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教育问题?

  今天一位丹东的网上读者发了一条留言给我:

  看到你的文章,我好感激,心想一定是老天的帮忙.

  我也是单亲母亲,和10岁儿子一起生活,儿子一直由我抚养,在儿子上二年级时,由于工作的原因我把儿子送到他父亲身边,一年半的时间,我不得不再接回来,儿子因为没有良好的管教已经偏离了正常的轨道,但不是很严重,我很后悔,因为孩子的教育不能有一点的差错,如今接回来2个月,我尽力在让他按照我的要求去做,但事与愿违,我也打过,也曾耐心的说教,但效果不大,也许是我的要求太高,我为此很苦恼,希望能有人交流和指导我应该怎样的来管教孩子,今天在网上看到你教育孩子很有方法,恳请你能在百忙之中能给我点方法和建议。

  我儿子很聪明,也很懂事,自理能力很强,但不太愿学习,学习没有时间观念,磨蹭,愿看电视,放学回家先看一会,再学习,愿看书,但浮躁,每天总是想尽一切办法来对付你的要求,请您能针对我儿子的情况给我点建议,和你教育儿子的好方法。非常感谢!

  很高兴能和你一起交流。我是全国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报告团的讲师,从2004年开始到全国各地给家长做讲座,更新家庭教育理念。

  我们到过许多城市,有太多像您一样的家长了,他们非常爱孩子,却不知道怎么爱。

  在成都有家长对我说:“我在事业上是很有成绩的人,但在教育孩子上却很失败,我女儿太不听话了,又,才小学五年级,我就管不了了,我对她都没信心了......”

  父母为孩子付出了那么多,得到的却是孩子的排斥和不理解。

  所以,妹妹,天下家长的心都是一样的。

  我很理解你,但家庭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急不得。

  孩子有问题,就说明家庭教育有问题。

  我们为人父母,却从来没有接受过如何教育今天的独生子女的培训,都是运用着千百年来的传统的教育方法,教育着今天的孩子,显然已经不适合了。

  我说这么多也没说到具体解决办法上,你一定着急了。而我说这些只想告诉你: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各人有各人的不同,教育方法也是要因人而异,要因材施教,不能照搬。

  但有一点是共通的:尊重和理解孩子!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有一首小诗:

  你的孩子其实并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之火的儿女;

  他们通过你来到人世,

  他们整天和你生活在一起,

  从你的介绍我能感觉到你儿子聪明、懂事、可爱。他的心灵我想是受过伤害,只是他不会用语言表达他的感情。男孩子都有点这样的性格。这就要家长更加有爱心、更加细心。这不等于说在生活上就依着他顺着他,而是在精神领域更加爱护和尊重他,多沟通,才能了解,比如他爱什么?他恐惧什么?他烦恼什么?

  我认为至少你要成为他的好朋友,他才会把心灵之门向你打开。

  孩子心灵舒展,做事情才会有兴趣、有信心。

  他心灵不舒展,就会浮躁,没耐性。所以,你现在首先要做的不是抓他的学习。心情不好,学习即便好也是暂时的。你要先让他快乐起来;让他做事情有兴趣、有信心。这需要技巧、需要你动脑筋、想办法。

  看电视不是坏事,但要有选择的看,你可以选几个好节目,陪他一起看。

  我记得中央电视台的九频道、十频道都有一些很好看的节目,比如:发现、人文地理、自然、万象等等,你可以和孩子共同选几个节目,一起看,这样既有话题可聊,又能增进;还有些很好看的动画片和电影,比如:《功夫熊猫》我看了也觉得很好看,也非常感动;还有一些英文版的获奖的外国影片,都是很有意义,既能了解外面的世界,增加视野,同时能学到做人的道理,无形中起到了教育意义。孩子还小,你的引领非常重要!如何巧妙的引领孩子,还是要动脑筋,讲方法的,父母还是比较了解自己孩子的,希望在今后的教育之路上,你能探索出一条适合你和你儿子的家庭教育之路!

  其实,孩子学习好坏是次要的,只要他有兴趣就行了,他对生活、对学习有兴趣了,就不要过于看重分数。

  我还是得强调一点:我讲这些,都不是在教你“如何管教孩子”,而是要告诉你:如何走进孩子心灵!

