孩子分享自己的一些见闻,诱导孩子也学会和别人分享自己的心声,分享自己的食物分享自己的玩具。家长还可以让孩子邀请他们的小伙伴到家里做客,让孩子以小主人的身份招待小伙伴。

大班幼小衔接文章相关文章:

}

一个人表达的逻辑性和受教育程度有很大关系。受教育程度越高,接触到的知识越趋于抽象,对于逻辑和复杂概念的把握能力越强,说话表达的逻辑性就会越强。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如何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如果你读完一章忘记一章,最后对逻辑能力的提升也会有限。反过来如果读完了能够在即使忘记了细节表达的情况下,根据自己在逻辑上的理解把作者的核心意思阐述清楚,你的锻炼就到位了。


书面表达可以给予你足够的时间思考,让你仔细琢磨用词和逻辑严密性。你的书面表达可以是有目的性的写作,比如读书笔记类的评论,或者在对问题的分析,也可以是一般性的对自己生活体验和见闻的总结。

如果有条件,可以试试看参加辩论比赛。一方面赛前的准备工作就是一个梳理自己逻辑和组织语言的过程,另一方面临场的时间压力也可以提升你的反应速度和信心。

说话有逻辑的人,不见得一定要时刻话都很多反应很快。说话有逻辑和反应速度并没有必然联系,所以如果你自己是一个反应速度不太快的人,也不要因此觉得自己就没法有逻辑地表达。

理解学习分类法。我们应帮助宝宝找到分类的根据,即事物的相同点。可以讲一些通俗易懂的身边的一些例子,让宝宝渐渐认识到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点。

了解顺序概念。事物按照大小,胖瘦等都会有一个顺序。比如说我就是让宝宝自己把苹果依照大小分别送给亲人之类的,这些训练有助于宝宝更好的把握事物特征。

建立时间概念。宝宝时间观念很弱的,懂得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如“过会儿”,“马上”之类,理解这意思可以帮助宝宝更为准确并且更容易理解别人的话,对宝宝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掌握一些空间概念。宝宝一生下来并不能懂得“上下左右,里外前后”这些空间概念的,但,这些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得到的,所以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宝宝掌握这些空间概念。我宝宝很喜欢帮我拿东西,于是我就把东西一个摆在桌上,一个摆桌下,然后对他说先把桌子上面的某某给我,再把桌子下面的某某给我,挺实用的。

理解基本的数字。我宝宝在两岁时能零星说出"1,2,4......"等这些数字,但问他”1“是什么,表示多少,他就不知道。所以我现在经常给宝宝背儿歌数数,或者在吃东西如葡糖干时引导他数,等等。

学习阅读:要多学习阅读哲学方面的书籍,运用抽象思维来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对一些逻辑性强的精选段落,要慢慢读、精心读,训练自己一边阅读,一边在大脑中整理出作者表达的意思框架,根据自己逻辑思维的理解,把作者的核心意思阐述清楚,来锻炼思维的逻辑性。

培养写作:人的表达能力是需要锻炼的一个过程,在自己思维不够清晰、表达能力有限时,可以先从书面上表达开始,书面表达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可以有目的写作,锻炼环节思维表达的逻辑性。多写作多修改,坚持反复练习修改。从而提高自己的罗辑思维能力。


参加辩论:找机会多参加一些辩论活动或辩论会竞猜,是对自己罗辑思维很好的提升,尤其是赛前的准备流程,是很好地梳理自己逻辑思维,和组织语言过程练习,更能快速提高自己说话的逻辑性。没有机会参加辩论会,可以尝试网络上的论坛互动与他人辩论。

拓宽关注度:注意力狭窄的人,往往是关注度也狭窄,只关注某一点,某一段话或某一篇文章,反复琢磨一个细节等局部现象,这样的人多数说话都缺少逻辑性,所以要学会拓宽自己的关注度,在会在逻辑思维方面有所提高自己的说话表达能力。

小学生对于数学的概念正处于数字加减乘除的基础数学,所以小学生对于学习 数学没必要要拥有太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对于增强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我们家长能做的只有慢慢的去引导,不可着急对于孩子而言快乐学习才是最重要的,太多的要求会对幼儿产生很大的压力。

引导时首先要发掘孩子对数学的兴趣,渐渐加强对于数学问题思考的方式。毕竟兴趣是最好老师,孩子如果对于某件事有了兴趣即使家长没有要求,孩子还是会自己完成这件事的。

这时就有人问:孩子怎样才会对数学有兴趣呢?“其实答案很简单,只要他会了,他在这方面得到认可了,出于想再次得到家长的认同家长的夸奖,孩子就会对这种思维方式越来越感兴趣。

不管是谁,我们大人也好对于一件事有兴趣,大多数都是因为想要得到别人的认可。所以对于培养孩子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我们应该多多认可孩子的努力多多的引导幼儿,让他知道他的努力我一直看在眼里,即使他做错题了,家长可以慢慢的讲解,让 孩子知道也可以有这种方法解答这道题。

以上是整理的如何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全部内容,更多精选文章请访问专栏。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希望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提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