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郧阳区鲍峡有没有混凝土搅拌站啊?

客观题主要涉及政治、经济、时政热点、历史、法律。法律居多,主要涉及宪法、行政法。习近平省部级干部培训开班讲话,区政府工作报告(重要)。

十堰郧阳香菇小镇,老人在凉亭里晒着太阳唠家常,楼栋口有人拉二胡;孩子们放学了,叽叽喳喳地跑出校门。

香菇小镇是我省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项目,165栋楼房,安置着郧阳区18个乡镇的易迁对象4237户、15380人,配套建设千亩香菇生产基地和袜业扶贫工厂。

为何把这么多易迁户集中到一起?土地怎样调配?建设资金如何筹措?10月下旬,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进行了蹲点调研。

不能从一个穷窝搬到另一个穷窝

“挪穷窝,换穷业,拔穷根”,在一些贫困地区,易地搬迁、发展新产业是脱困的最佳选择。

“挪穷窝”的第一条,就是要找到合适的地方,安置贫困户。

郧阳区地处秦巴山区腹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为支持丹江口水库建设,2次搬迁、3次移城,淹没农田25万亩。土地缺乏是易地搬迁的第一道难题。

在郧阳区叶大乡,流传着一个“段子”:一位农民有7块地,耕完6块,最后一块找不着。细看,原是被一顶草帽盖住了。

这是当地农民对缺田少地的自嘲。

叶大乡有1000多户易迁户,找遍全乡,没有一片能容纳20户易迁户的合适地块。

叶大乡的情况,在郧阳区十分普遍。

郧阳区有易迁户22199户、63495人,数量居全省前三。

在土地匮乏的情况下,若分散安置,需开山挖石,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巨大,而且只能暂时改变生存条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增收、稳定脱贫问题。

“不能从一个穷窝窝搬到另一个穷窝窝!”一个大胆的想法萌生:跳出原乡镇,全区大集中。

最初的4个备选乡镇均被否,有的离城区太远,有的区域狭窄。

打开郧阳地图,环汉江库区,仅余东北角尚存空白,那是规划中的科教小镇。实地勘测后,区委区政府十分满意:距城区8公里,下临汉江,呼北高速从旁边经过,开阔的山场适宜发展生产。

易迁户搬迁采取自愿报名方式。起初,只有两三百户报名;随着选址确定,开始施工,报名户数一路增加;等到栋栋高楼拔地而起,越来越多的易迁户要求入住,最终达到4237户。

在确定易迁地址的同时,郧阳区谋划扶贫产业。

配套产业选择上,郧阳首先瞄准香菇。当地是传统香菇产区,老百姓有种植经验。

2017年8月,香菇生产基地率先开工。年底,建成大小菇棚2000余个,300余户易迁户住进政府搭建的窝棚,试种香菇。当年,郧阳遭遇雪灾,香菇产量受到影响,300易迁户户均增收约2万元。至2019年,香菇小镇已有500多户居民种香菇300万棒,户均增收3.2万元。

种香菇技术门槛不高,适合中老年人,年轻人干啥?2018年,借东南沿海产业转移之机,郧阳引进上海东北亚新公司,在香菇小镇建成湖北棉伙棉伴智能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发展袜业,直接提供就业岗位500余个。

2017年11月动工,2018年年底完工,香菇小镇易迁安置区建设居民楼165栋,2019年5月全部入住。

据介绍,香菇小镇总投资13亿多元。其中,国家和省级扶贫资金近9亿元,郧阳区投入近5亿元。包括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和土地、劳动力资源,以及社会资本投资。

对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来说,5亿元不是一个小数目。这么大的投入,划算吗?

相比分散安置,集中安置可节省约5亿元的水电路、医疗、教育等配套建设投入。随着香菇小镇建成,周边地块成为投资热土。据介绍,小镇周边1600亩土地,一半规划为商业用地,一半规划为工业用地,目前总估值约10亿元。一家深圳企业以每亩120万元的价格签下200亩土地,开发房地产项目。还有几家企业正在考察,计划投资康养产业。

今年9月,香菇小镇进行一次就业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社区有约8500名适龄劳动力,其中2200人在社区内就业,包括香菇产业吸纳约1200人、袜业企业吸纳约500人。社区外,在十堰市内就业约1800人,十堰市外省内就业约2100人,省外就业约2300人,整体就业率超过85%。

社区党委书记卫衍武介绍,小镇内建有幼儿园、卫生院、福利院,九年一贯制学校正在加速建设,同时,规划建设商业步行街、组建专业劳务公司,多途径拓展用工岗位,吸引更多年轻人返乡就业、创业。

问题:结合材料,总结郧阳区香菇小镇成功经验总结。300字10分。

材料内容主要是介绍郧阳区农村电商发展的历程,存在的困境,以及郧阳区政府成立电商办为广大农村电商从业者提供信息平台和技能培训,促进农村电商发展的一些列措施、政策。

最近一段时间,爱刷“抖音”的网友们可能无意间刷到了一段“孔雀破壳”的小视频。这段视频在短短几天内,累计播放量已经超过2000万次,点赞58万人次,评论近6千人次。