  一个家长如果抱着“管教孩子”的思想,那这孩子多数是管不好的。

  我北京有一女友,她女儿才三岁,一天,女儿又习惯性地打了她一下,女儿这一段时间,就经常习惯性的去打别人,她认为孩子不能养成动手打人的习惯,不然总有一天要吃亏的,她就想教训女儿一下,让她记住不能总是乱打人,于是女友返手也打了女儿一下。她手重,女儿疼得大哭起来,后来女儿对妈妈说:“你向我道歉!”妈妈说:“我为什么向你道歉,你不是也打我了吗?”女儿说:“我打你是轻轻的,而你是用力打了我,所以,你道歉!”女友认为自己没错,一直没道歉,所以两个人已经一个星期了没有正常交流,大家都不愉快。

  三岁的小孩都这么有个性,想想我们是不是还要用老方法教育今天的孩子,是不是作为父母也要学习、成长和改变了呢?

  我把这份留言发出来,一是因为有一定代表性,让朋友们在教育上遇到困难时也能了解这方面的情况;二、也是想通过大家集思广益,有什么好意见和好办法,请朋友们留言下来吧!

另因创作需要,个别图片引用自网络,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作者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


壹点灵,壹点心香,漫步前行

成为壹点灵专栏作者,写专属于心理学的班马文章

}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成才,但并不是每个家长的教育方式都是正确的,其中不少家长教育孩子存在很多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教育孩子存在的问题,希望可以帮到你!

  1、别把自己的梦想附加给孩子的未来

  家庭教育的确是全社会都非常关注的。

  前两年我谈过一个观点,中国自古以来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如此重视对孩子的教育。所谓的重视多多少少有一些扭曲,但是总体来说,每一次有关家庭教育这样的活动,可以看到座无虚席,这反映了我们社会的一种心态。

  但是,正是由于对家庭教育的高度关注,也使得今天的教育产生了许许多多过去还没有产生过的问题。每个即将当父母或者已经成为父母的人都对即将出生或者即将长成的孩子有着许许多多的要求,有着许许多多的梦想和许许多多的希望。

  比如说,我见到了很多现在所谓的“胎教”,怀孕之前要注意如何调理爸爸妈妈的身体,就是为了孩子将来的出生有一个更好的生理方面的基础。

  孩子生下来以后我们对他有很多梦想,比如我们希望孩子将来成为科学家、外交家、世界首富、歌星、球星、明星、高考状元,我们也希望孩子健康、快乐、豁达、彬彬有礼、风趣幽默、举止文雅等等。恕我直言,很多目标对家长来说实现的可能性很小很小。

  今天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当我们开始做家长之后我们很多的梦想,很多的关注是一生不可能实现的,是虚幻缥缈的。

  我们中国家长和西方家长相比最大不同点就是我们无法接受我们的孩子将来可能是一个普通人,但是,对绝大多数家庭来说,这就是现实。

  于是,我们为了追求那些我认为虚幻缥缈的目标,就产生了许许多多我们今天看起来本不应该产生的现象。

  大家可能听说过现在奥数已经开到了幼儿园,幼儿园已经开始分快慢班。所以今天我们社会上有更多的现象说明,我们更加看重的是"抢跑"。

  其实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我们可能都看过马拉松比赛的场景,其实起跑的时候谁站在第一排、第二排根本不重要。

  甚至跑完了一万米谁在第一、谁在第二也不能决定哪一个就是最先达到终点的。

  但是,今天许许多多的家长都在拼命的“抢跑”。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家长,像今天中国学生的家长如此的热衷于“抢跑”。

  2、请鼓励你的孩子做一个幸福的普通人

  回想起来我们30多年来靠抢跑培养了这么多尖子学生、竞赛的获奖者、金牌得主,可我们并没有看到当初我们期望的从他们之中产生很多科学领域的大师,至少现在还没有。

  所以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孩子都有这样的过程,开始出生的时候有很多梦想,希望孩子上一个好学校、有一个好成绩,慢慢我们的期望逐渐降温。我们期望这个孩子能够正常毕业、升学、就业、将来能够成家、生儿育女、生活稳定、工作稳定、别下岗。能够在三、四十岁的时候身体健康、家庭和谐、进入老年希望孩子孝顺最后你不能动的时候,所有最初的梦想都没有了,那时候的梦想就是他能在我的身边给我倒一杯水。

  其实我们每个人心路都是这样的一个过程,最开始有非常高的崇高的理想,但是最后当我们已经垂老的时候,才真正明白其实我们很多时候的培养都是不正确的。

  我始终不认为强化训练能培养出我们所谓的成功的人,当然成功没有一个唯一的标准。有句话是,"行行出状元",我理解就是无论采取对哪种人群进行统计分类的方法,最后得到的结果一定是正态分布的。一个优秀的厨子可能不是一个优秀的数学家,反之,也是这样。