“大批网友给我留言,要购买我养殖的孔雀。真没想到小小短视频的背后,蕴藏着巨大商机。”日前,视频发布者郧阳区谭家湾镇香炉山村孔雀养殖户邓国平兴奋地说。

今年41岁的邓国平,3岁时因意外事故失去了右手,但他并没有对命运妥协,在外打拼多年后,去年回乡创业养殖孔雀。经过一年多的精心饲养,目前,他的养殖场里有蓝孔雀400只、七彩山鸡800只、旧院黑鸡800只。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怎样才能把农产品卖出去、卖出好价钱,成为邓国平最关心的问题。

发愁之际,村干部推荐邓国平参加了郧阳区电商人才培训。“培训让我大开眼界,学到了很多营销策略,无论是产品展示、开单技巧,还是电商运营、品牌打造,都对我的养殖事业有所帮助。”邓国平告诉记者,培训结束后,他立即购买了一部智能手机,并在抖音、微信朋友圈等平台“试水”。目前,他已经收到了大批购买孔雀、山鸡的订单,预计今年销售收入可达40万元。

无独有偶,同样参加了电商培训的郧阳区养蜂大户杨冬梅也通过抖音视频成功“圈粉”,网友们都亲切地称她为“蜂蜜姐”。因为杨冬梅家蜂蜜品质好,所以不愁卖。她家的蜂蜜一般是蜜蜂采到哪儿卖到哪儿,采什么蜜卖什么蜜,收蜜的人往往几吨十几吨收购。因收购商收购量大,蜂蜜的收购价格也压得很低,近些年各种生产成本不断上涨,如何让蜂蜜卖出好价钱成了杨冬梅要解决的问题。

培训结束后,杨冬梅开始反复琢磨热门视频的拍摄手法,精心选择拍摄场景,构思策划拍摄内容。通过不断尝试,杨冬梅拍摄的视频访问量越来越大,大批网友给她留言,并添加微信号购买蜂蜜。在销售最高峰时,她一天要接上百个电话,半月销售4000余单。

“抖音小视频捧红本土农户,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因为农户养殖的孔雀、蜜蜂等本身就是优质产品,具有天然竞争优势。”郧阳区电商办主任王金伟介绍,2018年以来,郧阳区共组织电商培训7类、29期,共有2700余人次参加。除“孔雀哥”“蜂蜜姐”“杨贵妃”等养殖户走红网络外,还培育孵化出了郧阳区南化塘镇南山家庭农场高安胜、安阳镇丈母娘家庭农场王金霞、鲍峡镇七兄野汇刘伟团队、谭山镇玉世佳缘郑敏等一大批郧阳新网红。

但郧阳种植农户分散,信息不共享,存在产品化、市场化、规模化欠缺的问题,无法进入大型商场。还有快递费用较贵等等问题。

问题:试分析郧阳区农村电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瓶颈问题并提出对策。400字10分。

材料是介绍郧阳区“十四五”规划目标,通过建设“汉江新区,生态新城”助力十堰发展。

2020年12月25日,郧阳区召开中国共产党十堰市郧阳区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原则,强调要着力把郧阳建成十堰“现代新车城、绿色生态市”的重要增长极,努力在县域经济和全面绿色转型发展上走在全省同类地区前列,加快建设“汉江新城、生态新区”,奋力“走在前列、建设新区、开创新局”,谱写新时代郧阳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开好局起好步。

问题:围绕如何抓住发展机遇,把郧阳建成十堰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自拟题目,写一篇1500左右的策论文。

}

  为“最美郧阳人”颁奖。

  敲锣打鼓送“十星”。

  “今天现场为‘十星级文明农户’授牌,请大家鼓掌!”7月6日,郧阳区白浪镇杨沟村村委会组织鼓乐队,敲锣打鼓为村民杜忠珍家送去“十星级文明农户”奖牌,戴着大红花领奖牌的杜忠珍赢得了热烈掌声。

  今年以来,郧阳区坚持把乡风文明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着力点,厚植乡村文明沃土,在全区339个行政村建立“一队五会一约十星”体系(“一队”即百姓宣讲文艺小分队,“五会”即新时代家风理事会、红白喜事理事会、卫生监督理事会、文化传承理事会、乡贤理事会,“一约”即村规民约,“十星”即十星级文明农户),以文明创建、文化熏陶、十星引领助推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形成。

  十星闪耀,引领文明新风尚

  为“十星级文明农户”授星。

  “老幸,你家评了几颗星?”“哈哈……我家已经有九颗星了,今年争取加把劲把香菇种好,搞个产业星,我家就是十星农户啦!”近日,郧阳区鲍峡镇黎家沟村老党员幸高友高兴地和邻居谈论他的“追星”计划。

  “现在我们村出了很多‘追星族’,他们追求的可不是演艺明星,而是‘十星级文明农户’。这不,年初给老幸评了九颗星,现在就要求发展致富产业加上一颗‘星星’。”村党支部书记曾高均说。

  “星星门前挂,胜过人说话。”这是当前郧阳区农村流行的一句话。今年,郧阳区按照科学、规范、易于操作等原则,制定出了脱贫星、产业星、法制星、互助星等十项非常“接地气”的“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标准,通过村民自评、集中评议、村两委审核、授牌表彰等程序,在20个乡镇(场)300多个行政村开展评选活动,活动参与率100%。

  郧阳区对文明户进行动态管理,不符合标准的家庭适时摘星,不断强化村民自律意识。同时,对于“十星级文明农户”在入党、招工、小额贷款发放、兴办生产经营项目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星级文明农户的评选,激发了农民的热情,一大批“产业星”“脱贫星”成了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生力军。茶店镇樱桃沟村四组村民朱德久是有名的平菇种植大户,也是村里有名的“产业星”,他的平菇种植基地成了村民学习的 “课堂”,乡邻们纷纷前来向他学习种植技术。“光自己富了不行,还要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朱德久说。

  “星级文明户的牌子虽小,却是一个家庭荣誉的象征,是一个家庭的门面。”今年同样获得“十星级文明农户”奖牌的五峰乡东峰村村民兰祥华十分看重这块奖牌。

  移风易俗,自我管理树新风

“脱贫明星”分享脱贫故事。

  喜事宴席每桌不超过300元;丧事宴席每桌不超过200元,不提供烟酒……两年前,郧阳区白浪镇杨沟村就制定了一套移风易俗的村规民约。如今,这套规定革除了铺张浪费的陋习。

  曾几何时,杨沟村一场喜事的“标配”是这样的:二三十桌酒席,一摆就是三天,给帮忙的亲戚朋友每人每天发一包烟……一场喜事办下来至少要花1万多元。

  为了刹住攀比浪费之风,2016年,杨沟村新任两委成员履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修订“村规民约”,并成立红白事理事会。倡导婚事新办、厚养薄葬等“村规民约”经全体党员、村民代表会议全票讨论通过。

  “我们村推行的是民主自治。村民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杨沟村党支部书记杨俊义说,杨沟村“五会”分工明确,效果明显。特别是成立卫生监督理事会后,乡村环境大变样。

  好民风促进好乡风。像杨沟村一样,郧阳区300多个行政村已建立了群众自治组织,制定了贴近村情、贴近民意的村规民约,大到村庄建设规划、项目引进,小到门前卫生、上坟扫墓、结婚宴请等,都有明确规定,并在村里醒目位置张贴,起到了“成风化人”的作用。

  典型引领,春风化雨润无声

  “娥子嫁给我儿子,她就是我家的人,跟我亲生女儿没啥区别,我照顾她是应该的,有我一口吃的,就饿不着她。”今年74岁的周贤芝是郧阳区杨溪铺镇云彩山村2组农民。她的儿媳卜昌娥因触电四肢被高位截肢,失去生活自理能力。16年来,周贤芝像照顾亲生女儿一样,照料着儿媳的生活起居,无怨无悔,被大家誉为“中国好婆婆”。

  榜样凝聚力量。郧阳区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多年来把评选“最美郧阳人”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通过举办“道德讲堂”让最美典型现身说事,汇聚凡人善举的力量,激发群众向善向上,引领社会风尚。

  文明乡风“滋养”着郧阳这片土地,也“孕育”出了一大批典型人物。司机李茂清10年坚持义务接送学生上学不言悔;农民陈绪兰细心照顾患病婆婆13个春秋不简单;学生郑翔6年照顾脑瘫姐姐受人赞……

  “上台来,听俺言,俺把村里好人谈。儿媳触电失四肢,婆婆照顾不简单……”7月12日,在杨溪铺镇鲍沟村文化广场上,一支文艺小分队用浓厚的方言腔调、通俗易懂的表演形式说唱“郧阳好人”故事,赢得阵阵掌声。

全国生态文明村——茶店镇樱桃沟村。

  为让文明乡风在农村落地生根,郧阳区创新宣传方式,以农村草根艺人、退休教师、老干部为主,成立了100支百姓宣讲文艺小分队,通过快板、小品、故事会等形式,在文艺作品中融入党的十九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以接地气、有温度的宣讲形式,大力弘扬孝、忠、信、礼、义、廉等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新风,批评不良现象。

  目前,该区有全国文明村镇2个,省级文明村镇3个,市级文明村镇6个,区级文明村镇20个。近三年,该区先后评出“最美郧阳人”“十堰好人”“道德模范”等典型90余人,为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十堰日报 文/图 特约记者 姬廷顺 曹忠宏 通讯员 秦秋红)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堰混凝土企业名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