  无论我们怎样对人进行分类统计一定是正态分布的,我们所谓的最成功的人一定是很少数的。绝大多数是平常的。

  但是,平常的人就没有幸福吗?难道我们是一个普通人就没有普通人的幸福吗?我们普通人就没有权利谈幸福吗?其实我们今天看到大量的人是普通人但是他们生活很乐观、很幸福。

  我过去读过一篇文章,谈到了买房子,难道租来的房子没有生活吗?为什么每个人都要拼命买房子呢?去年两会看到一个采访,日本的很多姑娘特别是东京的姑娘是不愿意嫁给有房子的.人的,因为她认为这样的人什么都有了以后可能不愿意奋斗了,他们更愿意小两口从一无所有开始一点一点构筑自己的生活,这不仅是生活的构筑过程,也是情感构筑的过程。

  3、如何与孩子沟通应该被当作一门艺术

  在沟通这个问题上,请每一位家长都思考一下,我们有丰富的话题吗?有丰富的表达方式吗?在沟通的时候,想过沟通的技巧和艺术吗?除了学习之外,有没有其他的沟通话题?

  我们是否曾经向孩子说过这样的话、“孩子只要把分数搞上去,别的你什么都不用管”。

  我们想培养一个有责任感的孩子,可当你说这句话的时候,责任的教育已经彻底的丢掉了。

  什么都不用管,哪来的责任感?就会出现油瓶子倒了,孩子都会视而不见的情况。在孩子受到挫折的时候也可能无言的方式更有效。不用说什么,上去拥抱一下他,拍拍他的背、他的头,其实孩子学习问题上,家长帮不上什么忙。这种无言的动作孩子全都能够理解。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可以采取一种更艺术的方式。比如我们有一个老师,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案例。他的孩子做了一件好事,从超市买东西手里拿一样东西没有结账,等到停车场上车的时候突然想到这个东西没有结账,其实他拿走了也没有人知道这个事情,但是家长认为这是培养孩子好品质的重要机会,所以让孩子把钱送还给了超市的收银员。孩子做完这件事情后,家长没有一句口头表扬,但是整个晚上,父母都表现得非常高兴。其实这种气氛孩子能够感受到,这就是对他的一种最好的奖赏。

  有时候,沟通需要一些时机。

  我讲北京四中的一个案例。刚才赵老谈到,家长和孩子亲情的淡薄,我们在若干年前曾经采取一种方式,在军训的时候,我们让每一个家长给军营中的孩子写一封信。军训差不多为期十天左右,我们让这封信统一在第四天的时候交到学校,然后我们争取第四天或第五天的时候让每一个孩子读到家长给他写的信。

  我们对家长说,不能以我太忙没有时间写为理由,如果全班同学就你的孩子没有信,你的孩子可能很失落。平时家长不愿意谈的羞于开口的话都可以在信里写出来。为什么选择第四天或者第五天,因为绝大多数孩子这几天离开父母、离开家,特别是军营特别苦的环境,他已经开始产生对家的想念心情。在这个时候家长的一封信能够深深的进入他的心中。几乎没有学生看到信不落泪的。

  这就是一次很好的沟通。我讲这个例子是想说沟通我们应该选择一种方式,选择一种场合,选择一种心境,选择一种时机。

  4、宽容对待孩子做到“眼里能够揉进沙”

  我曾经在网上读过一个故事,讲的是芬兰的一个小孩子在十岁那年,为家里做了一点事情,他可能觉得需要有一些回报,于是就写到,“取回生活用品20芬尼,把信件送到邮局10芬尼,在花园里帮大人干活20芬尼……”

  如果你的孩子突然有一天给你一个这样的纸条,你会作何反应?有些家长也可能会暴跳如雷。

  而这个妈妈看到这个账单没有说什么,把钱放在那儿了。小孩拿到钱的时候,看到妈妈给他写的另一个账单、“彼得欠妈妈如下款项、为他在家里过的10年幸福生活0芬尼、为10年的吃喝0芬尼,为他生病时的护理0芬尼,为他一直有个慈爱的母亲0芬妮……”我觉得这就是一种艺术。

  我认为,现大绝大多数家长缺少这样一种教育艺术。

  我们很多时候会说、“老师,我把孩子交给你了。你打他、骂他都行。”这反映了家长的一种心态,在推卸自己应该担负的角色。在很多时候,家长小题大作,儿子接到了一个女孩子的电话,妈妈可能会拿起电话在旁屋监听,或者一个女孩子接到男孩子的电话,很多家长立刻跟老师反映,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限制这个孩子电话、通信的自由等等。其实这都是过于敏感。

  我们学校的老师曾经跟我说过一句话,我把这当成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教育原则。他说、"校长,我现在明白了,做教育有的时候就是要眼睛揉沙子。"

  我觉得这是教育的一种宽容,我们要相信孩子能把这个事情想明白,能从这个事情中悟出一些道理。

  我曾经读过一个台湾作家写过的一个很生动的故事。在他当老师的时候,有一次带孩子们到海边玩儿,孩子们希望下水,考虑到安全,他开始不同意,但是看到孩子那么迫切提出要求,他同意了。

  但是,他让老师们在远处布置一条防线,让孩子们不能超过这个防线。孩子们玩得很开心,上来以后浑身湿漉漉的。孩子们说笑着,一个小女孩把衣服脱下来了。显然,她的衣服脱的太多了,这个老师特别惊讶,想着是不是要制止,但是他克制住了。后来,他看到这个小女孩把衣服拧了拧,然后把衣服穿上了,旁边的男孩女孩没有什么异常。因为孩子们的兴奋点不在这儿,但是我们成年人大喊一声,这个孩子可能一辈子就毁掉了。

  所以,这就是我们眼睛里要揉的沙子。

  正确教育孩子的建议

  如果你感兴趣的仅仅是你的孩子是否是全班最好的朗诵者,那么,你的期望就太过分了。每个孩子都是按照自己的速度来发展、成长的。把你的孩子与其他孩子相比较会让他认为,如果他没能按某一特定标准去学习、做事的话,他就是一个失败者。

  鼓励=信任孩子(人格、能力)+我相信你能行+身体接触。

  为了恢复孩子的勇气和信心,家长不但用语言告诉孩子,你相信他的人格和能力,鼓动孩子去尝试或再试,更重要的是要与孩子有身体接触,通过拥抱、拍打孩子肩膀或抚摸孩子的头发等方式,把信任和力量传达给孩子。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真正感受到力量,使他们恢复勇气和自信。

  3、找找是否有隐藏在暗中的困难存在

  你是否问过你的孩子为什么突然间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或不愿做家庭作业了吗?也许他会在你的询问下说出心里话——他被坏孩子欺负了,他不喜欢他的老师等等。如果孩子变得毫无动力了,通常他会有一个正当的理由。

  如果你不希望你的孩子放弃钢琴教育,因为你很肯定这是对他有好处的,那么你会怎么做呢?无论你想怎么做,决不能冲你的孩子大喊大叫、声嘶力竭地训斥他。因为大叫后没几分钟,他就不再去听你在说些什么了。

  5、重视赞扬的作用

  赞扬必须是有的放矢的。你仅仅说了句“干得不错”,他就会知道,你并没有真的注意到他和他的成就。

  父母会许诺,如果孩子考试考得好,他就会得到一辆自行车;如果考得不好就什么也得不到。事实上,这样对待孩子是一种可怕的态度。建议各位父母不要给你的孩子许以大奖赏。

  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三句话教育孩子就够

  亲爱的家长,当孩子犯了错误,你是不是很伤脑筋?当你批评他,他是不是当耳边风?当孩子不改正,你是不是很“受伤”?看来,有可能是我们批评的方法出了点小问题哦。其实,批关于批评,只需要三句话就够了。

  教育孩子成长的方法

  正所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我们作为家长的,必须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平时在孩子的面前,不要随便吵架、骂人,必要时最好背着孩子,因为夫妻有时候的所做所为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正常心理发育。

  二、营造一个好环境

  平时我们要尽量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环境,比如家长爱在家里打麻将,或者爱在家里聚友喝酒等,这些不良的环境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的。

  三、对孩子态度要和善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在的孩子一般都很聪明,所以家长平时好好对他们说的话他们都懂得,故别动不动就发火打孩子,建议家长们不妨用孩子理解的方式方法去教孩子,以促进交流,同时还要注意对孩子的态度要和善。

  四、有规律的作息时间

  平时一定要给孩子养成一个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尽量让孩子养成预习、复习的习惯。由于小学是孩子养规矩的时段,所以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学习压力,在假期的时候不妨多培养发展他的兴趣爱好,注意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指责。

  五、给孩子一个独立的空间

  作为家长的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不要把自己没实现的理想压在孩子的身上,因为这样做的话,孩子会觉得很累,反而让事情适得其反,所以有时候不能太强求,多给孩子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孩子的教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